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教材识记知识宝典

新闻记者培训教材识记知识宝典

编者语:随着国家对于新闻工作人员要求的升级,新闻记者的新闻素养就成了一大热门话题。因此,学习考试就成了新闻记者的门槛。其实在本人看来,学习考试也不失一种检验新闻记者合格与否的办法。是的,也许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对于采访、写作等专业知识,很多新闻记者熟悉万分。但是如果,你要让他们对一些细枝末节的理论进行陈述,我相信,很多新闻记者就肯定有点犯难了。由于平时在工作中根本不会想到一些新闻理论。因此,现如今新闻记者的学习考试可谓是头疼的事。一方面平时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另一方面工作这么多年很难耐住性子去看书学习。

由于本人近期也要参加新闻采编培训考试,特意花费了一段时间去看书学习,还好本人脱离学习考试时间不是太久,经过几天来的奋战,终于熟知了书本知识。为了让更多同行的师兄弟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本人决定把这部书需要识记的知识进行提炼,从宏观到小知识点进行有脉络的梳理,希望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帮助。话说到这里,本人虽然进行知识梳理,但仍希望更多人不要以考试的心态去学习,应该以对新闻这项事业和对自己负责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

学习本书的感受:本书的学习其实就是对新闻理论的识记,让更多新闻记者做到说道。

知识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实践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发展、创新)——新闻伦理(新闻伦理内容、失范行为、记者如何养成)——新闻法规(总论、新闻传播与宪法、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司法公正、人格权等)——新闻采编规范(获取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引语、客观公正、消息源等)——防止虚假失实新闻(概念、表现形式、成因、避免办法)。注:以上是主要知识脉络,主要知识在上册,第二册除虚假失实新闻其他是法律条文,如果想知道可以强记。在这里我就捡主要的学习考试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回答了三方面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十六个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社会主义过渡转型阶段)、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已完成第一步、第二步、正在向第三步迈进——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根本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建设)、依靠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外交与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和平相处五项原则)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根本任务的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应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提出,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全面阐述。基本内涵(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家振兴);主体(人民)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和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八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为什么说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仍没变”——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仍显落后,发展水平仍不平衡,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仍然不能全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中国现代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现代化基本词义(一个过程——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一种状态——到达现代化的状态。)

如何认识中国现代化很复杂: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呈现出“后发赶超”的特征、呈现出“跨越式”的特性、具有中国特色、塑造中国式现代性。

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实现。五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21世纪新“三步走战略”时间分别为2010、2020、2050,逐步实现现代化目标。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完成第二步,并在为第三步蓄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方面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为什么是领导核心作用?——历史经验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道路、理论和制度支持、中国共产党发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了其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地位平等、职权分明、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政权形式。

我国不适合三权分立的原因:三权分立人性论基础性本恶与我国文化传统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大相径庭、政治实践,三权分立是精英政治,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与我国国情及政治协商冲突。

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成果(四个方面):高举旗帜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未来新事业、党的建设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听取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做报告、

大会审议了党章、选举了新一届猪样领导集体。

党章:从1982年9月十二大开始,一直与时俱进的修改。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六方面,15条):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和阐述、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充实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内容、充实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内容、对党员、党组织、当干部提出一些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五个加快):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八大对过去的十年的总结——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彰显的十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十年。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经济快速稳步增长,总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空前发展、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所未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战略抉择——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方面内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落实好战略部署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前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建设七方面的战略部署: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落实以上战略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和着力点、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文化建设:成果(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贯彻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四方面重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落实好以上战略部署须做好三方面工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建设;成就:(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展、我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

程度显著提高、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建设六方面新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落实好以上战略需做好三方面部署: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四方面的重要内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落实好以上战略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外交方针:当今世界主题:和平、发展。我国的外交方针(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妥善化解领土争端,我们应该明确三方面的问题:中国与国家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长期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

新闻记者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用:

新闻记者把握国情需从三方面入手:学习国情知识、提升国情思维、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党80周年校庆上提出了大兴学习之风。

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着力点)

社会转型期指社会形态转换时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

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该如何做好舆论引导:确保新闻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增强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充当真理的宣传者和捍卫者、直面矛盾、旗帜鲜明,体现出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倾向性、掌握好新闻传播的“度”,自觉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对中西方之间的道路差异与制度差异的认识: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中国依据本国国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中西方之间制度设计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为中西方交流、中外互补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新闻观的一些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一种新闻领域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有关信息传播、宣传、文化、传播功能,以及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性: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思想体系、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下历史条件相结合在新闻领域的运用。注:遵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胡锦涛提出并要求的。(2008、200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于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创立阶段(19世界4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的实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重党性原则和新闻传播规律的统一、要求我们在坚持舆论引导和品味格调宣传的同时,也应该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追求新闻传播的品质、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行动指南。

