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3节测试卷(答案部分为图片)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3节测试卷(答案部分为图片)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3节测试卷(答案部分为图片)

2016-2017八年级(上册)科学测试卷(八)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2.你有坐过山车或高空荡秋千的经历吗?当身体悬空时,你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甚至大声呐喊吗,这是()分泌增多的结果。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3.下列植物的行为属于向光性的是()

A.茎的背地生长B.捕蝇草捕蝇

C.窗口植物向窗外生长D.含羞草收缩叶子

4.酒精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所以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甚至语无伦次。与这三种反应相对应的人脑结构依次是()

A.小脑、脑干、大脑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D.脑干、小脑、大脑

5.当雨水滴在含羞草的小叶上时,小叶会逐渐合拢,我们把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以下四副图片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与植物感应性不相同的是()

A.叶逐渐长大B.根向水生长C.茎背地生长D.茎向窗外生长6.下列各组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A.唾液腺、甲状腺、胰岛、性腺B.甲状腺、胰岛、性腺、垂体

C.甲状腺、胰岛、汗腺、垂体D.胰岛、性腺、皮脂腺、唾液腺7.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8.下列植物的运动中,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A.含羞草受触动后叶片闭合B.合欢在夜幕降临时小叶闭合

C.衣藻游向光强度适宜的地方D.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向下生长9.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B.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10.某科学研究小组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于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植物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

11.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下列哪些反射行为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

①膝跳反射②触景生情③婴儿吮奶④谈虎色变⑤缩手反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⑤

12.高位截瘫(脊髓与脑的联系被阻断)的病人能完成排便反射,这说明()A.人的排便中枢位于大脑B.排便必须由大脑控制

C.脊髓具有反射功能D.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13.盆景爱好者为了培育一株花卉,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是不能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的是()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单侧照光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14.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15.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

16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D.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第16题图第17题图

17.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三个雄性小狗进行实验,甲不作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如下表所示(单位:微克/100ml血液)。对表分析错误的是()

A.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乙切除的是甲状腺

C.丙切除的是垂体D.手术后乙狗发育正常

18.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

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

C.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D.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

19.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图,图乙中右侧男性为激素分泌

异常患者。其病因是()

A.①幼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B.②成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C.③幼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D.④成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

第19题图第20题图

20.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

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1.植物能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常见的有向光性、向水性、_________、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轻碰含羞草的项部或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____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性。22.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包括[ ] 和[ ] 两部分。

(2)图中③叫做,它是末

端的细小分支。

(3)人体内有上千亿的神经元,它们之间彼此

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

体内信息和的结构基础。

23.如图所示的是脑的侧面。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它的表层叫做,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

多种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称为。

(2)②是,它的主要功能

是。

(3)③是,它有许多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24.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②是;③是;

(2)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人若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需要的参与。25.猪对饲养员的脚步声建立的唾液条件反射的过程为:A.猪吃到食物分泌唾液;B.开始时,猪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不分泌唾液;C.当饲养员的脚步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猪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A中,猪分泌唾液为反射,食物是猪分泌唾液的刺激。

(2)C中,猪分泌唾液为反射。

(3)B中,饲养员的脚步声是猪分泌唾液的刺激。

(4)上述过程表明,条件反射是在的基础上,在的参与下形成的。26.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2)用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3)装置4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根的生长方向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

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请你帮助设置实验:

①取与甲同学所取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

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3)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8.激素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下面是用蝌蚪进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

生长发育状况必须,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表中的①是。

(3)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具有的作用。该结论来自的对照。

(4)实验结束后,应把实验动物放归适宜。29.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

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26分)

30.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1表示,3表示。

(2)小丽缝衣服时,手偶然被针扎到,立即缩回,从反射类型看,该反射属于反射,需由参与完成;但她注射疫苗时虽感到疼痛,手却不缩回。从反射类型看,该反射属于发射,需在参与下才能完成。

(3)缩手反射发生时,皮肤上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一部分引起反射,使人避开有害刺激。另一部分在脊髓和脑干中的里继续上传到躯体感觉中枢,因而产生了痛觉。

