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模块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学时/学分:64/4

一、课程定位

《数据结构》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结构以及进行各种非数值操作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它不仅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而且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的重要基础。数据结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特征的能力,本课程定位严格服务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通过算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编程思维与编程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的技能训练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是:树立精品意识;渗透创新理念;体现应用型办学特色;

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学习数据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处理对象的特性、将实际问题所涉及的处理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概念多、综合性和技巧性强,对于学生来说,学生难以听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案例教学,实验上采用项目驱动。

课程教学要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带动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能独立上机编写并调试程序,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逻辑结构在不同存储方式下的常用算法,能够编写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实训项目。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外让学生在慕课网注册学习,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并根据不同的章节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所有教师均加入QQ群和微信群以方便与学生进行讨论;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除书本的课后作业外,我们又补充了一些习题,并给出详尽的解析,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探索如何将启发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能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黑板书写与口头交流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探索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算法,而且能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学生发展个性化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授课、实验等严格按课程标准执行,内容规范。采用国家级优秀高校教材及其配套实习验及习题集;教师授课全部采用电子教案,教案质量高,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随时进行动态更新。数据结构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用电子教案授课。学生上机实验有质量高的实验指导书。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十分重视数据结构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想办出高质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我院自开设数据结构课程以来,一直比较重视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我们的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三、课程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2.理解线性表、栈、队列、串等线性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常用算法;

3.理解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及其算法;

4.理解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常用算法;

5.理解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6.理解查找静态查找表、动态查找表和哈希查找表及其查找算法;

7.理解各种内部排序算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和复杂程序设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具备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4.具有理解和应用软件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的能力;

5.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具有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标准

(一)课程内容标准

(二)教学过程实施标准

除了课内实践外,学生需要在课外有64小时的上机,并有每次上机的工作记录。

2.课程设计实施标准

(任务具体内容详见任务清单)

(三)、课程设计任务清单

(以下为备选任务,指导老师可根据课程设计需要更换任务)

任务一:迷宫与栈问题

【问题描述】

以一个mX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任务要求】

实现顺序栈求解迷宫从入口到出口的一条可行通路。

【测试数据】

迷宫的测试数据如下:左上角(0,1)为入口,右下角(8,9)为出口。

出口

出口

任务二:队列求解迷宫最短路径问题

【问题描述】

以一个mX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任务要求】

实现队列求解迷宫从入口到出口的最短通路。

【测试数据】

迷宫的测试数据如下:左上角(0,1)为入口,右下角(8,9)为出口。

出口

出口

任务三:文学研究助手

【问题描述】

文学研究人员需要统计某篇英文小说中某些形容词的出现次数和位置。试写一个实现这一目标的文字统计系统

【任务要求】

英文小说存于一个文本文件中。待统计的词汇集合要一次输入完毕,即统计工作必须在程序的一次运行之后就全部完成。程序的输出结果是每个词的出现次数和出现位置所在的行的行号,格式自行设计。待统计的“单词”在文本串中不跨行出现,它或者从行首开始,或者前置以一个空格符。

【测试数据】

1)文本文件为testword.c

2)待统计的词集:if、else、for、while、return、void、int、char、typedef、struct

任务四:校园导游咨询与最短路径

【问题描述】

1)从某大学的平面图中选取有代表性景点(10-15个),抽象成一个无向带权图。以

图中顶点表示景点,边上的权值表示两地之间距离。

2)本程序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路径咨询。根据用户指定的始点和终点输出相应路径,

