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几点认识

对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几点认识
对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几点认识

求 索/2005/3

186

 对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几点认识

曾现江

摘 要:众多的蒙古族后裔传说反映了13世纪以来蒙古族频繁活动于藏彝走廊,以及迁徙进入藏彝走廊的蒙古族与当地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蒙古族长期在藏彝走廊的族群政治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可能导致一些人群攀附蒙古族祖源,从而创造出新的蒙古族后裔传说。

关键词: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3-186-03

作 者:四川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藏彝走廊主要指的是北起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经川西高原、西藏东部,南达云南西部这一狭长地带。该区域的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在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一条条河谷通道,成为古代民族南来北往、迁徙流动的天然走廊,也是一条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带。①

13世纪初形成于我国北方高原的蒙古族与藏彝走廊关系密切。就现状而言,蒙古族是生活在藏彝走廊的众多民族之一。除此以外,藏彝走廊还有不少蒙古族文化遗迹可寻,如各种与蒙古族相关的传说,蒙古族语言遗迹,蒙古族人名、地名以及蒙古族社会习俗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族后裔传说———自认为是蒙古族后裔或被邻近的人群认为是蒙古族后裔。本文拟对这一文化现象作初步的梳理。

一 蒙古族后裔传说

1.“霍尔”的来源传说

四川省甘孜州的甘孜、炉霍、道孚县一带有“霍尔地区”之称,当地居民曾被称为“霍尔巴”,即“霍尔人”。在清代,该地区

有一系列“霍尔”土司,如:霍尔麻书安抚司、霍尔侏倭(竹窝)安抚司、霍尔章谷安抚司、霍尔孔撒安抚司、霍尔白利长官司、霍尔咱安抚司、霍尔东科长官司等。我们知道,藏文中的“霍尔(hor )”最初是汉语“胡”的音译,是汉族对北方民族及中亚民族的一种泛称,13世纪蒙古崛起以后,则主要指蒙古族或与蒙古族相关者。在上述的“霍尔地区”,广泛流传如下的传说:元朝皇帝忽必烈应帝师八思巴的请求,派一位蒙古族大臣(或者是忽必烈的儿子)与一位喇嘛到甘孜地区建立寺庙,弘传佛法。此大臣到甘孜后与当地一女子同居,后来该女子生下一子,此

子长大后掌握地方权柄,其后代人口繁衍,分立为“霍尔”诸土司。

2.瓦述部落的蒙古祖源传说

甘孜州色达草原上的瓦述藏族部落有祖先是蒙古人的传说:古代居住在青海湖右翼的蒙古游牧部落的某头人家生下一男孩,以藏文经文“丹增瓦曲”取名董?瓦色交,其后代形成5

个新的血缘系统即瓦述骨系(部落)。③

此外,色达瓦述曲昌骨系中的“所过玛”部落也传说是蒙古族后裔。④

而在道孚县境内的瓦述榆科部落供奉名叫“海尔森”的土著神,传说该神是蒙古人,因而当地人也被认为是蒙古人。

3.“梭坡”后裔传说

梭坡(Sog -po )是藏族对蒙古或蒙古族的称呼。在甘孜州丹巴县有梭坡乡,以石碉林立而有“千碉之国”之誉。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批蒙古族人来此放牧,遂有“梭坡”之名。⑥

但当地人还向调查者这样讲述自己的祖源:忽必烈远征大理时途经此地,留下部分蒙古军驻防,这就是现在梭坡人的祖先,石碉最早就是这些蒙古驻军建造的。

4.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蒙古祖源记忆

云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中自称“始祖”是宋徽宗年间由金沙江浮木而至的西域蒙古人“爷爷”,颇具传奇色彩:

“肇基始祖名曰爷爷,宋徽宗年间,到雪山,原西域蒙古人也。初,于昆仑山中结一龛于岩穴,好东典佛教,终日跌坐禅定,忽起一蛟,雷雨交兴之际,乘一大香树浮入金江,流至北澜沧。夷人望而异之,率众远走,遂登岸上,时有白沙羡陶阿古为野人长,见其容貌苍古离奇,验其举止安详镇定,心甚异之,遂以女配焉……”

