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艺泥条成型教案

1、陶艺泥条成型教案

四川美术学院陶艺泥条成型课教案2006 / 2007年度第 1 学期

第六章 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六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一节基本工具和设备 1、制陶工具 1.1手感的意义 阐释“手”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建立对手的自信。 1.2制坯的工具 工具是手的延伸,陶艺不应当被“工具化”,而是作为手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利用。 1.2.1拉坯车和轮盘 1.2.2拉坯和利坯用具 1.2.3各种雕塑刀(又俗称桠扒) 对于陶艺来说工具的制作是因地制宜、是开放性的。 2、基本设备 2.1燃气窑炉 2.2陶艺操作间 第二节成形技法 1.1怎样认识形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容器是以空为用,以形为体的。埏埴又叫抟埴,就是把陶土团成器形,所以圆形是陶器的基本形,认识形从圆开始。一个简洁的没有多余附加形的圆陶的美是必须要领悟的。 在圆形上增加各种附件,形成变化 1.2器形的凸凹产生阴阳和虚实变化,不管是陶塑还是器皿,形的抽象把握是陶艺造型的基础。 1.3对陶瓷作品进行形式美的分析,以把握它的审美特点。

2、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徒手成型方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 (1)团块成型 (2)泥条盘筑成型 (3)泥片辅以点、线、面的成型方法。 (4)泥板成型(a), 泥板成型(b)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辅助工具成型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发明辅助工具。 (5)内挖外雕成型 (6)支撑物辅助成型 (7)辘轳拉坯成型 辘轳拉坯成型有拉坯和利坯(修坯)两个部分构成。此种方法技术性较强,对泥料干湿、轮盘转速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较高,初学者须经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a,拉坯b,利坯 第三节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设计思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手工艺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这门课有着强烈兴趣,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缓解了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借制陶玩泥来陶冶自己,营造乐园,丰富生活。他们在制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样,使小陶迷们在艺教实践活动中磨练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稚嫩与纯朴之美,浓缩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学生在陶艺课程结束后,还想留下来继续“玩泥”,可见艺术美却能陶冶人的性情。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而陶艺这一活动能让学生陶艺教育实践的内涵丰富,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化学、物理、数学和设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在河北峰峰,陶瓷制作已经是花开遍地,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从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今天,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在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一、实施过程: 1.组织落实:教导处发动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并落实时间。 2.确立陶艺学习内容、形式 3.活动材料、工具、场地的规划及组织落实 4.陶艺成果的存放与展示 二、教育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陶艺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及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6节/45分钟 5、学习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课程说明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 成型工艺 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篇一: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一、课程说明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0.5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 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 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 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 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 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 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 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 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

陶艺成型技法精选文档

陶艺成型技法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陶艺的成型技法 摘要:精美的陶艺离不开手艺人娴熟的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意,本文就将介绍四种基本的陶艺的成型技法。 关键词: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本学期很高兴选中《走进考古学》这门课,上了一学期的课,映像最深的还是去历史学院“玩泥巴”。第一次进文科的实验室,虽然做出来的东西很丑,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所以我就打算以“陶艺的成型技法”作为这个课的报告。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接下来就是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一、泥条盘筑成型 1.简介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2.方法 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一块事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 3)根据造型再一层一层盘高,注意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接更紧。 3.注意事项 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否则会因烧制而开裂。 2)作品盘筑到一定高度后,如遇底面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 等问题,应立即停止盘筑,先将正在盘筑的上边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潮湿,干燥一段时间,待底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盘筑。 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容易产生中心不稳和向外倾斜的问题,在盘筑外形的 同时需要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能使外形保持平衡。 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均匀,否则会因收缩不一致而开裂。 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涂于泥条与泥条之间,以增强黏度。 4.特点 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较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能塑造规整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为我们施展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泥板成型 1.简介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

陶艺制作流程完整版

陶艺制作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陶艺制作流程 陶艺,就是陶瓷艺术,也就是用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硅酸盐即可以是泥土,也可以是高岭土)。陶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其造价,而在于其制作的技巧,技巧是陶艺创作的生命,陶艺作品的技巧是其被载入史册的根源。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创作,陶艺创作具备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陶艺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制作(釉料和泥料的制作)、成型、施釉和烧制四个个阶段。以下将对这些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料制作 1、釉料制作 釉料→球磨细碎(球磨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成品釉 2、泥料制作 泥料→球磨细碎(球磨机)→搅拌(搅拌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抽浆(泥浆泵)→榨泥(压滤机)→真空练泥(练泥机、搅练机) 二、成型 1、拉坯成型法 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① 釉下: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釉下装饰(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如青花)→上釉(施釉机)→风干 ② 釉上: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上釉(施釉机)→风干 2、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泥板成型法需要使用泥板成型机。 3、泥条盘制法 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泥条盘制法需要使用泥条成型机和手工转盘 4、徒手捏制法 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需要使用手工转盘 5、手工雕塑成型

