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蒁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羇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袄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螇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

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羂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蒈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莄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背景

芈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统一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展开了统一本解放区货币的工作。华中解放区发行了统一的华中

币,回收原来新四军开辟各抗日根据地时发行的多种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统一货币。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蒃1947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重大胜利。各地区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而货币币制不统一、货币的比价不固定成了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也给解放军机动作战中后勤补给等问题造成巨大困难。

羈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华北财经会议决议,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之间首先进行了货币统一工作,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币按固定比价统一流通。

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当日即由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行第一批人民币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标志着第一套人民币正式诞生。

虿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羄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葿历史上第一套人民币出现过的几种不同称谓

肂1. 名称: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最早见于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

膀2. 名称:新币,最早见于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解放区钞票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蒄3. 名称:中国人民银行券,最早见于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

蚆4. 名称:人民券,最早见于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为“人民券”。

薃5. 名称:人民币,最早见于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第一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人民币”这一名称第一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蒆6. 名称:第一套人民币,1950年8月为设计新的人民币(指第二套人民币)时,中国人民银行设计方案和组建人员,称前一套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

蚁第一套人民币的特点

膇1、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两字说明这个钞票的性质,它不是某个官僚资本家的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而必须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

羃2、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它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进到哪里。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袇3、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其设计思想是以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典型实例作为选择图样的题材。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奠定了我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由于原材料供应状况不同,纸张、油墨就地取材,造成钞劵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第一套人民币也没有水印,防伪效果较差。

膂4.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

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其中20元券第二版万寿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万寿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车大桥(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车大桥(乙)、50元券第四版列车(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车(乙)、100元券第三版万寿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万寿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桥(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桥(乙),这五对人民币的图案相同,颜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

罿

蚇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特殊版别

蒄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除1000元狭长版外,第一套人民币票幅规格长宽比例都是2:1左右,只有这版1000元券票幅比例是2:0.8。

莈5元第三版(牛)是现有五套人民币中,唯一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手写体字样的币种。

薃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骆驼)这四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膈5000元第三版(骆驼)和10000元(牧马)这两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蚆

螁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

衿第一套人民币面值多且种类复杂,而且流通时间短,部分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数量非常少。第一套人民币停止使用时间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间又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经济改革,因此收藏者留存下来的不多,能将之集全者实属凤毛麟角。由于不少是珍品,其观赏、纪念、珍藏、投资价值与日俱增,受到知名拍卖行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别青睐,第一套人民币中一万元面额,有牧马图(有蒙文和骆驼图(有维文)两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一万元牧马图案币(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卖会上,出价高达5万元。业内人士分析,建国初期第一套人民币有其独特身价,其中的珍藏精品价值还会走高,将来开出天价都是不足为奇的。

人民币历史汇率一览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2010-09-27 00:59:03来自: 豆芽(1) 转贴:人民币美元汇率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人民币制度

人民币相关知识 人民币制度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人民币是集中统一的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货币是人民币,也就是说,在我国市场上只准人民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以国家信用作保证发行人民币,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调控国民经济。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市场货币流通量必须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人民币的发行原则是坚持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高度集中统一发行,其中坚持经济发行是最根本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授权统一掌管人民币,负责集中统一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法律保护人民币,任何损害人民币和损害人民币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建国不久,我国即排除了市场上流通的外国货币,以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国内一切收付、计价单位和汇价的单位都由人民币承担,在国际上则作为计价、结算手段。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是根据国内国际市场情况独立自主确定的。人民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第三,人民币是相对稳定的货币。人民币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购买力,"因为我国物价是建立在国家拥有雄厚的物质储备,并按稳定的价格投入市场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我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统一管理了金融业,使货币流通的计划性日益加强,国家掌握的黄金、外汇也在逐日增多,单只黄金储备一项1954年就比1950年增加了10倍以上。"(注:《人民日报》1955年3月1日社论:《做好新人民币的发行工作》。)由此可见,人民币不仅有充分的物资保证,而且有不断增加的金融储备,这是币值稳定的坚强后盾。当然,人民币是受纸币流通规律所制约的,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人民币的稳定是相对的,这就要求将"稳定币值"突出地放在货币政策目标的首位。 第四,人民币采取主辅币流通结构。人民币的代号为"¥",以"元"字的汉语拼音"Y"加两横而成,其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拒绝。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供日常零星使用。在流通中,两者的比例应根据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以满足金额大小不同的购买支付需要。一般地说,人民币主币与辅币的比例,各种主币之间的比例以及辅币之间的比例,搭配均是合理的,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相适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 客转载. 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 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其中有如1979

