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卷

文学概论试卷
文学概论试卷

单元结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

1.“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读者与作品的关系。

【解析】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觉和再创造。“体验说”派文论认为文学只存于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活动中,因此十分强调读者与作品的关系。

2.宋代文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憧憬人类的未来。

【解析】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在中秋之夜月下畅饮时怀念弟弟苏辙写下的名篇。这首词的突出特点就是人能展开广阔无限的幻想,向往美好的未来,表现了人的特性、从而获得文化意义。

3.“价值阅读”的意义在于发现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文化意义。

【解析】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4.马克思曾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表明美不是无条件的。

【解析】马克思这句话提示的是不是无条件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对不同的人,美是不一样的。

5.曾对“体验”这个词及其意义的形成做过溯源工作,把经验和

体验做了区别,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的德国现代哲学家是加达墨尔。

6.作家体验过的对象是他的情感物。

【解析】杜夫海纳强调在体验中,对象内在于主体的心灵世界,尽管画的是椅子、但那已经不是画家生命之外的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它不是知识的对象,是情感的对象。

7.文学的基本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

【解析】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8.“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语言的此定义出自萨丕尔。

9.认为中国文学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的作家是林语堂。

【解析】林语堂认为正是这种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也选就了中国文学的美,揭示了中国文学的美在语音层面的特征。

10.对于声调和语调之间的关系,提出著名的“代数和”的是赵元任。

【解析】赵元任提出了著名的“代数和”论,认为声调(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就像海浪上的微波,即滚滚浩荡的波涛之上还有轻微起伏的小波,二者达成“音高运动的代数和”,从而有助于形成汉语音律美。

11.“发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所用的辞格为明喻。

【解析】明喻是明确地用甲比方乙的比喻样式,其特征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人成分全出现。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说满怀的离愁别恨,恰如那翠绿的青草,虽越走越远,还是看到它满地都生长着,“离愁别恨”是本体,“恰如”是比喻词,“青草”是喻体。

12.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典型。

13.西方典型观传入手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解析】西方典型观是“五四”以后传入我国的,但真正得到讨论和应用是在1949年之后。

14.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除符合历史的尺度外,还包括作家人格的真诚。

【解析】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15.构成意境论的“两大因素”是情与景。

【要点透析】我国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大致在唐代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16.首先提出“情景交融”概念的是范晞文。

【要点透析】:南宋文论家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首先提出“情景交融”这个概念,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17.强调“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的是我国古代画家邹一桂。

【要点透析】清雍正时期的画家邹一桂说:“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18.意境的美感特征是韵味无穷。

【要点透析】: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19.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这句话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求解性。

20.最早提出“意象应合”原则的学者何景明。

【解析】“意象应合”的原则是我国明代学者何景明提出来的。他说:“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是故乾坤之卦,体天地之撰,意象尽矣”。

21.英国著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

【解析】马林诺夫斯基详细说明了“文化的各方面”: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

22.关于“童心说”,表述正确的是李贽:“夫童心者,真心也”、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马斯洛:“第二次天真”、马斯洛:“健康的儿童性”。

23.文法通常包括:词法、句法、篇法。

24.王昌龄的《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分别是物境、情境、意境。

25.属于具象刑符号式意象的有李贺笔一的“天马”;李商隐笔下的“锦瑟”;郭沫若笔下的“天狗”;闻一多笔下的“死水”“红烛”;余光中的“夸父”。

26.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语言艺术品。

27.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28.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语言系统中呈现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文化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它是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模范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

29.如何理解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

30.简述表现说的基本倾向。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

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31.简述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32.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32.文学作为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有哪些特点?

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魂。

34.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试述意境为什么是虚实相生的产物。

这首诗的意境结构十分明显:除夕阳黄昏、春燕翻飞于六朝荒凉旧址的画面是实境外,其余对六朝繁华景象的联想、对历史变化的洞察与领悟、对现实的联想与对比、对大唐社稷的担忧以及诗人忠贞正直形象和无边的思绪等,均在虚境之中。这数层意蕴均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得得来的。由此可见,虚境便是这种虚实相生的产物。但此诗意蕴层面的虚境,全是由诗人描绘的展现于眼前的荒凉的实境与诗有意设置的历史陈迹以及通过燕子故意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联想来造成。诗人采用反衬、对比、讽刺的艺术手法,也使实境具有了无

