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一)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从形式上看,旅游文学是属文艺性质的范畴,具有独立文学的体系。但是从内容上看,它又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属于旅游文化系列,也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项特殊类型,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文学的内涵,也就是它反映的对象、题材是旅游生活和旅游行业。“旅游文学”虽然是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之际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但是就其内容来说,却早在我国古典文学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过,如“山水文学”、“旅游文学”作品,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碑记、楹联等,很早就已存在,而且数量极多。特别是描写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诗歌、散文更是不绝于书。这说明旅游文学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其前身可以说就是“山水文学”、“游记文学”之类,只是还没有称为“旅游文学”罢了。

那么旅游文学是研究什么的呢?它的旅游指导价值如何估计?与旅游地理又有什

么关系?对这些问题应该一一作出系统的回答。

有人提出,凡是因旅游而产生的,或者在旅游生活中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文学作品,均可统称为旅游文学。也有的说,游客到某一地区,看到锦山绣水,名胜古迹,触景生情;或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山水胜景、风土人情,这种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包括写、讲、歌、颂、刻等,向社会传递信息和宣传,都叫旅游文学。还有人认为,旅游文学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都可以归为大的旅游文学的范围;狭义的即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如游记文学,它属于纪实性文学,也属于报告文学的一种,而不过是关于旅游的文学报告。当然,上述种种表达形式,不外乎讲述、抒情、议论等几类,所以我们在给旅游文学下定义时,是否可这样表述: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对象,以抒写、讲述、议论等多种形式,反映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这一定义有三个出发点:第一,从旅游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性是旅游文学的最基本特征,不能离开旅游者的旅游生活和活动。世界著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说过一句名言:“旅游就是生活”。这种生活,对个人来说,是短期的特殊生活过程;对总体而言,是长存的特殊生活方式。旅游文学就是要反映这种具有流动性、变异性和享受性的特殊生活方式。第二,旅游从业者也是旅游文学的描写对象。他们包括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服务者以及导游、翻译等,因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现代大规模的旅游业及旅游生活就不复形成和存在。第三,涉及的题材类别和形式很广泛,不应仅限于山水诗和游记散文,还应包括传说故事、对联、碑文等。从广义上说,凡是描写景物,或借景抒情、触情入景的文学作品,都应归于“旅游文学”。也就是说,它包括了旅游过程中所有与之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内容。

鉴于上述,旅游文学是具有人景交融、动静结合的一种文学活动。人,指有情可抒的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景,指多种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动有两种含义,一是景物中的动态美,如在流水、风力、日光等作用的各种景物的变幻和演化;一是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的观览、欣赏、抒惰、管理等活动;静指相对稳定的静态美,如山、石、洞景等。

旅游文学的这种特性,使它在旅游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就更加突出化。根据旅游文学古今实践活动及效果,我们把它的旅游价值归纳如下几方面:

1.旅游文学所反映的内容,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亦可称为旅游文学资源。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包罗了许多子资源类别。但是这些资源都是以其客观存在的景物特色来吸引游人的,而游人通过户外观赏、浏览及旅游指南、导游介绍来了解景观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但是旅游活动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人们为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与结合点,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就要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学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这种例子很多。如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有不少是纯然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当一部分作者是离家远客,羁旅行役是由于遭贬谪而被流放,或迫于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迹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脱离世俗官场、渴望建功立业、憧憬美好未来等高尚情怀、政治抱负、思想感情。这种抒情,往往是触景而生,融情于景,记实和抒情紧密相结合。实感包括时序、方位、名称、色彩、气候、环境、山川、景物、历史、现状、游踪、旅趣、宏观、微观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称其为旅游文学。前者富旅游色彩,具有导游、神游和介绍欣赏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如读豪迈的诗文,会使你热血沸腾,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读清新的诗文,会使你心驰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读悲壮的诗文,会使你感慨万端,禁不住潸然泪下;读平朴的诗文,会使你心境平和,抛却一切私念杂想。总之,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游资源,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以旅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具有诱因的一种独特旅游资源。

