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结构特征评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结构特征评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结构特征评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结构特征评析

唐玉娟(法学院经济法研究生学号200404040328)

[摘要]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是一本集教科书和专著于一身的著述,它将法律经济学运动推向了高潮,在当前美国法学教育中它是一个必读课本之一。本文仅就其结构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某个侧面的评析,同时就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给提出了几个建议。

[关键词]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经济学结构

如果说芝加哥法学院《法律经济学期刊》(1958年)的创办是经济分析法学运动的一个里程碑(因其标志着经济分析法学的正式起步)的话,那么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果没有特别声明,下文中所提到的《法律的经济分析》就是指波斯纳的这本)一书的出版则是经济分析法学运动史上的一颗重磅炸弹,它标志着经济分析法学作为一个法学流派正式走向成熟。该书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来分析一系列的法律现象和具体的个案。这是一本集专著和教科书于一身的著述,它的作者波斯纳也因此而誉满学界,被称作法律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随着20世纪末我国法学界对这一新兴学科的介绍,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成为法学院学生的必读课本之一,但是大多数中国法学院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却碰到种种困难,大部分甚至没有信心读完。不但是因为里面涉及到太多的经济学知识,还由于其写作结构上的原因。本文主要从结构特点上进行评析,以期带给读者些许帮助。

一、结构简述

《法律的经济分析》主要由7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an introduction);第二部分普通法(the Common Law);第三部分市场的公共管制(Public Regulation of the Market );第四部分企业组织和金融市场的管制(the Law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第五部分法律收入和财富分配(Law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Wealth );第六法律程序(the Legal Procedure);第七部分宪法和联邦制度(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Federal System )。这样的结构安排用波斯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试图使经济原则在系统的(虽然肯定是不完全的)法律原则研究中得到体现”[1]因为“法律是个系统,它有一个经济分析能启发的整体......”,如果用经济学原则,那么法律将被作为例证而依附其上”[2]。的确,在法律经济学的运动史上,从亚当·斯密到凡勃伦、康芒斯、布坎南再到科斯、贝克尔,一直是将法律制度置于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而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获得的也是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将经济学原则置于系统的法学体系下,波斯纳是第一次,也是经济分析法学的集大成者。作者将此书命名为《法律的经济分析》而不是《法律经济学》或是《经济分析法学》也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在这本书里,波斯纳主要是用经济学原理对各种法律现象进行实证分析,而不是系统地从概念、逻辑去阐述“法律经济学”或“经济分析法学”这一学科。

第一部分导论在整部书中处于总论的地位,在这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几种经济推理的方法和基本概念,从而也为后面几章的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法律问题作好了准备。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可视作分论部分,作者耐心地对各种法律行为、原理进行了细致地剖析,虽然有些问题是一些生活中的稀松平常,但是“尽管这些问题都很专门,似乎都是雕虫小技,但对这些问题的专门论证,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专家或法学理论家可以提出的.......一个只关注正义、法治等大词的宏大理论家也不可能看到这些琐细问题中的重大社会意义”[3]。该书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是同时代,恐怕在当代也是无以匹敌的,例如E.吉尔霍恩,W.E.科瓦西克著《反垄断法律与经济》,威廉姆斯的《反托拉斯经济学》等,都只是分析了某一个方面。

由于波斯纳是一个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他的写作风格自然要受这一法系的影响。与大陆法系国家的著述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便是,《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不是采用大陆法系的传统去按照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这样的模式安排体例。在美国,判例法主要是普通法判例占据了整个法律规则的大部分内容,因而,在此书当中,作者花了最大的篇幅来分析美国普通法。在著述中采用的结构,也是非常灵活的。因为在整个这部书中,除了少数论述制度性问题外,主要是分析例证,这样为作者随着司法判例的发展对它进行修改,特别是在内容上进行增加预存了空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与1973年首版相比,后面各章都在前一版的内容上作了一定的增加和修改。例如在第一版的基础上,1977年第二版收编了当时的一些文献,并且增加了关于侵权赔偿、法律规则制定、契约、家庭法、信托投资法、公司信贷等方面的内容。此后的每次再版都有所增加,从而该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不论它的结构如何庞大也无论它

如何散漫,但始终没有离开的一个论题便是: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并且没有脱离法律的框架。

二、《法律的经济分析》的结构特点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体现了美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普通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占美国法律体系(system)的绝大部分内容,制定法则是后来在近现代时期才出现的国家立法形式。

美国普通法是在英国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管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主要涉及到财产权、契约、婚姻家庭、侵权甚至还包括很大一部分刑事法领域的事项,它远比制定法所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制定法反而是作为普通法的补充出现的,这就使得我们不奇怪为什么作者用了最大的篇幅,并列为本书“分论”的第一部分,来进行对普通法一系列例证的分析。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之一便是,它不象大陆法系那样进行严格的法律部门的划分,因此,波斯纳在著述的时候,也并没有也不可能按照大陆法系的作者那样逐个地按部门法进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时刻记住这一点。