限的蕴含力。

35.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身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出集团、群体的倾向性。不同集团的、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把各自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从而表现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例如,《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反映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愤恨和抗议。但是作家也是人,必然会有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人性,必然会人人都有的生命意识,必然会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问题。体现在文学的审美描写中,就必然表现出普遍的、共通的情感和愿望,从而超越一定的群体或集团的倾向性。例如男女之情、父子之情等等,往往表现出人类普遍的情感。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素。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感性认识中。完全没有认识因素的作品是极少见的。文学的认识总是以情感评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认识与情感结合的形态,黑格尔把它称为“情敌”,别林斯基称之为“激情”。简言之,它的形态是“诗的思想”,因此文学史上一些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往往是难以说明的。例如《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至今没有满意的“解味人”。

(2)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又一表现,就是它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又有功利性。文学是审美的,那么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娱乐,就是消闲,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但实际上,无功利性的背后的潜伏着功利性。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无功利”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更不必说文学创作往往有很强的现实性一面,或批判社会、或揭示人生的意义,或表达人民的愿望,或展望人类的理想等等,其功利性是很明显的。就是那些社会性比较淡薄的作品,也能陶冶人的性情,“陶冶性情”也是一种功利性。

36.王国维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作家的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入乎其内”,作家积极进入对象,物我同一,物即是我,我即是物,表现出勃勃的生气。自己分享着对象的生命,对象也分享着自己的生命,外在陌生之物,变成内在亲近温暖之物,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体验,使作家似乎进入对象的生命内部,从而能够把握对象的活动轨迹和生命血脉,导致了文学中艺术形象的生气勃勃。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王国维说“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出”就是体验时对对象本身的超越,使作家从日常的

世界中分离出意义的世界、情感的世界,也就是诗意的世界,产生出“高致”的诗意的发现。

单元综合测试(二)

1.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总体是虚构的。

【解析】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从总体现说是虚构的,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同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2.20世纪初,提出叙事作品中含有功能与结构观点的俄国文学理论家是普洛普。

【解析】普洛普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国斯一个百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现上持纷繁离奇、变化无绪,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切结构体现在31个“功能”中。

3.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时距是省略。

【解析】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

4.古希腊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5.内在式点叙述是指第一称叙述。

【解析】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的叙述。叙述视角因移入作品内部而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

6.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是标题。

7.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指的是情感。

【解析】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脱离了情感,抒情作品就无从谈起。

8.认为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的是克莱夫·贝尔。

【解析】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是艺术形式引发的情感。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

9.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表现论。

【解析】表现论是20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它最基本的内容是阐明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因而这种理论又被称为“情感论”。

10.抒发情感“投射”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罗斯金.

11.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诗论家是华兹华斯。

【解析】华兹华斯强调“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是此时此刻的流露,而是在波涛平静之后的流露。

12.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抒情歌谣”的是词。

13.思乡与怀远是中国抒情传统的一大母题,这一母题的真正形成是在汉代之后。

【解析】传统社会中,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加重了戍卒游子的乡思与乡愁,乡思与乡愁因此成为中国抒情传统的一大图题,母题真正形成却是在汉代之后。

14.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是抒情诗。

【解析】抒情诗是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是抒情诗,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体。

15.“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

【解析】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由希腊文传入拉丁文,再传入德文、英文等,取其“雕刻刀”的本义,喻指“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16.认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的标志”的是歌德。

【解析】歌德认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的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

17.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三者的关系表现为创作个性是日常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的中介。

18.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的特征是独创性。

【解析】文学风格不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此外,文学风格还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

19.把文章的情意和辞采,比作一经一纬,认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的是刘勰。

20.在陈望道的风格分类中,从气象的刚强与柔和看,可将风格分为刚健和柔婉.

