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检测三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检测题三

编写:张念民 时间:2017.9.30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5.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一定是6 m/s

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 2

C .物体在前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25 m

D .物体在第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9 m

11、(2011安徽).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

x t t t t t t ?+-

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

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

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0~t 1 12v v <

B . 0~t 1 2

1v v > C . t 1~t 2 122v v v +< D . t 1~t 2, 221v v v +>

5、甲同学观察并记录了乙同学骑自行车沿一直道的运动情况,自行车在第1s 内通过2m ,第2s 内通过4m ,第3s 内通过6m ,第4s 内通过8m ,对自行车在这4s 内的运动作出以下判断:①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②可能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可能是初速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④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2。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在塔顶上将一物体以初速度大小为20m/s 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所经过的时间可能为( )

.(2.(2.(2A s B s D s

4.(2014·上海单科,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2v g

B.v g

C.2h v

D.h v

3.(2015·长沙高三期中)(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求得CD =4 m

C .可以求得OA 之间的距离为1.125 m

D .可以求得OA 之间的距离为1.5 m

4.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 ;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

现火车前进了360 m ,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 )

A .0.03 m/s 2

B .0.01 m/s 2

C .0.5 m/s 2

D .0.6 m/s 2

5、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m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

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1=20ms (1ms=10﹣3s ),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2=5m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2.5s ,求:

(1)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大?

(2)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19.(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井底.求: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的距离.(g取10 m/s2)

(3)如图所示为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 ,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27.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试完成下列问题: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工作时电源频率为50H 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每隔______ s打一个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释放小车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B.先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表格中已计算出打下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你画出v-t图线.

(4)由图象丙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 m/s2;打点计时器打0计数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______ m/s.(答案保留2位有效数字)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 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160s 0.8s 75 t== [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25=20s 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320s 1s 20 t== 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B. 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答案】 D 【解析】【解答】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B不符合题意;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检测一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检测题一 编写:张念民时间:2017.9.6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因此可以把它看做质点 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杂技演员不能看做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2.“月亮在云中过”,“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云,水B.星星,水C.月亮,鱼D.云,鱼 3.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4.下列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路程、速度、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速率、时间、加速度 5.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m/s B.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km/h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为6m/s 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7.如图所示小球以v1=4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1s后以v2=3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1s内的加速度为()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70m/s2,方向向右 D.70m/s2,方向向左 8.关于速度与加速度有下列的说法: 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②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则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试题(有答案)

《机械运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抚顺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45℃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2.小王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王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王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自家小车B.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C.小王爸爸D.地面 3.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80cm的是 A.钢笔长度 B.课桌的高度 C.橡皮擦的长度 D.成年人的高度 4.晓彤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到郊外旅行,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如图所示是晓彤在不同路段的路程一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晓彤在A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B.晓彤在D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C.晓彤在C段处于休息状态 D.晓彤在B段的骑行速度为10m/s 5.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 A.长度单位 B.体积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6.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8m C.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5000N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7.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0分钟。汽车在前10分钟内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后10分钟以30m/s的速度行驶。此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4m/s C.25m/s D.28m/s 8.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B.人步行速度约10m/s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9.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那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需时间为 A.1天 B.30天 C.120天 D.365天 10.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A.3.50cm B.3.51cm C.3.60 cm D.3.63cm 11.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 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 ,M、N间的距离为s,则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试题检测二: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试题检测二: 机械运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试题: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考试题(二)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1分×37=37分) 1、物理是一门以和为基础的科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记录测 量的结果应包括和 。 3、某同学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则他测得的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4、72m= km= mm= nm=μm; 10m/s= km/h,72km/h= m/s。 5、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②一本字典的厚度;③一枚硬币的厚度是1200 ;④人步行的速度;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4 ;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速度100 。 6、物理学里把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我们说“月亮躲进了乌云里”,这实际上是以为参照物的。 7、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相对于岸上的树来说,坐在船上的人是的,小船是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岸上的树是的,河水是的。 8、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测小车通过的时间,再用公式v=来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9、某人步行的速度是s,他步行100s可走 m;某人的家到学校有1800m,骑自行车上学要用6min,他骑车的速度是 m/s。 10、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要晚 s,人们才能听见回声。 二、选择题:(2分×15=30分)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36m×100cm=3600cm =36×100=3600cm =36m×100=3600cm =36×100cm=3600cm 2、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则木块的长度大约是[ ] 2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模拟试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 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 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 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 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036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017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达标检测卷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80 m B.80 dm C.80 cm D.80 mm 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型号20 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 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第4题图) 4.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B.甲车 C.乙车D.自己 5.“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

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7.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50 km/h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A.3 m B.7 m C.12 m D.25 m 8.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第10题图)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 0.5s,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 ==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 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使用刻 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 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 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 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⑶小明想知道自己 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 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 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 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用电器的电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理解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横纵坐标的乘积,再根据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分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

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一、端正学习态度很多同学都会有过这样的疑虑,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却不会做?如果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要珍惜时间,要有不屈不挠学习精神。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那么功夫究竟如何下呢?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做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要注意哪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_。 2.单位换算 (1)250cm = _______ m =_______km (2)2×105μm =_______ cm _______m 3、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_ (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 _______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 (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9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 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__________。

9、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1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二选择题 1、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820m B、82.0cm C、82.00 D、820.0mm 2、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 cm cm 5 71025.110125125n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例1.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算式 (1)15.2m=5.2m ?100cm=520cm (2)6.5?106 um=6.5?106 ?106 -=6.5m (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2)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例2.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M/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秒? 【例3】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例4】一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M。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M/秒,乙的速度为6M/秒。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