陶艺成型技法

陶艺的成型技法 摘要:精美的陶艺离不开手艺人娴熟的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意,本文就将介绍四种基本的陶艺的成型技法。 关键词: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本学期很高兴选中《走进考古学》这门课,上了一学期的课,映像最深的还是去历史学院“玩泥巴”。第一次进文科的实验室,虽然做出来的东西很丑,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所以我就打算以“陶艺的成型技法”作为这个课的报告。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接下来就是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一、泥条盘筑成型 1.简介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2.方法 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一块事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 3)根据造型再一层一层盘高,注意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接更紧。 3.注意事项 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否则会因烧制而开裂。 2)作品盘筑到一定高度后,如遇底面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等 问题,应立即停止盘筑,先将正在盘筑的上边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潮湿,干燥一段时间,待底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盘筑。 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容易产生中心不稳和向外倾斜的问题,在盘筑外形的同 时需要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能使外形保持平衡。 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均匀,否则会因收缩不一致而开裂。 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涂于泥条与泥条之间,以增强黏度。 4.特点 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较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能塑造规整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为我们施展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泥板成型 1.简介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泥条盘制方法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 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 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 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 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 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 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 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 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 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 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 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 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 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 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

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一、课程说明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陶艺课程教案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制作流程

陶艺制作流程 陶艺,就是陶瓷艺术,也就是用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硅酸盐即可以是泥土,也可以是高岭土)。陶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其造价,而在于其制作的技巧,技巧是陶艺创作的生命,陶艺作品的技巧是其被载入史册的根源。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创作,陶艺创作具备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陶艺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制作(釉料和泥料的制作)、成型、施釉和烧制四个个阶段。以下将对这些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料制作 1、釉料制作 釉料→球磨细碎(球磨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成品釉 2、泥料制作

泥料→球磨细碎(球磨机)→搅拌(搅拌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抽浆(泥浆泵)→榨泥(压滤机)→真空练泥(练泥机、搅练机) 二、成型 1、拉坯成型法 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①釉下: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釉下装饰(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如青花)→上釉(施釉机)→风干 ②釉上: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上釉(施釉机)→风干 2、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泥板成型法需要使用泥板成型机。 3、泥条盘制法 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泥条盘制法需要使用泥条成型机和手工转盘 4、徒手捏制法 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需要使用手工转盘 5、手工雕塑成型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主要为为浮雕和圆雕两种。雕塑是三维的实体,为照顾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转动雕塑台,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塑工具,可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三、施釉 施釉讲究技巧,釉层好坏直接影响到烧制后作品的成功与否,施釉有喷釉、醮釉、浇釉、刷釉、荡釉等各种技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施釉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施釉工作台,能够有效减少釉料的扩散,并进行釉料回收。 吹釉的釉层一般以0.8MM-1.8MM为准,也就是熟称的瓜子馅薄度,表面处理有釉上、釉中、釉下之分,釉中介于釉上釉下之间经过二次烧成,釉下是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创作在施于釉,釉上是则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进行绘制创作,颜色在作品上很关键,颜色起到了烘托作品作用增加作品内涵,颜色搭配有些讲究,红色代表着热情、生命、战争、白色代表着纯洁、高尚。黄色代表着温馨,蓝色代表着海洋,天空,宽阔。 装饰的方法有彩绘、划花、剔花、堆花、贴花、压印花、喷花,透雕、捏雕、镂空,剪纸,胶泥,镶嵌,印花,泥浆灌注叠压装饰,胶泥拉坯装饰,纤维织物裹包装饰等等装饰诸多方法处理。这些完成关键还要进行火的铸就,在窑火的烧制中(1300℃)左右温度的窑火使泥烧结成结晶体,颜色釉发色。出窑冷却后作品才正直成功。

