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心理状况(13到15岁)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

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5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办法也基本上是让自己全身心地长期进行题海大战,并以牺牲作为正常人所应有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其结果,个性发展经常发生扭曲,各种心理障碍频出,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中学生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特点,除客观的外在原因外,也有其心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青春期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即意识到自己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与别人的相似性。这就是说,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必须思考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做到这样,儿童就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一种不管在价值体系中是否存在矛盾,都始终忠于自己内心誓言的能力”。而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儿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假若儿童在这一阶段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角色混乱的儿童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消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其所形成的社会角色是危险的,不能得到社会承认。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

1.智力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时期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情感逐渐稳定。

4.意志发展的迅速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同时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

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与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语言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语言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青少年性功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性意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疏远异性阶段。青少年青春发育的初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于是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现象。

②接近异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青年男女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对异性表示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

③恋爱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预处理活动的全面影响,青年男女之间开始萌生爱情。他们仅把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地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事后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 、“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文化正在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今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改进及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案例分析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L顺的,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最终引起心理的不适应以及情绪上的不协调。如何正确、有效地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一位初三男生,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心理压力非常大,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平时的学习上。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异,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每天都害怕看到父母和教师那种期待的目光,导致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吃

不好、睡不好,甚至有时候临近考试还会生病。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到了初三,甚至严重到走路低头、上课低头,平时与同学接触极少,成绩一直滑落到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案例二:该学生在升入中学以后,尽管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在班级里面算是中等水平。平时与同学接触少,性格平和,没有异常行为表现。当进入初二以后,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总是以头痛等理由逃课,即使上课,也经常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幻听。 二、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个案例中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一直都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其次,在受到挫折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初中生的烦恼主要集中在学习上,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受到影响。案例一中的学生的焦虑对象是考试,已经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这对他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该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第二个案例中的学生突然总是说有人在和他说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现“幻觉”的表现。 这两个案例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在大多数初中生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班级内的各种角色及其分工。 2、根据自身情况在班级中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3、能说出执行班规和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执行班规和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增强团体凝聚力。 2、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流程: 主题活动一:班级领头雁 主题活动二:梦之班 主题活动三:我爱我班 总结与延续 师生活动 一、预学 刚才同学们设计出了理想的梦之班目标和班规,这是同学们向梦之班开始前进的第一步。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有自己的班级特有的标志做引领是不是更加有凝聚力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出谋划策,来

制定我们的班名、班训、班歌,并设计一个代表本班特色的标志或 动作吧。 二、互学 1、学生分小组设计、讨论,提出本组的班名、班训、标志。 2、通过小组展示、投票,评选出本班的班名、班训、标志。 3、给被评选中的设计小组颁发集体创意奖、最佳点子奖等。教 师要注意跟进点评学生发言。教师要注意跟进点评学生的发言。 三、评学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2、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及时点评。 3、总结本节课学生们的积极表现,结合“心海导航”内容,表 扬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 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尽快完成从小学 到中学的过渡期。2、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同学友好交往,开始快乐的 中学生活。学习重点: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尽快完成从 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同学友好交往,开始快乐的中学生活。教学流程: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总结归纳 师生活动: 一、预学 引导学生分析进入初中后有哪些不适应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 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 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 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 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 的心理冲突;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案《请让我来帮助你》 清溪学校 肖芳 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引出:打小报告(板书) 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 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小亮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小亮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件事。 看完请学生说小明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交谈,冬冬总是插进来说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谈话。 看完请学生说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刚才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夸大,还影响了老师办公。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板书)4、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请你帮他们一下好吗? 板书:请让我来帮助你