或者根据用户指定的景点输出景点的信息。

【任务要求】

1)从某大学的平面图中选取有代表性景点(10-15个),抽象成一个无向带权图。以

图中顶点表示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

放路径长度等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查询。

3)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的

简单路径。

4)区分汽车线路与步行线路。

【测试数据】

某大学校园导游图(距离可估计)。

【实现提示】

一般情况下,校园的道路是双向通行的,可设校园平面图是一个无向网。顶点和边均含有相关信息。

【选作内容】

(1)求校园图的关节点。

(2)提供图中任意景点问路查询,即求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所有路径。

(3)提供校园图中多个景点的最佳访问路线查询,即求途经这多个景点的最佳(短)路径。

(4)校园导游图的景点和道路的修改扩充功能。

(5)扩充道路信息,如道路类别(车道、人行道等)、沿途景色等级,以至可按客人所需分别查询人行路径或车行路径或观景路径等。

(6)扩充每个景点的邻接景点的方向等信息,使得路径查询结果能提供详尽的导向信息。

(7)实现校园导游图的仿真界面。

任务五:二叉树的创建及遍历

【问题描述】

采用二叉链表作为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实现各项功能

【任务要求】

(1)输入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

(2)用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和中序遍历;

(3)编写程序求二叉树的深度;

【测试数据】

自行设定,注意边界等特殊情况。

任务六:哈夫曼(Huffman)编/译码器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

【任务要求】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I:初始化(Initialization)。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

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2)E:编码(En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fmTree中

读入),对文件ToBeTran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中。

3)D:译码(De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中的代码进行译码,

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中。

【测试数据】

1)利用教科书例6-2(严蔚敏《数据结构》P148)中的数据调试程序。

2)用下表给出的字符集和频度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哈夫曼树,并实现以下报文的编码

和译码:“THIS PROGRAM IS MY FAVORITE”。

任务七:最小生成树

【问题描述】

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网络,只需保证连通即可,求最经济的架设方法。

对于图,其生成树中的边也带权,将生成树各边的权值总和称为生成树的权,并将权值最小的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Minimun Spanning Tree),简称为MST。有两种非常典型的算法: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任务要求】

设计程序完成如下功能:对给定的网和起点,用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的基本思想求解出所有的最小生成树。存储结构可自行选择。

【测试数据】

自行设定,注意边界等特殊情况。

任务八: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问题描述】

在教科书中,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结果只给出了算法执行时间的阶,或大概执行时间。试通过随机数据比较各种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次数,以取得直观感受。

【任务要求】

1)对以下几种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

序、快速排序。

2)待排序表的表长不小于100;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

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

(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最后要对结果作出简单分析,包括对各组数据得出结果波动大小的解释。

【测试数据】

由随机数产生器生成

任务九:哈希表应用

【问题描述】

利用哈希表进行存储。

【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针对一组数据进行初始化哈希表,可以进行显示哈希表,查找元素,插入元素,删除元素,退出程序操作。

设计思想:哈希函数用除留余数法构造,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

设计目的:实现哈希表的综合操作

简体中文控制台界面:用户可以进行创建哈希表,显示哈希表,查找元素,插入元素,删除

元素。

显示元素:显示已经创建的哈希表。

查找元素:查找哈希表中的元素,分为查找成功和查找不成功。

插入元素:在哈希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分为插入成功和失败。

删除元素:在已有的数据中,删除一个元素。

退出系统:退出程序。

【测试数据】

自行设定,注意边界等特殊情况。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教参选用或教材编写建议

1.严蔚敏等著《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徐孝凯编著《数据结构实用教程(C/C++描述)》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徐绪松等著《数据结构与算法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4.王力等著《新编数据结构实验指导--基于CDIO实训(贵州大学规划教材)》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外让学生在慕课网注册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并根据不同的章节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所有教师均加入QQ群和微信群以方便与学生进行讨论;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除书本的课后作业外,我们又补充了一些习题,并给出详尽的解析,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探索如何将启发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能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黑板书写与口头交流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探索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算法,而且能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学生发展个性化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实践教学建议

1、在理论课中,当一种逻辑结构讲完后后,让学生完成建立在某种存储结

构上的基本运算。

2、在课程设计中,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和补充实训任务内容,每名学生完成所有的实训任务,撰写实训报告,最后每名学生参与答辩。