5.川、滇、藏交界地区的“木天王”传说

在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不断对外用兵,先后占领了甘孜州南部、木里县及云南德钦、西藏芒康等地区,威振川、滇、藏交界地区,被当地人尊称为“木天王”。在一些流传至今的传说中,“木天王”被认为是忽必烈与当地一头人的女儿所生之子。该传说的大意是:忽必烈率军进攻缅甸,在丽江西北的巴塘一带遭遇大雪,被迫屯军。其间,忽必烈与当地一头人的女儿相恋。分别时,忽必烈告诉她,等他征服缅甸人后,再回来娶

她。后来,头人的女儿生下一子,但不见忽必烈归来,在羞愤交加中,她把孩子绑在一块木头上,让他顺金沙江漂走,自己投江而亡。这个孩子在下游被人从江里捞起,忽必烈封他为纳西亲王,俗称木天王。⑦

6.永宁纳西族的蒙古族祖源传说

据美籍奥地利人洛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查:云南宁蒗县永宁纳西族包括土司在内的阿姓人(即当地的统治阶层)都认为自己是忽必烈留在永宁的蒙古统治者的后裔,并因此而深感自豪;当地还传说忽必烈曾带领部队驻扎在日月和,因此,“任何人离开永宁旅行,第一个搭帐蓬的地方都是日月和”。⑧也有的传说认为只有土司才是忽必烈南征留下的蒙古族将士后裔。⑨

7.木里土司的蒙古族祖源传说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丽江一带活动的俄国人顾彼得被告知木里的项氏土司是蒙古人后裔,土司的始祖是忽必烈手下的一位将军,忽必烈率蒙古大军入侵丽江和大理,经过木里时任命他为木里的“终身王子”。⑩永宁的纳西族也认为木里土司是蒙古人的后代:在早先时候,一位黄教喇嘛从西藏昌都来到永宁所管的“西番地”,将该地区许多信奉其它教的人都转化为黄教信徒,永宁土司遂将木里地区交给这位喇嘛管理,到清朝雍正时,喇嘛的继任者向皇帝推荐自己的管理员———“一个蒙古人出身的人”为木里世袭安抚司,由此形成项氏土司。 λ?

8.普米族的有关传说

滇西北的普米族曾被认为是“蒙古部落”, λω永宁的纳西族则认为他们是忽必烈南征的有功随从, λξ在普米族内部,随蒙古兵征大理进入滇西北的传说也广为流传。 λψ另外,还有普米族传说自己的先祖是从蒙古迁徙而来的,如宁蒗县托甸乡郭姓来源的传说,声称该姓始祖原居“蒙古马察多尔”地方,后迁居到咱布草原,后又迁居故察,最后由故察迁到宁蒗县;宁蒗县库脚乡普米族的一位“韩规”(巫师),甚至还能说出自己祖先离开蒙古后所传的世系 λζ。

9.“铁改余”传说

在西南地区的一些余姓家族中,迄今仍通过家谱、墓志碑铭以及口头传说等方式流传着一个内容基本相同的“铁改余”传说,自称始祖为铁木真(或“见”、“健”),是元朝宗室、元世祖的后代,“十子九进士”,后因遭奸臣陷害或为避红巾军之乱而举家逃亡,改铁姓为余姓,分散至各地。在藏彝走廊,此类传说也不乏其例,如泸定县沈村余氏家族的《余氏历代家谱》 λ{、西昌礼州的《余氏族谱》 λ|等。

二 几点认识

早在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就认识到西南各少数民族在当时天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先取西南诸蕃,后图中原”的战略。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蒙古军队频繁出入藏彝走廊:1227年初,蒙古军围攻西夏中兴城,成吉思汗则率军渡过黄河,