第29题图第30题图

31.正常进食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14%,乙为0.1%;然后再给甲、乙分别口服100克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图:

(1)甲、乙两人中糖类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理由。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机制中,参与的主要激素物质是。

(3)造成甲的血糖浓度变化可能原因是;此人可能患有病。

2016-2017八年级(上册)科学测试卷(八)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3节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北师大版《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测试试卷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的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2.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B.所说的参照物就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仅是以它作为研究其它物体运动的标准 C.自然界无所谓运动和静止 D.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往往以地球为参照物,因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3.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4︰9 B.4︰1 C.1︰4 D.9︰4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 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住(如图3-1),令他吃惊 的是,抓住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 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A.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图3-1 5.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6. 甲、乙两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结果甲到达终点时,总领先乙5 m,如果让甲退后5 m,然后同时起跑,则结果是()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 7.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 A.等于6m B.大于6m C. 小于6m D .以上均有可能 8. 小华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约为1200m,他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 B.4.8m/s C.5m/s D.6m/s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测试卷.doc

B.大脑语言中枢 D.脊髓语言中枢 5、 一般情况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也是 树突一细胞体一轴突一树突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一细胞体 轴突一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 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一细胞体 6、将一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 茎和根都沿水平方向向上生长 B. 茎向上弯曲生长,根|hj 下弯曲生长 C. 茎向下弯曲生长,根|何上弯曲生长 茎|何下弯曲生长,根也|何下弯曲生长 7、.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去除杂草,原因是() A. 生长素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 B.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C.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 任何浓度下的生长素都会导致杂草的死亡 8、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A. 小脑语言中枢 C.脑干的语言中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 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C.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然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节律性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候岛迁徙 C.青蛙冬眠 D.壁虎断尾 2、下列疾病与生长激素异常无关的是( )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 症 3、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 A.赤霉素 B .肾上腺素 C.生长素 D.细胞分裂 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 4、脑中风病人发生脑部溢血后不能说话, 很可能是因溢血压迫了 ) ①婴儿吮奶 ②蜜蜂筑巢 ③蜘蛛结网 ④海狮表演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质量增多 B、水的质量变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5、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6、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8、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10、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1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2、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到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体温计比较短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 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 D、38℃和38.5℃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 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 .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2. (2分)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3. (2分)“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

