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第十一章_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第十一章

集装箱码头业务统计实务

集装箱码头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

安全质量统计指标

生产经营成果统计指标

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

生产设备(设施)及运用统计指标

船舶在港停泊时统计指标

燃料、物料消耗统计指标

财务收支及资金占用统计指标

经济效益统计指标

吞吐量统计指标

装卸工作统计指标

运输船舶停时统计指标

码头泊位运用统计指标

库场运用统计指标

码头生产设备(设施)实有数统计指标

装卸机械运用统计指标

道口流量统计指标

经济效益统计指标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一、吞吐量统计指标

(一)统计范围

凡在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所完成的吞吐量均应列入统计。

(二)统计目的

反映港与港之间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联系,反映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反映港口的发展规模及速度。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吞吐量统计指标

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自然箱系数

中转吞吐量、本地吞吐量

(三)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1、吞吐量

指经由水路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包括补给运输船舶燃、物料和淡水)。它是反映港口船舶装卸任务量的指标。计算单位为“吨”或“TEU、UNIT”。

“港区范围”是指各港口港章中规定的或经港口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的港口陆域、水域范围。

“箱”仅指集装箱。

吞吐量的计算方法:

(1)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区的货(箱)计算一次出口吞吐量。

(2)由水运运进港区卸下的货(箱)计算一次进口吞吐量。

(3)由水运运进港区,经装卸又由水运运出港区的转口货(箱)。不论是船到船直接转口,或是经过库场后再装船转口,均分别按进口卸船和出口装船,各计一次吞吐量。

(4)补给国内外运输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计算为出口吞吐量。

(5)由水运运进港区的建港物资、人防物资和防汛物资,并在港内消耗的(包括港用机械、设备等),计算进口吞吐量。

(6)由水运运进、运出港区的邮件、行李、包裹,分别按进口或出口计算吞吐量。

下列情况不计算吞吐量:

(1)港区范围内的水上运输货(箱);

(2)船舶运载进港后,未经装卸又原船运载出港的货(箱);

(3)自船上卸下,继而又装到同一船上的货(箱);

(4)装船后未运出港区,又卸入本港区范围内其它地方的货(箱)。

2、集装箱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是吞吐量的一部分。集装箱按其标准不同可分为国际标准集装箱、国内标准集装箱。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集装箱吞吐量除按一般货物统计其重量(含箱皮重)外,还要按箱型、空重箱统计其自然箱数,并且按各自的换算系数折合成20英尺标准箱(TEU)进行统计。

国际标准集装箱换算系数的计算公式:

换算系数=集装箱自然长度英尺/20英尺

3、中转吞吐量

指报告期内从某港口装船运至本港卸货,后又运出到出其它港口的货(箱)数量。这里“本港”称中转港,经装载换装运输工具的货(箱)称为中转货(箱)。

4、本地吞吐量

吞吐量中扣除中转吞吐量后的剩余部分

5、吞吐量分析及考核指标

(1)计划兑现率

是指报告期内完成吞吐量计划的天数与工作天数之比。用于反映计划编制准确程度的指标。

计划兑现率(%)=(完成计划天数/工作日天数)×100% (2)日不平衡系数

是指报告期内吞吐量最高日吞吐量与日平均吞吐量之比。用于反映生产节奏情况的指标。

日不平衡系数=最高日吞吐量/日平均吞吐量

(四)吞吐量统计分组

1、按进、出口可分为进口吞吐量、出口吞吐量

进口吞吐量:指经由水运运进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

出口吞吐量:指经由水运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

2、按贸易性质可分为外贸吞吐量、内贸吞吐量

外贸吞吐量:指我国与外国及地区(港、澳、台)之间贸易往来运进运出港口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包括在我国港口中转的转口贸易货(箱)数量。

内贸吞吐量:指我国国内贸易运进运出港口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

3、按航线可分为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国内航线:航线挂靠港中,只有国内港口的航线。分沿海航线和内河航线。

国际航线:航线挂靠港中,有国外港口的航线。又分为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

4、按货物流向(装货港或卸货港)可分为七大洲及其国家(地区)。

5、按承运船舶的船籍可分为国轮和外轮。

6、按船公司分组。

7、按货物(箱内货)的类别可分为17大类(具体参见交通行业标准JT0019-88《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