攻破积石州(今青海循化县),其中一支蒙古军由临洮南下,首

次进入藏彝走廊,抄掠今川、甘毗连地区的阶州、文州等地;1231

年,为了假道灭金,蒙古军攻破西和、仇池等城,寇掠阶州、文

州;1236年,蒙古诸王穆直和先锋按竺迩率军自西和南下,攻破

宕昌、阶州,招降藏族部落,再沿岷江而下,经威、茂地区进攻成

都;从1239年开始,南宋朝野上下就不断收到蒙古将图谋沿藏

彝走廊南下大理,“斡腹入寇”的消息;1244年,蒙古军取道“吐

蕃界中”首次进入大理境内,在丽江九禾为大理军队击退; 1247、1248年,蒙古军接连试图沿藏彝走廊南下,越过大渡河进

攻大理,都为南宋军及当地的少数民族所阻;1253年,忽必烈终

于实现了经藏彝走廊南下远征大理的壮举。 λ}元朝在藏彝走廊

各地创设土司,派驻官吏、军旅,其中不乏蒙古族,元朝灭亡后,

他们大多就地落籍。从16世纪初开始,蒙古阿尔秃厮、卜儿

孩、河套胡克、大同等部以及属于土默特部的丙兔、赤火落等部

相继进入青海湖地区,不时南下寇掠藏彝走廊。1632年,喀尔

喀蒙古却图汗率众占领青海湖地区,火落赤等蒙古部落被迫向

甘肃南部的果洛地区及川西高原迁徙。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

和硕特部由天山南麓南迁青海湖地区,并南下藏彝走廊,击溃

甘孜白利土司,并以甘孜为据点,驱逐丽江木氏土司在康南的

势力,东进渗透到康东明正土司界内,在康区各地设立关卡,委

派营官,征收赋税。和硕特蒙古对康区的控制直至1724年罗

卜藏丹津叛乱失败才完全覆灭。

由上述可见,自13世纪以来,蒙古族对藏彝走廊的历史发

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蒙古族迁徙进入藏彝走廊的事件也时有发

生,这当然会留下相应的文化遗迹。因此,藏彝走廊的各种蒙

古族后裔传说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并非全无历史依据。事实

上,藏彝走廊的一些人群不但在传说中被视为蒙古族后裔,而

且还往往在体质、语言等方面具有一些接近于蒙古族的客观特

征。永宁纳西族的阿姓人自称是蒙古人,据观测,“他们的体

格、相貌都证明他们的话”。 λ~有的考察者发现道孚县的瓦述榆

科人“混有蒙古的血统”。 μ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学者、旅

行者和探险家都注意到了霍尔人在很多方面都与周围其它的

藏族人群有显著差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

J.H.Edgar眼中的霍尔人“身体强壮,长着鹰钩鼻,淡褐色的大

眼睛,头发通常卷曲或呈波浪形”。 μ?有的考察者注意到霍尔人

不但都声称自己是蒙古人的后裔,保留了个别的蒙古族语言,

而且还传播着一些明显带有鄂尔多斯等北方草原因素的文化,

如糙石柱和用石块砌成的圆形坟墓以及金属用具上动物图案

的雕刻风格等。 μω吴景敖在20世纪40年代发现霍尔人的语言

是“蒙古话和西藏话混杂变化而成一地脚话”,而且“只要看看

这一带地方住民的头面,颧骨大,两颚宽,就知道他们不是康人

的种”。 μξ

藏彝走廊的蒙古族后裔传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并不意

187

 

味这些传说可以完全作为“信史”来对待。例如,1253年忽必烈征大理,这对藏彝走廊各民族来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就蒙古族向藏彝走廊的迁徙来说,它又仅仅是13世纪以来蒙古族进入藏彝走廊的诸多军事行动之一。然而在多数传说中,忽必烈都被赋予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成为传说的核心元素,或者直接称是忽必烈的后裔,或者是忽必烈与当地女子结合的后裔,或者是随忽必烈南征的蒙古族将士后裔,或者是忽必烈的蒙古族大臣后裔,等等。总之是要尽可能的与忽必烈拉上关系,呈现出对忽必烈的英雄祖先崇拜现象。

