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及防治

常见职业病及防治
常见职业病及防治

行业资料:________ 常见职业病及防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常见职业病及防治

专家们认为,绝大多数职业病具有不可逆转性,但同时也是可以预防的。因此,记者咨询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曙旸教授和朝阳医院职业病科的郝凤桐主任,将卫生部公布的近年来危害比较大的病种收集起来,介绍给读者。

尘肺病:

包括矽肺、石棉肺、滑石肺、煤肺、水泥尘肺、炭黑尘肺等12种。其中,石棉肺、矽肺的临床状况比较差。尘肺病的典型症状是:胸闷、气结、咳嗽、胸痛。

粉尘有致纤维性,即原来弹性很好的肺泡组织被粉尘中的一些纤维斑组织所取代。纤维组织弹性很差,造成病人呼吸困难。因此尘肺病人比常人容易感冒。而感冒又会破坏肺部功能,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就是预防这类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减少对病人肺部的损害,延缓病情的发展。

尘肺病具有迟发性特点,它的形成时间有7年、xx年或20年。但是某些粉尘含量较高的工种(如筑路工),同时不注意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甚至可以在四个月内形成。

所有的尘肺病种类都是不可治愈的。一旦被确诊为尘肺病,工人就应该调离粉尘作业。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

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亦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它的接触反应是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

第 2 页共 8 页

轻中度中毒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恢复健康,并可从事原工作。重度中毒患者可出现迟发性脑病(如器质性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出现继发性癫痫)。则不能从事接触一氧化碳和其他神经毒物的作业。

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短期内接触大量硫化氢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的接触反应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等。重度硫化氢中毒恢复不全会遗留神经衰弱综合症、精神障碍、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苯中毒

苯中毒是接触苯蒸气或液体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主要表现。慢性中毒则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作业工龄一般在半年以上,如车间苯浓度明显高于最高允许浓度时亦可不足半年即可致病。典型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的表现。在短期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可迅速引起急性苯中毒。较轻者主要表现为兴奋或酒醉状态,伴有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等。严重时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

这些新化学品大多用作有机溶剂,主要种类有:

正己烷中毒:主要是对人体周围神经的损伤。典型症状为四肢麻木、感觉减退,也有的表现为痛觉过敏;走路不稳,脚尖离不开地面。

三氯甲烷中毒:对心脏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三氯甲烷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接触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早期中毒征候为晕眩、头痛、困倦与呕吐,严重者造成心跳停止。对肝扇羽神经组织具强烈毒性。对肾脏具中

第 3 页共 8 页

度毒性。

三氯乙烷中毒,症状同三氯甲烷相似。

三氯乙烯中毒,工作中接触高浓度的三氯乙烯蒸气或液体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此外,心、肝、肾等脏器亦可受到影响。它的典型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等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现象。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一、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措施

开展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措施

建立和健全厂矿劳动卫生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坚持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安全卫生制度,保持安全卫生防护设备完好有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技术措施

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

第 4 页共 8 页

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三)保健措施

1.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这是辨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鉴定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一是要开展就业前或换岗前体检,目的在于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二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和利用职工健康档案,这样做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

以上两项保健措施的实施,通常称为职业病的第二级预防措施。

3.已确诊的职业病人要及时脱离工作岗位,病情较轻者可以在家休息或集中疗养;病情较严重者可以送往专科医院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在积极组织现场抢救的同时,要做好将其送往职业病医院或其他医院作进一步抢救、治疗,努力降低急性中毒的死亡率。做好职业病人的诊断、治疗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通常被称为职业病的第三级预防措施。

(四)健康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职工宣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危害

及其防治知识,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几种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一)矽肺防治

矽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

第 5 页共 8 页

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它的影响面广,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可能发生矽肺的生产作业,主要有采矿、基建筑路、开凿隧道、水利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采石、石粉加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业、建材业和机械制造的铸造等。凡能接触石英或含石英的一切粉尘作业的人员都要预防发生矽肺。

