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系统

在线学习系统
在线学习系统

在线学习软件,在线学习答题考试系统

在线考试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d017902305.html,是一套基于互联网的B/S结构远程考试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组卷和由老师有针对性的为学员组卷,记录学员答题情况。

主要功能:支持“错题本”功能;客观题自动打分。主观题给出参考答案与考点;支持试题点评;自动记录考试成绩;支持题库导出备份;支持自测自动倒计时,到时自动交卷;支持防拷贝功能;题型支持:单选、多选、判断,主观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7902305.html,/products/webxx.html

1、题库管理

题库设置

1、采用树形分类进行题库设置,节点不限层级,方便客户进行精细化的题库建设。

2、可按分类知识点进行题库权限分配,防止越权操作。

3、可配置的题库审核功能,有效管理题库开发工作,保证已发布题库的正确性。

4、完整的题库操作日志,任何对题库的操作与浏览均被记录,严防题库泄密。

题型支持

1、支持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填空、计算、问答。

2、支持测评题,适用于各种素质测评、心理测试的应用,可对测试结果出具相应的报告。

3、支持操作题,适用于Word/Excel/等Office工具的操作熟练度测试。

4、支持语音题,适用于语言测试和客服质量考评。

5、支持打字题,适用于对打字速度和正确性的测试。

6、支持题型自定义功能,允许用户基于自己创建各种题型。

(此外,SmartExam还为第三方开发特殊题型预留接口,例如,对软件模拟操作题的支持。)

批量维护

1、支持文本、Excel、Word格式的导入导出功能,适应不同类型用户的使用习惯。

2、可以直接在Word文档中编辑图片、表格,系统在导入的过程中会进行解析、转换工作。

3、在导入试题过程中,由于一些格式错误,系统不仅能准确提示,并且可以引导客户定位到相应的错误点上。

4、提供高效率的相似性检查功能,避免试题重复输入,并且为管理员管理题库提供参考。

2、在线考试

考试过程

1、提供考场环境检查功能,确保考生所用电脑配置符合考试要求。

2、根据考生权限、试卷有效时间等列出考生参加考试的试卷列表。

3、支持考生参加考试、答卷、交卷、查看分数等完整过程;

4、提供试题导航和试题标记功能,考生可方便检查答卷。

5、支持监考人员通过监控台执行监管操作,支持考试自动倒计时和自动交卷。

6、支持考生分数查询、排名查询、答卷和答案查询、知识点正确率统计等。

防舞弊与安全性

1、随机打乱试题显示顺序和候选项显示顺序,避免抄袭;

2、控制考试页面的移出,禁止考试过程中查找答案、即时通讯等舞弊手段;

3、防止考试中通过拷屏、复制等手段泄露试题。

4、SmartExam 2010基于新为最新软件安全架构设计,安全保护涵盖:部署、数据、传输、应用和审计环节。

5、特色的安全特性有:防SQL注入、防Cookie欺骗、防不安全文件上传,可配置的IP地址绑定等。

性能与可靠性

1、采用新为独创的动态缓存服务DCS2 (Dynamic Cache Service 2)和智能预实例化技术SPI (Smart Pre -Instantiation),生成随机试卷的效率在大并发情况下领先同类产品一个数量级。

2、采用新为独创的并发通道平衡技术CCB(Concurrent Channel Balance),提交答卷时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减少到传统网络考试系统的1/10左右。

3、支持考试过程中服务器保存答卷,电脑一旦出故障允许学员换机恢复考试;

