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脲氨化法复合肥料

硫酸脲氨化法复合肥料
硫酸脲氨化法复合肥料

硫酸脲氨化法复合肥料

1.1项目名称:

10万吨/年硫酸脲复合肥项目

1.2拟建单位:

山东新沭化化肥有限公司

1.3拟建地点:

山东新沭化化肥有限公司

1.4建设内容:

在常规复混肥料生产设备基础上,新增硫酸脲配制、尿素输送设备及附属管道、阀门、自动化仪表。

1.5项目投资:该项目总投资约为:560 万元。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优势

1.6.1必要性:因现阶段我国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产量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常规生产工艺亦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需引进新工艺对常规生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硫酸脲工艺是我公司最新引进研发的复合肥制造方法,利用该工艺进行装置升级,具有投资小,生产技术先进,生产品种多样性,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

1.6.2项目介绍:

1.6.

2.1生产工艺简述

将尿素、硫酸按一定比例进行反应生成性质稳定的硫酸脲溶液,再将硫酸脲料浆喷到造粒机料床表面,依靠溶液高黏性与造粒机内的其它氮、磷、钾基础原料粘结成粒,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物料PH值,经干燥、筛分、冷却、包裹等正常生产工序,最终形成复合肥产品。

1.6.

2.2建设必要性

目前硫酸脲复合肥工艺已被撒可富成功应用,利用该工艺可以进行普通复混肥生产装置的升级,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效果好、投资低、产量高、运转成本低、产品肥效好、产品品种多样化、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

1.6.

2.3建设周期:建设周期80天,其中建设施工阶段70天,试车验收10天。

1.6.

2.4项目优点

a)可行性:该技术工艺简单,操作简易,易移植于现有普通复混肥生产装置。

b)生产成本:本技术节能、提产量,故能降低生产成本.

c)产量: 相对普通蒸汽造粒复合肥工艺,可以提高10%-30%左右的产量。

d)质量:颗粒强度:颗粒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缩二脲含量:由于硫酸脲操作温度(60℃~80℃)低,尿素溶液不发生水解及缩合反应,无缩二脲生成;圆润度:表观好于氨酸法。e)防结块:产品性质变好(水分低、强度高),故产品防结性能大大改善.

f)节能: 本工艺利用各种反应热,溶解尿素不用蒸汽,且造粒用蒸汽也因硫酸脲具有粘性而降低,故节能效果明显。

g)造粒成粒率: 造粒机出口成粒率大大提高,达80-95%.

h)高氮肥生产: 部分尿素质变为硫酸脲,高氮肥生产时,需低温大风量,用该技术,可适度提高干燥机头部温度20度左右,增加产量.

i)系统结疤:颗粒脆性增强,破碎、筛分等相应设备结疤减缓,系统结疤减少。

2硫酸脲技术为氨酸法的升级技术

2.1硫酸脲的基本性质。硫酸脲技术最早应用于法国,1934年法国肥料专家研究了

CO(NH2)2-H2SO4-H2O三元系统相图,提出尿素和硫酸可以形成不同的加合物,可以形成低温共熔物,共熔点为10℃。

尿素与硫酸的加合为放热反应,且第一个摩尔尿素与硫酸结合时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剧升,而第2个摩尔的尿素溶解时放热则较少,另外,由于尿素与硫酸加合过程的放热,酸解液配制时所产生的热量可能使系统过热而发生副反应。因而要求酸解液配制温度最高不超过100℃,并在配制过程中控制合适的尿素和硫酸的比例,同时加入适量的水以降低硫脲的粘度和保持硫脲的稳定。

硫酸脲均匀喷洒在料层上作为粘结剂强化造粒,在造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增加物料间的溶解、吸附、分子间作用力等作用,使得物料的粘性增加,产品的致密度和强度提高,尤其是可以降低物料存储过程中的再次反应和晶型转变,使得产品的性质稳定,不容易发生粉化和结块。

2.2硫酸脲法与氨酸法比较

a)投资:无氨站、尾洗工段,投资低,胜于氨酸法。

b)运转费用低:氨酸法液氨利用率较低,硫酸脲技术无氨损,且没有尾气洗涤系统的高运转电耗。

c)环保:氨酸法造粒氨挥发量大,环境恶劣,尾气洗涤不能达标排放。

d)品种的多样性:氨酸法生产时,一些配方效果不佳,硫酸脲因具备高黏性,故产品配方多样化,有效解决了氨酸法生产高浓度、磷含量低品种时造粒效果差的弊病。

3工艺可行性

硫酸脲复合肥工艺是国内新工艺,该工艺于2002年在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撒可富)进行了工业化试生产及产成品田间试验,得出结论为该工艺生产复合肥系统结疤少,生产综合成本低(同

