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空气同步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空气同步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空气同步练习题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空气同步练习题

课题1 空气—同步练习九( )班姓名成绩签名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5、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6、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A.氮气(N2)B.氧气(O2)C.水蒸气(H2O)D.二氧化硫(SO2)

7、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D.木炭

8、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9、为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需提供的物质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

10、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1.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A.H2、N2 B. N2、O2 C.CO2、CO D. N2、Ar

1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14.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15.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还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是有害的

B、空气中只有氧气能提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体有害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利

D、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柱,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17.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原因是:①浪费资源②容易发生火灾③产生强大噪音,破坏城市安宁④产生大量烟气严重污染空气⑤容易发生炸伤事故,请你按照其重要性的大小,判断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18.从环境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题):

A.整顿市容,拆除无轨电车空中的电缆和有轨电车的轨道,改用烧汽油和柴油汽车

B.为了促进生产发展,推广城市居民购买私人汽车,限制自行车的行使

C.控制和减少小型汽车、私人用车和出租车的数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1、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按各种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计算,分别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2、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的总称,它们含量较少却有很重要的用途,稀有气体一般_________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4、红磷燃烧除需要达到着火点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课题2氧气—同步练习九( )班姓名成绩签名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B.木炭C.白磷D.硫粉

2、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CO2,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5、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7.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木炭B.硫粉C.铁丝D.红磷8.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下列图示所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2、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B是;C是;D是。

13、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②,③,④……(只答四点

即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⑵甲进行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⑶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有白烟产生的那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

1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课题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九( )班姓名成绩签名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KClO3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加快反应速率B.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反应速率D.减慢反应速率6.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A.大于原混合物的质量B.小于原混合物的质量C.大于或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D.小于或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或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填装置编号)。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

9、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该气体既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可肯定该气体的物理性

质中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使用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可将可燃性气体引

燃,这时躺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未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氧气的收集方法有:①____________法;②____________法

1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改正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

(1)写出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一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科学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对于空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有一定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本节课采取先探究再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 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领悟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 【教学的关键】:以实验为基础,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与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具准备】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 药品:红磷、火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30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 碳等。 通过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肯 定 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1、应该 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 气。2、利用压力差来产 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 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 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回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 放出热量,冒出白烟。3、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 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 体积的1/5。因为红磷燃烧 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 强减小。不冷却气体处 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 二磷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 答: (1)用来吸收反应后生成的 五氧化二磷;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 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 在观察时边记录边回 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观察 能力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常见气体的制取(最新整理)

常见气体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其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A) 3.(永州中考)氨气(NH3)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下列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最合理的是(D) 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5.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试管__。 (2)实验室可以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大理石和稀盐酸__。若改用C作为发生装置,优点是__可以通过控制液体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率__(答一点即可)。 △ (3)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4K2MnO4+MnO2+O2↑__。用F ===== 装置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应从__b__(填“a”或“b”)端通入。 6.(辽阳中考)根据下图所给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⑥的仪器名称是__水槽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__①②④__(填序号)。

