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电网的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论文

35KV电网的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论文
35KV电网的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论文

35KV电网的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容

1.1.1 继电保护的概念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需要有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勇于保护电力元件的成套硬件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勇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则通称为电力系统安全装置。

1.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容:

对被保护对象实现继电保护,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容:(1)确定被保护对象在正常运行状态和拟进行保护的异常或故障状态下,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可供进行状态判别的量、质或量与质的重要变化,这些用来进行状态判别的物理量,称为故障量或起动量;(2)将反映故障量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按规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实现状态判别,发出警告信号或断路器跳闸命令的硬件设备。

1、故障量。

用于继电保护状态判别的故障量,随被保护对象而异,也随所处电力系统周围的条件而异。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是工程电气量。而最基本的是通过电力元件的电流和所在母线的电压,以及由这些量演绎出来的其它量,如功率、相序量、阻抗、频率等从而构成电流保护、电压保护、阻抗保护、频率保护等。例如,对于发电机,可以实现检测通过发电机绕组两端的电流大小是否相等、相位是否相反,来判定定子绕组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对于变压器,也可以用同样的判据来实现绕组的短路故障保护,这种方式叫电流差动保护,是电力元件最基本的一种保护方式;而复杂的网络中。除电流大小外,还必须配以母线电压的变化进行综合的判断,才能实现线路保护,而最为常用的是可以正确地反映故障点到继电白狐装置安装处电气距离的距离保护。对于主要输电线路,还借助连接两侧变电所的通信通道相互传输继电保护信息,来实现对线路的保护。近年来,又开始研究利用故障初始过程暂态量作为判据的线路保护。对于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简单的例如以反映母线电压的频率绝对值下降或频率变化为负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已开始

走向频率崩溃;复杂的则在一个处所设立中心站,通过通信通道连续收集相关变电所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向相应变电所发出操作指令,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硬件结构

硬件结构又叫装置。硬件结构中,有反映一个或多个故障量而动作的继电器元件,组成逻辑回路的时间元件和扩展输出回路数的中间元件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及以前,它们差不多都是用电磁型的机械元件构成,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陆续推广了利用整流二极管构成的整流元件和由半导体分立元件组成的装置。70年代以后,利用集成电路构成的装置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到80年代微型机在安全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中逐渐应用。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继电保护硬件设备的可靠性,运行维护方便性也不断得到提高。目前,是多种硬件结构并存的时代。

1.2继电保护的作用

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安全可靠。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如雷击、倒塔、部过电压或运行人员误操作等),电力系统会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故障是各种形式的短路。

①故障造成的很大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弧使设备损坏。

②从电源到短路点间流过的短路电流引起的发热和电动力将造成在该路径铀F故障元件的损坏。

③靠近故障点的部分地区电压大幅度下降,使用户的正常工作道到破坏或影响产品质量。

④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该系统瓦解和崩溃。所谓不正常运行状态是指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使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如一些设备过负荷、系统频率或某些地区电压异常、系统振荡等。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常常是难以避免的,但事故却可以防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装设在每一个电气设备亡,用来反映它们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从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有效的反事故的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是:自动、有选择性、快速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损坏

程度尽可能降低,并保证该系统相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映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状态,并依据运行维护的具体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发出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应该指出,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除了继电保护装置外,还应该设置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后者是着眼于事故后和系统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紧急处理,以防止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和保证对重要负荷连续供电及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自动切负荷、快关汽门、电气制动、远方切机、在技选定的开关上实现系统解列、过负荷控制等。

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故障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型式的短路。为此,还应设置以各级计算机为中心,用分层控制方式实施的安全监控系统,它能对包括正常运行在的各种运行状态实施控制。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1.3.1选择性:

继电保护选择性是指在对系统影响可能最小的处所,实现断路器的控制操作,以终止故障或系统事故的发展。例如:对于电力元件的继电保护,当电力元件故障时,要求最靠近的故障点的断路器动作断开系统供电电源;而对于振荡解列装置,则要求当电力系统失去同步运行稳定性时,在解列后两侧系统可以各自安全的同步运行的地点动作于断路器,将系统一分为二,以终止振荡,等等电力元件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除了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外,还要求满足:①由电源算起,愈靠近故障点的故障,启动值愈小,动作时间愈短,并在上下级之间有适当的裕度。②要具有后备保护的作用,如果最靠近故障点的断路器拒动,能由相邻的电源恻继电保护动作将故障断开

1.3.2速动性:

是指快速地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稳定,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因此,在发生故障时,应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障。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稳定性。快速切除线路与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重要手段。

1.3.3灵敏度:

继电保护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要求动作的故障及异常状态能够可靠地动作的能力。故障时通入装置的故障量和给定的装置动作值之比,称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它是考核继电保护灵敏性的具体指标。在一般的继电保护设计与运行规程中,对它都有具体的规定要求。