自1227年首次进入藏彝走廊一直到1368年元朝在中原统治的覆灭,蒙古族都是作为征服者、统治者的面貌出现在藏彝走廊。从16世纪初开始,进入青海湖地区的蒙古各部落不断向藏彝走廊侵袭,尤其是明末及清前期,处于和硕特蒙古控制下的许多藏彝走廊人群“惟知有蒙古,而不知有厅卫营武官员”。 μψ在清朝的满蒙联姻政策下,蒙古族的地位仅次于满族而远高于国内其它民族,蒙古贵族在清代享有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特权,蒙古族在与邻近人群的利益争夺中,往往受到清朝地方政府的偏袒。因此,相对于藏彝走廊的其它民族,蒙古族长期都处于政治上的有利地位,这可以说是藏彝走廊的蒙古族后裔传说产生以及长期流传的原因之一。也即是说,藏彝走廊的蒙古族后裔传说也有可能出自附会、攀附。这一点我们可以以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蒙古族后裔传说为例加以说明。编纂于清朝乾嘉年间的《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自称始祖是“西域蒙古人”,但这却是一个非常晚起的说法,在此之前的“木氏宦谱”各种版本都以唐代的“摩娑叶古年”为始祖, μζ明确指出木氏先祖是土著的纳西族首领,并非蒙古族,这也与《元一统志》、《元史》等元明文献的记载相一致。早有学者指出,木氏称始祖为西域蒙古人,乃是附会之说。 μ{木氏之所以要编造出始祖是沿金沙江浮木而下的“西域蒙古人”这样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传说,乃是由于1723年丽江土司改土归流后,木氏势力一落千丈,于是重修家谱,宣称自己是蒙古族后裔,希望以此引起清廷的注意,以使自己在与邻近人群的资源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从而通过攀附蒙古族创造出新的祖源记忆。当然,影响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的因缘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本文于此就不多论了。

注:

①参见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从事社会学五十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四川省志?民族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页;格勒:《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83—484页;孔萨益多:《甘孜州甘、炉、道地区被称为“霍尔巴”的由来》,《四川民族史志》1990年第1期。

③《色达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

④《色达县志》,第109—111页。

⑤王涤瑕:《榆科见闻记》,《康导月刊》第4卷第1期(1938年)。

⑥张朴:《梭坡藏族人口、婚姻、家庭考察报告》,郎维伟、Janet Up2 t on主编:《大渡河上游丹巴藏族民间文化考察报告》,四川省民族研究所,2001年。

⑦格勒:《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112页。

⑧[美]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下),第5、10—11、164页,云南大学历史研究所民族组译,1976年手写翻印本。

⑨《解放前纳西族概况》,《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⑩[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李茂春译,第141—14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λ?《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下),第3、7页。

λω余庆远:《维西见闻纪》。

λξ《解放前纳西族概况》,《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λψ λζ杨 :《滇西北高山区上的西番族》,《民族工作资料月报》1975年第7辑。

λ{《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页。

λ|李绍明:《传为蒙古族之西昌<余氏族谱>考辩》,《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

λ}参见拙稿:《蒙古在藏彝走廊的早期军事活动》,待刊。

λ~《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下),第10—11页。

μυ王涤瑕:《榆科见闻记》,《康导月刊》第4卷第1期(1938年)。

μ?J.H.Edgar.:T HE HORP A OF T HE UPPER NY A OR Y ALUNG, JOURNAL of the WEST CH I N A BORDER RESE ARCH S OCI ETY,Volu me V,1932。

μωEric.Teich man:《西藏东部旅行记》,《边政》第7期(1937年)。

μξ吴景敖:《川边行观感》,《康导月刊》第5卷第1期(1943年)。

μψ《十朝东华录?雍正四》。

μζ和力民:《丽江木氏谱谍版本源流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μ{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75页。

(责任编辑:唐昌福)

188 

中国西部文化教育产业园项目建议书20141017剖析

中国西部文化教育产业园 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定位 (二)项目选址 二、项目背景分析 三、项目面临的机遇和形式 四、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五、项目运营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项目发展定位 (二)项目功能定位 (三)项目物业定位 (四)项目板块功能 (五)项目经营思路 (六)项目效应分析 (七)项目资金筹措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定位 “中国西部文化教育产业园”是一个以藏羌彝民族文化教育为主,包含民族文化创意、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会展及商业配套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复合型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区。 通过该园区的运营,构建一个多业态、复合型、互动式、个性鲜明的文化教育产业聚集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区,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以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创意创新为动力,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文化与教育、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支柱型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带,力争成为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振兴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二)项目选址(暂略) 项目区位: 项目位置: 项目范围: 周边配套完善: 区域内已建及规划的项目:

二、项目背景分析 时代诉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国,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维系民族团结,推动中国发展,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魅力所在,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更需要用传统文化来再造城市的精神。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部设立了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灾后重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希望建设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和情感联系的纽带,能够起到社会的润滑剂、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发展以民族文化交流和民俗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形态,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对国家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和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国家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7个省区,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策划实施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精神的重要举措。 天府战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号召,在朝着“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迈进过程中,2011年11月9日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四

