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2018年09月17日xx学校高中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猜想,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为了验证猜想,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他们观点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羽毛和铁块下落速度一样快

B.伽利略认为: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后上升到另一光滑斜面,最终将回到原来的高度

C.开普勒认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扫过的面积相同

D.开普勒认为:绕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长度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都相等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库仑

D.焦耳

4.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5.下列说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天体对火箭的引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8.下列说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B.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哥白尼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高速物体

9.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10.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C.牛顿首次在实验室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1.万有引力常量G=6.67× 10-11N·m2/kg2是由下述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

A.卡文迪许

B.牛顿

C.胡克

D.开普勒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能发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光子的波长最短

C.金属钠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80eV

D.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

13.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发光的规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14.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15.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6.物理学的发展极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历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B.人类从首次观察到阴极射线到了解认识阴极射线,经历了近40年.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最早是由汤姆测出的

C.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质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

D.1895年末,德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

17.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18.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 )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19.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计算发现了彗星的轨道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0.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2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C.第谷通过大量运算分析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2.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且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牛顿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3.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运行周期相同,且大于a的运行周期

D.b、c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且小于a受到的万有引力

24.下列说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理出的结论是: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汤姆生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25.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卡文迪许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之间作用力的规律,并将其推广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

D.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高速”运动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牛顿定律并不适用。

26.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C.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位移等

D.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速度v=s/t.加速度a=F/m都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的

27.在物理学史上,一位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爱迪生

28.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C.开普勒利用自己多年对行星的观测记录数据,计算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D.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是美国。

29.在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牛顿和伽利略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确的是( )

A.伽利略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总结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D.牛顿利用理想实验推断出匀速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所著的《天球运行论》中提出了"地心说"

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C.牛顿通过扭秤实验精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

D.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第谷长期对天体进行系统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3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库伦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C.安培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2.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还能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示。下列说确的是( )

A.第谷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在此基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

C.冥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D.经典力学也适用于微观高速强引力的领域

33.下列关于物理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

C.法拉第提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34.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D.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35.在物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36.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波尔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D.爱因斯坦认为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入射光频率一定,则光的强度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37.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

C.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

D.雷纳。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

38.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C.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3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普朗克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证实了在原子核存在中子

D.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发现了电子,并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40.下列说确的是( )

A.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中子

二、多选题

41.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42.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43.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4.下列对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4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部存在质子

4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147N获得反冲核178O,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7.如图所示,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确的是( )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48.以下说确的是( )

A.电流强度

U

I

R

=,电场强度

F

E

q

=,电势P

E

q

φ=,以上三个关系式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B.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做点电荷,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方法

C.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定了静电常数k=9.0×109N m2/C2,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

D.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和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了避雷针

E.实验室中常用的静电计与验电器的原理与功能完全相同,使用时完全可以相互替代

49.下列说确的是( )

A.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B.库伦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赫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E.法拉第第一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三、问答题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2018年09月17日xx学校高中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猜想,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为了验证猜想,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他们观点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羽毛和铁块下落速度一样快 B.伽利略认为: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后上升到另一光滑斜面,最终将回到原来的高度 C.开普勒认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D.开普勒认为:绕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长度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都相等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库仑 D.焦耳 4.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得,毕竟这不就是考纲里得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得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就是维持运动得原因”得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得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得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得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与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得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与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得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得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得磁针偏转,称为电流得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得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与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得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得条件与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就是这样得,实际不就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得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得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得方向,即感应电流得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得磁通量得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得存在,指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为光得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得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得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得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得发射与吸收不就是连续得,而就是一份一份得,即量子理论