三、行为指导。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好多事都要报告老师。那我们现在再来想想,有哪些事我们可以不报告老师,让我们来自己解决? 1、看板书指导。并贴上小红花。 2、指名表演。 (1)小亮和同学吵架了,小明看见了,进行劝阻。 (2)老师在办公,小艳看见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诉老师,但思考了一下就走过去劝阻。 (3)小亮不小心碰翻了小艳的铅笔盒,摔断了几只铅笔,小艳原谅了他。 四、表扬与奖励 1、夸夸我们班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夸夸能宽容别人的学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全班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徐××的抑郁症主要是长期社会环境不良因素造成的。家庭的不幸、家庭气氛的压抑,老师的不正确对待等,从小至大在他心理上 产生阴影,造成他对社会的悲观失望。但他人格发展的缺陷不能不 说是起病的另一个原因,自卑、懦弱、自暴自弃是他最大的弱点。 咨询中还发现他善思索,对社会、人生的许多问题思考的深度大大 超过他的同龄人,但又显偏激、刻板,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导。他身 体不好,使他连和别人竞争、展现自己的体力都不能,这进一步造 成他的自卑。但是,社会环境因素是根本原因,徐××的人格发展 弱点是因处境不良造成的,人格弱点又加剧了他的不良适应,影响 别人对他的评价。最终,内、外因素互为因果形成消极循环的怪圈,使他不能自拔而欲轻生以逃避现实。 对徐××的治疗是艰苦的。 辅导方法: 一是耐心倾听,任其充分渲染压抑多年的苦闷。他长期压抑,觉得没人理解,连对自己的母亲也不诉说。首次咨询是老师因他不上 学送来的,他对咨询员充满疑虑与不信任,或长吁短叹,或低头不语。后在咨询人员理解尊重的态度和诱导启发下,终于打开情感的 闸门,分4次近8个小时谈了他的经历,每次都泣不成声。充分的 宣泄使他的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后几次都是他主动要来。对徐×× 来说,耐心的倾听还起到一个作用——使他感到社会并不那么灰暗,还是存在温暖的,用他的话说:“我再也没想到会有人这样同情地 听我语无伦次的讲话,既不指责更不嘲笑我。”

三是鼓励他振作起来,制定一定的活动、生活计划,增加活动量;说明慢性肾炎是可以治疗的,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身体,体力的增 强会影响到精神状态,要求他去医院诊治;同时,还请他帮助整理一 些咨询资料,使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赵×的症状突出表现在紧张、烦躁、坐立不安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且持续一年以上,属持续性焦虑;虽有压抑、冷漠、退缩等抑 郁表现,但不是主要症状,强度上远不及焦虑。诊断:慢性焦虑性 神经症。 从赵×的主诉看,她的症状和人际关系紧张有关。但她在学校的遭遇并不特殊,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她 对人的高度戒备不太相称;她认为只有老师和军人才神圣的背后似乎 隐含有对其他人的恐惧;一次师生冲生冲突即导致她对世态的全面消 极看法,似乎也不太近情理。种种迹象显示赵×可能有不平常的经历。 辅导方法: 针对赵×的特殊情况,治疗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和解释性心理支持治疗。分析了以往创伤性体验和当前症状的关系,对女性贞操观 作了剖析,消除她的不洁感,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她的人格给 予充分肯定。通过事例分析,说明社会的复杂性,并指出社会美好、积极的一面;同时启发她认识到自己对人、对社会的看法片面、偏执 的一面,及其和自身人格弱点的关系。鼓励她正视人生,回到同学 群体中去。心理分析中采用了催眠术,缓解了讨论以往事件时的不 良情绪。对她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及与同学交往提了一些具体建议。 所有措施对赵×焦虑症状的缓解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 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 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身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见定其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的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10.在符合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摆脱抑忧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造“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荣面---- 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时自救的基础 四.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要盲目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情绪,变变变 一、目标: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二、过程 课前播放《拍手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 主持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

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主持人:下面请小组展示。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主持人: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讨厌 主持人: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主持人: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甄××男13岁七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贪玩成绩偏下。因聪明机灵声音洪亮故在进校后给予了体育委员职位。二、个案的问题叙述一、主要问题上课小动作较多玩橡皮、转钢笔、抠指头、拽前面女生的头发等等学习积极性低缺乏自制自控能力。课间课外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满口脏话喜欢骂人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矛盾出言不逊并且动不动就上手。尤其是在集会站队或体育课时若有不听话的上去就是几脚。因此同学们都对此很有意见和不满。他的以前好友也跟他说过这事但还是没有改变。为此我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当面答应的很好请老师相信他再也不打人了.可过不了几天同学们又在周记中给我反应。故弄得和同学们关系很不好班干部威信较差。二、相关问题爱说谎话有时讲点哥们义气。穿着朴素但喜欢敞开胸怀不扣纽扣。性格倔强很是任性有高傲心理感觉他在班级中的位置很高班级没有他就不行唯恐天下不乱并且对老师时常有抵触和反抗情绪。事件1一次跳绳比赛中分1分钟速跳、集体大跳绳、单人花样跳三种形式。因他三项都较好而男生组其他男生花样跳没一个能上的故同学们都推举他跳花样跳而他偏偏要跳大跳绳。我和同学们都解释为了班级的利益为了大局观念牺牲一下吧就跳花样跳吧况且大跳绳能跳的人很多。而他就是不行。一气之下我说“那什么都不要跳了”我想他应该很