4、支持考试过程中客户机保存答卷,网络和服务器出故障时允许学员继续答题并在环境恢复时提交答卷。

5、交卷时如遇到网络或服务器繁忙,可以返回交卷前状态,并可补交答卷。

6、SmartExam 2010支持集群或总部-分中心等多种部署模式,满足任何级别的应用需要。

3、试卷管理

出卷方式

1、支持随机试卷和固定试卷的创建、预览、修改和删除。

2、支持将按要求随机抽取的试卷转换为固定试卷。

3、支持通过Excel试卷模板直接生成试卷。

4、支持试卷的导出和导入,用于试卷的迁移,备份和恢复。

5、支持试卷复制,用于快速创建与已有试卷类似的试卷。

6、支持生成笔考试卷和标准答案功能,可自定义Word模板,完善对传统考试的支持。

出题策略

1、支持通过知识点、题型、难度、来源、版本等组合参数中抽取试题。

2、支持计划分数设定、已选题总分和剩余分数显示。

3、支持将当前卷面分数折算成指定分数。

4、支持同题型小题分数的批量调整。

5、设定出题数量时可显示当前符合条件的最大数量。

6、题型名称和显示次序可自由指定。

高级属性

1、支持试卷难度系数的设定。

2、支持试卷有效期的设定。

3、支持将单项选择题显示为不定项,增加试卷难度。

4、支持填空题按空计分或填错倒扣分。

5、支持多项选择题按正确项计分或错选倒扣分。

6、支持答错题和不答题倒扣分,适用于知识竞赛活动。

4、考试管理

考试安排

1、支持一次考试多个考场的安排。

2、支持有效时间段、有效时长、有效次数的设定。

3、可批量设定或按分组设定考生范围。

4、可批量导入和导出考生名单。

5、可批量设定或按分组设定评卷人范围。

6、可批量导入和导出评卷人名单。

7、支持整卷和逐题答卷模式。

8、支持正式考试或开卷考试设定。

成绩发布

1、支持考试成绩定时自动发布的设置。

2、支持考试成绩手动发布并设置发布人。

3、可设置是否允许考生查看成绩。

4、可设置是否允许考生查看答卷。

5、可设置是否允许考生查看标准答案。

6、可设置是否允许考生查看测评报告。

7、支持按得分率或得分数设定通过条件。

8、可设置是否显示结论(通过/不通过)。

高级属性

1、支持自动保存答卷等可靠性参数设定。

2、支持考试过程实时监控设定。

3、支持考生账号与IP地址绑定的设置。

4、可启用禁止考生在设定时间内提前交卷。

5、可启用禁止迟到考生参加考试。

6、可设置是否允许评卷人修改考生答案。

5、手工评卷

1、允许有权限的教师参加手工评卷。

2、支持按考生(逐人)阅卷的评卷模式。

3、支持按考题(逐题)阅卷的评卷模式。

4、阅卷界面支持四种试题显示模式。

6、成绩管理

1、允许有权限的管理员调整考生成绩。

2、支持批量导出和导入考生成绩。

3、支持批量导出和导入考生答案。

4、支持导入笔试成绩以形成完整考试档案。

5、支持通过与未通过的批量设定。

7、过程监控

1、查看考生启动、结束时间,当前状态。

2、强行提交-发出提交命令,使系统自动保存试卷并结束考试。

3、立即交卷-不再保存答卷,立即提交答卷并结束考试。

4、支持暂停考试和解除暂停的操作。

5、允许监控台向考生发送警告、提示信息。

6、允许查看考生即时答卷。

7、允许删除考生答卷。

8、支持延长考试时间。

9、支持临时增加考生。

10、可查看缺席考生-提供导出到Excel表格功能。

8、练习管理

1、由练习题范围设置、试题分类查询、做题练习等组成。

2、管理者可将部分题库共享给学员自我练习,学员可根据需要自动组合和寻找题目,进行做题练习并查看结果。

9、竞赛管理

1、支持闯关竞赛的活动模式。

2、可设置总关数和每关出题方式。

3、支持每关试题的分数设置和过关得分率设置。

10、统计报表

1、提供考试成绩汇总统计报表。

2、支持考生成绩综合查询。

3、支持按不同的分组对成绩进行比较。

4、支持按不同的分组对答题情况进行比较。

5、支持对不同分数段的成绩进行分布统计。

6、提供对试题的被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的报表。

7、提供考生成绩对比统计表。

8、提供部门成绩对比统计表。

9、提供试卷难度分析与区分度分析的报表。

10、提供考试成绩多维统计分析图表。

系统动力学与动态系统描述-流图

系统动力学与动态系统描述 李旭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因果关系图: –用因果关系图分析问题的意义 –因果链与因果回路 –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举例 ?流图: –流图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 –流图中的变量和符号 –建立流图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流图举例 –区分系统中各种性质的变量