8、按承运船舶的船型可分为全集装箱船、半集装箱船、捎带船等。

9、按装卸货物的作业地点可分为码头泊位、浮筒等,其中码头泊位要逐个分别统计。

10、按装卸货物的作业方式可分为直接经岸、水上过驳。

直接经岸:指货(箱)从岸上直接装至运输船上或从运输船上直接卸至岸上的数量。

水上过驳:指船舶装卸不经码头岸边,直接在水上驳船同大型船舶间进行装卸作业的作业货(箱)数量。包括运输船至运输船的直接换装(亦即船过船转口),以及运输船与港内驳运船舶之间的换装数量。

11、按承运船舶的班期可分为定班船(亦称班轮)和不定班船。

(五)具体规定

吞吐量统计的截止时间:在报告期末的当日18点(含18点)前,整船装船或卸船结束,并办完交接手续的,方可统计为本报告期货物吞吐量。如果至本报告期最后一天的18点还未装船或卸船完毕的,则不论其剩余数是多少,全船出口或进口货(箱)数量全部计入下一报告期。

(六)原始资料

吞吐量统计的原始资料为进/出口小结、进/出口船图、昼夜计划表等。

二、装卸工作统计指标

(一)统计范围

凡在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并经装卸的货物均应列入统计。

(二)统计目的

反映装卸货物的数量、操作过程、操作次数,为分析装卸组织的规律性,

达到装卸过程与码头组织的科学而合理的结合,提供资料和依据。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装卸工作统计指标

装卸量

操作量

装卸自然量

操作系数

(三)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1、装卸量

是指经由水路或陆路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箱)数量。它是反映港口装卸任务大小的指标。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装卸量应在货(箱)到港(卸船、卸车)及货(箱)离港(装船、装车)时进行统计,并按不同的集疏方式,如:船舶(包括驳船)、运输车辆(包括火车)等分别统计。

装卸量的计算方法:

(1)从水上进港或出港的货(箱),从运输船上卸下或装上运输船时,计算一个船舶装卸量。

(2)从陆上进港或出港的货(箱),从运输车辆上卸下或装至运输车辆上时,分别计算装卸量。

(3)运输船与运输船(不包括港内驳运船舶)直接换装作业,按进港与出港各计算一个船舶装卸量。

(4)运输车辆与运输船舶直接换装作业,分别按运输车辆(包括火车)和船舶各计算一个装卸量。

下列情况不能计为装卸量:

(1)从水上(或陆上)进港,未经装卸又运载出港的货(箱)(包括原驳船船队换拖轮)。

(2)由同一船舶卸下,随又装上同一船舶运出港口的货(箱)(俗称“翻舱”作业),或装船(车)未运出又卸回本港的货(箱)。

(3)港区内仓库之间,以及港内驳运船舶的装卸货(箱)。

2、操作量指完成一个完整操作过程的货(箱)数量。它是反映港口装卸工作量大小的指标。

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货(箱)不论经过几部机械操作,也不论其装卸工艺,搬运距离远近或是否有辅助作业,均只能计算一个操作量。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所谓完整的操作过程一般分为:船(驳)——船(驳)、船(驳)——车(火车)、船(驳)——库场、车(火车)——库场、库场——库场(指不同库场之间)等,前两种操作过程属直接作业。同一库场内的归并均属装卸辅助作业,一律不得统计为操作量。如下图所示。

3、装卸自然量

是指进出港区并经装卸的货(箱)的物理数量。它是反映港口装卸货(箱)实际数量的指标,不仅反映港口装卸任务,而且还是计算港口装卸成本的基础。货(箱)从进港至出港止,不论经过几个操作过程,均只能计算一个装卸自然量。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4、操作系数

指操作量与装卸自然量的比值。它是反映港口装卸工作组织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测定每吨(箱)从进港至出港,在港口内的平均操作次数。所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货(箱)的移动,增加直接作业的比重,从而降低操作系数,达到降低操作成本的目的。

操作系数=操作量/装卸自然量

5、集装箱在区拆装箱数

指报告期内在港区进行拆装箱作业的集装箱数量。

2009年考研题:

“船~库~库~船”操作过程中的装卸自然吨、吞吐量、操作吨分别为()A1、2、2;7>B1、2、3;C1、3、3;D1、1、3

三、运输船舶停时统计指标

(一)统计范围

凡在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进行装卸作业的运输船舶(含驳船)均应列入统计。

(二)统计目的

反映各类运输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构成及其停时原因,为港口计划管理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为确定港口通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运输船舶停时统计指标

