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垃圾中转站

XX垃圾中转站
XX垃圾中转站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工程

主办单位:XX县城市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法人代表:谢永存

建设地点:XX县罗阳镇南内村

建设规模与内容:征地4399.54m2,建筑面积190.7 m2的垃圾中转站,其中垃圾处理房190.7m2。垃圾中转站按布臵二台2.5TII型垃圾压缩机台标准设计,垃圾处理设计能力为30T/d。

投资情况:174.93万元

1.2区域情况

新城区位于XX县城东南部,东至芝麻坦、西至育才中学、南至后山、北至飞龙山公园,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根据县委、县府“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遵循“高标准抓好规划、高质量展开建设、高起点改善环境、高效能加强管理”的原则;以建设有特色的山地、生态、休闲城市为目标,建设“城为山转、山城相依”的现代山地小城。在城关旧城区东南方向开发建设一个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8平方公里),可容纳7

-8万人口的规划建设新区,作为老城区的扩展和延伸。

新城区建设工程分近期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占地800公顷,主要建设新城大道、新城中心区及附属基础设施,远期规划将覆盖整个新城区各个地块。建成后,将使县城面积扩大三倍以上,县城人口容纳量增加到12万人,未来将成为浙南闽北山区重要商贸流通节点、XX 特色加工业基地、XX西部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XX县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1.3项目编制依据

1、XX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规划》;

2、XX县《新城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评);

3、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图;

5、项目建设总评图;

6、建设单位其他文件。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1.5 结论与建议

1、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的建成处理能力满足XX县新城近期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2、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项目按规划建设要求,垃圾中转站采用合理设计,以节省用地及建设资金。

3、XX县新城的开发建设与XX县新城垃圾处理现状,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作为环卫基础的建设刻不容缓。

4、建议:重视环卫设施规划建设, 保障环卫设施的的建设资金与用地。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都要把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其中。把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保环卫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受益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实行环卫设施有偿使用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落实环卫设施规划。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理由

2.1 项目背景

1、根据XX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规划》,2008-2009年XX将建成城关新城垃圾中转站、三魁镇战州垃圾中转站、彭溪镇垃圾中转站、雅阳镇垃圾中转站、仕阳镇朝阳垃圾中转站等29处垃圾中转站。同时XX市重点办发出《关于下达200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形象进度计划的通知》,2009年XX县共有6个项目列入其中,涉及投资7.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计划要求XX新城加快公用设施包括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等工程的建设。

2、2008年XX县围绕“三个XX”建设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努力克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明显、维稳压力增大等带来的影响,顽强拼搏,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XX 县惠民举措继续深化,社会民生进一步,新城大道建成通车,完成城关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工程、引供水工程等工程建设。

虽然近几年来,XX县十分重视环卫基础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加快环卫设施建设-2008年的新建3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和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但由于XX县原有环卫基础的薄弱,环卫基础设备仍严重不足。

根据2009年XX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坚持以生态创建为基础,致力

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同时,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8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创建整治村40个、农村新社区1个,完成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建成5个垃圾中转站、4个污水处理系统。

2.2 建设理由

1、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天就要产生上千吨的生活垃圾。在处臵和处理过程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会污染环境,对居民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主要由垃圾收集、运输、处理3个环节组成。垃圾收集运输是这个系统中首要的环节,城市垃圾中转站(也称转运站)顾名思义就是收集垃圾、存储、转运的场所,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臵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中转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中转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中转站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规划的XX县新城区将有望成为XX乃至周边地区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购物为一体的中心城镇。但目前原有环卫基础相对薄弱,区域内尚无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的配臵是XX县新城区城市中心建设的规划,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的的建设刻不容缓。

2、坚持以新城建设为重点,致力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根据XX县《新城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和特色乡镇建设,完善设施,增强功能,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上品位、拉框架、强功能、见形象”的要求,严格实施新城区建设各项规划,全面推进县城新城区开发。紧抓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形势,加快实施一批拉动力大、支撑力强的公建项目,强力拉动经济增长。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公厕、停车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便民服务设施,不断集聚新城区人气和商气。

3、是实现XX县政府提出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需要

2009年XX县按照“改善民生八大行动计划”要求,大力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一是就业创业帮扶工程;二是农民健康关爱工程;三是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四是群众住房救助工程;五是教育发展温馨工程;六是农村文化繁荣工程;七是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八是市政设施完善工程;九是农村基础夯实工程;十是防灾设施建设工程;其中: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提出了完成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建成5

个垃圾中转站、4个污水处理系统。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正是XX县民生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将推动城市中心与农村建设的工作。

