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险及信用违约掉期(CDS)分析报告

信用保险及信用违约掉期(CDS)分析报告
信用保险及信用违约掉期(CDS)分析报告

理赔案例――信用保证保险类

第七章信用保证保险类 饭店起火引燃住宅该责任应由谁来负 案情介绍 李某于2005 年新购置一套新房,同时办理了银行贷款业务,在办理贷款时,银行并为李某办理了住房贷款保险,李某于次年3 月份装修入住,李某新房是在该单元的四楼,而楼下一、二、三楼却在7 月份开了一家饭店,而在2007 年在大年初三晚上,楼下饭店突然起火,而李某当时并未在家,当知道消息赶回家时,家中的大火已被消防人员扑灭,后经消防人员对火灾的调查发现,该大火是由饭店的值班人员在寝室里用酒精锅炖菜,后来在火未全部熄灭的情况下,几个人便离开上楼打麻将,而楼下的酒精锅便将地毯给点着了,从而引发了这场大火,而在此次事故中李某家中的损失约为25 万余元,而同时被 波及到的还有很多其它住户,当损失发生后大家便集体向该饭店负责人索赔,由于此次火灾发现的时间晚,造成的损失较为惨重,而该负责人也却实无力给大家赔偿,后来李某突然想起在办理贷款时并为该房屋办了一份保险,李某便来到保险公司报案,并要求索赔,理赔人员当接到李某报案后,经过调查李某当时在银行办理了一份个人贷款抵挡房屋综合险,而通过对消防的核实认证,确 定此次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保险公司最后认定,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损失,而由于李某报案的日期是事故发生后的第十二天了,由于现场已经被破坏,而李某所提供的损失清单中,有一些是根本无法查到的,保险公司最后经过对损失的调查认证,决定对李某赔偿13.2 万元。保险公司同时并取得了代位追偿的权利,保险公司将向饭店责任人提出对此次损失的追偿责任,李某对保险公司的赔偿不满逐向法院提出了上诉. 李某认为:我报案的时间虽然晚了,但他并不影响事实发生的存在性,而消防部门也出具了相应的文件说明,而当时李某为了向饭店索赔,也照了很多当时房屋的照片,这些都能充分说明损失的发生,所以保险公司以未及时报案为由少赔偿了十多万是不合理的. 保险公司认为:虽然消防部门和李某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事件发生的存在性和合理性,但并不能对屋内财产的损失进行一个准确的评定,因为现场已破坏, 理赔人员根本无法对现场的损失进行核实,所以我们只能以李某所提供的能证明房屋内财产损失的部分进行赔偿。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债券;风险转移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Debenture/UnsecuredBond)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信用风险。发展信用衍生品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晚大约20年,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尤为明显,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从业者的浓厚兴趣。目前国内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偏向于对银行信贷的研究,而对其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多。 一、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与特定违约风险相挂钩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分为信用保护买方(也称信用违约卖方)和信用保护卖方(也称信用违约买方),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Premium),当参考资产(ReferenceAsset)出现合约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买方有权从卖方获得一定的补偿。常见的信用事件包括破产、到期未能偿付、债务重组、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提前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拒绝清偿/延期偿还等。 信用违约互换是当今金融市场上最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动态模型和宏观经济干扰运用到信用管理理论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态模型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管理的传统特征,更加注重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问题,信用衍生品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为核心,进一步扩展得到一个一般化的结构化模型,通过求出违约距离作为选择信用管理具体形式的基础。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目前国际上发布信用衍生品市场数据的机构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清算银行(BIS)等。虽然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极为迅速。BIS每3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头寸从3年前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51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互换占比达到了88%。信用违约互换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合约在与信用风险匹配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信用违约互换还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提供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等同于担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认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的缓释作用(王蕾等,2006)。 从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同时具有固定收益证券和期权的某些特征。首先,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买方相当于间接卖空(或发行)债券,卖方相当于间接购买债券。所不同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生效时买方没有从卖方处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有可能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债券发行或卖空时,卖空方或发行方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必须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信用保护卖方才有义务向买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如果信用事件没有发生,卖方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卖方来说这属于或有支付,类似于期权合约中交易对手的行权与否,信用违约互换因此也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 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有限公司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有限公司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这个案例说明了金融机构存在着融资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是当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现金要求时而产生的,北岩银行的破产说明了流动性问题可以使得一家银行在短时间内陷入崩溃边缘。 该行资本一直非常雄厚,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塞尔II的标准。从各项指标来看,该行发展势态良好。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很好,17年以来,其信贷拖欠率低于英国同业水平的一半。在2007年7月以前,没有任何明显迹象表明该行将面临重大困难。 然而,该行资金来源明显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其资金来源中的短期资金比重严重偏高,同时其证券化资金来源占到了其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而英国主要银行的这一比例约为20%。为了配合其高速发展战略,北岩银行1999年该行实施证券化发展模式,即发行与分销模式,结果是该行过分依赖证券化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北岩银行快速发展的战略以及随后融资模式的大转变为其当日之祸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2.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如下因素:持有现金和随时可以被转化为现金的短期国债;变卖交易头寸的能力;短时间内在交易市场借入现金的能力;短时间内提供有利的条款以吸引零售存款的能力;短时间内将资产(例如贷款)进行证券化的能力;由中央银行

