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精品

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精品
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精品

【关键字】历史、地理、生物、设计、方案、建议、意见、情况、道路、方法、条件、动力、前提、效益、增长、计划、运行、问题、战略、系统、体制、大力、充分、尽快、现代、平衡、合理、快速、持续、加大、执行、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提出、研究、措施、特点、位置、局面、支撑、安全、稳定、格局、成果、基础、需要、环境、工程、项目、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负担、能力、需求、制度、主导、方式、渠道、特色、作用、标准

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项目委托方: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

项目承担方: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号:S12-233

工程勘察设计证书编号:A9

江苏省工程勘察设计出图专用章: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技术协助与指导人员:

参与编制人员:

前言

江宁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以南,面积155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空港工业园、滨江开发区等多个开发区型的管理主体。现状下辖东山、秣陵、汤山、淳化、湖熟、禄口、横溪、江宁、谷里和麒麟共10个街道。

自2002年,江宁撤县建区后,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江宁区城市建设步伐,至今,以逐步形成了以东山副城为中心,禄口、汤山、滨江、麒麟、湖熟五大新城拱卫,秣陵、淳化、谷里、土桥、铜山。丹阳、横溪、陆郎等新市镇环绕的城镇格局。

与城市化相对应市政排水设施建设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东山副城及各街道集镇,除老城区外,新建城区均采取雨、污分流体制,新建市政道路已基本建成雨、污水管网系统。并逐步形成了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科学园污水收集系统(科学园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收集系统、东山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城北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收集系统、汤山启动区污水收集系统(汤山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滨江新城污水收集系统(滨江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3.5万m3/d)和禄口新城北部污水收集系统(空港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2.0万m3/d)。其余街道老集镇也基本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处理站。

然而,城市化发展速度之快,排水设施特别是污水系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存在污水无出路的尴尬局面,如江宁开发区二期、秣陵新市镇和谷里新市镇(东善桥)等大片区域污水规划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未建),又如禄口新城南部区域污水规划排入横溪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未建),市政道路下污水管道已建成,管道内污水无出路,导致建成管道淤积、堵塞、污水漫流至周边水系,即造成现状排水设施的浪费,又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土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污水系统需进行调整,如滨江新城,在原有新城的基础上,新设立滨江建材园、静脉产业园等,污水接入滨江新城污水系统,对原有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近年来江宁区规划编制频繁,且多为分区编制,各自为政,导致规划结论多样,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偏大,甚至超出区域供水总规模,对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造成困扰。

四、各街道老集镇现状多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且多为明沟,卫生条件差,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五、部分新市镇圩区排涝泵站按农村圩区标准建设,无法满足城区的排涝要求。

在这一形势下,我公司受江宁区规划局委托,以《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基础,编制《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需梳理江宁区现状污水系统,划分污水收集分区和进行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并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规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公司规划设计人员对现状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泵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调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排水管道测量资料和施工图设计资料。最终形成了城区排涝规划、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农村污水工程规划及尾水利用规划等规划成果。其目的是使城市免受污水污染之害和免受雨水洪涝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城区可持续发展。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1)

一、自然条件 (1)

1.地理位置 (1)

2.行政区划 (1)

3.地形地貌 (1)

4.水文气象 (1)

5.流域河、湖(库)水系概况 (1)

二、社会经济 (1)

1.江宁区经济发展情况 (1)

2.江宁区现状人口及城市建设规模 (1)

三、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2)

1.城市性质 (2)

2.规划年限 (2)

3.江宁区发展目标 (2)

4.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2)

5.规划人口 (2)

6.规划总体布局 (2)

第二章江宁区供排水现状概述 (4)

一、江宁区防洪排涝现状分析 (4)

1.江宁区排涝形势分析 (4)

2.江宁区城区排涝设施现状 (4)

二、江宁区供水设施现状 (5)

三、江宁区污水系统现状 (5)

1.污水处理厂建设现状 (5)

2.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现状 (6)

四、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规划依据、目标、原则、范围、期限 (7)

一、规划依据 (7)

1.法律、法规 (7)

2.技术依据 (7)

3.相关规划 (7)

二、规划目标与内容 (7)

三、规划原则 (8)

1.总体原则 (8)

2.污水系统规划原则 (8)

3.雨水系统规划原则 (8)

四、规划范围 (8)

五、规划期限 (8)

第四章相关规划概述 (9)

一、《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9)

1.给水规划 (9)

2.排水规划 (9)

二、《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方案调整(2011) (10)

三、《南京市江宁区街道集镇污水收集系统规划》(2010) (10)

四、《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规模研究》(2008) (11)

1.污水收集片区划分 (11)

2.污水量预测 (11)

3.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11)

五、《总规》外其他区域规划概述 (12)

1.《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建材园给排水规划》(2012) (12)

2.《南京江南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 (12)

3.《南京大方地区规划研究》(2012) (12)

六、相关规划梳理与小结 (12)

1.相关规划梳理 (12)

2.小结 (12)

第五章江宁区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3)

一、防洪分区划分 (13)

1.主要河道防洪水位 (13)

2.防洪分区 (13)

二、防洪排涝标准 (13)

三、计算方法 (13)

1.暴雨计算公式 (13)

2.设计参数取值 (14)

3.圩区雨水调蓄构筑物容积计算 (14)

四、防洪工程规划 (14)

五、城区排涝泵站规划 (15)

第六章城区污水工程规划 (19)

一、污水收集分区划分 (19)

二、污水量预测方法及指标 (21)

1.污水量预测方法 (21)

2.用水量指标 (21)

3.污水排放系数 (23)

4.污水量变化系数 (23)

三、污水量预测结果 (24)

1.方法一预测结果 (24)

2.方法二预测结果 (25)

3.规划污水量预测 (26)

四、东山副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收集分区 (26)

1.现状整理与分析 (26)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26)

3.污水量预测 (26)

4.污水处理厂规划 (27)

5.污水系统规划 (27)

五、东山副城(科学园污水处理厂)收集分区 (27)

1.现状整理与分析 (27)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28)

3.污水量预测 (28)

4.污水处理厂规划 (28)

5.污水系统规划 (28)

六、东山副城(城北污水处理厂)收集分区 (29)

1.现状整理与分析 (29)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29)

3.污水量预测 (30)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0)

5.污水系统规划 (30)

七、滨江新城污水收集分区 (31)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1)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1)

3.污水量预测 (32)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2)

5.污水系统规划 (32)

八、麒麟新城收集分区 (32)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2)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3)

3.污水量预测 (33)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3)

5.污水系统规划 (33)

九、汤山新城收集分区 (33)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3)

2.污水收集分区 (34)

3.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4)

4.污水量预测 (34)

5.污水处理厂规划 (34)

6.污水系统规划 (34)

十、湖熟新城收集分区 (34)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4)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5)