然而普通法也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分,作者在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的实体法范围的规则,而将普通法上的程序放在了第六部分,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但是也许是考虑到程序不仅涉及到普通法的管辖,同时也有一定的制定法方面的涉足,所以作者把它单独把它列为了一个部分,这也不足为怪。

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作者并没有将美国法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定法”列为与普通相并列的一章,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有点意外。由于深受英国殖民主义的影响,美国普通法是直接从英国法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美国法律越来越表现出与英国法不同的一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律的法典化趋势。最早的制定法要算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更是表明了美国法律的独立化倾向。以后诸如1932年的调整劳资关系的《诺里斯-拉瓜迪亚法》,1935年的第一部社会立法——《社会保险法》,1952年美国统一州法律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商法典》,1953年的《统一证据规则》等。然而,无论怎样美国的制定法在数量和涉及的广度上肯定是不可能与普通法相匹敌的,这也许就是作者没有把制定法列为专章系统论述的原因所在吧。在制定法领域作者只是侧重的讨论了一些重要的领域,如市场的公共管制,反垄断领域、市场的组织方面的法律以及有关的宪法制度。可见,这样的结构安排体现出普通法在美国法律体系中非凡重要的地位。

(二)体现了市场在美国法律规制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市场的正常运行关系着美国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社会的稳定,因此关于市场的立法要占美国制定法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19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随着全国铁路网的建立和扩大,原来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小市场被迅速融为全国性的大市场,大市场的建立一方面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过度的经济集中不仅使社会中下层人民饱受垄断组织滥用市场势力之苦,而且还使市场普遍失去活力。市场自由化和政治经济集中的冲突,美国制定了大量市场公共管制方面的法律,以推动和保护竞争。例如1892年制定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的《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36年的《罗宾逊-帕特曼法》等。

而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运作体系中最主要的因子莫过于企业,借科斯的观点来形容,企业是最能节约成本的组织经济生活的形式。而波斯纳本人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法律,其目的就是要将“效益观”引入立法和司法过程当中,促使立法者制定能产生有效益的法律,法官作出判决的时候能“将权利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所以,作者整整用了两部分(第三和第四部分)的篇幅来讨论有关市场(其中主要涉及到企业)的法律制度。鉴于金融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波斯纳还在这一篇里用了一个专章分析了诸如政证券组合、多样化、杠杆率、股票、公司与保险、信托、银行等有关金融市场方面的法律规制。

(三)体现了对“追求效益会造成破坏公平和正义”批评的回应

经济分析法学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招致着各种各样的责难,有的认为它的分析视野过于狭窄,有的批评它套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生搬硬套。例如,(1)美国法学教授马洛伊就对波斯纳的

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意义上的财富最大化作出了辛辣的批评。他认为,私有财产权总是用来保护有财产的人免遭无财产者的侵害,而正是那些拥有社会资源的人才有权力影响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4]。因而这种所谓的“财富最大化”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和不正义。(2)公共选择学派也认为,法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总是牵涉到集体选择问题。塔洛克(Gordon Tullock)在他的一本书中指出,政治市场的偏见往往来源于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院外游说,这些偏见也会影响法律的公正和效率。(3)表现得尤为偏激的要数罗那德·沃德金了,他强烈的指责,经济分析法学是“劫贫济富”的理论[5]。

所有这些观点用波斯纳本人的观点来说是对效益的误解。波斯纳认为,公平有两层含义:(1)分配公平,即个人收入的平均分配;(2)公平即效益。并且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公平。他还认为,甚至不公正的概念也是从效益这一观念引申出来的。因为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对资源的浪费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由此可推知,不讲效益,就是不公正。因而,衡量法律制度好坏的标准就在于它是否能增进社会财富。效益应是评价、制定和选择法律制度的首要标准。以此来促进资源从效益低的人或部门转移到效益高的人或部门的手中,从而在更大意义上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和社会正义。即“判断行为,制度是否正义或善的标准,就是在于它们能否使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化。这种态度容许效用、自由以至平等之间这些相互竞争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协调......”。总之,在波斯纳看来。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是最高的公正,效益是评判行为和法律制度是非好坏的标准。他用效益这个概念来代替传统的公平和正义。经济学包括效益原则能够提供明确的价值,那就是社会必须放弃不具有经济性的公正。所有这些都可以是看作作者对那些对法律的经济分析的责难的回应。因而在第五部分,作者专门就收入平等、分配正义和贫困、税收问题进行了辩论,从首版到第六版这一部分的内容也随着学界批评的提出在内容上有所增加和修正。

