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思乡情结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思乡情结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思乡情结

课程名称:2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思乡情结

学生姓名:林忠荣

专业:园林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02

学号: W330201102135

2012年2月

摘要

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诗人们仿佛不约而同的都有思乡情结。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又因为汉民族没有宗教,当人失意的时候、年老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故乡,既是曾经的生存之地,又是诗人们的精神居所,是心灵的最后归宿。因而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这份绵长、淳厚、笃深的感悟和体验如行云流水般回荡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展示出诗人们执着的精神追求,构成了古诗美的历程中一个个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忘返的精神驿站。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关键字:诗歌思乡情结

宋代欧阳修在《送惠勤归余杭》诗中说:“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诗人们仿佛不约而同的都有思乡情结。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又因为汉民族没有宗教,当人失意的时候、年老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故乡,既是曾经的生存之地,又是诗人们的精神居所,是心灵的最后归宿。因而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这份绵长、淳厚、笃深的感悟和体验如行云流水般回荡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展示出诗人们执着的精神追求,构成了古诗美的历程中一个个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忘返的精神驿站。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我们先看看我们思乡情怀的诗词一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亲。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而又极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着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书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千百年来已成为游子思乡的佳句。

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情怀表现出来。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古代思乡情怀诗词一般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1可以把这种情怀分为几类

1.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以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气氛,这气氛是暗淡的,但也是开阔的。第二句诗人望着辛渐北去的归舟,顿生孤寂之感。第三四句诗人托辛渐向洛阳亲友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表达了他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1.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以岑参《逢入京使》为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1.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以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为例:霜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是一首七绝。第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白的清辉,这时,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战士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三四句化用《梅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风吹之下,响遍关山,夜长曲悠,戍边战士思乡之情不尽。纵观全诗,虽然写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感而不伤的。

1.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

以王维两首《杂诗》为例:(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两首五言古诗。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第二首诗从在江南的男方立言,他见到孟津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

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2鉴赏思乡怀人诗词歌中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2.1抓意象的特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明显。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2.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古代词人总是把月亮做为对故乡的寄托而咏叹。

另外常见的意象还包括: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3鉴赏思想怀人诗词歌的表达技巧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3.1以景衬情(景)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3.2即事写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3.3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9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

余光中思乡的现代诗歌

余光中思乡的现代诗歌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 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美好愿望。下面是余光中思乡现代诗歌,请参考! 《乡愁》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 余光中一生是在频繁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1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作品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统一,又将乡愁描写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 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 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中国诗人,他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 歌中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 当代诗人,他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 大陆经历,那年少时一枚邮票,那青年时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一方坟墓,都 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结尾升华到了一个 新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悲欢与巨大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 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倾诉,也因为结尾感情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 自己所说:“纵历史感,横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现实感。”(《白 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国度”。[4-5]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 特征:小时候母子分离——长大后夫妻分离——后来母子死别——现在游子与 大陆分离。诗人为这人生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对应物:小时候邮票——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现在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隔离与 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 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 诱发读者多方面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 单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两端 紧密融合。若有若无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人们 一种强烈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次序为经,以两 地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哀愁和无尽 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整饬美和韵律上音乐美。在均匀、整齐句式中 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表现形式,在恰当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音韵, 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 美特征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6] 《乡愁》有令人瞩目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词重复和叠词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氛围。 作者简介

一轮复习语文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注]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 [多学一点·积素养] (1)文化常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近年来,人们对老人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诗家语 ①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 ②有酒有花翻寂寞:“翻”通“反”,反而。 ③差喜:幸好。 ④衰亲:老母。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 (1)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2)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3)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解析: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4)“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5)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作文

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作文 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答案】A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答案】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诗人“愁”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老年花似雾中看”“直北是长安”“云白山青万余里”概括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等原因。