2.旅游文学具有导游、兴游的作用:旅游活动是捕捉美感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美”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诗意,画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获又主要靠山水名胜的优美度,同时也要靠旅游文学对这些山水名胜的诗情画意描写。干巴巴的介绍固然也能领略部分美,但是在运用旅游文学的艺术手法后,会使人们得到的美更趋本底性,原始性,使美能够升华,能够回味无穷。这个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导游、兴游的过程。例如1930年一个名叫江庸的作者,在《旅行杂志》上写了一篇游记《台湾半月记》,其中一段写道:“备汽艇驶至对岸化蕃村落,听蕃女杵歌。生蕃为台湾最古之居民,……。闻其相传之神话,昔有清罗大埔之生蕃四十余人,偶入猎林中,追一白鹿,西至水社大山,而鹿失踪。彷徨山中者三日,发见此潭(日月潭)狂喜。详志其地形,归报酋长,以为天赐之乐园。剡木为舟,得登彼岸,遂麇居于麓焉。杵歌乃以杵击石,和以曼声,石音清越,歌尤哀艳。”此篇短文不仅运用神话给作者游历的日月潭风光作了绝妙注释,同时又与蕃女杵歌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感人的原始美,本底美。他人看后,自有一种神韵、清新、奇妙之感,那种游历台湾日月潭风光的意念也会油然而生。有的地方,也许没有

什么优美的景色可以吸引游人,甚至曾是穷山恶水,但因某文学旅游家写了一篇诗文,它也开始有了名气,人们也会慕名而去。如唐诗人岑参写的边塞诗句:“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写了我国西北沙漠飞沙走石情状,读后容易使人想起闻名于世的“魔鬼城”。这一旅游文学名作倒成为一些游人到此探奇索险的游兴诱因。还有些旅游文学作品,只描写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佳肴美味、土特产品,但是由于出色的运用了文学艺术语言,常常也能获得引起游兴的效果。因为这里所描绘的均是旅游文学资源的内容,如王翰《凉州词》中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杜牧《清明》中写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名句,都有一种兴游生趣的深刻作用。

3.旅游文学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爱国热情,传布精神文明。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城、古运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无与匹俦;桂林山水、黄山奇景、三峡风光等天然景致,稀世胜境。这些奇山丽水、名胜古迹,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的描写、介绍,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无不熔铸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我国有许多旅游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移步换形的写法,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写,一篇作品即可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赏、去领略、去体验。人们通过品赏这些作品,了解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从而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乡土的感情,对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身居国外的华人,读了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对祖国产生眷恋之情,更欲亲临其境,一饱眼福为快。

4.旅游文学是传布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动。食、住、行、游、购五个环节是物质的消费,但本质还是文化消费。人们通过旅游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由此而形成了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见文化,不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游客不仅吸收游览地的文化,同时把所在国所在地的文化带来,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局面。这种文化交流除了直接观察了解外,还要借助一些书籍加以实现。其中大量的描写旅游资源的文学作品,就有着独特的作用了。比如有些人没有去过北京,但从旅游作品中他知道北京长城、故宫,有回音壁,还知道回音壁为什么会一呼三应的科学道理。有些游客在西安看了“无字碑”,但他并不知道无字碑的来历。可是在他看了介绍“无字碑”文章后,知道了是女皇武则天为了让后人评论她一生功过而立的。因此,我们说一篇好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会激发游兴,也会给予你许多知识,使你读后得益颇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文学乃是从文化角度观照旅游,如有的风景区名称很有文化内涵,但有的新地名显得文化层次很低。旅游文学就应该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这类文化现象给予关照。

旅游文学作品中容纳大量有关旅游地的知识信息,包括名声知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名人生活逸事,等等。我们能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得到“知”的启迪也充实。

三学习旅游文学的目的是什么?

