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名词解释120个

文学史名词解释120个
文学史名词解释120个

文学史名词解释120个-英汉对照-按字母排列

1.Allegory (寓言)

A tale in verse or prose in which characters, actions, or settings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moral qualities.

寓言,讽喻:一种文学、戏剧或绘画的艺术手法,其中人物和事件代表抽象的观点、原则或支配力。

2.Alliteration (头韵)

Alliter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the sam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within a line or a group of words.

头韵:在一组词的开头或重读音节中对相同辅音或不同元音的重复。

3.Allusion (典故)

A reference to a person, a place, an event, or a literary work that a writer expects the reader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典故:作者对某些读者熟悉并能够作出反映的特定人物,地点,事件,文学作品的引用。

4.Analogy (类比)

A comparison made between two things to show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类比:为了在两个事物之间找出差别而进行的比较。

5. Antagonist (反面主角)

The principal character in opposition to the protagonist or hero or heroine of a narrative or drama.

反面主角:叙事文学或戏剧中与男女主人公或英雄相对立的主要人物。

6. Antithesis (对仗)

The balancing of two contrasting ideas, words, or sentences.

对仗:两组相对的思想,言辞,词句的平衡。

7. Aphorism (警句)

A concise, pointed statement expressing a wise or clever observation about life.

警句:蕴含关于人生真理的明智的看法的精练的语句。

8. Aside (旁白)

A piece of dialogue intended for the audience and supposedly not heard by other actors on stage.

旁白:只说给观众而认为不会让台上其他演员听到的一段对话。

9.Apostrophe (呼语)

The direct address of an absent or imaginary person or of a personified abstraction, especially as a dig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a speech or composition.

呼语:直接称呼不在场或虚构的人物或称呼拟人的事物,尤指作为演讲或作文过程中的离题话。

10.Assonance (类韵)

The repetition of similar vowel sounds, especially in poetry.

类音,类韵:相同或相似元音的重复,尤其指在诗歌中的重复。

11.Atmosphere (氛围)

The prevailing mood or feeling of a literary work.

12. Autobiography (自传)

A person…s account of his or her own life.

13. Ballad (民谣)

A narrative poem, often of folk origin and intended to be sung.

14. Ballad Stanza (民谣诗节)

A type of four-line stanza,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lines have four stressed words or syllables;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have three stresses.

15. Biography (传记)

A detailed account of a person…s life written by another person.

传记:由他人篆写的关于某人生平的详细记录。

16.Blank Verse (无韵体诗)

Verse written in unrhymed iambic pentameter.

17. Caesura (休止)

A break or pause in a line of poetry.

18. Canto (章)

One of the principal divisions of a long poem..

诗章:一首长诗的主要部分之一。

19. Caricature (夸张讽刺)

The use of exaggeration or distortion to make a figure appear comic or ridiculous.

夸张讽刺:为了使文中的人物显得可笑而使用的夸张或扭曲人物形象的手法。

20. Characterization (人物刻画)

The means by which a writer reveals the personality of a character.

人物刻画:作者表现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方法。

21. Classicism (古典主义)

A movement or tendency in art, literature, or music that reflects the principles manifested in the art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古典主义:一种在文学,艺术,音乐领域体现古代希腊,罗马风格的运动。

22. Climax (高潮)

The point of greatest intensity, interest, or suspense in a narrative.

23. Comedy (喜剧)

A dramatic work that is often humorous or satirical in tone and usually contains a happy resolution of the thematic conflict.

喜剧:轻松的和常有幽默感的或在调子上是讽刺的戏剧作品,常包括主题冲突的愉快解决

24. Conceit (奇想)

A kind of metaphor that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startlingly different things.

奇想:一种在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的比喻。

25. Conflict (冲突)

A struggle between two opposing forces or characters in a short story, novel, play, or narrative poem.

