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从调理胃肠功能论治刍议论文

失眠从调理胃肠功能论治刍议论文
失眠从调理胃肠功能论治刍议论文

失眠从调理胃肠功能论治刍议

【中图分类号】r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53-01

【摘要】从调理胃肠功能入手论治失眠,用现代科学浅析“胃不和则不安”理论,指导辨治失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失眠脑肠肽调理胃肠功能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活动,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只有保持充足并且高质量的睡眠才能使我们处于健康的状态。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辗转不能入眠或半夜醒后无法再入睡。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最近美国睡眠基金会公布睡眠长期不好可导致84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癌症、中风、脑溢血等重大疾病。几乎所有的重大疾病都与睡眠不好密切相关。从近年来治疗进展来看,大多从心肝胆肾论治,采用清心安神、疏肝泻火,清热化痰,补益肝肾等法,而从调理胃肠论治者甚少。导师李军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调理胃肠气机在治疗失眠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并以调理脾胃,理气通肠为主导思想,治疗失眠等神志疾病,颇有效验。现将李教授从调理胃肠功能论治失眠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长期失眠的最好偏方

一、桂圆——第一补脑的灵丹 《易经》中第一补脑的灵丹,每当疲劳、熬夜、用脑过度时,我立即煮一碗桂圆水喝,或者剥2、30颗干桂圆吃,这样,脑子立即就能恢复清醒,仿佛碧蓝的天回到了身体里一样。 二、吃桂圆能根除头晕、头胀、头痛 经常头晕、头胀、头痛的好方法,你可能想象不到吧,治头部不适的灵丹,竟然是——桂圆。 一斤干桂圆,取30颗,剥去外壳,把桂圆肉(带核的)加水煮,水开后继续煮20分钟,然后把桂圆水倒出,放温后喝下。不到2个小时,人就觉得特别神清气爽。 疲劳、熬夜、用脑过度时,就立即煮一碗桂圆水喝,或者剥2、30颗干桂圆吃,这样,脑子马上就能恢复清醒,仿佛碧蓝的天回到了身体里一样。 、桂圆能治长期失眠、高度近视,还能提高人的智力 长期失眠就像一个炸弹一样,让人痛不欲生。桂圆补心养脾,所以对睡眠有很大的帮助。 桂圆又名龙眼。据民间传说,很像龙的眼睛。但不管是否真的像龙的眼睛,桂圆对眼睛确实有好处。 建议有近视眼的朋友不妨经常喝用桂园核、桂圆肉、枸杞一起煮的汤,这种汤,对眼睛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四、桂圆营养价值高,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吃法功效又不同。 中医认为,桂圆肉性味甘平,入脾、心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常用的补益中药食材,下面介绍几种桂圆补益的方法,不妨一试。 1、每晨用龙眼10枚取肉,煮荷包蛋2个,加适量白糖,空腹吃。补脾养心,生血益气。 2、每晚睡前吃10个桂圆,可养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 3、桂圆肉20克,放进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约5分钟后食肉喝汤。可补血醒神,为经常熬夜,快节奏生活人士等人士提神的首选。 4、桂圆肉30克,放进500毫升水中煮沸约10分钟,加鸡蛋2个,稍煮片刻即可食用。经常食用可护肤养颜、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功能。尤适用于女士。 5、桂圆肉200克,加高梁白洒500毫升,泡1个月。每晚临睡时饮15毫升。可恢复疲劳,减轻亚健康症状,安神定志。 6、龙眼30个取肉,红枣10枚撕破,用粳米100克,煮粥2碗,加适量红糖,早晚各吃1碗。可补脾生血,养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失眠怎么办 9个小妙招治疗失眠

失眠怎么办9个小妙招治疗失眠 目录1、什么是失眠2、9个小妙招治疗失眠3、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4、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5、失眠吃什么食物好6、孕妇失眠怎么办7、女性失眠要如何治疗8、预防失眠做好日常12个小细节9、可以让你轻松入眠的5个诀窍10、不同类型失眠症有不同的疗法节什么是失眠失眠(英文:SLEEpLESSNESS)即睡眠失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专家说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睡眠不足,难以入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

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这位姑娘从来也不知怎样叫作失眠,不想这日身在牀上,翻来覆去只睡不稳。姚雪垠《长夜》一:正因为他想得太多,晚上不是失眠便是被噩梦缠绕。注释:辗转不能入眠或半夜醒后无法再入睡!失眠:(英文:INSOMNIA):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日常生活中,思想的冲突、工作的紧张、学习的困难、希望的幻灭、亲人的离别等一些消极因素,或是成功的喜悦等积极因素,无一不能带来不眠之夜,像这种失眠就是心理性失眠。中医的认识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