1。激发爱国情感,提升旅游文学修养

我们祖国地域宽广,山川秀丽,媚俗风情各异,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任务呢景观。几千年来,在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广袤国土上,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写景抒情言志,既描写了祖国河山的魅力景色,有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也重重生活体验。阅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激发爱国旗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旅游文学作品,是对经典美得描绘,更是对景点没的宣扬。旅游史上,一两篇诗文名作是一座山峰一条河流一座寺庙,乃至一个城市声名远扬的实力不胜枚举。不言而喻,如果没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很难想象今天会有这么多的人去安徽琅琊山。。。。。。

旅游工作者学习旅游文学可以全面提高修养,可以促进工作,其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四旅游文学的发展史

旅游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我,旅游文学也只有当文学发展到一定的时代才随着旅游生活为萌芽发展成熟起来。

中国的旅游文学的发展依其发展水平和历史贡献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先秦】,发展期【两汉魏晋南北朝】,繁荣期【唐朝】,衍化期【宋元明清】,辉煌期【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旅游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漫长的岁月。当时以审美观赏为内容的完整的旅游文学还没有产生,但含有旅游因素的神话传说已在民间口口相传。

旅游文学的萌芽时期,其主要变现形式是诗歌。先秦旅游诗歌主要见于《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计,其中旅游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多种多样的旅游生活。

两汉时期

两汉旅游文学最吸引人瞩目的题材是旅游赋,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两汉的旅游散文传世不多,有一篇缺不可不读,既马第伯德《封禅仪记》,它被誉为中国旅游文学史上单片登山游记的看山之作。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治上东方不安,却是文学的兴旺时期,在此期间,我国的山水诗与游记散文粗昂做的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模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与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就是旅游消费活动还就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就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就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但就是,旅游活动更就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瞧,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就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瞧,就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瞧,它就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与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就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就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与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就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与传播,而鉴赏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就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就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与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就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就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与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禹锡:《望洞庭》 3、旅怀别绪 崔颢:《黄鹤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总分:2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1,分数:5.50) 1.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沈括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2.在对联的写作中出句与对句之间存在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形式叫作( )。 A.正对 B.串对 C.反对 D.合掌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出句和对句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上下两联的意思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3.对联在( )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清朝进入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词牌名《菩萨蛮》是以( )来命名的。 A.乐曲的名称 B.词的内容 C.人的名字 D.全词的字数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5.安溪铁观音是( )中的珍品。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6.主要产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是( )。A.三七 B.鹿茸 C.冬虫夏草 D.阿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绣技,以“荚蓉鲤鱼”座屏等为代表作的刺绣是(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8.中国传统工艺“三绝”指( )。 A.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 B.宜兴紫砂陶、德化瓷器、苏州缂丝 C.常州留青竹刻、洛阳唐三彩、福州寿山石雕 D.北京雕漆、扬州玉雕、南京云锦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9.已故旅美i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取材自江南古镇( )。 A.乌镇 B.西塘 C.同里 D.周庄 (分数:0.50)

旅游文化的内容及含义

旅游文化的内容及含义 1、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等。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旅游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因此,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2、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可以分为: 旅游文化主体成分、动机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客体形态、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旅游文化媒体形态、分布的广泛性等特点。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人们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特色文化,品尝各地的特色小吃等都属于对旅游文化综合性的解读,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旅游文化的综合性进一步的认识。 3、由于旅游本身,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由于旅游者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人们对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文化作品的认识不同,使旅游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格局。 含义:“以山比德,以水比智”是一种以道德眼光去寻找人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契合的审美观。根据儒家孔子“比德说”,是将自然审美对象的特征同人的某种精神品格相对照,从中意会到自然物中所表征的某种道德人格。即自然界的美和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自然界物质