(四)体现了波斯纳“效益观”对法律程序的极度重视

细心的读者只要稍微留神一点就不难发现,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波斯纳是将法律程序作为专门的一个部门来讨论的。我们都知道,在美国的法律过程中,程序是至高无上的,程序上的违法将回导致一系列法律行为的无效,最著名的要算加利福尼亚州诉辛普森一案了。在波斯纳的这一本著述里,也给予程序的高度重视。但是作者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论证程序必须是能够节约成本和有效益的。他认为,市场通常能够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益最优化,只有在市场决定的成本超过法律决定的成本时,法律制度才起作用。而法律程序(legal process)和市场过程一样,也是要讲究成本和效益规则。

在法律程序这一部分,作者讨论的范围很广,不仅仅限于司法程序。这里的内容涉及到了立法程序、执法程序、诉讼程序、司法程序等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方方面面的内容。用一个专篇来就程序问题进行讨论,这正是体现了正当程序是美国法律的生命这一价值。

(五)用经济方法对宪法制度的整体分析作出了尝试

大多数法律经济学家的著述多半是对某个特定的例证或某个制度进行分析,而对于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宪法却并不多见,甚至有的学者还认为宪法关注的更多的是一国的政治制度,因而持有宪法不可以进行经济分析的观点。但是在《法律的经济分析》里作者还是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美国先行的宪法共7条、26个修正案,它不但规定了美国的国体和政体,还有相当大的篇幅是有关人权的规定(前10修正案被称为“人权法案”),并且还涉及到了有关州际贸易商务、联邦征税权和州税权的规定。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证。

这部分最有趣的应该是,为什么作者会把搜查、扣押和审讯安排在这一篇,因为按照我们大陆法系的常识,搜查、扣押和审讯是属于诉讼程序上的内容,应该归入法律程序那一部分才对。那么在此我们要了解一下美国宪法的有关内容。

当然,美国宪法主要是涉及联邦制度方面的事项的。但是,基于对程序特别是对刑事程序的重视,美国联邦宪法对刑事程序的有关事项做了专门规定,并且联邦宪法有关刑事程序的规定对美国刑事诉讼法律有着很大的影响。美国宪法第四、第五、第六等修正案都与刑事诉讼程序直接有关。美国一些法学院讲授刑事诉讼法的课程就称为“宪法刑事诉讼”[6]。“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在你受审时到场。如果你请不起,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这一著名的“米兰达警示原则”就是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的宪法权利引申而来的。其中就规定了刑事审判程序中公民的

“沉默权”。

在刑事搜查、扣押、逮捕和审讯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是否侵犯被搜查、扣押、逮捕、审讯者隐私等各项宪法权利的问题,所以美国宪法在这些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作者将这一章归在宪法和联邦制度这一部分是不无道理的。

三、阅读过程中要克服的结构问题

尽管有如上的优点,但是《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在结构上还是有着不适合大陆法系学生阅读习惯之处,阅读的时候总感觉书里的章节与章节之间缺少逻辑联系,里面的章节可多可少,而且编排也无顺序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惑。

1.各个部分的排列没有明显的法学逻辑界限。

作者将第二部分(普通法)和其他各章并列,使读者有些糊涂。因为按照我们的常识,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普通法是与指定法、衡平法相并列的,而波斯纳在这本书里却将它与市场的公共管制、企业组织、收入和财富分配、法律程序等相并列,这种结构虽然也如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是在法学的体系里,但是却没有法学的逻辑,即既不是按照“普通法—制定法—衡平法”的逻辑,也不是按照“实体法—程序法”的逻辑,使得初读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也难怪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有“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不读个三遍,你全然不知在讲什么”的说法。并且每一个部分下面的章节的安排也有类似的情形。

2.结构比较松散

作者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主要侧重的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现象,其中主要是进行实证和例证的分析,而没有一条法学概念的线把如此数量众多的章与节串起来,使得这本巨著的结构显得有些松散,并且有些地方还略显重复,读起来好象是大量长短不等的论文的收集(collection )。有人说如果删掉几节或一、二章,或者再增加若干章节,它仍然还是一部完整的教科书。的确,不论作者怎样努力,他永远不可能穷尽对美国所有法律制度和例证的分析,如果作者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法律的方法的话,篇幅倒也不必一定那么的长,能起到示范作用便也行了。更何况判例法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先前的判例又不断地被后来的判决所推翻,尽管每次再版作者等都尽量收编一些典型的案例,但这只不过是使得这本巨著的内容越来越庞大,给学生带来了长篇累牍之苦。