3、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依托某种语言完成实训中的任务。

(四)教学组织建议

以固定的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并主要以共性出发进行集体教学。

实践教学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总是存在着差异,因此,为了适应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学习优秀的、一般的或较差的学生都应辅以个别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师资配备建议

目前课程组教师总计有4人,加大师资力量,引进其它专业如物联网专业的教师参与。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加强习题库和考试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2、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网络课程资源的数据库。

3.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引入网络慕课教学资源,优秀企业培训视频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六、考核评价

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如何选择数据的存储结构和逻辑结构以及各种逻辑结构的基本运算以及典型算法。

(一)评价要求

1.建立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C语言项目分成多个子项目,对各个

子项目进行评价,化终端评价为过程评价,对项目进行过关测试.对于不能量化评价的项目,采用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平时的积累,依据听课笔记、课堂作业、项目需求分析、资料整理、平时考勤情况等进行综合素养评价

2.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企业、

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所学符合职业岗位需求.

3.构建“专业技能、道德规范、职业素养”立体化评价方式。数据结

构课程不仅仅是掌握数据如何存储、如何使用的专业技能,还要在学习数据结构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数据结构课程的道德评价包括在实训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能力,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协助他人完成团队任务的能力,遵守课程纪律,诚信有礼的个性等。数据结构的职业素养评价内容是包含编程习惯、编程思维、编程能力、人际关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工作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实训过程的适应能力、在团队中的组织力和号召力等.

(二)评价内容

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各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运

算和性能分析。

2.对能力目标的评价。能够利用掌握的数据结构知识选择合适的存储

结构和逻辑结构利用相应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素质目标的评价。能够根据解决特定问题的要求利用编程语言按

照数据结构的思想解决问题,能够与团队成员沟通和合作,并按时完成任务。

(三)课程设计考核标准

1.评分办法:该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分三部分进行:考勤、实训报告和答辩。

(1)考勤占总成绩的20%。

(2)实训报告从报告的规格、要求及内容完成度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30%。

(3)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判定标准:

(1)课程设计报告成绩

90分以上:设计认真,很好地全部完成设计任务。选择数据结构合理、程序算法正确、程序设计风格良好、程序运行结果正确,总结完整,设计说明书规

范。

80-90分:设计认真,较好地全部完成设计任务。选择数据结构较合理、程序算法正确、程序设计风格较良好、程序运行结果正确,总结较完整,设计说明书较规范。

70-80分:基本全部完成设计任务。选择数据结构基本合理、程序算法基本正确、程序设计风格一般、程序运行基本正确。总结一般,设计说明书不够规范。

60-70分:未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选择数据结构基本合理、程序算法基本正确、缺乏良好程序设计风格、程序有少量语法错误或程序运行结果不正确,设计说明书不规范。

