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区差异

中国的地区差异
中国的地区差异

中国的地区差异:体制改革、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分析

樊纲 陈瑜

内容提要:文章利用“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 ,首次引进一个较全面的“制度变量”来解释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中国各地区经济表现的差异。

关键词:体制改革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异 中国

一、导言

在有关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加以分析和解释。理论上,我们都知道:第一,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变量,是扣除了资本、劳动(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后的一个“剩余”,是衡量产生效率(转化率)的一个指标。第二,我们知道解释这个“剩余” 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技术进步,另一个就是体制改进(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但在实证环节上,困难就在于如何区分技术进步和体制改进这两个因素各自的贡献,如何给这两个因素的贡献率以定量的分析。过去人们曾试图用“再次剩余”的办法来加以分析(WHO?),比如如果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定义一个“技术变量”,也就是衡量技术进步的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确定这一技术进步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还是“未被解释”的(再次的)剩余部分,视为体制改革的贡献。但显然这也是一个近似的推断方法,仍然没有一个“体制变量”也就是衡量体制改变进程的变量,来进行更确切的分析。

有关中国的TFP,以往也有了一些研究,如Hu & Khan(1997),世界银行(1997),胡永泰(1998),Démurger(2000)。但同样,这些研究也没有对技术进步与体制变革这两个因素的贡献率实证性的加以分析。

本文的主要贡献就是试图利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改变以上的状况,引入一个新近形成的 “体制变革变量”,即由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近两年开始编制的“中国各省区市场化指数”(见樊纲,王小鲁,2001),同时用可利用的统计数字(各地区专利发明的数量)定义了一个“技术进步变量”,对TFP进行新的解释。我们所分析的对象是中国的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自治区在内的30个省区的TFP,解释各地区TFP差异的原因。但这一方法显然对TFP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适用于国别之间的研究。

二、技术进步变量:技术发明专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理论假定在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这些“内生变量”。而近些年的研究则逐步找到了一些将技

术进步内生化的方法,如Romer(1990)和Grossman与Helpman(1991)都指出,我们可以将出于盈利动机(内生变量)的商业性技术发明(数量)视为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并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内生的变量来解释TFP。

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一方面来自国内的研发努力(可以用国内取得专利的技术发明的数量来反映),一方面来自国外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又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进口技术设备,二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因此,可供选择的用来衡量技术进步的变量包括:国内的技术发明专利的数量,进口的技术设备的数量以及FDI的数量(Coe与Helpman,1995)。由于获取数据方面的困难,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不考虑设备进口和FDI的因素(?)(也就是技术转移的因素),虽然它们对于中国各地区的技术进步都有重要贡献。我们仅用各地区取得专利的技术发明的数量来作为衡量各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的指标,这些数据可以从各期的《中国统计年报》上获得。

三、体制变革变量:市场化指数

体制变革是解释TFP的又一重要因素,理解到这一点,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贡献。如North(1991)所言,“经济史和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研究和解释政治与经济制度如何演化,才能创造出一个能提高生产率的经济环境”。新制度经济理论已经指出了制度与一个经济的表现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制度创新,而经济差异可以用制度安排的差异来解释。体制改革通过提高经济激励和降低交易费用改进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从而影响了TFP的表现。

以往的研究通常只考虑制度变革的某一方面或少数几个方面,不能全面地理解制度变革对TFP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利用了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NERI-China)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中国各省区市场化指数” ,一个衡量体制改革的综合指数,来全面地反映中国各地区的制度变革状况。市场化指数(MI)是通过对市场化改革的五个方面共23个指标和分指标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运用目前公认较为科学的“主因素分析法”(Main Component Analysis)测算各因素的权重加以分析计算而成的。这五大方面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国民经济研究所已经计算出了1997-1999年三年的MI,可以供我们作为一个制度变量在计量分析中使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MI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表示各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指标,它并不是表明各地区本身“离纯粹的市场经济还有多远”,而只是比较各地区在朝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谁的市场化改革程度相对更高一些,谁相对更低一些。这种相对差异被用来解释TFP表现的差异,是适合的,但是不能用来说明与体制变化绝对状况的有关问题。

四、中国各地区TFP表现的测度

计量经济学通常使用估计“索洛剩余”的方法来计算和比较TFP表现。这种估计基于一个Cobb-Douglas生产函数:

Y=AKαLβ (1)

这里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系数,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方程(1)两边的变量取自然对数并调整次序,我们有:

㏑A=㏑Y-α㏑K-β㏑L (2)

在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的计量分析中,我们用实际GDP对应Y,用资本存量对应K,用劳动力

总数对应L。由于无法获得资本存量的数据,我们用恒定存货法(perpetual inventories)来估计K的值(附录3)。我们的数据涵盖了中国29个省从1982年到1999年各年的情况。表1是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

表 1 中国各省的生产函数估计, 1982-1999

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LnK 0.48 (29.30) 0.44 (26.14)

LnL 0.44 (12.60) 0.20 (3.54)

年度时间趋势 0.038 (20.01) 0.048 (20.14)

BM-LP卡方检验值 2870.89

豪斯曼卡方检验值 29.03

规模报酬 Non constant Non constant

R20.94 0.98

观测值 522 522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

因为固定效应模型要更好一些,我们计算了如下的TFP1:

TFP1=㏑Y-0.44㏑K-0.2㏑L (3)

这里我们获得的资本系数与过去的研究(Hu&Khan,1997;世界银行,1997;胡永泰,1998;Démurger,2000)是一致的。但所获得的劳动系数似乎相对低了些,特别是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更是这样。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也根据其他一些计算的结果,将资本系数定为0.4,劳动系数定为0.6,得到如下的TFP2

TFP2=㏑Y-0.4㏑K-0.6㏑L (4)

表2列出了分别以方程(3)和(4)的系数计算出来的资本、劳动和TFP对GDP增长的各自贡献。如表所示,从1982年到1999年,中国大约46-49%的GDP增长来自TFP的增长,这和以往的研究成果是相符的。

表2 中国GDP增长的源泉,1982-1999 单位:%

GDP 资本 劳动 TFP1 TFP2

增长率 10.7 11.31 1.93 5.2 4.9

贡献率

(1) 46.5 3.6 48.9

(2) 42.3 10.8 45.9

注:(1)TFP1=㏑Y-0.44㏑K-0.2㏑L;

(2)TFP2=㏑Y-0.4㏑K-0.6㏑L

五、决定TFP变动各因素的计量分析

作为一种初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1到图4(附录4)提供了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MI与TFP、技术发明专利与TFP之间正相关的证据。比较各省在MI、技术发明专利、TFP 序列中的排名,我们发现那些在MI和技术进步序列中有着相对较高排名的省同样有着相对较高的TFP表现。例如,1999年,广东省的MI最高,技术发明专利处于第7位,TFP1则处

于第3位;上海的MI处于第6位,技术发明专利处于第3位,TFP1则处于第5位;宁夏和青海有着最低的MT和技术发明专利,也就有着最低的TFP1。对于TFP2,同样如此。

下面我们就用一个计量模型对这种关系进行正式的分析:

TFP it=αi+β1M it+β2T it+εit (5)

这里TFP可以在TFP1和TFP2中任选,M表示市场化改革的体制变量,T表示技术进步变量。αi(固定效应)表示那些各省特有的、影响各省TFP变动的与时间无关和不可观测到的因素。

表3 市场化、技术进步与中国各省的TFP表现,1997-1999

TFP1 TFP2

Pooled RE FE Pooled RE FE

市场化 0.10

(10.90)

0.096

(5.61)

0.059

(3.26)

0.10

(6.87)

0.092

(4.92)

0.068

(2.49)

技术进步 0.00039

(4.76)

0.0006

(6.089)

0.0006

(6.41)

0.001

(3.73)

0.0009

(6.29)

0.0009

(5.885)

BM-LP卡

方检验值

74.21 75.23

豪斯曼卡

方检验值

42.33 1.51

R20.63 0.62 0.49 0.52 0.53 0.43

观测值 83

注:RE 随机效应;FE 固定效应;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

表3是估计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回归中,市场化改革变量和技术进步变量都有显著的正效应,TFP变动的超过40%的部分可以由这两个变量共同解释,说明在中国各省市场化改革和技术进步对TFP的变动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六、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面估计结果的平稳性,我们需要添加几个控制变量到方程5中去进行测试。这些变量被认为是除市场化改革和技术进步以外也会影响中国各地区TFP变动的其他因素。这些变量包括:1、资本-劳动比率(资本/劳动);2、基础设施状况(可用铁路和公路的里程来度量);3、对外贸易比率(进出口总额/GDP)。资本-劳动比是一个表示一个经济“资本深化”程度的指标(Sunetal.,1999),高的资本-劳动比说明生产过程包涵着高的技术含量,因此这个比率被认为对TFP变动有着正效应。良好的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和方便技术外溢来提高TFP表现(Aschauer,1995)。对外贸易能带来国外技术和国际竞争,这会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生产率(Grossman and Helpman,1991)。