急但我观察到的却是他幸灾乐祸好象是好啊没有我看你怎么拿名次。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了随便拉了一名学生去跳吧但最终我们还是凭借着另外两项的超水平发挥拿到了团体总分第一名。事件2七年级第二学期开校初因同学们实在无法忍受他的这种管人方式每天都建议改选体育委员我也给他说了多次都不管用因班确实没有一个能喊口令的不然我早换了这次我确实忍无可忍了一声下令“撤了。”本想他会很难过但我发现他却自己给自己鼓了几下掌还点了几下头悄悄地说“好啊好啊。”其实他意思是没有我看你的队怎么带三、个案的背景材料一、发育资料1、生理发育身高168cm体重46kg整体偏瘦发育正常。2、心理发育性格外向、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倔强任性、高傲自负、自控能力差二、家庭资料父母都是农民爸爸上过小学有时外出打工。妈妈是文盲常年在家种地。三、学校资料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语文B、数学C、英语B。操行评语你是一个聪明但又调皮的男孩若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外能团结同学那么你一定会很优秀的。升入初中后功课增加成绩更是下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上课小动作较多爱起哄爱接老师的下半句喜欢指责别人或骂人甚至经常踢人和同学交往较差。四、个案分析与诊断一、个人在原因1、学习成绩低下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2、情绪喜怒无常不能自控容不下别人报复心理较强。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

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误解与误会 【设计理念】 理论层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如男女同学间产生误会或是引起了家长、老师、其他人的误解等,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有时甚至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人格与观念的形成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现实层面: 我校位于汽车产业开发区比较深入的地段,生员以开发区周边一些不太富裕的普通工人家庭和“失地农民”家庭的孩子为主,潜在的家庭教育也是现代与传统混合、文明与野蛮并存,所以男女生之间不存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能够比较正常和自然的交往,但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尊心过强、小心眼儿、接触过密、态度生硬等问题,引起一些误解和误会,而误会是交往中一块最 大的绊脚石。 因此,通过这堂解决由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而引起误会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误会往往产生于对对方心理特征的不了解及误解,这影响男女生的健康交往,使之能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了解家长子女之间、老师学生之间、男女同学之间误会和纠纷的产生原因并学习解决,学习 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与分析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的现象——包括欣赏与误会,知道由于交往不当可能引起家长、老师、其他人的误解及当事人双方的误会,从而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心理特征、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在交往 中的友谊与冲突。 2、能力目标: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异性同学,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的情感与冲突及消除由此引起的家长、老师、其他人的误解,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思并正确把握交往、冲突问题,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学习解决由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而与家长、老师、其他人发生不和谐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与异性交往引起误解、发生冲突的原因、应对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 活动体验、情境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全班分成7个或6个6人小组,座位安排如下图。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2.6班)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

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2.6班)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一:李某,初一女生。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某,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

