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荷叶母亲

七年级上荷叶母亲
七年级上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 aid cn):荷花。

徘徊(p d hu h):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 )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 e遮挡,阻挡。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把握文章大意。(听读结束,找学生来概括大意)这篇散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

一生。

2、理清结构层次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3、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家庭往事的回忆。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六、探究品读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

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分组讨论,展示,老师明确: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雨打风吹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有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

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涉及的面广,内容纷繁,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

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

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七、拓展训练:

(一)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二)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2、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 ?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 .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三)

1、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T(主人),(主人)T(客人),(喝水)T(喝水),(喝水)T茶月亮T

(太阳),(太阳)T (大地),(大地)T (花园),(花园)T花

2、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八、布置作业:《导学练》。

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荷叶母亲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

第一部分课堂实录: 荷叶母亲 (执教者温十二中陈敏洁老师) 一,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教师出示母鸟哺养小鸟的图片),它描绘了什么场景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描写母爱的一幅画. 师:关于母爱,你能描述一下吗你能联想到什么动物,植物都行,听过的,看过的都可以. 生1:猪妈妈喂奶,十几只小猪围着抢吃,猪妈妈哺育小猪. 生2:鼠妈妈为了哺育自己的宝宝,忍着病痛坚持21天哺乳. 师: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写得很好,是谁呀 生:冰心.(出示冰心介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一首很美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整体感知 师:请翻到125页一起朗读,读后谈谈你读后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整齐,现在来谈谈初读感受. 生1:母爱是无私的. 生2:母亲像荷叶一样,勇于牺牲. 生3:荷叶像母亲一样在风雨来临时帮我们遮挡风雨,让我们安全. 师:描写中有没有哪一个场景,哪一个具体事物让你印象深刻 生1:\'雨中的红莲\'让我印象深刻,\'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红莲像

孩子受到挫折. 生 2:第7节,荷叶保护红莲让我印象深刻. 师:红莲在雨中的场景,莲叶保护红莲的场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请大家自由朗读4——7节,任选一,二处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点评. 三,研读品析 A 生:早上和晚上下雨时,第4节和第7节的红莲作对比. 师:最后命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齐读第4节白莲凋谢时的语句.(学生齐读) 师:第4节红莲和白莲也有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生:白莲在早上就凋谢了,红莲一开始就有母亲保护,亭亭玉立. 师:刚开始,作者心情怎么样 生:烦闷. 师:为什么 生:作者不喜欢下雨. 师:你喜欢吗 (不喜欢)对,下雨天滴答雨声令人烦闷.看到亭亭玉立的红莲应该心情舒畅些,可为什么作者依旧烦闷 生:看到白莲凋谢了,担忧红莲命运也和白莲一样脆弱,也会凋零. B 师:还有吗 生:第4节. 师:\'菡萏\'作何义含苞欲放的荷花.

荷叶母亲优质课教案

《荷叶母亲》教学案 民族实验中学北校吴艳伟 一、新课导入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 虽然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语文课,但老师首先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温馨的英语 单词:mother.母亲。有人这样给我们解释这个单词, m 代表many 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 代表old 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t代表tear母亲为我留了很多眼泪; h代表 heart 母亲有一颗永远温暖我的心; e 代表eyes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都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 r代表right是说母亲教我做正确的事,做好样的人。 这样一个为我们付出很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母亲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就请跟我大声读两遍:mother母亲,我爱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冰心的——《荷叶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 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 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八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学生展示】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荷叶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荷叶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 册)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

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文章大意。(听读结束,找学生来概括大意) 这篇散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 2 、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3、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本诗是由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名篇,编录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本诗是以“母爱”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学习朗读和勾画圈点,整体感悟,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本文中作者描绘了荷叶在雨中保护红莲的场景,进而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全诗生动形象地表现着“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好的事物有亲近感,再加上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学产生亲近的欲望。大多数学生阅读时间相对缺乏,年龄比较小阅历少,所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能力比较差。在这之前已学过部分诗歌,有了一些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妈妈的吻》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母亲无私伟大的奉献给孩子自己的爱。(板书课题:荷叶母亲冰心)【设计目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良好的