新闻记者在日常新闻工作中应通过三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注意:党性原则与新闻规律没有因果关系,他们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即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更好地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也只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和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和宣传必须把政治放在首位(与国家口径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党的领导)。

“用时间消灭空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理念,它主要提出新闻时效性的重要价值,并提出科技进步使得新闻传播加快,从而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有机报刊运动”主要指新闻真实是一个认知过程,这是一种新闻规律。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认识。

影响新闻真实的因素:“有机报刊运动”是会影响到新闻真实的、利益驱动或疑惑影响新闻真实、采编业务不规范也会影响新闻真实(采访不深入扎实,缺少核实、用文学想象替代事实、被消息源利用或欺骗)。

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做到新闻真实:竭力寻找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展;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处理好与消息源的关系;对复杂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呈现事件全貌,防止报道的有始无终;不以观点统领事实,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

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中事实与观点分开、尽量使用超脱情感的中性词语叙述事实、努力做到公平,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各方事实和观点。

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监督社会状况、监督权力组织和公众人物的言行。注: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1948年,刘少奇提出。《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提到。

新闻出版自由理念,1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六重):新闻重信息,宣传中形式;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党性原则的内容: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政治上正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

党报的群众路线:毛泽东1944年12月在《抗战日报》中提出;胡锦涛,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提出“以人为本”理念。

新闻工作中如何实现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人才建设。

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由胡锦涛在2002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创新(五个创新):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走转改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事求是路线、群众办报路线、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走转改”活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有效途径:走——到基层,贴近实际、转——思想观念,转作风,贴近群众、改——改文风,贴近生活。

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即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他们之间及其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或规范。新闻伦理对新闻记者的作用:新闻记者的行动指南、新闻记者的动力源泉、新闻记者的心理调节器、新闻记者的评价标尺。新闻伦理的特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政治色彩的浓重性、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七大原则职业伦理: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社会责任原则、减少伤害原则、清正廉洁原则、回避原则、更正与辩答原则。中西方新闻伦理的区别:性质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伦理)、根本原则不同(我国为人民服务)基本内容不同。

新闻记者与六大利益相关者处理关系时应遵循:与党和政府的关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监督原则;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忠于国家原则、服务人民原则;与新闻单位的关系:主人翁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与报道对象的关系:保守机密原则、最小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清真廉洁原则;与受众的关系:满足受众合理要求原则、关注弱势群体原则;与同行之间的关系:正当竞争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我国新闻记者应该有的2个层次职业价值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国梦鼓与呼、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客观公正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新闻记者忠于所服务的媒体应该做到四方面: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奉献、改进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对自己的采访报道负责(具有底线伦理、培育认真精神)。

新闻记者应该在新闻活动中坚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新时代记者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的三方面优良传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挚爱新闻事业、具有坚定的职业精神,孜孜追求真理、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生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善于进行报道创新。

“有偿新闻”,新闻记者及其所在新闻媒体在采编活动中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或被动收受物质报酬或其他利益的行为。“低俗新闻”表现(七个一味):一味追求娱乐化、一味追求明星化、一味追求惊悚化、一味追求色情化、一味追求猎奇话、一味追求审丑化。

新闻炒作:新闻媒体或个人为吸引观众眼球,从而获得经济利润和其他利益,虚构、介入、

放大某个新闻事件,有组织、有计划实施渲染式报道的行为。新闻炒作和新闻策划的区别:报道目的,炒作非正当;题材的选择,新闻炒作的题材偏软;报道方式,新闻炒作小题大做或以假乱真;报道效果,新闻炒作可以在短期里达到预期利益。

记者的不正当竞争的表现:贿买新闻、干扰其他记者采访、贬损同行、剽窃篡改他人新闻作品。

新闻逼视:新闻媒体或记者以社会事务仲裁者和道德法律审判官的角色,可以选择迎合公众情绪的素材,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通过密集而持续的过度报道,营造围观和逼视的舆论氛围,从而使新闻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新闻失范行为。基本特征:报道题目逼人就范、报道人员身份错位、报道素材迎合公众、报道手段超过适度、报道违背当事人意愿。

新闻歧视:新闻媒体或记者,不能平等地对待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对待特定人群带有偏见或歧视地进行不公平报道。表现在:缺少对弱势或边缘人员的关注、倾向报道弱势或边缘人员的负面新闻、对弱势或边缘人不够尊重、对弱势或边缘人员采用歧视性语言报道。

新闻报道再度伤害:重大或突发祸事的报道中,由于新闻记者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保护受害者的意识,造成受害者及其亲属身心再次收到伤害的失德行为。表现:第一时间进行不妥当报道、不保护受害人隐私,使其无辜曝光、受访遭拒后,依然冷漠追问受害人。