CDS信用违约互换

CDS信用违约互换 定义, 信用义义互义;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义信义义义掉期~也叫义款义义保义~称 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义泛的义外信用衍生品。广ISDA;义互义和衍生品义,于国会1998年义立了义准化的信用义义互义合义~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义展。信用义义互义的出义解了信用义义的流义性义义~使得信用义义可以像市义义义一义义行交易决~从担而义移保方义义~同义也降低了企义义行义券的义度和成本。 义款义义保义的容是内: 定义: A:申义义款者 B:放义者(义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C:保义提供者 流程: A向B申义义款~B义了利息而放义义A~放义出去的义义有义义(如A破义~无法义义利息和本金)~那义义义候C出义~由C义B的义义义予以保义承义~件是个条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义义用。如万一A破义的情义生~那义由况C 义义B所遭受的的义失。信义义义掉期是一义新的金融衍生义品~义似保义合同。义义人通义义义合同义义义义出将售当~合同价格就是保义。如果义入信义义义掉期合同被投义者定价太低~次义义义率上升义~义义“保义”就上义~之增义。随

CDS;信用义义掉期,是一义义生在交易义手之义的衍生义品~义似于义义义券义义两个 的保义。CDS的义义者通常向义方付款~义义某义义券如果义义~可义方义得的义义~合同从 可能义一至五年。其价格以达BP表示~价格越高代表方义义义券义义的可能性越大双。1000个BP相于即当1义准合同义义义1000万美元的义券~每年要付年保义义100万美元。 CDS也常常被义基金、投义义行等用于义义某家公司的未是否破义~而会冲来会 交易者不的持有某家公司的义券。并真美国 CDS的市义义模巨大~覆盖的义券和义款的市义高达62万义美元。 在CDS合义中~CDS义方定期向CDS义方支付一定的义用~义义用一般用基于个 面义的固定基点表示。如果不出义信用主义义事件~义体CDS义方有任何义金流出没~而一旦信用主出义义义~体CDS义方有义义以义金形式义义义券面义义义事件义生后义券价义与 之义的差义~或者以面义义义CDS义方所持义券。CDS义方可由主承义商或商义义行等第三方任~且可以在义行义市义或其他市义义行来担并CDS的交易~而义移自身的从担 保义义。 在企义义券义行中引入信用义义互义~可以义义企义、CDS义方、义方三方的共义。义企义义~通义义行附有来CDS的企义义券~不义可以降低义券的义行义义~义义义行保的依义脱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义券的信用等义~降低融义成本。从CDS义方角度看~通义支付一定的义用可以义义义企义信用义义的有效义避~义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全解析 一、信用违约互换简介 1、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是进行场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能够将参照资产(Reference Obligation)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护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Protection Seller)的金融合约。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违约互换购买者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当参照实体(Reference Entity)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违约互换的出售者向购买者所遭受的损失进行的这种赔付是一种或有偿付,即当合约到期时,如果参照实体没有发生任何信用事件,则信用保护的卖方无需向买方进行任何资金支付,合约终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A借钱给了B,每年得到一定的利息,到期B还本付息,但是借出去的钱总有一定风险,万一B未能按时将钱还给A,则A会遭受损失。此时C提供一项服务,只要A 支付给C一定部分的利息或保险费用,若B未能按时偿付A的本息,由C来对A进行偿付。这个A和C达成一致协议所签订的合