船舶停泊艘次数

船舶作业艘次数

装卸作业吨(箱)数

停泊船舶定额吨(箱)数

作业船舶定额吨(箱)数

船舶停泊总艘时

港方因素停泊艘时

班轮航次数

准班发航航次数

港方原因停泊时间所占比重

作业船舶舱位利用率

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

平均船时产量(生产效率)

班轮始发准班率

1、船舶停泊艘次数

指报告期内在港停泊船舶艘数的累计数。一艘船舶从进港时起至出港时止不论单装、单卸或又装又卸双重作业,不论是否移泊或移泊次数多少,均只计一次船舶停泊艘次。计算单位为“艘次”。

2、船舶作业艘次数

指报告期在港装卸作业船舶艘数的累计数。一艘船舶在港单装、单卸按一个船舶作业艘次计算,又装又卸双重作业按两个船舶作业艘次计算。计算单位为“艘次”。

3、装卸作业吨(箱)数

指报告期内在港作业船舶实际装卸货(箱)数量的累计数。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4、停泊船舶定额吨(箱位)数

指报告期内在港停泊船舶的定额吨(箱位)数之和。

一艘船舶从进港时起至出港时止不论单装、单卸或又装又卸双重作业,不论是否移泊或移泊次数多少,均只计一次停泊船舶定额吨(箱位)数。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5、作业船舶定额吨(箱位)数

指报告期内在港作业船舶的定额吨(箱(箱位)数之和。一艘船舶在港单装、单卸按一个作业船舶定额吨(箱位)数计算,又装又卸双重作业按两个作业船舶定额吨(箱位)数计算。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6、船舶停泊总艘时

指报告期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总和。它由生产性停时、非生产性停时、自然因素停时三部分组成。计算单位为“艘时”。

(1)生产性停泊时间:指船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停泊时间。包括装卸作业时间、船舶移泊时间和其它生产性停泊时间。

a、装卸作业时间:包括装卸前后的准备时间、纯装卸作业时间、补给燃物料及淡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如:扫舱等)。

b、移泊时间:指装卸作业计划中规定或因码头泊位条件的限制,必须从一个泊位移至另一泊位作业的时间。

c、其它生产性停泊时间:指属于上述各种生产性停泊时间以外的其它生产性停泊时间。

(2)非生产性停泊时间:指因装卸组织工作不善、船舶到港不均衡、单证信息或货物不能按时集中等运输生产过程中非必须的停泊时间。它包括港方原因、船方原因、物资部门原因等造成的非生产性停泊时间。

a3>.港方原因:指因港口设备故障、劳动力不足、或调度不当等属于港方责任而造成的船舶非生产性停泊时间。

b.船方原因:指因船方责任造成的非生产性停泊时间。包括等单证信息、等船员、等运行调度命令、船上装卸机具和照明发生故障等造成的停泊时间。

c.物资部门原因:指由于物资部门责任,如因货物不能按时集中或疏散、流向未定不能开工作业等原因所造成的非生产性停泊时间。

d.其它非生产性停泊时间:指上述各种非生产性停泊原因以外的其它非生产性停泊时间。包括等联检、植检、商检、薰洗舱、工人换班、吃饭等造成的停泊时间。

(3)自然因素停泊时间

指因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停泊时间。包括因风、雨、雪、雾等不能作业,高温季节工人工间休息,候潮进出港等所造成的停泊时间,船舶到指定地点避风

的停泊时间及其往返的航行时间。

7、港方因素停泊艘时

指船舶停泊艘时中属港方原因和责任的停泊时间。它等于生产性停泊时间与非生产性港方原因停泊时间之和。

8、班轮航次数

指报告期定期船舶的航次累计数。各定期航线的航次计算应以公布的班期为准。计算单位为“航次”。

9、准班发航航次数

指报告期定期航线船的航次中,按公布的班期准班发航的航次数。

10、港方因素停泊时间所占比重是指在报告期内属港方原因和责任的停泊时间占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比重。计算单位为“%”。