七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课《荷叶母亲》课堂实录及反思(新版)新人教版-精

《荷叶母亲》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课前交流 师:面带笑脸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观摩咱们的课,同学们,说句心里话,你们此刻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我也非常高兴,是因为能和聪明的你、活泼的你、爱思考的你共同学习 师:学习伙伴的我呀,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生:想 师: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教师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学生静静地倾听(时间大约一分钟)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生含泪)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荷叶母亲》)(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打出课题)师:同学们,将你们知道关于冰心奶奶资料,来介绍一下,让我们资源共享(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生小声议论一会)生1:它是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善于观察和思考,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综合你们的点子,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背——悟) (二)、初读课文,体验内容(15分钟) 师:下面就让进入第一步读,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能读准字音,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诵技巧自由朗读,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检查)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没感觉,读不出 生:读出来了,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部分学生附和) 师:何以见得呢?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读,(出示幻灯片)并注意体会语调,语速及感情的变化看谁听得更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边听边做批注)

荷叶母亲赏析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菡萏()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 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赏析课文; 3、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 4、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七、结课: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荷叶母亲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对学生起组织、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感,学会理解母亲,感恩母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看完以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问题:图片里边的人物可能是什么关系?(妈妈和自己的小孩) 你们觉得图片里的小孩子幸福吗? 为什么?(因为有妈妈的关爱,妈妈教走路,给小鸟喂食… … )这几张图片体现出什么? 用一个词来表达(母爱)。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母爱的。 板书:荷叶母亲冰心 二、引出*要掌握的重点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形象?(出示最后一段内容,让学生找) 那这些形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作者要把荷叶比作母亲,把自己比作红莲? (出示要掌握的三个问题) 1.雨点、红莲、荷叶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3.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分析课文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情感深化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雨点、荷叶、红莲的句子。谁上台来找一找? 引导学生找完以后,串讲一下*的主要事情。 2.分析第四、五自然段。 ⑴分析第四段。边读边解释:天气什么样的,心情怎么样,白莲怎么样了,那红莲又怎样呢? 这里作者用了红莲和白莲作对比:白莲谢了,可是红莲生命力却还很旺盛,亭亭地立着。(出示红莲“亭亭”的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母爱的。 板书:荷叶母亲冰心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新课导入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 虽然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语文课,但老师首先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温馨的英语单词:mother.母亲。有人这样给我们解释这个单词, m 代表many 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 代表old 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荷叶母亲》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法子: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糊口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不住校,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回家见到妈妈?老师已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前一阵子生病想家了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女儿,你在那边还好吗,工作顺利吗,不用牵挂家里,我和你爸爸这都很好,好好工作,好好爱惜自己,好好注意身体,说出来真不好意思,老师就很不争气地哭了,以为自己已长大了,没想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仍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妈妈爱孩子,所以会骗孩子,给大家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你一定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天下的母亲都是同样的,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女士,也有一个爱她的母亲,也正是这种爱,让她一生都低回品味,才有了其一篇篇真挚感人的优秀诗篇。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咱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以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斯,作者为甚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咱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甚么瓜葛,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咱们一块儿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块儿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那一朵白莲已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斯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甚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甚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块儿读一下二看红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荷叶母亲》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荷叶母亲》。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是七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并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借助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2)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美读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出四个要求,围绕这四点展开全文的理解和赏析。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将学生带入情境 诗歌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伴随我们一生。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明确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思想感情,感受人间的美好亲情,学会感恩。 学习文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写作方法。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散文诗简介 检查本课字词 四美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在你的声音里有抑扬顿挫;在你的声音里有画面出现; 在你的声音里有情感起伏;在你的声音里有真情流露。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合乐朗读课文。 五、赏读课文,品“荷”悟情。