约就是CDS。此外,C还可能将CDS打包后再卖给其他人,这样风险就会层层传递下去。 查看原图通常CDS交易发生在两个参与主体之间,购买CDS称作购买保护或多头保护,违约互换的购买者被称作“信用保护的买方”,出售CDS称作出售保护或空头保护,违约互换的卖方被称作“信用保护的卖方”。信用保护的买方一般为银行,卖方通常为投资银行或主承销商。 参考实体违约才会触发违约互换,违约和违约事件的概念略有不同,违约事件情况是由有关金融交易的法律文件中所规定的事件。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ISDA)有关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标准文件(2003),违约事件包括: (1)破产,无力偿还破产导致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2)拒付以及暂停或延期支付,例如,拒绝或拖延支付利息和本金的行为都将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3)重组,重组是因参考实体信用恶化或财政状况不佳导

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安泰11级金融硕士吴格 【摘要】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重要的信用衍生工具,在近几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均显示出其深刻的影响力。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监管的不健全等因素,国际上的CDS市场也并不完善,业界对其的定价模型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特别是欧债危机中希腊等国家对其主权债务的清偿出现一定困难,致使其主权债CDS价差异常,也为CDS定价的理论模型带来挑战。基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结构化模型和基于外生违约强度的简约化模型各有优劣。本文选取结构化模型中的CreditGrades模型和简约化模型中的Bloomberg模型,依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权债CDS数据,对以上两类业界常用的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质结果来看,虽然两者均能对CDS价差作出较为精准的估计,但是对于主权债CDS,CreditGrades模型由于其基础假设等原因,偏差较Bloomberg模型更大,而Bloomberg模型有虽然对市场信息依赖较大的特点,但在主权债CDS定价上更易发挥自身优势。 【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结构化模型;简约化模型 一、研究问题 作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CDS)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均显示出其深刻的影响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监管的不健全等因素,国际上的CDS市场并不完善,市场上对于CDS的定价也并无统一定论。尤其是欧债危机中希腊等国家对其主权债务的清偿出现一定困难,致使其主权债CDS价差异常,也为CDS定价的理论模型带来挑战。 1.背景意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又称信贷违约掉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金融产品,其市值规模占全部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97%以上。 信用违约互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

浅谈中国信用违约掉期 (CDS) 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定价】

浅谈中国信用违约掉期 (CDS) 市场 一、CDS的定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CDS的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给第三方(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CDS的卖方购买一份有关该债权的合约。买方会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卖方则承诺在合约期间,若所指定资产出现信用事件时,会向买方赔付相应的损失。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CDS,credit default swaps,信用违约置换。从字面理解一下这个用于借贷,简单说就是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流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说明:信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借款人的信用不足,简单说,就是让本来不满足借款信用的人也能借款。违约:通常情况下,通过CDS的借款,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很大。置换:为了降低风险,保险公司给借款人担保,一旦借款人违约,保险公司负责理赔。 二、CDS的发展历程 1、CDS国外市场发展简介 在美国银行监管趋严和不良资产压力加大以及当时的低利率的背景下,CDS 在1995年诞生于摩根大通。1995-2002年是CDS平稳发展时期;2002-2008年经济形势好、企业违约率低,CDS市场进入过度投机迅速发展期,而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市场回归理性;随着CDS监管和交易的加强和规范,2009年至今是CDS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期。 截止2016年6月底全球存量CDS名义金额达12.1万亿美元,我们对存量CDS 特征进行梳理,一是以单名称CDS为主,且参考实体以政府为主,其次是金融和消费行业;二是参考实体评级以A/BBB级为主;三是剩余期限集中在1-5年,其次是低于1年以内期限,超过5年的CDS占比最少。 成熟CDS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银行、对冲基金、券商、投资公司、养老金、企业、政府机构和评级机构。一般来说,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