第三章现状与需求规划

3.1 目标区现状

近年来,XX县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垃圾急剧增加。因此,我们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分期建设,才能为城市化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XX县的城市环境卫生事业起步晚,基础差。尽管近些年来政府重视,加大投入,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环卫基础设施,如2008年新建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以及2009年提出再建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填补了一些乡镇和一些区域环卫设施空白。但总体来看,目前,XX环卫基础设施仍然很落后,布局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的有关规定,城区0.7至1平方公里应设臵一座转运站,据此全县垃圾中转站严重不足。

XX县计划建成新城垃圾中转站,负责XX县新城区的垃圾处理。新城垃圾中转站占地4399.54m2,建设面积2688.88㎡,建筑面积190.7m2,服务区为XX县新城区范围内,处理能力30T。

3.2规划需求

按照《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垃圾中转站的规模主要依据服务区的城市垃圾产生总量确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普通工业垃圾产生量)。XX县新城区的城市垃圾产量以《城市生活垃圾产

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进行计算。

1、人口基数

按照XX县《新城分区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县新城区近期规划人口3万人,远期规划人口7.5万人。

2、人均产出

城市生活垃圾(简称城市垃圾)是所有生活活动在城区的人们在维系自身生存的过程中制造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它与生俱有,与人同在。因此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垃圾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也在迅速增加。

据统计报道:现今中国城镇垃圾的人均日产生量为1.2~1.4kg;人均年产生量为440~500kg。

3、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表

4、规划需求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占地占地4399.54m2,建设面积2688.88㎡,建筑面积190.7m2,按两套2.5TII型垃圾压缩机台标准设计,理论单机日处理垃圾≥15t/d,压缩比1:2.5。

根据XX县新城区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表,本项目基本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能够满足XX县新城区近期的垃圾处理需求。同时规划在XX 县新城城北建设垃圾中转站以满足XX县新城区远期需求。XX县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是必要的,符合XX县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和环卫基础要求。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工程方案

4.1项目选址

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具有一定的条件:

(1)中转站服务区域选择

一般情况下,中小型收集车作业地距中转站的平均行驶距离不超过5--8km,并且中转站的位臵理论上尽可能靠近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2) 中转站道路、交通选择

中转站的运营,必然有大量的垃圾收集车和大型垃圾转运车进、出站,车流量较大,应设臵在道路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3) 中转站市政条件选择

中转站是全天侯作业的单位,全年很少停止运营,故建设地点需要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条件。

(4) 中转站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在中转运工程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站区的环境保护标准,尤其是站址选择在居民稠密区时,应按景观设计,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5) 中转站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卫专业规划的要求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CJJ27-89)的要求,中转站一般应设臵在城市工业区或市政用地区域内。

从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分布区域来看,XX县新城区基本空白,项

目位于XX县罗阳镇南内村,所在地在空地,南侧为道路,区域范围内民居较少,并可经新城大道通达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选址符合相关规定。

4.2拟建规模

1、设计标准

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按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CJJ 27-1989)和《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1991)中的小型转运站标准进行建设,并相应配套绿化设施。小转站处理能力为30T/d.(其规模可分为小型(转运量<150t/d)、中型(150t/d<转运量<450t/d)、大型(转运量<450t/d))。

2、建设内容与规模

通过XX县新城区城市垃圾产生量的预测,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最大处理能力为30T/d.,满足近期垃圾的处理要求。根据处理流程、建设标准,XX县新城垃圾中转站主要内容为垃圾处理房建设。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总用地面积: 4399.54 m2

建设用地面积: 2688.4m2

总建筑面积 190.7m2

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 190.7 m2

绿地率: 35%

建筑物占地面积: 190.7m2

建筑密度: 7.09%

4.3 工程方案

4.3.1 垃圾处理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经收集点(垃圾箱、垃圾坞等)收集,加上清扫、袋装收集,由人力车转运至集中点,用收运车转运至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所有生活垃圾经过压缩设备压实处理后,由垃圾清运车密封运输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垃圾中转站处理流程:

垃圾的投入——脱臭、消毒、破碎——压缩、贮存——排出装车4.3.2 设备配臵

1、设备要求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操作灵活,配件标准化、符合根据处理规模、工艺要求和环保节能要求。

设备购臵纳入政府统一采购计划。

2、设备说明

垃圾压缩机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25Mpa,压缩垃圾块重量2.5t,单机日处理垃圾为15t/d;整机组成由压缩系统、垃圾箱总成、喷雾冲洗除臭系统、污水收集排放系统、防箱体堕落装臵、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和操纵系统、地坑自动冲洗系统、空气除臭系统;

上料机、转运箱、运输车与垃圾压缩机配套,转用箱体配臵三个

保证能够连续运转。系统优点:

(1)箱内垃圾有较高的密度,对垃圾的适应性强。

(2)实现了全封闭化操作。

(3)工程投资、运行费适中。

(4)设备之间匹配接口要求简单,便于管理和维护;