初中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五、竞赛规则: 第一环节:必答题。此环节每队回答10道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累计得分。第二环节:抢答题。此环节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主持人读完题,“开始”话语响起后,开始抢答。答对得5分,答错扣5分。主持人宣布正确答案,继续下一题。累计得分。 六、奖励:根据两个环节的累计分数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三等奖分别2名。 七、说明: 1、竞赛题目内容可参见小门家中学网站——学生社团——向日葵心理社团《初中心理健康知识》相关内容。 2.必答题根据相应内容编为5个组,每班派一名参赛同学抽取相应的题目号码,此号码亦为该组相应的组号及就坐位置。例如:6、1班参赛同学抽到2号题目,则回答2号题,也被安排坐到2号位置。 3抢答环节:准备回答抢答题目的同学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必须站起来说出组号。例如6、1班的同学准备回答主持人刚读完的题目,站起来的同时说“2组”,速度快的组获得抢答的机会。 初中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D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 )差异 A 文化 B 个人C关系 D 时代 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A自我防御机制B理想化偏见C自利性归因D自我效能感 4.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D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5.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C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6.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A )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7.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D ) 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经常努力工作 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8.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 ) A.是歪曲的知觉 B.只在病人中存在 C.病理性错觉多持续时间较短 D.错觉存在时间较短 9.当患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表现心慌,紧张,出汗,坐立不安,我们称此人有( B ) A.情感脆弱 B.焦虑情绪 C.反应过度 D.心境突变 10.心理卫生的倡导者是( A ) A.比奈尔 B.比尔斯 C.迈耶 D.詹姆斯 11.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D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判断者的观察角度不一样 D.以上都是 12. 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 D ) A. 社会关系 B. 朋友关系 C. 层次关系 D. 亲子关系 13. 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 D ) A. 控制式的 B. 自由式的 C. 专制式的 D. 民主式的 14.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 C ) A. 5-10人 B. 10-20人 C. 30-40人 D. 50-60人 15 .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D ). A. 自然环境 B. 人的大脑 C. 个体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16.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得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17.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A) A.我爱我 B.我是我 C.我要我 18.心理学的英文名称是(B ) A.Psychologist B.psychology C.psychopath D.psychiotry 19. 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D ) A .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20. 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21.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D) A 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22.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D ) 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23.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B ) A.电话咨询 B.面对面 C.专题咨询 D.互联网咨询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过去有首歌这样唱道:“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不明白。你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道她为什么笑开怀……”其实,何止女孩子的心思你猜不明白,男孩子的心思我们也猜不明白。我们这些老师经常纳闷: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怎么跟他们沟通就这么难呢?是啊,思想教育就是沟通的艺术,而了解是沟通的基础。我们当老师的,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通过学习,少年期的心理有如下特征:一.少年时的三大生理变化 从生理上讲,少年期有三大生理变化: 1.性机能发育成熟。 ——一方面它刺激了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2.身体外形发育成熟。 体态的突变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3.体内机能迅速成熟。 体内机能迅速健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少年期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二,少年时的三个心理过渡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少年阶段处于人生过渡阶段,即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过渡性是这一时期的根本心理特征。我们概括为三大心理过渡: 1.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这时的孩子,随着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心理开始逐渐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对大人的以来,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小到日常琐事,大到对个人前途、家庭和社会上的重大事情,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他们需要表明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时的他们最反对大人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而愿意像对待大人一样以平等心态对待他们。这时,不仅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了,对书本上的结论、报纸电视上的某些报道也不随便相信了,他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世界。有时还故意的跟父母不一致,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让打狗他偏撵鸡。这到不是最父母不敬,而是他们向独立性过渡的表现。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敞开着一扇窗户。从这扇窗户里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在认识外面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认识外面世界还要难。“我是谁?”这个问题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盘桓一生。我们呢,把这个问题称做“自我评价”。 与童年期相比,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由“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在幼年时候,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朦胧的,成年以后才逐渐有了一些“自知之明”,当然即使是成年人,这种“自知之明”也是程度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是很充分,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六一儿童节前,有朋友给我一条短信: 三只小蝌蚪到饭店吃饭,当服务员为隔壁桌端上一盘红烧牛蛙的时候,小蝌蚪们抱头痛哭。。边流泪边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预祝六一儿童节快乐! 一是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究性发展。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已经不再满足于大人对他的一般性回答,而是逐渐升华为对事物的深入探究,并伴有钻研性(积极方面)和冒险性(消极方面)的实际行动。 二是行为由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不满足重复别人的动作而喜欢新异刺激,好标新立异,不愿意墨守成规。三是生活愿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对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事、做什么人的志向不再是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开始接近或切合实际了。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案案介绍: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案例分析: 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二是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肯定他的过去,帮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环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较困难的事情应该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是积极关注他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直到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变。四是帮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当通过辅导他的心态好转的时候,委婉适时的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信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问题。当然,轩的心理和情绪后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改善了和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介绍:新橡皮,旧橡皮 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精神比较差。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的直觉,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到了她,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学期开学的时