3.污水量预测 (35)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5)

5.污水系统规划 (35)

十一、禄口新城收集分区 (36)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6)

2.污水收集分区划分 (36)

3.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6)

4.污水量预测 (36)

5.污水处理厂规划 (37)

6.污水系统规划 (37)

十二、秣陵新市镇收集分区 (37)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7)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7)

3.污水量预测 (38)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8)

5.污水系统规划 (38)

十三、谷里新市镇(谷里)收集分区 (39)

1.现状整理与分析 (39)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39)

3.污水量预测 (39)

4.污水处理厂规划 (39)

5.污水系统规划 (40)

十四、土桥新市镇收集分区 (40)

1.现状概述 (40)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40)

3.污水量预测 (40)

4.污水处理厂规划 (40)

5.污水系统规划 (40)

十五、铜山新市镇收集分区 (41)

1.现状概述 (41)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41)

3.污水量预测 (41)

4.污水处理厂规划 (41)

5.污水系统规划 (41)

十六、丹阳新市镇收集分区 (41)

1.现状概述 (41)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41)

3.污水量预测 (42)

4.污水处理厂规划 (42)

5.污水系统规划 (42)

十七、横溪新市镇收集分区 (42)

1.现状概述 (42)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42)

3.污水量预测 (42)

4.污水处理厂规划 (43)

5.污水系统规划 (43)

十八、陆郎新市镇收集分区 (43)

1.现状概述 (43)

2.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43)

3.污水量预测 (43)

4.污水处理厂规划 (43)

5.污水系统规划 (43)

十九、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 (43)

1.再生水回用用途分类 (43)

2.再生水回用水质标准 (44)

3.江宁区再生水回用范围 (45)

4.污水再生利用效益分析 (46)

二十、小结 (47)

1.污水处理厂规划汇总 (47)

2.污水提升泵站规划汇总 (47)

3.污水管道规划汇总 (48)

第七章农村污水工程规划 (50)

一、江宁区新农村规划概述 (50)

二、农村污水特点及处理原则 (50)

1.农村污水特点 (50)

2.农村污水治理的模式 (50)

3.农村污水处理原则 (50)

4.农村污水处理目标 (50)

三、常用农村污水处理方法概述 (51)

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51)

2.土壤渗滤技术 (51)

3.砂滤处理系统 (51)

4.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51)

5.一体化集成装置处理技术 (51)

6.小结 (51)

四、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途径 (51)

第八章近期建设计划 (52)

一、城市近期建设计划 (52)

二、排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52)

第九章效益与保障 (53)

一、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53)

1.社会经济效益 (53)

2.环境效益 (53)

二、保障措施 (53)

1.资金保障 (53)

2.政策保障 (53)

3.机构保障 (53)

三、管理措施 (53)

四、排水工程科技进步规划 (54)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55)

附图 (57)

01 规划范围示意图

02 土地利用规划图

03 现状污水处理厂分布示意图

04 流域水系划分示意图

05 江宁区城镇排涝分区划分示意图

06 东山副城(开发区)排涝规划图

07 东山副城(高新区)排涝规划图08 东山副城(东山老城)排涝规划图

09 东山副城(岔路口)排涝规划图

10 淳化新市镇(高教组团)排涝规划图

11秣陵新市镇排涝规划图

12 谷里新市镇(谷里)排涝规划图

13 禄口新城排涝规划图

14 湖熟新城排涝规划图

15 麒麟新城排涝规划图

16 滨江新城排涝规划图

17 规划污水收集分区划分示意图

18 东山副城(开发区)污水系统图

19 东山副城(城北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图

20 东山副城(科学园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图

21 滨江新城污水系统图

22 麒麟新城厂污水系统图

23 汤山新城污水系统图

24 湖熟新城污水系统图

25 禄口新城污水系统图

26 秣陵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27 谷里新市镇(谷里)污水系统图

28 土桥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29 铜山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30 丹阳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31 横溪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32 陆郎新市镇污水系统图

33 近期建设规划图

水体 植被 城镇用地

第一章 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江宁区位于南京主城南部,区域地理坐标N31°38'-32°13'、E118°31'-119°41',是2000年由县改区的新市区。

江宁为南京南部交通门户,沪宁、宁马、机场高速和若干条省市干线,从境内穿越,禄口国际机场坐落在全区中南部。宁芜铁路和长江从区境西侧经过,形成水陆空齐全的立体交通格局,为工农业发展和城镇拓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2.行政区划

江宁区行政区划面积1558平方公里,区行政中心位于东山街道。辖区内另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空港工业园、滨江开发区等多个开发区型的管理主体。现状下辖东山、秣陵、汤山、淳化、湖熟、禄口、横溪、江宁、谷里和麒麟共10个街道。

3.地形地貌

江宁区为宁镇扬丘陵山地的一部分,地貌自南向北明显可分为三带:一是西南部低山丘陵;二是中部的黄土岗地和少数低山突起的平原;三是东北部低山

丘陵。南北低山丘陵对中部有明显倾斜,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形同“马鞍”形。

境内有大小山丘400多个,主要山峰有青龙山、黄龙山、汤山、孔山、横山、云台山、天马山、莺子山、牛首山、方山等。海拔在200~350米。主要河道有秦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4.水文气象

江宁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温暖宜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水充沛,光照充

足。该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分配比较协调,既适宜水稻、棉花等水生植物生长,又能满足三麦、油菜等耐寒作物的需要,并使多种畜禽、鱼类能繁衍生息。影响本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雨涝、干旱、连阴雨、台风、低温冷害和冰雹等,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根据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mm ,年最大降雨量1621.3mm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2%,

5.流域河、湖(库)水系概况

南京市江宁区水系以青龙山-汤山,牛首山-横山-天马山为界分为秦淮河水系、沿江水系和水阳江水系。沿江水系又分为沿江西片和沿江东片。区内分布有长江、秦淮河两条流域性河道、秦淮河支流以及入江支流,共有主要河道32条,水利条件既优越又复杂。

江宁区内共有水库73座,有中型水库1座—赵村水库,小(一)型水库28座,小(二)型水库44座。水库总汇水面积235.66km2,约占全区丘陵山区面积的20.26%,总灌溉面积1.17万亩。总库容约10010万m3,兴利库容约6527万m3。

二、社会经济

1.江宁区经济发展情况

江宁区在南京市的功能定位是:一个实力强大、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科教研发新区、居住郊区和空港区。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11亿元,比上年净增138.91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38.21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476.67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244.23亿元,增长1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8万元,达到80950元,折合美元达到1284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718元,

折合美元达到10428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62.8:32.0调整到5.0:62.8:32.2。

2.江宁区现状人口及城市建设规模

房地产开发成为江宁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而其吸引的城镇化人口大多来自于南京城区和周边城市。至2011年,江宁区全区常住人口116.4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9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0%。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约310km 2。

