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目录:

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1、景观生态学

2、格局分析

2.1斑块、

2.2廊道

2.3基质

3、生态学过程分析

3.1 格局功能分析

3.2能流作用分析

三、管理

四、总结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西部。饶河、漳田河的交汇处。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拥有湖泊1087个,各种独具风格的湖遍布全县,到处湖光潋滟,有“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堪称“天下奇观”,因此还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2、格局分析

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或要素为:斑块、廊道、基质。

2.1斑块

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内,分别有湖泊、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为主体景观。在内湖里,又有著名的斗笠山;外湖有香油洲——鄱阳湖草海。

2.2廊道

廊道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在公园内除了人工修建的道路,还有“七区”“两廊”,“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而极具代表性的纯自然生态的复合型湿地公园。

2.3基质

基质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285.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

3、生态学过程分析

3.1 格局功能分析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譬如,景观格局可以有规律地影响各种干扰的扩散、生物种的运动和分布、营养成分的水平流、净初级生产力等等。

景观结构与其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内括:景观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景观格局的控制要素、景观格局对干扰扩散的影响、利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度其生态功能、利用模型模拟预测景观变化、景观格局的尺度转化规律等。显然,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被认识前,首先必须依有效途径量度并阐述景观格局。斑块的生态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邻环境产生的影响。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鄱阳湖湿地公园内拥有最密集的湖,全县有大小1067个湖泊,湖里的鱼肉质鲜美,因此特有鄱阳三鲜等各种味道鲜美的鱼,由此为当地提供了旅游资源。此外,园内还建有鄱阳湖湿地科学园,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中国最先进的湿地科研基地项目,它依托于鄱阳湖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展示中国最大的湖泊湿地资源。它通过征集、保藏、陈列、研究代表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文化遗产的实物,为公众认识了解湿地,宣传湿地保护提供一个最直观和最有效的平台。科学园的建立,起到了公众学习的功能。公园内辽阔的湿地面积上有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49种;维管束湿地植物141种;鱼类资源108种;鸟类资源132种,这里聚集了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场面非常壮观,是“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3.2能流作用分析

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可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过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用,共同完成景观中的生态学过程。以下分别从物质流,能量流以及信息流三个方面探讨该景观。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大量植物,因此植物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能量。此外,由于鄱阳湖特殊的历史意义,湿地公园还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如:战争文化、商贾文化、戏曲文化、渔俗文化等。在园内有大量珍稀动物、植物,便形成了物种流。

三、管理

为守护好这一湖清水,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围重点开展了生态渔村建设,主要以“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为建设内容,确保“泥沙不流失鄱阳湖、垃圾不流落鄱阳湖、污水不流失鄱阳湖”。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是国内实际项目投资最多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经完成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江西最豪华的游船码头和最为先进的游客服务中心,开辟了5条精品观光、休闲线路。招商引资项目资金高达70多亿人民币,多数项目已开工建设。

四、总结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注重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破坏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日期:2010-02-03 | 保护视力色: 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 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一、区域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 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共青城 二、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三、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张金生,盛 江,郭立伟,付 燕,曹 宇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摘 要]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谷、一湾、一滩、三个主题公园”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视线廊道规划等,打造“水舞绿绸带、心泊湿地湾”的城市绿洲,使龙凤湿地公园成为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生态湿地公园,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大庆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5-0068-08 [中图分类号]TU984.181 [文献标识码]B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In Daqing/Zhang Jinsheng, Sheng Jiang, Guo Liwei, Fu Yan, Cao Yu [Abstract]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uses ecology theories, follows holistic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coordi-nation rules, builds “one belt, one valley, one bay, one beach, three theme parks” layout, plans road network, landscape layout, visual corridors, and creates an poetic urban oasis. The Longfeng wetland park will becom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park for public tour,recreation, education, satisfies ecological tourism demand, and push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aqing city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 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 [作者简介] 张金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盛 江,硕士,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郭立伟,注册规划师,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 付 燕,硕士,工程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分院副院长。 曹 宇,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关键词:保护生态崛起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形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主动性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继续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地区要通过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强植被保护;要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要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要积极建设先进装备、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中国最美湿地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最美湿地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报告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东岸,江西省鄱阳县境内,规划面积362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5116.1公顷,占总面积的96.8%。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公园于2008年规划建设,当年批准为国家级试点,2011年9月正式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园已成为鄱阳湖生态建设和鄱阳湖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先后荣获“江西省先进湿地公园”、“江西先进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现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立足“生态保护”核心,认真履行湿地公园的保护职责,努力打造鄱阳湖湿地保护样板地。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生态资源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首要职责。 1、大力建设湿地功能区。在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建成了融湿地保护、科普、科研、游学于一体的鄱阳湖湿地科学园,通过修建湿地宣教馆、湿地植物园、鸟类救护站等,开展湿地保护科普宣传。在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保育区,启动了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工程,通过划界立标,加强日常(特别是候鸟迁飞季节)巡护,设立水禽避难所和野外补食点,营造良好的水禽栖息环境,维系湿地生态平衡。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区,通过退田还湖和对湿地植被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发挥湿地水质净化作用,减少河流对湖泊水质污染。在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