60分以下:只完成设计任务的小部分,选择数据结构较不合理、程序算法不正确、缺乏良好程序设计风格、程序语法错误严重,设计说明书不规范。(2)答辩成绩

90分以上:答辩中能正确叙述所设计内容和回答所有问题,回答正确,基本知识扎实,能分析实训任务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80-90分:答辩中能正确叙述所设计内容和回答一些问题,回答正确,基本知识较扎实,能分析实训任务中可能出现的一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70-80分:答辩中较能正确叙述所设计内容,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基本知识一般,尚能分析实训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小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0-70分:答辩中较能正确叙述所设计内容,能正确回答简单问题,能分析实训任务中出现基本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0分以下:答辩中不能正确叙述所设计内容,不能回答问题,基本知识不扎实。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16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理工部 2016年9月1日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并在完成每章后面的一些小程序后,理解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技术,但仅有这一方面的训练还是很不够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重要的技能培训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综合运用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熟练地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及设计有效的算法,从而加深对常用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掌握实用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可以在程序设计方法、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使用方法、相关算法的分析和理解,实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1、基础知识 (1)熟练掌握C程序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堆栈、队列、链表、二叉树等)的应用和程序设计的方法。 (3)熟练掌握排序等算法的应用和程序设计方法。 2、基本技能 (1)掌握阅读和分析C程序的方法。 (2)掌握设计和调式C程序的方法。 (3)掌握实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4)重点掌握实用程序开发中,问题分析,数据结构的设计、程序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验证数据的组织和使用等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 3、基本要求 学生应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设计中要求综合运用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规模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技术,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结束后要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DataStructure 学分: 4 适用专业:嵌入式系统工程 一、课程性质 《数据结构》是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针对JDK1.6,主要讲述集合、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等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利用Java语言进一步开发基于Android的APP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兴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将CDIO理念应用在数据结构课程中。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1、课程地位理念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 2、课程学情理念 本课程开设在嵌入式系统工程专科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计算机基础、java基础等知识,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学会在java语言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规范的代码,实现经典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 3、课程内容理念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集合结构、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集合结构的线性存储实现方法、集合结构的链式存储实现方法、线性表、有序线性表、堆栈、队列、树、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顺序查找、折半查找、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 4、课程要求理念 《数据结构》是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数据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化”教学方法,即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师精讲主导化、学生学习团队化、教学过程流水化、程序项目核心化、知识技能点索引化、和java语言结合化。 5、课程考核理念 如何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的实际情况,传统的闭卷考试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对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形成全方位、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考核方法采用“N+2”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堂考勤+课堂笔记+期末考试”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 课程性质:《建筑结构》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 4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是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 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的学习领域。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 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及《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 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1.2 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方法和任 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 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 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 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 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2.3 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6.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7.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8.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建筑结构学习领域( 72 学时,其中课堂教学58 学时,实践教学 14 学时)参考课时能力要求工作任务学习项目序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附件1 xxxx学院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72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几部分。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耦合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a.具有进行一般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b.具有一般多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c.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d.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并顺应实践领域对学生的要求。 5.2课程目标定位 《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域的学习领域。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剪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6.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 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 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 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 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 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6.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doc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 学时:72 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 《数据结构》是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主要讲述集合、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等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利用c语言进一步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兴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1、课程地位理念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 2、课程学情理念 本课程开设在嵌入式系统工程专科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计算机基础、C语言基础等知识,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学会在C语言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规范的代码,实现经典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 3、课程内容理念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集合结构、线性

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线性表、有序线性表、堆栈、队列、树、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顺序查找、折半查找、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 4、课程要求理念 《数据结构》是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数据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化”教学方法,即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师精讲主导化、学生学习团队化、教学过程流水化、程序项目核心化、知识技能点索引化、和C 语言结合化。 5、课程考核理念 如何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的实际情况,传统的闭卷考试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对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形成全方位、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考核方法采用“N+2”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实训练习+期末考试”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为今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IT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从业者。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结构课程的体系结构,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线性表结构,能够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结构; (3)掌握堆栈和队列以及树和二叉树结构。 (4)掌握查找和排序算法,并且结合项目达到在项目中运用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会编写基本的算法、会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基础编程语言不能直接表达的数据; (2)为学生利用C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会编写规范代码,熟悉常用程序设计技巧。 (2)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探究精神: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新技术的探究精神。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课程标准-工程构造1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构造”课程标准 二○一○年四月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工程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识图与工程制图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的认识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各部分的细部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课程以系统知识为主,结课课堂实训等操作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 2. 课程定位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本课程主要培养预算员岗位能力要求中的专业识图能力,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各专业工程图纸中的建筑施工图部分,掌握一定的建筑规范识读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序前置和后续课程如下图。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及各节点详图,能够准确认识建筑构造及其细部节点构造的图纸及实物,对建筑工程各构件使用材料能够详细的识别并合理应用,能够绘制基本的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目标 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为民用与工业两大类,本课程主要掌握民用建筑的宏观构成及细部组成,工业建筑的宏观构造识读,使学生具备识图、实操、合作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专业能力 (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 (2)了解建筑平立剖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常用设计形式、设计尺寸。