(5)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工艺、设备成熟,作业、管理方式较完善。

在中转站作业工艺、主要装备时应确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

4.4 配套工程

1、给水

中转站垃圾处理过程中不需要用水。项目用水主要在地面冲洗。地面冲洗水为5L/M2.d,设计日用水总量为2T

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

2、排水

清洗污水纳入化粪池、沉淀处理、排放。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垃圾渗透水集中处理。

3、用电

采用单位指标法,照明30W/m2,垃圾处理系统动力装臵容量100KW,计算视在功率为106KVA。

中转站供电电源引自附近闭电所,引入电源完全确立后,进行细部配电设计和设臵。

4、通风:

通风要优先考虑自然通风。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5、防雷及接地

垃圾中转站必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按三类标准设计。

屋顶设臵避雷带,防止直击雷和雷电波侵入。

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为共用接地系统,R≤1Ω。

第五章建设条件

5.1自然条件

1、气候、气象

本项目处地属XX亚热带海洋季风气象地区,温暖湿润,全年无严寒酷署,年平均气温17.9℃,年温差一般为2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降雨量约1695mm,多集中在5-6月份雷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期,年平均蒸发量1310mm,平均相对湿度82%,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夏秋之交受台风侵袭,登陆时瞬间风力为8-12级,平均风速2.1m/s,瞬时最大风速40m/s,定时最大风速25m/s,设计标准负载0.55kg/m2。

2、水文

项目所在地区内主要河流为罗阳溪支流,无明显河床,一般为溪沟,水深小天0.5米,自东向西流入罗阳溪,最后注入寿泰溪。

3、地震

根据全国地震带划分,本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北段,系少震,弱震区,远场地震波及影响是本地区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域。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1—89)的规定,建筑按设防烈度六度进行抗震设计。

4、地势、地质

拟建场地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区域构造隶属华南褶皱带的XX-临海

拗陷的东南部。岩性岩相较复杂,主要出露红紫色白垩系下统馆头组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岩性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局部夹泥岩、玻屑凝灰岩。

5.2 外部配套条件

XX县新城区是XX县正在开发区域。多年来,以建设现代新城区为目标,逐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有关供水、供电、排污、通讯、供气等地下管网已到位,基础配套设施等外部条件具备,其市政设施更加趋于完善。在下一步设计中要与有关部门联系落实管网接口。

第六章环境保护、地质灾害分析与节能措施

6.1污染影响分析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施工期内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施工废水等。

垃圾中转站(含公厕)运营后,污染因素主要有:

6.2环境保护对策

6.2.1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难受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

1、施工场地的建筑简易厕所和化粪池,基础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浆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先在简易沉淀池内停留沉淀后才能排放。

2、强化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坚持文明施工,严禁夜间打桩施工。

3、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应采取封闭施工的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易起尘建材的堆放场地,加盖或库内堆放。要对主要进出口道路

定期清扫及洒水作业。

4、建材垃圾应及时收集、回收利用。

6.2.2营运期环境保护与措施

1、灰尘及臭气治理措施及要求

在中转站运营过程中,垃圾收集车的卸料、装箱过程中会产生灰尘;垃圾在站内暂时停留因发酵等原因会产生臭气,所以要求垃圾收集车卸料作业和装箱作业均应在室内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对转运作业区的小环境影响还是较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严格遵守日转日清的转运工艺,不许垃圾在站内超过24小时。

(2)转运作业区、垃圾车行驶道路等处,每班清洗一次,保持环境清洁。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卸料作业区的臭气等级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级,中转站周边臭气浓度的厂界值小于20。

2、污水治理措施

中转站产生的污水有四种来源,一是职工的生活污水;二是车辆、设备、场地的清洗污水;三是垃圾转运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四是雨水。四种污水性质不同。

首先采取雨水与其他污水分流制,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

城市下水管道。

二是清洗污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后处理、排放。

中转站内污水治理中主要是渗沥液,因此应尽量减少渗沥液的产量。垃圾渗沥液随着垃圾成分、季节而变化,也因垃圾转运工艺不同,产量也有较大的变化。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其渗沥液污染指标较高,总量较小,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经济的处理工艺即:稀释排放、集中治理和专业达标治理三种方法。

综合比较各种垃圾渗沥水的治理达标方法的投资、技术、运行成本、管理等方面因素,中转站垃圾渗沥水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既经济又合理。

3、噪声治理措施

中转站的噪声主要来自两方面:

(1)车辆进出站时的行驶噪声。

(2)转运处理垃圾设备的作业噪声。

主要治理措施是:对作业设备和液压系统的泵及驱动电机座、泵及风机的机座设臵减震垫;选用低噪声风机或带消音装臵的风机;对泵站、液压站、风机站等建筑采用隔音门窗;墙壁铺设吸音板等措施。

