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材料作文

论语经典材料作文
论语经典材料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内容)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运用)这几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对此,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写作提示: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三个句子的语意。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现代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朋友表示欢迎,也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3、“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

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三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符合材料中心的立意:对三句经典的理解与运用。基本符合材料中心的立意:儒家、孔子。偏离材料中心的立意:国学、传统、文学、文化、礼仪、文明……

三、范文

孔思·友思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猜不出孔子所见何人,却能读出这字字珠玑的名句中隐隐流露的欢欣与喜悦,以至于千年后的后辈们共读此句亦能生出一丝莫名会心的欢愉。离别自苦楚,却为共聚时,这是古人分别的心情,也是今人会心的领悟。

亘古之时,没有日行万里的交通工具,友人分别千里,几近音讯全无,剩下的只有天各一方的苦等与叹惜,是思念,亦是牵挂,这样的境况,是孤苦,亦是长情。有朋自远方来,自当不亦乐乎!当友人再聚,当知己再见,此种有如失而复得的快乐不言而喻,人生种种,亦有相见相知的快乐。

如今的时代,千里不再难以企及,然而,相见之乐却不减分毫,朋友也不再独指故人知己,而泛及四海之内的宾朋。

因一场世纪盛会,四海兄弟,共聚一堂,无论曾否相识,无论曾否相知,相遇则是良缘佳运,因此一遇成友,一遇共乐,正恰恰以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孔夫子的良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因知所至之人皆为良朋或即将是好友而欢欣雀跃,因天下友人共聚而欢喜愉悦。这句话并不是纸上的只言片语,而是我们心中共同的呼声。

孔儒文化中,倍受推崇的除了孝义之道,最令人认可的就是朋友之义,知己之情。最广为流传的名言,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仅仅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道尽了朋友之间最难以流露的不经意的情愫,这样一个画面,也向世人描绘了友情最真切的存在。它不如爱情甜蜜,也不如亲情厚重,却独独有着一份特有的轻快和舒心,没有任何负担与顾虑,无可否认,友情是最容易让人放松与坦然面对困苦的感情。

孔子已故去几千年,他的精神却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路带到了今天,作为一个凡人的他已然魂归故里,身化黄土;作为一个伟人的他却亘古长存,万世留芳。他给人留下了诸多伟大的智慧结晶,而那一句点破人间友情的璀璨的金玉良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足可称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54分)

愿德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以来,历

代先贤都极为注重“德”,而史书典籍中亦免不了对德行极好的人一番润色。

“德不孤,必有邻”便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德不孤”,意味着天下之大,必有人与我一样注重德行。“必有邻”,则意味着在追求厚德的道路上,必有人与我相伴相随,互相扶持。这便有了“吾道不孤”这种说法。

古时儒生自诩君子,或以君子为榜样。“君子”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比较明了的便是仁、礼、德、义。有人逐全,有人求单,但都避不开“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德”一直是人们所看重的品质。有德者不失礼,有德者不弃义,有德者不乏仁,“德”隐约成为了儒家修身体系中一个重要支点。在古代,“德”者的确“不孤”,的确“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子期伯牙因“乐德”成邻,三国时鹿鸣山庞、黄、司马三大家因“才德”成邻,刘、关、张因“义德”成邻,隋文帝、高相国因“仁德”成邻,等等,俱是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谱写的一段段“德不孤”的青史佳曲,于后世流传,为后世立碑。

可在现世,红尘噪杂,历经西学的冲击,我们传统思想道德体系已近崩溃,集中体现在当代的各式荒唐新闻中,各类小人携卷着一股歪风邪气侵蚀着社会风气,渐渐污染了很多人心中的正气。商家售假,地沟油、瘦肉精、碰瓷、贪污、诈骗,等等恶劣事件,都可以看出“德”在当代的一种缺失。并不是说古代没有这些影响太差的事情,但是古代总会有人立即站出来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而现在,很少。人人自扫门前雪,鲜少人会在事件出现的那一刻就站出来指责、扼制,而借助于当代的互联网技术,这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可是,为什么这些恶劣事件、这些小人仍然在兴风作浪?就是因为有德者太少,以至于自身都难保,皇论救家园。

所以,呼唤“德”归来,已成必要。而祭孔大典可以看作是一个契机,一个呼唤“德”归来的契机。

因为有德,小人注定胜不了君子;因为有德,邪气胜不了正气;因为有德,家庭和睦,才得以万事兴;因为有德,中国才得以“自强”、“载物”,才被誉为“礼仪之邦”,才会有深厚底蕴来搏击风浪。

式微,式微,德尔,胡不归?