浅谈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浅谈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发表时间:2010-01-26T11:40:01.46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吴湘铭(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贷风险是现阶段中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作者简介:吴湘铭(1954-),湖南张家界人,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银行管理研究。 摘要:信贷风险是现阶段中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对中国银行及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从中国银行传统信用风险控制手段的局限性及开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对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银行;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72-01 一、中国银行信贷资产信用风险控制的传统手段及其局限性 1.贷款担保。目前中国银行贷款担保种类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保证三种。抵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中国银行贷款充当权利质押的质物主要是股票与依法可转让的股份、债券;保证:银行、借款人与第三方签订一个保证协议,当借款人违约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2.联合贷款。由一个以上的放款人发放的并由其中一个参与者(牵头行或牵头放款人)管理的贷款,中国银行一般作为牵头行。 3.备用信用证。指中国银行开立信用证作为对借款人的担保。 4.贷款出售。指中国银行将已发放的贷款出售、转让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贷款转移后,中国银行仍可接受委托为受让方提供售后服务如代收利息、监督贷款资金运用、对抵押品进行管理等。 二、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中国银行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将信用衍生品作为合格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但只认可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提供的信用保护,其它类型的信用衍生工具不予承认。可见,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重要作用。 2.有利于中国银行分离信用风险,提高流动性。信用违约互换的使用则实现了信用风险交易市场化,使得风险主体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享受到信用违约互换带来的流动性提高的好处。 3.有利于中国银行对冲信用风险头寸。当中国银行认为存在信用风险隐患时,可通过购买信用保护,对冲暴露的信用风险敞口,而不会影响到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参照资产本身的合同安排,降低了信用风险处置所受的约束,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 4.可以优化中国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信用违约互换改变了银行传统的“发放—持有”管理模式,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方式转向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信贷组合的收益水平和稳定性。 三、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条件和环境因素已经日趋成熟。 (一)银行间市场为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提供了基础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银行间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有其存在发育的土壤,机构间完全可以签署协议,通过表外业务创新获取收益或者规避风险。 在国内现有市场格局中,五大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成为信用违约互换的创造者,各类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中小投资机构可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规避信用风险。因此,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出现是有市场基础的。 (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市场成为信用违约互换应用的一个领域目前国内信用违约互换还没有出现,不过存量已经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债与方兴未艾的短期融资券为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尽管目前企业债券几乎都有银行或者有实力机构担保,偿付的风险基本没有,但信用风险仍然会影响机构的投资收益和行为,这为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三)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法规来促进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从制度基础来看,2001年3月,经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董事会表决同意,中国银行正式成为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主会员。而且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银行日前已可以办理范围广泛、品种齐全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这是自2004年3月1日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银监会首次对境内外金融机构授予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目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己经越来越多地运用衍生产品交易以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责任编辑:鲁小萌)

