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

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
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793419.html,

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

作者:丁威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19期

【摘要】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临床专门学科,其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对肝、胆、肠、胃、血管疾病、甲状腺、乳房肿瘤以及外伤等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医疗队伍的壮大,外科疾病控制水平日渐提升。然而,外科患者相对较多,疾病原因复杂,并发症多,加之手术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在临床治疗与护理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临床问题

1普外科临床手术前的问题

病人在手术前经常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的心理,还是因为对所患疾病不了解,对手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而护理人员也会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不足,因此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精神,情绪,应对能力,对手术有无心理准备,有无心理负担等,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医生要熟练掌握病人的健康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活动,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减轻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卫生处置工作,手术环境及敷料手术室的器械摆放、手术设备的消毒及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患者切口处产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于患者切口处感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CPN即临床护理路径为主要依据,使病人自入院到出院全程接受由专业医护人员对特定的诊断与手术制定相应有序、合理的护理计划,能有效护理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程度。(1)术前准备:医护工作者在手术前应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了解自身病情与手术的可行性,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对治疗的信任度;对病人说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其疑问,最大限度地消除病人对自身病情的疑虑,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生存意识,提高病人手术配合度;术前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2)术中工作:手术室内温度25度,湿度65% 为宜,保证环境的舒适性。手术时,护士积极配合术者,动作尽量轻柔,麻醉时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言语艺术,注意稳定的情绪。同时严密观察手术操作与病人症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并处理。

2资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为男性,49例患者为女性,

药物首次人体试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指导原则

药物首次人体试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指导原则 鉴于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高风险特点,应该加强从试验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全程安全风险控制,确保在整个临床试验中,风险始终被降至最低。为此,申办者必须与临床研究者密切沟通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果,并在前期安全风险甄别和评价基础上,与安全风险管理专家委员会一起,不但需仔细审核临床试验方案,同时需制定药物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药物首次人体试验的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需根据研究药物本身的特点单独制定,为药物特异性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下为制定药物首次人体试验安全性风险管理计划的建议。 一、总体方面 通过制定研究药物特异的安全风险计划,有利于增强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入组人群的安全性,一些临床试验关键方面的设计应能减轻这些风险因素,包括: 研究人群 试验地点 第一个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和速率 每剂量组受试者人数 同一组内受试者的给药顺序和给药间隔 剂量递增的增量 下一剂量组的选择 终止标准 决定受试者给药剂量和剂量增加的职责分配 一般而言,与研究用药物(IMP)及其药理学靶点相关的潜在风险越高,越需要在首次人体临床研究的设计中采用预防措施。研究方案应描述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包括用于监测和管理可能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详细方案,以及在必要时更改或中断临床试验的程序和职责。申办者应安排与研究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试验方案、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鉴定以及风险规避方案的制定,以确保这些方面已经被适当的考虑并做出应对计划。 普遍认为,安慰剂是Ⅰ期临床研究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设计中应考虑采取随机的设计方式,在对随后采取的同一剂量水平或是剂量递增的决策时,应将给予安慰剂或活性药物的受试者数目考虑在内。当发生可能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时,应能快速获取治疗组盲底,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 对于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而言,如果存在不确定的风险,推荐进行药效学的验证试验来识别其药理学作用以及与临床前试验之间的关联。 二、药物风险评估方面 一般情况下,首次将药物应用于人体时,受试者存在的风险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在药物开始应用于人体之前,必须充分评估药物从临床前向临床转化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风险主要源于专业领域对以下内容的不了解:(1)药物的作用方式; (2)药物靶点的性质; (3)人体研究与动物模型的相关性。 为了将药物本身的安全性风险最小化,首先要求申办方所提供的临床前材料,必须已经通过专业领域专家审评,并已经同意可以开展人体试验;其次,申办方需提供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的临床前数据,如:所属类别、创新之处、种属特异性、作用机制、潜在作用靶点、剂量或浓度依赖性的药理、毒理效应以及拟使用的给药方式等。在进行药品风险评估时,必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RealData!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RealData!1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2012年3月12日 目录 一、概述(1) 1.1国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现状(1) 1.2国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简介(2) 1.2.1ICH-GCP 对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原则性指导(3) 1.2.221 CFR Part 11对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基本要求(4) 1.2.3“临床试验中采用计算机系统的指导原则”提供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参照标准(4) 1.2.4GCDMP (Good Clinical Data Management Practice)提供全面具体的数据管理要求(5) 二、数据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资质及培训(6) 2.1相关人员的责任(7) 2.1.1申办者(7) 2.1.2研究者(7) 2.1.3监查员(8)