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与藏族教案精修订

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与 藏族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5)学时数:45分钟 ?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能认真听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酒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蒙古族和藏族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并能大胆展现两个民族代表性舞步。 ⑵、通过听赏、对比,感受和体验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综合其他知识(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等)对其作出分析。 ⑶、领略了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后,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设计思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纳入到课程基本理念当中。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多样性。教材虽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实际上是想通过它们折射出我们祖国大家庭更为华彩的民族音乐光芒。本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多来自农村,音乐和文化知识的积淀都不是很深。为此,本堂课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蒙古族和藏族音乐入手,旨在激发兴趣,使同学们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探究等活动,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音乐与人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并能由此产生探索其他民族音乐魅力的欲望,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三、教学过程描述

? 四、教学反思: 1、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个民族作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开 端,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因为本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因此本课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 较为经典的曲目作为欣赏材料,学生能够从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深入理解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 3、本课通过设计舞步学习和合作表演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 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本课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 1、教学程序及活动的设计较简单,没有很出彩的地方。 2、由于本人的舞蹈功底不足,在舞步的教授环节没有起到很好的示 范作用。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10个)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一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样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之后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齐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此刻,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必须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能够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但是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先,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民间传说故事(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大方,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民间故事150字-善良的后母

民间故事150字:善良的后母 篇一: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篇二: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作者:奚洁 来源:2013年第11期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能看到某个地域的风俗人隋、精神气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建构教学序列,教给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表达驱动,以说促读 我们看到,在教材中编者都提出了“讲故事”或“复述”的要求。可见,我们可以以讲故事为形式,以表达为驱动,以说好促进读明白,以此统领民间故事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 1.从背到讲,有故事味。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形成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输入,才能逐步形成有质量的输出能力。因此当民间故事第一次在二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出现时,编者提出的训

练要求是“背诵课文”,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年级下学期教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民间故事,在背诵的基础上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而讲故事与背诵的区别在于:背诵忠实于原文,讲故事可以借用原文,自己组织语言;背诵关注内容,讲故事还要关注讲的语气、语调;背诵时是旁观视角,而讲故事是进入情境,甚至进行角色模仿。在这一阶段,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讲故事,如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内化语言,生动复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是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呢?感受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中年段复述故事的主要方法和目标。 3.简要概述,抓住要点。随着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简要概述故事大意成为讲故事的形式之一。概括复述有多种方法,教师要关注方法的传达。 4.多角度说,创意表达。创造性复述对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言简练、口语化的民间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情节的空白点,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让故事通过我们的再创作而更加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可变换角度(结构、人称等)复述故事,如这个故事是从第三人称全知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牛郎的角度进行讲述。 二、激活想象。创意表达篇三:民间故事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杨艳芳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1)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 - 1 -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 - 1 -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 - 2 -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 - 2 - 内涵文化情况............................................................................................ - 3 - 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 - 4 - 群众参与度变化........................................................................................ - 4 - 形式变化.................................................................................................... - 4 - 社会交往内涵变化.................................................................................... - 4 - 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 - 5 - 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 5 - 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 6 - 文化的丧失................................................................................................ - 6 - 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 6 - 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 ..................................................... - 7 -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 - 7 -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7 - 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 7 - 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 7 - 娱乐功能的扩大........................................................................................ - 8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能认真听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酒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蒙古族和藏族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并能大胆展现两个民族代表性舞步。 ⑵、通过听赏、对比,感受和体验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综合其他知识(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等)对其作出分析。 ⑶、领略了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后,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设计思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纳入到课程基本理念当中。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多样性。教材虽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实际上是想通过它们折射出我们祖国大家庭更为华彩的民族音乐光芒。本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多来自农村,音乐和文化知识的积淀都不是很深。为此,本堂课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蒙古族和藏族音乐入手,旨在激发兴趣,使同学们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探究等活动,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音乐与人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并能由此产生探索其他民族音乐魅力的欲望,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描述