三、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1.城市性质

江宁区功能定位确定为:南京都市区南部重要的增长极,长三角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学科教创新园区、交通物流枢纽区,城乡统筹的高品质都市化发展先行区。

2.规划年限

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3.江宁区发展目标

江宁区发展总体目标:在加快南京两基地、两中心和国家战略门户城市建设中发挥先行支撑作用,建设“创新型、国际化、花园式、幸福乐居的南京现代化新城区和高品质都市区”。按照“高、优、净”产业导向,推动创新型经济集群化发展,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建立技术领先、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地均产出略高于南京平均水平。

4.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10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由于总规为2010年编制,2011年5月。江宁区行政区划进行微调,调整后,江宁区行政区域面积1558平方公里。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2011第95号文,江宁汤山街道桦墅村、孟北村整建制划归栖霞区西岗街道办事处管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规划至2015年,全区城乡建设总用地31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08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人。

至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总用地30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33平方公里,需多占用一般农田9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29平方米/人。

至2030年,全区城乡建设总用地33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95平方公里,需多占用一般农田1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6平方米/人。

5.规划人口

规划至2015年,全区总人口1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万,城镇化率80%。

至2020年,全区总人口2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1万,城镇化率86%。 至2030年,全区总人口2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9万人,城镇化率94%。

6.规划总体布局

江宁区城镇分为副城、新城、新市镇三个等级。

规划至2030年全区共有1个副城,5个新城,8个新市镇:东山副城、禄口新城、汤山新城、滨江新城、麒麟新城、湖熟新城、秣陵新市镇、淳化新市镇、谷里新市镇、土桥新市镇、铜山新市镇、丹阳新市镇、横溪新市镇、陆郎新市镇。

表1-1 2030年城镇职能结构表

2030年全区城乡建设总用地为33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95平方公里,乡村地区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同时在基本农田范围之外根据城市远景发展方向规划35.6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

表1-2 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二章江宁区供排水现状概述

一、江宁区防洪排涝现状分析

1.江宁区排涝形势分析

江宁区位于长江下游,境内有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以及水阳江水系。其中绝大部分地区属秦淮河水系,秦淮河支流均是山丘区河道,河谷浅,蓄水能力低,暴雨后汇流迅速、洪水位涨幅快,洪峰高。沿江、沿秦淮河两岸多为低洼区,受到长江来水或大河客水或连降暴雨压力,以及长江高潮顶托影响,历史洪涝灾害频繁,如1931年、1954年、1969年、1991年、1998年、2002年、2007年。

对江宁区历次洪涝灾害分析可以看出,江宁区洪涝灾害由两方面造成,一是流域降雨,一是长江高潮位顶托。有时流域降雨很大,但未遭遇长江高潮位,上游受灾严重,下游灾情较小,1991年、2002年洪灾即属此型;有时流域降雨一般,但受到长江高潮位顶托影响,流域下游险情也比较严重,上游灾情较小,1998年洪水属此型;有时流域降雨与长江高潮位遭遇,则全流域受灾都较严重,1969年洪水属此型。

随着江宁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地面不透水程度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变大,产汇流速度加快。农业圩由于城市化步骤加快,急需增加排涝能力,而随着排涝标准的提高,一旦发生强降雨,各圩区涝水同时集中外排,使得河道流量集中,洪峰增大。另一方面年河道淤积严重,引排能力弱,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导致骨干河道的洪水位增高,加大了防洪压力。同时,江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同等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

2.江宁区城区排涝设施现状

江宁区低洼圩区主要集中在秦淮河及其支流两岸的东山副城、秣陵新市镇、湖熟新城和禄口新城,谷里新市镇和滨江新城也存在部分低洼圩区,需机排入外河。

江宁区城市建设区域内现状共有排涝泵站67座,总排涝规模476.92m3/s,具体见下表(有少量老旧的农用泵站未统计在列),

表2-1 江宁区城区现状排涝泵站一览表

续表2-1

续表2-1 二、江宁区供水设施现状

江宁区除汤山街道外,现有水厂18座:

区域供水水厂3座:江宁开发区水厂供水规模为30万m3/d,科学园水厂供水规模为15万m3/d,滨江水厂近期工程供水规模为45万m3/d。

采用地表水为水源的街道水厂7座:金桥水厂、陆郎水厂、秣陵水厂、湖孰水厂、龙都水厂、周岗水厂和禄口水厂。

采用水库水为水源的街道水厂6座:淳化水厂、谷里水厂、陶吴水厂、横溪水厂、丹阳水厂、铜山水厂。

采用长江水为水源的街道水厂2座:铜井水厂和江宁街道水厂。

三、江宁区污水系统现状

1.污水处理厂建设现状

全区共建成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7.5万吨,

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

1)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建规模8万m3/d。02年建成运行,处理能力为4万m3/d,,08年扩建为8万m3/d,,主要接纳开发区内生活、工业污水(工业废水量占60%)。

2)科学园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8万m3/d,)。现状服务范围为科学园一期,大学城等。

3)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4万m3/d,)。占地135亩,服务范围为东山老城片区、绕城公路至外港河以北地区、岔路片区、机场片区及上坊工业园区部分区域,规划服务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2万人。最终设计规模12万m3/d,。

4)滨江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5万m3/d,)。总设计规模14万m3/d,,主要接纳滨江开发区范围的工业废水及江宁、铜井等地污水。

5)空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万m3/d。总设计规模4万m3/d,。

6)汤山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m3/d,一期已建规模为2万m3/d,

另建成14座街道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若干,

表2-2 现状集镇污水处理厂统计表

2.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现状

目前,江宁区在东山副城和滨江开发区已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5座,总规模为89.1万m 3/d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2 江宁区现状污水提升泵站一览表

注:上表中,开发区4#污水提升泵站和清水亭泵站现状排往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由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限制,需转排至其他污水处理厂,原规划排往南区污水处理厂,根据相关部门最新意见,拟规划排入科学园污水处理厂。

四、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江宁区排水系统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存在污水无出路的尴尬局面,如江宁开发区二期、秣陵新市镇和谷里新市镇(东善桥)等区域污水规划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如禄口新城南部区域污水规划排入横溪河污水处理厂。目前,上述污水处理厂未建,市政道路下污水管道已建成,管道内污水无出路,导致建成管道淤积、堵塞、污水漫流至周边水系,即造成现状排水设施的浪费,又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土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污水系统需进行调整,如滨江新城,在原有新城的基础上,新设立滨江建材园、静脉产业园等,污水接入滨江新城污水系统,对原有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需对滨

江污水处理厂规模进行重新负荷和调整。

3、各街道老集镇现状多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且多为边沟排水,卫生条件差,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4、部分新市镇圩区排涝泵站标准按农村圩区建设,无法满足城区的排涝要求。