2.1.4数据管理员(8) 2.1.5合同研究组织(CRO)(9) 2.2数据管理人员的资质及培训(10) 三、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11) 3.1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性(11) 3.2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12) 3.3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13) 3.3.1系统可靠性(13) 3.3.2临床试验数据的可溯源性(Traceability) (14) 3.3.3数据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15) 四、试验数据的标准化(16) 4.1临床数据标准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 4.2临床试验的数据标准化(17) 4.2.1CDISC和HL7 (18) 4.2.2医学术语标准(21) 4.2.3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26) 五、数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28)

临床现考中常见的问题

现考中的常见问题 一、现场考察的目的 1、评估是否遵循法规,指导原则及SOP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四期不涉及现考) 2、确定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性是否获得保障。 3、确定临床试验资料的真实性。 4、促进临床试验更加规范。 二、现场检查的类型 按检查方式分类 1、定期、常规检查 定期进行基地复核、机构复核 2、有因检查 在以下情况发生后进行的检查称为有因检查: 被人举报违规、严重违背GCP、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入组率过高或过快、安全性或有效性结果异常、既往不良行为。 现场检查类型 1.按检查方式分类 a)、飞行检查: 当研究者涉嫌有违规操作时可进行的突击检查,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b)、跟踪检查: 在整个实验进行中或实验结束后针对整个实验操作各方面的规范性进行的检查 2、按检查对象分类 a)、机构/专业检查 基地核查、机构核查 b)、研究项目/专项检查 在药物报生产之后进行的检查 三、检查要点

1、实验条件 a)、承担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应具备相应资格。 b)、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伦理委员会批件。 c)、具有并遵循所制定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d)、试验人员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应与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记载一致。 e)、仪器、设备应与试验项目适应,其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应与申报资料一致。 2、实验记录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可电话核实。 3、试验用药的接收和使用 a)、质检报告、临床试验方案与总结报告,以及申请资料中试验用药批号应一致。 b)、试验用药的接收,使用和回收应有记录及相关人员签名,接收,使用及剩余数量间的关系应对应一致。 c)、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应与用药原始记录及临床试验报告对应一致。 4、数据溯源 a)、CRF与原始资料(需核查原始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ECG,Holter,胃肠镜等检查的原始记录,。。。。。。)以及申报资料须对应一致。 b)、原始资料中各种临床检查数据须能溯源,必要时应对临床检查部门(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 现考中先考人员可抽取一些病例与原始数据核对,查看是否真是。 c)、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对应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总结报告中各个中心的的病例数与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数不一致,是因为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是包括了这个中心的所有病例,而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不包括剔除的病例 d)、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须对应一致。 e) 、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始图谱溯源。 1)纸质图谱是否信息完整,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 2)原始图谱及数据是否与总结报告对应一致。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五)--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总结与评价

发布日期20071130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五)--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总结与评标题 价 作者杨焕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杨焕 摘要:风险评估即患者获益与风险比最大化的管理思路应贯穿于药物 的整个生命周期。任何一个新药的风险评估都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 方面,数量是指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质量是指临床试验设计、实施、 结果分析全过程的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具体是指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报 告、归类、判断、分析总结的质量。本系列文章从技术评价角度,在 分析了解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上市前 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大小和如何保证安全性数据库的质量方面问题进 行了探讨,同时也参考和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最新的风险评估和风险 控制理念,其目的是为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和注册申请人提供参考和建 议。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如何进行总结与评价,自上世纪90年代ICH就相继发布了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如ICHE2/E3/E6/E9的内容;国内SFDA在2005年也相继发布了《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和《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建议同时参考相关内容。 一、安全性数据的总结和分析 一般原则上要求,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集。对安全性数据的分析总结应在三个层面加以考虑。首先,必须确定受试者用药/暴露(exposure)的程度,指试验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的受试者人数,来决定研究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评价安全性;其次,确认常见的不良反应、异常改变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分类,以合适的统计方法再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通过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分析出那些可能影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的因素,如时间依赖性、与剂量或浓度关系、人口学特征等;最后,通过分析因不良事件(不管是否与药物有关)而退出研究或已死亡的受试者进行分析,来确定严重不良事件和其他重度不良事件(指需要采取临床处理,如停药、减少剂量和其他治疗手段的不良事件)。 所有不良事件应明确与药物的因果关系。建议以图表的方式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对患者个体数据列表;对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地描述。受试药和对照药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应报告。 1. 用药/暴露的程度

