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完成下列问题:

(1)氮和磷氢化物热稳定性的比较:NH3______PH3(填“>”或“<”)。

(2)PH3和NH3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下列对PH3与HI反应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不能与NaOH反应 b.含离子键、共价键 c.受热可分解

(3)已知H2与O2反应放热,断开1 mol H-H键、1 mol O=O键、1 mol O-H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 kJ、Q2 kJ、Q3 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①Q1+Q2>Q3②2Q1+Q2<4Q3③2Q1+Q2<2Q3

(4)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c ② FeO42-+3e-+4H2O=Fe(OH)3+5OH- Zn+2OH--2e-=Zn(OH)2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分析;

(2)PH3与HI反应产生PH4I,相当于铵盐,具有铵盐的性质;

(3)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差值即为反应热,结合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4)根据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及溶液酸碱性书写电极反应式。

【详解】

(1)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

(2) a.铵盐都能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PH4I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a错误;b.铵盐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所以PH4I也含离子键、共价键,b正确;

c.铵盐不稳定,受热以分解,故PH4I受热也会发生分解反应,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3)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断开1 mol H-H、1 mol O=O、1 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

别为Q1、Q2、Q3 kJ,则形成1 mol O-H键放出Q3 kJ热量,对于反应H2(g)+1

2

O2(g)=H2O(g),

断开1 mol H-H键和1

2

mol O=O键所吸收的能量(Q1+

1

2

Q2) kJ,生成2 mol H-O新键释放的

能量为2Q3 kJ,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2Q3-(Q1+1

2

Q2)>0,2Q1+Q2<4Q3,故合理选项

是②;

(4)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K2FeO4中的+6价变为反应后Fe(OH)3中的+3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4H2O=Fe(OH)3+5OH-;Z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中的0价

变为反应后Zn(OH)2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规律,要掌握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及物质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物质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可能是热能、电能及光能,化学能的断裂与形成是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时要结合元素化合价升降及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分析,明确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①~⑨为相应的元素,请从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回答问题:

(1)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元素周期表可划分为五个区域,元素⑦位于周期表的___区。

(2)写出元素③与元素⑤形成的稳定化合物的结构式______。

(3)②、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

(4)元素⑦与CO可形成X(CO)5型化合物,该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

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该化合物晶体属于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

(5)元素⑨的离子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该离子与NH3间结合的作用力为____。

(6)将①、⑥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其与水间可能存在的氢键表示为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7)金属⑦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如下图,则δ和α中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

【答案】d O=C=O sp2杂化分子配位键 F-H…F、F-H…O、O-H…F、O-H…O 4:3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B元素、③为C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O元素、⑥为F元素、⑦为Fe元素、⑧为Cu元素、⑨为Zn元素。

【详解】

(1)元素⑦为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故答案为:d;

(2)元素③为C元素、元素⑤为O元素,其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为二氧化碳,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3)②为B元素、⑥为F元素,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BF3,中心原子是B,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孤电子对个数=3+0=3,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故答案为:sp2杂化;

(4)元素⑦为Fe元素、与CO可形成Fe(CO)5型化合物,该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该化合物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

(5)元素⑨Zn元素,氢氧化物为Zn(OH)2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Zn2+离子与NH3间结合的作用力为配位键,故答案为:配位键;

(6)①为H元素、⑥为F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F,溶于水,与水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表示为:F-H…F、F-H…O、O-H…F、O-H…O,故答案为:F-H…F、F-H…O、O -H…F、O-H…O;

(7)金属⑦为Fe,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δ为体心立方,α为简单立方,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8:6=4:3,故答案为:4:3。

【点睛】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①简单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52%,配位数6;②体心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68%,配位数8;③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74%,配位数12;④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74%,配位数12。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⑤和⑥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______⑥。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C <共价键 Ag++Cl-=AgCl↓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知,①为氢,②为碳,③为氧,④为钠,⑤为硫,⑥为氯;

(1)碳的元素符号是C,故答案为:C;

(2)⑤和⑥处于相同周期,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⑤<⑥,故答案为:<;

(3)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有H2O和H2O2,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4)Na和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AgCl↓。

4.A、B、C、D、E、F、G、H为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与B、H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D与F同周期。G的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请回答:

(1)C和H分别与A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

_____________。

(2)C、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r(C)______r(E)(填>、<或=)

(3)请写出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B与G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于做耐高温材料,工业可用碳热还原法制取:将G的氧化物与B的单质在1400℃条件下和足量的碳反应,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H 2O 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AlO2-+H2O Al(OH)3Al3++3OH-