(3)能够识读不同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类别。 (4)能够识读建筑物各构件的详细构造。 (5)能够掌握建筑抗震、防火、耐久等要求的构造方法。 2.方法能力 (1)具备认识及判断建筑物类型的能力。 (2)具备识读、绘制建筑平、立、剖、详图的能力。 (3)认识各建筑物组成部分,并能够绘制构造节点施工图。 (4)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在各不同建筑构件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并应用建筑材料。 (5)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平面设计及楼梯平面设计。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资源收集、处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编号*04069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开课学期第3学期 总学时64 理论50 学分数 4 实践14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数据结构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树、二叉树、图、查找表、内部排序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不同的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典型算法原理和方法,且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编程,同时,对于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也有所体会。 2.能力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结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培养其在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求实精神——通过数据结构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5)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编写高质量、高效率程序的能力和风格。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热爱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面对实际问题能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一定高效率的程序,培养学生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细心和耐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攀登技术高峰的优秀品质。让部分优秀的学生热爱上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体会ACM程序设计竞赛的魅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前应该认真预习,特别是前导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课中应该认真听课,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回答问题及联系实际编程; 课后积极做好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及课程设计相关实践教学的环节。作业应具备一定实用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为主,对部分优秀学生,引入一定量的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与数据结构相关的题目进行编程并在线提交验证正确性与时间、空间效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国家课程标准框架

国家课程标准框架 一、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二、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前言部分突破学科中心 课程目标部分改善学习方式 内容标准部分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实施建议部分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对照图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颁布的课程标准,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差异巨大,但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颁布的课程标准,在上述各个方面则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下面呈现的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都熟悉各学科教学大纲,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

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对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在近60万字的评估报告中用“催人奋进”、“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曙光”、“春风扑面”等词语来表达对课程标准的认同。事实上,各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在研制过程中最为苦恼,也最费思量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保证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能够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得到切实体现,使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现在看来,专家们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前言部分 这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例,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而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计算机基础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既重视学生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又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主干课,它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而且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的大型应用程序设计的基础,同时又直接为从事各类计算机应用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法。 用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要研究的内容。《数据结构》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该课程逻辑上以线性结构、层次结构、网状结构为主线,物理上分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分别介绍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和算法。并重点介绍有关各种检索、排

序和文件组织的常用算法。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为后续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目标1:通过对数据结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使之了解数据结构的各种应用场景。 目标3: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各自学科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1.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等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算法的定义、算法的特性、算法的时间代价、算法的空间代价; 第二部分: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以及线性表的两种存储实现方式;顺序表的定义与实现,包括搜索、插入、删除算法的实现及其平均比较次数的计算;单链表的类定义、构造函数、单链表的插入与删除算法及其平均比较次数的计算; 第三部分:栈的定义、特性和栈的抽象数据类型,栈的顺序表示、链表表示以及相应操作的实现;队列的定义、特性和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顺序表示、链表表示以及相应操作的实现; 第四部分:串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串的操作的定义; 第五部分: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矩阵的压缩存储; 第六部分:树和森林的概念。包括树的定义、树的术语、树的抽象数据类型;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及二叉树的表示;二叉树的遍历方法;线索化二叉树的特性及寻找某结点的前驱和后继的方法;树与森林的实现,重点在用二叉树实现;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树的遍历算法;二叉树的计数方法及从二叉树遍历结果得到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共三套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三套)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36/36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软件的各个领域中均会使用到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课程打开厚实的基础。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基础方面,要求学员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总言之,使应用者较全面的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本课程要求理论必须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多做题和调试算法,实现算法。实践项目只利用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顺序表、链表、队列、栈、树以及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3、熟练地掌握常用算法(递归、遍历、查找、排序)的知识; 4、能对所求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出逻辑结构,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定义所需的运算,设计相应的算法; 5、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环节

四、课时分配 《数据结构》课程共4学分,课内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上机36学时。 五、大纲说明 本课程必须理论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要教、学、练相结合,讲清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