临床试验中对于对照选择的考虑

临床试验中对于对照选择的考虑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选择是一个常见问题,本文简单叙述了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的优点,重点阐述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应关注的问题。 在设计临床试验时,选择对照组常常是一项关键性的决定。这一选择对研究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包括:对试验的推理,在研究进行和分析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倚的程度,被招募的受试者类型和募集的速度,研究终点的种类,研究结果的公众可信度,研究结果对于管理当局的可接受性,以及研究的许多其他特点,包括其实施和解释。 设置对照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将受试药物给病人带来的结果(症状、体征或其他病状的改变)与其他因素,如疾病的自然进展、观察者或者病人的期望、其他治疗措施等造成的结果区分开来。 从试验的实施情况看,对照分为历史对照和并行对照。仅在少数情况下,疾病的病程在特定人群中是可以预测的,并且可以使用以往研究过的类似的病人组作为'历史对照'。然而,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并行的对照组。 并行的对照组是从与试验组相同的人群中选出的,并且作为研究受试药物的同一个试验的一部分按规定的方法接受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基线值,以及除了试验治疗外的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有关变量都应当相似。达不到这样的相似性就可能在研究中引入偏倚,从而使对治疗结果的估计偏离它的真实值。随机化和盲法是常用的两种技术,用以预防这种偏差的发生,以及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开始研究时彼此相似,并在研究过程中接受相似的处理。试验设计是否包括有这些特性是决定临床试验质量和说服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讨论并行对照中最常用的两种对照(安慰剂和阳性药)特别是采用阳性药作为对照的临床试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总体考虑 在临床试验中,选择安慰剂还是阳性药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试验目的、目标适应症人群、临床研究阶段、药政管理当局的要求等而不同。总体来说,在临床试验中选择安慰剂作为对照有许多优点。 首先,对于良好执行的临床试验而言,安慰剂对照试验能够可靠地证明研究药物的疗效,不像非劣效性设计试验,需要引入外在药效灵敏度的假设,以及需要考虑试验的检测灵敏度;其次,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能够明确研究药物的绝对疗效;第三,能够较好地区分不良事件是由药物引起还是由于某些潜在的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第四,具有较高的效率,相对于任何其他并行对照研究相比,它需要的患者样本数较小;第五,可以减少来自于受试者和临床研究人员所期望的疾病改善程度,增加检测研究药物真实疗效的能力。 二、选择阳性药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试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临床试验风险控制要点(整理)

GCP 检查的要点 分为试验前准备、试验方案、知情同意、试验实施、试验记录、不良事件( AE) 和SAE、试验用药物管理、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总结报告等7 块: ①试验前准备检查要点: 本部分检查主要集中在两部分: 一是检查临床批件、伦理批件、药检合格证等临床试验准备文件是否完整; 二是检查项目组成员的情况,包括项目启动培训记录、主要研究者的委托授权书和签名样张等,抽查项目成员是否熟悉临床试验方案内容。 ②试验方案和CRF表的设计: 一个设计合理、表达清晰的临床试验方案是保护受试者权益和保证高质量数据的最关键的因素。太过复杂的方案设计和太大数据量的收集也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的质量。CRF也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方案或者CRF表设计不合理,会严重影响临床试验质量。 首先检查试验方案的内容和表述是否符合GCP 要求; 然后检查试验方案是否有申办者、研究者共同签字或盖章; 最后检查试验方案的修改是否按SOP 的要求进行,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各版本是否保存齐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lectric Data Capture, EDC)通过互联网从试验中心(Sites)直接远程 收集临床试验数据,可以有效解决纸质CRF采集周期长、中间环节多、且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③知情同意检查要点: 知情同意书作为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规定必须全部检查。首先检查其内容表述及修改是否符合GCP 要求、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然后检查受试者是否在入选前签署,受试者的联系方式; 最后检查研究者是否同期签署、是否有联系方式。须重点检查无行为能力和未成年受试者的代签情况;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知情同意书发生修改,检查是否及时告知受试者并取得受试者再次同意。 ④试验实施与试验记录检查要点: 对于已完成的试验项目,只能通过试验记录来了解试验实施过程,因此这两部分的检查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项目检查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试验实施的检查实际上是检查研究者的依从性,尤其是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因此,在检查中,第一,应对照试验方案和原始记录,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与试验方案的一致性: 病例的诊断、纳入与排除; 实验室等辅助检查项目; 给药剂量、间隔和途径; 随访点及其他实施环节; 疗效评价与安全数据的转归。第二,应检查原始记录和病例报告表( CRF) ,检查其是否保存齐全和完整。第三,根据规定抽查部分CRF( 重点抽查发生AE 和SAE、有合并用药、偏离试验方案等情况的病例) 与原始记录核对,检查CRF 填写是否及时、完整、规范、准确,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修改是否符合要求,所有合并用药是否均已记录,有无违反方案的合并用药情况。第四,