通过采取以上噪声治理措施,将转运作业区噪声控制在80dB以下,中转站周边噪声在昼间应低于55dB,在夜间应低于45dB的要求。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及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及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及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 Q D=K s·Q c (2.2.4) 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1.3~ 1.5。 2.2.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Q C={n·q/1000}(2.2.5) 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 g/(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8~1.2。 2.2.6当转运站由若于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及总规摸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 r=m·Q u(2.2.6-1) m=[Q d/Q u](2.2.6-2) 式中Q r—由若干转运单位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m—单个转运单位的转运能力,t/d; []—高斯取整函数符号; 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2.2.7转运站服务半径及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l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1.0k 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 3.0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5.0k 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 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总体布置

垃圾中转站管理最新版

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 1、中转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成领导交办的其 他工作;逐级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工作安排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关的工作制度要醒目上墙; 2、中转站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工作人员和车辆严禁入内, 进入场区须登记;操作间严禁外人进入; 3、中转站准时开门,各岗位人员及时到位;工作实行定 人、定岗专人管理负责制;工作人员按规定时间到岗,不得迟到、早退、脱岗; 4、中转站工作人员对中转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等 工作全面负责;做好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场区内严禁烟火; 5、垃圾中转站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倾倒有序,文明操 作;及时清理地面,确保地面干净无垃圾、无污水; 6、各区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进入中转站应持有核发的准入 卡;须按指定位置倾倒垃圾,严禁随意倾倒;要有生产垃圾车辆进、出台账;记录要及时、准确、齐全; 7、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确保车辆停放整齐,满载运输; 做到日产日清,按时将垃圾运至垃圾场进行填埋; 8、禁止将建筑垃圾倒入压缩机或压缩车;禁止在垃圾中 转站焚烧垃圾、杂物;禁止垃圾中转站内堆、晒杂物;

垃圾中转站设备维修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做好各类设备的例行保养、维修工作,并认真做好 记录;每天安排维修驻站人员,对压缩设备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生产; 二、定期对各类需润滑部位加润滑油、黄油,对压缩机、移 动平台滚轮等缺油情况,及时进行加注; 三、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 源,查明原因,自己不能排除的应及时上报; 四、确保照明正常,发现电路、油路出现故障时,由专业人 员修复; 五、建立维修档案,填写维修记录单,定期汇总;每月对机 械设备、线路不得少于两次以上的大型保养。

垃圾中转站站技术方案

常宁市300T垃圾转运站 工 艺 及 设 备 方 案 湖北精功科技有限公司 2011-01-03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3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3 - 1.2 设计依据......................................................................... - 3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4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4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6 - 2.2.2 工艺流程图 .................................................................. - 7 - 4. 主要设备介绍........................................................................... - 8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8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9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0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1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1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3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4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4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7 - 6. 环境保护.............................................................................. - 18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8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8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8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8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8 - 6.2.4 噪声控制................................................................... - 19 - 6.2.5 蚊蝇控制................................................................... - 19 - 7. 结束语................................................................................ - 20 -

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实施方案

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实施方案 一、概况 东园垃圾中转站位于江都区龙城路48-2,浦江路垃圾中转站位于江都区浦江路148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个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是标志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循环经济开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确实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垃圾的收集、压缩、运输和垃圾站的臭气净化等。我公司研发生产的垃圾转运站除尘除臭系统是综合了空间植物液雾化的技术、负压抽风除尘除臭技术、离子新风除臭技术、垃圾口降尘除臭等技术,是一项比较理想和成熟的垃圾中转站除尘除臭系统,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垃圾中转站配套使用,用户均感到非常满意。 1.1、垃圾臭气的产生原因 由于生活垃圾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剩饭、蔬菜根、叶、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脂肪、下脚料等和一定的水分,在堆积过程中由于通气不良及受到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鱼腥臭[胺类CH3NH2,(CH3)3N],氨臭[氨NH3],腐肉臭[二元胺类NH2(CH2)4NH2],腐蛋臭(硫化氢H2S),腐甘蓝臭[有机硫化物(CH3)2S],粪臭[甲基吲哚C8H5NHCH3]以及某些垃圾废水的特殊臭味,习惯上统称为垃圾臭气。 1.2、垃圾臭气的产生过程 垃圾在堆放、转运、压缩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异味臭味,从而造成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其异臭味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待处理的垃圾中含有易挥发的异臭味的化合物,经过设备的搅动、翻转等机械运动,使得这些化合物挥发出来,产生异臭味; (2)垃圾在输送、储存等过程中因微生物的作用,释放出异臭味; (3)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因工艺条件和要求造成异臭味的产生。例如,在焚烧或堆肥等过程中,氧气可与垃圾中的化合物生成有异臭味的产物;又如,在垃圾堆放过程中的有机物腐败产生异臭味。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doc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2006-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苏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管理指导手册

苏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管理 指导手册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8年7月