信用违约互换解析

信用违约互换 1、概述: (1)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2)流程:CDS的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给第三方(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CDS的卖方购买一份有关该债权的合约。买方会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卖方则向买方承诺,如果在合约期间所指定的资产出现了信用事件,就会向买方赔付相应的损失。 (2)三方:A:申请贷款者B:放贷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C:保险提供者 (3)流程:A向B申请贷款,B为了利息而放贷给A,放贷出去的钱总有风险(如果A 破产,无法偿还利息和本金),那么这时候C出场,由C对B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条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但万一A破产的情况发生,那么由C补偿B所遭受的的损失。 2、特点: 从特点上来说,信用违约互换(CDS)属于期权(又称“选择权”,option)的一种,相当于期权的购买方(规避风险的一方)用参照资产(reference asset)——即债券,来

交换卖方(信用风险保护方)的现金。由于期权的特点是买方只有权利而无义务,而卖方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因此一旦债券违约,买方就可以要求履约来转嫁信用风险。 3、为何现在推出CDS? 实际上,“类CDS”产品在今年8月底已经试水,当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刊登公告,决定接受中信建投证券2016年第一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登记。这是中国2011年后再度出现该类产品,被市场解读为CDS“接近推出”。 为什么五年后要重启这类衍生品?因为今年违约事件频发。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初,今年已有39只债券兑付违约,涉及19家发行主体,违约金额高达249.11亿元。不管是从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均已达到去年全年的2倍。 更麻烦的是,截止到今年底,整体债券市场年内的到期规模也将攀升至顶峰,总量或达到4.44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逾两成。其中,钢铁、煤炭、有色这三大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近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30%。 4、CDS带来的机遇 “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需要对冲信用风险的产品。”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表示,CDS有助于在违约案例飙升后缓解忧虑,并帮助投资者更早地察觉到风险最高的企业。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CDS可以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向交易对手出售资产所包含的信用风险,从而实现信用风险的交易和分离,平抑对冲信用风险,化解系统性风险,而且还有助于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在国内债市风险不断暴露而市场又缺乏完善的破产机制以及信用对冲手段的情况下,推出CDS也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但目前推出CDS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倒逼机制下推出CDS会有什么风险,也需要市场给予足够的关注。 5、风险在哪里? CDS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以CDS为主的柜台衍生品市场(OTC)是一个无集中竞价、无公开交易信息、无监管法律的“三无”市场,疯狂的资金吹大了泡沫,并最终走向了破灭。 有媒体担心,中国缺乏相应的市场基础,对债务持有人的法律保障还不健全,也需要配套的清算机制。此外,当前信用风险升温,且国内的保险机构和担保公司在风控和偿付能力方面仍显不足,若风险过度集中于部分发行主体,也会大幅提高交易对手风险。总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探析 一、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内涵与演进逻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防止和减少信用风险损失及经济影响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和控制措施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和获利能力的活动过程商业银行传统的“发放——持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初级矫正却容易造成信用风险集中需要通过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进行分散但商业银行专业化要求与风险管理分散化要求存在悖论应构建以市场分销为主的积极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衍生产品是国际上风险分销的发展趋势 2.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信用保护买方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一定费用,如双方约定的“参考实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特定“信用事件”,信用保护卖方须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相应款项的互换交易结构 3.信用违约互换实践与发展信用违约互换最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信用衍生产品证实正式进入场内交易;1999年ISDA 公布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标准化协议市场流动性逐步增强;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违约互换对银行资本金的影响给出计量方法并肯定其对信用风险缓释的积极作用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工商管理信用衍生工具2003至2004年度报告》显示信用违约互换占据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比例达到51% 4.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管理优势与金融市场功能(1)风险管理优势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商业银行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单独处置通过购买信用风险保护进行风险对冲从而在实行信贷集中政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组合促进解决“信贷悖论”(2)金融市场功能信用违约互换将信用风险分离交易可以激励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通过出售信用保护在创新投资渠道提升投资杠杆创造理想的风险-收益结构的同时也有助于打破银行业在信贷领域的垄断使得原本集中于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内得到分散和优化配置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的必然选择《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国内非金融企业贷款融资比重高达80%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融资结构的不平衡经济高速增长与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金融脱媒过程中优质企业流失等问题造成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不可忽视急需高效率、低成本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把由银行独自承担的风险分散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1)不良贷款总体规模及比率仍然较高截至2007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6.17%不良贷款额为1.27万亿元不良率的降低很大程度是依赖贷款增长的稀释作用(2)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突出由于中长期贷款资金占用时间更长导致借款人未来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违约概率更高(3)贷款过度集中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垒大户”惯性思维严重截至2007年末19家全国性银行5000万元以上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达到60%以上信贷结构失调风险高度集中(4)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至2007年末我国未达标银行数依然有40余家