通过对面源污染行为控制、污染源治理、湖面养殖方式调整、周边农村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实现对珠湖水质的保护。 2、严格防治水资源污染。一是环湖建设生态渔村。在公园环湖村庄,启动了“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四大工程为主的生态渔村建设工程。对乡村污水处理采取了“生活污水厌氧池+人工湿地降解+农田灌溉”的三级生态降解模式。二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2亿元建成了日处理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5000万元,正在实施公园核心区域污水管网工程,并与城市污水管网并网。对公园较分散旅游项目,采取“分体式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降解”双保险模式进行分散处理。 3、强化湿地生态管理。组建了公园管委会,突出了三大职能:一是管理职能。设立了湿地保护科,主要负责鄱阳湖生态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设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生态治理工程,监测鄱阳湖湿地生物、水质等动态变化,协调湿地保护日常性工作。二是执法职能。根据《江西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率先推出“部门委托执法、专业队伍综合执法”模式,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并与公园派出所合署依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三是救护职能。在鄱阳湖湿地科学园成立了珍稀动植物研究与保护中心,并与专业研究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建立鄱阳湖珍禽研究和救护基地,对天鹅、白鹤、东方白鹳、江豚等鄱阳湖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第二,立足“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两大基本点,牢固树立“保护—利用—提高”的建设理念,努力推进公园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保护与利用并进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主题。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秉承了“保护—利用—提高”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与景观设计

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与生态设计 摘要: 以香港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香港湿地公园的环保优先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生态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景观设计在生态方面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现设计;香港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源紧缺,所以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地资源。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 万m2的生态缓解区。这就是后来的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 万m2 。公园北侧紧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南侧为天水围新市镇,极富香港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衬托天然的湿地背景,格外引人深思。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本着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原则而建设的。 。 2.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手法 (1)功能布局 整个湿地公园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其中旅游休闲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 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①游休闲区的布局。设计中将游客设施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避免对 栖息地不必要的侵扰,并能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湿地公园中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访客中心、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中心。a 入口广场为游客提供进入湿地公园的准备场所,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及管理机构。入口处的水景和草坡地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而入口处独特的景观墙和广场上富有特色的灯柱以及草坡地上的陶艺作品则提前让人们感受到了湿地公园的奇妙。b访客中心是整个湿地公园的聚焦点,布置在接近 入口和城市的位置,不仅在最 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类活动对 外界生物的干扰,并完成公众 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 动。c 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 中心。一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 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 的各种生物了解到历史上曾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一、概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区域范围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

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为例

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为例 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黄心恬 【摘要】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同时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1]。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为例,立足于湿地公园的独特性,通过对其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等的分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以达到维护和发展现有生态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5]。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融入了自然景观元素,并与园林绿色空间合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一处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以及体验自然的休憩场所。 二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 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分 为两个地块,A地块位于徐霞客镇 南部,徐霞客大道以东,北起马文 路、南至界河、西起奇松路—马公 河—霞客路、东至锡澄高速公路, 总用地约200公顷(3000亩)。 B地块位于徐霞客镇与祝塘镇 相接壤地带,北起马文路、沿五房 白荡两侧分布,总用地约50公顷。 区位与交通 湿地公园位于经 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 区,区位优越,生态优 良,人文厚重, 旅游市A B

场相对成熟完善。 湿地公园的交通主要依托锡澄、沿江及沪宁三条高速公路转接霞客大道、长山大道两条快速道路进入。 三现状分析 现状水文资源 基地现状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 泊、河流、沼泽及水稻田等丰富的湿地 类型在基地范围内均有呈现,为湿地系 统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位于中心位置的湖泊,其边缘与陆 地交接处形成宽窄不一的沼泽资源,各 分叉或与池塘相接,或与河流相连,创 造出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基底,稻田现主 要分布在环湖区域,丰富的水稻田资源 同样为湿地系统的组成,提供了优质的 基础。 现状生物资源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鱼塘和河 流中有部分浮游植物、沉水和挺水 植物;鱼塘的塘梗上以及河流的边 坡上有大量的草本和藤本,以及少 量的灌丛植物;河岸上有丰富的陆 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 藤本;沼泽里长满了芦苇和喜旱莲 子草等植物;草甸上分布着灌木丛。 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给。