表达乡愁的现代诗歌

表达乡愁的现代诗歌 从古到今的人文情感受中,乡愁,乡情,也许是华夏子孙最具人文魅力、最有人情味的感情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欢迎借鉴! ⑴《满月下》 余光中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土的山 故土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土的水 故土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土的云 故土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土的人 故土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有朝一日共团圆 ⑵《思乡》

当拂晓的钟声敲响时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⑶《思乡情》 晚霞的朝霞 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进乡村 白色的炊烟 我心中的河流永远流淌唱着歌谣 踏上有梦的长途 这条小路我熟悉 就像自己的眼睛 路两旁

树影婆娑 野花清香 听小桥流水 看群鸭离河 绿柳成行 花儿绽放 流水倒映着远去的梦想归来的我 手握着盛满思念的瓶子生怕破碎 家乡的路上 仍然有我的影子 越拉越长 ⑷《思乡》 是你儿时的梦想 如今 你住进有暖气的房 早把幼年的伙伴遗忘喧嚣的城市 拥挤的楼房 叫您开始对故土 留恋回想

真叫回到故土 面朝黄土背朝阳 您绝对不想 让我们停止诗的欣赏 真的做一点事给故 ⑸《思乡了》 布谷鸟的叫声 时远时近 从梦的深处而来 还带着故土泥土的香气 一颗思乡的种子 总是 猝不及防 破土而出 在荒凉的内心 滋生一片盈盈的绿意 记忆 在无数个鲜艳欲滴的花瓣上流动 袅袅的炊烟 是乡下孩子回家的风标 是母亲深切的呼唤

乡愁诗词集锦

乡愁诗词集锦 静夜思xx 床前xx,疑是地上霜。 举头xx,低头思故乡。 泊船xxxx xxxx一水间,xx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xx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xxxx xx里见xx,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乡偶书xx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xxxx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xx 回乐峰前xx,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xx。 xx早行xx 晨起动征xx,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xx,xxxx。 阴雨xx xx雾今朝重,xx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xx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渡xxxx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xx至除夜思家xx xx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xx兄弟xx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逢xx使xx 故园xx漫漫,双袖xx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杂诗xx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xx著花未?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xx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xx浪迹一xx。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xx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xx百尺楼。 客中寒食xx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xx。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xx,多少踏青人。 江岸xxxx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xx约xx。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江上送友人南游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

羁旅思乡诗练习及答案图文稿

羁旅思乡诗练习及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结合全诗,评价第一句中“寒灯”二字的艺术效果。 (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2、云鬟:妇女的鬓发。3、清辉:指月光。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1、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表达离情乡思?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朗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 四、分析《乡愁》(余光中)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 每逢佳节思乡之时,总有一段难忘的记忆围绕在心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快一起来看看吧!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1】:月夜思乡今晚饮一壶月色想念蛙声鼓响 向着故乡的方向 北方的风带着惆怅 一路的风尘碌碌 似淡淡的银色清光 世事的艰辛 都燃烧在胸膛 一杯久聚的愁绪 饮醉了天上的月亮 看不清四周的景物 朦胧着泪眼如霜 梧桐咋绿还黄 斑驳在衰老的池塘 不见了树上的鸣蝉 无法对着故乡吟唱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2】:思乡的汉子诗情王子

一到中秋 那汉子便将满坛子的心事 拿来下酒 就着月色 一仰脖 竟饮尽岁月里所有的哀愁 每次都是叹息居多 从来酒量未曾见少 而他却说 借着月明风轻 怎么也够得上叙旧的理由 偶尔也把话题扯向别的 提及那个她 古尔邦节上美丽的雪莲花 他的眼神加表情 似乎掺杂着奶香的人情味更浓倘若嘹亮的牧歌 相伴古老而又欢快的舞蹈 燃起激情漫泛的篝火 若这般忘情的魂魄

也未曾打动她 再迷人的塞外美景 他说 若没有她 也难绣进那一轮思乡的梦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3】:思乡情晚霞的余晖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进乡村 白色的炊烟 我心中的河流永远流淌 唱着歌谣 踏上有梦的长途 这条小路我熟悉 就像自己的眼睛 路两旁 树影婆娑 野花清香 听小桥流水 看群鸭离河 绿柳成行