3SiO2+6C+2N2Si3N4+6CO

【解析】

【分析】

A、B、C、D、E、F、G、H为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则A为H;G的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G为Si,结合原子序数可知F为Al;C与B、H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17÷3=5…2,B为N、C为O、H为S,D与F同周期,位于第三周期,D为Na、E为Mg,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Mg、F为Al、G为Si、H为S。

(1)C和H分别与A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H2O、H2S,其中沸点较高的是H2O,原因是

H2O 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2)O2-、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C、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r(C)>r(E);

(3)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AlO 2-+H2O Al(OH)3Al3++3OH-;

(4)将G的氧化物与B的单质在1400℃条件下和足量的碳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SiO2+6C+2N2Si3N4+6CO。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物质性质的方程式表示。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质

子数关系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表中的实线表示系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____

(2)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元素是____(填字母代号),它与e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b元素形成的单质所属晶体类型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晶体②原子晶体③金属晶体④离子晶体⑤过渡型晶体

(4)元素c、d、g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NH3·H2O的电离方程NH3·H2O NH+4+OH-,试判断NH3溶于水后,形成的

NH3·H2O的合理结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 m

①②⑤ H2O>HF>HCl b

【解析】

【分析】

(1)第一周期中含有2种元素,处于第1列、18列;第2、3周期中元素处于1,2列,13~18列,据此画出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

(2)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为溴与金属汞,由图可知位置可知,为溴单质,处于第四周期17列;e为Na元素,溴与钠形成的化合物为NaBr,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3)b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可能为分子晶体,若富勒烯,可

能为过渡型晶体,如石墨;

(4)c 为氧元素、d 为氟元素、g 为氯元素,结合常温下氢化物状态与氢键判断氢化物的沸点;

(5)氨水的电离生成NH 4+、OH -,说明NH 3?H 2O 中O-H 键发生断裂,来确定氨水的结构和成键情况。

【详解】

(1)第一周期中含有2种元素,处于第1列、18列;第2、3周期中元素处于1,2列,13~18列,故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为:

(2)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为溴与金属汞,由图可知位置可知,为溴单质,处于第四周期17列,为表中m 元素;e 为Na 元素,溴与钠形成的化合物为NaBr ,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溴化钠电子式为;

(3)b 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可能为分子晶体,若富勒烯,可能为过渡型晶体,如石墨;

(4)c 为氧元素、d 为氟元素、g 为氯元素,常温下水为液体,HF 、HCl 为气体,故水的沸点较高,HF 中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比HCl 高,故沸点H 2O >HF >HCl ;

(5)NH 3溶于水后,形成的NH 3?H 2O 中,根据NH 3?H 2O 的电离方程式为NH 3?H 2O ?NH 4++OH -,可知结构中含有铵根和氢氧根的基本结构,故NH 3?H 2O 结构为b ,故答案为b 。

6.X 、Z 、Q 、R 、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X 与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R 和Q 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T 与Z 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 、Z 、Q 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R 、T 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 ,RX 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 2Q 反应生成X 的单质。

①RX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RX 与X 2Q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认为取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X 2Q 反应,若能产生X 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 。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ⅣA 族 H

+

NaH+H 2O=NaOH+H 2↑ 不合理,若反应后有Na 残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 2

【解析】

【分析】

X 、Z 、Q 、R 、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则X 为H 元素,X 与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则R 为Na 元素,可知Z 、Q 处于第二周期,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Z 为C 元素;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则U 为Cl 元素,R 和Q 可形原子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则Q 为O 元素,这两种化合物为Na 2O 2、Na 2O ,T 与Z 同主族,由于Z 是C 元素,所以T 为Si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H ,Z 为C ,Q 为O ,R 为Na ,T 为Si ,U 为Cl 元素。(1)T 为Si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所以Si 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VA 族;

(2) X 为H ,Z 为C ,Q 为O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

(3) R 为Na ,T 为Si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H 2SiO 3,H 2SiO 3是弱酸,可以与强碱NaOH 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 2SiO 3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 2SiO 3=Na 2SiO 3+2H 2O ;

(4) X 为H ,R 为Na ,Q 为O ,H 、Na 二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 是离子化合物,X 2Q 是H 2O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

①NaH 中Na +与H -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Na :H -

+;NaH 与H 2O 反应产生NaOH 和 H 2,反应方程式为:NaH+H 2O=NaOH+H 2↑;

