《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设计

海口九小方春平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教材第38~39页)

2、教材所处地位: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3、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并且让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材重难点: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等问题,都不易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为了顺利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我准备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5、教学目标:

⑴、理解体积的意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⑶、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

在教学中,我通过谈话、演示、启发、提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的获取知识。

三、学法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自学以及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它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让学生回答出石子放到瓶里后,水面就会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这时我总结说:石子放进瓶里后,就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子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作石子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体积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这里通过一个故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接着进行第二个环节。

(二)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内容做两个实验,并汇报总结过程和结果,我出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把一个石块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升了,思考为什么?

将一满杯沙子倒出后,放入一个木块,原来满杯的沙子,现在装不下了,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再问:是不是物体占有的空间都一样呢?接着我课件演示第三个实验:

把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放入盛水同样多的两个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现象?思考为什么呢?得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放进大石块的玻璃杯水面比放入小石块的玻璃杯的水面高,也就是说石头都占有一定空间,石头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

在此基础上,我让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

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并让学生朗读板书的内容。接着我出示纸箱、粉笔盒、学生笔盒等日常所见物体,让学生通过再次的观察、比较、判断出体积是有大有小的,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辅助电脑课件的形象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们已经知道体积有大小之分,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和解决长度和面积的问题一样,要想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必须用一定的计量单位来计量。计量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第二个内容: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体积单位的内容。

1、自学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后,它们各自大约有多大呢?我们先来认识1立方厘米:①这时我拿出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告诉学生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②我和同学们一起摸一摸,量一量,用我们手指头比一比,看一看1立方厘米有多大,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指头的大小大约是1立方厘米;③课件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回答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来计量比较合适。

2、认识立方分米

①再问: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在教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小木块,让学生感受到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②又问:在我们的周围什么物体的体积近似1立方分米,让学生回答出来以后,出示粉笔盒、纸箱等,让学生真正体会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纸箱的实物图,想一想,计量纸箱的体积用哪个体积单位合适呢?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用1立方分米来计量比较合适?这样通过找、摸、量等活动,充分认识1立方分米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物体用立方分米来计量比较合适。

3、认识立方米

这时我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1立方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周围的哪些物体用立方米来计量等等。

4、最后我总结:计量物体的体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然后我再提问: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的计量长度用什么单位?计量面积用什么单位?然后课件出示课本40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出1厘米、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强调1厘米是一条线段,一平方厘米是一个平面,一立方厘米是一个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实验、课件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结合板书,课堂总结

最后结合板书,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从而概括、强调出这一节课的重点。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1cm3

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dm3

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1m3

英语说课课件

英语说课课件 英语说课课件 英语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共有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中秋节为话题而展开的一个对话。它主要讲了HanMei和Lucy简单谈论有关中秋节和月饼方面的知识,并邀请Lucy到她家作客的过程。在这个对话中出现了如autumn和festival等十一个新单词以及几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需教师解释的词、句型和句子。 第二部分内容是两人在商店为朋友买月饼的一个情境,谈话内容是从月饼表面的样子的好坏、大小、轻重和价钱等方面展开的。其中出现了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它们是:nicer,bigger,heavier,cheaper。它要求学生根据图、词和句子提示创造性的对话。 2.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那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和句子,如cakeswithmeet... (2)指导学生口头熟练表达就中秋节这一话题展开的对话内容,包括第二部分的购物经过。 (3)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3.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4.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生能听懂本对话录音,能听懂师生之间就本对话内容而展开的、切形式的问答,会和别人展开对话,了解和传递信息;能就本课语言难点造句,而且无语法错误;能就类似话题,创造性地自编对话;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知识目标。学生要牢记所有新学单词,包括重点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还要记住新学短语、句型、难句及本对话各句的英语表达,为实现自如讲英语奠定基础。 (3)情感目标。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投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4)学习策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的实践中去,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5)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会简单向别人介绍中国这个传统节日,从而体会节日的快乐。