陶艺:手工制作(泥板成型)课程小结

手工制作二课程小结 专业班级:陶艺三班 姓名:段琰 学号:201110112323 结课了,在何善影老师缜密的课程安排和细心的指导下,我们度过了四周愉快而充实的手工制作课程。老师是华侨,课堂上与我们交流了许多美国制作陶艺作品的方法和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这也让我们在第一周便意识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将陶艺专业学习好,不仅要把握好天时地利就近努力汲取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的精华,还要多关注全世界陶艺发展的动态和优秀陶艺大师的作品。 我们的手工制作课程主要是泥板成型。也就是以压好的泥板为基础来建构我们的作品。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在之后的实践中让我们叫苦不迭。作为一个初学者,你会发现苦的不是你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创作,而在于花更多的时间在修修补补上。从最开始大大咧咧总是一不小心就碰碎、捏碎抑或摔碎了自己或同学的珍贵的作品后,大家变得细心起来。让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陶艺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多么伤不起,“裂”字令我们多么神伤。 第一周的第一堂课,是咱们与何老师的见面会。老师用大屏幕展示完她的作品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要求我们每人写份小纸条回复给她。三个问题分别是:一、你觉得什么是创意、设计?二、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三、为什么来学习陶艺。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思考是真的很有必要,并且思考这些问题本是我们进大学前的必修课。 之后老师带我们来到教室,教了我们压泥机的使用方法。因为泥巴的特性,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压裂。而想要将泥完美地压成一份均匀的泥板,压泥机就成了很棒的选择。其次,我认为新泥是压泥的最佳选择,因为其干湿程度刚好适合。在压的时候,还要注意,想要1CM厚不能一次性调到刻度2,而要从刻度4开始,然后到3,再至2,最终将泥板逐渐压薄。 在第一周老师教了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泥浆给泥板做花样的方法。这个需要自己多实践做实验。这也是对掌握泥巴的干湿度必须实践的过程。 然后老师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用泥板做两个盒子,一个圆筒。做盒子需要硬泥板,而做圆筒需要软泥板。于是老师从校外买了一打粗水管,方便我们做圆筒时给泥一个支柱,防止软泥板坍塌。 别看盒子由几个正正方方的简单的几何面拼成,但是在市面上用泥板做的盒子坯胎价格是远高于等大普通拉皮成型的坯胎的。有如此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泥板与泥板粘合时难度大,烧成功的几率小。首先,用于黏合的边要切成45°角,然后要在边上scratch,也就是刮几下,再刷上泥浆,刮痕里嵌入的泥浆用于加固黏合。趁泥浆干之前迅速将两块泥板合牢,注意不要用力过度而不小心将泥板边或角那些尖的易碎的地方弄坏,因为是硬泥板,所以很难用泥补好。补不好,烧出来会很难看,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合上之后,活并没有完,已看似没有裂痕的俩板子间,由于泥浆相对硬泥板是很湿的,其实干到一定程度后,刷过泥浆的缝会有很多空隙。所以,为了防止烧出的成品裂开个缝来,就得在合上泥板后,用新泥搓个长泥条填入两泥板的夹角。再拿工具压紧修平整,想要质量好,最好是无痕~ 两周内,我总共做了三个盒子,一个圆筒。圆筒易裂,要及时补缝,和适时地轻轻拍打。所有作品做完后,我做了点浮雕的效果。在黏泥板前,我也有做泥浆效果,得到的经验是:刷泥浆必须是基于软泥板的情况,否则,两种泥巴没有融合会使得表面的泥浆自动被独立在表面并裂开。 第三周,老师要我们自己设计一套茶具和一个雕塑。由于耗费在茶具上的时间过长,

陶艺教案(16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陶艺成型技法-教(学)案

一、课程说明 艺成型是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瓷成型工艺 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0.5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盘泥条教案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盘泥条教案 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陶艺品,想看吗?生:想师:瞧!(老师拿出作品)漂亮吧!它可是老师亲手制作的哟!师: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吗?师:为了能够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件像老师手里这样的陶艺品,小组内讨论讨论,(出示课件)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而成呢?现在请小组长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用你的双眼去发现它,用你的双手去触摸它。师:孩子们讨论有结果了吗?(讨论1分钟)生:这件作品是用泥巴制作而成的。师: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对了,这些作品都是用泥巴做成的,板书(泥)师:那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呢?生:把泥巴搓成条,然后一圈圈盘起来的。(请2个孩子补充)师:通过大家的交流,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一群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这些作品是先把泥巴搓成条(板书条),然后,一圈圈盘上去的,我们把这种制作陶艺的方法叫做,盘筑。(板书,盘筑)。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来制作陶艺品。 二、新授1、介绍泥条盘筑师:那么,什么是泥条盘筑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咱们先一起来听听老师的介绍吧!(播放)2.欣赏作品师:孩子们,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知道了泥条盘筑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艺造型之一,也是陶艺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