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硬币于1980年4月15日发行,面值分别为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元四种,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以铜、镍等有色金属,壹角、贰角、伍角面值,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壹元面值正面图案为国名、国徽和发行年份,背面图案为万里长城和面值。到198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七个不同年份的硬币,由于我国当时铜、镍资源相当少,不能满足大量发行需要,只能在1980年至1986年间进行了少量的铸造,只能象征性发行,没有真正发挥流通作用。其中1981年版元角币铸量较多:80年、83年、85年版元角币铸量较少;82年、84年、86年版元角币基本装配于当年密封硬币版(本)内。仅仅满足国外旅游观光者购集中国硬币纪念品需要而出售,故极为少见,目前已成为收藏者寻觅的珍

人民币发行时间一览表

2015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表示,人民币有过6次版本更新,平均更新周期为9.5年,而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版本已接近10年,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虽然反腐不是主要诉求,但赖明表示更新人民币版本可有效震慑贪官巨额藏现。 说到要换人民币,首先说说现有的人民币版本都有哪些?回顾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以来,至今共发行五套,其中最短的历时仅6年零3个月,最长的历时长达38年。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5年3月开始收回,流通周期约为6年零3个月。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但是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额达50000元,不利于流通,且纸张质量较差,终催生二代。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这套人民币在第三套人民币发行后仍然在混合流通,直到1980年才被陆续收回(除6种纸、硬分币外),历时长达25年多。第二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中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历时38年。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的技术传统、风格。

第四套人民币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今仍在流通使用,历时近29年。第四套人民币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钞票的防伪能力。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9月28日开始发行,历时近16年。第五套人民币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还有固定水印、磁性微文字安全线、彩色纤维等技术,防伪技术较好。 我们手上现在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用了近10年,想必大家对这些“钱上的图案”已经非常熟悉了,你知道这人民币里藏着多少风景吗?三潭印月、泰山、长江三峡、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来个有难度的问题,他们分别对应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长期高估。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复汇率,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1981-1984年: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5年1月1日起: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l美元合2.7963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由1美元换3.1983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3.7036元人民币。 1989年12月26日:由1美元3.7036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 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5.2221元人民币,贬值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相当大。 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 2005年07月21日:人行正式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制度。当天,美元兑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 2007年0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自1994年以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05月21日:人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 2008年0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 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2008年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同时,在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开始紧盯美元。 2010年6月19日:人行宣布,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制度,进一步推进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2年4月14日:人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大至1%。

人民币发展史

第一套人民币(1948)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的石家庄,没错,这个时候新中国还没成立,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还在向北京进军的路上。 它的发行就像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不仅是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说明了发行统一法定货币对稳定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如果看得仔细,你会发现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上,都是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和运输等方面的典型画面。 此外,出于服务战争的需要,每解放一座城市和地区,我党都需要人民币收兑当地使用的伪币和其他货币,因此对人民币的需求量极大。这也意味着解放到哪里,人民币就要印到哪里。然而,各地条件不同,材料有限,就出现了同一面额出现多种规格、颜色甚至图案各异的情况。 看到这套人民币上的数字“壹万圆”了吗? 这也是时代的特殊原因所致。由于当时战争遗留的通货膨胀仍然存在,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都很大,最大的甚至有50000元,这是现在的小伙伴们完全不能想象的吧。 当然,通货膨胀时拿着一张50000的票子并不值多少钱,但假如现在你家里有这么一张,价值估计不可想象! 第二套人民币(1955)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在发行后存在纸张质量较差、面额过大等问题,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这里可以插播一则关于人民币的小笑话: 有两个造假钞的人不小心造出面值15元的假钞,两人决定拿到偏远山区花掉,当他们拿一张15元买了1元的糖葫芦后,他们哭了,农民找了他们两张7块的…… 好吧,这个笑话有点略冷。这个笑话告诉大家的是,在人民币的发行历史上,7块钱和15块钱真没有出现过。 但是,3块钱的人民币呢?这个真的可以有!这也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最独特的地方。 关于这个神奇的“三块钱”,幕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般情况下,在1至10这十个自然数中,3不作为币值使用。但当时发行的3元券,却是因为一场“敌我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初,蒋介石政权不断利用空降和经由港澳向中国境内散播假币,由于假币与真币几乎完全一样,非常难以辨别,单靠银行不可能阻止假币的流行。为了减少假币的消极影响,周恩来总理特意在给驻苏大使张闻天的电报中说:“决定在新币发行时,暂不发行5元以上大票,但只发行1元券又嫌太小,故决定增发3元券,以资调剂。”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通通委托前苏联代印,称为“苏影三种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我国政府就向苏方索回代印资料,并于1964年4、5月间,将“苏影三种票”全部收回。 第三套人民币(1962) 这套新鲜靓丽的人民币,就是在经历了国民经济三年极端困难后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发行于1962年。 请瞪大眼睛看第二排的5元币,这正是这套人民币最精彩的地方所在。在一次国际钞票界的评比中,它被评为“世界纸币精品”。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人民币汇改历程