结语

凡是开了“法律经济学”这一门的法学院,学生似乎都在读波斯纳的这部书,但是似乎也人人都是咬紧牙关把它读完甚至读不完。其中有语言习惯上的原因,译本还有翻译方面的原因,还有部分因为结构上的困难。但是不论怎样,《法律的经济分析》分析一书的确堪称法律经济学(也称“经济分析法学”)的经典。作者对各种法律问题和法律制度所进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的法律经济学教科书无法匹敌的。所以,能通过它掌握系统的经济分析的方法,克服不论是语言方面的困难还是结构方面的困难,都值得我们去尝试。

参考文献:

[1][2]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三版序言)[M],蒋兆康译,林毅夫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3年

版。

[3] 苏力“不知老之将至—波斯纳《衰老与年龄》代译序”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总第24卷。

[4]参见[美]马洛伊《法与经济学》[M]孙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43页。

[5]参见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6]何家弘《法律英语》[Z]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5页。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代志华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代志华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重点研究SCP范式的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同时,对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发展及研究作了评述。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SCP范式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6)01-027-03 产业经济学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经济学科。直到1996年,在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上,“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与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的接轨。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起步很晚,对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研究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而没有深入到产业组织中去,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诸多不足。内容上偏于“宏观”,学科范围不够清晰,把许多不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内容都纳入研究视野,如经济增长理论问题、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等问题;另一方面,对我国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水平、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实证性研究明显不足,无法深入了解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在企业行为研究方面,多数论著主要是沿着产权—企业行为—改革对策这样一种模式展开研究,忽视对市场结构、企业组织这些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对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等产业组织结构要素缺乏数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由于博弈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未被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广泛采用,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虽然无法研究市场主体或寡头之间的互动模式,但却是一种简单且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数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的忽视,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对于产业经济学来说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探讨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研究其发展轨迹和主要流派,以期对我国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有效构建有所帮助。 一、哈佛学派与产业经济学的结构主义观点 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着上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规模出现而出现的,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一般认为,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源头,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张伯伦、琼?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此的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产业经济学体系是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贝恩编写的著名教科书《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形成,并在其后的20年间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整整一代学者和决策者。这一阶段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和斯托金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主流产业经济学中流行的SCP三段论范式则由谢勒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经济学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在产业经济学的早期发展中,还有不少哈佛学派以外的学者也对产业经济学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为现代产业经济学中的广告推销、销售契约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的霍特林和兰凯斯特等。 二、芝加哥学派的崛起与SCP范式的衰落 上世纪60年代之后,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包括施蒂格勒、德姆塞兹、波斯纳等人对SCP分析范式提出激烈的批评,形成了所谓芝 加哥学派,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与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不同,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由于对产业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不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规制经济学这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 SCP范式的衰落,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旧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以及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实践中人们无法发现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还有就是博弈论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因此,SCP范式的衰落正是产业经济学迅速发展的结果。 三、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新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泰勒尔(法国)1988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这一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组织学教科书。此外,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形式出版的一期论文集和1990年由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以及1994年授卡布尔主编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这些著作包括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整个80年代西方产业经济学各个流派取得的最新进展。 一方面,近年来崛起的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也被称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阿尔钦等人。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20世纪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博弈论的引入;二是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三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 另外,建立在门格尔、庞巴维克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新奥地利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取得了新成就,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哈耶 — 7 2 — 《经济师》2006年第1期 ●理论探讨