第三章规划依据、目标、原则、范围、期限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公共过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执行)

●《中华分明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中人民共和过水法》(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2年10约1日起施行)

●《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颁布实施)

2.技术依据

●《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纲要》(苏建城[2007]26号)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3.相关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2008)

●《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方案调整

●《南京市江宁区街道集镇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规模研究》

●《南京市东山新市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厂外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排水系统整合》

●《江宁开发区三期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禄口新城给排水规划》

●《南京禄口新城核心区给排水规划》

●《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给排水规划》

●《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建材园给排水规划》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排水及竖向规划》

●《汤山新城排水规划》

●《南京市湖熟新市镇(新城)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江宁区东吉谷地区排水及竖向规划》

●《江宁开发区一期排水系统整合》

●《江宁开发区二期排水系统整合》

●《南京江南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

●《南京市大方地区规划研究》

●相关单位提供的现状资料及对排水规划的意见

二、规划目标与内容

●合理划分高低水分区,建立适合江宁城区发展的城镇排涝体系。

江宁区城市发展迅速,大量农业圩区开发建设为城市区域,一方面,城市化建设极大改变现状地形地貌,使部分低水低排区存在转化为高水高排区的可能,另一方面农业圩区的排涝泵站建设标准远不能满足城市区域的排涝标准。

●明确污水收集分区,科学规划与分区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规模,远期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江宁区发展至今,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污水管网建设,许多区域已建成污水管网,并与原规划污水收集系统存在一定偏差,如开发区二期(属东山副城范围内)污水远规划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南区污水处理厂原规划规模40万m3/d,由于南区污水处理厂未建,开发区二期污水现状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基于这一现状,南区污水处理厂仍按规划建设40万m3/d将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极大浪费,因此,本此规划中,基于现状污水管网,重新划分污水收集分区,进行污水处理厂规划布点,规划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

●完善江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

根据现状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各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规模远未达到设计产能,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尚在开发建设中,实际用水量决定,另一方面,已建污水管网存在下游通道未建,大量污水无法排入污水处理厂也是造成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规模偏小的重要原因。

●科学规划农村污水处理措施。

针对农村污水分散等特点,研究适合农村区域的污水处理方案。

●规划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置方案,远期污水回用率达20%以上。

至2030年,江宁区规划人口为297万人,是2011年现状人口116.49万人的2.5倍,污水量剧增,如全部排入自然水体,对江宁区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次规划中,需对污水处理厂厂尾水提出可行的处置方案。

三、规划原则

1.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分期实施;充分利用城市现状排水设施。

●雨水与污水并重、管网与厂站同步。

●污水以集中和相对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

●排水制度: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近期局部难以改造区域,可采用截流流式合流制,新

建区域需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系统规划原则

●基于现状污水管网,合理划分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

●根据江宁区实际用水水平,合理确定用水量和污水量指标,实现江宁区供水量和污水量统

一。

●污水处理厂规模应与服务范围内远期(2030年)规划污水量相适应。

●污水管网布置应基于现状、接合地形竖向,尽量减少污水提升。

●农村污水采用相对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无统一处理标准。

●污水处理厂尾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回用。

3.雨水系统规划原则

●尊重现状,灵活使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划分高低水分区。

●城市圩区排涝泵站规模宜根据南京地区经验,按排涝模数4.0~6.0m3/s.km2建设。

●梳理并整合已有规划成果,统一规划。

●结合城市建设计划,先急后缓,分步推进,尽快发挥已有工程效益。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宁区全区1558km2,重点研究范围为《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中确定的1座副城、5座新城和8座新市镇。

五、规划期限

与总规相协调,同时

考虑2009年至今江宁区

新增部分排水设施,因此

本次规划现状基准年为

2011年,规划近期至2015

年(衔接“十二五”规划),

远期至2030年。

第四章相关规划概述

一、《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1.给水规划

(1)用水指标与给水量预测

按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进行计算,为最高日指标。考虑到到周边地区的供水需求,规划区供水规模应达到165万m3/d左右。

表4-1 需水量预测一览表

(2)区域水厂规划

汤山新城由南京北河口水厂、龙潭水厂、江宁水务集团滨江水厂实施区域供水,其他地区由开发区水厂(规划规模30万m3/d)、科学园水厂(规划规模15万m3/d)、滨江水厂(规划规模120万m3/d)联合供水。现状各镇小型水厂一般转为加压泵站服务本地,部分保留用作应急供水。区外在滨江、岔路口、铁心桥、麒麟、汤山等处与南京市自来水管网联通。

(3)应急供水

当突发事故导致长江水源被污染时,为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应将水质较好、满足生活饮用水原水的当地水库水源,开辟为应急供水水源。

应急供水时,以长江为水源的水厂停止生产,应急水厂(谷里水厂、横溪水厂、陶吴水厂、淳化水厂、铜山水厂、丹阳水厂、潭山水厂、阜东水厂、安基山水厂)开始启用,向区域供水管网供水。谷里水厂主要向谷里、滨江新城、铜井供水;横溪水厂、陶吴水厂主要向禄口新城、横溪、秣陵、东山供水;丹阳水厂主要向丹阳供水;淳化水厂主要向淳化和东山东北部供水;铜山水厂主要负责向铜山供水。潭山水厂、阜东水厂、安基山水厂主要负责向汤山新城供水。

2.排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

污水综合排放系数取0.8,预测到2030年污水总量115.4万m3/d。

表4-2 污水量预测一览表(2030年)

(2)污水厂站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及现有设施条件,江宁全区规划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3座新市镇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总规模158.5万m3/d。

2030年污水处理厂布局图——《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

(3)乡村排水规划

乡村地区建立初步的排水管网系统,初期采用雨污合流,远期采用截流式管网系统。

污水遵守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

五、《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方案调整(2011)

(1)用水指标与给水量预测

规划用水指标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14·南京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草案)对江宁区各新城、镇农村综合用水量指标,该指标与《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一致。

根据该指标,计算江宁区2030年城镇需水量为126.78万m3/d,农村区域需水量为5.78万m3/d,江宁区外溧水、高淳、句容等地区需水量29.05万m3/d,区域供水总量161.61万m3/d,具体预测结果如下表。

表4-3 需水量预测一览表

(2)区域水厂规划

区域水厂共三座,以长江为水源:开发区水厂(现状30万m3/d),科学园水厂(现状15万m3/d)和滨江水厂(现状45万m3/d,规划扩建至115万m3/d)。

六、《南京市江宁区街道集镇污水收集系统规划》(2010)

(1)东山街道——岔路口片区东部

岔路片区东部(双龙路以东、秦淮河堤西北、站南路以南),污水需进入城北污水厂进行处理。现状8号污水泵站改建,选址由原金盛路以南、秦淮河西岸调整为与岔路雨水泵站合建,规模由1.8万m3/d调整为2万m3/d。