目录 1 总则 (1) 2 选址与规模 (1) 2.1 选址 (1) 2.2 规模 (1) 3 转运工艺 (3) 4 建设要求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建设要求 (5) 4.3 平进低出工艺布置方案建设要求 (5) 5 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 (7) 5.1 环境保护 (7) 5.2 环境监测 (8) 6 运行管理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计量 (9) 6.3 卸料 (9) 6.4 填装与压缩 (10) 6.5 转运容器装卸 (10) 6.6 污水收集 (10) 6.7 维护保养 (10) 6.8 安全操作 (11) 7 工程施工及验收 (13) 7.1 工程施工 (13) 7.2 工程竣工验收 (14) 8 劳动定员 (14) 9 附图:转运站参考方案 (16)

1总则 1.1为有效推进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规范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管理,依据《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以及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手册。 1.2本手册适用于本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150t/d)建设与运行管理。 1.3转运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手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要求; 2 综合考虑服务区域、服务人口、转运能力、转运模式、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通讯等方面的要求; 5满足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宜设在下列地区: 1 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 2 邻近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其他人流密集区域。 2.1.3若转运站选址于2.1.2所述地区路段时,应强化二次污染控制措施,优化转运站建设形式及转运站外部交通组织。 2.2规模 2.2.1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建设单位 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XX县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参数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150吨,远期30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吨/m3;压缩后容重:约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4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7.中转站距德山焚烧厂距离:60公里 建设地点 中转站位于XX县龙阳镇双板桥村,占地面积17549平方米,折合亩。 服务范围和设计内容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 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地磅房、门卫。机械维修房包括机修车间及机修平台。洗车平台包括洗车平台及洗车设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垃圾压缩中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工程建设规模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XX县城区建成面积为,2008年,人口万人,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通过对XX县城近几年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XX县统计年鉴》),2008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09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为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近期人口规划,本次设计近期的人口增长率定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远景人口规划,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逐年推进将逐步增加该垃圾中转战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本设计拟定远期人口增长率为%,再根据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垃圾产量。 表2-1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垃圾量的预测 人均垃圾产量

垃圾中转站的作用及功能

垃圾中转站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集中压缩各种生活垃圾,减少运输次数,从而减少整个垃圾运输的成本,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其次还有更多的作用,如:减少了蚊蝇的滋生,杜绝了二次污染,美化了周边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乡传统意义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环保、节能低耗等新概念的要求,因此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势在必行。 清洁舒适的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大量的垃圾是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了,这就离不开环卫工人与垃圾中转的功劳了;环卫清运工把分散在小区、街道、工厂、生活区的垃圾收集运至垃圾中转站,通过压缩后装在密封式的垃圾专运车送往垃圾处理场。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对于维持城镇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作为连接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和垃圾处理厂之间的枢纽;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也离不开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可合理化,科学解决乡村垃圾难题。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主要常见的四种为:地埋式垃圾站、垂直式垃圾压缩站、移动式垃圾中转站、分体式垃圾转运站,根据垃圾中转站的处理量选择不同设备。 地埋式垃圾中转站一般属于小型垃圾站,可应用在乡镇、农村、小区、公园、景区、学校、高速服务区等区域,垃圾处理量一般在20-80吨左右的,垃圾投放点压缩处理生活垃圾非常方便;通过各种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或其它途径将垃圾倾倒入中转站内,装满一箱垃圾后,由举升机构将垃圾站升出地面,在垃圾站升出地坑后与垃圾转运设备对接;通过对接,垃圾站将箱体内的垃圾转移到运输车辆箱体内,垃圾站回落至地坑内,开始下一轮的作业。 垂直式垃圾中转站处理量相对比地埋式垃圾站会大一些,一般处理量在100-120吨左右,用在垃圾站房里面比较居多;工作压力高达120吨,压缩比达1:3,压缩后垃圾密度达0.9t/m3,装载效率高,垃圾在压缩、贮存和卸料等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全新概念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采用液压系统控制,将垃圾在密封的储存仓内强制压缩。 河南中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环保环卫领域设备的高新技术

大钱港大型垃圾中转站运营方案解析

大钱港大型垃圾中转站运营方案 一、大钱港大型垃圾中转站工程概况: 大钱港中转站属于新型智能化大型Ⅱ类生活垃圾转运站,位于市北分区SB-35地块,场地东、南面现为农用地,西面是河流,北面紧临三环北路。项目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实施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总用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米。其设计规模为日转运量为450吨,采用先进水平压缩工艺,过程高度自动化,完全密闭式作业,具有降尘、除臭和污水排放处理系统,清洁高效,有效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建成后主要服务于老城区、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及吴兴区其他部分区域,初定于2016年上半年开始投入试运行。 主要土建项目包括配套办公用房基本完成,目前设备安装进行中, 2台大型压缩主机已安装,预留1台位置,配套电控、监视设备设施待安装。变压器、电缆待铺设安装。办公用房16间、大小会议室3间、及配套厨房餐厅等内部装修中。土建部分继续完善,准备设备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等,期间建设方、设备方和运营方等三方应安排沟通协调,为此后工程移交做好铺垫,最终确保新中转站试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大钱港中转站具体运营方式可以实行政府招标采购服务或自设部门运行,该上层设计需要领导统筹安排确定。政府采购服务可以通

