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间歇充气加压泵

2.间歇充气加压泵
2.间歇充气加压泵

间歇充气加压泵操作规范

【操作规程】

目的:促进静脉回流,加强动脉灌注,预防深静脉血栓、消除水肿。

评估:1.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手术情况、意识状态、心理状态、配合程度、有无血栓病史问二便;

2.肢体情况: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尚未愈合的溃疡和压疮;

3.环境:安全、整洁,有电源。

操作步骤:

间歇充气加压泵评分标准

考评者日期

VTE防治基础知识

VTE防治基础知识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下肢深静脉。 3.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 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VTE临床表现 随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1.肢体浅静脉血栓部位有疼痛、红肿和压痛,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后,病变静脉可闭塞或成条索状。常见于下肢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可表现为小腿疼痛、压痛及轻度水肿。后者起病急、有发热、局部呈持续性疼痛伴压痛、受累静脉呈条索状、下肢明显水肿、皮肤紧张发亮、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3.肺动脉栓塞是VTE最严重的表现,其临床表现悬殊,临床症状轻重主要决定于血管堵塞的多少、发生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轻者仅累及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

三、VTE的危险因素 四、VTE常用辅助检查 1.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2.DVT相关影像学检查:多普勒加压静脉超声(DCVUS)、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影(RDC)、CT静脉造影(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X线静脉造影(CV); 3.PTE相关影像学检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肺动脉造影(PAA)。 五、VTE预防措施 (一)警示标识:评估高危或极高危患者放置VTE高风险警示标识。 (二)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间歇式压力充气泵(VENODYNE)操作流程

间歇式压力充气泵 【操作流程】 1.素质要求: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 口罩 操作前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双下肢腿围/皮肤情况、周围环 境、合作程度 3.告知患者:间歇式压力充气泵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 4.用物准备:间歇式压力充气泵、定时器 1.核对床号、姓名及住院号/出生年月日,向患者解释操 作过程,取得合作 2.患者取平卧位,放松身体 3.将气泵连接到床架子上,或者将气泵置于床旁 4.检查气泵上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O]位置 5.取出小腿套筒并展开,推动套筒上白色的分离连接器, 直至其发出嘀嗒声,从而将输气Y型管道安装到舒适 衬垫中 操作中 6. 将Y型管道的末端与设备上白色的分离连接器正确连接(可听到滴答声) 7.协助患者穿上套筒,正确放置套筒和管道,使套筒能够 自由膨胀 8.设好20分钟定时器,打开电源,机器自检并开始工作 9.操作结束,关闭电源。通过压下分离器,将管道从泵和 套筒上取下,移除套筒。 1. 安置病人,整理用物,500ml/g有效氯擦拭间歇式压力操作后充气泵及护套 2. 洗手

【操作规程】 一、适应范围 1.上、下肢体淋巴水肿 2.预防深静脉血栓 3.预防静脉曲张. 4.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肢体痉挛(疼痛科) 5.长期卧床,防治肌肉萎缩 二、禁忌使用范围 1.肢体重度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2.近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大面积溃疡性皮疹 4.有出血倾向者 三、参数设定 1.在第一个循环中将完全膨胀套筒,这需要近40秒的时间来达到最 大的套筒。 2.该套筒会自动的循环膨胀和收缩:膨胀3秒,收缩持续17秒。 四、注意事项 1.治疗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患者有无出血,必要时测量腿围。 2.每次治疗前检查患肢,若有尚未结痂的溃疡或压疮,如有应加以 隔离保护后再进行治疗,若有出血伤口则应暂缓治疗。 3.治疗应在患者清醒下治疗,患者应无感觉障碍。 4.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肢的肤色变化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骨科十大安全目标

骨科十大安全目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骨科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 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放置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做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直活动 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肢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背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汞、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 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 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石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 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倒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倒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 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护理指南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护理指南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的治疗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物理预防方法之一,其工作原理为在进行间歇式气动压迫的过程中,充气压力带充气时通过压迫肢体而增强静脉血液的流动,从而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 主要适用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手术患者,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以及存在发生DVT风险的没有禁忌症的所有患者,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同时还适用于对抗凝剂有禁忌症的患者,如神经外科手术或头部创伤的患者。 能进行此项操作的人员资格为,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护士及经过“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护理指南”培训合格的护士。 在做此项操作前应评估患者患肢伤口情况、精神状况及配合程度;查看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看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操作;评估下肢的皮肤情况,如下肢静脉结扎术后或刚做完皮肤移植术等患者不可进行此项操作;还应评估患者的既往史,严重的动脉硬化症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大范围水肿或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发的肺部水肿等不可进行此项操作,总之,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患者的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此项操作的作用及意义。 操作前应检查用物,确保仪器可以正常使用,按照测量的患者腿围长度选择合适型号的腿套,然后按照流程为患者进行此项操作,操作过程中,

腿套应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引起皮肤不适;还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以防脱出;对于腿长型腿套,膝关节部位应暴露在腿套之外,连接管位于肢体上方,没有扭曲、打折的现象,退套的松紧度以伸进两指为宜;操作完成后还应观察一个工作周期,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在患者进行此项操作的过程中,护士还应经常巡视病房,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操作完成后,应双方进行签字、核对,对于反复使用的腿套,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使用75%酒精进行物品表面消毒,固定位置妥善保管。 评估患者:评估患者下肢皮肤情况,伤口情况,查看病历,评估患者有无禁忌症及是否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第9版《ACCP临床实践指南》

