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精选习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精选习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精选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09年11月22日15:48:01 来源: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8分) 1.在体育运动中,秒表用来记录以()为单位的时间。 2.秒针走1圈,就是走60小格,也就是()秒,这时分针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分=()秒。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如下图,小明朗读四首诗大约要()秒,合()分钟。 5.如上图,小红做完一道数学题的时间,分针要走()大格,秒针要走()圈。 6.如上图,小亮踢一场足球的时间约是()分钟。 7.3分=()秒1分-45秒=()秒4时=()分2分10秒=()秒

8.在里填上“>”“<”或“=”。 606分180秒3时1时20分 8分530分1分35秒 9.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小时。() 2.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时针,走得最慢的是秒针。() 3.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多于1分钟。() 4.读一篇200字的文章大约要用1小时。() 5.分针走1大格,秒针走1圈。()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钟面上()走得最快。 A.时针B.分针C.秒针 2.明明吃一顿饭约用()分钟。 A.2 B.15 C.150 3.小学生1分钟能跑()米。 A.3 B.30 C.300

4.一架客机本应该10:25到达,现在晚点15分钟,()能到达。 A.10:10 B.10:40 C.11:40 5.100米游泳比赛中,你认为()游得最快。 A.小刚B.小林C.小超 四、按要求解决。(共30分) 1.连一连。(8分) 2.下面是体育课上三名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6分) 3.看图写时间。(每空2分,共16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第一单元:时、分、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 3、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多位数加法法则: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则: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 (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 (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 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 (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17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后时间-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 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2.减数=被减数—差3.被减数=差+减数加法:1.加数+加数=和2.加数=和—加数 万以内加减法:加数+加数=和和-1个加数=另1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三位数笔算加减法:相同数位对整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 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四边形的特点: 1.四条直的边 2.四个角 3.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特点: 1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容易变形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公式: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总比除数小 有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无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时分秒: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366天,四年一次闰年。 0乘任何数都得0因数×因数=积积÷1个因数=另1个因数 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0、简单经过时间计算: (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也就是()小时。 1、填一填。 180秒=()分 240分=()小时 2小时=()分

2、在○里填上“>”“<”或“=”。 90秒○2分钟 6小时○600分钟 100秒○1分钟 180分钟○3小时 3、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40()。②运动会上,赵伟用13()跑完50米。 ③脉搏跳8下用了6()。④兰兰做30道口算题用了3()。 4、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分钟的车,他们8:30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 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科第二单元练习学校班级姓名评价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 46+34=51-26=45+17=68-19=100-84= 61-40=54-49=24+68=73-28=130-40= 36÷9=798-103≈652-148≈500+8×5= 二、笔算下面各题。(18分) 540+230=700-470=710-220= 500-360=680+240=820-690= 三、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分) 32+()<8265-()>33()-36<28 四.在○里填上“>”“<”或“=”。12分 240+400240+40560+7070+560650-200650-250 180+50200710-90600210+110300 3、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6分) 0242 -53—4+7 1403490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4分) 490+500750-10050+760720-310 ()>()>()>() 二、填表:(12分)图书借阅登记表

四、检验下面各题,把 做错的改过来。(12分) 270800720 +480-380-180 650410640 ()()() 七、解决问题:(16分) 1.希望小学图书馆有连环画540本,比科技书多16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一堆货物重72吨,已经运走了45吨,剩下的分成9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3、 (1)三(6)班为灾区捐款多少元?(2)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4、手机的价钱是592元热水瓶的价钱是194元 妈妈带了800元,估一估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儿童文学 420 240 少年文艺 920 810 名人故事 520 160 加数 720 620 加数 180 270 和 710 450 我们三(5)班为灾区捐款280元 我们三(6)班捐的比三(5)班多14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教材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等。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 一、填空。 1、5837这个数,5在()位,表示();7在()位,表示()。 2、3个千,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3、有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4、用笔算加法,哪一位的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十位上的“5”看成了“3”,结果是784。正确的答案应是()。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93-486 249+318 605-378 600-395 588+468 804-276 三、检验下面各题,把错的改正过来。 1008 709 404 239 — 17 + 321 - 186 + 571 91 1020 318 800 四、解决问题。 1、我们一班收集了13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民间故事书有185本、童话书有210本、儿童小说有335本。儿