表4 平稳性检验

TFP1 – RE TFP2 – FE

资本/劳动 0.00005

(2.88) 0.00004

(2.43)

0.0001

(4.03)

0.00007

(2.84)

基础设施 0.000007

(5.54) 0.000006

(3.91)

0.000001

(0.66)

0.000006

(2.67)

贸易 0.0003

(0.34) -0.0009

(-0.76)

0.002

(1.91)

0.0009

(0.439)

市场化 0.083

(5.60) 0.053

(3.57)

0.075

(3.95)

0.061

(2.51)

技术进步 0.0004

(4.86) 0.0005

(5.37)

0.0007

(5.21)

0.0006

(4.49)

BM-LP卡

方检验值

71.59 63.72

豪斯曼卡

方检验值

706.59 14.77

R20.73 0.68 0.62 0.58

观测值 83

注:RE 随机效应;FE 固定效应;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

表4是平稳性检验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改革和技术进步总是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这证明了上一节的结果。资本劳动率与基础设施状况也有着预期的作用。而对外贸易只在一个方程里有显著效应,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对外贸易数据没有区分必定能提高生产率的贸易(如设备进口)和不一定会提高生产率的贸易这两类,将对外贸易数据再作些分解应该能更准确的评估对外贸易对TFP表现的效应。

七、政策性结论

本文的经验实证分析表明了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是中国各地区在1997-1999年间TFP 变动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这一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明显的,因为它指明了各地区提高TFP 的途径,即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鼓励技术创新。详细来讲,如市场化指数的指标体系所包涵的内容所示,TFP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来提高:1、精简政府机构和转变政府职能以减少其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2、鼓励非国有部门的发展;3、大力培育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区贸易壁垒;4、促进要素市场的发育,鼓励银行部门的竞争,加速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5、改善法律制度环境以更好的保护产权和保证合同的履行,提高市场中介组织(如律师事物所、会计师事物所和独立审计机构等)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大服务于生产活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以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TFP。

参考文献:

樊纲、王小鲁(主编)(2001),《中国各省区市场化相对指数:200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Aschauer D. A. (1995), "Infrastructure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The OECD Job Study: Investment,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 OECD, Paris, p.85-101.

Coe D. T. and E. Helpman (1995).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9, 859-87.

Démurger S. (2000), ?éléments de comptabilité de la croissance chinoise?, Revue d’économie Politique, No.2, mars-avril, p. 207-229.

Hu Z. and Khan M. S., (1997), “Why is China Growing So Fast?”, IMF Staff Papers, Vol. 44, No. 1, March.

Grossman G. M. and E. Helpman (1991).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IT Press, Cambridge, MA.

North D. (1991).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1), Winter, p.97-112.

Romer P. M. (1990). 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p. 71-102.

SSB –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Beijing,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various years.

Sun H., P. Hone and H. Doucouliages (1999), “Economic Openn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Vol. 7 (3), 615-36.

Woo W. T. (1998),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Sources and Prospects", in M. Fouquin and F. Lemoine (eds.),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a.

World Bank (1997). China 2002: Development Challenges in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D. C.

Wu Yanrui (1999),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s”, in Tsu-Tan Fu et al.,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Edward Elgar.