之所以美,是因为其某些属性特征与人相通。所以所见景物与人的性格相媲合。比如《管子水地》中说,“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管子对水的审美观,实质上表现出他对君子美好品格的审美观,以对象物的外在特征来象征和比况某种人格精神。“近游观”中,推崇“郊游”是以孝为道,即父母在,不远游。“远游观”中,提倡“游而有方”是游而怀有大志。表现的哲理思想: 在“以山比德”中,是景仰山的博大和无私奉献的胸襟。在“以水比智”中,智指的是有智慧的人,水的丰富变化欲指人的丰富变化,象征德,仁,理义,智,勇等人文精神。山给人以沉稳庄重的静态美感,可视为仁者风范。水给人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的享受,象征智者的胸襟。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这么一段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用周流不滞的水来比喻智慧人的通情达理,用稳重之山来比喻仁德人的安于义理。在我的理解中:山可长育万物,具有阔大宽厚,巍然不动的静的特点,因此用山来赞美稳健沉着,无私奉献的品质。而河水有本有源,可滔滔不绝的奔流,不分地形,不分昼夜等来说明似德,似义,似仁,似勇,似知,似察,似礼,似善化,似正,似度,似意等美好的特征。如山滴石穿,做为哲理来比喻持之以恒方可成功的哲理。再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山巍巍培植了人的博大的胸怀“君子见大水必焉”,江河荡荡孕育了人的高深的智慧。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11403)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由“前言”和“作品选读”两部分组成。“前言”属绪论性质,它从理论上和文学史的角度阐明旅游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功能价值等诸多问题;“作品选读”(即课文)由三类不同文学样式组成,第一类是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第二类是散文,包括赋、骈文、散文,第三类是对联,主要是名胜古迹联,包括它的短联和多言联、长联。“作品选读”是课程的重点,“前言”为次。“作品选读”中以旅游散文和旅游诗为重点,以“楹联”为次。 以下按教材编排顺序,对“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等,做出具体说明。 一、前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前言”,要弄清旅游文学与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及其最本质的特征和一般特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理解并掌握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重点是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次重点是旅游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 (二)课程内容 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 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 (三)考核知识点 1旅游文学与社会发展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 P1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P2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 P2

P2 2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5 3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p6 4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p9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美感性;丰富的知识性 5旅游文学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p20显示了人的自由;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激励人的创造精神 6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7上述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或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8上述四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 (四)考核要求 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 识记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 识记旅游文学的定义 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识记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 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识记旅游文学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 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 识记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①夏商周至两汉为“孕育期”; ②魏晋南北朝为“形成期”; ③隋至元为“发展期”; ④明清为“兴盛期”。 识记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上述每个时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①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孕育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旅游文化概述讲课讲稿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定义 1.西方的文化定义 法国:法国的《迈尔百科辞典》(1971):“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和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类的身体、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以及某些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英国:《英国大百科全书》(1974):“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2.我国的文化定义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 本教材的文化定义: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显在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 隐在文化:中庸观念

(二)文化的含义 1.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举例: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 2.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 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这都是文化。 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三)文化的构成体系 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物质文化 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 第二,行为文化 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 第三,精神文化 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 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互相依存。 (四)文化的种类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学习大纲教学文稿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学习大纲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学习大纲 (网络学院网络公选课) 第一部分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网络公选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强汉语教学的地位,培养同学的旅游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为同学打下较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基本常识的讲授,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作家、诗人,以及旅游文学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使同学比较系统的了解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的全貌,了解各个历史阶段文化的审美习惯及审美要点,从而丰富同学的审美经验,提高同学的审美水平。该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同学对古代旅游文学的欣赏水平有较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同学的文化和文学素养, 提高同学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水平,强化其基本素质。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和依据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冯乃康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该教材精选了中国历代典范的旅游文学作品,编排合理,注释详细,深浅适当。通论系统而又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脉络,阐明了各类旅游文学作品的特征及游记、旅游诗词的基础知识,对提高同学的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三、学习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件教学,增强形象感和生动性。要求同学保证学习时间,对所学篇目能够领悟、理解与翻译,重点诗文要求能够背诵。 四、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古文基础的学习、训练与提高。 第二部分本文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了解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源起、发展及其要点,掌握旅游文学的审美技巧与方法,提高同学旅游文学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旅游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 教学难点:中和为美、自然为美、空灵为美的审美思想 主要内容: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二、西方审美要点与旅游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先秦时代的旅游活动,旅游文学的萌芽,先秦旅游文学与祭祀活动、节事活动、民俗活动的关联,特别是熟悉《诗经》中的旅游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诗经《溱洧》的艺术特点及其表述的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先秦祭祀文化与旅游文学的关联 主要内容: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诗经《溱洧》等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了解魏晋山水文化的形成,了解南朝山水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东晋山水文化,以谢灵运、谢眺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文化。 教学难点:魏晋玄学与山水文化的关联 主要内容:

旅游文学审美

旅游文学审美 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体现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旅游文学语言所呈现的世界是超越现实主客二分、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旅游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 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 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旅游文学语言的诗性是指在诗情画意中达到的一种身与心游、物与神游的完美; 旅游文学语言的哲理化境是一种形象化的、情感性的哲思, 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境界。 旅游文学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记述旅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它的种类甚多,有诗、词、曲、散文、赋、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在这些反映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中,以诗歌和游记为常见。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游记散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涌现出的名篇佳作甚多,有的写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议论、说理,耐人寻味;也有描述、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光彩夺目。不少著名的旅游文学作品使山川、名胜、古迹更加引人入胜,真是文以景传,景以文传,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以其固有特色吸引着旅游者。为帮助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观赏时激发起感情的波澜,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就要借助旅游文学的有关知识和语言艺术魅力来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艺术水平。 旅游文学作品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因素渗透到各类旅游资源之中,赋予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和人文品位。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旅游文学语言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凭借风光、风情、风物、风俗,以探求和透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底蕴及人生真谛。作家的人格精神使山水富有灵性和魅力,使思想、形象和意蕴在旅游文学语言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人格精神投射到旅游文学语言中,是一种生活理念、崇高信仰的发散,是人的情感、心志、气质的震荡与鸣响,这种精神内涵是支撑旅游文学语言文化品格的骨质。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在字里行间弥散出来,这种文化味的流动和含纳体现着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理性光辉。如: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试题3.

旅游文学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诗经: 2.山海经: 3.旅游文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北魏郦道元的___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也是一本著名的散文集。 2、楹联起源于___时期。得到社会承认,在___时期。 3、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______”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楹联。 4、楹联作为旅游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大约开始于___时期,而___时期是楹联最繁荣时期. 5、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6、1917年,新文化运动举起_____的旗帜,提倡___,反对___,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一般认为真正的山水诗是在___时期形成的。 8、诗坛上人称“小李杜”的是___和___。 9、安徽宣城诗人___,诗歌造诣极深,他的山水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与山东莱阳诗人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10、“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最初描写安徽风光的诗人是__。 A.谢灵运 B.谢朓 C.李白 D.岛云 2、“客悲不自己,江上望归舟”(《慈姥矶》)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___。 A.姜夔 B.王安石 C.何逊 D.杜牧 3、“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池州翠微楼》)是__的作品? A.王安石 B.岳飞 C.方回 D.白居易 4、宋代与梅尧臣齐名,号称“苏梅”的诗人是___。 A.苏轼 B.苏辙 C.苏洵 D.苏舜钦 5、“不作人间字,长留天上文”(《雁字》)的作者是安徽怀宁诗人___。 A.潘奕书 B.吴山 C.施闰章 D.陈世熔 6、_____时期是散文发展第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A.春秋 B.秦汉 C.南北朝 D.唐宋 7、“黟山”一词最早见于___。 A.《汉书》 B.《世说新语》 C.《史记》 D.《水经注》 8、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于以下哪种体裁? A.山水记 B.游记 C.杂记 D.亭台记 9、游记成熟于___时期。 A.唐代 B.宋代 C.南北朝 D.明代 10、“此地有崇山峻岭,斯人如修竹幽兰”属于哪种楹联? A.春联 B.居家楹联 C.门联 D.书院楹联 1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属于哪种楹联? A.春联 B.名胜古迹联 C.庙宇楹联 D.书院楹联 1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中的“翁”指哪位?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华师网络学院《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在线作业