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3、水果店运来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39千克,下午卖出18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4、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52人,中午有272人离去。下午又来了308人,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5、把245,255,265,275这四个数填入□中,使等式成立。 + -= 6、红红家、莉莉家、美美家在同一条路上。红红家到美美家有424米,莉莉家到美美家有385米。红红家到莉莉家有多远?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3、四边形 一、玩一玩,吹泡泡。 二、找一找,涂一涂。(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亲爱的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数学园地!相信你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填空。19分(4+2+6+2+2+3) 1、一年有()个月,今年2月份有()天,第三季度的月份是(),共有()天。 2、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3、在○里填上“>”、“<”、“=”。 30×3○20×3 1kg○900g 600kg○6t 600÷9○360÷6 800+2○800×2 90+0○90-0 5 4 2 4、右面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号区域。指向单 二、判断。4分(对的打“√”,错的打“×”) 1、17个百是 170。() 2、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4、40×5的积末尾有一个 零。()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 不可以用除数÷商来验算。()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6个苹果大约重()。 ① 1千克② 1克③ 50克④100千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 ① 1949年② 1996年③ 2003年④ 2008年 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的算式是()。 ① 846÷6 ② 480÷4 ③ 417÷3 ④ 580÷5 四、按要求计算。35分(16+19) 1、直接写得数。16分 700×4 = 103×3 = 500÷5 = 17 + 18 = 300×5 = 840÷4 = 420×1 = 96÷3 = 88÷2 = 5600÷7 = 480÷6 = 380×0×25= 240÷6 = 18×3 = 300 + 400 = 100-60÷6 = 2、计算。19分(5×3+4 ) 306×5= 576÷8= 814÷4= 验 算 (60+80)÷7 894-60×3 6×29×5 五、按要求作答。11分(3+5+3)

(完整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课时安排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每页100道

200+180= 56+125= 400-70= 71+28= 6×8= 36-18= 35÷5= 90+150= 78÷9= 45-27= 720-180= 9×9= 910-90= 38÷7= 220+150= 6×9= 6×7=40÷8= 290-40= 770-160= 600+270= 620+150= 3×7= 7×7= 37÷6= 56÷9= 760+100= 750+125= 4×6= 19÷8= 200+50= 430+27= 720-70= 820-128= 33-17= 71-43= 81÷9= 72÷8= 71-24= 250-60= 28÷7= 33÷6= 66÷8= 5×5= 15+43= 58-36= 6×6= 60+350= 840+90= 5×9= 43÷7= 460-72= 34+23= 34+56= 13÷6= 9×4= 30+540= 620-57= 11÷5= 67-53= 52+81= 9×9= 83÷9=

330-172= 38+52= 5×6= 8×6= 62+52= 41÷5= 75+75= 70+18= 5×4= 36÷6= 70-18= 900-80= 70+450= 58+14= 78-23= 36÷7= 44÷6= 94-46= 7×8= 8×7= 52÷7= 6×4= 500+700= 30+38= 84-12= 4×4= 2×2= 2300-500= 44+23= 7×2= 520-30= 980-400= 6×3= 750+60= 8×1= 8×2= 17÷5= 8×3= 26÷6= 300+70= 760-500= 38÷7= 700-300= 270-80= 7×3= 22÷7= 100-45= 8×4= 2×6= 9×6= 33÷6= 370-230= 69+30= 32÷4= 1×10= 120-30= 5×4= 26+36= 19+47= 67÷8= 64÷8=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知识结构图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定从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万以内数加减进位算、退位算 3、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4、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5、认识一个图形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6、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分数的含义和产生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7、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不同。(二)教学难点: 1、万以内笔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3、多位数乘一位数,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 4、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5、认识一个图形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6、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三、解读教材,深研教材,改进教法,使学生在各方面

得到长足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两、三位数加减法。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5、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6、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7、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班级 姓名 (1)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0 10 10 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重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 1克(约1枚2分硬币的质量) 1千克(约2包盐的质量) 1吨(约3头牛的质量) 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换算方法:从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法(个数×进率) 从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法(个数÷进率) (1)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要加后,继续减。 (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且平行。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时间单位:时、分、秒 60 60 1时=60分 1分=60秒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 (3)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列乘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在估算过程中把二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不变;还就使用“≈”。 (1) 像21,41,42,…都是分数。 43 读作:四分之三。 (2)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41 。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性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确定的包含一定存在的现象和不可能存在的现象;不确定的只包含可能出现的现象。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12月11日数学定义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