二、多项选择题

21.西方现代叙事学研究的著名文论家是普洛普、列维-施特劳

斯、格雷马斯、布雷蒙德、巴特。

22.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提出的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对范畴是主体对客体、送信者对受信者、助手对敌手。

【解析】格雷马斯提出了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对范畴:第一,主体对客体。即故事中的主人公(主体)与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客体)之间的关系。第二,送信者对受信者。这是故事情节得以发生呀推进的媒介条件。第三助手对敌手。这是一个起辅助作用的范畴。

23.关于抒情本质的观点要有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抒发情感即投身情感。

24.明清小品是我国抒情小品文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小品文特别注重情、趣、韵。

25.叙述语体在本质上是想象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它依据的是性格的逻辑、情感的逻辑、艺术想象的逻辑。

【解析】文学中的叙述语体指向叙事作品中的虚拟世界,它在本质上是想象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叙述语体依据的是性格、情感的逻辑,艺术想象的逻辑,它本身就是独立自足的。

三、名词解释题

叙事时间: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颂诗:最初是一种歌,它可以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

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常用来歌颂神圣。

文体:就是风格的载体,它们是一些诗持久性的体制、新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似乎超然于时代和个人之外。文体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系;文学的风格。

四、简答题

29.什么是现代叙事学?

现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从俄国形式义文学理论开始的。普洛普于1928的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国斯100个民间故事进分析研究后指出的,这100人故事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31个“功能”中。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施物劳斯把普洛普民间故事研究中功能与结构的观点传播到法国。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称作“叙事学”。

30简述表现与情感的互动关系。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性的,它们彼此相互激荡、相克相生。

(1)情感是通过表现才得以定型化的,只有通过表现,艺术家才能明确自己究竟要表现何种情感。

(2)表现的方式、途径、策略又是由情感的性质、类型所决定

的,不同的情感同于性质和类型的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途径和策略加以处理。

31.简述小品文的特点。

(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抒情小品文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都足以成为抒情小品文的题材;抒情小品文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文体方面,抒情小品文的种类十分丰富。在表现方式上,它可叙事,可抒情,可议论,等等。在篇幅方面,可长可短。

32.简述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不是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同民族性。民族文化一般由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的神话、民族的宗教、民放的习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思维、民族的审美理想、民族的艺术、民族的科学、民族的历史等特点融合而成。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33.氛围在形成风格中的作用有哪些?

氛围的营造不仅服从作品主题和情节的需要,也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和审美意向,调节着作品或喜或悲、或高或低、或热或冷、或浓、或淡、或明或暗的情调。所以氛围成了作品中的积极力量,成为无处不在的拟人化角色,有时甚至成了超自然的力量,冥冥中支配着事件和人物。氛围的作用不仅在于渲染烘托,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氛围不仅是风格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风格探讨的手段。”

34.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的观点。

这是诸种理论中的第一种,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语言形式。另一说认为,“风格”这个术语本身在罗马文学中就已产生了,那时是把它当作“写作”特点的换喻名称。两说虽有出入,但实质相似,都把风格理解为独特的言语形式。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确实与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术等有关,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仅从外部研究又是不够的,把风格仅仅归结为形式更是片面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更为深刻和复杂的内在根源,风格的呈现也是由内及外的。

35.试述叙述声音的不同类型。

叙述声音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运输和的口气或情感态度。根据在不同风格的叙事作品中叙述声音的不同表现情况,可以把叙述者大致区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这样两种情况: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显在叙述者的极端表现是通过干扰甚至打乱故事叙述而使叙述者自己显现出来。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藏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戏剧文学即剧本。

36.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抒情作品的创作应注意如下三个一般性的抒情原则:

(1)诚挚性原则。

抒情最基本的原则是诚挚与可靠,它要求艺术家在抒情感时必须真诚可靠,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挚感受。无论是这种感受是美是丑,是善是恶。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和虚伪矫饰,都是艺术创作和情感抒发的天敌。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性情贞,情挚而不滞”。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

(2)独特性原则

情感不是一般性的原则,而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感受。真正高明的诗人其高明之处在于,他传达了某种情感,却没有提起那种情感的名称,没有使用一般性的情感概念。而政治口号之类的陈词滥调,表达的只是虽然极其强烈却毫无独特之处的公式化情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3)感染性原则

区分真假抒情艺术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艺术感染性。真正的抒情艺术一定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使读者感到那艺术品仿佛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它将他内心很久以来想要表现的情感彻底、充分地表现出来。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成为人众良心的代言人,秘密就在这里。例如藏克家的《三代》用简练的概括了三代农民的命运:“孩子/在土地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单元综合测试(三)

1.“气盛言宜”观点的提出者是韩愈。

【解析】韩愈曾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气”就是指人通过

道德修养使自己的人格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精神力量。

2.作家的独特素质之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

【解析】作家的独特素质包括:(1)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制作激情之中。(2)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3)作家对于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3.用“审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是柏拉图。