矽肺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组织的纤维性变导致矽结节的形成。矽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发病过程,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其常见的自觉症状是气短、胸闷、胸疼、咳嗽,症状呈进行性加剧。矽肺早期无明显体征,如病程进展或当有合并症发生时,可出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不全的多种体征。x线胸片检查是矽肺诊断的重要依据。

矽肺的胶原纤维性变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如克矽平、柠檬酸铝、磷酸哌喹、汉防已甲素等仅起减轻症状、延缓病程的作用,所以对矽肺病人的治疗首先要调离粉尘作业,然后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特殊治疗与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相结合的办法,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病人寿命。

矽肺的个人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加强在作业时的个人防护,坚持带过滤式防尘口罩;提倡戒烟;凡有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者都不能从事粉尘作业;定期参加体检;凡被确诊为矽肺的病人要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接受治疗。

(二)几种常见工业毒物急性中毒的急救

工业毒物中毒是工业毒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决定工业毒物中毒的毒物、机体和环境三要素中,毒物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毒性大小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浓度和持续作用的时间等。一般情况下,当毒物因素固定时,是否发生中毒,则取决于机体因素,除毒物以外的环

第 6 页共 8 页

境因素仅起次要作用。

工业毒物种类繁多,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用图表归纳几种常见工业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性及急救要点。

(三)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噪声性耳聋是在长期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发生疲劳的基础上,缓慢发病。起初,患者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正常。纯音听力检查时可发现噪声性耳聋听力损伤。病程进一步发展,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

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采用高压氧或给予扩张血管、加强营养和代谢的药物,佩戴助听器能起到部分作用。噪声性耳聋主要应加强预防,对作业环境进行吸声、消声、隔声等技术保护措施。个人防护,主要是佩戴有效的耳塞或耳罩。定期地进行听力检查,合理安排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也是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措施。

第 7 页共 8 页

行业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8 页共8 页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5388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尘肺热点问答 云南返乡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尘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警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希望通过这期内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1、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工程分析.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王耀祖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2021年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

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

三种最常见的教师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教师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一同事今日头痛头晕,睡眠不好老做噩梦。我陪她到医院一检查说是颈椎肩椎不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这是教师的职业病。医生给她开几天的吊瓶和名目繁多的药物,我看了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因为我最不喜欢吃药,看见药就头疼,“教师职业病”引起了我的重视。 上网查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结果是:咽炎、颈椎病和腰肌劳损是教师的三大职业并。慢性咽炎和颈椎病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慢性咽炎、腰肌劳损和颈椎病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在无疾病者或未确诊高校教师中,亚健康者占无疾病者的71.3%,完全健康者仅占28.7%。而高校教师自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的分别为50%和6.1%,表明高校教师的健康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身体或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并未引起他们的关注,尤其是患病情况,自我界定结果和实际患病率相差54.7个百分点,说明高校教师对一些未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或未明显产生病痛感觉的疾病,例如:咽炎、脊椎并高血脂等,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忽视。统计数据显示,许多患有慢性咽炎的教师在总体自评中都选择了“健康”或“亚健康”,并不认为自己处于疾病状态。 看到这一调查结果,我吓了一跳。因为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身体健康备受疾病的困扰。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

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教师职业病。 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慢性咽喉炎 粉笔烟尘这东西让老师吃够了苦头,除了咽喉,声带也是老师“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说话多、喝水少、粉笔微尘的吸入是导致教师多发咽喉炎的主要原因。教师应注意科学用嗓,修正讲话的方式,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讲课中,注意声量,切勿太大声或急切地说话;课间休息时让声带也休息一下;常用温开水、薄荷口含片润喉,;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过高的食物,多摄取一些清肺养阴、化痰散结的食物。 静脉曲张 教师需要长时间地站立授课,下肢静脉内的血柱形成静脉内的压力,使静脉血不易向心脏回流,而向足部倒流,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讲课时,教师应将身体重心交替由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上,始终保持一只脚处在休息状态,并可慢步走动;要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活动活动双腿,促进血液循环。慢跑、关节屈伸活动、腿部按摩,都可以预防静脉曲张。 颈椎、腰椎疾病 教师长期伏案工作时精力高度集中,备课时间较长,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紧张,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慢性损伤,严重者会演变成颈椎病。而腰椎压力是站立时腰椎所承受压力的好几倍,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所以,在坐姿上应尽可能保持自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大全