继电保护愈灵敏,愈能可靠地反应要求动作的故障或异常状态;但同时,也愈易于在非要求动作的其他的情况下产生误动作,因而与选择性有矛盾,需要协调处理。

1.3.4可靠性:

是指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围发生了它应该反应的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可靠地动作(即不拒动)。而在不属于该保护动作的其它任何情况下,则不应该动作(即不误动)。

可靠性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因素。一般来说,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质量越好、接线越简单、回路中继电器的触点和接插件数越少,保护装置就越可靠。同时,保护装置的恰当的配置与选用、正确地安装与调试、良好的运行维护。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保护的误动和拒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保护方案的构成中,防止保护误动与防止其拒动的措施常常是互相矛盾的。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负荷性质不同,误动和拒动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的着重点在很多情况下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系统有充足的旋转备用容量、各元件之间联系十分紧密的情况下,由于某一元件的保护装置误动而给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但保护装置的拒动给系统在成的危害却可能很大。此时,应着重强调提高不误动的可靠性。又如对于大容量发电机保护,应考虑同时提高不拒动的可靠性和不误动的可靠性。

在某些文献中称不误动的可靠性为“安全性”,称不拒动和不会非选择动作的

可靠性为“可信赖性”。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的基础。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也应运而生,由于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这些产品问世后深受用户青睐电流。.

1.4微机继电保护

1.4.1 微机保护的现状

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一些复杂的保护. 微机具有高速运算、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微机保护是通过软件程序实现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也因而微机保护可以实现很复杂的保护功能,也可以实现许多传统保护模式无法实现的新功能。目前,微机保护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十万小时以上,这说明了微机保护是十分可靠的。

微机保护经过近20年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光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及挑战。文章对现代微机保护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及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概念新方法。

特高压输电线和直流输电在国的建设、大容量紧凑型输电技术的应用、FACTS 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成熟以及集成智能化电力设备(智能开关及组合电器)、电子或光电式互感器的投入运行都对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他们对保护运行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快速性、灵敏性,保护的构成方式,保护动作行为的改进,保护装置的高速通信能力以及保护新原理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上,这些性能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和实现。

微机保护在现场的普遍应用已经为现场继电保护人员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保护的正确动作率大大提高,而且由于其调试的方便性使调试工作量大为减少,从而缩短了调试时间。然而,实现装置部100%的实时状态监视和自检,特别是加强对装置部薄弱部位的监视以及实现装置的全自动化测试,不仅是继电保护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更是现场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1.4.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

①维护调试方便:

目前国大量使用的整流型或晶体管型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一些复杂保护,例如距离保护,调试一套常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这类保护装置是布线逻辑的,保护的每一种功能都有相应的硬件器件和连线来实现。为确认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就需要把所具备的各种功能通过模拟试验来校核一遍。微机保护则不同,它的硬件是一台计算机,各种复杂的功能是由相应的软件来实现的。换言之,它是一个只会做几种单调的、简单操作的硬件,配以软件,把许多简单操作组合完成各种复杂功能的。因而只要用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检验微机的硬件是否完好。或者说如果微机硬件有故障,将会立即表现出来,如果硬件完好,对于以成熟的软件,只要程序和设计时一样(这很容易检查),就必然会达到设计的要求,用不着逐台作各种模拟试验来检验每一种功能是否正确。实际上如果经检查,程序和设计时的完全一样,就相当于布线逻辑的保护装置的各种功能已被检查完毕。一般微机保护装置都具有自检功能,对硬件各部分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不段进行自动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会发出警报。通常只要接上电源后没有警报,就可确认装置完好。所以对微机保护装置可以说几乎不用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②可靠性高:

计算机在程序指挥下,有极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它可以实现常规保护很难办到的自动纠错,即自动地识别和排除干扰,防止由于干扰而造成的误动作。另外,它有自诊断能力,能够自动检测出本身硬件的异常部分,配合多重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拒动,因此可靠性很高。

③易于获得附加功能:

应用微型计算机后,如果配置一个打印机,或者其它显示设备,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后提供多种信息。例如保护各部分的动作顺序和动作时间记录,故障类型和相别及故障前后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记录等。还可以提供故障点的位置。这将有助于运行部门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④灵活性大:

由于计算机保护的特性主要有软件决定,因此,只要改变软件就可以改变保护的特性和功能。从而可灵活地适应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

⑤保护性能得到很好改善: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很多原有型式的继电保护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可找到

新的解决办法。例如对接地距离的允许过度电阻的能力,距离保护如何区别振荡和短路等问题都以提出许多新的原理和解决办法。

⑥保护装置体积缩小:

一套微机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多种保护功能,例如一套LFP-901A微机保护装置有3个独立的CPU可以实现距离保护、零序保护、自动重合闸等功能。因此在组屏时,体积要缩小,便于现场的按装维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