附录1 市场化指数的指标构成及权重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0.231]

1a.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 (0.344)

1b.减轻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 (0.271)

1c.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0.385)

2、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0.282]

2a.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0.328)

2b.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比重 (0.343)

2c.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0.329)

3、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 [0.148]

3a.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 (0.500)

(3a1)政府对社会零售商品价格的控制 0.400

(3a2)政府对生产资料价格的控制 0.400

(3a3)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 0.200

3b.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区贸易壁垒 (0.500)

4、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 [0.242]

4a.银行业的竞争 (0.187)

4b.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 (0.376)

4c.引进外资的程度 (0.173)

4d.劳动力流动性 (0.264)

(4d1).外来劳动力就业占该省区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 0.500

(4d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拥有的外来劳动力数量 0.500

5、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 [0.097]

5a.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 (0.429)

5b.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0.157)

5c.知识产权保护 (0.414)

(5c1).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与GDP的比例 0.500

(5c2).三种专利申请批准数量与GDP的比例 0.500

注:方括号[ ]中的数字表示各方面指数的权重;圆括号( )中的数字表示单项指数在其所属方面中的权重;没有括号的数字表示分指标在其上一级指数中的权重:每个指数中所含各分指数的权重之和、每个方面中所含单项指数的权重之和、以及每个方面的权重之和均为1。

资料来源:樊纲等(2001)

附录2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1999

资料来源:樊纲等(2001)

附录3 资本存量的估计

永续存货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用来估计资本存量的方法,它将每期的资本存量定义为:

K t=(1-δ)K t-1+I t

其中,K t-1和 K t分别表示t-1和t期的资本存量,I t表示t期的投资,δ表示资本存量的折旧率。要使用这个方法,我们需要有I t,δ和K t-1的数据。我们把经过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I t。资本存量折旧率假定为5%。我们采用Wu(1999)的方法来估计基年(1982)的资本存量,假定第一年的资本存量等于所有过去投资的总和,即

K(1)=∫∞?1)(t I dt=I(0)eθ/θ

其中I(t)=I(t)eθt,θ和I(0)是用投资序列(1982-1999)线性回归而来的。

附录4 市场化指数、技术发明数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图

的关系,1997-99

图1 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与TFP1

图2 中国各地区的技术发明数与TFP1的关系,1997-99

注:TFP-全要素生产率;Invention-技术发明数

图3 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与TFP2的关系,1997-99

注: TFP-全要素生产率;Marketization-市场化指数

的关系,1997-99

图4 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与TFP2

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区域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常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 B. 乙地区看到成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 C. 丙地区有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D. 丁地区有“高原之舟”一一牦牛 2. 家住台湾的贝贝想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贝贝随旅行团到达北京。下列关于北京和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位于北方地区,东临黄海 B. 台湾地处热带,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台湾多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答案:1. B 2. D “骑楼”是我国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读图,完成3?4题。 3. “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 .西北地区

A. 湿热多雨B .地势起伏不平 C?炎热干燥 D .洪涝、台风频繁 答案:3. B 4. A 暑假期间,宿迁的项楠同学前往南京,与在此工作的父母会合,后续前往上海和杭州进行为期一周 的自由行,据此回答第5题。 5. 路途中看到了来自不同区域的车辆,各种车牌让他眼花缭乱,关于下列车牌号对应的行政区划描述错误的是() A. 藏A XXXXX――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盛产青稞、豌豆 B. 桂B XXXXX——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 C?琼C XXXXX――位于我国的最南端,三沙市隶属于该省 D.赣D XXXXX——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答案: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a和图b,完成6?9题。 6. 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民族 B .经济发展水平 C. 地形、气候 D .民风民俗 7. 《绿水青山看中国》宿迁站海选开始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地区与图a中的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