“荷叶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荷叶母亲/冰心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dàn),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阅读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2.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的回忆的? 3.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4.倒数第2段她深受感动,为什么? 阅读答案: 1.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在自家庭院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本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3.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差不多就行) 4.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儿女遮风挡雨,荷叶无畏无惧地为红莲遮蔽风雨.作者被感动了.大雨来临,荷叶会自觉地保护荷花,就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 mù)浴祷( dǎo)告叠( dié)成倘( tǎng)若 菡萏( hàn) ( dàn) 欹( qī)斜花瓣( bàn) 荫蔽(yìn 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匿笑:偷偷地 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 惜。(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

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 容。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一)《金色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读后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教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 金色花在印度人心目中象征着纯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最天真,纯洁,无私的爱。 (2)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二)《荷叶母亲》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余映潮《壶口瀑布》教学实录(教读课板块式教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2018.4.8 师:梁衡先生是这样抒发他对壶口瀑布的情感的,读—— 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p]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梁衡 师:美妙的对比手法。记不记得你小时候学《桂林山水》,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也是用的这种手法。好,了解一下学习目标。 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一篇 细读一段 背诵一节 一、读背景 生:(读ppt)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课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二、积累字词句 师:读有关字词,在读音上有麻烦的字,读—— 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 师: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大家再看——写瀑布声形的短语 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师:读的好流畅!还有吗?写其态势的——读 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

师:写其精神的—— 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师:刚才我们学习到的是,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知识。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 师:开始我们对《壶口瀑布》这篇美文的欣赏,欣赏全文的“构思之美”。大家的任务是,速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生探究 师:好,我们来交流看法。全文共有六段,从第一段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谋篇布局。 生:作者说两次到过瀑布,第二段是第一次,后面是第二次。 师:这位同学阐述的很清楚,请大家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圈出来,这就叫做关键字。还要把“雨季”“枯水季节”圈下来,这又是关键字。好,继续发现。 生: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后一段还说了黄河的精神。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像这种写景咏物的短文,最后一段,往往用于升华的,用于抒情议论的,所以作为整篇文章的收束它有重要的作用。 生:雨季是略写,枯水季节详写,详略得当。 师:很明显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这叫“铺垫”,用略写把详写的内容展开,这叫美妙的构思。 师:请大家做好旁批,在第一段批注: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这让我们想到了《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立刻引出紫藤萝的描写,简洁入题,总领全文。再如《荷叶母亲》。 师:接着来,读懂第2段与3、4、5段的关系。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批注:巧作铺垫、详略有致。这就叫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师:读懂第五段,课文写水,为什么写石呢?这是课后思考探究问题。通过石头的巨大变化来表现壶口瀑布的威力。这是写作的艺术,笔锋一转,用另外一样事物表现本身要写事物的美妙。这叫——视点变化,侧面映衬。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

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7《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后) 师:请把书打开,我们今天学习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咱们首先熟悉课文,慢慢地、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看着同学们刚才读书的神态,我想大家已经进入到课文里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了解一下作者。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师: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课题旁边。(静候30秒)好的,下面有一个“默思静想”的学习过程,尝试一下“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术语点评?很简单。所谓术语,在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文章的高潮,比如你们老师常常给你们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现在默读课文,拿起笔,对课文进行发现。哪个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好,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这篇课文里,2、3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联想”两个字也是术语。好,开始动作。 (静候近两分钟) 师:好,咱们来尝试一下。 (一学生举手起立) 师:好,谢谢! 生1:8、9两段,触景生情 师:前面是景,后面是情,行,谢谢你! 生2:我认为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师:继续说,中心是什么? 生2:本文歌颂的是母爱的伟大。 师:注意,她用了一个关键的词——升华。升华的含义是什么? 生2: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叫升华。 师:很快地、急剧地,从普通的事物中提炼出来叫做升华。概括得很好,谢谢你!

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荷叶母亲教案人教版

荷叶母亲 冰心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荷叶母亲》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荷叶母亲》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荷叶母亲》原文: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án dà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

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阅读题及答案: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3分) 答案: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 作用?(2分) 答案: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2分) 答案:此处的含义是含苞欲放。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1分) 答案: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