流图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 ?概念: –流图是在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变量的性质,用更加直观的符号进一步刻画系统运行的规律和系统中决策所遵循的规律。为定量分析打基础。 ?表达的内容: –反映了系统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了系统中各种变量的性质; –刻画了系统的反馈与控制。

存量和流量 ?存量和流量是两种最基本的变量: –存量是积累,表征系统的状态并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信 息基础。 –流量则反映了存量的时间变化,流入和流出之间的差 异随着时间累积而产生存量。 –存量例:制造企业的库存是其仓库中产品的存量;一 个企业雇佣的员工数是一个存量;你银行账户的余额 是一个存量;存量通过入流和出流所改变。 –流量例:企业的库存由生产量所增加、由发货量所减 少;员工人数因雇佣而增加并因辞职、退休和解雇所减少;你的银行余额因存款而增加,随支出而减少。

流图中的变量和符号?系统中变量的性质及其描述:–水平变量(Level): –速率变量(Rate): –辅助变量(Auxiliary) –函数变量(Function) –常量(Constant):

流图中使用的流线及其它 ?流图中流线的性质及其描述: –守衡流线(物质流线):改变所流经变量的数量。 守衡流线 –非守衡流线(信息流线):只是获取或提供相关联变量的当前信息,不改变其数值。 非守衡流线 ?“源点”和“汇点”: 源点汇点

提升系统动力学与运动学.(DOC)

第一节矿井提升运动学 一、提升速度图 竖井提升速度图因提升容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箕斗提升速度图(六阶段速度图)和罐笼提升速度图(五阶段速度图)。 图5一l所示为常采用的交流拖动双箕斗提升系统六阶段速度图,因它具有六个阶段而得名。速度图表达了提升容器在一个提升循环内的运动规律,现简述如下: 图5-1 箕斗提升六阶段速度图 (1)初加速度阶段t0 提升循环开始,处于井底装载处的箕斗被提起,而处于井口卸载位置的箕斗则沿卸载曲轨下行。为了减少容器通过卸载曲轨时对井架的冲击,对初加速度a0及容器在卸载曲轨内的运行速度v0 。要加以限制,一般取Vo≤1.5 m/s 。 (2)主加速阶段t1 当箕斗离开曲轨时,则应以较大的加速度a1运行,直至达到最大提升速度vm ,以减少加速阶段的运行时间,提高提升效率。 (3)等速阶段t2箕斗在此阶段以最大提升速度v m运行,直至重箕斗将接近井口开始减速时为止。 (4)减速阶段t3重箕斗将要接近井口时,开始以减速度a3运行,实现减速。 (5)爬行阶段t4重箕斗将要进入卸载曲轨时,为了减轻重箕斗对井架的冲击以及有利于准确停车,重箕斗应以低速v4爬行。一般v4=0.4~0.5m/s,爬行距离v4 =2.5~5m。 (6)停车休止阶段t5当重箕斗运行至终点时,提升机施闸停车。处于井底的箕斗进行装载,处于井口的箕斗卸载。箕斗休止时间可参考表5—1。 图5—2所示为双罐笼提升系统五阶段速度图。因为罐笼提升无卸载曲轨,故其速度图中无t0阶段。为了准确停车,罐笼提升仍需有爬行阶段,故罐笼提升的速度图为五阶段速度图。罐笼进出车休止时间参考相应手册。