第9版《ACCP临床实践指南》 第9版《ACCP临床实践指南》之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管理 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层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根据抗栓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的的方法论,在权衡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后,为正在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提供了推荐,旨在便于患者的管理以及降低恶性临床预后。 对于手术前需要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的患者,推荐停用VKAs时间为术前5天,而不是少于术前5天(推荐级别:1B级)。 对于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房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若伴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建议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暂时中断期间予以桥接抗凝治疗,优于不予桥接治疗(推荐级别:2C级)。若伴有血栓栓塞低危因素,建议不予桥接抗凝治疗优于桥接抗凝治疗。 对于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期间拟行牙科手术的患者,建议手术前后继续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同时口服止血药前体制剂,或者术前2-3天停用VKA,而不是选择其他方法(推荐级别:2C级)。 对于正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且伴有血栓栓塞中危或高危因素的患者,若拟行非心脏手术,建议手术期间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是术前7-10天停用(推荐级别:2C级)。 对于已放置冠脉裸金属支架的患者,推荐支架植入6周后再行手术,而不是在6周内就行手术(推荐级别:1C级);若在6周内必须行手术,建议围手术期继续抗血小板治疗,而不是术前7-10天停药(推荐级别:2C级)。 对于已放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的患者,推荐支架植入6个月后再行手术,而不是在6个月内就行手术(推荐级别:1C级);若在6个月内必须行手术,建议围手术期继续抗血小板治疗,而不是术前7-10天停药(推荐级别:2C 级)。

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并汇报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延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减少疼痛刺激:①教会病人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托住伤口。②当伤口固定过紧过松时,适当调整。③伤口疼痛及时换药观察。④病人需要活动、翻身时,固定好受伤或手术肢体。 ⑤寻找减轻疼痛的姿势与体位。⑥及时变换体位,减轻固定体位引起的不适、压迫。⑦去除刺激物。⑧转移性话题、抚慰、按摩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⑨争取家属和亲人的支持和配合。 3、减轻疼痛:①配合医生针对病因治疗。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及时通畅引流或冲洗;使用镇痛药(包括癌症末期治疗)。②心理方法: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给予同情,解释诊治与疾病的必然过程,有针对性疏导病人心理。催眠与暗示,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与不适。③物理方法:局部外用药涂抹,热、冷敷,理疗、针灸、按摩等。 二、护理问题: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主动热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介绍病区环境、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等,让患者及家属尽快融入环境中,以消除陌生感。 2、主动与患者家属接触、沟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患者细致的照顾,耐心详细介绍特殊检查、治疗护理的意义及配合要点,争取家属的支持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3、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心理支持法:①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释放内心的痛苦,正确引导患者,使患者面对现实;②对于病人的想法,护士给予相应的分析与解释,缓解其焦虑情绪;③给予积极暗示,介绍同病种、已恢复的患者与其交谈;④多与病人聊天,转移注意力,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2)认知疗法:①鼓励患者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②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能够配合我们进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工作,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013年10月第3卷第20期·临床护理·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胡雪蓉 汪?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疗效。 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6例我们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试验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加压装置;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R54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15-03 Nursing care of hip replacement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and drugs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HU?Xuerong WANG?Pi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hip replacement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and drugs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Methods We selected 8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2, In order to prevent DVT, we use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and drugs in 46 patient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0 patients only used drug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combine with drug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VT after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Hip replacement;Pressure device;Complications;Nursing 随着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以及老年人髋周肌群的退变,由此而引起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或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越来越多,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2],但是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形成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一旦血栓形成将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导致肺栓塞将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其发生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3]。我们选取2010年3月~ 2012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8例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并与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 形成进行比较,比较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预防DVT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58~85岁,平均(73.5±6.8)岁。单侧髋关节置换78例,双侧髋关节置换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骨性关节炎2例。其中合并有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12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根据是否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或)药物禁忌证者不在本组研究之中。 1.2?方法 1.2.1?实验组治疗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显示:所有样本的假体置放均符合关节置换标准。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伤后经活血、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治疗慢性病及完善各项术前准备5~7d后。手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术后继续予以抗炎、消肿、止痛、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2h后根据患者切口引流液颜色及凝血检查情况,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针)预防DVT,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开始功能练习,早期的功能练习包括股四头肌训练,下肢的踝、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练习,并鼓励早期下床。根据手术切口引流量情况,并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可拔除切口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第二天加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DVT形成治疗。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基本同实验组,但在拔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115

抗凝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通信作者:邱贵兴 E-mail: qgui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d013680344.html,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2]。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 1.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4,5],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国外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如表1所示[2]。一项亚洲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407例人工全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调查研究[6]表明,经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3.2%(120/278)。国内邱贵兴等[7]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16/52)、预防组为11.8%(8/68)。余楠生等[8]报告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6%(83/402),膝关节置换术后为58.2%(109/187)。吕厚山等[9]报告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1%(24/51)。陆芸等[10]报告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术后为1 5.7%。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11,12]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骨科手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度如表2所示[13,14]。 三、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预防方法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1. 基本预防措施[15,16]:(1)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6)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