4.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称为自然情感。

【解析】自然情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

5.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是创造性想象。

【解析】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生活事实的现现,其中蕴含了作家的大胆创造。这种艺术想象就是以伏尔泰所说的“积极想象”为基础的创造性想象。

6.一切文学创作活动者开始于生活材料的储备。

【解析】生活材料的储备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导下对某方面的生活材料的自觉搜集。一切文学创作活动都必须从生活材料的储备开始。

7.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指向消费。

【解析】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消费,为了消费,并以消费为中心与终极目标。

8.曾多次论述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文学生产之间的共性,揭示出文学产品也会商品化的人是马克思。

9.富于娱乐消遣功能,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被称为通俗文学。

10.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是英加登。

【解析】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加登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的理论。

11.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是召唤性。

【解析】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文本结构就是召唤结构。

12.具有较高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的批评家在阅读作品时随感随写的即兴议论所属的批评方法是评点式批评。

13.强高“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方法是接受美学批评。

【解析】接受美学批评的宗旨即“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它认为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内涵、影响、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家的再创作、作品价值的实现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14.开创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先河的是普洛普。

【解析】俄国形式主义学者普洛普开创了结构主义批评的先河。

15.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最早提出游戏说理论的是康德。

16.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是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17.近代文明社会不可能再产生像古希腊那样优秀的神话,史诗,这表明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能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发达阶段

才能出现。

【解析】古希腊神话是神话发展的高峰,它只可能出现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和社会产生不发达的阶段。因为神话的创造依赖于以超现实的想象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只有在生产不发达、人们的认识水平尚停留蒙昧阶段时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18.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文学观念的出现。

【解析】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内质和文学活动的理论反思,文学观念的出现标志着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

19.在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20.席勒把“浪漫诗”称作感伤诗。

二、多项选择题

21.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解析】对生活的感触并不能进入创造过程,作家必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才具备文学创作的基本。

22.审美体验的效果包括审美的获取与升华、娱乐的获取与升华、

情感的获取与升华、知识的拓展与提高、思想的拓展与提高。

【解析】审美效果包括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审美体验的直接效果包括审判、娱乐、情感方面的获取和升华,间接效果是指知识、思想方面的拓展与提高。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中的评点式批评的形式有题头批、文末末批、眉批、夹批、旁批。

24.原始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以感知和肖像表达为基本思维方式、具有我向性思维的特点、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本质止是形象的幻想式的思维。

25.小说起源于神话,它继承神话的最重要的元素有哲理性、虚构性。

三、名词解释

26.艺术想象: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27.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程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28.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它适应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相结合的历史现实,以唯理论为其思想依据。

四、简答题

艺术想象有哪些类型?

2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艺术想象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根据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三份

模拟试题一答案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一)试题一试题二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 、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 ) 2 、“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3 ) 3 、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3 ) 4 、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2 ) 5 、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之别。(3 ) 6 、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它的侧重点在记事。(3 ) 7 、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神话学派。(3 ) 8 、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机智人物。(2 ) 9 、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2 ) 10 、是相声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2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 1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2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3 )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4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2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1 )口头语言 (2 )书面语言 (3 )民间语言 (4 )方言 3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民间文学 (2 )通俗文学 (3 )话本小说 (4 )评话 4 、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1 )太极图 (2 )人鱼互生 (3 )宇宙卵 (4 )世界末日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民间文学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 一、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采录的原则是()。 A.全面搜集 B.忠实记录 C.科学整理 D.失事求似 E.主观加工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E.《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印度 E.日本 4.民间谚语的分类()。 A.时政谚语B.生活谚语C.农业谚语D.风土谚语 E.情感谚语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E.难老泉的传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6.民间文学 7.神话 8.英雄史诗 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如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9.生活故事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0.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1.传说与神话、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12.复述“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中的任意一个传说(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论述题(20分)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_A 一、单选题 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席勒 ? D.斯宾塞 答案A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A.文采 ? B.情感 ? C.观众 ? D.文化 答案C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 A.文学积累 ? B.文学创作 ? C.文学鉴赏 ? D.文学批评 ? E. 答案B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 A.物质实践活动