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章节测试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章节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生产过程不属于工业生产的是() A.人工养殖珍珠B.生产化肥农药C.开采铁矿D.将小麦加工成面条 2 . 关于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A.南方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B.北方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西部畜牧业地位重要,有我国四大牧区D.西部水资源丰富,淡水渔业发达 3 . 山东鲁花集团生产的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南部沿海地区 4 . 下列省区中,适宜生产热带经济作物的是() A.海南B.湖南 C.河南D.广西 5 . 对我国高科技术产业描述错误的是 A.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B.发展慢,贡献大 C.国家级高新产业基地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 D.在北京中关村最早出现 下图为我国西部山脉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 图中甲所示的山脉是 A.昆仑山脉B.天山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太行山脉 7 . 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8 . 分布在丙省区的畜种是 A.宁夏滩羊B.三河牛C.新疆细毛羊D.牦牛 9 . 乙所在省区 ①盛产优质的瓜果和长绒棉 ②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 ③农业、城市、人口都分布在绿洲地带 ④被称为“北大仓” 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10 . 下面为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的是() A.新疆南部B.珠江三角洲地区C.西藏地区D.黑龙江流域 11 .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有条“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下图),它横亘蜿蜒在香溪河上,是中国第一条水上生态环保公路。古昭公路很多路段采用了造价高昂的水上架桥方案,其主要原因是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浅谈我眼中南北人的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南北人的文化差异 中国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多民族不同文化的文明古国。历经民族融合,南北方文化差异日渐显著。秦岭-淮河,这是个自然的界限,也是一个人文的界限,南北文化以此为界显著分化。个人分析,个人文化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价值观、行为习惯、文化沟通方式、周边环境等。 下面我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浅谈一下南北文化差异。 据我的生活经验把南北人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思想方面(价值观),语言方面和性情方面(文化沟通方式),饮食方面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等(行为习惯)。 一、思想方面看,南方人大都有内在的保守性,不轻易尝试新事物,固守旧传统;例如某壮族女自从来到哈尔滨后一直为普通话所烦恼,一是她的口音太重,普通话不太标准,二是他一心想维护好自己的母语-壮话,因而很纠结,落得普通话和壮话都不达标。喜欢居高自傲,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其他人和事。如是他们的想法未被认同和执行则其郁郁寡欢甚至生气,如是别人的想法或行为和其不符则其讥笑或反对。 二、从语言方面看,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各地语言虽有变化但微乎极微,通话交流思想没有多大困难。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为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例如来自同一省份江苏的大学生却有着迥异的方言,家乡话。虞某语出人必蒙,家乡话堪比外语,外人根本一字不懂。尹某虽有自家方言,但与之沟通还是较容易的。同省不同声可见一斑。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三、从性情方面看,南细北爽,南柔北刚。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南细北爽是指,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就我身边的大学生而言,南方的多为婉柔淑女和细腻腼腆绅士,其说话音量较小且柔,性格稍显内向。南柔北刚,这个性格的差别反映在许多生活习惯上,其中一条就是北方人豪爽,豪爽的表现就是喜欢喝酒,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北方人很注重这一点。哈尔滨夏天两、三小伙子就喝一箱啤酒,不喝一箱不算喝酒,而且他们不用杯子的,一拿起来就喝像吹喇叭,越喝越高兴,像曲子越吹越有劲。南方人则一般酒量较小。 四、从饮食方面看,民以食为天,放之五湖四海皆准,而天色变化多端,难能恒定。我国饮食和口味的突出表现就是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且喜爱甜食;北方以麦面为主食,口味偏咸。初到哈尔滨的南方大学生,吃不下一个完整的馒头,一碗面,还好有东北大米支撑着,且普遍认为东北菜有点咸。当然具体的饮食差异还不只表现在这两方面,例如端午节时,吃惯了南方肉粽的大学生很难下咽北方枣粽,苦叹着北粽小且无味,甚是思念家乡的肉粽。 五、从日常生活习惯上看,南方人较讲究,洗漱勤,北方人不拘小节,但也不邋遢。那洗脸这一小事来说,南方女生洗脸时一般把毛巾投水后再擦脸,所以毛巾几乎每天都是湿的。据分析可能是南方天气炎热气温较高的缘故,是他们形成了这一习惯。北方人洗脸就大不相同了,直接对着水龙头就可以洗漱了,段不会把毛巾投湿后再用于擦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的差异 ,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涮、炖等,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复习纲要(湘教版八上)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51、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52、秦岭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分水岭,北侧是肥沃是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列表如下: 53、北方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的故乡,苹果产量最大。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54、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以柑橘产量为最大,海南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最大产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是国内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⑤海南岛、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5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属高寒牧区,三大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等。三大能源;太阳能、地热、水能;著名公路有:川藏公路(拉萨—成都)、青藏公路(拉萨—西宁)、新藏公路(拉萨—叶城)、滇藏公路(下关—芒康)、中尼公路(拉萨—加德满都)。铁路: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56、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且受高山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地表植被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5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主要地理要素比较 .................: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纲浏览: 1、中国的区域差异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 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 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

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 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 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 要区位因素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配套试题 中图版(1)