(2)东山街道——岔路口片区西部

规划污水不再进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取消5号污水提升泵站,片区污水改为排入南京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

(3)东山街道——上坊片区

规划污水排入9号污水提升泵站后,排入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

(4)秣陵街道

规划秣陵集镇污水均纳入南区污水厂处理范围。

(5)淳化集镇

规划污水排入科学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6)土桥集镇

规划土桥镇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规模0.8万m3/d。污水处理站远期在现状站址处扩建。(7)禄口街道——禄口集镇

禄口污水处理厂规模现状1万m3/d,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远期规划3万m3/d。考虑到集镇污水厂与规划的横溪河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近,从运行管理及处理效果等方面来看,建议远期将集镇污水厂改建为提升泵站,将污水统一送至横溪河污水处理厂处理。

(8)禄口街道——铜山集镇

规划扩建现状污水处理装置,扩建后污水处理装置规模为1万m3/d。

(9)江宁街道——江宁集镇

江宁集镇污水规划纳入滨江污水系统,排入滨江污水处理厂处理。

(10)江宁街道——铜井集镇

规划铜井集镇污水自行处理,现状污水处理站规划进行扩建,规模由现状规模3000m3/d扩建至5000m3/d。

(11)江宁街道——陆郎集镇

规划陆郎集镇污水自行处理,现状污水处理站规模扩建至5000m3/d。

(12)谷里街道——谷里集镇

规划在谷里集镇北部工业集中区西北角,戴家坝河下游新建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m3/d。(13)谷里街道——东善桥

规划污水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

(14)横溪街道——陶吴集镇

规划污水排入空港污水处理厂。

(15)横溪街道——横溪集镇

由于横溪镇与禄口距离较远,近期污水无法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故规划其近期单独设置污水处理站,规模0.5万m3/d,位于集镇东南角,横溪河北侧;远期,随着空港新城南片区及横溪镇北片区的建设,可将镇区污水纳入横溪河污水处理厂处理,现有污水处理站改建为污水提升泵站。(16)横溪街道——丹阳集镇

丹阳属水阳江水系,且与横溪街道城镇建设区相距较远,故其单独作为一个分区,自行建设污水处理厂(站),远期规模1.3万m3/d,收集范围包括老镇区及远期发展用地。

(17)汤山街道——汤山片区

汤山新城启动区的总污水量中包含老集镇内的污水,在新城污水系统建设中,需对老集镇内的雨、污混流的管道进行改造,确保雨、污分流后,污水再接入新建污水管道。启动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场区内污水收集后,经东西向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道流入汤水河两侧道路上的污水干管,经污水干管汇至新宁杭公路和汤水河交叉口处的污水主干管,最终汇至汤山污水处理厂。

(18)汤山街道——上峰片区

上峰片区将建设成为上峰工业园,目前规划正在编制中,为保持规划的一致性,该片区的污水量及污水收集系统将根据规划后的成果重新进行核算和规划。

(19)麒麟街道

根据《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总体规划》,规划区纬七路以南、沧麒路以东污水纳入江宁区城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地区污水纳入城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0)湖熟街道

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湖熟街道将规划为湖熟新城,由于城镇建设区与科学园及禄口距离较远,其排水系统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进行研究和规划。由于规划为新城后,该片区路网及用地性质变化较大,为保持规划的一致性,该片区的污水量及污水收集系统将根据新城总体规划及竖向规划最终的成果重新进行核算和规划。

七、《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规模研究》(2008)

1.污水收集片区划分

在排水分区划分的基础上,以自然分水线(大山)、水系为界,结合道路、自然地形及城市建设区等,对排水分区内部的污水收集片区进行划分。如下图:

江宁区污水收集集镇划分

2.污水量预测

给水量指标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规划(2006-2020年)》(2006年编)确定。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500-800L/人.d,城市综合污水排放系数0.80。污水日变化系数1.3-1.6之间,(地下水渗漏量按污水量的10%考虑)。江宁区近期(2010年)平均日污水量为39.54万m3/d,远期平均日污水量为126.15万m3/d。

3.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江宁区全区污水量近期40万m3/d,远期预测约126万m3/d。

远期形成12个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方式:城区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新农村污水采用分散处理。

江宁区城镇污水厂总体布局见下图:

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总体布局方案图

八、《总规》外其他区域规划概述

自《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后,江宁区另有若干地块规划建设,用地属《总规》中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污水需纳入江宁区污水系统,如规划纳入滨江新城污水收集系统的滨江建材园和静脉产业园,规划纳入谷里污水收集系统南京大方地区。

1.《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建材园给排水规划》(2012)

滨江建材园北至铜井河,南至苏皖交界,东至宁马高速,西至长江大堤。规划区域面积约12.18km2。

规划污水量达3.5万m3/d,污水规划排入滨江污水处理

厂处理。

2.《南京江南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

规划静脉产业园位于滨江新城东南角。

规划污水量达3.1万m3/d,污水规划排入滨江污水处理

厂处理。

3.《南京大方地区规划研究》(2012)

大方地区位于谷里新市镇(谷里)西北,是作为南京市“十

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区域。

规划污水量达7.3万m3/d,污水远期规划排入谷里污水处理厂处理。

大方地区区位图大方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九、相关规划梳理与小结

1.相关规划梳理

对《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方案调整(2011)和《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规模研究》(2008)三部全区性规划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具体如下表。

表4-4 相关规划相关规划数据梳理

规划名称

规划人口

(万人)

人均综合用

水指标

(L/人.d)

规划最高日

用水量

(万m3/d)

规划平均日

污水量

(万m3/d)《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

方案调整(2011)

254.5 250-550 132.56 -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

(2010-2030)

297.4 250-550 143.44 104.31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

规模研究》(2008)

298.4 500-800 216.22 126.25 2.小结

1)上表三部规划中,规划人口254.5~326万人,其中,《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

规模研究》(2008)编制年代较远,《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程》规划方案调整(2011)来源

于《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14·南京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草案),因此规划人口数据应以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中297.4万人为准。

2)《南京市江宁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布点与规模研究》(2008)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较其他两部规

划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对节水的要求及节水技术的进步,用水指标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因

此,用水指标应以《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和《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管网工

程》规划方案调整(2011)为准。

3)在《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后,《总规》之外另编制有《南京江宁

滨江经济开发区建材园给排水规划》(2012)等三部规划,其污水需纳入江宁区污水收集与处理系

统统一考虑。

第五章江宁区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一、防洪分区划分

1.主要河道防洪水位

南京市江宁区水系以青龙山-汤山,牛首山-横山-天马山为界分为秦淮河水系、沿江水系和水阳江水系。沿江水系又分为沿江西片和沿江东片。

区内分布有长江、秦淮河两条流域性河道、秦淮河支流以及入江支流,共有主要河道32条,水利条件既优越又复杂。

各主要河道防洪水位如下表。

注:上表引用自《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2.防洪分区

依据江宁区水系分布、地形特点、《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用地布局、水利工程布局、洪水特性及防洪要求等因素,江宁区可划分为10个防洪分区:东山副城防洪分区、运粮河防洪分区、沿江东片防洪分区、汤水河(汤山)防洪分区、句容河防洪分区、云台山河防洪分区、禄口机场防洪分区、板桥河防洪分区、滨江新城防洪分区和水阳江片防洪分区。

