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标准编制指南

工艺标准编制指南
工艺标准编制指南

河南二建企业工艺标准编写指南

1 标准正文应包括内容

1.1 适用范围:某项工艺标准适用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1.2 施工准备:按某项工艺标准完成某一分项工程需要提前做好的基本准备工作。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技术文件;材料、设备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作业面应达到作业要求的基本条件。

1.2.1 技术准备

1.2.2 材料、机具准备

1.2.3 作业条件

1.3 使用材料质量控制:对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前所需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明确。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1.4 施工工艺: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1.4.1 工艺流程

1.4.2 施工要点

1.5 质量标准: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应满足或高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

1.6 成品保护措施:对按某项工艺标准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应该采取的相应有效保护措施。1.7 安全、环保措施:说明工艺标准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8 施工记录:

2 标准正文字号和字体要求

工艺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

序号页别位置文字内容字号和字体

01 正文首页第一行标准名称三号黑体

02 各页标准条文五号宋体

03 各页章、条的编号和标题五号黑体

04 各页列项及其编号五号宋体

05 各页图注、图的脚注小五号宋体

06 各页图中的数字和文字六号宋体

07 各页图题、表题五号黑体

3 标准正文层次划分及编号

3.1 层次划分

标准正文应按章、节、条、款、项划分层次。在同一层次中应按先主后次、共性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

章节条款项

3.2 层次编号

3.2.1 标准的章、节、条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层次之间加圆点,圆点应加在数字的右下角。

3.2.2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标准内自始至终连续;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条的编号应在所属的节内连续。

当章内不分节时,条的编号中对应节的编号应采用“0”表示。

3.2.3款的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项的编号应采用带右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款的编号应在所属的条内连续;项的编号应在所属的款内连续。

3.3 格式编排

标准中的每章应另起一页编排。“章”、“节”应设置标题,其排列格式应在“章”、“节”号后空一字加标题居中;“条”号的排列格式从左起顶格书写;“款”号从左起空二字书写;“条”、“款”的内容应在编号后空一字书写,换行时应顶格书写。“项”号应左起空三字书写,其内容应在编号后接写,换行时应与上行首字对齐。若条文分段叙述时,每段第一行均左起空二字书写。

3.4 编写细则

3.4.1 表

1表应有表名,并应列于表格上方居中。

2 条文中的表应按条号前加“表”字编号。?当同一个条文中有多个表时,可在条号后加表的顺序号。例如:第3.2.5条的两个表,其表编号应分别为“表3.2.5-1”、“表3.2.5-2”。表的编号后应空一字列出表名,一并居中排于表格顶线上方。

3表应排在有关条文附近,与条文的内容相呼应,并应采用“符合表*.*.*规定”或“按表*.*.*的规定确定”等典型用语。

表中的栏目和数值可根据情况横列或竖列。当遇大表格需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并在续排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

4表内数值对应位置应对齐,表栏中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写出。当表栏中无内容时,应以短横线表示,不留空白。

表内同一表栏中数值应以小数点或者以“—”等符号为准上下对齐;数值的有效位数应相同。

5表中各栏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应把共同的计量单位加括号后紧接表格名右方书写。若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标题或各栏数值的右方或正下方

3.4.2 公式

1条文中的公式应按条号编号,并加圆括号,列于公式右侧顶格。当同一条文中有多个公式时,应连续编号。例如:(3.2.5-1)、(3.2.5-2)。

2 条文中的公式应居中书写。

3公式应接排在有关条文的后面,与条文的内容相呼应,并可采用“按下式计算”或“按下列公式计算”等典型用语。

3.4.3 图

1图应有图名,并应列于图下方居中。

2条文中的图应按条号前加“图”字编号。当一个条文中有多个图时,可在条文号后加图的顺序号。例如:第3.2.5条有两个图,其图号应分别为“图3.2.5-1”、“图3.2.5-2”。

3对几个分图组成一个图号的图,在每个分图下方采用(a)、(b)、(c)......顺序编号并书写分图名。

4图应排在有关条文内容之后。可在条文中采用括号标出图的编号。

5 图中不宜写文字,可采用图注号1、2、3、......或a、b、c......,图注应在图的编号及图名下方排列。

3.4.4 数值

1标准中的数值应采用正体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性文字段中,表达非物理量的数字为一至九时,可采用中文数字书写。例如:“三力作用于一点”。

2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的书写,应采用数学符号表示。例如:四分之三、百分之三十四和一比三点五,应分别写成3/4、34%和1∶3.5。

3当书写的数值小于1时,必须写出前定位的“0”。小数点应采用圆点。例如:0.001。

4书写四位和四位以上的数字,应采用三位分节法。例如:10,000。

5 标准中标明量的数值,应反映出所需的精确度。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例如:级差为0.25的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正确的书写:1.50,1.75,2.00

不正确的书写:1.5,1.75,2

6当多位数的数值需采用10的幂次方式表达时,?有效位数中的“0”必须全部写出。例如:100000这个数,若已明确其有效位数是三位,则应写成100×103,若有效位数是一位则应写成1×105。

7多位数数值不应断开换行、换页。

8带有表示偏差范围的数值应按下列示例书写:

20℃±2℃或(20±2)℃,不应写成20±2℃;

0.65±0.05,不应写成0.65±.05;

(55±4)%,不应写成55±4%或55%±4%。

9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应按下列方式书写:

10N~15N或(10~15)N,不应写成10~15N;

10%~12%,不应写成10~20%;

1.1×105~1.3×105,不应写成1.1~1.3×105;

18°~36°30',不应写成18~36°30';

18°30'~-18°30',不应写成±18°±30'。

10带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应按下列方式书写:

外形尺寸l×b×h(mm):240×120×60,或240mm×120mm×60mm,不应写成240×120×60mm。

3.4.5 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1标准中的物理量和有数值的单位应采用符号表示,不应使用中文、外文单词(或缩略词)代替。

2 符号代表特定的概念,代号代表特定的事项。在条文叙述中,不得使用符号代替文字说明。例如:

正确书写不正确书写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每m重量

搭接长度应大于12倍板厚搭接长度应>12倍板厚

测量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测量结果以%表示

3 在标准中应正确使用符号。

单位的符号应采用正体字母。

物理量的主体符号应采用斜字母,上角标、下角标应采用正体字母,其中代表序数的i、j 为斜体。

代号应采用正体字母。

4当标准条文中列有同一计量单位的系列数值时,可仅在最末一个数值后写出计量单位的符号。例如:10、12、14、16MPa。

3.4.6 标点符号和简化字

1图名、表名、公式、表栏标题,不应采用标点符号;表中文字可使用标点符号,最末一句不用句号。

2在条文中不宜采用括号方式表达条文的补充内容;当需要使用括号时,括号内的文字应与括号前的内容表达同一含义。

3标点符号应采用中文标点书写格式。句号应采用“。”,不采用“.”;范围符号应采用“~”,不采用“─”;连接号应采用“-”,只占半格,写在字间;破折号占两格。

4每个标点符号应占一格。各行开始的第一格除引号、括号、省略号和书名号外,不得书

写其他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可书写在上行行末,但不占一格。

5标准条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

3.5 编写示意

本企业标准暂按分项工程工艺标准名称作为“章”的内容,编写内容格式如下示意: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2 材料、机具准备

2.3 作业条件

3 使用材料质量控制

4 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4.2 施工要点

5质量标准

6 成品保护措施

7 安全、环保措施

7.1 安全操作要求

7.2 环保措施

8 施工记录

3.6 编写范例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基础或垫层的灰土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收集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

2.1.2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施工方法。

2.1.3施工前应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灰土工程的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确定。

2.1.4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经审批后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交底。

2.2 材料、机具准备

2.2.1土料和熟化石灰或生石灰粉。

2.2.2推土机、压路机、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mm~10mm和16mm~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喷壶、小线等。

2.2.3 作业条件

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手续。

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0.5m以下,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4 房心和管沟铺夯灰土前,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并办理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手续后再进行。并且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相邻房间不能同时回填时,墙间应采取加固措施。

5 已在基坑(槽)、管沟的边坡上钉好水平木桩;在室内或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

在地坪钉好水平木桩。

3 使用材料质量控制

3.0.1土料:宜采用就地挖出来的黏性土料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土料使用前应筛选,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严禁采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活动性较强的土料。

3.0.2熟化石灰:熟化石灰应采用生石灰块(块灰的含量不少于70%),氧化钙、氧化铝含量越多越好,在使用前1d~2d用清水予以熟化,充分消解后成粉末状,并加以筛选。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及其它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生石灰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92的规定,建筑生石灰的技术指标见表3.0.2。

表3.0.2 建筑生石灰技术指标

3.0.3 采用生石灰粉代替熟化石灰时,在使用前按体积比预先与黏土拌合洒水堆放8h以后方可铺设,生石灰粉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92的规定,生石灰粉进场时应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建筑生石灰粉的技术指标见表3.0.3。

表3.0.3 建筑生石灰粉技术指标

4 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基坑(槽)底清理→弹线、设标志→灰土拌合→分层摊铺灰土→夯压密实→找平验收

4.1.2 施工要点

1 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焖制的熟石灰,要用6mm~10mm的筛子过筛,如果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mm~20mm的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2 基坑(槽)底清理: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对基坑(槽)应先验槽,清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然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3 弹线、设标志: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应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4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灰土含水量控制: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以内。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也可按照当地经验取用。如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稍晒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现场常用简易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5 分层摊铺灰土:

1)每层的灰土摊铺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4.1.2选用。各层摊铺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表4.1.2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2)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做成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作成阶梯状,每阶宽不少于500mm;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灰土应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mm 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见图4.1.2所示。

(a)分层平接法 (b) 分层阶梯接法

图4.1.2 灰土地基接缝方法

3)灰土应当天铺填夯实,入坑(槽)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

6 夯压(打)密实:

1)夯压(打)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2)夯压(打)灰土地基每层夯(压)实施工结束后,检查灰土地基的压实系数。压实系数λc为土在施工时的实际达到的干密度ρd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ρdmax之比,即:

ρd

λc=(4.1.2)

ρdmax

灰土应逐层用贯入仪检查,以达到控制(设计要求)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合格;或逐层用环刀取样检测灰土的干密度,除以试验的最大干密度求得。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取样检验灰土干密度的检验数量:每个独立基础下至少检查1点;基槽每10m~20m至少1点;基坑每50㎡~100㎡抽查1处,但均不少于5处。并绘制每层的取样点位置图。

3)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方法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

7 找平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8 冬雨期施工:

1)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以免边坡塌方或灰土地基面遭到破坏。

2)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