第3讲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3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4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3.D 4.D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理差异》为北斗区域地理第三部分“中国地理”的第四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本书第四章之前,“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章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分别从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描述,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初步了解。 第四章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本书后面的“第五章认识北方地区”、“第六章认识南方地区”、“第七章认识西北地区”、“第八章认识青藏地区”则是对中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详细叙述。 第四章主要讲述两大方面的内容:

①差异性:我国四大自然区域间的自然地理差异、我国四大经济区间的经济地理差异 ②联系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 【学习策略】 区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交汇的场所,“区域综合性试题”已成为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载体,因此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区域地理复习中,切忌只是简单识记地理事实。在此章内容的复习中,建议: 1.充分运用地图,通过读图指图填图等多种形式,建立空间概念 2.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多方面把握不同区域的差异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中国的地域差异现象 【学习目标】 1.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间的自然地理差异 3.了解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区域间的经济地理差异 4.理解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人文地理) 的影响

高二地理教案: 选修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讲解]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讲解]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同样,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的也要变化,如气候的变化,会使土壤,动植物等都发生变化。例如:看到雪松,黑土地想到东北;看到骆驼刺,沙漠想到西北;看到椰林,红土想到南方。不同的植被土壤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正如课本上所说“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那么什么要素起决定作用呢?在我国,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它们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2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森林为主 生物种类繁多 森林土壤 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海拔较低 西高东低 平原广阔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深居内陆 荒漠(沙丘) 草 原 内陆河湖 耐旱植物 耐旱动物 降 水 稀 少 地形闭塞人 烟 少 畜 牧 业 灌溉农业 城乡:点状 带状 干 旱 不利交通 多 高 山 多 冰 川 多大河源 “高”、“寒” 气温低、无霜期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高寒草原耐寒牲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寒牧业 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南方地区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南方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 3.知道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一、读P83图4-12“南方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方地区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地区。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大部分。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2、在图中标注: 地形区:A 盆地 B 平原 C 高原 D 丘陵 岛屿:我国最大的岛屿 E F 3、完成活动3。 4、南方地区地势西_____东_____,地形为:______ 、____与_____ 、___交错分布。气候以气候为主,热量,降水。 5、阅读教材83-86内容,填注下列表格: 6、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是,21世纪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是。 二、自学疑问:你认为自学中有哪些疑问,请列举: 【合作攻关】 1、解决自学疑问。 2、探究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为什么南方地区的西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达标训练】 ()1、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 A.成都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2、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

分布 ()3、我国位于南方地区的著名古都有 A.西安 B.开封 C.南京 D.洛阳 ()4、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区 A.云南 B.海南 C.台湾岛南部 D.雷州半岛 ()5、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以建成的特大型水电站有 A.龙羊峡 B.小浪底 C.葛洲坝 D.李家峡 ()6、南方地区占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A.水能资源 B.煤矿资源 C.石油资源 D.天然气资源 ()7、南方地区的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8、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储量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有色金属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9、我国5个经济特区是 A.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一淮河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限和范围 4、在图上描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分界线并标出名称。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 ①位置:位于与省南部,北临,南临 ②主峰: ③走向: ④分水岭:是和的分水岭 2、淮河 ①发源地: ②流向: ③流经省区:、、 ④注入地:,主流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 入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1、一月份等温线 2、等降水量线 3、干湿地区:与分界线 4、耕地类型:与分界线 5、温度带:与分界线 6、气候区:与分界线 7、植被类型:与分界线 8、地区:与分界线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坚固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 2、四大区域:、、、 ①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分界线: 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课堂展示】 1.下列山脉,作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的是(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 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祁连山——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 A.天山一阴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 C.秦岭一淮河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5.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6.秦岭一淮河线以南的河流冬季大多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冬季风的影响小 B.受夏季风的影响大 C.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 D.1月平均气温高于0℃ 7.下列省级行政区,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是 ( )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8.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9.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10.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11.“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湖南省的植被类型为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4.下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辽河平原 D.洞庭湖平原 15.秦岭、淮河都经过的省区是( ) A 陕西省 B 山西省 C 河南省 D 安徽省 16.秦岭地区的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草地 D 从山顶到山脚垂直变化 18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月0℃等温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分析比较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分析比较 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与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突出出来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