冲突:故事,小说,戏剧中相对的力量和人物之间的对立。

26. Connotation (外延)

All the emotions and associations that a word or phrase may arouse.

外延:包括单词字面意思之外的或被该词汇唤起的全部内涵的意义。

27. Consonance (辅音韵)

The repetition of consonants or a consonant pattern, especially at the ends of words.

辅音韵:辅音或辅音模式的重复,尤指位于词尾的。

28. Couplet (双韵体)

A unit of verse consisting of two successive lines, usually rhyming and having the same meter and often forming a complete thought or syntactic unit.

双韵体:包括两个相连的诗行的一种诗的单位,通常压韵并具有同样的格律,经常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和句法单位

29. 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

A couplet written in iambic pentameter is called a 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五步抑扬格的双韵体称英雄双韵体。

30. Denotation (内涵)

The literal or dictionary meaning of a word.

直接意义:一个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意义。

31. Denouement (结局)

The final resolution or clarification of a dramatic or narrative plot.

结局:戏剧或叙事场景的最后结果。

32. Diction (措辞)

A writer…s choice and use of words in speech or writing, particularly for clarity, effectiveness, and precision.

措词:讲话或书写中,出于表述清晰,言简意赅对词语的使用或选择。

33. Dissonance (不协和)

A harsh or disagreeable combination of sounds; discord.

34. Dramatic monologue (戏剧独白)

A kind of narrative poem in which one character speaks to one or more listeners whose replies are not given in the poem.

35. Elegy (挽歌)

A poem or song composed especially as a lament for a deceased person.

挽歌,挽诗:专门为悼念某一死者所写的诗或歌.

36. Emblematic Image (象征)

A verbal picture of figure with a long tradition of moral or religious meaning attached to it.

37. Epic (史诗)

An extended narrative poem in elevated or dignified language, celebrating the feats of a legendary or traditional hero.

史诗:用严肃或庄重的语言写成的叙事长诗,歌颂传奇中或历史上英雄的丰功伟绩

38. Epigram (隽语)

A concise, clever, often paradoxical statement, susally in the form of a poem.

隽语:一个简明,机智,常常似是而非的陈述,经常以诗的形式出现

39. Epigraph (引语/开场白)

A motto or quot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 literary composition, setting forth a theme.

引语:在一部文学作品开头的引言,警句,阐明主题

40. Epilogue (结语/收场白)

A short addition or concluding section at the end of a literary work, often dealing with the future of its characters. Also called In this sense, also called afterword

结语:文学作品结束时简短的附加或总结性章节,常常关于作品人物的未来也作在此意义上也可称作afterword.

41. Epiphany(顿悟)

A moment of illumination, usually occurrs at or near the end of a work.

顿悟:对现实真谛的顿悟或洞察,通常出现在作品的结尾.

42. Epitaph(墓志铭)

An inscription on a tombstone or in a short poem in memory of someone who has been dead.

墓志铭:刻于墓碑上用以怀念死者的碑铭.

43. Epithet (表述词语)

A term used to characterize a person or thing。

表述词语:用来表示某人某物特性的一个表达。

44. Essay (散文)

A short literary composition on a single subject, usually presenting the personal view of the author.

散文:内容通常论及一个主题的短小文章,通常表达作者个人的观点

45. Exemplum (说教故事)

A tale, usually inserted into the text of a sermon, that illustrates a moral principle.

说教故事:一种短小的体现某种道德原则的故事性文章,通常出现在布道文中。

46. Fable (寓言)

A brief story that is told to present a moral, or practical lesson.

寓言:一种体现某种道德观念或实用价值的说教性文章。

47. Farce (轻喜剧)

A kind of comedy based on a ridiculous situation, often with stereotyped characters.

轻喜剧: 一种以可笑的情节的为基础的喜剧,通常包含固定的角色。

48. Figurative Language (象征性语言)

Language that is not intended to be interpreted in a literal sense.