四、教学反思: 1、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个民族作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 开端,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因为本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因此本课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 了较为经典的曲目作为欣赏材料,学生能够从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深入理解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 3、本课通过设计舞步学习和合作表演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本课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 1、教学程序及活动的设计较简单,没有很出彩的地方。 2、由于本人的舞蹈功底不足,在舞步的教授环节没有起到很好的 示范作用。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

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篇2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民间故事传说(精选10则)

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一): 关于月老、月下老人的传说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必须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十分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此刻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但是,你怎样会明白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民间故事传说(二): “观音”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能够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不过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很多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个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 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 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 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不过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 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 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 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 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树,重新打量李老歪。 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 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树 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 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 么病,很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脖树 的神仙地位竟然逐步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 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 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 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 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

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 导读:本文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神女瑶姬的传说】 瑶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儿,住在天上的瑶池宫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学道,有一身变化无穷的仙术。后来,她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喜欢游玩。一日,她来到巫山上空,不禁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条蛟龙正在此兴风作浪,使当地云雨茫茫。瑶姬决心为人间除去恶龙。于是她手指蛟龙,施展法术。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风平浪静后,十二条蛟龙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四周汪洋一片。为了治理水患,人间司职治水的大禹赶到此地。然而,这里山势高,水势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忧愁。 瑶姬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动,便派侍女传授给他一些法术,同时,还派六位侍臣,施展仙术,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大禹十分感谢神女瑶姬的帮助,就登上巫山,当面致谢。 大禹上到巫山之顶,见到了在游龙、彩凤、白鹤等簇拥下的瑶姬。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说完,又赠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大禹得了天书,拜谢而去。 水患治理后,瑶姬继续留在巫山过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欢变幻成

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长久的伫立在巫山上观看日出日落,欣赏这美景。她的侍从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静静的守卫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一带,还流传着由瑶姬幻化的神女峰的传说。当地百姓尊称瑶姬为“妙用真人”,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

2020年精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一:水仙女惩罚恶头人 很久以前,仫佬山乡有一条美丽的乐登河,河边有一座美丽的山寨。寨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女儿的名字叫阿郁,她年轻美丽,而且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人见人爱。 寨子里还住着一位名叫侬吉的小伙子。他自幼父母双亡,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在寨子的头人家当长工。侬吉憨厚朴实,而且勤劳能干。平常日子,他经常和阿郁在一起砍柴割草,一起上山下田。天长日久,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侬吉和阿郁相爱了。 一天,阿郁正在清清的乐登河边洗衣服,正巧寨子的头人到外面巡寨催租回来,他看到河边的阿郁真好像一棵风中的杨柳,是那样柔媚动人。这个好色之徒立即动起坏心,便和随行的管家暗暗地嘀咕了几句,打算把阿郁娶到家里去做自己的第二房小老婆。 第二天一大早,媒婆便来到了阿郁的家,对阿郁的阿妈说明了来意,接着就嬉皮笑脸地说:“你的女儿真是好福气啊,能嫁到这样的好人家真是天大的造化。”阿郁在一旁听了,十分气愤,真想狠狠地骂媒婆几句,无奈那媒婆有头人做靠山,阿郁只好强忍怒火说:“多谢你的好意了,我们只是一个穷苦的小户人家,而头人有钱有势,高高在上,这门亲事我实在不敢高攀,请头人还是另选高门吧!” 媒婆一听,有些不高兴地说:“你这姑娘,怎么越穷越糊涂了呢?头人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对于你来说,这是天下难寻的一门好亲事,多少人想攀都攀不上呢!” 阿妈见媒婆死皮赖脸地纠缠,便对她说:“我女儿的亲事已经定下了,请你回去转告头人老爷吧。”媒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这时,一个老长工劝他说:“你不要冲动,你和他去拼命只能坏了大事,你一个人斗得过他们那么多人吗?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我之见,还是赶紧想办法尽快把阿郁救出来。” 阿郁被抢进头人家后,宁死不屈,每天又是哭又是骂,闹得头人家鸡犬不宁。头人为了讨好她,送来很多的金银财宝,阿郁看也不看一眼就扔掉了;端来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被她统统倒掉了;捧来的绫罗绸缎,全被她撕了。 多少天来,侬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受折磨,却不能帮她逃出来,心急如焚。他去找老长工,请他帮忙想救出阿郁的办法。 好心的老长工交给他一把钥匙,并对他说:“这是关押阿郁房门的钥匙,今天三更,你悄悄地溜进头人的家里,用这把钥匙打开门,就可以把阿郁救出来了。”