停泊时间所占比重(%)=(港方因素停泊艘时/船舶停泊艘时)×100%

11、作业船舶舱位利用率

是指报告期内作业船舶装卸作业吨(箱)数与其定额吨( 箱位)数之比。它综合反映船舶负载能力的平均利用情况。计算单位为“%”。

舱位利用率(%)=(装卸作业吨(箱)数/作业船舶定额吨(箱位)数)×100%

12、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

指船舶从进港时起至离港时止,平均每艘船在港停泊天数。计算单位为“天/艘次”。

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天/艘次)=船舶停泊艘时/(船舶停泊艘次数×24)

13、平均船时产量

指在港停泊船舶,平均每艘船每小时所装卸的吨(箱)数。计算单位为“吨或UNIT/艘时”。又分毛产量、净产量。

毛产量=装卸作业吨(箱)数/装卸作业时间

净产量=装卸作业吨(箱)数/纯装卸作业时间

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平均船时量这两项指标受船型变化影响大,故按船型分组计算更为合理。

14、班轮始发准班率指报告期定期航线按公布的船期准班发航航次数与定期船舶总航次数之比。计算单位为“%’’。

班轮始发准班率(%)=(准班发航航次数/定期船舶总航班次数)× 100%

四、码头生产设备实有数统计指标

(一)统计范围

凡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的所有生产设备(设施)均应列入统计。

码头生产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码头泊位、装卸机械、库场及道口等。

(二)统计目的

反映码头生产设备(设施)的规模、构成、性能及使用状况。为挖掘码头生产设备(设施)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效能提供资料,为测算港口通过能力及编制港口生产计划、港口规划提供依据。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码头生产设备实有数统计指标

岸线长度

码头长度

泊位个数

靠泊能力

码头前沿水深

装卸机械台数

装卸机械负荷量

库场总面积

库场有效面积

库场容量

平面箱位

冷冻箱插座数

(三)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1、岸线长度

指海岸或河岸陆域与水域毗邻地段的总长度(包括码头长度、护岸、自然岸坡长度)计算单位为“米”。

2、码头长度

指可用于停靠船舶进行装卸作业的总长度。计算单位为“米”。

3、泊位个数

指设有系靠船舶设施,可在同一时间供停靠船舶的数量。计算单位为“个”。(泊位个数应按在港口低潮水位时,所能停靠最大吨位的船舶计算)。

4、靠泊能力

指泊位在当地水位零点时,所能靠泊进行装卸作业的最大满载船舶的载重吨级,以“吨级”表示。

5、码头前沿水深

指码头前沿当地水位零点以下的水深,可分为设计水深、维护水深、实际水深。计算单位为“米”

设计水深:指码头建设时设计文件上规定的水深。

维护水深:指经疏俊应经常保持的水深。

实际水深:指报告期末实际达到的水深。

6、装卸机械台数

指各种装卸机械的实物数量。计算单位为“台”。

7、装卸机械负荷量

指装卸机械的最大起重、搬运能力。一般以原制造厂出厂时标定的负荷量为准。

8、库场总面积

指仓库、堆场内部的总面积。仓库总面积不包括墙壁厚度,堆场总面积不包括场外道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

9、岸场有效面积

指库场总面积扣除办公室、墙距、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其它不用于堆存货(箱)的面积后,实际可以用于堆存货(箱)的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

10、岸场容量

指同一时间内最大安全堆存货(箱)的数量。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11、平面箱位

指不考虑堆放层高的集装箱箱位个数。计算单位为“TEU”。

12、冷冻箱插座数

指用于冷冻集装箱的专用电源设备个数。计算单位为“个”。

五、码头泊位运用统计指标

(一)统计范围

凡集装箱码头所属范围内用于装卸生产的泊位均应列入统计。

(二)统计目的

反映码头泊位的运用状况,为挖掘码头生产潜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港口建设计划、规划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扩大港口通过能力,提高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资料和依据。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码头泊位运用统计指标

泊位日历小时数

泊位占用小时数

泊位作业小时数

泊位占用率

泊位作业率

泊位相对作业率

每米码头泊位吞吐量

(三)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1、泊位日历小时数

指报告期全部装卸生产用泊位在册日历小时数总和。它包括占用小时数和非占用小时数。计算单位为“小时”。

泊位日历小时数(小时)=(每一泊位×在册日历小时数)之总和

2、泊位占用小时数

指泊位日历小时数中,实际停靠各种船舶(含运输船舶和非运输船舶)所占用泊位的时间,包括装卸时间和非装卸时间。泊位占用小时数的计算,应从船泊靠泊系妥第一根缆绳时起,至船舶离泊解完最后一根缆绳时止。