过市场化解决专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稳定可持续运营,其运营服务接入智慧环卫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化监管,有效实施监督管理,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企业加第三方信息化监管,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运作和连续化服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了环卫部门增加编制或申请增加人员的难题,不必考虑人才、能力流失和重建的问题,让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从琐碎繁杂的具体运营工作中解放,集中投入到行业建设、研究和监督指导的本质工作上来。 招标范围:大钱港中转站运维,包括垃圾收运、转运站操作及运输最终处置点等工作。招标时间:安排适时启动招投标,5月前委托中介进行标书制作等程序,6月进行公示完成招标并进场运维。 二、大型中转站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及运营费用: 具体操作运行方案可委托海沃装备商制定,由其进行安装调试,制定操作规程、对中转站运营人员进行培训及作业指导等;同时可请常州、无锡同行派员进行技术操作管理等业务指导。参考相关资料和同类型考察经验,包括人员岗位配置、运营费用估算等,初拟运行方案如下: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更新设计及策略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更新设计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07T13:45:43.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李俭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天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与日俱增,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中转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米东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站新疆乌鲁木齐市 831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天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与日俱增,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中转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的需要,就必须在中转站设计方面及时地更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将城市垃圾污染降低。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实施更新设计的必要性入手,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更新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起着枢纽作用,因而这个环节的减量化也十分重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选型、工艺、环保措施、平面布置和建造经验,分析了环境污染因子的产生机理。最后对比了臭气、灰尘、废水等的有效处理措施及达到的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实施更新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不管是生活垃圾的产量还是运输量和处理量都在与日俱增。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垃圾中转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切实强化对其的更新设计。 2城市垃圾现状 城市垃圾处理经历了被无视到简单的填埋,再到回收再处理阶段,城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多数垃圾并没有分类收集,这不仅使得收集与运输的数量增加,消耗了许多资金以及劳动力,同时使得处理人员的技术难度增加;并且现有车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回收使用及无害化处理。大多数垃圾中转站选址仅考虑使费用最小化,而忽略了绿色环保、高效回收以及环卫工人回收工作的便利程度。目前,城市使用的垃圾收运方式可分为压缩车直运模式和小型收集车中转模式以及智能垃圾房定点收集模式两类。第一种收运方式在大型和中型城市使用较多,其优点主要是简单便捷,便于再建站点,节省资源和空间。第二种收运方式多用于距离处理站点较远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解决交通不便利的问题且可对垃圾进一步处理。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管理不规范,使得总体的回收处理效率低,回收和再利用没有从整体的角度作考虑,很少追求可持续发展、零污染以及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近年来,垃圾回收处理不当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3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更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3.1切实注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架构更新 由于生活区是形成生活垃圾的源头,所以需要将其作为消化垃圾的起点,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处理架构和流程上需要注重对其的更新设计。第一,在回收方面,可以构建高效的基于“互联网+”的分类回收体系。第二,在运输方面,应尽可能地采取短距离的运输方式,比如采取地下气力运输的方式,顺着城市地下综合廊道,将生活垃圾转入就近的地下垃圾中转站。第三,在垃圾分拣方面,加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着力实现智能化的分拣,按照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拣。第四,在预处理方面,主要是在做好分拣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实施预处理,尤其是中转站中存在异味与污染严重的垃圾实施堆肥处理,而可回收的垃圾则进行清洗和回收。第五,在垃圾运输模式上,在采取气力运输的基础上,采取运输车辅助的方式进行运输。第六,针对无法处理的垃圾,需要及时地将其封装,并将其运输到垃圾发电厂或者填埋区域进行处理。 3.2切实注重新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技术更新工作 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把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中转等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线上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废品的回收。比如采取积分兑换的方式,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物业垃圾环保回收平台,促进垃圾回收与分类以及利用和处理能力的综合性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应借助新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办法、目的和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在垃圾分类上要长期的做下去,就要加大与各方的合作和宣传力度,确保垃圾分类的理念得到深入人心。进行垃圾分类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实现。环卫部门要加大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力度,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二是切实注重垃圾处理的投资。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在垃圾分类处理加大投资力度。首先是在硬件设施上对其加强和完善,为分类处理奠定基础。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比如根据类型和区域等对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编号,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其的巡查和防护,确保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才能为分类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分类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更好地实现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垃圾处理中,除了传统的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之外,还要通过资源化处理实现环保砖、混凝土再生骨料和垃圾造景以及地基加固等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回收再利用在生物炼制柴油以及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等方面进行努力,推广利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环保砖工艺。更好地促进资源化处理成效的提升,降低对环境的威胁,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垃圾中转站的处理压力,从不同的渠道和源头加强对垃圾的消化和处理。因此,强化垃圾分类宣传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才能将自身的处理压力降低。三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内化能力。在垃圾中转站运行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的处理能力提升,必须注重垃圾中转站自身内化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现有的设施设备的处理能力进行升级优化,注重对设备处理体系的完善,在进行垃圾中转时,既要将提升自身的容量,又要提升物流处理能力,将垃圾及时地进行中转处理,做好垃圾的分类管理,强化垃圾处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注意对垃圾处理现场环境的优化,做好垃圾的压缩和污水处理,所有垃圾形成的污水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才能排放,以切实提升自身的中转能力和内化能力。 结语 整个系统架构从回收、中转到运输引进了热门的理念如互联网+、先进的技术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也有一些当前未能较好付