老年人失眠最好治疗方法

老年人失眠最好治疗方法 老年人失眠是生理现象,人老少睡眠,多是早睡早醒,容易中断。老年人深度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睡眠中觉醒的次数增加,睡不踏实,入睡困难,一觉醒来,总感到“不解乏”。影响老年睡眠的因素还有前列腺肥大,有的人“肾虚肾寒”,也容易频频起夜,影响睡眠。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也常引起失眠。我也曾经是严重失眠,曾经用过灵芝胶囊、百利眠、佑左匹克隆、舒乐安定还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吃这些药晚上才能维持睡5个多小时,睡眠质量不好,有点动静就醒,醒后难以入睡,早上起来心慌、胸闷,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健忘掉头发,肠胃不好,不愿意吃东西,而且体质差,瘦小易生病,听朋友介绍用百艺舒,一共用了近5个月,把佑左匹克隆、舒乐安定还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三种西药都停了,睡眠时间一直能维持在六个半到七个小时,不仅这样,我还学会了自我调整,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点不能睡,现在听听音乐,泡泡脚,不大一会就能睡着。 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失眠的食疗方法: 牛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为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它能使人脑分泌催眠血清素,一杯温牛奶中的色氨酸对人体的作用与一片2.5毫克的安定相同。鲜牛奶中还含有吗啡,镇静作用更好,神经衰弱和经常失眠的人,睡前饮一杯热牛奶,催眠作用尤为明显,半小时后即可入眠。试验还证明:一般安眠药物作用逐渐减弱,而牛奶的催眠作用则逐渐加强,特别是下半夜睡得更甜,这对半夜醒来后难以入睡者更为合适。 莲子 莲子味甘甜,性平和。能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素有“脾果”之美称。莲子中心的青嫩胚芽部分叫莲子心,味微苦,性偏寒,主要含有莲心碱、荷叶碱、木樨甙等,具有清心除烦、强心安神、交通心肾的功能。取莲子心适量水煎,放盐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治失眠的中药方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失眠吃的食物1、蜂蜜 蜂蜜健脾养胃,同时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建议女性朋友在热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一整夜让你睡得又香又沉哦。 2、热牛奶 我们常说夜晚临睡前喝一杯热的牛奶能够有助于睡眠,事实上,的确如此,牛奶中含有一些能够帮助人的神经镇静的某种氨基酸和钙质成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尽快入睡。因此,临睡前来一杯热的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3、黑芝麻 黑色诸肾,肾好了自然不影响休息。建议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长期坚持不仅能够帮助保护肾脏,而且还能够睡得安稳哦! 4、香蕉 香蕉中含有可以令肌肉变得松弛的镁元素,它能够平复人的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在中医里叫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症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症亦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同时出现。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黄帝问歧伯为什么有人不得卧,歧伯解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灵枢》中黄帝又就不得卧先后请教伯高和歧伯。伯高认为,阴虚者不得卧,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和虚实,勾通阴阳,再服半夏汤一剂,便能安然入睡了。歧伯则认为不得卧是由于阳气盛,阴气虚,见地与伯高相近。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失眠症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今人与古人相比,受失眠症伤害的更普遍,更广泛,也更严重。 按说,“三十年前睡不醒”。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缓慢,当人们把爷辈的成功经验一成不变地传给孙辈的时候,如若孙辈效而行之,成功率仍然是很高的。与之相反,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严酷而惨痛的事