作业 1.第1题 《游峨眉山记》的作者是 A.范仲淹 B.范成大 C.苏轼 D.苏辙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湖心亭看雪》一文的作者乃明末文人 A.刘桐 B.张岱 C.朱彝尊 D.王士禛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成语“识荆”一词出自于: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 A.阮籍 B.嵇康 C.谢灵运

D.谢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祁祁伤豳歌”的“豳歌”出自于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南朝民歌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韩愈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 A.桂林山水 B.武夷山水 C.洞庭山水 D.太湖山水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一诗作者是 A.纪昀 B.孙原湘 C.袁枚 D.龚自珍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3题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点在于 A.文章很短 B.不如其它的文章写得好 C.文章比较晦涩难懂 D.在比较平淡的游历中深入挖掘生活的哲理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4题 “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出自______的《揭阳道中》一诗 A.苏轼 B.杨万里 C.陆游 D.辛弃疾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5题 汪莘《沁园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写了哪一座山的景色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九华山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11.第16题 诗句“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 C.孟浩然 D.常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17题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诗的作者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杜牧 D.李商隐 您的答案:B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 一、填空: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3、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 4、《水经注》是北魏时期一部地理巨著,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作者是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者是 6、《袁家渴记》作者是 7.潮两岸阔,风一帆悬。 8、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9、山重水复疑无路,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作者是 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出自于 1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作者是 13.《游褒禅山》的作者是 二、选择题 1、中国最早描写大海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曹植 C、曹操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的中国古代名楼是: A、黄鹤楼 B、滕王阁 C、岳阳楼 3、柳永的《望海潮》描写的是的城市为: A、扬州 B、杭州 C、南京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作者是: A、常建 B、王维 C、李白 5、作为中国旅游文学特有的题材的是: A、诗歌 B、对联 C、游记散文 6、“池塘生春草”这句诗的下句为: A、澄江静如练 B、江春入旧年 C、园柳变鸣禽 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此句出自: A、《与宋元思书》 B、《滕王阁序》 C、《前赤壁赋》 8、《游黄山日记》的作者是: A、陆游 B、袁宏道 C、徐弘祖 9、〔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可久 10、《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 A、朱尊彝 B、姚鼐 C、张岱 11、《过香积寺》中“过”的意思是: A、经过 B、访问 C、路过 12、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标题中“值”的意思是: A、值得 B、算得 C、遇见 13、“山石荦确行径微”中“荦”的发音是: A、mou B、mu C、luo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一、历史遗产是人类共同继承拥有的宝贵财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们渴望旧貌换新颜,作为文化遗产的许多历史遗迹被视为过时的废物,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化为乌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与旅游业的兴盛,使人们越来越看重不同文化的价值,通过旅游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与大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发现原先那些应该推倒拆除的“危房陋屋"反倒更能吸引游客,于是赶紧刹住推土机。为吸引更广大范围的游客,人们渴望世界范围的认同,渴望一个国际品牌。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旅游业国际品牌的评选,但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它的稀有性使其赢得了全世界游客的认可,久而久之,成为了旅游界的知名品牌。 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殊荣不仅意味着对受封对象的国际认可,也往往会提高其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知名度。许多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荒蛮之地",比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森林公园,在登上《世界遗产名录》榜后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世界遗产可以享受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优惠待遇,这无异于获得了“国际通行证”,为其跻身“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开创了一条捷径。 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其具有的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历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国家交通网络的完善,世界遗产地旅游已经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并成为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重要一环。 二、旅游业与历史学相互促进发展 文化及体现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维系民族自下而上的生命线和灵魂。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旅游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使旅游者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认识客观环境中,增加益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2018年10月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课程代码0053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I页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说《喜宴》通过知青视角描写的两个场景是 A.“喜宴”和“卖油绳” B.“喜宴”和“上门喝茶” C.“假结婚”和“卖油绳” D.“假结婚”和“上门喝茶” 2.小说《鞋》中守明将做好的鞋交给未婚夫并请他试穿,未婚夫的反应是 A.觉得有点挤脚 B.觉得有点大 C.觉得正合脚 D.没有试鞋 3.小说《广陵散》刻画人物时采取的描写方式是 A.生活细节与心理活动相结合 B.梦幻与现实的叠加 C.意识闪回与蒙太奇交织 D.正文与补记相互映衬 4.小说《马桥词典》中“宝气”一词的引申涵义是 A.民间正道和对权力的不屈反抗 B.友情的诚挚和爱情的忠贞 C.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 D.对现代都市文明生活的向往 5.小说《送一个人上路》故事展开时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青年“我”的视角叙述 D.童年“我”的视角叙述 6.散文《致傅聪》的作者傅雷与傅聪的关系是 A. 师生关系 B.兄弟关系 C.父子关系 D.朋友关系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 A.汪曾祺 B.孙犁 C.丰子恺 D.阿城 8.“文革”后,表达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良知觉醒的代表作是 A.《随想录》 B.《回看血泪相和流》 C.《哭小弟》 D.《干校六记》 9.散文《母亲的羽衣》一文的主题是 A.对女性婚后不幸命运的同情 B.对母亲少女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 C.对母爱的真诚讴歌 D.对母女情深的赞颂 10。下列选顼中,,属于张洁的一组作品楚 A.《方舟》《拣麦穗》 B.《自雪乌鸦》《亲亲±豆》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班级:___姓名: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______》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 2.《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的形象,把丰富的想象之情和壮美的自然之景有机的结合起来。 3.《登鹳雀楼》是历代被传诵的___名篇。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作者山水行旅中的名篇,也是一首___诗。 5.在《山居秋暝》中写山间夜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得境界阔大,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这首诗是《______》。 7.《望庐山瀑布》是一首纪游___诗。 8.《______》全诗突破格律,不事雕琢,起伏波澜,一片神行,被推为黄鹤楼的绝唱。 9.在《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