? B.精神活动 ? C.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 D.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 E. 答案B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 B.英加登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 E.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 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 ? B.诗歌 ? C.戏剧 ? D.散文 ? E. 答案B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A.立普斯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布洛 答案D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 A.席勒 ? B.莎士比亚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答案C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 ? B.新批评 ? C.接受美学 ? D.结构主义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 A.“表现”说 ? B.“实用”说 ? C.“再现”说 ? D.“客观”说 ? E. 答案B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民间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包公传说突出他铁面无私,诸葛亮的传说则突出他的聪明机智,却很少描绘他们的外貌,这在传说艺术中叫做() A、传奇色彩 B、历史性 C、粗线条刻划人物 D、纪念物 2、《虎丘塔为什么是斜的》是一则()传说。 A、风物 B、史事 C、人物 D、土特产 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谁的故事?() A、七仙女 B、李老君 C、鲁班 D、石敢当 4、"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拉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女你也去。"这是一首() A、劳动歌 B、仪式歌 C、儿童游戏歌 D、情歌 5、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诗歌盛会称为() A、歌圩 B、耍歌堂 C、三月街 D、花儿会 6、"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这首民歌用的是什么手法?() A、叠字 B、重复 C、双关 D、比喻 7、谜语:"山月随人归",打一明朝作家,谜底:归有光。败笔是() A、底面相犯 B、浅露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歇后语 9、谜语一则:广州市灯谜协会(打一日用品商标),谜底:虎头牌,主要毛病是() A、闲字无着落 B、谜面不成文 C、底面相犯 D、浅露 10、《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11、《敕勒歌》是()的民歌。 A、朝鲜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满族 12、《爱尔兰歌谣札记》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拉法格 D、恩格斯 二、多项选择题。(两个以上) 10、清代作家吴趼人从民间笑话、寓言中汲取养料,创作的优秀走品有() A、《俏皮话》 B、《笑林广记》 C、《新笑林广记》 D、《粤风续九》 E、《古遥谚》 14、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有() A、以神为主的分类法 B、按情节、母题分类 C、以著名故事的题目来概括类型 D、以序号称谓来表现民间故事 15、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A、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浓厚的浪漫色彩 B、有曲折的情节和美满的故事 C、主人公为通称人物,类型化,没有特定的背景 D、把动物人格化 E、有固定的表现手法,如三段式中间插韵语等 16、下列对民间歌谣的判断正确的有() A、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的 B、口头韵文作品 C、用途最广 D、最富于相象 E、不需人物形象 17、谜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知识性 B、疑难性 C、独创性 D、趣味性 E、文学性 三、填空题

全国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4-196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8-449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17春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这首民歌用的是()手法。 A. 双关 B. 托物起兴 C. 比喻 D. 白描 正确答案: 2.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 岭南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D.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正确答案: 3. 狭义的民间歌谣不包括()。 A. 民歌 B. 民谣 C. 史诗 D. 小调 正确答案: 4. ()属于生活故事。 A. 灰姑娘 B. 巧媳妇 C. 蛇郎君 D. 狗耕田故事 正确答案: 5. 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A. 教育作用 B. 认识作用 C. 审美作用 D. 娱乐作用 正确答案: 6. ()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 民歌

B. 歌谣 C. 史诗 D. 神话 正确答案: 7.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 第一人称叙述体 B. 第二人称叙述体 C. 第三人称叙述体 D. 自传体 正确答案: 8.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留在()中。 A. 山海经 B. 搜神记 C. 淮南子 D. 太平御览 正确答案: 9. 古印度最著名的民间故事集是()。 A. 摩诃婆罗多 B. 五卷书 C. 伊利亚特 D. 奥赛罗 正确答案: 10. “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见于()。 A. 《山海经》 B. 《尚书》 C. 《韩非子》 D. 《楚辞》 正确答案: 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等种类。 A. 单口 B. 对口 C. 群活 D. 垫话 正确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现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C )最为相似。 A. 意志论 B. 信息论 C.摹仿论 D.反映论 2. 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 )。 A.文化 B. 观众 C.文采 D. 情感 3.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 蕴藉 C. 假设 D.模伤 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B )文本。 A. 象征型 B.表现型 c . 再现型 D. 创意型 5.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D )。 A.意识性 B.表象性 C. 表情性 D. 语境依托性 6.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C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7.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 B.话本 C. 志人志怪小说 D. 章回体小说 8.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C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细节 B.语言 C. 人物 D. 情节 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A )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 集体行为 D. 历史演绎 10.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C )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 B.作家 C. 文学作品 D. 文学思潮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