临床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0个问题

中国创新药咨询与服务先锋CRO 临床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0个问题

目录 1、什么是 GCP? (1) 2、为什么会有 GCP?GCP 是如何发展的? (1) 3、什么是 ICH?目的是什么? (1) 4、ICH GCP 是如何定义的? (2) 5、中国是否有 GCP?包括哪些内容? (2) 6、实施 GCP 的利弊有哪些? (2) 7、哪些人应了解 GCP? (3) 8、什么是“赫尔辛基宣言”? (3) 9、什么是伦理委员会?它是如何组成及运作的? (3) 10、需要呈送伦理委员会的文件有哪些? (4) 11、什么是临床试验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4) 12、什么是研究者手册?研究者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4) 13、谁是合格的研究者? (5) 14、为什么研究者要保证用于临床试验的时间? (5) 15、试验中心的人员及设备符合试验要求吗? (5) 16、申办者是否要为参加试验的受试者上保险或在发生试验用药品相关的损害时给予赔偿? (5) 17、GCP 对参加试验的研究者有哪些要求? (5) 18、什么是受试者知情同意?如何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6) 19、是否允许先做常规校查,再获知情同意? (6) 20、试验组以外的人员是否可以参加本应由该试验组实施的临床试验? (6) 21、什么是受试者入组/筛选表? (6) 22、什么是病例报告表?如何填写病例报告表?如何更正病例报告表中的错误? (6) 23、什么是不良事件? (7) 24、什么是严重不良事件? (7) 25、如何收集不良事件? (7) 26、如何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8) 27、试验中对试验用药品应如何管理?(何时才允许将试验用药品发送至医院?) (8) 28、对试验用药品的标签有何规定? (8) 29、什么是盲法试验? (8) 30、什么是紧急破盲表?破盲表应如何保存?在什么情况下允许破盲? (9) 31、谁应负责试验的统计分析? (9) 32、谁应负责撰写试验总结报告? (9) 33、什么是稽查?稽查员的职责是什么 (9) 34、常见的稽查对象是谁? (9) 35、什么是视察? (9) 36、什么是 SOP? (10) 37、在临床试验中如何尊重受试者的隐私权? (10) 38、在临床试验中如何保护受试者? (10) 39、如果不能找到合格的受试者应该怎么办? (11) 40、谁负责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11) 41、可否在试验过程中更改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11) 42、如何对试验用药品计数? (11) 43、为什么回收使用过的试验用药品包装非常重要? (12) 44、研究者从何处可以获得有关试验用药品的信息? (12) 45、试验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12)

试验数据记录及修改的标准操作规程

试验数据记录及修改的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号 1.0 页数1页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布日期年月日起效日期年月日 威海市立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试验数据记录及修改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规范试验数据记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数据记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为临床试验的开展及总结或评价临床试验提供真实依据,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二、范围 试验数据的记录过程。 三、内容 1.根据临床试验方案确定记录临床试验的信息,明确试验数据记录的要求。 2.对研究者、CRC、研究护士进行试验数据记录的培训。 3.及时、准确收集受试者的研究数据,反映受试者的病情变化、处理的过程及转归。 4.临床试验中各种实验室数据均应记录并保存,热敏纸类的检查单应予以复印。 5.实验室报告异常数值研究者及时进行有无临床意义,是否SAE/AE的判断,并签名。 6.记录及时、准确、完整,不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不伪造、编造数据。 7.试验数据如需修改,应将错误之处划线,不可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在右上 角写上正确的内容、改正日期,并应有研究者签署姓名; 8.所有文字数据资料一律用蓝、黑钢笔,黑色水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 字迹清楚端正。 9.对显著偏离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产生异议的,研究者做合理的解释,必要时 需进行复核。 10.客观记录受试者自觉症状,不诱导或暗示。按方案规定的随访时间和方法对试验客观指 标进行观察或检测。 11.核实所有观察结果和发现,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参考资料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号发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 第 1 页共1 页