象征性语言:不能直接用字面意义来理解的语言。

49. Figure of Speech (比喻)

A word or an expression that is not meant to be interpreted in literal sense.

比喻:不能直接按照字面意义理解的词语或表述方法。

50. Flashback(倒叙)

A literary device in which an earlier event is inserted into a narrative.

倒叙,闪回镜头:一种文学或电影的表现手法,往往在一段按正常时间顺序记叙的叙事中插入一件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51. Foil (陪衬)

A character who sets off another character by contrast.

陪衬:用来反衬其他人物的人物。

52. Foreshadowing (铺垫)

The use of hints or clues in a narrative to suggest what will happen later.

铺垫:用来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线索或暗示。

53. Free verse (自由诗体)

Verses that has neither a metrical pattern or an regular pattern.

自由诗体:既不具格式韵律又不具常规格律的诗体。

54. hyperbole (夸张法)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exaggeration is used for emphasis or effect

夸张法:一种比喻,使用夸张来强调或产生某种效果。

55. Iambic pentameter (五步抑扬格)

A poetic line consisting of five verse feet, with each foot an iamb--that is, an unstressed syllable followed by a stressed syllable.

五步抑扬格:一种诗句形式,每行诗句包含五个抑扬格音步。

56. Imagery(意象)

Words or ph rases that create pictures, or images, in readers… mind.

意象:用来在读者的思维中唤起某种图示或形象的词汇。

57. Incremental repetition (递进重复)

The repetition of a previous line or lines, but with a slight variation each time that advances the narrative stanza by stanza.

递进重复:诗歌中对上文中一行或几行的重复,但每次重复都有一定的变化,而且每一节的重复中的叙述都有所强化。

58. Inversion (倒装句)

The technique of reversing, or inverting the normal word order of a sentence.

倒装句:一种将句子正常的表达方法倒置的技巧。

59. Invocation (开篇祷告)

A call to a muse, god or spirit for inspi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n epic or other poem.

开篇祷告:在史诗或诗歌的开篇企求神灵给予启示的文字。

60. Irony (反语)

A contrast between what is stated and what is really meant, or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to happen and what actually happened.

反语:一种建立在字面表述和真实意义上或期待产生的结果和真实的结果之间的对比。

61.Kenning (隐喻语)

A figurative, usually compound expression used in place of a name or noun, especially in Old English and Old Norse poetry. for example, storm of swords is a kenning for battle.

隐喻语:尤指古英语和古斯堪的纳维亚语诗中,一种比喻性的,在表名字或名词时常用的复合表达方式,如“剑的风暴” 是“战争” 的隐喻语

62. Lyric (抒情诗)

A poem, usually a short one, that expresses a speaker…s personal thoughts or feelings.

抒情诗:一种用来抒发作者感情或思想的短诗。

63. Masque (假面剧)

A dramatic entertainment, usually performed by masked players representing mythological or allegorical figures, that was popular in England in th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ies.

假面剧:一种戏剧性娱乐,由代表神话或寓言中人物的佩戴面具者表演,该娱乐形式在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的英国很流行.

64. Melodrama (情节剧)

A drama that has stereotyped characters, exaggerated emotions, and a conflict that pits an all-good hero or heroine against an all-evil villain.

65. Metaphor (隐喻)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that ordinarily designates one thing is used to designate another, thus making an implicit comparison.

隐喻:一种语言表达手法,通常用指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66.Metaphysical Poetry (玄学派诗歌)

The poems of 17th-century English poets, whose vers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 style and extended metaphors comparing very dissimilar things.

玄学派诗歌:17世纪英国诗人的诗歌,这种诗歌的特点是风格极具智慧,引人深思,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

67. Meter (格律)

A generally regular pattern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in poetry.

格律:诗歌中通常的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模式。

68. Metonymy (转喻)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word or phrase is substituted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69. Mock epic (讽刺史诗)

A comic literary from that treats a trivial subject in the grand, heroic style of the epic.