反对建垃圾压缩式中转站

反对紧靠浅水湾小区建县城 垃圾压缩中转站 我们是浅水湾小区居民。2014年3月3日,获悉拟在浅水湾小区西北侧建设“县城垃圾压缩中转站”后,引起巨大反响,居民们一致认为:该选址是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更没有“以人为本”,为城市未来文明发展考虑,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大家坚决反对! 一、选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泰和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管理用房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规划、环境评价、污水处理措施等均无公告 建设地点:浅水湾小区西北侧15米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3344平方米 建设单位:泰和县城市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4年3月3日 二、项目周边环境 1、项目东侧15米为浅水湾住宅小区,小区2493户住户,一万多名居民,是泰和县目前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成熟示范住宅小区,小区中心设有一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北面紧邻县城中心排涝沟。

2、项目位臵目前为一处交通死角,没有交通干道,只有浅水湾北门一条8米宽的简易水泥路与外界连接,因浅水湾小区居住居民多,此道路无法满足现有交通要求,车流量大,极其拥堵。 3、项目北侧也紧靠我县中心排涝沟,再向北900米处为自西向东的龙虎山脉。中心排涝沟主要承担上田春塘陂、玉华山脉、龙虎山南侧杏岭及万石垅来水,并通过新行政中心经黄家坝排涝站排入赣江,是自澄江河因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而造成严重淤堵污染后,为缓解排涝压力配合城市建设而新开挖的重要排涝沟。 4、项目南侧400米处为澄江大道北侧诸多单位和居民区,中间为我县城市发展备用地。项目西侧为澄江镇政府所在区域,中间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三、我们的意见 如果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紧邻小区设立,是对小区上万名居民及其周边群众的不负责任;象这种将直接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项目,既没有列入我县城市总体规划也没有进行环境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并履行相应法定程序,更违背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要求,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选址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我们坚决反对! 三、反对理由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X 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建设单位 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XX县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参数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150吨,远期30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吨/m3;压缩后容重:约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4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7.中转站距德山焚烧厂距离:60公里 建设地点 中转站位于XX县龙阳镇双板桥村,占地面积17549平方米,折合亩。 服务范围和设计内容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地磅房、门卫。机械维修房包括机修车间及机修平台。洗车平台包括洗车平台及洗车设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垃圾压缩中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XX县城区建成面积为,2008年,人口万人,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通过对XX县城近几年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XX县统计年鉴》),2008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09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为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近期人口规划,本次设计近期的人口增长率定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远景人口规划,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逐年推进将逐步增加该垃圾中转战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本设计拟定远期人口增长率为%,再根据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垃圾产量。 人均垃圾产量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量约在~ kg/人·d,XX县现人均垃圾日产量约人·d。随着XX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城镇环卫工作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垃圾减量化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实施,居民燃料结构的调整,燃气使用率的提高,XX县县城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将会逐步减少。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近期2012年-2020年,人均综合垃圾产量指标约以 2‰年平均递增率增长; 2021年以后人均综合垃圾产量按5‰年平均递减率计。 垃圾成分 根据XX县环卫所对XX城区现有垃圾堆放场的五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其监测分析结果如下:

垃圾中转站各项管理制度

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 一、中转站操作人员对中转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等工作全面负责。 二、中转站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工作制度要醒目上墙。 三、中转站准时开门,各岗位人员及时到位。 四、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确保车辆停放整齐,满载运输。 五、垃圾中转站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倾倒有序,文明操作。 六、中转站要有生产垃圾车辆进、出台帐。记录要清晰、及时、准确、齐全。 七、外来单位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进入中转站应持有核发的准入证。 八、禁止将建筑垃圾导入压缩机或压缩车。 九、禁止在垃圾中转站焚烧垃圾、杂物。 十、禁止外来人员到中转站拾荒。 十一、禁止垃圾中转站内堆、晒杂物。 十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垃圾中转站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认真做好各类设备的例行保养、维修工作,并认真做

