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3、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消费的类型】

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心理是理智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绿色生活】

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发展生产力】

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措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依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公有制经济】

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措施: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国有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非公有经济】

构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5、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

地位:企业是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责任: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组织形式。

【公司】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股东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区别: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主要的区别。

机构:股东会和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总经营和助手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法人治理、科学管理,激发公司的活力。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实行公司制改造,增强企业的效率和活力;实现兼并重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企业重组】企业兼并联合破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与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竞争力;企业破产,清理僵尸企业,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使用效率。

(2)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得到尊重。

【就业】

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劳动者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完全相适应,就业形势严峻。

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劳动者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创业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艰苦创业精神)。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原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

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措施: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要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劳动者要签订劳动合同,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6、投资理财的选择

(1)商业银行和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

性质:我国的商业银行以控股银行为主体,是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业务: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存款是基础业务,贷款是主体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作用: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对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可以获得利息收入,活期储蓄流动性较强利率较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利率较高。利息= 本金* 利率* 存期。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适量增加货币供应,有利于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

(2)投资理财的方式

【投资理财的渠道】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购买股票——高风险的投资;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措施。

【股票】

性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给股东的股份凭证和所有权证书。

流通性: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股金,但股票可以流通买卖。

收益与风险:经营股票的收益来自企业盈利的股息分红,来自股票价格上涨的差价;经营股票的风险来自企业亏损破产,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稳定性。

意义:建立股票市场,可以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债券】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流通性: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现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发行国债,用财政赤字的手段,加大支出,扩大需,刺激经济发展。

【商业保险】

含义:商业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签订保险合同,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区别: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体现居民与政府的关系,具有强制性,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保险;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体现居民与企业的关系,自愿协商,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3)投资理财的原则

兼顾收益与风险;兼顾多元与重点;兼顾个人利益和利益;兼顾自己的经济实际与理财特长。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要素分配】

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分配公平】

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效率与公平】

含义: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处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分配悬殊。

8、财政与税收

(1)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渠道: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税)、利润收入(利)、债务收入(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和最重要来源。

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如果取得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

类型:按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意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职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收支关系】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形势:应根据经济形势,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目前,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加大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

【财政的作用】

作用:财政是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税收

【征税】

含义:税收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法: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种类:我国税收分为五类二十多种: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税);财政税(契税、房产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和偷漏税行为,我国正在实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所得越高纳税越高、所得越低纳税越低。个人所得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纳税】

原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公民在享受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时必须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追缴税款,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原因:为了解决人的需要的多样性无限性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社会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家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会: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市场秩序】

原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措施: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维护市场准入、竞争、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诚信建设】

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规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经营是无形资产,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措施: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

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在要求。

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宏观调控】

原因: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税率)和货币政策(利率)是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措施: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措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涵】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

【利弊】

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态度】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2)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TO:积极作用: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最重要的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一带一路”: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举措。为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政府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沿线各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经济安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高三化学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集锦

高考集锦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O 数目为0.1N A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W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介,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一课的第二框叫“信用工具和外汇”。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启示:①消费者:维权 ②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账买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4)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发行: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抑制通货膨胀 ①控制纸币流通量 ②国家宏观调控 ③发展生产力 ④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信用卡、支票、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支票 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类型: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4)外汇 ①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高考揭秘 一年的高考又即将来临,你是否知道高考化学如何命题?你是否知道在考前最关键时期改如何复习?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备考吗?为了圆自己人生的梦想,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不光看实力,还得拼技巧和方法,在这最后时刻,务必抓住高考的重、难点,夯实基础,注重方法,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明确高考命题结构和趋势,避免复习误区,合理选择备考策略,决胜高考!考纲解读 1. 研究“目标” 研究《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知识结构、题型示例等,应特别注意变化之处。重点研究考试范围所罗列的知识及要求层次,以便查漏补缺;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好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研究“变化” 对比分析去年与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其中的变化预示着高考命题方向的改变,这可以从文字表述、增加或删除的内容、示例题目的个数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必须重视对教材的阅读。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琐碎,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等特点,在复习时,考生首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知识的重难点,找出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各章节的关联点串连成线,以画图或列表的形式织成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串起来,形成知识网,从而对化学学科知识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把握。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考生可以采用边读、边批、边思考的方法记忆,长时间坚持,重点知识基本上就能够掌握了。 高考考题解读 1.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加强综合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注重学科内综合,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必修1《经济生活》总体介绍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 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 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 础。曲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U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 基本理念和追求

(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 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主活、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 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 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H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 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讣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丄M绷"产m 画斗如如 *^asr =r . . _ _ 一? 一?———— 突出的思够敢治麦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丧"16妾思想为播导 ?认识中国从产党出终代熬仲他血I严力的发屣知R.社会匕义同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目录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1)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124)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总结 (129)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模式) (167) 高考化学考点总结(考点-例题-解析模式) (275)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习题(附答案) (407) 高考化学真题(付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热点知识习题(附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一、俗名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加粗部分为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上。 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排除①④,故选C项。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最新高考化学题型复习提纲

一、高考化学题型归纳 1、 单项选择题1-6 2、 主观题(7-10) 元素无机综合、化学平衡综合、实验综合、有机综合 二、选择题考点归纳 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三、元素无机综合题考点归纳 1、 常出现的元素:H 、C 、N 、O 、F 、Na 、Mg 、Al 、Si 、S 、Cl 、Fe 、Cu 2、 常出现的气体:H 2、O 2、N 2、Cl 2、CO 2、NH 3、HCl 、SO 2、CH 4、NO 2、CO 、NO 3、 常出现的信息:物质状态、颜色、用途、来源、工业生产、物质类型、原子结构 4、 常出现的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电解、催化剂 5、 常出现的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2NaOH + Cl 2 = NaCl +NaClO + H 2O 2NaOH + Ca(HCO 3)2 = Na 2CO 3 + CaCO 3↓ + 2H 2O NaOH + Ca(HCO 3)2 = NaHCO 3 + CaCO 3↓+ H 2O 2NaHCO 3 +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 2H 2O NaHCO 3 + Ca(OH)2 =NaOH + CaCO 3↓ + H 2O 2Mg + CO 2 2MgO + C 3Mg + N 2 Mg 3N 2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H 2↑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0?3 ,K a2=×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