②由于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 2,反应方程式为

2Na+2H 2O=2NaOH+H 2↑,所以如果有Na 残留,过量的Na 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因此不能根据H 、Na 反应后的固体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确定得到的固体一定是纯净NaH ,即该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熟练掌握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注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要注意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注意金属氢化物有关问题。

7.短周期元素A 、B 、C 、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已知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E 和C 、D 同周期,它的原子序数比B 多6。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汗液中含有D的简单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稀释的方法是______。

(2)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它是______(填“酸性”或“两性”或“碱性”)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加热时,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浓溶液与单质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ⅥA族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 CO2共价键 Al(OH)3两性 Al(OH)3+OH-=Al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A位于第二周期,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则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A为C元素,则B为N元素、C为S元素、D为Cl元素,E和C、D同周期,它的原子序数比B多6,则E是13号的Al元素。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C元素,B为N元素、C为S元素、D为Cl元素,E是Al元素。

(1)D是Cl元素,Cl原子获得1个电子生成Cl-,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

C是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6,所以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VIA族。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A是C,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2,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3)E是Al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Al(OH)3,Al元素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Al(OH)3既能与强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盐和水,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AlO2-+2H2O;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是浓HNO3,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浓硝酸和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O2、NO2、H2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 2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金属及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等。根据元素的相对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推断元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准确掌握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清楚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基础。

8.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

(1)C与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2)B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A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

(3)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答案】HCl HCl=H++Cl- Na+

【解析】

【分析】

由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为Na元素;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为S元素;由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为H元素;由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可知D为Cl元素。

【详解】

(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

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

(3)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点睛】

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B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

9.已知元素X、Y、Z质子数都小于18,并且质子数X+Y=Z。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Z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则

(1)X是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Y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3)X、Z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和B,A中原子个数比为2∶1,则A的摩尔质量是

___________。B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1,实验室常用B制备少量的氧气,写出该反应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H 元素 O 元素

N 2O 5 18g/mol 2H 2O 22

MnO =====2H 2O+O 2↑ 【解析】

【分析】

元素X 、Y 、Z 质子数都小于18,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 为H 元素;Z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 为O 元素;由于质子数X+Y=Z ,故Y 质子数=8-1=7,故Y 为N 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

元素X 、Y 、Z 质子数都小于18,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 为H 元素;Z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 为O 元素;由于质子数X+Y=Z ,故Y 质子数=8-1=7,故Y 为N 元素。

(1)X 是H 元素,Z 是O 元素;Y 为N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m (N ):m (O )=7:20,可知n (N ):n (O )=

714:2016

=2:5,故该化合物为N 2O 5; (3)H 、O 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 和B ,A 中X 、Z 原子个数比为2:1,则A 为H 2O ,则A 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B 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1,则B 为H 2O 2,实验室常用H 2O 2制备少

量的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MnO

=====2H 2O+O 2↑。

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

④ ⑤ ⑥ ②

③ ⑦ ⑧

Fe

Ⅰ.用化学用语....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⑥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

(2)④、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3)写出②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4)Y 由②⑥⑧三种元素组成,它的水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Y 的水溶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A 、B 、C 、D 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 、B 、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

(2)若A、B、C均为化合物且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D是会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请写出D的电子式_____,A和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

(3)若D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单质,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又知在酸性溶液中该金属离子能被双氧水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 HClO4>H2SO4>H2CO3 ClO-+Cl-+2H+=Cl2↑+H2O 强氧化

剂或供氧剂 HCO3-+OH-=CO32-+ H2O 先加KSCN,无现象,后滴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 2Fe2++H2O2+2H+=2Fe3++2H2O

【解析】

【分析】

由表中元素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为H、Na、Al、C、N、O、S、Cl元素。

【详解】

Ⅰ.(1)①、②、⑥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由此可确定其中存在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2)④、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别为H2CO3、H2SO4、HClO4,非金属性Cl>S>C,则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2CO3;

(3)②的离子为Na+,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离子结

构示意图为;

(4)Y为NaClO,其水溶液与洁厕灵(HCl)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Cl2,由此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Ⅱ.(1)C是淡黄色固体,则其为Na2O2,它的用途为强氧化剂或供氧剂;

(2)D是会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则其为CO2,电子式为,A为NaOH,C为NaHCO3,则NaOH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 H2O;

(3)若D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单质,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则其为Fe。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检验FeCl2中Fe2+的方法是先加KSCN,无现象,后滴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在酸性溶液中Fe2+能被双氧水氧化,生成Fe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