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 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感觉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就像一个英伟豪爽的大丈夫和一个温婉美丽的柔女子,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主要类型有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云文化、西域文化、台湾文化等。 文明起源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大家通过地图可以发现,他们都位于温带地区,这不是偶然,因为维持一定数量的人的生活所需劳动量,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最大,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最小,所以在文化发展初期,北方难以出现文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在文化初期,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第一类富源空间配置和组合十分优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故国都出现在这一代。 罗家伦《历史的先见》中写到:“每一个民族都有它所不能离开的特殊自然环境。这个环境也就从多方面给予这民族以莫大的影响。单就气候一项来说,比方俄罗斯那样苦寒的地方,人们时时感到受自然环境的压迫,郁积于心,结果就形成勇猛阴鸷的民族性。也许因为终年蛰伏的时候多,在屋子里静坐凝思,从炉边闲话中,许许多多的计谋便容易打好稿子。在印度则不然,终年炎热,精力蒸发,人们露宿的时候多,仰观星斗,近听恒河,而感觉生灭无常,生命渺小,于是崇拜宇宙发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想。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因此说,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然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教案 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2.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 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以及当地居民在生活、生 产方面的差异,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课件演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①海拔较低,平原广阔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③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生物种类多④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⑤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②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④大部分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⑤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分布。 (3)青藏高寒区:①高、寒为本区最显著的特点。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②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③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地。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1)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程度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较少也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自然分区: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1)原因:深居内陆,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被层层截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 (2)植被差异:从东往西,本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自然分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5、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1)地域差别: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 (2)植被的水平差异:在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 (3)垂直差异:海拔由低到高,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垂直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至简。 中国的经济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的带的划分: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及其根源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及其根源 幅员辽阔的中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南北文化,中国南北文化大致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属北方文化,长江以南属南方文化。南北文化上的差异可分为性格差异;饮食差异;艺术差异;方言差异;建筑差异等方面。有人又将南北文化差异概括为以下15个方面:南矮北高;南瘦北胖;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南老北孔(南方就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北方的齐鲁大地则就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南柔北刚;南细北爽(南方人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粗犷;简朴形成鲜明对比。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南拳北腿;南骗北抢;南船北马(历史交通);南敞北封(南方园林建筑内外空间连通,层次分明;北方园林建筑内外空间界限分明);南轻北重(南方轻工业相对较发达,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经北政(北方军事政治活跃,多国营商业;南方经济文化发达,经济文化活跃,多乡镇企业与外资企业);南下北上(北方政治军事力量八次统一大陆,八次军事力量南下,最近一次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南方意识形态七次挺进中原,西方科学文化首先传入东南沿海,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 社会更替、科技进步、思想变革、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甚至传播手段都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国土辽阔,在中国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蕴藏的自然资源也丰富多彩,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各地主要产业的多样性(如农、猎、渔、林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久之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强烈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探究南北文化差异的根源还需从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入手。 小农经济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南北文化的形成都受其影响,不同的就是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中国农耕文明发祥于四五千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与江南地区转移。所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方向就是从黄河流域想长江中下游与江南地区扩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对南北文化有重要影响: ①游牧民族勇猛善战,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 ②游牧民族不断侵扰中原农耕区,虽给后者带来灾难,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血统的合流。 ③游牧民族从农耕民族处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与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北方文化受游牧文化影响较深,以致形成了北方人粗犷、豪爽的性格。中国北方以温带季风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以玉米小麦大豆为主要农作物,面食为主。相比之下,南方气候湿润,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性气候为主,米食为主,同时在“小桥流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 湘教版

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复习目标 一、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两侧地理特征。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农业、工业、矿产及其旅游。 四、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及搜集信息的能力 复习重点 一、秦岭淮河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位置、农业、工业及矿产 复习难点 一、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二、北方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重要工业基地、工业中心的分布及成因。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复习目标 1、秦岭淮河的位置、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原因 复习重点及难点 1、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及差异 2、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原因 秦岭淮河线内容 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加以阐述。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根据课本列表从一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粮食作物、农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等方面讲述。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复习目标 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北方地区内容: 重点地图:在图4.7上,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秦岭、长白山、大小兴安岭。 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根据教材的内容,请归纳出北方地区农业、工业、资源分布的情况。 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植树种草、建筑梯田。 达标测试 (1)东北三宝是指(人参、貂皮、鹿茸)。 (2)中国第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素有黑土之称的是(东北)平原。 南方地区: 重点地图:在图中4-12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广州、宁波、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