可控沉淀技术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724?化工学报第61卷 也在其公开发表的综述论文中指出“……超重力法 制备新工艺,由于易放大、简单、高效纳米化等优 点,是药物纳米化的下一代战略性技术……,,[2lJ。 4药物构型的密度泛函计算 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纯度、剂 量、生产工艺、给药途径、给药时机等因素。一些 药物由于晶型不同在药效及其他方面产生的差异已 经逐步得到证实。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 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 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药物多晶型现象是影响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晶型对药效的影响是目前药学界关心的问题。目前鉴别晶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晶型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及光谱学特征来进行的,如XRD、FT—IR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理论辅助预测药物多晶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引。 本课题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研究了抗前列腺癌药物比卡鲁胺和降血脂药物非诺贝特的构型。XRD实验结果已证实比卡鲁胺有两种晶型,分别为FormI和FormⅡ,目前只有FormI具有药效[2引。通过计算,得到了两种稳定构型A和B,其中A的几何构型参数与XRD结果得到的FormI吻合较好,B的构型参数与FormⅡ相吻合(如图3所示),且计算结果表明A相对于B更加稳定[2引。 对于非诺贝特目前实验只报道了一种晶型,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3种稳定构型A、B和C(如图4所示),其中A能量最低,且其几何构型参数与XRD实验结果一致心争26‘。研究表明可以用理论计算来预测药物的多晶型结构,以期更有效地指导药物纳微化工程和应用。 5液相沉淀法制备纳微结构药物的研究 5.1反应沉淀法 5.1.1吉非罗齐的微粉化研究吉非罗齐是一种非卤化的氯贝丁酯类降脂药物,在肠胃内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都很低,这使得药物口服后的有效吸收量和生物利用度都比较低。Huang等¨7]报道了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吉非罗齐的超细颗粒。研究了反应体系、酸碱溶液浓度、酸碱溶液体积比、混合温 图3比卡鲁胺晶型的DFT计算结果和xRD 实验结果比较 Fig.3Compa“sonofDFTcalculationsofbicalutamideconformersandX—raydiffractionanalysis 图4非诺贝特构型的DFT计算结果 Fig.4DFTcalculationsoffenofibrateconformers度、干燥方式等实验参数对吉非罗齐颗粒形貌与大小的影响,并确定较优实验条件为:反应体系为Na0H—H2SO。体系,Na()H与H2SO。的浓度分别为O.15、0.225m01.L~,表面活性剂为甲基纤维素(MC),用量为药物质量的5%,搅拌转速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反应体系温度为5℃,干燥方式为喷雾一冷冻干燥法。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吉非罗齐超细干粉颗粒的SEM照片如图5所示,颗粒平均粒径为1.25pm,比表面积为11.02m2?g~,约为原料药的6倍。吉非罗齐超细干粉颗粒与原料药具有相同的晶型、结构和成分,但微粉化产品的结晶度明显低于原料药。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图6),在第120min时,微粉化产品的溶出量为91.2%,而此时吉非罗齐原料药的溶出量仅为23.6%。 5.1.2琥珀酸舒马普坦的微粉化研究琥珀酸舒马普坦是第一个上市的治疗急性偏头疼发作的曲坦类药物。目前,琥珀酸舒马普坦有口服给药、皮下注射、鼻腔给药和直肠给药4种剂型。但这4种剂 型存在一些不足:口服给药因为受过效应而生物利 万方数据

☆《法律的经济分析》读后感

一、简介 《法律的经济分析》这部享誉世界的法律经济学著作,将经济学运用于许多非市场的行为,如,犯罪、起诉、离婚、意外事故、反种族歧视法等等,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全新的、广阔的、全方位的视角。效益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 作者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1939--)是70年代以来最为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他将人们从互相自愿的交易中各自获得利益的简明经济理论和与经济效率有关的市场经济原理应用于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研究,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对法学一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法律经济学的概念 但究竟什么是法律经济学?在文章的序言部分,译者就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也就作为我学习法律经济学的第一步。 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而且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称微观经济学),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 在刚刚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怀疑经济学工具对法律研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但同时也对这种新颖的思想有着强大的兴趣——法律与经济,两个强大领域的交叉学科,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 在第一篇,作者就首先给出了广泛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研究通货膨胀、失业、商业周期和其他神秘莫测的宏观经济现象。他认为,“经济学是人类在一个资源有限、不敷需要的世界中进行选择的科学”,将经济学看成是一门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理性选择的科学,即在这个世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是有限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它的假设是:人是对自己的生定目标,自己的满足,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自我利益”的理性的、最大限度的追求者。而“人是其自利的理性最大化者”这一概念暗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改变其行为就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这样去做。这就是法律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当然法律经济学视野中的法律基本概念,也和传统的法律基本概念有所不同。他认为,经济学对法律进行规范分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效率是一个公认的价值,表明一种行为比另一种更有效当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了解法律经济学,就不得不重新对一系列的法律概念进行认识,法律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实用性。在传统的视角里面,法律都是处在消极的地位,一般都是进行事后的调整,缺乏前瞻性;法律的改变多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经济学却认为,法律除了事后的调整外,更多的应该注重事前的预防。因为损失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弥补的。而关于权利,传统的法学理论习惯于从权利的静态,至多是从它的排他性出发,认为权利与权利之间是可以划清界限的,当严格依法界定并保护一个人的合法权利时,实际上也就界定和保护了他人的权利。科斯认为权利具有“相互性”(reciprocal nature),纷争的产生源自社会资源的有限,问题不在谁对谁应付赔偿责任或免除损害责任,而是如何减少损害,只有从双方性的观点去看损害赔偿的问题,才能真正达到社会财富最大化的目的,社会资源才能获得最有效率的运用。 在对第一篇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就已经感觉踏入了法律经济学的门槛,了解了学习法律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本文就“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关健词:教研现状校本教研概念校本教研要素校本教研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这些观念与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部办公厅2000 年关于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市教研室参照叶澜教授的《教师关注问卷》,在我市的部分学校对教师《我的关注》、《我的困惑》与《我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附后),选择的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农村中心小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5%的教师还处在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同事、领导和家长中的印象等等,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不成熟期。50%的教师更多关注新理念之下的课例设计,他们关注教材的编排,课的设计与研究,关心外在的评价,属于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15%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水平较高,渴望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我的困惑》部分,统计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反思的习惯,长期重复着日常教学,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教师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而发现问题的教师都希望得到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人士的引领,甚至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如:在与教师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几位教师反映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部分内容偏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 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 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 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 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 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 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 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 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 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 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 法和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 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 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 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 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 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 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 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 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 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 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 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 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 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 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专业化” ___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开展园本教研,教师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推行园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教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