二、最大提升速度 由式(1-1)计算的经济速度v j ,并不是提升机的最大提升速度v m ,但值尽可能是接近值。而最大提升速度值应如何确定呢?提升机的卷筒是由电动机经减速器拖动的。提升机卷筒圆周的最大速度与电动机额定转数n e 及减速器传动比i 有关,其关系如下式所示: )/(60s m i Dn v e m π= 5-1) 式中:D 为提升机卷筒直径,m ;i 为减速器传动比, n e 为电动机额定转数,r /min 由式(5—1)计算的最大提升速度v m ,因每台提升机所选配的电动机转数的不同和减速器速比的不同而具有有限的几个数值,这有限的几个数值均称为提升机的标准速度—最大提升速度。应该注意的是,选取v m 时,即选择转速n e 和传动比i 时,应使v m 值接近v j 值。其办法可从下列有关的表中查找(各表(见课本)的值是据式(5—1)计算得出的)。 在表中找出与v j 值最接近的v m 值,该值即为确定的提升最大速度——标准速度,这样,即可定出与确定的v m 值相对应的电动机转速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根据式(8—1)得到的标准速度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提升最大速度的有关规定: (1) 竖井中升降物料时,提升容器最大速度不得超过下式算出的数 )/(6.0s m H v m ≤ (5-2) (2)竖井中用罐笼升降人员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下式算出的数值,且最大不得超过16m /s 。)/(5.0s m H v m ≤ (5-3)三、提升加速度和减速度的确定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 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 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 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 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岀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 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岀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 中找岀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 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 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 (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 (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 数码表示岀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 . 认知能力 3 . 1 物体的存在 3 . 1 . 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 .1 .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 3 . 1 . 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 (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 3 . 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 . 2 . 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 . 2 . 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 . 2 . 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系统动力学(自己总结)

系统动力学 1.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

人体运动学解读

1.平衡稳定性:反映了物体维持原有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 2.制动:指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 3.应力:所考察的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4.应变: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形变),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 5.黏弹性材料的特点: ①蠕变: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蠕变。 ②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③滞后:对物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 5.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曲(flexion)与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与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与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6.人体运动链: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分为开链和闭链。 7.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呼吸运动、体液流动、肌骨系统运动、消化系统运动、还有额面运动等。 8.人体能量代谢分为三大功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9.能量代谢当量(梅脱):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单位为ml/(kg*min),1MET=3.5ml/(kg*min) 10.靶心率(THR):指在运动时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位于骨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从骨单位的横断面可以看到同心分布的骨板,成为不同直径的、—层套一层的封闭的圆柱,这种结构又被称为哈佛氏系统。 12.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 13.骨构建或称骨塑形: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 14.骨重建过程分为5期:第一期:休止期或静止期。第二期:激活期。第三期:吸收期。第四期:转换期。第五期:形成期。 15.骨重建单位(BRU):一个骨重建所形成的结构为一个骨重建单位(BRU)。 16.以长骨为例,骨骼的血液供应来自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的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17.骨的功能 ①力学功能(1)支撑功能(2)杠杆功能(3)保护功能 ②生理学功能(1)钙、磷贮存机能与物质代谢功能(2)造血机能和免疫功能 17.衡量骨承载能力的三要素: ①强度:即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②刚度:即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③稳定性:即指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8.载荷:即外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当力和力矩以不同方式施加于骨时,骨将受到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等载荷。 19. 持续载荷对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即骨受到持续低载荷作用一段时间后,其组织会产生缓慢变形或蠕变。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2.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思是:隐蔽所,居所,居住环境。 1866年,E.Heackel(海格尔,德国)最早给生态学下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标志着生态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2、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学科,其重点是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学。 4、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学问 题。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66年以前,1866—1970,1970年以后 1、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66年以前) 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有一些相关著作,但是,显得很肤浅、零碎、片断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 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1866—1970) 1866年海格尔给生态学下定义后,标志着生态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在此阶段,为之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 (1)德国Mobius(摩比乌斯)于1877年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2)德国Schroter(斯洛特)于1896年创立了个体生态学。 (3)德国Schimper(新柏尔)于189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