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勇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成为鼓舞人们攀登自然高峰和生命高峰的千古绝句。 10.《______》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1.在《赏牡丹》中,芙蕖也称为______。 12.描绘西湖早春景色的名篇是《_________》。 13.《山行》描绘了一幅动人的______图。 二.按原文填空。(每空2分,共26分) 1.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使至塞上》 3.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望庐山瀑布》 4.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望天门山》 5.会当凌绝顶,_________。《望岳》 6.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绝句四首(其三)》 7.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滁州西涧》 8.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枫桥夜泊》 9.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10.夕阳无限好,_________。《乐游园》

中国旅游名胜

中国旅游与名胜介绍 ——关于旅游的知识和中国一些名胜介绍我一直都很喜欢旅游,也很向往能四处旅游,因而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中国旅游名胜介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大致知道了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的特点有:空间上——异地性,时间上——暂时性。后来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下,还有审美性和能流动性。实质上旅游就是一种动与静或者说是行与游相结合的活动。旅游的本质属性有:1、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2、旅游具有文化性质。3、旅游具有多元系统。4、旅游是非物质实体形象。 5、旅游因运动而存在。 旅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即是这六要素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一吃: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但在目前的旅游环境下,出于旅行社的低价竞争和绝大多数游客贪图旅游价格便宜的现实,旅游团队餐只能保证游客吃的饱而已,想要旅游团队餐吃的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旅游团队餐吃的好,只能是游客增加旅游费用的支出,提高旅游团队餐的标准,标准越高,档次越高,响应的卫生条件越好。所以在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适当的改变自己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食水果。2、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3、各地都有风味小吃,特产瓜果,大家