讽刺史诗:一种用史诗的宏大风格来描写微不足道的事情的喜剧形式。

70. Motif (主旨)

A recurrent thematic element in an artistic or literary work.

主题:艺术品或文学作品中反复体现的、揭示主题的部分。

71. Motivation (动机)

T he reasons, either stated or implied, for a character…s behavior.

动机: 引发作品中人物行为的理由。

72. Myth (神话)

A story, often about immortals and sometimes connected with religious rituals, that is intended to give meaning to the mysteries of the world.

神话:一种解释世界上的神秘现象的关于神灵或同宗教仪式有联系的故事。

73. Narrative Poem (叙事诗)

A poem that tells a story.

叙事诗:讲述一个故事的诗歌。

74. Narrator (叙述者)

One who narrates or tells a story.

叙述者:讲述或叙述一个故事的人。

75. Naturalism (自然主义)

The practice of describing precisely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human life in literature, it is the extreme form of realism.

自然主义:在文学中精确地描述人类现实环境的实践,现实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

76.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

A revival in literature in the lat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characterized by a regard for the classical ideals of reason, form, and restraint styles.

新古典主义:17、18世纪晚期的文学复兴,以尊重古代典型的推理形式和严谨文体为特征

77. Novel (小说)

A book length fictional prose narrative, having many characters and often a complex plot.

小说:虚构的叙述性文章,有一定长度,较多的人物,和思想复杂的情节。

78. Octave (八行诗)

An eight-line poem or stanza.

79. Ode (颂)

A complex and often lengthy lyric poem, written in a dignified formal style on some lofty or serious subject.

颂:一种复杂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诗歌,通常以高贵的风格写成,用来表述一些高尚或严肃的主题。

80. Onomatopoeia (拟声)

The formation or use of words by imitating the sounds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s or actions they refer to.

拟声:通过模仿事物或行动的声音构词的方法。

81. Oxymoron (矛盾修饰法)

A rhetorical figure in which combines or contradictory terms are combined, as in a deafening silence and a mournful optimist.

矛盾修饰法:一种把互相矛盾或不调和的词合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如在"震耳欲聋的沉默"和"悲伤的乐观"

82. Paradox (似非而是)

A statement that reveals a kind of truth, although it seems at first to be self-contradictory and untrue.

似非而是:一种在字面上看起来自相矛盾,却体现着一定的真理的说法。

83. Parallelism (并行)

The use of phrases, clauses, or sentences that are similar or complementary in structure or in meaning.

并行:结构或意义相近的词汇,子句,句子的并用。

84.Parody (模仿诗文)

A humorous imitation of a work of art for comic effect or ridicule.

模仿诗文:一种为取得喜剧或嘲讽效果,而对某一艺术作品进行的滑稽模仿。

85. Pastoral (田园诗)

A kind of poem, that deals in an idealized way with shepherds and rustic life.

田园诗:一种用理想的手法来体现牧羊人的乡村生活的诗歌。

86. Pathos (悲怅)

The quality in a work of literature or art that arouses the reader…s feelings of pity, sorrow, or compassion for a character.

悲怅:文学艺术作品的一种引发读者怜悯,同情或伤感的特质。

87. Personification (拟人)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inanimate objects or abstractions are endowed with human qualities or are represented as possessing human form.

拟人:给无生命的东西或者抽象的东西赋予人的个性或绘以人的形象.

88. Plot (情节)

The plan of events or main story in a novel, narrative or drama.

情节:在小说,故事,或戏剧中事件的概要或主要故事.

89. Point of view (视角)

A point from which an author presents a story.

视角:作者阐述故事的角度。

90. protagonist (主角)

The main character in a drama or other literary work.

主角:戏剧或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91. Psalm (赞美诗)

A song or lyric poem in praise of God.

赞美诗:用来颂扬上帝的诗歌或抒情诗。

92. Pun (双关语)

The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at the same time.