比其他脲基肥工艺),产成品颗粒圆润度高,缩二脲含量低,颗粒强度高等诸多优点,是尿素熔融工艺,氨酸法的升级。

3.1工艺简述

3.1.1磷铵、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及填充料经皮带计量进入造粒机;硫酸、尿素分别经计量进入反应釜反应生成硫酸脲,硫酸脲喷射到造粒机固体物料层进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经烘干机、冷却、筛分产出成品。

a)主要化学反应:

CO(NH2)2+H2SO4= H2SO4?CO(NH2)2

2CO(NH2)2+H2SO4= H2SO4?2CO(NH2)2

H2SO4+(NH2)2co3=(NH2)2 SO4+co2+H2O

b)工艺流程

3.1.2硫酸脲的配置

工艺水经计量后加入配置罐,硫酸经计量后自硫酸罐用泵打入配置罐,固体尿素经电子皮带秤计量后按比例加入配置罐在搅拌的作用下,加和形成硫酸脲溶液,并放出反应热。通过配置罐的内盘管调温装置(或外部换热器调温装置)手动调节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

3.1.3硫脲工艺流程图:

3.1.4造粒

固体原材料与返料混合进入转鼓造粒机,洗涤液经计量后加入造粒机喷撒在料层上,硫酸脲溶液经计量后与压缩空气混合加压喷入造粒机料层上,通过调节蒸汽用量来控制造粒机物料的温度和湿度。

3.1.5干燥与冷却

造粒后由皮带机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机出料采用双冷却处理,在两级冷却中进行初筛处理。一级冷却后的物料经皮带机和提升机送入并联的二台初筛(振动筛),筛上大粒进行破碎筛分,筛下物料进入二级振动筛,小粒与破碎后的物料一起返料。以回收返料热量,降低装置的能耗。初筛后得到的近合格的粒子送入二级冷却机,经冷却后进入二级单层振动筛,进行细筛处理,以保证粒子的合格率。合格的颗粒送入包裹机进行涂层处理,然后包装出厂。

3.1.6除尘

装置除尘采用除尘室。干燥和冷却的尾气经除尘室除尘,然后经烟囱放空。

3.2主要工艺指标:

3.1造粒机内物料温度:60-75℃,造粒后物料含水量3-4%左右。

3.2干燥机进口温度110-200℃(根据配方需要,灵活掌握)。

3.3配置罐温度:100℃。

3.4干燥机排气温度:50-60℃。

3.3硫酸脲工艺特点

3.3.1提高产品质量,显著降低能耗

硫酸与尿素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反应热,利用该反应热熔融尿素可节省大量蒸汽,使洗涤液得以部分回收利用,既解决了湿法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放问题,又降低了消耗。同时,硫酸脲,磷酸一铵在造粒机与碳酸氢铵反应使造粒床层温度升高15-20度,床层温度的上升至60-70度,使造粒出口水份含量降低到3%左右,不仅降低了干燥系统负荷,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而且造粒的成粒率上升,颗粒外型光滑度、强度提高。

3.3.2利于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的控制:

硫酸脲的配置过程中,反应温度可较易的控制在℃~℃的范围内,相对其他高温熔融尿素的方法,更能有效的减轻尿素间的缩合反应,使产品中缩二脲的含量更低,更加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

3.3.3硫酸脲工艺适应性相对较强。

在空气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其他工艺生产尿基复合肥基本保证不了连续开车,但用本工艺进行生产,基本能实现连续开车。

3.3.4返料比优势:

硫酸脲工艺试生产过程中,返料比在2~3范围内,优于尿素溶解法返料比在4.5~6。从此方面讲,该工艺可以更好的发挥设备能力、节约能源、提高生产能力。

3.3.5水平衡较易实现:

生产过程中,洗涤系统能实现良性的循环,即洗涤液的浓度不超标,各洗涤槽能保证出入平衡,液位不上涨。可以得出系统能较易实现水平衡的结论。

3.3.6抗结块能力增强,产品的颗粒强度更高,抗结块能力增强,缓释长效作用提高。

4.5、设备及控制系统

主要设备

5、效益分析

本工艺相对于蒸汽造粒工艺成本有显著降低,但相对于氨酸法生产成本没有明显的降低,降低了造粒机出口水分含量,降低了干燥能耗;由于提前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充分反应生成了硫酸脲,料床上的化学反应温和,操作简单,造粒成粒率和生产控制较氨酸法均有明显改善。品种适应性更强,产品的强度、致密度提高,产品外观圆润度强,产品比氨酸法更具市场竞争力。6结论

硫酸脲工艺较其他尿基肥生产工艺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工艺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在产品质量、产量和操作上可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是尿素溶液喷浆和氨酸法工艺的升级优选技术。随着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硫酸脲氨化法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以其独特的工艺,优越的特性必将成为尿基复合肥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