系统动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System Dynamics:A powerful methodology for framing,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ng complex policy issues and problems,is a methodology for studying and managing complex feedback systems, such as one finds in business and other social systems. Mental models:are the images (attitudes and assumptions) we carry in our minds about ourselves, other people, institutions, and every aspect of the world which guide our interpretations and behavior. System:The behavior of a system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behavior of the components of a system but also on how these components interact. System dynamics:is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heory to the behavior of complex systems. complex systems:are systems in which there are multipl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y different components (or agents). dynamic hypothesis:Once the problem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over an appropriate time, modeler must develop a theory called “dynamic hypothesis”that accounts for the problematic behavior. Chaos:When the present determines the future, but the approximate present does not approximately determine the future limit cycles:If an oscillatory system with a locally unstable equilibrium is given a slight nudge off its equilibrium point, its swings grow larger and larger until they are constrained by various nonlinearities. Such oscillations are known as limit cycles. dynamic complexity:The complexity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ve-feedback causality directed graph:It is a graph, or set of nodes connected by edges, where the edges have a dire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m. Cause and effect :is a simple idea in which actions and decisions have consequences, Feedback: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an action taken by a person or thing will eventually affect that person or thing. Feedback loop: is a closed sequence of causes and effects 简答: 1.The problem of system dynamics has the following four characteristics: Complexity: On one hand many factors are included in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factors in the given system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Dynamic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laws of nature. Nonlinearity.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among many factors in system dynamics. Time lag: It describes a situation where the system or a certain part of the system only change after a period of time under the input. 2.Steps of the modeling process Step 1 Problem Articulation (Boundary Selection):Theme selection, Key variables, Time horizon, Dynamic problem definition (reference modes). Step 2 Formulation of Dynamic Hypothesis:Initial hypothesis generation, Endogenous focus,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认知训练系统

专业、实用、可信赖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 ——您信赖的认知训练专家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完善的认知提升模式,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目录 一、市场现状 (3) 二、产品概述 (3) 三、功能优势 (4) 1.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4) 2.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科学考查能力变化 (5) 3.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5) 4. 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训练更具针对性 (6) 5. 内容详实专业的报告,全方位了解认知能力 (7) 6. 配套辅助方案双效保障训练效果 (7) 四、专家指导 (8) 五、售后服务与支持 (9) 六、关于博仁 (9) 七、部分其他心理产品 (11) 八、部分客户 (11)

一、市场现状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一个知识点往往要强调很多遍;个别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偏低,其他学生背完一篇文章,他却连一段都记不住………记忆力、注意的稳定性、思维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一直以来,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常常因为偏理论化,缺乏实操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很难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客观的评判指标,也看不到实际改善效果。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旦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 二、产品概述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为促进个体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基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系统依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采用标准现代心理实验范式加以研发设计,由16个训练项目,43项训练方案组成,旨在提升大脑6大核心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思维能力、认知灵活性及反应时。 系统可对每项认知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训练,所有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设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案游戏化、趣味化,快速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是一款高效便捷、系统全面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0)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奥德姆 B.海克尔 C.达尔文 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 生态学家?(A)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六、论述题

社会生态学-布朗芬布朗纳5系统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以能源和污染为例。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巴克(Barker,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2008-10-13 人教网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 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2.物种species: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 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又称演替顶级。 4.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 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5.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6.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作 用的环境要素。 7.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由于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 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 8.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 单位、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9.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指特定空间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 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 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11.食物链food chain: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 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 13.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14.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 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16.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17.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又称生态价,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之间的范围。 18.贝格曼定律Bergman's rule: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19.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control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20.非密度制約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21.趋同适应Convergence adaptation: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而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22.趋异适应Divergent adaptation: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不同或相异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第八章提升系统动力学与运动学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1 / 8 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准备】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就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就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就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就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就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就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就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

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就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与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就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与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最新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 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由于性别、年龄、 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 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 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 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 6、杠杆的分类(17):三类 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 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一节骨运动学 1、骨运动学概念(22): 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 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 1)力学功能 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 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 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 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 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 官,如颅腔保护脑 2)生理学功能 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 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