功能材料纳微化技术

功能材料纳微化技术 ●项目简介: 纳微结构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和功效。利用CO2辅助雾化制备和组装纳微颗粒结构材料,通过二相或多相流的喷头结构元件膨胀和雾化,根据混合和相分离的变化,组装纳微颗粒结构和形态。根据液滴在射飞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溃散、雾化、溶剂蒸发射飞过程中环境以及混合方式的调节,可形成各种纳微尺度和不同结构组装的颗粒材料。工艺路线如下: CO 钢瓶压缩机 萃 取 釜 雾 化 干 燥 室 壁材容液 TIC PI TI PI 产品 热风 工艺技术流程图 例如,根据多相流结构元件可快速形成高过饱和度快速成析和射流分散这样的特点,可设计给药系统,形成芯囊型或相互包嵌的超微细给药系统。又如用本方法制备的含能材料纳微颗粒,具有独到之处。 ●所属领域:化工、生物、医药、材料 ●项目成熟度:小试 ●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为新产品设计、新产业形成以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本技术可用于药物纳微颗粒制剂制备、聚合物纳微颗粒制备、纳微颗粒香料分散剂制备、功能布料固体整理剂制备、纳米催化剂制备与微结构改性、含能材料粒度微细化等。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含能材料的纳微化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ZL200710306452.2。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专用产品制备技术开发;专利(实施)许可。

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目前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日益增加的问题,成功解决了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应用难题,将其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发出多种终端产品,包括用于家庭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用于交通工具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以及用于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该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已具备年产2万台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能力。 经权威部门检测,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对细菌杀灭率高达99.90%,对TVOC的脱除率为90%,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净化效率达国标的1.6倍,其综合技术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在细菌杀灭率和脱除TVOC的功能上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目前中央空调用净化装置已在浦东星河湾酒店、兴业银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多家单位获得应用,其净化效果远优于普通的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 ●所属领域:材料、环境 ●项目成熟度:产业化 ●应用前景: 单机方面,美国的空气净化器家庭普及率达到27%,日本达到17%,而我国不足0.1%,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央空调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方面,随着人们对中央空调带来的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相应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车载净化器同样会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项。制定并备案企业标准《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器》(Q/GHNM 7-2010)一项。 ●合作方式:空气净化工程总包、产品销售代理。 高性能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制备技术 ●项目简介: 超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1μm)的微孔过滤膜。微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微滤膜(0.1~1μm)的微孔过滤膜。微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本项目提供高性能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制备技术。 ●所属领域:化工、材料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11月2日至6日是我在开封听课学习的日子,这是我参加工作9年来,第一次外出参加这么大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所以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下面我将本次听课的所感、所悟与其他教师共勉。 本次活动一共观摩了23节课及音乐专家吴斌教授的讲座。23节课每节都有每节课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探讨的地方。本次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面对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在本次听课时有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与事先的教学设计不符。)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例如:赵薇娜老师所授二年级欣赏《单簧管波尔卡》一课,教师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同时活泼好动,思考问题大多以形象思维占

主导地位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方式上用音乐图谱帮助学生了解乐曲各主题的特点、亲自为学生表演波尔卡比较形象直观;从图谱中找音乐节奏富有趣味性;师生互动律动表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本节课教师始终围绕音乐作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始终用音响来判断、用听觉来感受。课堂上即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落实了双基,是一节成功的让我受益非浅的音乐课。 李娜老师所授四年级《我的愿望》一课,呈现了小学中年级二声部合唱歌曲综合课一节很好的课例。这节课教师通过对二声部音准及节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达到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均衡,让学生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设置的展示部分过于华丽,给人画蛇添足不真实的感觉。但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扎实比较成功的课,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很多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就是一种进步。在本次观摩课中,教师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比如器乐、声乐、舞蹈等,这些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利用。