最新金属材料说课稿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 并非唯一因素。 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3.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 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二、学情分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的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等,并且学生对合金一词也并不陌生,铝合金窗户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金属结构建筑物实物图片(大桥、埃菲尔铁塔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性质。 2 .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 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二)探索学习,掌握新知 从废弃金属用品的循环利用作为事例进行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设计

4.给出一个细胞分裂图像,如何判断它处于哪种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该时期的细胞名称是什么。试画出雌性动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以二倍体生物2N=4为例) 5. 以二倍体生物为例(2N)试画出下图所示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分析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自我检测】 1.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与内质网相连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全能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其他蛋白质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DNA的解旋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预习总结: 1、专题三内容存在的疑难点。 2、复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你希望教师在课上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讲授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图表、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掌握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关系,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课内探究 一.细胞分裂有关图像分析 问题1:分析如下甲乙两图,甲图中AB、BC、CD、DE段分别代表哪些时期?乙图对应于甲图的哪一段? 问题2:图B所示为某一动物体内的细胞,分析A、B图,请回答: 1、2、3、4图像分别对应于图A哪些阶段?若图B中2、3、4是细胞分裂的三个连续时期,则3、4所示细胞的名称是什么? 图A 图B

认识Photoshop说课稿

认识Photoshop》说课稿 .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 graph;FoNT-SIZE:22pt;mARGIN:17pt0cm16.5pt;LI 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 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 -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 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 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 y}DIV.union{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 DIV.unionTD{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 .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 graph;FoNT-SIZE:22pt;mARGIN:17pt0cm16.5pt;LI 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 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 -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 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 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 y}.union{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un ionTD{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 【教材分析】

完整版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5 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分析,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癌变也曾考到。 2.在题型方面,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在命题形式方面,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曲线、图像的形式呈现,重点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细胞的衰老、凋亡、癌变等知识常以人类健康为背景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多与细胞分化、DNA分子的复制、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化等知识综合考查。 3.2018年的考纲无变化,本专题的知识点较多,高考考查的频度不高。对本专题的复习要重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通过比较来掌握。要重视实验和联系生物学的实际问题来复习本专题的一些知识。 考点一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含减数分裂) 判断二倍体细胞图象所处的时期1.

2.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判断 (1)首先区分核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看“斜线”,曲线中存在斜线的为核DNA变化曲线,不存在斜线的为染色体变化曲线。 (2)再区分细胞增殖的方式 ①根据“染色体峰值”判断:染色体数目最大为4N的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大为2N的是减数分裂。 ②根据“DNA复制和分裂次数”判断:斜线代表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1次的为有丝分裂。 ③根据“结果”判断: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3.图解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 (1)被标记的DNA分子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再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2). 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4.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

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答: 1 米、1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 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体积。 ( l )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追问: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 2 )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 .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 师: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 (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预习学案】 【网络构建】 【自主梳理】 1.什么样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试举例说明。 2. 有哪些细胞器参与细胞的增殖过程?如何从结构上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3.可遗传的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哪些时期?

4.给出一个细胞分裂图像,如何判断它处于哪种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该时期的细胞名称是什么。试画出雌性动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以二倍体生物2N=4为例) 5.以二倍体生物为例(2N)试画出下图所示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分析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 【自我检测】 1.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与内质网相连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全能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其他蛋白质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DNA的解旋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预习总结: 1、专题三内容存在的疑难点。 2、复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你希望教师在课上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认识Photoshop》说课稿