(3)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是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 MnO2 (4)若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H2O22H2O+O2↑__,氧气 ===== 的验满方法是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__。 7.(成都中考)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锥形瓶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__②④⑥⑦__(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催化作用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CO3+2HCl===CaCl2+H2O+CO2↑__,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如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4)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其理由是__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生成的微溶性的硫酸钙不会阻止反应的发生__。 8.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集气瓶__。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A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C或E__。(填字母)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中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B__,收集装置是__E__。(填字母) △ (4)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H3+3CuO3Cu+3H2O+N2__。 ===== 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 请回答下列各题。 (1)乙炔(C2H2)气体可用电石(CaC2块状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最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分钟训练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10分钟训练 1.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4.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一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空气 B、空气的成分中(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占21%,氮气占78%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 D、由于人和动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逐年减少,二氧化碳逐年 增多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清澈的泉水 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 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5、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制氮肥 B、直接作燃料 C、做灯泡填充气 D、做瓜果保护气 6、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7、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8、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 9、能够用来制造霓虹灯的是气体是() A.稀有气体 B. 氮气 C.二氧化碳 D. 氧气 10、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汽车排出的尾气 B.燃烧产生的烟雾 C.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 D.工厂生产产生的烟尘 11、我国许多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①产生有害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起火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3、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14、目前,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不包括()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 总悬浮颗粒物 15、以下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16、如图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①、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①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无底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红磷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后,看到无底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_________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____,从而使无底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底集气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无底集气瓶外的大气压 (4)上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_________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用该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重难点培优】 17、某同学可如右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 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 ℃),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 活塞处在5 cm处。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 的热。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向(填“左”或“右”) 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cm处,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18、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 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20、酒精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易燃烧,完全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热 棒 足量 ① ②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离不开空气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 [新课引入]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互相评论 一、空气的组成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许多科学家做了研究,最有名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请学生阅读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看图2-2)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的结论,下面我们用红磷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上升,但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1/5,而我们的实验,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否则红磷会继续燃烧)[表示]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打包下载(共23份)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 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此时,蔗糖分子本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2020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一】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鲁教版】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1.1化学真奇妙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燃烧铁生锈 B. 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 C. 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D. 水的电解水的沸腾 2.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到有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 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 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D. 用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成酒 B. 气球爆炸 C. 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D. 湿衣服晾干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玻璃破碎 C. 钢铁生锈 D. 湿衣晾干 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D. 铝箔消失了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下列生活事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功夫深,铁杵成针 B. 美酒开,满屋飘香 C. 春天到,冰雪消融 D. 佳节到,焰火缤纷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教案

课题1《空气》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一、学情分析:《空气》这节课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知识。首先,化学是初中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一门刚开设的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动机都非常明确,动力十足;其次,空气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学习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习与自身联系紧密的事物,可想而知,不用你督促,他们自己就充满了好奇,就有无穷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学生预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以此鼓舞学生志气) 我们先来看一首唐代诗人李峤的绝句:(大屏幕展示) 提出:诗中的自然现象是什么?风实际上又是什么? 【导入新课】: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板书出课题) 【大屏幕展示】(学生预习过的问题) 1、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2、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吗?(画出装置图即可),其原理又是什么? 【讲授新课】下面请同学们交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学生在交流中,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学习动机明确。)教师展示出装置。 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利用物质 ..燃烧来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从而引起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再根据水倒流的体积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师强调: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的可燃物是红磷,且红磷必须过量。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1)、红磷燃烧冒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 C.稳定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 2.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4.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5.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蒸气锅炉爆炸 B.高粱酿酒,食物腐烂变质 C.玻璃破碎,白磷自发燃烧 D.金属导电,电熨斗通电发热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剂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8.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 2 )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0.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有气体放出 B.有颜色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沉淀产生 1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2. 下列有关氢气(H 2 )、氧气(O 2 )和二氧化碳(CO 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13. 刚学化学的兰兰对下列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她发现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煮饭前米用水洗一洗 B.霓虹灯灯光闪烁 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D.食物在胃肠内消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知识总结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注意事项:⑴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⑵红磷要过量(将氧气耗尽) ⑶点燃后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塞子(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⑷红磷熄灭待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瓶内气体在受热时仍然膨胀)讲授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基本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 中,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观察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至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总结:反应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误差分析:偏低:⑴红磷量不足 ⑵装置漏气 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⑷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 偏高:⑴实验前没夹紧弹簧夹 ⑵插入燃烧匙过慢 3.改进实验 ①可以用铁生锈的反应;②用白磷在密闭的装置中反应(钟罩、试管均可) 4.空气成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讲授: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

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⑴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区分方法: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比如红磷、氧气。 混合物则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氧气 概括:①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 ②登山潜水(可供给呼吸) ③燃料燃烧(助燃性) ④炼钢气焊(助燃性) ⑤宇宙航行(可供给呼吸) 讲授:性质决定用途 2.氮气 概括: ①化工原料 ②作保护气如食品充氮防腐(化学性质稳定) ③医疗冷冻麻醉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结论: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 概括:①电光源(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②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③制造低温环境 结论: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 问题:稀有气体是纯净物吗? 不是,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