实,告诫自己的孩子:“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更何况孔夫子也说“三十而立”既然孔圣人到了三十岁才走向自立,那么三十岁以前依赖父母,听从父母就行了,自己无须操心,自然也就睡不醒了。 而今的青年人就不行了。因为从他能看能说开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不是来自他的父母,他自小就必须自立去判断选择。现实的生活是,那些自小依赖性很强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生活的伤害。据我临床发现,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大中学生中受失眠症伤害也是非常普通,非常广泛,非常严重的。 导致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失眠症多为情绪所困,具体说,入睡困难是由于焦虑所致,醒后不能再眠是因抑郁所伤。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你很难用现代医学检测的方法及设备把它查出来,也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这里,只能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及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即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又有虚证、实证之分。而青年人的失眠症大多属于虚证。 失眠症治疗的方法不少。这里,我向你介绍几种简便易行而又经临床反复验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年级:2012级中西医4班学号:201208010427 姓名:李琳 摘要:失眠在中医中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失眠,如精神方面和饮食方面等。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方面做一综述。关键字:失眠;病因病机;辩症分析与论治 失眠是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都两者兼有。中医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重者彻夜不寐。现在失眠很普遍,但对于中医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目前中医对失眠已经研究的很透彻,通过了解中医对失眠辩证与论治,就能减轻失眠带来的痛苦。 1.中医对不寐认识的发展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夜暝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暝者,何气使然?”“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余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寐。”《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汉代张仲景将其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价值意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症谟·不寐》中“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其中将不寐病机分为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不能食》中“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从多方面解释了不寐的病因与治疗。清代冯兆张提出“壮年肾阴强壮,睡则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2.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睡眠以心神为主宰,睡眠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心神。涉及到肝脾肾三脏。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之虚劳病诸侯上》指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巢元方总结出来老年人气血亏虚,真元亏衰等病因可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致不寐。《素问·逆挑论》指出“胃不合则卧不安”,脾胃是卫气形成的基础,也是其运行的枢机,脾胃生化乏源,则影响卫气形成,进而引起失眠。《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则阳气盛,则寤矣。”提示“阴阳失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如《景岳全书》中“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改善更年期失眠小偏方

改善更年期失眠小偏方 再说甘草。甘草有生用和炙用两种用法,生用则清热解毒,蜜炙.后则能补中缓急。更年期之所以会出现心悸怔仲、健忘多梦等现象,是因为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所致。心肾不交,神失所养,精神就会异常。甘草能泻心火而和胃,所以正对此症。 最后一味药是大枣。《长沙药解))称:“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大枣可以养血滋肝、生津除燥,滋脏气而止其躁,相当于这味药中的佐料。三味药合用,有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养心安神之功效,对于更年期的各种精神不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改善心烦易怒小偏方——甘麦大枣汤】 取生甘草9克、淮小麦15~30克和大枣10 枚,加入三碗水,煎成一碗半时取汁。这样煎两次,将所取汁液合并,分成三次热饮,对于缓解更年期心烦易怒、惊悸健忘、精神恍惚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由于各人症状不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此方进行适当的变动。比如,夜间盗汗严重的,可将方中的淮小麦改为浮小麦;如果精神疲惫、乏力倦怠等表现比较突出,可将生甘草换为炙甘草,着重于温补脾胃,益气和中。需要注意的是,甘麦大枣汤能助湿生痰,所以舌苔厚腻、口中有黏腻感等痰湿患者不宜服用。 女性更年期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失眠。这也是脏腑失调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心肾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旺,心火下温于肾使肾水不寒。一旦肾精亏虚,水制不了火,就会使心火过旺,人就易失眠。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用食疗的办法来解决。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款合欢花粥。 【改善更年期失眠小偏方——合欢花粥】 取干合欢花30克(或鲜合欢花5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合欢花和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红糖调味,小火煮一下即可食用。 中医认为它治失眠效果奇好,特别是对于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用上合欢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熬粥外,也可以拿合欢来泡水或是泡酒喝。《红楼梦》第38回中就提到了合欢酒。黛玉因为吃了蟹而觉得胸口微痛,宝玉便令人将合欢花浸在烧酒里给黛玉喝。合欢花能舒郁理气、安五脏、和心志,再加上烧酒味辛性热,走而不守,可以行气理气,黛玉喝了既能祛寒暖身,又能解郁安眠,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合欢花治疗失眠不仅限于更年期,对于气血虚弱、工作压力大、抑郁等导致的失眠,用合欢花治疗也都有效果。