《认识Photoshop》说课稿 【教材分析】 1.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图像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因此让学生学会处理图像尤为重要。Photosh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对图像的各种处理操作,实现多种信息表达效果。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图像信息处理”部分的第1节,由于Photoshop的普及面比较广,有的学生以前系统学习过,有的只是简单接触过,有的可能一点都没有接触,起点得差异性比较大。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但还不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本课成为把学生带入Photoshop世界的关键一课。 2.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Photoshop界面,体验各种工具的用途,对其产生兴趣。 3.教学难点 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Photoshop界面的组成。 2.会用几个特殊工具(仿制图章工具、横排文字工具)。 3.能够实现图像的复制。 [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机房的优势,首先由教师展示作品,确定教学主题并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2.教会学生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通过制作合影照,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从学会知识发展为学会学习,我们选择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编制了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将网络作为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教师尽力避免单纯地介绍知识或限制学生的操作过程,而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创造性地学习Photoshop。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通过这一任务可以让他们的想法得到实现。我们如下安排整个教学过程。 一、组织网上实时讨论,实现复习引入环节 本节课以一个问题开始,“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你怎么理解图层的?”首先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实时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讨论彼此的看法。这样做,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克服传统课堂只能提问一两个学生的局限;同时在短时间内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并使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实现相互启发。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参与讨论,表扬其中较为生动、贴切的说法;还可以展示自制的教具,使学生对图层的理解更加形象化。这一环节应该是学习前的“热身”活动,短短的几分钟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且更深化他们头脑中的图层概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先展示几幅图片,然后告诉学生“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应用了图层技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实例将成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现有知识是否够用呢?

体积和体积单位练习题汇编

体积和体积单位练习题 姓名: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1.8L=( )mL 3500mL=( )L 1.5dm 3 =( )L 15000 cm 3=( )mL=( )L (2)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瓶墨水约60( ) 一大桶花生油约5( ) 一瓶矿泉水约250( ) 小轿车油箱的容积是(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 1升=( )mL (3)0.54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43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 )升=( )毫升 320毫升=( )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 )毫升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 )。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 一棵大树高15( )。 (5)选用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6)我现在读五年级了,最近学习了关于体积的知识,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我的爸爸今年买了一辆货车,运货的集装箱可大了,我猜它的体积可能有40( )。家里还换一台新的DVD ,体积大约是4( )。 (7)把棱长3cm 的正方体切成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 )块。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它的4倍,表面积扩大到它的( )倍,体积扩大到它的( )倍。 2、口算下列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单位:cm)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①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变。( ) ②棱长6分米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③长方体的底面积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小。( ) ④一个药盒的体积(厚度不计),就是它的容积。( ) ⑤冰箱的容积就是它的体积。 ( ) ⑥2.16立方分米=2.16升 ( ) 二、综合练习 ①要制作140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木料多少立方分米? 5 8m

《金属材料》说课稿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课标解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本课题的要求如下: (2)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

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I.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II.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III.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IV.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V. 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细胞分化的导学案

生物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含义以及应用。 3、了解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3、细胞分化与分裂的关系。 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课前自我预习 1.细胞分化及意义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有或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时间: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中,在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原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 的执行情况不同。 (4)特点: ①: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②: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 ③:细胞分化在生物界中普片存在,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5)意义: ①细胞分化是的基础。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具有稳定形态、和 的组织和器官。 ②细胞分化时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 2、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 的潜能。 (2)原因:分化的体细胞(或细胞核)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套基因。(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成植株的能力。(4)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有全能性。

二、课后练习: (一)判断题 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分化后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2.细胞分化只发生于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 3.细胞分化使生物体内的细胞种类,数量增多。() 4.将胚胎细胞培养形成血管,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干细胞是只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在人体内很多。() (二)选择题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 A. 基因组的改变 B. 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 原癌基因的激活 D. 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2.在动物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 B. 受精卵 C. 心肌细胞 D. 脂肪细胞 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化后的细胞只保留与其功能相关的一些遗传物质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C.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 D.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 4.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时期是( ) A. 受精卵时期 B. 有丝分裂时期 C. 细胞的增殖时期 D. 胚胎时期 5.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其原因是( ) A.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D.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6.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 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 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 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 将韧皮部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Photoshop说课稿