双关语:用一个词来同时表示两个内涵。

93. Quatrain (四行诗)

A stanza or poem of four lines.

94. Realism (现实主义)

The representation in art or literature of objects, actions, or social conditions as they actually are, without idealization or presentation in abstract form.

现实主义:在艺术或文学中将事物,行为或社会状况按其起初情况进行的表现,而不用模糊的形式来表现或理想化

95. Refrain (副句)

A phrase, verse, or group of verses repeated at intervals throughout a song or poem,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each stanza.

副句,副歌:一个短语、一句诗或一组诗句在一首歌或诗中每隔一段重复一次,尤其在每个诗节的结尾处96. Rhyme (压韵)

The repetition of sounds in two or more words or phrases that appear close to each other in a poem.

压韵: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短语中的重复。

97. Rhythm (格律)

The arrangement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into a pattern.

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固定排列模式。

98. Romance (传奇故事)

An imaginative literature that is set in an idealized world and that deals with heroic adventures and battles between good and devil.

传奇故事:设定在想象世界中的以英雄冒险和善恶之间的斗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99.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An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movement originating in Europ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hich 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s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imagination, departure from the attitudes and forms of classicism.

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期欧洲的一种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的艺术和知识上的运动,它与古典主义的观点和形式相悖.

100. Satire (讽刺文)

A kind of writing that holds up to ridicule or contempt the weakness and wrongdoings of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or humanity in general.

讽刺:一种讽刺个人,习俗或人性中的缺点或错误的文体。

101. Scansion(韵律分析)

The analysis of verse into meter patterns.

韵律分析:将诗划分成音步的分析方法。

102.Sestet (六行诗)

A six-line poem or stanza.

103. Setting (背景)

The time, place, and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narrative, drama, or novel takes place.

背景:记叙文、戏剧或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104. Simile (明喻)

A comparison made between two things through the use of a specific word of comparison.

明喻:两种事物之间借助于比喻词汇进行的比较。

105. Soliloquy (独白)

A dramatic or literary form of discourse in which a character reveals a character…s thoughts when alone or unaware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 characters.

独白:一种戏剧或文学的说话形式,其中某角色在独自一人或不知道其他角色存在的情况下展示角色的思想。

106. Song (歌)

A short lyric poem with distinct musical qualities, normally written to be set to music.

歌:一种具有典型的音乐特征的抒情诗体,通常为谱曲而作。

107. Sonnet (十四行诗)

A 14-line verse form usually written in iambic pentameter.

十四行诗:一种由十四行组成的诗歌形式,通常以五步抑扬格为押韵形式。

108. Spenserian Stanza (斯宾塞诗体)

A nine line stanza with the following rhyme scheme ababbcbcc.

109.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

The style of writing that attempts to imitate the natural flow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feelings reflections,and

mental images as the character experiences them.

意识流:一种模仿作品中人物思想,思维,精神活动的自然过程的写作技巧。

110.Style(风格)

An author…s characteristic way of writing ,determined by the choice of words, the arrangement of words in sente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entences to one and another.

风格:由词汇的选择,句子中词汇的安排,句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某一作家的特定的写作方式。

111. Suspense (悬念)

The quality of a story, novel, or drama that makes readers uncertain or tense about the outcome of events.

悬念:小说,故事,戏剧所具有的使读者对结局产生不安或紧张的感觉的特质。

112. Symbol (象征)

Any object, person, place, or action that has a meaning in itself and also stands for something larger than itself, such as a quality, attitude, or belief.

象征:本身具有意义,用来体现高于自身意义的思想的,观点的人,物,行为,地点。

113. Symbolism (象征主义)

A literary movement in the late19th century,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ymbols to represent things.

象征主义:十九世纪的一种文学潮流,运用象征来体现事物。

114. Synecdoche (提喻法)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part is used for the whole.

提喻法:一种以局部代表整体的修辞方法。

115. Terza rima (三行体)

An Italian verse form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three line stanzas in which the middle line of each stanza rhymes with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lines of the following stanza.(aba bcb cde, ect.)