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这两年什么险种最火?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一定榜上有名,很多保险公司想拓展这个新兴市场,但又不敢贸然进军。毕竟对于未来经济形势预判和项目本身风险的评估都是难题。于是渐渐开始搞了一些地区作为试点,先摸摸情况吗。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全国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开展的情况如何呢? 《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国内实施情况》从每个地区的操作模式讲起,结合各地案例深入阐述该险种目前在国内开展的情况。 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国内实施情况 一、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定义 履约保证保险或履约保证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这里专指银行)承诺,如果被保险人(即债务人,这里专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二、该险种保险公司操作模式小结 1、银行+保险公司+借款人三方模式(宁波模式) 银行与保险机构原则上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保险设置30%的免赔额部分,出险后保险公司赔偿客户贷款额未追回部分的70%,剩余损失部分由银行来承担。 2、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借款人四方模式(上海模式) 政府、保险公司、银行分别按照各自25%、45%和30%的风险分摊比例承担借款人贷款风险。发生保险事故时,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赔偿贷款损失金额的70%,银行自行承担贷款损失的30%。 3、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借款人四方模式(重庆模式)

担保人对借款人全部偿还风险进行担保,并要求借款人购买以担保公司作为受益人的履约保证保险。出险后,担保人一次性偿还银行放贷额105%的本息和,并开始向借款人和保险公司追偿,经保险公司界定为保险责任后偿付全部损失金额给担保公司。 三、该险种全国范围内实施案例(举例说明) 1、合作模式 1)海盐:采取银保合作模式,县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联社、中信银行。县人保财险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和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2)嘉兴: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解决小额贷款人抵押担保不足的创新融资模式。 3)上海:市科委与中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并引入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部分贷款风险保障。 4)温州:银行(或小贷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模式 5)重庆:工商银行綦江支行和人保财险綦江支公司。 2、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承担风险比例 1)海盐:银行与保险机构原则上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2)宁波:贷款银行与保险机构统一暂按30%:70%的比例分摊贷款本金损失风险 3)上海:政府承担25%、保险公司承担45%、银行承担30%。 4)温州:银行(或小贷公司)与保险机构原则上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3、保险启动时间 1)海盐:一旦小额借款人欠息连续达3个月以上或贷款到期后1个月内未偿还本金、银行催收未果的,可向保险机构提出索赔。

保险基本原则案例

保险基本原则的运用案例 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的含义: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或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的规定。 各类保险的保险利益: (一)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投保人对其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拥有所有权、占有权和债权等权利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具有保险利益。 (二)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寿命和身体具有保险利益。 (三)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经济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四)信用与保证保险的保险利益信用与保证保险是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其保险标的是一种信用行为。 案例一 甲某以市场价50万元购得一处房产,其预计该房产在一年后将增值100%,申请投保保险金额100万元,由于该房的市价为50万元,超过部分50万元是甲某的主观臆断,因而不具有保险利益。 案例二 外公对外孙女具有保险利益吗? 案情简介 4岁女孩芳芳父母在国外工作,暂时由上海的外公抚养。芳芳外公为其买了一份人身保险,并指定自己为该保险受益人。半年后,芳芳意外死亡。父母和外公要求保险公司给付死亡保险金,遭到保险公司拒绝。