4、泊位占用率

指报告期泊位占用小时数占泊位日历小时数的比重(或指报告期实际停泊长度和时间占可供停泊长度和时间的比重)。反映泊位综合利用程度。计算单位为“%”。

泊位占用率(%)=(泊位占用小时数/泊位日历小时数)× 100%

或:泊位占用率(%)=((船舶靠泊长度×停泊时间)之和/(泊位长度×报告期营运时间)之和)× 100%

公式中的船舶靠泊长度,除包括船舶停靠泊位本身的船长外,还应加上一定的间距(安全系数);靠泊时间还应加上一定的清档时间(开靠过程)。

5、泊位作业率指报告期泊位作业小时数占泊位日历小时数的比重(或指报告期实际停泊长度和作业时间占可供停泊长度和时间的比重)。它是反映码头泊

位停靠船舶进行作业的利用情况的指标。计算单位为“%”。

泊位作业率(%)=(泊位作业小时数/泊位日历小时数)× 100%

或泊位作业率(%)=((船舶靠泊长度×作业时间)之和/(泊位长度×报告期营运时间)之和)× 100%

泊位占用率、泊位作业率指标并非越高越好,而要视船舶装卸量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以上两项指标的提高幅度一般以低于或等于船舶装卸量的增幅为好。

6、泊位相对作业率指报告期泊位作业小时数占泊位占用小时数的比重,说明泊位相对于占用情况的作业时间的利用程度。计算单位为“%”。

泊位相对作业率(%)=(泊位作业小时数拍位占用小时数)×100%

7、每米码头泊位吞吐童指报告期平均每米码头泊位完成的吞吐量。它是综合反映码头泊位的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指标。计算单位为“吨或TEU”。

每米码头泊位吞吐量(吨或TEU)=码头泊位完成吞吐量/码头泊位长度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库场运用统计指标

本期进栈

本期出栈

期初结存

期末结存

堆存吨(箱)数

平均堆存期

平均每天堆存吨(箱)数

库场平均容量

容量周转次数

库场利用率

装卸机械运用统计指标

日历台时

完好台时

工作台时

机械完好率

机械利用率

机械作业量

平均台时产量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指标及体系

道口流量统计指标

到港车辆数

作业车次数

总停留车时数

道口通过箱量

平均一次作业在港停留时间

主要经济效益统计指标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集装箱码头的经济效益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1、生产经营成果以及安全质量状况,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需要的经济效益。

2、生产经营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物力消耗的经济效益。

3、生产经营成果与资金占用之比,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

概念

统计分析及预测是采用统计所特有的方法,从统计数据出发,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系统概括和分析研究,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促进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改善。

因而,它是一种以统计数字为主要依据的定量分析。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分析及预测

主要任务

分析研究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促使其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分析研究生产发展变动的趋势和规律,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分析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绩和薄弱环节,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经济效益的改善。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分析及预测

统计分析的种类

按分析内容分

专题分析

综合分析

按分析时间先后分

期末分析

预计分析

1、按分析的内容,分为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1)专题分析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的统计分析。其特点是针对性比较强,要求有一定的深度,以便根据揭示的问题或提供的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2)综合分析是对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作出全面衡量的统计分

析。其特点是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对涉及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状况作出总的评价。

2、按分析的时间先后,分为期末分析和预计分析

(1)期末分析是在报告期结束后所作的分析。它的特点是对一定时期(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

(2)预计分析是在报告期结束之前,对计划完成的可能性所作的分析和预测。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分析及预测

统计分析的步骤及要求

确定分析课题

明确分析什么和通过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搜集整理资料

建立必要的统计台帐和历史数据库,搜集会计、业务部门以及国内外同行的资料,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实际调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进行具体分析

多方面的对比检查、突出重点深入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措施和建议

表达分析结果

将统计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统计分析报告是表达结果的一种主要形式。包括以下部分:(1)基本情况(概况)

(2)取得成绩及体会(3)存在问题及原因(4)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集装箱码头的统计分析及预测

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

同类指标对比分析法

构成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拟合曲线法

相关分析法

集装箱码头业务与管理-第八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