人民币汇改历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轨迹 1994年1月1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当时通行的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一夜之间使人民币贬值33%。新的“受控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在政府规定的较小范围内浮动。 1996年12月1日我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但对买卖外币进行贷款和投资仍有规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因在亚洲危机期间坚守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帮助维护亚洲稳定而获得称赞。通过央行频繁干预,人民币对换美元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 2001年-200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 2004年2月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境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我国将历时10年的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度。人民币一夜间升值2.1%,与美元的兑换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 2005年7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2005年8月9日人民银行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7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从0.3%扩大至0.5%。 2007年7月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7月-2010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我国事实上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6.83元人民币,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09年4月8日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四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1%。 2009年7月我国在指定城市开展允许公司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的试点项目,指定香港为内地以外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城市。 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将重新继续汇率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币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蒁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荿 羇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 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腿 袄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 13种版别。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螈 螇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 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 期的重要标志。 羅 羂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蒂 蒈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 五套人民币。 羆 莄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背景 袁

,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 芈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 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统一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抗日战争胜 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展开了统一本解放区货币的工作。华中解放区发行了统一的华中币,回收原来新四军开辟各抗日根据地时发行的多种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统一货币。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 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螃 蒃1947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重大胜利。各地区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而货币币制不统一、货币的比价不固定成了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也给解放军机动作战中后勤补给等问题造成巨大困难。 芀 羈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华北财经会议决议,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之间首先进行了货币统一工作,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币按 固定比价统一流通。 袅 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当日即由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行第一批人民 币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标志着第一套人民币正式诞生。 螀 虿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祎 羄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腿 葿历史上第一套人民币出现过的几种不同称谓 蚃

70年人民币印钞史(1947-2016)

年人民币印钞史(1947-2016) 70年人民币印钞史(1947-2016) 一、最早的人民币通胀 1947年7月,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解放军节节胜利,当时的各大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中共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董必武提议,应该考虑组建中央银行,并制定统一解放区货币的措施。关于中央银行的名字,当时很多人建议用“联合银行”、“解放银行”等,但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副总经理何松亭建议采用“中国人民银行”一名,以体现人民特色,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 1948年12月1日,经当时的中共中央批准,以当时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为基础,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行在全国解放区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券”。 为区别于以往各解放区银行所发行的地方纸币,这种纸币最初被称为“新币”、“人民券”、“中国人民银行券”等,直到1949年6月,才被正式定名为“人民币”。 由于当时战争持续进行,人民政府支出远大于收入,入不敷出,唯有印钞。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49年4月人民币发行总量607亿元,7月底就达到了2800亿元,到了11月底,迅速增加到20000亿元,到了1950年2月底,达到41000亿元,3月份,发行量已经增至49100亿元。 当时,西藏、新疆、东北、内蒙古以及国民政府控制的东南区域,人民币尚未大范围使用,在此情况之下,一年时间印钞量暴增80倍以上,可想而知是个什么结果。 严重的通货膨胀随之而来:1949年1月到1950年2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全国13个大城市批发物价指数上涨91倍,其中天津市的面粉、小米、小麦、纱、白细布这五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更是上涨了103.7倍。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 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物价

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 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人民币汇改历程