花儿绽放 流水倒映着远去的梦想 归来的我 手握着盛满思念的瓶子 生怕破碎 家乡的路上 依然有我的影子 越拉越长 [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歌]相关文章: 1.表达思乡的诗歌 2.抒发思乡之情的中秋节诗歌 3.诗歌中秋思乡 4.现代诗歌:《中秋》 5.中秋节思乡的诗歌 6.什么是思乡诗歌 7.歌颂爱情现代诗歌 8.描写清明的现代诗歌 9.描写风雨的现代诗歌 10.描写雨的现代诗歌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

月是故乡明 思乡诗集

月是故乡明思乡诗集 六(8)第八小组 前言 “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便是浓浓的思乡情结。 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乡土情结”一直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组搜集的思乡之诗词。 借月思乡的古诗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的惊叹和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思,勾起他们无限的遐想。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代诗歌4首

现代诗歌 (台湾)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选自《中学语文园地》第3期

羁旅思乡诗导学案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导学案(三)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学法指导】 参考三维设计P148 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羁旅思乡诗意象三字经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 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 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 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羁旅乡思诗的答题技巧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两诗都选择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探究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2讲 诗歌欣赏——《乡愁》-教案

第2 讲
概述

诗歌欣赏——《乡愁》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乡愁》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 “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旅居外地的年轻人,来到一位智者的面前请教:“我突然患了一种怪病:脑海里总会无缘无故地 闪现一些小时候的事情。我到底是怎么了?”智者微笑地看着年轻人说:“你没有什么毛病,你只是在心 中萌发了乡愁而已。”
是啊,乡愁就是人从一生下来就具有的那种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一个平凡的年 轻人尚且如此,那么远离大陆的台湾同胞,他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知识讲解
1.作者介绍: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 年 10 月 21 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 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 年毕业。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 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 学文学院院长。2012 年 4 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 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2.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 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 (一)主要表达思想情感 1、旅途的辛酸、艰难、劳顿,漂泊不定的苦楚; 2、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 3、面对异乡景物,思念家乡的风土风俗,一草一木; 4、怀念家乡的亲人,感念父母关切之情的无微不至、深厚绵长; 5、为官位世情羁绊,有家难归的无奈; 6、春光短暂,年华老去的悲凉感慨; 7、仕途坎坷的,壮志难酬悲愤; 8、客居他乡,久别重逢的复杂矛盾心情; 9、烽火战乱中对家人安危的担忧,牵挂; 10、路远山遥,传书不达,音信不通的思念; 11、谪居蛮荒,对客死他乡的担忧; 12、对朋友可以归乡的羡慕和自己仍羁留在外的无奈; 13、边关、战场、沦陷地等特殊境地对难以生还故土的忧虑和辛酸; 14、闺中之女子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 15、有时写两地甚至是多地的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 16、佳节思亲,渴望团聚或者祝福平安; 17、诗中往往包含怀才不遇,年华老去,功业难成的感慨和愤懑等。(二)常见意象 月、杜鹃、鹧鸪、鸿雁、船、浮萍、飞蓬、沙鸥、飘蓬、秋风、梧桐、浮云、日暮、流水、双鲤、牛羊、阳关、折柳、小楼、西楼、关山、天涯、孤灯、笛、角、砧声、寒鸦。 (三)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以景结情、意象罗列、渲染、对比、烘托、虚写、想象、细节描写、比喻、拟人、从对方入笔、从双方着笔等。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抒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羁旅思乡诗歌专题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思乡诗歌专题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情感。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活动一】温故知新 1、回顾、品味以下所学诗句。 (1)“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张九龄)(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杜甫) (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6)“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7)“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冠学楚囚。”(《长安晚秋》赵嘏) (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温庭筠) (9)“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10)“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柳永)(11)“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周邦彦) (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活动二】总结归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