江宁区防洪分区划分示意图

二、防洪排涝标准

按照我国现行的《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江宁区城市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需求,结合长江流域规划及秦淮河流域规划的防洪标准,分析确定江宁区分片防洪排涝标准。

(1)东山副城、禄口国际机场、滨江新城和运粮河防洪分区防洪标准为抵御100年重现期的洪水。

(2)水阳江片防洪标准为抵御20年重现期的洪水。

(3)其他新城及新市镇洪标准达到抵御50年重现期的洪水。

(4)城市排涝标准按圩内涝水逐时排出,排涝泵站模数参考南京市经验,取4.0~6.0m3/s.km2。

三、计算方法

通过对已有规划及现状排水设施情况进行梳理,对规划中存在的不一致的问题,采用如下规划标准进行计算校核。

1.暴雨计算公式

Q=q·Ψ·F(l / s)

式中:Q-设计雨水流量(l / s)

排水专项规划设计提资清单规划

排水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所需提供的基础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1.1提供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文本及基础资料 1.2城市内涝水位 2.城市概况 2.1县志。 2.2县城建成区面积(包括现状、近期、远期且说明年限) 2.3县城区近5年人口数据、城区用水情况(填写附表相关内容) 2.4近5年县城GDP数据;城区工农业经济状况,主导产业如城区主要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等发展状况;近5年城区工业产值,县发展计划经济指标等。提供上述相关文字资料。 2.5县城区地图(现状)、近远期城区规划图(1:10000或1:20000)、道路路网图(包括各道路控制标高)、人口分布或人口密度图等。 2.8发展规划纲要文本,计划主要建设项目情况的文字资料。 3.县城供排水现状 3.1城区排水系统设计规模,污水厂实际处理能力,采用的处理工艺、排水处理流域等情况的详实文字资料及相关设计文件。 3.2现有和拟建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及水泵主要运行参数。 3.3污水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图,水泵机组型号及运行方式,污水厂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污水厂进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情况报告。 3.5排水管网现状图(1:10000或1;20000)包括雨水、污水现状图,那

些地区采用合流制,那些地区采用分流制,各污水厂、提升压站、排污口及主要排污大户位置。 主要街区或街道的管道材料,管道长度(填写附表); 管网、管材统计表(填写附表); 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详实文字资料。 3.7近5年主要运行经济技术指标(填写附表)。 3.8城市污水水质 4.附表 历年供水主要指标 历年排水经济指标

现有污水处理构筑物、建筑物一览表 注:以污水厂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污水厂,按本表格格式另外制作填写。 排水管管径、管材统计表 污水厂人员编制一览表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凤岗河东路为北南西走向城市主干道,道路设计总长度为1384.350米,本次雨水排水设计长度为1155米,污水排水设计长度为1028米,路面宽度为20米。 二.工程范围及工程内容 本雨水工程范围为K0+180至K1+1335段;污水工程范围为K0+183至K1+211,主要内容为本工程范围内道路左侧沿线两侧布置雨、污水管道。 三.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规划资料:抚州市主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2-2020) 2.勘测资料:抚州市政1:1000航测地形图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 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 7.《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2-2002) 8.《埋地聚氯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0.《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四.设计原则 1.排水体制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管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和标准。 2.排水出路、遵循城市排水专项规划要求,分区排水,近远期结合。 3.排水管道结合道路工程设计及沿线地形、受纳水体情况,合理布置管道走向、管径,埋设深度,节约工程造价。 五.排水现状及地质情况 1、排水现状 沿线经过南门路,现状地基基本为水塘,在迎宾大道、南门路段有独立的排水管网。 2、地质情况 根据现状地质勘探可示,土质以残破积黄褐粘性土为主。 六、设计标准 1.雨水: 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1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0,地面集水时间=10分钟, 采用抚州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 q=2890(1+0.55logP)/(t+8) 升/秒.公顷 2.污水:依据现有污水管网布置图设计。 七、排水设计 (一)雨水设计 1、雨水管线流向及排出 ①流向:雨水管道由南至北流。 ②雨水排出口:雨水管道由南至北流入南门路现有雨水干管。 2、雨水管材、接口及基础 主雨水管及预留管采用二级钢筋砼管 雨水连接管采用PVC管,管材须符合《埋地聚氯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3、雨水口选用及材料 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铸铁井圈及箅子。 4、雨水检查井选用及材料 雨水检查井采用钢筋砼井,须符合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 井筒采用Φ700预制砼井筒,井盖选用Φ700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设置标准见《市政排水 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6、7)。 (二)污水设计 1、污水管线流向及排出 ①流向:雨水管道由南至北流。 ②污水排出口:雨水管道由南至北流入南门路现有污水干管。 2、污水管材、接口及基础