人民币汇改历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轨迹 1994年1月1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当时通行的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一夜之间使人民币贬值33%。新的“受控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在政府规定的较小范围内浮动。 1996年12月1日我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但对买卖外币进行贷款和投资仍有规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因在亚洲危机期间坚守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帮助维护亚洲稳定而获得称赞。通过央行频繁干预,人民币对换美元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 2001年-200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 2004年2月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境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我国将历时10年的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夜间升值%,与美元的兑换汇率为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 2005年7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2005年8月9日人民银行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7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从%扩大至%。 2007年7月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7月-2010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我国事实上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09年4月8日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四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1%。 2009年7月我国在指定城市开展允许公司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的试点项目,指定香港为内地以外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城市。 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将重新继续汇率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7月19日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意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结算范围,离岸人民币交易正式启动。 2010年8月19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交易,马来西亚林吉特成为中国首个询价非美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是与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相伴而行的。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酝酿、筹划,第一套人民币开始了它的设计、印刷。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与发行对解放战争的推进,对解放区的货币统一,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它于1947年秋天其在晋察冀边区及其他解放区开始设计、印刷,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南省石家庄市成立,人民币随即公开发行。 壹元--工农 1元 2500 壹元--工厂 1元 2500 伍元--帆船 5元 2800 伍元--绵羊 5元 2800 伍元--水牛 5元 48000 伍元--织布 10元1800 拾元-灌田,矿井 10元3000 拾元-锯木,犁田 10元 3500 拾元--火车 10元 4200 拾元-工农 10元1700 贰拾元-驴子,火车 20元13000 贰拾元-推煤车 20元 4000 贰拾元--蓝色六和塔 20元 6800 贰拾元--咖啡六和塔 20元12000 贰拾元--立交桥20元1800 贰拾元--帆船,火车 20元 18000 贰拾元--打场 20元 13000 伍拾元-水车,矿车 50元 35000 (黑面) 伍拾元--火车,大桥 50元 60000 (红面) 伍拾元--火车,大桥 50元18000 伍拾元--铁路 50元 19000 六位数

伍拾元--铁路 50元 3500 七位数 伍拾元-工农 50元 16000 六位数 伍拾元-工农 50元 4000 七位数 伍拾元-压路机 50元12000 壹佰元-耕地,工厂 100元 8000 壹佰元-工厂,火车 100元 16000 黑色工厂壹佰元--万寿山100元 12000 壹佰元-红工厂 100元 14000 壹佰元-蓝色北海桥 100元5000 壹佰元-黄色北海桥 100元 5500 圆三版壹佰元-黄色北海桥 100元 12000 宽距 壹佰元-黄色北海桥 100元 90000 平三版壹佰元-红轮船 100元16000 六位数 壹佰元-红轮船 100元2500 八位数 壹佰元--驮运 100元2500 壹佰元--大帆船100元 95000 贰佰元-颐和园 200元6500 贰佰元-排云殿 200元5500 贰佰元-排云殿 200元 100000 平三版 贰佰元-长城 200元3500 贰佰元-炼钢 200元 3500 贰佰元-割稻 200元 18000 伍佰元-农民,小桥 500元 8500 伍佰元-正阳门 500元15000 伍佰元-起重机 500元6000 伍佰元-收割机 500元 3000 伍佰元-种地 500元16000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特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特征 篇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 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

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元人民币。 (3)20xx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

人民币汇率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发举足轻重。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1948/12/1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1955/3/1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1955-197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是受到严格计划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如此。 1971/12/18布雷顿森里体系出现问题,美国不再追求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美元兑黄金官价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1972-1979布雷顿森里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1978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1979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并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启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外汇。 1981/1由于中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控制,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外贸企业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 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得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得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人民币汇改历程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轨迹 1994年1月1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当时通行的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一夜之间使人民币贬值33%。新的“受控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在政府规定的较小范围内浮动。 1996年12月1日我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但对买卖外币进行贷款和投资仍有规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因在亚洲危机期间坚守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帮助维护亚洲稳定而获得称赞。通过央行频繁干预,人民币对换美元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 2001年-200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 2004年2月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境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我国将历时10年的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夜间升值2.1%,与美元的兑换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

2005年7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2005年8月9日人民银行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7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从0.3%扩大至0.5%。 2007年7月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7月-2010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我国事实上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6.83元人民币,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09年4月8日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四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1%。 2009年7月我国在指定城市开展允许公司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的试点项目,指定香港为内地以外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城市。 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将重新继续汇率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思考题:1、结合所学汇率理论,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合适与否? 2、你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今后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