编号: ************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管理责任制 汇编 版本:第**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

目录 生产技术部 安全环保 人力资源部 办公室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财务部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安全技术部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安全环保部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人力资源部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车间主管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一、部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职业病防治纳入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层层分解,确保职业防治经费的投入,特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责任制。 一、小组组长职责 组长具体做到: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常见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常见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1、胃病防治措施: 驾驶员应做到合理安排车辆行程,做到间隔4~5小时用餐一次,定时定量,坚持“衡、软、缓、淡”的饮食习惯。长途运输时必须常备些新鲜水果、糕点 和饮用水。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生理、心理负担。情绪不稳定或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中枢神经紊乱,并对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首当其冲的就 是胃。 2、肩周炎防治措施: 做徒手体操,做肩关节3个轴向活动,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练习;做器械体操,利用体操棒、哑铃、肩关节综合练习器等进行锻炼;做下垂摆动练习,躯 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然后做内外、前后、绕臂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直至手指出现发胀或麻木为止。 3、腰痛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震动,驾驶员腰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车产生的震动,应避免 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对汽车定期维修保养。保 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驾车时双眼平视,座椅的靠背向后微倾,坐垫略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时不向前移为宜。持续驾车期间多一些间歇性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否则身心 疲惫,既影响行车安全,又会危害健康。在驾车过程中,一般每隔2小时可停 车休息,这样可以帮助肌肉消除疲劳并起到复原作用,从而减少震动带来的危害。 4、震动病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震动病,必须认真保养好减震器,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正确使用轮胎花纹;在驾驶车辆时应平顺柔和,避免野蛮操作;将驾驶座位 调整至适当的位置,最好在座位靠背上装配富有弹性的垫子,以起到分散震动 冲击的作用;在握方向盘时用力要适度,最好戴纱手套,使手掌与汽车的接触 成为间接接触,以缓冲震动的作用和刺激。 5、颈椎痛防治措施: 首先调整好汽车驾驶座,使方向盘和踏板容易够得到;驾车时要坐直,臀 部尽量靠紧椅背,上身挺直,膝盖略屈,但不可妨碍操纵方向盘;必要时可调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 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 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 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 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 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 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 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 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 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 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正式版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措施 开展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措施 建立和健全厂矿劳动卫生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坚持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安全卫生制度,保持安全卫生防护设备完好有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技术措施 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

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三)保健措施 1.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这是辨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鉴定防护设施效果以及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0页)

目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等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四、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1.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果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1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职业病。 2、适用范围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危害的状态一般有:尘危害、毒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温危害等。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的根源主要来自:粉尘作业、化工生产、各种有机物的接触性作业、燃烧过程、机械性振动、危险品操作、电磁辐射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吸烟、使用热水器和采暖不当、非环保家庭装修、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与本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如下:防尘 生产车间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

属除锈工、电(气)焊等工种。 主要除尘防护措施如下: (1)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供下班工人等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 (2)石棉尘、电焊烟尘的除尘措施:在主要工作区域内安装吸尘装置,将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滤尘器内的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中进行沉淀,并定期进行清理。 (3)木屑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的粉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储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并对储料仓进行定期清理。 (4)金属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机械上尘源部位加吸尘罩,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集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5)提高车间内通风系统的控制效果,设计合理,通风良好。(6)消除二次尘源,即及时对地面、机械设备的积尘进行清扫、擦洗,不宜水冲时,采用真空清扫的方法,真空清扫装置有集中式和移动式两种。 防毒毒害物质在其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在失控状态下,若其数量超过临界值时,就可能酿成突发性恶性事故,而在通常情况下,因防护不力或长时间危害接触者,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乃至造成死亡或遗害后代。车间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苯、二氧