候,买了一块新橡皮,式样很新颖,娟很是喜欢,时常从文具袋中 拿出来独自欣赏。自己舍不得使用,擦字时还是用原来的旧橡皮。 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学观察到了,三个人都注意到了娟 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学写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随手把旧橡皮递给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可没成想娟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不是很高兴。下课后, 蕾和另两个同学讲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儿。说娟“抠”不愿把新橡皮 借给她。三个人的谈话恰巧被走过来的娟听到了,娟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负担。 一连几天本来和娟很要好的三个伙伴让她有了疏远的感觉,自己感 到怕见到这三个同学,尤其看到她们三个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种 心理恐惧,觉得她们三个人就是在议论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越 是这样想心里就越是不安,以至于出现了上课时常走神的表现。 案例分析: 娟的行为在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也是常有的现象。这是一种社交障碍。渴望和别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伤害的心里,是他们 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 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 折心里不够,所以才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 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 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 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 轨道。

初中生心理健康资料

初中生逆反心理解析 初中生逆反心理最重 认为自己有逆反心理,会为了某一件事或者因为家长没达到自己的要求,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不听家长话,与家长“对着干”想法的,25%表示经常有,59%偶尔有过,16%为其他。 调查中,10%的人从小学时开始有逆反感觉,67%从初中开始逆反,23%在高中时逆反。 长春市金钥匙心理咨询教育中心主任孟宪忠说,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岁~5岁是第一反抗期。 12岁~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 孩子从初一开始逆反父母和朋友亲密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密的应该是父母,但是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第一个选择倾诉的对象却不是他们。58%的孩子会在第一时间找朋友倾诉,5%会找家长说,而23%的孩子则选择憋在心里,14%为其他。 当遇到自己想做,但父母却不允许做的事时,38%选择了不做;48%虽然害怕批评,但也会偷偷去做;14%的孩子即使不被支持也会执意要做。 孟宪忠解释,孩子虽然跟家长逆反,但对于同龄的伙伴却变得亲密,这就引出一个话题——伙伴关系。从初一开始,孩子对家庭的依恋会向伙伴群体转变,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小圈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爱好、打扮都受伙伴们的影响,信任伙伴胜过家长和老师。 孩子因家长管得严而逆反 对于自己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52%的孩子认为和家长管教过严有关,40%认为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关,8%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

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呢?61%的孩子选择因成绩没达 到父母的要求,34%觉得自己的自由被限,5%因消费和父母发生矛盾。 长春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矫颖老师称,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独立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对父母的权威也逐渐产生怀疑,他们不想受约束,也想要摆脱家长的监护和束缚。 另外,现在很多父母都自认为很关心孩子,可是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他们似乎对孩子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越来越难沟通。 大多孩子不会离家出走 对于离家出走的想法,73%表示从来没有过,24%偶尔产生过这种想法,3%常想离家出走。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家出走呢?65%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 离家出走,19%认为如果和父母之间有严重矛盾会选择离家出走,16%会因父母管得太严,被父母打骂选择离家出走。 矫颖称,绝大多数孩子能很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离家出走有时只是冲动下产生的想法,而现在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好,许多孩子即使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也不会选择这么做。 逆反是孩子在说“我长大了” 每天,长春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室会有3个小时向同学们开放,同学们都是提前预约再来,平均每周都有20多个孩子来咨询。 矫颖说,来这里的孩子,一般都是心情不好,或是遇到什么难题,有心事,不想和父母说,又不能和同学说。他们把咨询当成是陪伴和帮助。 她感觉,孩子出现逆反的高峰期是在初中二年级。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很想摆脱束缚,感觉不到尊重和信任时,就会闹情绪,任性,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其实,孩子逆反,是在向家长或者老师提出一个信号“我长大了”。 要随孩子变化改变教育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急救知识与方法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 2010-3-7 ) 浏览次数:2084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棉签、三角巾、绷带、木板、秒表 教学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健康学习工作房子车子 100000000 没有了健康就为零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 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次,温度上升1℃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100次/分,一般人在70次/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20次/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舒=100—120mmHg/60—80mmHg收>140 mmHg 舒>90mmH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 电话号码:120 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

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二、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50kg的人血液为4000mL,失血1/3时会有生命危险。(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 (2)止血方法: a、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 b、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60分钟松解2—3 分钟。 d、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 2、人工呼吸 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 ②保持气道通畅:仰卧、颈下垫高,头向后仰、清除病人口内异物、松开衣扣、裤带③实施人工呼吸:16— 20次 3、心脏按摩 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 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来抢救,同时打“120”,千万不可随便移动病人、有条件的可用湿沙盖四肢。 5、溺水的急救方法 俗语说:“欺山莫欺水”,参加游泳不能大意,万一有人溺水。 a、救人出水面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