在临床试验设计中设对照组的重要性

在临床试验设计中设对照组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名誉总编辑照日格图 Drazen教授在这一次来访期间,参观访问了北京的3家医院和1个专科疾病研治中心,与不少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反复强调,他此次北京之行的目的是为推动中国临床医学科研的发展。在言谈话语中提到的最多的是临床研究的设计问题。在临床研究的设计方面,提到和讨论的最多的是设对照组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我们在国内开展的和在国内期刊上刊登的许多临床研究文章都设有对照组。大家对设对照组的目的和方法也并不陌生。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有不少已经设的对照组实际上并不合适,因此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缺乏说服力。目前还有不少研究没有设对照组。有些临床工作者认为,一些临床研究,特别是有创性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似乎不能设对照组。例如,Drazen教授在参观了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治中心黄红云医师用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及脊髓损伤的病房后,建议其开展一项设有假手术(shamsurgery)对照的临床研究。黄红云医师则提出设假手术对照组完全是不可行的,其原因有多种,包括伦理学、假手术本身对病人可能造成伤害、病人不可能接受、有关管理部门不会批准,等等。黄医师还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反问:“为什么心脏移植、肾脏移植和肝脏移植这样全世界在普遍开展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没有经过随机对照的研究去证实?”Drazen教授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如何?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以下介绍Drazen教授发表的意见和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中有关的一些内容。 有创性疗法临床研究中设假手术对照的先例 当今世界上对病人进行新疗法临床研究时,有没有设立假手术对照组的先例呢?回答是有的,虽然不太多。我们以“shamsurgery”为主要检索词,年代限制设为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文献类型设为“临床试验”,未加其他限制条件情况下,检索Medline结果得到111篇文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虽然提到“shamsurgery”但真正以有创性操作为对照的文章也许不到一半。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现举其中的几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Freed等报告的用胚胎多巴胺神经元脑内移植治疗重症帕金森病的研究(NEnglJMed2001344710)中,假手术对照组的病人也与治疗组病例一样接受局部麻醉,在前额部颅骨上钻4个孔,但不打开硬脑膜。另一项研究是美国休斯敦市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Moseley等报告的关于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试验(NEnglJMed200234781)。全部病例都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这样的内容:“我了解到,进入本项研究后我可能只接受安慰手术。我进一步了解到,这意味着我的膝关节将得不到手术治疗。这种手术对我的膝关节炎将没有益处”。324例连续就诊并且满足入选条件的病人中,144例(44%)拒绝参加该研究。随机分组后,治疗组病例在气管插管后常规全麻下接受关节镜下清创和关节腔冲洗治疗。对照组的病例则接受了短效静脉内镇静剂和一种阿片类药并自主呼吸术者在膝关节处皮肤上切开了3个1cm长的切口,没有将任何器械插入关节腔,但模拟了关节镜下手术,包括使盐水发出一定的如同手术中的声音以及在手术室中停留的时间与清创手术相近等。该试验证实,经关节镜行关节腔清创和冲洗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并不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效果。澳大利亚悉尼市的Toouli等在一项奥狄括约肌功能紊乱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研究中,对被随机分配到假手术对照组的病人,也用内镜将乳头切开刀送到十二指肠内,但并没有进行切开术Gut20004698。有趣的是,三个亚组中对照组即奥狄括约肌狭窄(13例)、运动障碍(10例)和胆管压力正常(19例)病人,经过假手术后分别有5例、5例和8例在术后24个月时,疼痛均有好转,其中只有第一个亚组括约肌切开术引起了比假手术更大的改善(P=0.0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1.质控目的 申办方自我监控项目进展情况以符合GCP规范和地方法规的要求。 检查受试者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 确保临床试验研究项目的质量,控制风险。评估试验的实施是否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和申办方的标准操作规范操作;检查所有试验指导和质量标准是否得以执行,及时发现任何纰漏和错误问题;保证临床数据的真实可靠 性,且数据可溯源。 推动研究者、CRA、CRC更好地执行工作。 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引导项目更好开展。 对研究中心进行分析评估,对临床试验资料内容进行分析评估。 2.质控的原则 质控不是监查员的后盾,质控时一支监督力量; 质控不是将检查员所做的工作进行复核,质控时抽查,是发现风险点,降低风险; 质控不是有时间就去,质控时按照计划执行; 质控有权要求试验资料质量差的中心进行整改。 3.质控的内容 质控的内容涵盖与待查临床项目有关的所有文件、数据、单据等,包括科室文件、伦理文件、及受试者信息。 4.质控的主要风险点 GCP对于项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归为真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三大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可将以上问题分为常规风险点和特殊风险点两类。 A.常规风险点:

试验前准备检查的风险点:1>临床批件、伦理批件、药检合格证等临床试验准备文件是否完整;2>项目组成员的情况,包括项目启动培训记录、主要研究者的委托授权书和签名样张等; 实验方案检查的风险点:1>检查实验方案是否有申办者、研究者共同签字或盖章;2>检查实验方案的修改是否按SOP的要求进行,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各版本是否保存齐全; 知情同意书检查的风险点:1>检查知情同意书的内容表述及修改是否符合GCP的要求、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2>检查受试者是否在入选前签署,受试者的联系方式;3>研究者是否同期签署、是否有联系方式;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知情同意书发生修改,检查是否及时告知受试者并取得受试者再次同意; 注:知情同意书作为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规定必须全部检查。 试验设施与试验记录检查风险点:1>对照实验方案和原始记录,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与实验方案的一致性:包括病历的诊断、纳入与排除,实验室等辅助检查项目,给药剂量、间隔和途径,随访点及其他实施环节,疗效评价与安全数据的转归;2>检查原始记录与病例报告表(CRF),检查其是否保存齐全和完整;3>抽查部分CRF(重点抽查发生AE和SAE、有合并用药、偏离试验方案等情况的病例)与原始记录核对,检查CRF填写是否及时、完整、规范、准确,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修改是否符合要求,所有合并用药是否均已记录,有无违反方案的合并用药情况等;4>检查受试者退出与失访是否有详细记录,对异常且有临床意义的数据是否及时复查并记录; AE和SAE检查的风险点:AE和SAE的记录关系到试验用药的安全性评判,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在质控时应注意AE和SAE的判断是否符合法规和试验方案,是否及时处理、完整记录在CRF中并跟踪随访,检查发生SAE 是否及时报伦理委员会,并查看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查记录;

(完整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EDC常见疑问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EDC常见疑问 临床试验中,数据采集可分为传统的基于纸质病例报告表(CRF)和基于网络的电子病例报告表(eCRF)两种方式。其中,基于网络的eCRF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的电子数据采集(Electronic Data Capture, EDC)。 目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由于起步晚等原因,尚处于从纸质向EDC转换的阶段,有部分申办方、研究者等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对EDC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着一些误解。下面,针对这些常见的疑问进行解析。 问题一:什么是EDC? 电子数据采集(EDC)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用于临床试验数据采集的技术,通过软件、硬件、标准操作程序和人员配置的有机结合,以电子化的形式直接采集和传递临床数据。EDC应具备eCRF构建、数据保存和稽查轨迹、逻辑核查、数据质疑管理、源数据核查确认、电子签名、数据库的锁定、数据存储和导出等基本功能。 那我们所熟悉的纸质CRF与EDC之间有什么关联/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电子问卷现今已基本替代以前纸质问卷的方式。纸质问卷需打印填写,收集填写完毕后需要整理录入,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处理,而电子问卷可通过邮件/微信等网络途径收集,便可直接进行分析甚至直接得到结果。电子信息化时代,EDC是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技术/方式发展的必然阶段,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EDC正往功能更强大、更智能化的阶段发展,如与医院的HIS等系统对接自动识别采集数据,极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至今,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历程[1]可见图1。 图1.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历程

问题二:EDC有什么法规支持? 临床试验的开展需严格遵循法规及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自然,大家都很关注EDC相关法规的要求。 事实上,现今并没有现行法规把EDC使用作为强制性的要求。2016年,总局发布的《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114号)中,详细阐述了电子数据采集技术的概念和基本考虑,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以及在临床试验实施不同阶段的应用要求。国外也早已发布了相关的法规及指南,如:美国21号联邦法规第11部分(21 CFR Part 11)对电子记录和签名、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稽查轨迹,以及文件记录的复制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国内外EDC 的主要相关法规详见图2。 信息技术最大益处在于提供更大便利的情况下达到更规范化的标准,如上EDC介绍,EDC是技术的进步,是势不可挡的时代要求。十年前,我们普遍还在使用小灵通等按键手机,现今智能手机已全面替代并且更新换代极为迅速,没有任何法制的要求我们必须使用什么类型的手机,但时代会要求。在美国,现在已经有80%以上的临床试验在使用EDC,并且随着EDC相关技术的发展,EDC的使用比例还会继续上升[1]。在临床试验快速发展、规范化要求日益提高的阶段,纸质CRF的采集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EDC终将成为必然。 图2.国内外EDC的相关法规