城市排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城市排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盛平, 喻一萍 (1.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2. 镇江市排水管理处, 江苏镇江212001) 摘要:探讨了城市排水监测方法及在线监测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介绍了镇江市排水管网和污水泵站的分布情况和监测要求, 以及镇江市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数据处理情况; 介绍了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方式, 即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特点; 介绍了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等设备的选用情况. 介绍了监测系统数据的实时显示原理. 通过分析表明, GPRS尤其适用于各监测点所采集的数据与中心主机的通信. 该市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观测污水排放数据, 了解pH 值、流量、水位等数据的实时变化. 通过该系统对部分重点排污企业监控点进行的观测结果表明, 强酸强碱污水的偷排, 不仅对城市排水管网、泵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设施产生腐蚀危害, 还会影响污水处理微生物的活性, 降低污水处理能力. 关键词: 城市给排水; 在线监测; 污水处理; 数据处理; GPRS Applica tion of on2linemonitoring system of urban dra inage Sheng P ing , Yu Yiping ( 1. School ofCompu ter Science and Telecommun ication Engineering, J iangsu Un ivers ity, Zhen jiang, J iangsu 212013, Ch ina; 2. Zhen jiangSewageManagemen t Bureau, Zhen jiang, J iangsu 212001, Ch ina) Abstract:The urban dra inagemon itoringmethod and the on linemon itoring system are d iscussed. The d is2tributing status and monitoring request of dra in ingwater pipe network in Zhenjiang are introduced, inclu2d ing sewage pump ing station, system composition, data processing of rea l2timemon itor and automatic con2trol system. Thewire less transmission mode ofmon itor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GPRS wireless trans2mission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equ ipment on line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the real2time d isplay princi2p le of themon itoring system data are a lso introduced.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shows thatGPRS is particu2larlywell sui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ose data collected inmonitoring points and center comput2er. The system of rea l2timemon itor and the automatic controlmay realize the observation for sewage dispos2al data all day and find out the real2time changes of data, for examp le, pH value, the flux, andwater lev2e.l The observation result ind icate that the illegal d ischarge of sewage with strong acid and alkali into theurban sewage pipe network, the pump ing station, as we ll as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fac ilitywill affect thesewage treatmentmicro2organism activeness and reduce the sewage treatment ability. Keywords: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n2line monitoring; sewage treatmen;t data processing; GPRS 1 城市污水排放在线监测作用和意义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资源紧缺使得国家对污水处理问题特别重视. 但是,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 运行和维护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资金, 这些实际问题的出现, 促使对于已有的管网、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设施和仪器加倍保护的污水处理在线监测势在必行.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已逐步应用在线监测系统[ 1, 2] , 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仪器、数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摘要: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与系统规划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 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给排水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其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工程所设计的所有内容, 分析问题,促进城市给排水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城市规划;分析;设计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城市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根据水源水质、水量,城市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自来水水质目标,选择处理工艺。 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管网等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及其卫生防护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用水量。 2.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3.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2.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3.计算输配水管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4.选择管材。 5.进行造价估算[1]。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排水体制。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 4.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的雨水、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市政工程雨污水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安徽宿州森林动物世界项目污水工程 雨污水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安徽宿州森林动物世界项目污水工程 建设单位:宿州森林动物世界有限公司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安徽宿州森林动物世界市政工程项目部 编制日期:2016年5 月10日

雨、污水管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方案适用于安徽宿州森林动物世界项目污水工程雨、污排水管道的施工。雨、污管 道设计为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4kn/m2,雨、污水管道接口采用承插口形式,橡 胶圈接口。根据施工图要求,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雨水排水管道与园区内道路排水系统 相接,雨水直接排向水系,污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外河。根据排水规划要求, 在机动车道下设臵雨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径为DN300- DN5O0污水排水管径为DN40 0 由于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施工方法基本一致,本施工方案将统一介绍雨水、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污、雨水管道施工方法 ⑴测量放线 ①根据排水管道设计平面图、断面图,了解管线走向、坡度、地下设备安装位臵、管线高程、坐标等有关资料,提前做好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 ②对管道中心线、检查井、折点定位桩点及永久性水准点,设臵保护桩、引线桩及临时水准点 ③所有保护桩、引线桩应设在定位桩点的延长线上,附近有永久性建构筑时也可设在建构筑物上,但必须设臵在明显、牢固的地段。若无合适位臵,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来代替,并随时进行校验。 ④将两个以上永久标高点进行两次闭合核实,若无误差认定永久性水准点,按规范要求每40-50m加密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亦可用浇桩代替。 ⑤上述所有的控制桩、标高桩和其他桩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在设臵的桩上编号,防 止和其他单位的桩混淆而发生差错。所有的桩要予以详细记录,并说明位臵、方向、作用、标高或方位等。 ⑥根据管沟上口开挖宽度,定出线中心位臵,在地面上表明开挖边线。当沟槽开挖到 一定深度后,利用坡度板检查沟槽是否挖到应有的槽底高程,并作为埋设管子的依据。

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细则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 1、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

2019市政排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019市政排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排水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结合现有****路、柏荫路、泗洲路雨污水而实施的排水工程,主要解决****大道路面排水问题。排水工程以总体规划及生态新城市政规划为指导,采用雨水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通过收水口收集集中排放进入城市雨水系统。 本段排水工程主要排水和供水系统组成包括管径主要有DN200、DN500供水管,D300、D400、D600、D800、D1200 、D1500 、D1800雨水收集管。 主要工程量表

二、工期及质量管理目标 按照建设单位要求,计划工期 65 天,在接到开工通知书后,及时组织夫员机械施工,确保计划工期 65 天(日历天数)完成施工任务,该工程保证"合格工程"。我们在施工中坚持以设计为依据,以技术规范为标准,坚持速度服从质量,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服从建立是的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办好签证手续,搞好技术资料的整理,确保该工程优良等级,让业主满意放心。 三、施工部署 (1)工程施工范围内,做好"三通一平"工作,调查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情况。 (2)建好临时设施、材料仓库、机械设备停放场地、临时生活设施、供水以及供电设备 (3)熟悉图纸,参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定位放线并核实工程量。 (4)落实安排人机料及其它设备情况,编制各种需用量计划。 (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作业方法:由于本标段工程量大,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完成施工任务,经过公司领导以及本标段项目部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决定将本标段进行分段施工,充分发挥我处施工机械的主导作用,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的方法,遵循“先深厚浅,先主线后辅线”的原则,首先采取以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对施工现场内的腐植土进行清理,经检查验收后,再从沟槽定位→沟槽开挖→管基础铺设→管道安装、铺设→沟槽回填夯实→路槽整形,实行分段流水作业,确保各工序衔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精选版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 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第八章附则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 规划图纸

市政道路与雨污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排水管道施工)

市政道路及雨污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排水管道施工

第一章概述 1、编制依据 1. 1 某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某曲江新区杜陵邑南路市政工程施工图》第一、二、三卷及相关资料。 1. 2《市政工程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1. 3《粉煤灰、石灰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CJJ 4-97)。 1.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50092-96)。 1. 6《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 44-91)。 1. 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验收规》。 1. 8《测量规》(GBJ50026-93)。 1. 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JGJ/T 111-98)。 1. 1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2-90ISO9001质量体系。 1. 11要求执行的国家、某市及有关部委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规定、规程、验收标准及相关的标准图集。 2、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某市曲江新区二期西侧,包括道路、雨水、污水施工图中的所有施工容。 2.1 道路工程概述 杜陵邑南路道路起点桩号K0+000,接雁翔路;终点桩号K1+137.558,接