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泥条盘筑的古老美。(介绍作品出示图片)此件作品为新石器时代山文化的红陶三足钵。此钵制作方法比较原始,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此件作品为马家窑文化早期作品,底部外层脱落了,恰巧将泥条盘筑制作的痕迹显露无疑。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泥条盘筑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接下来请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这些作品都采用了哪些盘筑的方法呢?(出示图片欣赏)一边欣赏图片一边总结盘筑采用的方法,有铺排,缠绕,上下穿插,空实结合等。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作品都采用了哪些盘筑的方法呢?生:有铺排,缠绕,上下穿插,空实结合等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盘泥条的方法多样化(板书方法――多样化)师:孩子们,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他们是智慧和创意的体现。师:瞧!小朋友们也做出了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欣赏作品)师:小朋友们的这些作品造型都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板书造型――有创意)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同学们也想体验一下,做一件属于你们自己的作品吗?生:想3.播放制作方法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制作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吧!(播放视频)5分钟师:孩子们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三、作业师:接下来就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请小组合作制作一件陶艺品。制作前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师:要求清楚了吗?师:现在就请把你们的创意通过自己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制作教材 第一章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鉴赏 第一节陶瓷艺术的基本理论 一.陶瓷艺术简介 陶瓷艺术简称为陶艺,古老的陶瓷艺术发源于东方的中国,并有着千年的历史。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漫长的历史推演,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使传统的陶瓷艺术在历史上数次达到了顶峰。随着时代的更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化,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标志着古老文明的陶瓷传统制作技艺及艺术成果不断地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冲击和取代。由此,人类正迫切需要回归自然地情感和欲求,随着工业社会带来的失落感而日益强烈,现代陶瓷艺术应运而生。 陶艺就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陶艺就其本身而言,它首先是一门工艺,是一门需要特殊技能和知识的行业。现代陶艺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以陶土为最基本的材料,用某种形式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理想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工艺技巧。工艺技巧是现代陶艺完美表现的语言和手段,是艺术的媒介。现代陶艺从工艺上分,大致可以分为原料工艺、成型工艺、烧成工艺。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公共艺术和个人艺术。整个陶艺课程学习中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成型工艺。 二.陶瓷材料介绍 泥:陶泥、瓷泥、粗泥、细泥、紫沙陶泥…… 釉:高温釉、低温釉、有色釉、无色釉(透明)…… 泥——泥性语言 火——泥的重生 陶瓷与大自然的泥、土、火、木、水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这也是使得众多的陶艺爱好者迷恋的重要原因。陶艺作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柔软的泥,经过心手并用塑成作品,再入火中培烧,变成坚固不变的艺术品,给人类精神生活带来美的充实,物质生活带来促进,这过程本身就富有哲理”。从自然出发,加入人的情感,再回归自然。 陶艺创作中,首先要了解由“水”和“土”所合成的泥和釉。泥制成坯体,完成造型,

盘泥条

盘泥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录像感知、课件展示、范作展示、小组合作、成品展示等方法来体验盘泥条这种陶艺技法。使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陶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感受中国是陶瓷的国度。 2、欣赏陶瓷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3、了解陶器制作的基本方法:徒手捏制法、泥条盘筑法。 4、出示范作,简介泥条盘筑制陶法的价值 3、讲述:今天,我们就用盘泥条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陶器。(板书课题) 二、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播放录像:泥条盘筑法。 2、总结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 (1)制作泥条的方法: ①、首先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②、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③、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 (2)泥条间的固定: ①、用泥浆粘接。 ②、挤压泥条固定。 (3)注意事项: 1、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2、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3、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三、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

1、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学生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方案。 3、学生制作。 4、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与交流。 1、学生自己上台来展示本组的作品。谈谈创作思路和制作体验。 2、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五、小结 六、艺术拓展与欣赏 1、欣赏现代陶艺作品。了解由泥条盘筑法衍生出的泥条编织法和泥条竖立等成型方法。 2、让学生课后完成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可以尝试使用泥条编织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