临床试验术语英汉对照

临床试验常用的英文 Accuracy准确度 Active control, AC阳性对照,活性对照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event, AE不良事件 Adverse medical events不良医学事件 Adverse 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 Alb白蛋白 ALD(Approximate Lethal Dose)近似致死剂量 ALP碱性磷酸酶 AL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nalysis sets统计分析的数据集 Approval批准 Assistant investigator助理研究者 AST天门冬酸氨基转换酶 ATR衰减全反射法 AUCss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dit稽查 Audit or inspection稽查/视察 Audit report稽查报告 Auditor稽查员 Bias偏性,偏倚 Bioequivalence生物等效应 Blank control空白对照 Blind codes编制盲底 Blind review盲态审核 Blinding method盲法 Blinding/ masking盲法,设盲 Block分段 Block size每段的长度 BUN尿素氮 Carryover effect延滞效应 Case history病历 Case report form/ case record form, CRF病例报告表,病例记录表

Categorical variable分类变量 Cav平均浓度 CL清除率 Clinical equivalence临床等效应 Clinical study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report临床试验的总结报告Clinical trial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application, CTA临床试验申请Clinical trial exemption, CTX临床试验免责Clinical trial protocol, CTP临床试验方案Clinical trial/ study report临床试验报告 C max峰浓度 Co-investigator合作研究者Comparison对照 Compliance依从性 Composite variable复合变量 Computer-assisted trial design, CATD计算机辅助试验设计Confidence interval可信区间Confidence level置信水平Consistency test一致性检验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agreement协议/合同 Control group对照组Coordinating committee协调委员会 Crea肌酐 CRF(case report form)病例报告表Crossover design交叉设计 Cross-over study交叉研究 Css稳浓度 Cure痊愈 Data management数据管理 Database建立数据库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描述性统计分析 DF波动系统Dichotomies二分类 Diviation偏差Documentation记录/文件 Dose-reaction relation剂量-反应关系Double blinding双盲

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oc

附件 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质量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临床试验用药物包括试验药物、安慰剂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以及已上市对照药品更改包装、标签等。免疫细胞个体化治疗等新兴治疗产品、已获准上市批准后因新增适应症等需要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不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临床试验用药物应当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用原则,并根据临床试验期间药物的研究特点,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环节引入的风险,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第二章质量管理 第四条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单位应当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

应当涵盖影响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的所有因素,并建立完整的文件系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五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应当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身体依赖性或精神依赖性的中间产品或副产物、衍生物等丢失或流入非法渠道。 第六条申请人应当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质量负责,当申请人与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单位不同时,申请人应当对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并签订质量协议,明确规定各方责任,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符合预定的用途。 第七条涉及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场地/车间、处方工艺、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关键原材料等的所有变更,应充分评估变更对临床试验用药物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所有变更研究均须保留完整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第三章人员 第八条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都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具备执行相应任务的能力。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员不得互相兼任。 第九条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应当配备放行责任人。放行责任人承担临床试验用药物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临床试验用药物—2 —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附件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一、概述 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是评价临床试验结果的基础。为了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可信,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规定和指导原则,用以规范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整个流程。同时,现代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又为临床试验及其数据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也推动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积极探索临床试验及数据管理新的规范化模式。 (一)国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现状 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对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但关于具体的数据管理操作的法规和技术规定目前还处于空白。由于缺乏配套的技术指导原则,我国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良莠不齐,进而影响到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客观科学评价。此外,国内临床试验中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模式大多基于纸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的数据采集阶段,电子化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系统应用有待推广和普及。同时,由于缺乏国家数据标准,同类研究的数据库之间难以做到信息共享。

(二)国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简介 国际上,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的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ICH E6 GCP)对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有着原则性要求。对开展临床试验的研究者、研制厂商的职责以及有关试验过程的记录、源数据、数据核查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以保证临床试验中获得的各类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 各国也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为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指导。如:美国21号联邦法规第11部分(21 CFR Part 11)对临床试验数据的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规定(1997年),使得电子记录、电子签名与传统的手写记录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从而使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能够接受电子化临床研究材料。据此,美国FDA 于2003年8月发布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原则,对Part 11的规定作了具体阐释,并在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稽查轨迹,以及文件记录的复制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2007年5月,美国FDA颁布的《临床试验中使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的指导原则》(Guidance for Industry: Computerized Systems Used in Clinical Investigations)为临床试验中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基本的参照标准。 而且由国际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学会(Society of Clinical Data Management, SCDM)还形成了一部《良好的临床数据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Data Management Practice,GCDMP),该文件为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规