新闻记者走穴兼职:新闻记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表现:政府部门兼职、企业兼职。负面影响:影响记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失范行为的原因:网络传播的及时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特性;网络法规的不健全;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整体不高。表现:大量传播虚假新闻、热衷传播低俗新闻、肆意侵权盗版作品。

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危害:损害党和国家的威信、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形成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公正、侵害报道对象的权益,造成对他们身心的伤害。

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原因:社会大环境(我们处在社会主义转期)、新闻单位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指标、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新闻记者本身(职业理想不正确、高素质人才数量在减少)

新闻记者应加强的理论知识学习:新闻学知识、伦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法学知识、历史学知识。

影响人民群众对记者不信任的表现:不诚信作风、不当揭露隐私、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腐败行为、扭曲事实,主观臆断。

记者如四方面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采访对象建立良性互动;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廉洁自律;坚持新闻的客观公正原则。

记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传递信息、意见沟通、舆论监督、社会引导。

新闻记者对弱势或边缘人员的人文关怀的四方面:避免歧视原则、避免漠视原则、注重保护原则、关注感受原则。

新闻法规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国家安全:国家的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安全、国家统一,以及国家政权、国家根本制度的安全等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的表现:破坏国家政治制度、破坏国家经济制度、破坏国家政权、破坏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我国特殊保护的社会群体:老年人(我国指60岁以上)、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的良性关系:相互促进、互为保障。表现:新闻传播与司法价值追求的统一性;公众知情权、表达权及司法公开需要媒介的介入;媒介监督有利益维护司法公正。

媒介审判:新闻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违背法律规定,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防止媒介审判:坚持新闻真实和客观公正原则;要冷静、理性;公正平衡;给双方说话、辩驳的机会。

注:我国大陆没有法律对消息源的保密进行规定。虽然法律对消息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了保护,但这种保护不是绝对的。

人格权:权利人依法固有的,以自身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人格权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等。

名誉权四个特征:法定性、非财产性、专有性、绝对权。

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公众关切与知情权;公职人员和公众人物隐私克减原则;公众知晓、公共场合、公开记录原则;权利人同意原则。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排除他人干涉和非法使用的一项人格权。

著作权: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注:投稿件自投稿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可同时向其他报社、杂志投稿。

侵害著作权的刑事责任:以营利为目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一次确立了民告官的制度,标志着我国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完备。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华社作为国家统一集中的新闻发布机构。《气象法》非法向社会发布天气预报等将会被气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设立出版单位需要具备六方面条件:有出版单位的名称和章程;又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有确定业务范围;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工作场所;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节目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18时至22时不超过15%。电视剧中禁插任何形式的广告。

被吊销记者证新闻记者五年内不得进行采编活动;再次获得记者证三年内再范将终身被禁止。记者证资格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获得国务院相关部门认可的新闻采编资格;在新闻单位编制内或新闻单位正式聘用的新闻采编

人员且具有一年以上采编工作经历。

记者站的站长须具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的新闻采访经验。驻站记者不得超过5人。外国常驻记者(外国新闻机构派遣常驻中国六个月以上的职业记者)、外国短期采访记者(六个月以内的职业记者)。外国常驻机构负责人应该在抵达中国七天七天内外交部新闻司或委托机构办理注册手续。台湾记者来内地采访须提前10个工作日向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申请;采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

新闻采访规范

获取事实的原则:守法原则、伦理原则、正当原则。知情同意及最小伤害的做法:尊重采访对象意愿、时刻意识到采访报道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不安或伤害、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尤其是没有接受采访经验的儿童、要客观平等地报道,不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注意规避不恰当内容、发表的报道不全或不准确,应该及时发表更正和致歉。

新闻真实准确的要求:证实确有其事,不能道听途说;确保“五个W”等要素齐全,尽量核实保证所引用材料或观点均有确切的消息源;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关键事实和数据,坚持“核实、核实、再核实”的生成机制和报道责任;一旦出现报道不够准确、真实的情况,媒体应及时纠错、公开更正。

核实新闻事实:到达现场,核实新闻来源及基本事实、多方求证,核实“五个W”等新闻基本要素、查找权威资料,核实报道中的关键事实、审慎使用网络消息源,对网上传播的消息核实后再报道。

解释新闻事实:事实叙述具体准确,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用语;表达方式直截了当,不用夸张手法解释新闻事实;全面报道完整的事实,对复杂事件进行连续跟踪报道。

新闻报道中规避风险的做法:保留采访录音等证据材料、消息来源的引用方式要规范、引用关键信息和数据要准确、不能任意改动新闻图片、坚持事实和评论分开的原则、“情境再现”的事实要有据可查。