建筑行业常见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根据建筑行业特点,为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从事各项工作可能会导致的常见职业病预防工作,切实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特制定如下行业常见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职业病种类及危害对象 (一)粉尘病 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施工现场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屑、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石工、风钻工、炮工、出碴工、电(气)焊等工种。 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生产性毒物 可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受到污染,被人体接触或吸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比如:铅、苯、二甲苯、聚氯乙烯、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油漆工、木工、防水工、电焊工等。 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加强作业区的通风

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振动 振动就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来回重复运动。振动病是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稍感觉障碍的职业疾病。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振动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常与噪声相结合而作用于人体,建筑施工中主要有:砼振动棒、凿岩机、蹦车、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 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噪声 是建筑施工过程及构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多种无规则的音调及杂乱声音。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的噪声来源于搅拌机、空压机、电动机、检振动棒、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施工现场要求控制在85分贝以内,但实际建筑施工现场噪声均超标,达到95-100分贝。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木工,钢筋工、土建工、电焊工等。

(完整版)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 、职业中毒 a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池,油漆、喷漆等 ) 。 b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焊)。 c、硫化氢中毒 ( 下水道作业工人 ) 。 d、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e 、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f 、二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g 、汽油中毒 ( 驾驶、汽修、机修等 ) 。 h 、氯乙稀中毒 ( 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 。 2 、尘肺 a 、水泥尘肺 ( 水泥库、装卸 )。 b 、电焊工尘肺 ( 电焊、气焊 )。

3 、物理因素职业病 a 、中毒 ( 露天作业 )。 b 、局部振动病 ( 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 。 4 、职业性皮肤病 a 、接触性皮炎 ( 中国漆 )。 b、电光性皮炎 ( 紫外线 ) 。 5 、职业性眼病 a 、化学性眼部烧伤 ( 酸、碱、油漆 ) 。 b 、电光性眼炎 ( 紫外线、电焊 ) 。 c 、职业性白内障 ( 含放射性白内障 ( 激光)) 。 6 、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 、噪声聋 ( 铆工、校平、气锤 ) 。 7 、职业性肿癌 a 、苯所致白血病 ( 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 。 8 、其它职业病 a 、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 ( 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 。 b 、金属烟热 ( 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 。 c 、职业性哮喘 ( 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主要危害次要危害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复习过程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二)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一、有机溶剂类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多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有笨、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一)苯 染料、合成橡胶、农药生产中,以及油漆制造、建筑喷漆、制鞋厂、家具厂、箱包加工厂,是苯中毒高发领域。 苯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患有血液系统疾患、肝肾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从事苯作业。 急性苯中毒症状:轻度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欢快、步态不稳,重度时烦躁不安、幻觉、震颤、抽搐、昏迷、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 (二)甲苯、二甲苯 甲苯、二甲苯的生产多从煤焦油或石油裂解产生,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油漆、涂料、胶水的有机溶剂,也可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 生产中甲苯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皮肤吸入人体,对皮肤、黏膜、染料和炸药等。 甲苯、二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较严重,吸入后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黏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疱疹等。重度甲苯重度后,或呈躁动不安、哭笑无常的兴奋状,或呈嗜睡、木僵等压抑状,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长期

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慢性中毒症状。 (3)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在工业上被用作化学合成、工业溶剂和黏合剂,金属件的清洗剂,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 二氯乙烷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接触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乏力等症状,伴有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还有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朦胧或晕厥现象,恶心、呕吐等肠胃道症状或有轻度肝、肾损害。 重度中毒会出现意识模糊,如出现谵妄状态、昏迷等,可伴有肝、肾损害。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四)正己烷 正己烷主要作为有机溶剂,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洁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面的油污等。 正己烷可经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引起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短期麻醉,但无后遗症。长期接触能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从接触到发病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 高浓度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头晕、麻醉等。 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疼痛、触觉减退,进一