【点睛】

检验Fe2+时,我们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先往待测溶液中滴加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其错因只是一味地考虑所需滴加的试剂,没有考虑试剂的加入顺序,没有考虑与Fe3+检验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粒子有1个原子核,核中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 第I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 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引力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Mg(OH)2:____, N2:_______,NH4I: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2S:_______;H2O:_______。

Cl-④⑥

【答案】37

17

【解析】

【详解】

(1)某种粒子有1个原子核,核中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

Cl-;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核中有17个质子,则为37

17(2)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①错误;

②第I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如HCl,②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③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如NaCl、KI等,④正确;

⑤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引力又有斥力,⑤错误;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Na2O2,⑥正确;

故答案为:④⑥;

(3)Mg(OH)2:由Mg2+和OH-构成,电子式为;

N2: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

NH4I:由NH4+和I-构成,电子式为;

(4)Na2S:;

H2O:。

【点睛】

在书写电子式时,首先应确定物质所属类别,弄清它是非金属单质,还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对于离子化合物,要确定离子尤其是阴离子的组成,若阴离子是原子团,则还要确定阴离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数目;对于共价化合物,既要确定原子的相对位置,又要确定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等。对于一般的非金属原子来说,共用电子对数目=8一最外层电子数。对于H 来说,只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

12.二氧化碳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之一,二氧化硫尾气处理的方法之一是采用钠—钙联合处理法。

第一步:用NaOH 溶液吸收SO 2。2NaOH+SO 2→Na 2SO 3+H 2O

第二步:将所得的Na 2SO 3溶液与生石灰反应。Na 2SO 3+CaO+H 2O→CaSO 3↓+2NaOH 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述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2)氧和硫属于同族元素,该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可表示为__________。写出一个能比较氧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NaOH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4)若在第一步吸收SO 2后得到的NaOH 和Na 2SO 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生成Na 2SO 4和NaBr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钠—钙联合处理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答案】H

→点燃2S+2H 2O 2NaOH+Na 2SO 3+Br 2→Na 2SO 4+2NaBr+H 2O NaOH 吸收SO 2的效率高 NaOH 能循环利用,生

石灰价格较低,成本低

【解析】

【分析】 (1)上述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有氢、氧、钠、硫,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答;

(2)根据构造原理书写O 、S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非金属强的能将非金属弱的元素置换出来,由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NaOH 是离子化合物,Na +、OH -通过离子键结合;

(4)向烧碱和Na 2SO 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亚硫酸根离子被溴单质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5)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吸收率高,原料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而生石灰的价格低。

【详解】

(1)上述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有氢、氧、钠、硫四种元素,钠和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而氧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

(2)O 、S 原子核外最外层都具有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可知该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2np 4;非金属强的元素的单质能将非金属弱的元素的单质从化合物中置换出

来,如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O 2

????

→点燃2S+2H 2O ; (3)NaOH 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Na +与阴离子OH -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OH -内H 、O 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故NaOH 的电子式为:;

(4)向NaOH 和Na 2SO 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SO 32-离子被溴单质氧化为SO 42-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Na 2SO 3+Br 2→Na 2SO 4+2NaBr+H 2O ;

(5)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吸收率高,原料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而生石灰的价格低,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知识,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实验方案的严密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

13.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写出步骤I 中生成低浓度Br 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步骤I 中已获得Br 2,步骤I 中又将Br 2还原为Br -,其目的为富集溴元素,请写出步骤II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在3mL 溴水中加入1mL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为如图..中的_______。

(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 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设计了如图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C 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OH 浓溶液的作用______。

【答案】Cl2+2Br-=2Cl-+Br2 Br2+SO2+2H2O=2HBr+H2SO4 D 深红棕色 Br2+2OH-=Br-+BrO-

+H2O

【解析】

【分析】

海水淡化得到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或熔融状态氯化钠会生成氯气,氯气通入母液中发生反应得到低浓度的溴单质溶液,通入热空气吹出后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得到含HBr和硫酸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氧化得到溴单质,富集溴元素,蒸馏得到工业溴;

(1)步骤I中生成低浓度Br2,涉及氯气与溴离子的置换反应;

(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二氧化硫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且溴易溶于四氯化碳;

(4)工业制溴中提纯溴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蒸馏方法,因为题干中给出信息Br2的沸点是59℃,提纯溴必须收集59℃时的馏分;C中液体为冷凝下来的纯溴,则颜色为深棕红色;溴蒸气有毒,需要用碱液来吸收。

【详解】

(1)氯气能够氧化溴离子得到氯离子和单质溴,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故答案是:Cl2+2Br-=2Cl-+Br2;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步骤II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H2SO4;