116. Theme (主题)

The general idea or insight about life that a writer wishes to express in a literary work.

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对于生活的总的观点或看法。

117.Tone (调子)

The attitude a writer takes toward his or her subject, characters, or audience.

调子:作者对于作品的主题,人物和读者所持的态度。

118. Tragedy (悲剧)

In general, a literary work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 meets an unhappy or disastrous end.

悲剧:以主人公可悲的或灾难性的结局结束的故事。

119.Wit (睿智)

A brilliance and quickness of perception combined with a cleverness of expression.

睿智:巧妙的思维和睿智的表达的结合。

120.Exposition (评注)

The part of a narrative or drama, in which import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评注:记叙文章或戏剧中向读者介绍主要的背景情况的部分。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 1. 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 )而受到批评。 文艺远离现实 文艺暴露黑暗 文艺高于现实 民间文艺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文艺高于现实 标准答案:文艺暴露黑暗 2. 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被称为( ) 战国策派 野玫瑰派 自由人 国粹派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战国策派 标准答案:战国策派 3. 普罗文学作品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 )。 虚无主义 革命的浪漫蒂克 公式化与教条 反对革命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虚无主义 标准答案:革命的浪漫蒂克 4. 左联时期曾进行( )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三 四 二 五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三 标准答案:三 5. 《未央》、《喀尔美萝姑娘》等小说带有明显的_______色彩。 表现主义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表现主义 标准答案:表现主义 二多选题 1.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篇小说。 《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标准答案:《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2. 《中国农村的故事》是一首长诗,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 《饥饿》 《扬子江上》 《去》 《向远方》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饥饿》| 《扬子江上》| 《去》| 《向远方》 标准答案:《饥饿》| 《扬子江上》| 《去》 3.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两个并存的世界:_______和_______。 湘西人性世界 知识分子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唐诗繁荣的主要表现:1、社会因素,国力的强盛2、政治因素,君主提倡3、 诗体的进化4、思想、文化的活跃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2.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词解释: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主要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关系,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复出作家:艾青、汪曾祺、蔡其娇、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流沙河、公刘。 知青作家: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安忆、郑义、梁晓声、孔捷生、陈建功、张抗抗、阿城、铁凝、芒克、江河、舒婷等等。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 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 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 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 金文 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 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 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 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 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 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北语20春《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答案

20春《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 A.臧克家 B.袁水拍 C.李季 D.阮章竞 答案:B 2.曹禺《原野》的故事内容是 A.热情歌颂爱国志士 B.反抗封建婚姻 C.非理性的复仇 D.揭露封建地主家庭的最恶 答案:C 3.塑造“零余者”的形象,侧重于从性的苦闷来抚惜自我精神伤痛的作品是 A.《沉沦》 B.《原野》 C.《寒夜》 D.《日出》 答案:A 4.对郭沫若青年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是 A.泛神论 B.无政府主义 C.进化论 D.社会主义 答案:A 5.“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创作的审美理想属于 A.沈从文 B.徐志摩 C.丁玲 D.梁实秋 答案:A 6.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属于下列那个文学团体? A.湖畔诗社 B.沉钟社 C.末名社 D.创造社 答案:A

7.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水》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答案:B 8.左联的成立时间是 A.1930年3月 B.1929年3月 C.1931年2月 D.1932年2月 答案:A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象征主义诗人是 A.戴望舒 B.李金发 C.冯乃超 D.穆木天 答案:B 10.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答案:D 11.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批判和嘲讽的小说是 A.《绅士的太太》 B.《柏子》 C.《萧萧》 D.《三三》 答案:A 12.闻一多以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为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诗集是 A.《红烛》 B.《死水》 C.《落叶》 D.《洗衣歌》 答案:B 13.《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按章节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上古文学 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一、名词解释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一、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外国美术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到5套