公园南路,道路总长1137.558米。正常段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单幅路,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两侧路侧带各宽7.5米,其中机非隔离带各宽2米,非机动车道各宽2.5米,人行道宽3米。机动车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同一高程平面上横坡均为2.0%; 渠化段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米,双幅路,其中中央分隔带宽2米,两侧机动车道各宽11.5米,两侧路侧带各宽7.5米,其中机非隔离带各宽2米,非机动车道各宽2.5米,人行道宽3米。机动车道横坡为0.95%,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同一高程平面上横坡均为2.0% 道路结构按Ⅰ级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路面结构机动道全部采用面层为12cm厚的沥青砼(上面层为5cm厚的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下面层为7cm厚的AC-20C中粒式沥青砼),基层采用双基层,上基层为30cm厚二灰碎石,下基层为20cm厚石灰土。非机动道全部采用面层为8cm厚的沥青砼(上面层为4cm厚的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下面层为4cm厚的AC-20C中粒式沥青砼),基层采用双基层,上基层为15cm厚二灰碎石,下基层为20cm厚石灰土。 人行道采用15cm厚5%石灰土基层,上浇筑5cmC20小石子水泥砼和2cmM10水泥砂浆,面层铺6cm 火烧面花岗岩。路缘石采用C30预制路缘石(型号:15×30×50cm)。 2.2 排水工程概述 根据规划要求设计污、雨水管道各一条。 设计污水管位于道路中线北侧5.5m,主管道管径为d400-500,共计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看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题目。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题目,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假如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以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假如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假如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巴黎下水道:欢迎参观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载着文化的。《剧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着对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用度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终极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洗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洗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网。#p#分页标题#e#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1935年-1947年,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进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市政给排水施工图设计总说 明

排水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1、 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雨水系统只考虑承接路面雨水;污水根据规划要求实施,不考虑路周边建筑物的接入。 2、 设计依据 1、 《由业主提供的区内道路的各道路规划坐标和规划标高》 2、 《业主提供的该片区防洪排涝、竖向及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3、 业主提供的该区域1:1000现状地形图 4、 清远市规划局提供的清远市暴雨强度公式; 5、 道路施工图设计图纸; 3、 设计规范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1998); 7、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 9、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2008); 10、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2.2-2004 4、 标准及参数 1、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 2、雨水量计算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清远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设计降雨强度 ·地面集水时间t=10分钟; ·设计重现期 P=2年; ·径流系数:除公共绿地、林地、园地等采用0.25,其余均采用0.7;·汇流面积:8000m2。 3、污水量:本工程规划纳污面积整个小区的生活污水。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一、管道开槽埋管施工 1、施工工艺要求 测量放线 (1)管道中线测放 测量放线时,先从坐标控制网采用座标法放出道路中线交点及拐点,并将这些中线控制点引测到管道边线两侧、基坑开挖范围之外、易于保护的位置,打设引测桩,以供随时恢复管道中线点之用。 管道中线控制点测放完毕后再测设管道中线,打设中线里程木桩。在施工过程中,需多次重复测放管道中线。 (2)阀门井中心位置测放,管道支线测放 测量放线时,先由坐标控制网,采用座标法放出阀门井中心点,打设井位控制木桩,然后再测设管道支线中线,并每隔10m打设临时中线控制木桩。在施工过程中,需多次重复测放。 (3)标高测量与控制 管道标高测量与控制 把管道相对标高引测到水准基座上,然后将高程控制点的相对标高引测到管道中线控制桩上,随后沿道路纵横向每隔10m测设1条临时高程控制桩,形成方格网,控制管道各结构层的高度及管道坡度。 管道标高测量与控制 把管道相对标高引测到水准基座上,然后将地面高程控制点标高通过两台水准仪及钢尺上下传递读数方法引测至管道基坑底,确定地下管道控制标高。 3、沟槽开挖 (1)本工程排水管线开槽计图纸、标准图集和《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每个管段的槽底高程、开槽宽度、所铺前依据设砂砾的宽度、厚度,作为测量、施工和质量控制的依据。结合现场土质、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应预留30cm以上土层采用人

工清底。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3米以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凉槽。 (3)管道基础应坐落在稳定的未扰动的土层上,若坐落在现状沟渠及河道上,结合道路路基填垫方法、河道深浅及拟建管道深度等不同情况,确定如下基础处理方法: 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坐落于现状土层上,开槽后不准扰动原状土,按常规管道基础施作。 管沟开挖前,必须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根据图纸及有关资料的提供,采用探测仪探测结合现场开挖基坑的方法,查明其情况。若施工地段的地下情况与施工图及有关资料提供的情况不符合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予以处理。 (4)管沟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管沟开挖前,现场施工员和现场之质安员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操作规程,并及时量测槽底调和宽度,防止超挖。 管沟开挖时,先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用石灰标出开挖边线,复测无误后可指挥挖掘机由临时便道进入管沟开挖范围进行开挖,挖掘机一边开挖一边后退,开挖出来的余泥堆土于未开外的基坑位置上,土方需及时外运。 由于挖机不可能准确地将槽底按规定高程整平,所以为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挠动,而用人工清底。 管沟开挖时,各级质安人员要加强巡视现场,密切注意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及管沟内可能出现的涌水、涌砂及坑底土体的隆起反弹,一旦发现问题,应产即停止开挖,并知会监理工程师协同处理。 开挖至设计管沟底后,可在管沟槽底的一侧做一输水小沟收集管沟底的积水并用泵抽出管沟;雨季施工时,为防止管沟底土壤受水浸泡,预留人工整平的20.0cm一层的土体应待下一工序进入前方予挖除。 管沟开挖采用机械(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辅助修整基底。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宜按下式计算: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提纲: 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建排水收集系统的效率亟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律“先地下、后地上”这一原则,越来越受到只注重表面政绩观的挑战。无论从城市内涝防治,还是污水有效收集及面源污染控制考虑,都应重视排水管网的建设,贯彻源头治理原则,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收集系统效率。 第一章: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雨水系统建设滞后且设计标准偏低导致内涝频发,城市排水系统安全性降低。 2010年对全国351个设市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表明,2008年~2009年发生内涝的城市有213个,占调查城市的61%;2010年前9个月,我国内涝城市有237个,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其中,发生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cm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cm的(可能淹没小客车的排气管而影响交通)多达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呈现出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的特点,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统计结果表明,近80%的城镇内涝发生的原因是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和设计标准偏低。 老旧管网得不到及时更新,新建管网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排水系统的建设完善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排水系统标准也偏低,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的城市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0.5~3a,重要地区为3~5a,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下限,甚至低于设计标准。 2.污水收集效率偏低,影响污水处理厂效能。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是根据调查资料确定,已有的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南方地区不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水质低于设计值,比如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水不到设计值的50%,福建洋里污水处理厂进水仅为设计值的55%,污水的浓度直接决定了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和构筑物的容积大小,当实际进水水质标准远低于设计水质时,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效益大打折扣。 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偏低,一方面可能是设计人员对水质偏于保守估算,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城镇污水收集管道渗漏严重,在南方城镇地下水为高地区,由于管道接口、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因素以及管道的年久失修,地下水渗入量大;在上海,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渗入量达到平均污水量的30%~40%,远远超过设计时采用的10%,使管道的实际输送能力大大下降,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浓度,有些地区甚至管道和河道连通,严重影响了污水收集系统、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处理效能。 3.雨污混接加剧城镇面源污染控制难度。 完全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应该包括一套独立的污水系统和一套独立的雨水系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

2.1 排水范围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 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 2.2.4 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3 排水量和规模 3.1 城市污水量 3.1.1 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