有德者,必有邻,愿得“德”厦千万间。(52分)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论语》精华50句,记下来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论语》精华50句,记下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

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任 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 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 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 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 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 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 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 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 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 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 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 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 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关于论语的作文_优秀作文

关于论语的作文_优秀作文 论语今读 北京市景山二中辛天游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了他对子路的不满。在后文孔子对曾皙讲明了他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谦让,不符合“礼”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慷慨陈词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呢? 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这种对“礼”的要求可以说太僵化了。由于孔子的“笑”,接下来,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言辞都变得异常谦逊。公西华明明很有才华,却只谈自己要当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华很有才华,为什么非要引导公西华说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话呢?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那么“礼”此时便不是一样好东西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拥有豪情壮志总是值得鼓励的,但孔子没有,他只看到子路没有遵守“礼”。孔子对“礼”僵化固执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谈话的主题。 就我而言,我还是喜爱一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的课,这样思想才能产生激烈碰撞,涌现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强调谦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他学生的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重点在“争”字,许多学说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学说被君主采纳,成为“显学”,怎能不与其他学派的学者据理力争?而这似乎又不够谦让,不合乎“礼”。但是孔子不也一直在坚定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能一味谦让。比如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划,一定要敢于展示出来。倘若像孔子和其学生那样刻板地“依礼而行”,你就会把机会白白地让给别人。 不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但这只是我的观点。观点无所谓对错。我不否认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圣人”,但至少在我这个“今人”看来,这次“侍坐”中,孔子的言辞与表现着实有不妥之处。 编辑絮语: 不管天游同学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他这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非常值得肯定。孔子的“圣人”牌位是后人因敬重而授予他的,孔子自己从没有称“圣”,他也绝不是毫无缺点和纰漏的那种“圣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十分经典和精彩的篇章,虽然我本人也像孔子那样最喜欢曾皙的回答,i怛我同样赞赏天游同学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为人之道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表的表现,指的是礼;质是内在 的品质,指的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仁的根本 精神,它通过孝悌、忠恕等道德得到体现,而孝悌是仁之本。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不希望别 人这么对待自己,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是更积极的一个层面,有一种责任,是要以自己的心 情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我们常说将心比心,遇到 什么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处世之道。通 过论语,我们知道,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时仁又包 含了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等品德细节。 《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 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 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此所有的道德要落实到行为规 范上来。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自己不符 合礼的思想行为,照着礼去做,这就是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这些我想 离“仁”的道德标准也就不远了。 为人之道,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而如果礼脱离了仁,那么这些形式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每日三省吾身”,真诚做事待人,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套路,做一个正人君子。在精神富足、心理健康、和谐共处、奉献社会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做好自己的为人,让自 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关于论语的作文

关于论语的作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论语今读 北京市景山二中辛天游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了他对子路的不满。在后文孔子对曾皙讲明了他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谦让,不符合“礼”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慷慨陈词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呢? 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这种对“礼”的要求可以说太僵化了。由于孔子的“笑”,接下来,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言辞都变得异常谦逊。公西华明明很有才华,却只谈自己

要当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华很有才华,为什么非要引导公西华说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话呢?如果这样做仅仅 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那么“礼”此时便不是一样好东西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拥有豪情壮志总是值得鼓励的,但孔子没有,他只看到子路没有遵守“礼”。孔子对“礼”僵化固执 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谈话的主题。 就我而言,我还是喜爱一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的课,这样思想才能产生激烈碰撞,涌现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强调谦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他学生的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重点在“争”字,许多学说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学说被君主采纳,成为“显学”,怎能不与其他学派的 学者据理力争?而这似乎又不够谦让,不合乎“礼”。但是孔子 不也一直在坚定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能一味谦让。比如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划,一定要敢于展示出来。倘若像孔子和其学生那样刻板地“依礼而行”,你就会把机会白白地让给别人。 不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但这只是我的观点。观点无所谓对错。我不否认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圣人”,但至少在我这个“今人”看来,这次“侍坐”中,孔子的言辞与表现着实有不妥之处。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1-30为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内容,31-55为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内容)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注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有:同“又”。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

关于论语作文汇总5篇

关于论语作文汇总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关于论语作文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关注当代文化是当今的必修课,同时,也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孔子应该说是战国时期儒派的创始人了,《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或是人生中的重要哲理,最适合我们这些学生阅读。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了解,弄懂,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这样,学习才会有真正意义。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其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从旧知识中体会出新学问会很困难,但往往,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又会有新的发现。这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正是现代教育人士所提倡的。仅仅两句言简意赅之语,便点明其主旨,再怎么对此不屑一顾的人,都会改变他的看法吧。 《论语》中有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道明积累之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把把看似不起

