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求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一年级数学: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学校: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单元序号单元

专题

学习

重点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1 准备课

认识1—10数字,会

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

数一数,比多少 4

2 位置会用“上、下”、“前、

后”、“左、右”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前、后;左、

右;位置。

6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简单的计算。

1—5的认识,认识<,=,

>,第几,分与合,加减

法的含义和计算。

12

4 认识图形(一)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

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简单的拼组。

4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

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 17

6

11—20各数的认识,

会数11—20各数及

组成

11—20各数的认识, 读数写数, 4 7

认识钟表

会认、读、写整时。

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4 8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11 9

总复习

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

表;

位置,数学乐园; 综合课

5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7.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8.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 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4星良好:3星合格:2星需努力:1星

2.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试。评价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2)成长记录袋。构成要素:数学日记、手抄报、最满意的一次作业、家长寄语。以成果的展示的形式回顾学习历程,认识自我。

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