好记录。 二、定期对各类需润滑部位加润滑油。 三、及时对储油箱滤清或更换。 四、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查明原因,自己不能排除的应及时上报。 五、确保照明正常,发现电路、油路出现故障时,不得擅自修理,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修复。 六、全年机械设备、线路不得少于两次以上的大型保养。 垃圾中转站卫生标准 一、内外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散落垃圾和污横流。 二、物品分类堆放有序,整洁干净,无杂物。 三、液压件、压锤、推动杆清洁、无垃圾、积尘。 四、下水道及时冲洗、疏浚、无恶臭、无杂物。 五、垃圾清运结束后,中转站必须清洗一次,无暴露垃圾。 六、消毒期间基本无苍蝇等。 七、货物柜干净、整洁、无杂物。

八、门窗、墙壁清洁、无灰尘、蜘蛛网。 九、站内、外要进行适当的绿化、美化,做到无白色垃圾。 垃圾中转站操作人员安全制度 一、每日开工前,完工后要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性的检查工作,保证安全行驶。 二、压缩机(车)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安全教育及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压缩机(车)操作人员,每月统一召开安全例会。 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车压式及压缩式中转站),严禁无证人员操作机械设备。 五、严禁站在坑内耙垃圾,压锤下面严禁站人。 六、清理地坑散落垃圾,必须两人在场,切断电源,确保安全后方口下坑。 七、倾倒垃圾入中转站的小车拖灰土,不得将火种带入中转站。 八、中转站内严禁堆放易燃物品,严禁明火作业,灭火器应置于明显部位,做好消防工作。 九、中转站操作人员确保中转站的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发现问

垃圾中转站介绍

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 中国将把城市垃圾细分为四组,分别为材料垃圾组(包括玻璃、磁性或非磁性金属、废纸、橡胶、塑料)、有机垃圾组(厨房垃圾、生物垃圾)、无机垃圾组(炉灰渣、砖瓦、陶瓷等)、有毒有害垃圾组(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杀虫剂容器、过期药物、医疗废物以及废电视机、电话、电脑等废旧电器的电子垃圾)。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介绍,在1990年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才有了不断提高。1999年,中国设市城市为668座,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个,其中包括不到200个的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处理率63.4%,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0.3%。中国城市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700多个,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2%。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首先要经过收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虽然2002年中国政府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目前只占16%。混合收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如居民小区、街道两侧,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每天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负责收集这些容器里的垃圾。二是在居民小区建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站,居民每天可以把生活垃圾扔到垃圾站。三是垃圾道,在中国高层住宅楼中,垃圾道在建楼时就已经设计好了,从一层一直直通到顶层,居民可以把垃圾扔进垃圾道,环卫人员从底层拿走。通过垃圾道收集居民生活垃圾曾经是居民生活区垃圾最常见的收集方式。但是在2003年发生非典之后,因垃圾道利于细菌传播,被许多城市禁用了。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相继规定新建住宅楼不设垃圾道,一些城市还将已建住宅楼的垃圾道封闭停用。收集到的垃圾由专门的垃圾车运到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是完全密封的。垃圾被运到转运站后要进行第一步处理。首先由分类机进行分类,被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对于大体积的垃圾还要进行压缩处理。之后,这些垃圾被分类运走。从转运站运出的垃圾,有的被运到卫生填埋场,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加盖盖好并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在这些坑中铺有专门的管道和防渗层,用来收集垃圾发酵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气体经过燃烧处理,渗滤液一部分经过净化处理成中水,用于清洁垃圾车辆以及地面扬尘,还有部分渗滤液经过过滤后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再排放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的被运到了堆肥厂,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用作了植物的肥料。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了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使垃圾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目前中国建成、在建和正在报批的垃圾发电厂已有140座。一吨垃圾可发电300度,余热还能用来供热。天津市双港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1.2亿度,可供5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万吨。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将被回收再利用。在处理垃圾过程中,中国制定了不少相关标准,如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焚烧废气排放标准等。在垃圾处理方法中,焚烧法处理垃圾在中国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而且由于焚烧法处理垃圾时会产生二恶英气体,因此许多城市除因处理医疗垃圾需要外,对焚烧法处理垃圾不大使用。许多城市更多的是使用卫生填埋法,这种方法被环保官员认为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 编辑本段自动升降压缩式垃圾站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 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 :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 表示有毒性;x 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产 品。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求 1.设计参数 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面积大小以及中转站的场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2.设计标准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表 1)当异味控制系统运行时,异味控制国家GB14544 93《恶臭污染物二级排放 标准》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 2) 处理后无感观臭味 四.除臭工艺及技术介绍 臭源除臭工艺和空气除臭工艺组合而成综合解决方案,能够全面的解决重庆市垃圾中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