中医内科指导:失眠辨证分型

1.肝郁化火症状:不寐,情绪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日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青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候分析:忧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测急躁易怒;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故目赤口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象。 2.痰热上扰症状:不寐,心烦,痰多胸闷,恶食暧气,吞酸恶心,口苦,头重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痰湿壅遏于中,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见胸闷,恶食暧气或呕恶;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3.阴虚火旺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精关不固,故而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4.心脾两虚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血虚不荣,故面色少华,舌淡;牌失健运,则饮食无味;血少气虚,故肢倦神疲,脉虚弱。 5.心胆气虚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证候分析: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多梦易醒,心悸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表现。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体会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体会 失眠在祖国医学典籍中,称之为“不寝”、“不得卧”、“不得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晨醒过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梦。失眠既是一种与多种病因有关的症状,亦可作为疾病单独出现。根据临床辨证可将该病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心火炽盛型六种类型,治则为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收到奇效。 标签:中医中药;失眠;辨证施治;临床分型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LIU Zheng sheng (Shandong province Caoxian Suji Town Health Center,Shandong Heze,274400,China) 失眠癥,现代医学多称为神经衰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1]。笔者根据中医药研究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失眠取得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95%以上。现将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治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症的发病因素错综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与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神不宁和阳不入阴是失眠的病机关键[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主要基于心主神志的理论,强调阴阳交泰,水火互济,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由此所呈现出的阴阳平衡失调、阳气不足、阴气衰微,五脏之气乡搏,营气衰,卫气内伐,表现为夜不能寐,难以入寐或睡而不深,多梦易惊醒,昼而不精,头昏头痛、因此凡影响这种生理特性的诸多因素,皆可导致失眠。而临床辨证过程中,则多从正邪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正气强弱与邪气盛衰,在失眠产生机理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2 临床分型 2.1 肝郁化火型 症见不寐、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喜叹息,目赤口苦,小便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热扰心神。治宜疏肝泻火,解郁安神。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重用丹参。药用丹参30 g、山栀子10 g、丹皮10 g、生白芍15 g、泽泻10 g、车前草10 g、知母10 g、珍珠母30 g、夜交藤15 g、柴胡10 g。

民间治疗失眠偏方秘方大全

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乌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 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 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12 大蒜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患者可于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生吃两瓣大蒜。如果不习惯生吃大蒜,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 13 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5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 14 树叶装枕头可安眠 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柏叶枕在头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适,收到了镇静安眠效果。 15桑葚子20克,酸枣仁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失眠血虚证。 16 在古代芦荟就被当作安眠剂,这是因为它有安定神经的作用,能调节自律神经使之恢复正常。芦荟酒的服用方法:每天就寝前服用1小杯,就可进入深层睡眠状态。

失眠-诊疗方案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失眠症(insomnia)

失眠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近年来,我国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西医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该种药物虽催眠速度较快,但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如加重呼吸抑制,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危害,且疗效短,需不断加大剂量,停药即复发,还有耐药性、成瘾性等弱点。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失眠症患者所具有的心理认知和情绪等紊乱,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诊断、量化标准,通过对古人认识到的具有调整心理状态的药物作用进行研究,临床筛选出了对特定心理紊乱状态具有疗效的药物和方剂,确立了调整心理紊乱状态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原发性失眠症,不包括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 (1)主诉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起病至少1个月; (2)睡眠紊乱引起苦恼或社会、职业等方面的障碍; (3)睡眠紊乱排除由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生物节律睡眠障碍等所致; (4)睡眠紊乱排除由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等障碍所致; (5)睡眠紊乱排除由各种躯体性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心理作用所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旺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

不寐证中医辨证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关键词】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1 不寐带给人类的困惑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3]。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 2 中医治疗不寐的希望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读: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疗方法:1.心脾两虚:20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苍白,神疲无力,唇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龙眼肉各15克,黄芪、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远志、何首乌、木香各10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2.阴虚火旺:13例,症见心烦不寐,口干少津,潮热盗

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肾安神。以知柏地黄汤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各12 克,茯苓、泽泻、牡丹皮、黄柏各10克,龟甲、鳖甲各30克,石菖蒲15克。 3.脾虚湿盛:7例,症见胸脘痞闷,肢体困倦,舌淡,苔白润,或苔薄白腻,脉缓。治宜健脾和胃,安神宁志。以半夏汤加减:薏苡仁、茯苓、夜交藤各15克,半夏、炒白术、陈皮、石苘蒲、益智仁、连翘各10克,甘草6克。 各种证型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 200毫升,分2次早晚服用,疗程14天。病人均未服用其他任何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和可能引起失眠的药物、保健品、饮料等。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愈12例,好转2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0%,无不良反应症状发生。 讨论: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此类药物可缩短入眠时间,减少觉醒的发生,增加总睡眠时间。对睡眠表浅易醒者,其优点是选择性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大剂量不引起麻醉等。但无论剂量大小都易产生依赖性,以及嗜睡、戒断反应等。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气血失衡、神失所养等。不寐发生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脑,与肝胆、脾胃、肾有密切关系。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治疗失眠抑郁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失眠最有效的方法 1、把压抑在心中的问题释放出来 在社会中生存,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简单的说,我们生来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对于男人来说,或许内心的容量会大一些,不太喜欢表达出来,但是这并不好,因为长期的压抑积累在心中无法释放,就会有严重的生理后果,失眠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要解决失眠的问题,就要先知道自己为什么失眠,解决了那个问题,失眠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在这里,小编建议你买一个小本本,写日记,或者你可以建立一个私人博客,把你的不爽全部写出来,把你的问题罗列出来。或者,你可以给自己的亲密朋友打一个电话,约ta出来吃个饭,一吐苦水。你会发现,吐完苦水,虽然问题还没结局,但是你的内心已经好受很多了。 2、努力解决困惑着你的问题