鄱阳湖介绍(详)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4125㎞2,库容量2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6mm。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1基本信息 概述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鄱阳湖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能达到30米。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五月份,由于持续干旱,湖底干涸无水,揪动国人之心,严重影响鱼类之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大幅减少,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不仅仅是渔业的收益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湖体特征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km,东西宽50~70km,北部狭窄处仅5~15km。在平水位(14~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而钉螺又能寄存血吸虫。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该湖区秋冬季节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响,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鄱阳湖则进入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一.调查背景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为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把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南昌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在隶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厚田沙漠风景区开展了以“倡导生态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实地调查活动。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厚田沙漠的形成的原因 由于厚田沙漠位置处于北纬28°30′,东经115°50′附近,东距海约500公里。主要分布于赣江下游西岸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2~4公里。原为赣江古河床,后来赣江河道东移,河流下切,露出水面,成为赣江西岸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梯。古代曾经森林茂盛,为亚热带常绿林,距今1万~7000年以来,由于滥牧、滥伐、滥垦和战争原因,沙地表面粘结层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下面粗沙出露,处于裸露流动状态,在强烈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分析 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概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范围包括南昌、鹰潭、景德镇3市所辖县(市、区),以及宜春、九江、新余、上饶、抚州、吉安市的所辖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其中包含6个地级城市,6个县级市,19个县,共494个镇组成的城镇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行政区划以及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城镇 总人口 (万 城镇人口 (万人) 镇(个 数) GDP(万 元) 财政收 入(万 城市化 水(﹪) 建城 区面 总面积 景德镇市45.79 37.02 5 196.07 15.14 80.85 72.84 423 九江市63.8 47.43 8 390.32 12.88 74.34 89.47 598 新余市92.24 32.86 28 403.94 25.7 35.62 50.5 1789 鹰潭市22.23 14.24 2 65.63 7.27 64.06 23.68 137 抚州市111.11 32.84 27 171.25 5.34 29.56 47.8 2122 南昌县97 23.29 16 255.51 23.96 24.01 30 1683.6 新建县71.5 16.2 19 148.35 9.22 22.66 26 2338 安义县27.7 7.6 10 45.62 2.83 27.44 6.55 665.4 进贤县81.4 14.1 21 148.11 5.41 17.32 25 19552 浮梁县28.3 3.6 17 49.02 3.62 12.72 5.8 2850.8 乐平市86.1 19.4 16 121.95 10.11 22.53 16.7 1982.8 九江县32.3 5.1 11 37.61 3.82 15.79 13.4 873 武宁县37.3 7.3 19 42.26 4 19.57 12 3506.6 永修县37.8 9.4 15 54.34 5.72 24.87 16 2035 德安县23.1 11.8 13 27.4 3.16 51.08 15 863 星子县27.7 4.6 10 22.73 2.6 16.61 7.2 719 都昌县79.6 11 24 36.05 3.23 13.82 10 1988 湖口县28.9 7 12 48.25 6.02 24.22 11.3 669.3 彭泽县37.1 6.6 13 31.09 3.15 17.79 7.44 1542 瑞昌县44.5 11.1 16 52.11 6.35 24.94 14 1423 余江县37.6 7.5 11 32.9 5.07 19.95 10.5 937 贵溪市59.5 16.2 18 154.83 19.01 27.23 20.6 2486 新干县32.1 7 13 43.51 4.54 21.81 13 1252 丰城市136.1 33.9 27 200.45 12.09 24.91 36.8 2845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拥有湖泊1087个,各种独具风格的湖遍布全县,到处湖光潋滟,有“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堪称“天下奇观”,因此还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总体布局主要划分为:一城、七区、两廊:“一城”即鄱阳湖文化水城,“七区”即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保育区、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青山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鄱阳湖文化水城管理服务区等,“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 交通线路 鹰潭方向来鄱阳湖:景鹰高速至芦田出口下——经田乐线直达鄱阳县城——沿城北大道——上天鹅大道——最后直线抵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乌金汊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线路 线路一:乌金汊—绿笠峰—竹溪三岛(内青)—小南海—珠湖渔村—白沙洲—龙吼山。(内湖线路) 线路二: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外湖线路) 线路三:鄱阳湖内湖—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内外联线) 线路四:鄱阳县城—南口湖 线路五:鄱阳湖公园—(陶侃衣冠冢、荐福寺碑)—土井巷(九剑射东湖)—浮舟寺(湖心孤寺)—永福寺塔—古饶州府文庙—芝山公园(止水池、芝山寺、碧云轩)—沿河路(饶河古码头)—管驿前渔村(宴公庙)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