【校本课程】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他于1687年出版了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阿基米德 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谈到:“他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观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爱因斯坦所指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B.牛顿C.菲涅尔D.胡克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 A.相对论和量子论B.微粒说与波动说 C.波动力学与波动光学D.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4、大统一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重要前沿之一,其中的“大统一”是指:() A.自然界所有基本粒子的统一B.自然界所有基本作用力的统一C.引力、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D.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统一5、被誉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A.惠更斯B.托马斯·杨C.菲涅尔D.夫琅和费 6、麦克斯韦把()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A.安培B.库仑C.法拉第D.奥斯特 二、填空题: 1、1919年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把它叫做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已被人接受,最初有人认为,原子核可能是由

质子组成的。但不久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原子核只是由质子组成,它的电荷数应该与质量数相等。实际上原子核的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者还少一些,根据这一事实,他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他把它称为。这一预言被他的学生证实。 2、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知道了两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成功地将人间天上的力统一起来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信心。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很难精确地测定上述比例式中的比例系数。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作了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引力常量的测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用实验证明了的存在,更使得具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后称它为X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使包在黑纸时的照相底片感光。 4、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8)和他的弟子们是这个时期研究物理知识成就最大的学派,他们的代表作记述了许多物理知识。尤其在光学方面,连续记述了影的生成的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凸面镜的反射现象。这是世界古代科学史上一篇难得的几何光学著作。 5、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最初研究他的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 (1546--1604)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如果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结果与观察数据存在

高考物理学史考点总汇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 ) 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电磁学: 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学史典型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高考模拟试题汇编 - 物理学史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 下符合事实的是( AB) 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 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 .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爱因斯坦说:“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 1564- 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 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的美誉。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方法的 研究顺序是(A) (A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 (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 5.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C) ( A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6.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 加以验证。下列定律、理论或学说的建立不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D A .万有引力B.电磁场理论C.光子说D.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7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B )(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发电机 (C)托马斯·扬成功地完成了光的干涉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8、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常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 验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的(A) A .伽利略指出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 9.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还可以分(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没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10.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

物理学史 高考真题含答案

物理学史 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2018-2019高考物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学史知识归纳总结 素材

群星闪耀,他们来自物理学圣山之巅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 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20XX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 E mc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②运动的时钟变慢③运动的尺子缩短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连续, εh=; 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ν

高中全部物理学史的概括好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经典题目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法拉第 贡献: 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 经典题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 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

高中物理学史典型题目(新整理后)

煎茶中学2013年高三(1)班高考物理学史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有得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得有多个选项正确): 1.了解物理规律得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与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 下符合事实得就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得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得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得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得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自然界得电、热与磁等现象都就是相互联系得,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得联系做出 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得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与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与电现象之间得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得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与热能之间得转换关系 3 .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 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得存在 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 4 .爱因斯坦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得发现以及她所应用得科学推理方 法,就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得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得真正开端。”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得奠基人”得美誉。根据您对物理学得学习与对伽利略得了解,她得物理思想方法得研究顺序就是 A、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 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 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 5 .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得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

高中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 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 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选择题

物 理 学 史(一) 1. (2014联考)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人们总结出了许多科学方法,如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 运用理想实验方法的是 ( ) C ?密立根测得电荷量 e 的数值 D ?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2 .[双选](2014调研)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 有一个不带电的球 B , B 与A 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 C 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 A 时,A 和C 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 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改变 A 和C 之间的距离r ,记录每次 悬线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到力 F 与距离r 的关系。这一实验 中用到了下列哪些物理方法 ( ) 3 .[双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4 ? (2014双鸭山质检)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 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C ?卡文迪许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5 ?[双选](2014模拟)下列说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 ?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成正比 C ?笛卡尔总结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A .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A ,另一端 A ?微小量放大法 B ?极限法 C ?比值定义法 D ?控制变量法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最全)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 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 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 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17、1834年,楞次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高中物理学史 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专题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高中物理学史典型题目

煎茶中学2013年高三(1)班高考物理学史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 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 .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爱因斯坦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 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的美誉。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顺序是 A.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 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 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

高中必考物理学史绝对经典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全国卷

物理必修资料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 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 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 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E mc =。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②运动的时钟变慢 ③运动的尺子缩短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 ε=;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hv 选修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