结构动力分析

【结构工程的软件时代】 结构工程已全面进入软件时代,结构工程师要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培养结构概念和体系,锻炼结构整体思维。 《结构概念和体系》是国际著名的结构大师林同炎广为流传的著作。相信大多数从事建筑结构的工程人员都或多或少读过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必修课。从事结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工作中培养结构概念体系和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这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的软件技术已相当发达,很多繁琐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甚至于智能化到了“一键式完成”的地步。设想,如果在软件再这么智能化而且功能强大下去,到时候,只要输入基本的设计参数和经济指标,按一个回车键,软件就将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全部一条线完成出来了,那么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不是一场灾难嘛。软件取代所有主要工作,技术人员不就要下岗了啊。所以,我认为,从一个角度来讲,结构工程软件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结构工程师的一场“危机”。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面前“明哲保身”,做软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是很关键和重要的,什么最关键而重要,我认为就是结构的概念和体系思维,这个才是将来结构工程师的价值所在,而这恰恰是软件所难以做到的。 闲话暂放,言归正传。这篇博客将粗浅地探讨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概念和体系问题。之所以关注结构动力学问题,一是因为结构静力学研究已比较成熟,林同炎前辈的《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已阐明很完善精辟了,二是因为现阶段工程结构抗震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个时代里不懂工程抗震概念的结构工程师很难成为一个好工程师。 构件→结构→结构体系,整体性思维,需要工程实践的锻炼以及不断思考的积累。在实践中,反复向自己提问是培养结构概念的一个好方法。比如,问自己什么叫振型分解法?有哪些假定?什么叫时程分析法?有哪些优缺点?……这样积累下来,很多概念就越辩越明,结构的概念也就逐渐得到建立。 【结构动力分析的分类】 结构动力分析主要包括:特征值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三大块。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主要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向量。反应谱分析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是一种工程上最常用的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方法,但这种方法只限于线弹性结构,弹塑性阶段振型分解法不再适用。时程分析包括线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大类,与振型分解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实测的地震波输入结构计算结构的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具体还可分为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也称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类。 上述结构动力分析中,特征值分析和反应谱分析比较常用。而时程分析一般仅针对重要建筑以及体型非常复杂的建筑。小震水准下可进行结构线弹性时程分析,大震水准下需要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现阶段,弹塑性时程分析还属于工程上比较前沿的分析内容,还属于一部分实力较强的设计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业务”。当然,我认为随着结构技术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软件技术的发达,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在将来将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结构设计人员的“家常便饭”。 【特征值分析】 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因为在数学上这个问题属于齐次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的求解问题,故亦称特征值分析。其目的是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前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问题:结构的阻尼比越大,那么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减小还是增大呢?概念不清就很容易产生混乱。其实,结构的自振特性均是指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性值,因此不存在阻尼的影响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振型?虽然我们经常提振型这个概念,不少人一时半会答不上来。从概念上讲,振型是结构发生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各质点的相对位移,

纹理_结构特征分析

实验2_纹理_结构特征分析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SAR影像纹理、结构特征及相关概念的理解,能编程实现SAR影像纹理、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 二、实验软件 Matlab 三、实验数据 德国TerraSAR卫星获取的成都市部分SAR影像sar_cd01.tif及从中裁剪的两部分影像sar_cd01_1.tif、sar_cd01_2.tif。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基于Matlab,编写统计分析影像纹理特征和结构特征的程序; 1.1编写纹理特征程序 1)纹理特征主程序CTFmain: 依次实现的功能为:a打开并读取影像文件;b获取灰度影像;c扩展原始数据;d统计纹理特征频次;e对纹理特征频次排序并得到原始编码索引;f要求用户输入纹理特征分类个数目;g对纹理特征分类并得到类别编码对原始编码的索引;h生成纹理特征图。 function im=CTFmain % 选择影像文件 [fn,pn]=uigetfile({'*.jpg;*.tif;*.png;*.gif',... 'All Image Files(*.jpg,*.tif,*.png,*.gif)'; ... '*.fig','Figures(*.fig)';'*.*','All Files' },... '请选择影像文件'); if fn~=0 % 添加当前路径 addpath(pn); % 读取影像文件 dat=imread(fn); % 取出起始时间 t1=clock; % 获取灰度影像

data0=GetGMap(dat); fprintf('%s\n','灰度影像生成完毕!'); % 扩展原始数据矩阵data0为data data=EnlargeMat(data0,1,1); fprintf('%s\n','影像数据扩展完毕!'); % 统计每种纹理特征向量出现的频数,得到纹理特征查询矩阵stvm和原始编码图codm [stvm,codm]=StatTVm(data); fprintf('%s\n','纹理特征统计完毕!'); % 对各种纹理特征向量频数由大到小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纹理特征原始编码索引 id0=SortGetId0(stvm); % 取出终了时间 t2=clock; % 显示程序运行时间 fprintf('%s%.1f%s\n','该阶段运行时间:',etime(t2,t1),'s'); % 提示用户输入纹理特征分类数目 n=input('请根据统计数据输入纹理特征类别的数目n [10]:'); if isempty(n) n=10; end % 取出起始时间 t1=clock; % 合并相似的纹理特征,得到频次和类别编码索引fid以及原始编码和类别编码索引iid [fid,iid]=IcprtTF(stvm,id0,n); fprintf('%s\n','特征类别编码完毕!'); % 生成纹理特征图 im=CreatIM(codm,fid,iid); fprintf('%s\n','纹理特征图生成完毕!'); % 取出终了时间 t2=clock; % 显示程序运行时间 fprintf('%s%.1f%s\n','该阶段运行时间:',etime(t2,t1),'s'); % 显示纹理特征图 imshow(im,[min(min(im)),max(max(im))]); else error('您没有选择影像文件!'); end end 2)获取灰度图像子程序GetGMap: 实现了根据输入数据结构采用相应算法得到灰度图像的功能,即:a如果是单层影像数据,直接认为是灰度图像,有data0 = dat;b如果是3层影像数据,采用gray = 0.299*r+0.587*g+0.114*b公式计算出灰度图像:c如果是多余3层的影像数据,采用所有数据层平均的方法得到灰度图像。