(完整版)职业病防治方案

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教学楼新建工程 职 业 病 防 方 案 编制单位:重庆市富翔水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一五年二月_________ 建筑工程职业病防治方案 该工程为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教学楼新建工程。建设单位为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设

计单位为重庆市瑞丰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重庆市建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重庆市富翔水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847.06 m2,总建筑面积4212.44川,建筑高度22.05m,包括20间普通教室、 1 间科劳室、 1 间荣誉室、 1 间图书阅览室、 6 间教师办公室。工程结构形式为地上6 层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柱基,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防烈度为6 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耐火等级为U级,使用年限50年。根据本工程 的实际情况,职业病防治方案如下: 1 、水泥除尘措施 水泥除尘,并不是水泥生产的除尘,而是建筑工地和水泥制品厂使用水泥的除尘。流动搅拌机除尘。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当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作到装、拆方便。 流动搅拌机上有2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1~2 台搅拌机的施工现场,适用于通风除尘系统,即在拌筒出料口字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为了防止所排气体中仍有粉尘,在旋风虑尘器出气口设置二道防线——水慕隔尘措施,既可达到除尘之目的,又可将蓄集的水、水泥再次回收使用。 2、木屑除尘措施 在木才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尘,危害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局部吸尘、整体输送至室外储存起来,以便回收利用。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以下。 3、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 国家标准规定车间内空气铅的最高允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5mg/m3。凡 超标均应取措施。 (1) 充电的防毒措施进行电瓶充电工作、经常都要溶铅、制铅板、除铅锈,在进行铅焊、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732-24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措施 开展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措施 建立和健全厂矿劳动卫生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坚持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安全卫生制度,保持安全卫生防护设备完好有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技术措施 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

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三)保健措施 1.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这是辨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鉴定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一是要开展就业前或换岗前体检,目的在于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二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和利用职工健康档案,这样做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 以上两项保健措施的实施,通常称为职业病的第二级预防措施。 3.已确诊的职业病人要及时脱离工作岗位,病情较轻者可以在家休息或集中疗养;病情较严重者可以送往专科医院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对急性中毒的病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

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88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措施 开展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措施 建立和健全厂矿劳动卫生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坚持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安全卫生制度,保持安全卫生防护设备完好有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技术措施 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 1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作业。 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有17类:(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含水质化验)作业;(7)压力容器作业;(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11)矿山排水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14)采掘作业;(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劳动者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并通过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之后,才能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然后才能从事特种工作。 2职业病的种类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引发职业病的有害因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病包括10大类共115种,即职业中毒(铅、汞中毒等56种;尘肺矽肺、煤尘肺等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皮肤病、肿瘤等11种);物理因素职业病(放射性疾病、高原病、航空病等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等3种);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等8种);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白内障等3种);职业性耳、鼻、喉病3种(噪声聋和铬鼻病);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易患职业病的就业者有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纺织工人、炼钢工人等。矿山、纺织厂、化工厂、农药厂、制革厂等通常是很容易诱发职业病的地方。各种尘肺病则是最主要的职业病,70%以上的职业病与此有关。 3预防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预防法》中规定: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成立的时候应当具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除此之外,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也很突出,建筑行业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当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工作,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与低气压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爆破作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业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 二、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识。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

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及职责

企源煤矿 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及职责

企源煤矿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企源煤矿现成立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并印发工作职责。 一、企源煤矿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 (一)企源煤矿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 主任:王淑清 副主任:吴长海张军蔡万龙 成员:陈美玲王宝胜王利杰姜青山张金成于忠才(二)职业病防治领导职责 1、主任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源煤矿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源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矿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度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源煤矿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矿内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副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在职业病防治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源煤矿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企源煤矿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3)制订企源煤矿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直接领导本矿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源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5)组织对全矿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