-临床试验中有关风险比RR,OR,AR,HR的区别

临床试验中RR,OR,AR,HR的区别 一、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中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 队列研究是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一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通常,暴露可以指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高血压,也可指服用某种药物。而事件可以是疾病发生,比如肺癌、心血管病,也可指服药后的治疗效果。 RR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适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 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即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例题:Doll和Hill从1970年至1974年随访观察英国医生的吸烟情况,得到如下资料: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万,所有英国医生为80/10万。假设肺癌死亡率可反映肺癌发病率。 RR的计算公式是:RR=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本例中,与非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RR=160/8=20 二、归因危险度(AR) 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ate difference, 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暴露对疾病的病因学意义较大。 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值)。减少暴露对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临床试验药品管理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监查研究药物供应的内容包括: (1)确认研究机构已经收到研究药物,并做好收讫记录。此外,向负责发放药物的研究者、研究协调员或药剂师强调保存药物库存记录的重要性。(2)视察药物储存场所,以保证药物储存条件符合试验项目的环境要求。(3)药物储存场所由专人保管,其他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和接触药物储藏地。 (4)确认研究机构有足够量的研究药物。 (5)监查活动有限期,确保过期药物已登记在案,并按照申办者或当地药政要求退换或销毁。在过期或将过期研究药物被剔除后和退还申办者前,研究机构人员必须把它们封存在专门的包装箱内,并在包装箱外注明“过期药物”字样,以防研究机构其他人员不慎错用。对在发放前需要适当配制的研究药物来说,特别要提醒研究人员配制后的药物有效期与药物原型的有效期可能不一致。所以,配制后的药物有效期是研究人员需要向受试者说明和监查的要点。 (6)确保研究机构人员只发放研究药物给参加试验项目并签署过知情同意书的受试者,并且教育受试者服用研究药物的剂量和服法应当符合试验方案的要求。(指导用药) (7)监查研究药物清点剂量记录,以确保所有药物的运输、接受、使用和退还等账目清晰无误,任何差异都有据可查。此外,受试者接受和退还研究药物的记录应当被仔细监查。 (8)确保所有未使用或部分使用过的研究药物都被退还给申办者或指定代表,并按照规定予以销毁,所有这些程序都记录在案。

常见问题Q&A Q: 常见问题:药物清点记录不一致或有遗漏 A: 管理策略: 1.与相关人员一起重新清点药物 2.核对源文件记录 3.在监查访问报告中记录未解决 的问题 4.要求研究者向申办者提供说明记录差异的备忘录 5.重新培训研究人员 Q: 常见问题:受试者剂量记录有差异或受试者未退还未用药物 A: 管理策略: 1.与研究人员商议差异原因 2.重新清点药物 3.要求研究人员或受试者联系 4.检查源文件或受试者日志剂量记录 5.必要时,核对其他来源的信息(如护士笔记、药房记录、医药记录等) 6.在病例报告和监查报告中记录悬而未决的问题 Q: 常见问题:药物丢失 A: 管理策略: 1.检查其他遗失可能性 2.与研究者和其他人员讨论 3.监查药物系列记录和签名,如运输单 4.必要时,可暂停研究机构的招募活动,以备检查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附件 3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指导原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进一步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求,保证药品检查质量,制定本指导原则。 式审查。一般在形式审查后30日内组织临床试验数据核查。 2.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申请人提交的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报表》(附1)制定核查方案,选派核查组。核查组一般由2~4名核查员组成,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开展核查,并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问题》(附2)、《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报告》(附3)。 3.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

查报告》进行审核。 4.核查中心依据各省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进展情况,定期制定抽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进口仿制药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对一致性评价资料和补充申请资料进行接收、受理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后将资料送核查中心。 2. 对申请人提交的进口仿制药品的国内临床研究数据,核查中心一般在收到资料后30 (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试验开展的合规性 1.真实性 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确保申报资料与原始记录的真实性,禁止任何虚假行为。 2.可靠性 应确保申报资料与原始数据一致。应当规范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的记录与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记录准确真实、清晰可追溯、原始一致、及时同步记录、能归属到人、完整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