吃时勿忘考虑服不服水土问题。 二住:住宿宾馆不需要太贵,因为出来主要是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另外还要注意:1、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确保第二天旅游时精力充沛。2、进入房间先检查房间的设施和所配物品是否齐全和正常,发现问题立即与总台联系。3、如果因换环境不能入睡,睡前洗个热水澡会有助睡眠。4、床具要干净,洗梳用品自带,尽可能不要用宾馆提供的毛巾牙刷等洗梳用品。 三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特别注意:1、不要脱离团队单独行动。2、乘交通工具应注意安全并记住旅游车的号牌颜色及集合的时间地点等。3、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记住路途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等以防迷路。 四游:游是核心,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这样方可领略到更多乐趣和知识。还应该注意:1、去游览景点之前,找些有关介绍读一读,把读书和游览结合起来,会提高旅游档次。2、因旅游交通费是主要开支,为此,最好能将目的地附近的景点顺便一游。3、不要只游览,也顺便考察一下当地和自己行业有关的状况,则可能会受到启发,使旅游具有更大意义。4、紧跟团队,注意守时。 五购:异地他乡购些物品是乐趣,但应注意:1、购当地独有的。 2、购当地非常便宜的,可以节省旅游费用的开支。 3、小摊小贩兜售的物品多为假冒伪劣商品,应尽可能远离。 4、千万别购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 六娱:娱乐乃人之常情,但注意:1、不要入迷,适可而止。2、

旅游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

一、填空: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3、谢灵运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 4、《水经注》是北魏时期一部地理巨著,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作者是郦道元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者是苏轼 6、《袁家渴记》作者是柳宗元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作者是温庭筠 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出自于《滕王阁序》 1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作者是许浑 13.《游褒禅山》的作者是王安石 二、选择题 1、中国最早描写大海的诗人是:C A、谢灵运 B、曹植 C、曹操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的中国古代名楼是:C A、黄鹤楼 B、滕王阁 C、岳阳楼 3、柳永的《望海潮》描写的是的城市为:B A、扬州 B、杭州 C、南京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作者是:A A、常建 B、王维 C、李白 5、作为中国旅游文学特有的题材的是:B A、诗歌 B、对联 C、游记散文 6、“池塘生春草”这句诗的下句为:C A、澄江静如练 B、江春入旧年 C、园柳变鸣禽 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此句出自:B A、《与宋元思书》 B、《滕王阁序》 C、《前赤壁赋》 8、《游黄山日记》的作者是:C A、陆游 B、袁宏道 C、徐弘祖 9、〔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B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可久 10、《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C

A、朱尊彝 B、姚鼐 C、张岱 11、《过香积寺》中“过”的意思是:B A、经过 B、访问 C、路过 12、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标题中“值”的意思是:C A、值得 B、算得 C、遇见 13、“山石荦确行径微”中“荦”的发音是:C A、mou B、mu C、luo 1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色?B A、张家界 B、桂林 C、柳州 15、《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C A、玄奘 B、吴均 C、杨衒之 三、简答题 1、简述旅游诗歌与一般写景诗歌的区别。 2、苏轼的《前赤壁赋》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思想感情? 四、分析题 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明显受到唐代杜牧的《山行》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试将二诗做一分析。 2、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最后一句的“夜归人”指的是芙蓉山主人?还是投宿的旅客?请讲述你的理由。 五、翻译题 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中一句,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2、把孟浩然《宿建徳江》最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成现代汉语。 六、根据下面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反映的意境,写一篇记述旅游的短文,字数在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1.诗经2.王维3.谢灵运4.郦道元5.苏轼6.柳宗元7.平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