Photoshop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PHOTOSHOP》属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这类课程有实践性、工具性、直观性的特点。在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的教学思想是使用任务驱动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能用生活化的语言讲清楚专业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PHOTOSHOP 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而提高的内容,主要是对图层、色彩修饰和羽化等操作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此节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对图形进行精细选择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处理能力。指导学生对人物图像进行处理,使图像更富创造力,从而完成整幅图像设计制作任务,并为以后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图形、图像的基本知识已有了最初的了解,对他们来说,这部分知识是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到一起的内容,所以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photoshop命令菜单、积累图像处理方法和提高图像处理技能上。 3.教学目标 1 .掌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 2 .学会在学习中领悟制作过程和方法 3 .品格教育、肖像权教育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l 曲线、羽化命令菜单的使用 2 图像处理方法 难点: l 图像处理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自己先演示,再让学生做,最后再让学生发散思维制作自的创意作品) 三、说学法 从学生上机时间占总课时的70%出发,采用练习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本人利用“个人作品展示” ,目的是让学生按照即定的任务制作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展示作品从而进行交流,有所提高,学生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明确任务 (1)人物图像处理技术。把原图处理成效果图的样式。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为了帮助各位老师能够有效地上好每节课,xx整理了这篇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五:说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这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喜欢探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小组讨论及交流分享等学习方法。六:说教学流程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讲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docx

第3讲细胞的生命历程 重做真题感悟考情 1.(2020山东,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 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解读以细胞周期的调控为情境,考查考生从试题文字描述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CDK1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并解释大麦黄矮病毒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原理,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2.(2019全国Ⅰ理综,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3.(2018全国Ⅰ理综,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 以下是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 ·

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 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 ·

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 ·

常见的金属材料说课稿.docx

《常见的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课标解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本课题的要求如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活动探究与建议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①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 征,能区分常见的属材料的信息,或利用互联网 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和非金属;认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识金属材料在生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产、生活和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②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 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 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形成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学案苏教版必修1

第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2动物的受精过程(Ⅱ3.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细胞结构与减数分裂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比较与分类: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学思维) 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科学探究)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精子的形成过程 2.

) 哺乳动物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卵细胞的形成精子的形成比较项目睾丸卵巢场所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均等分裂细胞质分裂不裂同不变形变形是否变形点个精细胞个精原细胞→14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和结果3个极体 4个精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相同点 受精作用4.(1)定义: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结束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2)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5.有性生殖

(1)概念: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提示]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 2.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提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也会产生基因重组。 3.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提示]卵细胞中染色体不成对。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样,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6.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7.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均有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提示 [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不复制间期是否复制复制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母细胞→次卵)卵精(分裂过程中细胞名)原细胞→初级精(极体)→精细胞(卵细) 母细胞(或极体称 (级精卵)胞和极体或极体) 分裂不分裂着丝点变化NNNNN 22→→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 NNNNN(DNA减半2→→4→2 2数目变化 )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有联会现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主要行为叉互换;分开自由组合NNN)→无无(0)→有染色单体 (4)→有(2(0) (2) 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 2.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即着丝点分裂时。(间期时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

13细胞的生命历程(教案)

专题一 细胞的基础与生命历程 第3讲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情分析】 本专题主要围绕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进行展开,在以后高考中仍将是命题的焦点。考查内容主要是图像识别,染色体和DNA 数量变化和有丝分裂、减速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有关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知识,一般都会结合当前的一些科技新成果,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癌细胞的特征及防治。 从题型及难度上,仍将以选择题作为主要考查形式,也有可能结合科技成果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学科内综合),题目以低难度为主,兼顾中等难度题目,一般会结合各种图形或曲线,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A) 2.细胞的无丝分裂(A) 3.细胞的有丝分裂(B) 4.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C) 5.受精过程(B) 6.细胞的分化(B) 7.细胞的全能性(B) 8.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 9.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恶性肿瘤的防治(B) 【教学重点、难点】 1.概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和意义 2.制作植物根尖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绘制相关简图 3.概述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各时期的主要特征;阐明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含义;尝试建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模型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5.描述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列举细胞全能性的实例 6.简述细胞衰老的特征;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简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考点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双基落实】 (一)识别分裂方式、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 1.图示属于有丝分裂的有 ,属于减数分裂的有 。 2.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 3.染色体组数是2的有 。 4.图示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是 。 5.分析图2中变异的类型是 。 (二)辨别细胞名称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联合形成四分体 ①②④⑤ ①②④⑤ ②③⑤⑥ 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