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雄伟的山峦,那时,风雨自然兴盛。只有积累一滴滴似乎毫无用处的水,才能汇聚成壮丽的深渊,即使是蛟龙,也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积少成多,也就养成了良好品德,心灵,就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平时的一步半步,才能走到遥远的千里之外,去看那更为广阔的世界。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连绵的江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无懈可击的知识功底,成功便自然会尾随而来了。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在这之间,还有更多人生道理等着我们去明悟,还有更多的文人知识等着我们去了解。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其间涌现出多少永世流芳的伟大人物和优秀著作!我心中的那篇论语,便是中华文化这片星空里,最闪亮,最耀眼的星系! 关于论语作文2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们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读《论语》。 首先,从内容上,《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第一篇中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孝道具体化了。讲了如何孝敬自己的父亲。孝道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例如: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帮父母洗脚,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是扶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深刻地体现了孔子所讲的“孝”。

初中积累素材论语精华6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对于诚信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也会信任他,也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承诺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感悟: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道不同,不相为谋。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第一章为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入太庙,每事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君子不器 第二章修身篇 温良恭俭让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戒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恭,宽,信,敏,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而不仁,如礼何 德不孤,必有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初中作文论语读后感范文模板五篇

初中作文论语读后感范文模板五篇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作文论语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 ___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将“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2.不迁怒,不贰过。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材料作文“我眼中的《论语》”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年,全国将又有部分省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届时将实行选课走班制,实现学科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某学校语文学科精选学科老师,准备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选修课,开发了以下几门课程,《诗经》《论语》《庄子》《老子》《孟子》《唐诗》《宋词》《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要求每一位同学任选一门学习。 面对这些传统文化优秀作品,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你作为大哥哥大姐姐,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帮某位同学做出选择,并陈述选择的理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我眼中的《论语》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的经典传世之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

的记录了下来,真正的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被现代华夏儿女所沿用着,不失为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论语》论述题整理(精华版)

论语论述题整理 .孔子评管仲世上无完人,孔子评价管仲也不例外。按《论语》的编排,孔子对管仲是先贬后褒的,对管仲的爱憎极其鲜明,不掩饰爱恶,但不管孔子是批是赞,他都尊称管仲的字,可见孔子还是很敬畏这个前辈的,表现了孔子确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历史老人。 1. 强烈批评: 第三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批管仲是主要两条“不俭” 、“不知礼”。 2. 高度赞杨: 第十四篇: 1.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仁)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上述三人,孔子评价,管仲最高,虽猛而不失其仁。 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3.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综上所述,孔子对管仲是有褒有贬,爱恨鲜明。但总的来说,贬管仲的是较细方面(私生活上)的问题: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就,也不要太忘形,耽于享乐;而赞美管仲是他的大气,是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孔夫子对人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来评价,但对管仲,却用了“仁”字来评价他,可见他对管仲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二?孔子的财富观 (1)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但是他也并不仇富: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_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孔子不屑一顾地说: “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2)对待贫富的心态: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所以安贫乐道是美德。 ?在孔子看来,颜回是“贫而乐”的楷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还现身说法地教我们如何苦中作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不以贫为耻:“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这些人应该以“子由”为榜样:“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所以,虽穷亦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义与利:见利思义。" 孔子把人分为两种:“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 16仁 孔子还教导我们:“放於利而行,多怨。”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4)慈善:周急不继富。 (5)为官与俸禄。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论语)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论语)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论语)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论语)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论语)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论语)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论语) 14.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论语) 1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16.居安虑危,处治思乱。(论语) 1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18.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论语) 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论语) 20.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论语) 21.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论语) 2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论语) 2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论语)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论语) 25.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论语) 2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7.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 3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_初一作文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暑假里,妈妈要我背《论语》。我接过一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映入我眼帘。妈妈郑重地对我说:“泠杉,以后你每天背一章,要记住圣人的教诲哦!”尽管我心里有一千万个不愿意,但是看着妈妈那种严肃的眼神,我特意装出很乐意的样子,兴奋地说:“嗯,我很乐意”一开始,我为了让妈妈觉得我愿意背,就装着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其实我都是装模作样、死记硬背,一点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没有去理解。 可是慢慢的背到后面,我会看懂一些了,有时自己也会去查阅资料,理解意思。于是,我发现《论语》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论语》中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溪不曰,其为人也。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是说: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呢?我这人呀,发奋时忘记了吃饭。高兴时忘记了忧愁。 不知道老就要来了。仅此而已。”从这个小故事我发现孔子是个跟我原本想象的圣人不一样。原本我想,孔子,是一个圣人,千年才这么一个呀,一定是高高在上,每一句话都是高深莫测的,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孔子却说自己“仅此而已”。 这让我体会到:做人不能太骄傲,连孔子这样的大圣贤都这

样的谦虚,更何况我们这些无名小辈呢。《论语》中还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于不足观也已。”周公是一个连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还说如果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就没有什么可赞扬的了。从这里可以教会我们不一定圣贤就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他有缺点,那这些缺点也是一样可以批评的。 我相信,正如妈妈说的,《论语》是一本会让我我终身受用的好书,它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做人,要谦虚、要谨慎,要努力,要表里如一。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四年(5)班刘泠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