案情分析依据案情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存在长期抚养关系,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是存在的(保险法31条)。然而,投保人对人身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只是人身保险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保险法33条规定,只有父母才可以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除此之外,均不得投保,保险公司也不得承保。 因此,投保人未征得小女孩父母的同意而为其投保,并指定自己为受益人是不合法的,该保单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案例三 案情介绍: A男与B女为大学同学,在读期问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毕业之后两人分配工作到了不同的地方,但仍然书信往来,不改初衷。A的生日快要到了,为了给他一个惊喜,B悄悄为A投保了一份人寿保单,准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A从外地匆匆赶往B所在的城市时,却遭遇了翻车事故,A当场死亡。B悲痛之余想到了自己为A投保的保单,于是向保险公司请求支付死亡保险金2万元。保险公司在核保时,得知A这份人寿保单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由B私自购买的。于是,保险公司便以B没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B因此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判决结果:法院最终支持了保险公司的主张。 分析与结论:我国的《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的存在,谁都能以毫无关系的人或财产去投保,并以自己作为受益人。这会产生极大的道德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对保险原则的背离,保险就必须建立在可保利益原则之上。

信用违约互换(CDS)商业银行机遇OR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中国版CDS)商业银行机遇OR风险 随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9月23日正式发布《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CDS(信用违约掉期)终于来了。但业内也有人产生疑问,作为08年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我们还要引入呢?能到我们不怕产生类似08年美国式的次贷危机吗?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复杂,如果要全面阐述CDS及对金融业其影响的话,足以写上一本厚厚的书。因此,在此我们只简单地聊一下新发布的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到底是优化资产的机遇还是资产敞口暴露的风险。近两年以来,商业银行收到经济环境影响,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银行贷款资产不敢投放,投放出去的又难以收回。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正希望能有一种金融衍生产品能够分摊或者转移这种风险,来盘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可以说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是商业银行一直期待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了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资产组合打包,将很大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到底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如何能够转移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呢?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信用违约互换及其来源。 在国外,信用违约互换也叫信用违约掉期(即CDS),上世纪起源于80年代起源于欧美金融发达国家。有些收益较低业务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不愿意做,但又不情愿放弃这种低风险收入,如果去做这种业务,根据巴塞尔资本规定,银行必须为这种贷款资产准备一大笔准备金而浪费资金。因此银行就想出一种请其他金融机构担保的方法,由业务办理银行向担保金融机构为这种贷款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如果业务发生违约,担保机构将代替借款人归还这种贷款。由于这种业务风险低,担保机构也乐意为其担保,相当于担保机构什么也没付出就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收入,而业务办理机构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没有影响到贷款额度,而且获得了稳定的收益并顺便转移了风险。 这种业务兴起于美国08次贷危机前夕,由于商业银行次贷危机前几年,无理性地发放住房贷款而让许多不符合条件的贷款人也能够轻易获取。而银行有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让给投资银行承销,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发现投资机构可以从这种业务中获取丰厚的收益,所以投资银行又开始借用各种理论对这些资

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及其对(精)

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及其对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付剑峰沈文京赵昌文贾建平﹡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企业971.46万户,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对我国GDP贡献超过了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的产业的重要的力量。 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额却只占全部贷款额的10%左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资金短缺问题尤其突出。2008年全国新增小企业贷款只有225亿,比上年增长了1.4%,相比较,全国的贷款额却增加了14.9%,2009年一季度全国的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给中小企业贷款增加的额度只占不到5%。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1。 银行担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是影响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信用风险集中、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问题,同时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相当落后,主要停留在通过信用分析和审查等内部控制度进行预防性的静态管理,缺乏主动的、动态管理方法,更没有通过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其次,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 ﹡作者简介:付剑峰,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件:fujianfeng_111@https://www.360docs.net/doc/d07035418.html,;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608B,邮编:610064;沈文京,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电子邮件:shenwj@https://www.360docs.net/doc/d07035418.html,,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编:100862;赵昌文,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件:cwzhao@https://www.360docs.net/doc/d07035418.html,;贾建平,硕士研究生,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1数据来源: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的讲话稿,2009年6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