直接引语的效果:保持新闻的真实感;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提升新闻的趣味性;深化报道主题;体现记者的客观立场。间接引语的效果:发挥概括提炼作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引语遵循的原则:准确完整,尊重愿意;精选引语,激发兴趣;不要“异口同声”。引语调整:一般只适用间接引语。调整情况:原话有语病,不适用于书面表达;表达模糊,不清不楚;多余字词可以删减;翻译外语或解释方言时的做法。

避免过度解读:尽量完整地引用引语;保留原始材料,便于核实;联系受访者加以核实。新闻报道体现公正:克服偏见,平等对待每个人;保持独立,做到利益规避;保持中立,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在冲突议题中保持独立,提供均衡机会;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不做有偿新闻;新闻媒体采访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分开。批评报道注意平衡: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要给予其回应的机会;报道中的语言追求朴素平实,避免主观倾向。

评论和事实要区别的主要原因:有助于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护新闻记者,适当规避报道风险。

使用消息源的原则:坚持“三角平衡”原则、坚持“多重作证”原则、坚持“事实核准”原则。报道中标注消息来源:明确交代信息来源、说出具体职务和姓名、转载媒体报道要说明来源。可靠消息源:司法仲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国家公文、正式出版、蓝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为配合特定机关需要发布的信息、通缉令等。只能作为引述不能作为消息源:报社发布的信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内部文件不宜直接采用。、

使用匿名消息源面临的风险:新闻报道成为被消息源利用的工具、为虚假新闻亮绿灯。使用匿名消息媒体应该保证的原则和前提:事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别无其他消息源、消息源只关乎事实,不涉及评论、详细说明匿名处理、避免过于模糊的提法。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准确、传神、拒绝网络新闻“标题党”、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标题规范。注:新闻作者署名也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新闻语言的规范:新闻语言要准确、清晰、简洁;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新闻语言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尽可能不使用修饰性尤其是夸张性词汇。

微薄对于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消息源变广、生产机制又快又深的转变、行业互动。

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严禁有偿新闻、严格规范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采编与经营部分造成的影响:会导致媒体专业化的缺失,媒体公信力丧失;商业会成为控制媒体的一大因素,媒体的喉舌功能将不能发挥;会使媒体经营的商业化进程缓慢,不能实现持续盈利,继而不能保证媒体正常运营。

防止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本质区别是有无事实根据。失实报道更具隐蔽性。

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体公信力的危害:宏观层面,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中性层面,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微观层面,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进而影响新闻记者的职业声望。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六个方面的表现:道听途说、无中生有、数据造假、图片造假、网络拼料、旧闻翻新。主要原因:记者没到新闻现场,也没有采访事件当事人;用旧报道或材料加工为“新闻”;故意更改数据和图片。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四方面表现:商业炒作,编造新闻;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为求典型,任意拔高;新闻敲诈,丢失客观。主要原因:为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记者为了名气炮制虚假新闻;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虚假失实新闻在采编层面的表现:采访不实、缺乏核实、对境外媒体报道缺少了解而转载了不实新闻、断章取义、错误理解、信源造假没有识别、社会来稿缺乏核实机制、编校失误。主要原因:媒体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媒体机构缺乏对社会来稿的核实机制、一味抢时效性而导致的虚假失实报道、记者编辑个人专业素养不够、不能识别伪科学文章。

我国虚假失实新闻从媒体内部看产生的主要原因:媒体机构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媒体机构惩治机制不够完善;对通讯员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虚假事实新闻从个人主客观层面看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观侧面(缺乏正确的新闻观,专业素养不够;记者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道德缺失,真实让位于利益;缺乏必要的社会

责任感;记者职责让位社会关系。客观层面(记者过分依靠不可靠的新媒体信息源;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记者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新闻动态变化造成“合理失实”;不能区别采访对象的刻意表演;对“霍桑效应”没有合理规避。注:霍桑效应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四方面因素: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将媒体简单理解为鼓吹手;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性的消解;新闻传播业自“转企改制”以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使得自身越来越受商业利益影响;新媒体快速发展下媒介生态的改变导致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

从新闻记者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的具体措施:培养专业精神(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强调新闻自律约束;提高专业素养(新闻知识修养、法律法规修养;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从媒体机构内外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事实新闻的具体措施: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坚持采编、经营分开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引进社会广泛监管机制;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

从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的具体措施:加强采访环节管理(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媒体要求记者采访遵守三条原则——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加强编辑环节管理(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事实与态度要分开、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从制度、机制上建立新闻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媒体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根据虚假失实新闻分布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监管)。

对消息源的求证过程: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稿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利用多重消息源相互印证;注意保护消息源。

朱礼青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