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喜剧风格——评《港囧》故事架构

多元化的喜剧风格——评《港囧》故事架构
多元化的喜剧风格——评《港囧》故事架构

多元化的喜剧风格

——评《港囧》

故事架构

《港囧》徐峥执导,由徐峥、赵薇、包贝尔、杜鹃、葛民辉联合主演。影片于2015年9月25日在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徐来陪伴老婆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计划与大学初恋杨伊偷偷会面,无奈被小舅子识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引发一场欢乐香港游的囧途的故事。

由于分类标准和审视的角度不同,电影的分类存在着很多差异。从创作手段、叙事特征来看,《港囧》属于故事片;从题材内容上属于爱情社会片,之所以说社会片,就是因为影片通过爱情喜剧的表象深刻反映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矛盾;从审美效果上看,其属于喜剧片;从经济和社会价值来看,其骄人的票房成绩,说明《港囧》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商业娱乐片。电影作品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因此对电影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要全面,不能片面和简单地归纳与总结。

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必须通过情节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情节是电影叙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英国小说评论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说:情节是强调因果关系的

叙述事件。电影创作者非常注重情节的设置。黑格尔认为,矛盾冲突是情节的核心。情节的基础是矛盾冲突,表现为人物与时代的矛盾,人物与周围具体环境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在《港囧》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徐来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无数次的因为外力不得不远离杨伊,后来则是内心中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友情的挣扎,最终也没有和杨伊完成一个青春的吻。而徐来又是怎样从一个富有文艺气息、拥有艺术理想的画家变成一个搞内衣设计的人,背后不单单是因为“菠菜”的爱,因为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徐来在敞篷的大巴车上发出的内心的呐喊,那是关于青春的留恋、不舍、不甘。之所以,徐来没有成为杨伊一样的画家,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也是有着无奈的。我注意到一个镜头,街头的招聘,徐来被人忽视的才华与理想,都与他的气愤和泪水而随着那张被揉成团,撕成碎片的简历而扔在了脚下。此外,影片中,借徐来之口,点破了蔡父(蔡波与拉拉的父亲)理想是当飞行员,现在做了胸罩,自己想当画家,却也只能做内衣设计,而徐来眼中的蔡拉拉“什么都不懂,却还能胡作非为”。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而把梦想掩藏在内心的深处。其实蔡拉拉口中所谓“徐来”内心隐藏的小秘密,其实就是那个艺术的理想,那个青春的没有完成的吻。除此之外,徐来与

“菠菜”家庭的矛盾也经历了一个激化与冷却缓和的过程,尤其是与纪录片导演“蔡拉拉”之间“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徐来为了见杨伊,认真地整理自己的衣装,希望见到杨伊,是他最好的形象,而被小舅子蔡拉拉发现,一路追踪,其中欢乐无限多,在此不再赘述。影片中还凸显出善与恶的较量,看似与主人公毫无关系,仔细回想一下,蔡拉拉镜头中拍摄到的有人被坏警察从楼上推下的镜头就可以把这对矛盾联系到徐来的生活中。生活中,可能也有这样的事发生,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不代表它不存在。这个线索的联系为故事的结局也做好了铺陈,埋好了伏笔。

《港囧》采用了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多线索叙事,其中的主线是徐来与杨伊之间,徐来与蔡拉拉之间的故事进程;蔡氏家庭与徐来,“菠菜”与“外国男子”之间,“好坏警察”与“徐来、蔡拉拉”之间的欢乐故事都是辅线。多线并行的好处,就在于适当的时候,辅线可以转为主线,或者多线融合。影片中采用了多个叙述视角,说到这里我想说两个概念“主观的客观”“镜头中的镜头”。看过影片的都记得,其中提到了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还亮出了他的一个观点“我不能干涉被拍摄物体的客观性”。我们注意到蔡拉拉的镜头和摄像机的镜头离合,一些客观镜头是通过蔡拉拉的主观镜头来表现的,而一些主观镜头,又是通过外部的客观镜

头来表现的。在影片中,戏剧式的剧作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时空交错的结构,都有恰当的运用。

《港囧》怎么能少得了香港元素呢。在影片中黑老大“林雪”,黄金配角“苑琼丹”“八两金”,导演“王晶”的出现,以及“好坏警察”的融入让人们瞬时间能够想起好多事情,可能是他们演过的电影,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任何与他们

有关的事情。包括一些经典台词的引用,比如香港警匪片、黑帮片中经常说的“你有权保持沉默,从现在开始,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陈堂证供”“你个死扑街”“我顶你个肺”,还有周星驰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等等,可以说《港囧》这部影片信息量还是很大的。除此之外,诸多粤语歌曲,包括陈百强《偏偏喜欢你》张学友《饿狼传说》张国荣《倩女幽魂》等都起到了营造和烘托影片氛围的作用,同时唤起了一种对青春的追忆,造成了一种隔世的错觉。时间在歌曲中拉长,穿越,表达了创作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尤其是《倩女幽魂》“人生路……”音乐响起时的那个瞬间,情感得到了完美的释放,插曲插得恰到好处,在这一瞬间之前,早就有了这种期待,已经知道会响起那首歌了,然后紧接着音乐响起,就满足了这种期待。把一种距离从有到无的消除掉,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徐来,杨伊,这两个美术系毕业生身份的设定,就注定了这部影片要融入美术元素。我们记得那个充满艺术理想的徐来在课堂上精彩的演讲,谈到了梵高。自信满满的杨伊,谈到了沃霍尔。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其对二十世纪的野兽派与表现主义都有深远地影响,我想《港囧》这部影片也受到了印象派电影的启发。印象派电影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以视像表现情节,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核心。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在印象派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气氛,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者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角色,追求美、新奇的视觉印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港囧》做了印象派电影的挑战,我们记得杨伊办的那个画展,她站在画里面,本身成为画的一部分,徐来在那场戏的出场方式,以及新颖的拍摄角度,仰视和俯视镜头的切换,完成了对情节的气氛烘托和对段落主题的表达。而不得不说“纪录片之父”“不能干涉被拍摄物体的客观性”,以及蔡拉拉的“纪录片导演的梦想”,对主角徐来等人的采访与拍摄,最终捕捉到高楼玻璃台上感动与真情,还拍成了电影并且拿到大奖。这体现了纪录主义电影的艺术思潮。同时也是对很多坚持梦想的年轻人的一种鼓励。

《港囧》的电影类型不能单纯地划分为喜剧或者爱情,该

片通过都市爱情喜剧的故事情节,在缅怀青春的同时,引导人们完成善恶的价值判断,同时揭示了隐藏在娱乐背后的社会无力和家庭矛盾,并且通过诗意的结局,让人们留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既有隐形的批判,又有健康的情感。可以说是一部融合多种艺术思潮,表达诸多内容,概括性地诗意地尝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