一、填空题 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时代美术主要包括和。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主要艺术遗迹是 。 2、世界最着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和西班牙 的。 其中,出现了人类的形象。原始洞窟壁画常用的色彩是色和色。 3、欧洲中石器岩画以西班牙的岩画最为突出。 4、《受伤的野牛》是(国)的洞窟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5、被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的着名代表作,是在维也纳附近的出土的女性雕像。它反映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人类对的关注。 6、原始社会女性小雕像的代表作品有和。是一件刻在牛肩胛骨上的着名史前线刻艺术作品。 7、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故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8、20世纪以来西方最有势力的艺术起源的学说是。首创这一理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是流行于的学说,、等人都持有这一观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俄国的 和、的一些论述。游戏说由德国美学家提出,由所发展。 9、新石器时代是一个以为中心的实用美术的时代。欧洲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其中最着名的是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圈,被称为 。 10、人类文明的初期在东西半球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流域、流域、 流域、流域以及墨西哥、玛雅几大文明。 11、埃及艺术是围绕着人死后的生活而展开的,因此有人称埃及的艺术为 “”。 12、埃及早期王国时期表现上埃及战胜下埃及的着名艺术遗物叫做。 7、古埃及雕刻程式在()时期就已形成,此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 8、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一个从到,最后到方锥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9、古埃及三大金字塔指得是金字塔、金字塔和金字塔。 10、埃及古国王时期写实主义雕刻杰作是《》和《》此时的着名壁画 是梅杜姆墓室壁画的边饰。 11、中王国时期埃及美术中出现了。 12、新王国时期最宏伟的建筑有神庙和神庙。18王朝时期的 神庙在依山而建的陵庙中最富有特色。 13、胸像是新王国时期最优美的雕塑。 11、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浮雕。 12、“爱琴文化”在艺术史上又被称为文化。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最终版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东北作家群、语丝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象征诗派、新月社、左联、京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乡土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乡土小说”是指二十年代在鲁迅小说影响下,一些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年青人,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审美地表现乡村生活的小说。作者主是是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主要有许杰、王任叔、彭家煌等。 4、东北作家群 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东北作家大规模流入内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说创作群体。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等,其中“二萧”是主将。这些作品大量表现东北的文化风俗,表现东北人民在抗战中的“生的坚强”。主要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鹚潞湖的忧虑》等。 5、语丝社 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古风的微笑: 古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雕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目的是使雕像更为生动。 其表现是雕像面部嘴唇紧抿,微微上翘,千篇一律的微笑。代表作品有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库罗斯雕像》、雅典卫城博物馆收藏的《科瑞雕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克洛伊索斯》等 2、哥特式建筑: 诞生于1137年-1144年之间,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由发展而来,为所继承。 其影响范围从法国,扩展到到整个西部和不列颠。 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与。 强调和谐、比例、几何秩序。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等方法,加以巨大明窗和花窗玻璃,营造出上升感和浓厚的宗教氛围。 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 3、罗马式建筑 11、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教堂建筑采用圆拱代替木结构天顶,坚实而厚重,更接近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因而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风格在西欧同时出现,由各种各样的地域性风格组成。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因采用古罗马式的拱顶而得名。还有结实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坚固的、拱形的、巨大的以及富于装饰的,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最具独创性、最多样化的罗马式建筑出现在法国,如图卢兹的圣赛尔南教堂、奥顿大教堂;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是比萨大教堂和佛罗伦萨洗礼堂。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4、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最初含有贬意,意为“不规则的、扭曲的、形状奇怪的”。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是宗教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在艺术方面的综合反映。这种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表现在绘画、建筑雕刻等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尼尼《圣彼得大教堂》、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鲁本斯《下十字架》、委拉斯凯兹《宫娥》、伦勃朗《夜巡》等 5、罗可可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