进行了第一步之后,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正如开篇所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永远不要退缩,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 有的问题,是缺少沟通,有的问题,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有的问题,当下无法解决,有的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有的问题,一个拥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你需要他人的帮忙…… 可怕的不是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你找不到你的问题。若是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小编建议你在失眠的夜里睁开眼睛,眺望远处,夜深人静的时候跟自己对话,跟自己的内心对话,你会慢慢的找到问题。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你要开始着手于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之努力,或许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感到疲惫,这是再好不过了,毕竟这会换来一场甜美的睡眠。 3、音乐电影助你睡眠 音乐是会说话的,建议你找一些古典音乐,贝多芬的,巴赫的,那些抒情的钢琴曲或者小提琴曲,这些曲目听起来非常的舒服,别找亢奋的音乐,那会让你烦躁不安。睡前播半个小时,你可以用电脑外放,也可以插着耳机,然后调定时关机。可能刚开始你听着音乐会睡不着,但是你要慢慢适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恐惧症的方法:脾肾阳虚型:症见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暖脾。 恐怖症是以恐怖为主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一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会出现强烈和不必要恐惧心理。恐惧症表现还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表现,患者会主动回避来解除内心的不安。其实,病人自己是知道这种恐惧情绪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影响正常活动。 恐惧症的症状 恐惧对象可能是单一或多种的,常见的有动物、广场、闭室和登高等。恐惧症以青年期和老年期居多,女性最为常见。恐怖症表现是恐惧紧张,恐怖会引起焦虑甚至会有惊恐。恐怖对象的不同,恐惧症表现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社交恐怖症表现是在社交场合下无法控制自己,引发焦虑,而且对社交性场景会出现持久、明显地害怕以及回避。患者会害怕有人的场合,

会发抖,脸红和出汗,行为会变得笨拙、不知所措。赤面恐怖患者在公共场合会害羞脸红、不安和尴尬、笨拙和迟钝。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一些物体或高度出现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及厌恶。患者会害怕蜘蛛、蛇等动物、自然环境、血和注射,高度特定等情境。病人会出现回避行为。 场所恐怖症患者会害怕开放空间,人群聚集的地方会担心,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求援而焦虑。这种恐怖性关键特征是无法马上找到可用出口,患者会回避该情境,也可能会需要家人、亲友的 病机概述:本病又名恐怖性神经症,是对某些客观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植物神经症状,常主动回避其害怕的对象和情境,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社交性和单纯性恐惧症。 单纯性:也称物体恐惧,是对某种动物,物件,有种不合理的恐惧。社交性:常无明原因突然起病,主要是害怕被别人注视。 广泛性:主要是不感进入公共场所,担心忍受不了那种场合下将要产生的恐惧而产回避。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与中医的恐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不足,后天失养,七情所伤,尤以惊恐伤神有关。

失眠的中医辨证与分型治疗

失眠得中医辨证与分型治疗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就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得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临床对不寐症得辨证宜遵循三个要点:一就是辨轻重:不寐得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得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二就是辨虚实:不寐得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三就是辨受病脏腑:不寐得主要病位在心脑。由于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同时,其她脏腑

如肝、胆、脾、胃、肾得阴阳气血失调,也可扰动心脑之神而致不寐。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为肝火内扰;入睡后易惊醒者,多为心胆虚怯;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治疗三要点一就是注重调整脏腑阴阳气血:由于不寐主要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与,以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因而首先应从本而治,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其气血阴阳,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总则,应用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与胃化滞、活血通络等法,由此使气血与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心神守舍,则不寐可愈。二就是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不寐得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本病得基本治法,其中主要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补脑安神等不同治法。三就是加强精神疗法:情志不舒或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精神症状就是导致不寐得常见因素,因而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就是治疗不寐得重要方法之一,每每可取到药物所难以达到得疗效。 不寐十证型(1)热扰神明[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治法] 清热通腑,清脑安神。[方药] 凉膈散(《与剂局方》):川大黄、朴硝各10g,甘草6g,栀子10g,薄荷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