别是() A . 蓝色蓝色 B . 蓝色黄白色 C . 黄白色黄白色 D . 黄白色蓝色 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5. (2分)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A . 壁中有水渗出 B .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 .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D .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6. (2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c>a>b B . a>b>c C . a>c>b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图1 2.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图2 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10° B.15° C.30° D.60°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m处,若人向镜移动1 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与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 m B.变大 5 m C.不变 6 m D.不变8 m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B.可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 C.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 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 6.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前,看到的情景如图3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性质与它相同的是( ) 图3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7.如图4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有关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5所示。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图5 A.一直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9.张宁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温馨提醒:本卷共三大题,3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请你把握好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菊花一般在日短夜长的秋季开花,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菊花供应,这是如何造成的() A、控制环境温度 B、控制光照时间长短 C、调节水分供应 D、调节肥料供应 2、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触动幼叶下垂 B、向日葵花盘向太阳 C、飞蛾扑火 D、蚂蚁趋向甜食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阳光 4、在燕麦胚芽鞘的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将()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 D、不生长也不弯曲 5、某青年20岁,正在读大学一年级,成绩中等,但身高不足140厘米,他很可能是患()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糖尿病 D、甲亢 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脑干 D、小脑 7、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苦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导致狼孩能力低下的结构是()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8、长期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如果饮食中不注意补充碘,易患的病是() A、侏儒症 B、甲亢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佝偻病 9、手偶然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并感到痛。说明脊髓() A、传导功能 B、反射和传导功能 C、感觉功能 D、反射功能 10、某人喝醉酒后,站立不稳,走路摇晃,酒精可能麻醉了他的()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1、公鸡好斗的习性是受什么激素调控的?() A、肾上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2、鹦鹉也会说话,但它没有() A、高级中枢 B、大脑皮层 C、语言中枢 D、运动中枢 13、某正常成年人早上空腹时() A、血糖含量正常,胰岛素分泌减少 B、血糖含量正常,胰岛素分泌增多 C、血糖含量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 D、血糖含量增多,胰岛素分泌增多 14、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 A、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散热 B、皮肤散热 C、皮肤血管收缩,血液散热 D、汗液蒸发散热 15、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 B、沙子吹进眼里,出现流泪 C、骑车人看见红灯,停止前进 D、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16、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有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200分)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100分,每小题5分) 1.①砂粒多,黏粒少②黏粒、砂粒均多③砂粒、黏粒等量④土壤颗粒粗 ⑤土壤颗粒细⑥土壤质地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选择是()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③⑥ 2.下列是三类土壤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模 型,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其中通气透 水能力最强的土壤是() A、甲 B、乙 C、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3.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看法有错误的是() (A)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到水分(C)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D)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 4.07年5月以来,太湖部分水域蓝藻大面积发生,细菌等分解者也随之增加,水质迅速恶化,对太湖流域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造成这种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哪种元素过多() A.N、P B.N、K C.N、S D.O、H 5.环割掉一圈较强壮枝条的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环割伤口的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枝条上树叶生长基本正常,这是因为( ) A、筛管由上向下输导有机物 B、导管由下向上输导水分 C、树皮不具有输导作用 D、输导作用依赖木质部 6.下列植物体的根系哪一个与小麦一样同为须根系() A、樟树木 B、小葱 C、桂花树 D、柳树 7.植物根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机物来自( ) A、从土壤中吸收 B、土壤中微生物提供 C、自身光合作用产生 D、动植物的遗体8.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途径是() A、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B、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9.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烧草坪会有利于以后草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繁衍的生长需要() (A)水分(B)空气(C)大风(D)矿物质元素 10.草莓的茎是 ( ) A、攀援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八()班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 图1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图1 3.图2: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图2 4.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3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图3 5.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7.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

8. 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9.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 _的性质。体温计的量程是 。 10. 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全填物态变化名称). 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 __ 形成霜,雪 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 12.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 ,并提高了 ,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 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 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5.如右图4是某物熔化到沸腾的图像(1个大气压下)。从图中可知, 它的熔点是 ℃;其中BC 段是 过程,处于 状态; 而DE 段是 过程,吸热但温度 。 三.作图题( 6分) 16.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达到90oC 左右,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 时间(min) 温度(℃) 9 99 99 99 99 99 (1)请在下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图像.(4分) (2)从沸腾的图像中可以看出,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oC (2分) 温度(oC ) 92 90 94 96 98 100 2 0 4 6 10 图4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卷2

§3.4测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不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 A.根B.茎C.叶D.种子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的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A.形成层B.生长区C.韧皮部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A.叶→根→茎B.根→叶→茎 C.叶→茎→根D.根→茎→叶 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A.外树皮B.髓C.形成层D.木质部 5.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在各个器官是相互联通的。 A.筛管B.导管C.水管D.毛细管6.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A.木质部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D.外树皮的韧皮部 7.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D.渗透作用 8.使植物体不断长长的结构是() A.茎的形成层B.茎的生长区 C.根冠D.根的生长区 9.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构是() A.叶表皮的气孔B.表皮以下的叶肉 C.树皮D.叶片 10.植物体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那么在叶中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 A.叶肉B.叶表皮C.叶脉D.叶柄11.植物体的叶片只有充分地伸展才能维持它的功能,使植物体的叶片充分伸展的结构是() A.叶脉B.叶肉 C .叶表皮D.气孔12.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植物体的() A.根的韧皮部B.茎的韧皮部 C.叶片D.茎的形成层 13.废弃的塑料制品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它们者是有毒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AB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A )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C.缩小、正立的 D.缩小、倒立的。 a b 半透明纸 凸透镜 A B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