浅析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分析

2008年8月(总第177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8,2008 (Cumulatively,NO.177) 法律经济学又称为经济法律学、法律和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等等。关于法律经济思想学派的称谓,的确是多样,但基本都大同小异。综合诸多关于法律经济学的称谓及定义,可以把法律经济学定义为“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而且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1]一方面,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故成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法理学的一大流派;另一方面,由于它的经济理论与方法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工具,故又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一、法律经济思想与波斯纳 (一)思想渊源 1.功力主义理论 功利主义理论是由18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杰里米?边沁所创立的。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以研究的本性开始,认为“趋利避害”,“避苦求乐”是人的自然本能,是人们对待利、害、苦、乐的共同态度,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原因[2]。 2.制度经济学理论 制度经济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西方一个经济学派。它主张运用制度—— —结构分析方法,分析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交易成本为中心,主要考察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通过考察和分析产权关系,来合理地界定、变更和调整产权结构,以降低或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改善资源配置。 3.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之一,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支派,与制度经济学同产生与一个时期。福利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益的,也就是要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和最大化。该学派以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他提出“最适宜状态”概念来作为检验社会福利是否增值的标准。不过,他的思想存在极大的不足,后卡尔多和希克斯都提出新的效益原则。 (二)时代理论呼唤 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危机,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律进行干预。实际上就促使了人们把法律和经济结合起来,不过当时只有反托拉斯发之类的与经济活动有着直接关系的法律领域才有经济 学的介入。二战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积极奉行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的政策,法律内容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政府的干预并不总是富有成效,这促使了经济学与法学更紧密的联合。同时,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也是拖动法经济学诞生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中期,芝加哥大学的大师们也促进了法经济学的发展。 (三)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随着社会经济和秩序发展的需要,法律和经济的联合更加紧密。不断地涌现出一批批专家学者,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西蒙斯(HenrySimns),是1934年来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虽然“他对形成法和经济学这门现代学科的思想发展起的作用很少,或根本没起什么作用”(科斯语),但他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设立法和经济学项目上起了关键的作用。西蒙斯在法学院教授的价格理论受到欢迎,并使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教员中应有一位经济学家的传统得到承认,西蒙斯迈出的一步有助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和经济学有可能取得成就,后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西蒙斯纪念讲座的设立也证明了西蒙斯对法律经济学的客观影响。 2.迪雷科特,1946年在哈耶克的极力推荐下来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与利维共同讲授反垄断课程,从那时起,法律中经济分析的优势最终在反垄断领域中被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明确认可。迪雷科特在法学院创建了法和经济学项目并创办了《法和经济学杂志》,并因此吸引来了法律经济学的另一位巨人—科斯。 3.科斯于1964年加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在迪雷科特退休后不久,成为法和经济学项目的负责人。科斯受到1951年一个学生作者赫赛尔的一篇文章的启发写出了《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但由于其中对产权基本原理的讨论带有对庇古的攻击,而被芝加哥的经济学家所批判,于是发生了一个经济学上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在斯蒂格勒的自传中有生动的描述,1961年的一个晚上,在迪雷科特家里进行了一场后来被称为“夜审科斯”的辩论,最后科斯让包括弗里得曼、斯蒂格勒、哈伯格、麦克奇、凯赛尔等在内的巧位芝加哥有名的经济学家全部缴械投降,这场胜利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场革命,辩论会的直接产物《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于1961年10月发表于《法和经济学杂志》第三卷,标志着现代法经济学的诞生。 4.波斯纳,他和科斯一样自学经济学,并于969年加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担任教授,1973年一部《法律经济学分析》给 浅析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分析 梁媚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波斯纳是法律经济分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集大成者,对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在介绍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及发展简史的前提下,接着主要论述了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最后在评议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与经济建设现状,展望法经济学在我国逐渐壮大。 [关键词]法律经济;波斯纳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