我国文化行业运行指数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运行指数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运行指数分析 2014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发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 2014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包括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4个方面。总体来看,与2013年相比,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各省综合指数排名有小幅度变动,河北、湖南、江西挤进全国前十名;生产力指数全国排名变化较小,东部地区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资本以及人才投入,在前十中占据八个席位;影响力指数排名有一定浮动,前十名的省市中,除了湖南、江西、安徽外,其他均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有将近一半出自中西部地区,而且,青海、宁夏、西藏三省区进入驱动力指数前五名。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崛起部分来自于内生性动力。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一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而今,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获得了与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相比而言,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体量大,文化资源开发较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比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困难得多。 除了内生性动力以外,外部政策的推动也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原因。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其范围覆盖我国新疆、青海、广西、云南等西北西南多个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产业迎来大合作、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带;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西部七省区核心区域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人,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8月,文化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政策都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和促进着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消费满意度不高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是在历时6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文化消费专项调研数据基础上,综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客观数据,经过系统计算和分析得出的,包括综合指数、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满意度等6项指数排名。 从各项指数得分情况看,我国文化消费整体情况优于2013年。其中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消费水平有较

蒙古族与藏族饮食器具的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7647783.html, 蒙古族与藏族饮食器具的对比分析 作者:石鑫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26期 【摘要】中国辽阔的地域结构造就了每个地区,每个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器具,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饮食特点和独特的民俗风格,同时也构成了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本文从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在饮食文化、饮食器具、生活习惯和器具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饮食器具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键词】蒙古族;藏族;民族饮食;饮食文化;饮食器具 本文从蒙古族与藏族的饮食器具的用途、材料质地、装饰图案以及制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够更多的了解蒙古族与藏族在民族文化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独特的饮食习惯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饮食用具,使传统文化含义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饮食器具具有扩展延伸民族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物质生活进步的标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各民族创造出了功能齐全,样式丰富的饮食器具。原材料以及器物装饰手法的发展衍变,已经成为研究蒙古族与藏族饮食器具发展过程的重要条件。 一、蒙古族和藏族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文化概况 蒙古族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逐步与其他一些民族融合,文化、语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奶食品和牛羊肉算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食物,奶茶、奶酪、奶豆腐,再加上手把肉这样的食物搭配为蒙古族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须的体能支持。奶食品色泽偏白代表着纯洁,因此奶食品在蒙古族被称为最圣洁的食物,称为“白食”,蒙语叫做“查干依德”。肉类食物被称为“红食”寓意为有一种力量和信仰,蒙语叫做“乌兰依德”。蒙古族由于分布地域较大,部落较多也造成了各地区、各部落的饮食习惯具有很大的差异。 蒙古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会用木碗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倒满醇香的奶茶,表现对客人们的尊重和他们的好客之情,在“祈福”时礼仪更为隆重,以百食开路,用银碗盛上鲜奶,按照辈分年龄品尝,是一种神圣的礼仪。 藏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己信仰和礼仪的民族,他们的民族特点更是有着独特的味道。一直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从奴隶制王朝到吐蕃建政,经历了不同的改

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

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 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 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二、《女娲补天》

8b378ddd-c11b-4b2c-bc9f-15cb451ba6d8

关于申报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财办文资[2014]4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重新修订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文资[2012]4号)有关要求,现就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支持内容 1.继续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等六大方向。 2.巩固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加大对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鼓励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利用金融工具,对于获得有关银行基准利率贷款的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优先考虑。 3.扩大实体书店扶持试点范围。决定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陕西、云南等12个省市纳入试点范围,原则上每个试点省市可推荐不超过5家实体书店。中央财政将对试点省市符合条件的优秀实体书店给予奖励,用于帮助其购置软硬件设备、支付房租、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等。 4.实施环保印刷设备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更新环保印刷设备,扩大高端环保印刷生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绿色环保原辅材料研发及推广。 5.开展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展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采购或升级用于出版资源深度加工的相应设备及软件系统,传统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软件系统、内容资源关联与复合应用软件系统,版权资产管理工具与系统等。 6.推动电影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电影企业“走出去”、重要电影工业园区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