故答案是:Br2+SO2+2H2O=2HBr+H2SO4;

(3)四氯化碳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但是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溴溶解四氯化碳中呈橙红色,所以下层呈橙红色,上层为水层,呈无色,故D 正确;

故答案选D。

(4)①C中圆底烧瓶中产生液体为溴,颜色为深红棕色;

答案是:深红棕色;

②Br2有毒,不能排放到环境中,D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OH-=Br-+BrO- +H2O;

故答案是: Br2+2OH-=Br-+BrO- +H2O。

14.如图为工业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流程图:

已知:溴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请回答:

(1)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步骤①至步骤④的实验,当进行步骤①时,应关闭活塞

___,打开活塞____。

(2)步骤②中可根据___现象,简单判断热空气的流速。

(3)步骤③中简单判断反应完全的依据是___。

(4)从“溴水混合物Ⅰ”到“溴水混合物Ⅱ”的目的是___。

(5)步骤⑤用下图装置进行蒸馏,蒸馏烧瓶中尚未安装温度计,安装其位置时应注意

___,装置C中直接加热不合理,应改为__。

【答案】bd ac A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B中溶液褪色浓缩Br2或富集溴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水浴加热

【解析】

【分析】

向浓缩海水中加入氯气可以将Br-氧化得到溴水的混合物,利用热的空气吹出溴单质,得到粗溴,然后通入SO2气体吸收Br2单质,将Br2富集,二者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再通入Cl2氧化Br-得到溴与水的溶液,最后蒸馏得到液溴。

【详解】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通入Cl2氧化Br-离子为Br2,且能使氯气通入和浓缩海水中的溴离子反应,剩余氯气进行尾气吸收,因此应关闭bd,打开ac,进行反应和尾气处理;

(2)步骤②是利用溴单质易挥发的性质,关闭ac,打开bd,通入热空气把生成的溴单质赶出到装置B,并使Br2蒸气和通入的SO2气体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O4和HBr,依据A装置中直玻璃管产生气泡的快慢现象,简单判断热空气的流速;

(3)步骤③中是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

Br2+SO2+2H2O= H2SO4+2HBr,由于溴水显橙色,所以可根据溴水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化为无色,来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

(4)海水中溴元素较少,从“溴水混合物Ⅰ”到“溴水混合物Ⅱ”过程中,的目的是增大溴单质的浓度,起到富集溴元素的作用;

(5)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馏出成分的温度,因此蒸馏烧瓶中安装温度计,安装其位置时应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装置C中直接加热温度不容易控制,为使溴单质从溴水中蒸出,可根据溴的沸点为59℃,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的流程分析判断的知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条件的控制等,主要是海水提取溴的原理应用,掌握实验原理,分析实验过程的目的是进行操作判断的依据。

15.A、B、C、X、Y、Z、E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C原子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X、Y、Z、E 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X、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Y有“生物金属”之称,Y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Z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数目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倍。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Y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Z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2)E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_________区。

(3)①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②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分子式表示)原因

_____________。

③与AC3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_______(写一种),写出与ABC-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写一种)。

④A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答案】1s22s22p3 3d8四 IB ds C<O<N H2O CH4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或氧的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键长越小键能越大越稳定 NO3- N2O 或CO2

【解析】

【分析】

A、B、C、X、Y、Z、E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A为碳元素。X、Y、Z、E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元素只能处于第四周期,Y有“生物金属”之称,Y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18+4=22,故Y为Ti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Ti,故X为K元素;Z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数目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倍,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故Z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则Z为Ni元素;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序数又大于Ni,则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则E为Cu元素;C原子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原子序数又小于

X(钾),未成对电子数最大为3,故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则C为O元素;而B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所以B为N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C,B是N,C是O,X是K,Y是Ti,Z是Ni,E是Cu元素。

(1)B是N元素,原子序数是7,根据构造原理可知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3;Y是22号Ti元素,价电子排布式是3d24s2,价电子排布图为:

;Z是Ni,Ni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变为Ni2+,Ni2+的价电子排布

式3d8;

(2)E是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属于ds区;

(3)①A是C,B是N,C是O,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由于N原子的2p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所以其第一电离能比O大,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O,原子半径r(C)>r(O),所以这两种元素的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H2O>CH4;

③AC32-离子为CO32-,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NO3-;ABC-离子为CNO-,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2O或CO2。

④AC2是CO2,在该物质分子中,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O2的电子式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的知识,涉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元素的电离能大小比较、等电子体及物质电子式的书写。根据原子结构推断元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要根据原子的构造原理,结合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及性质的关系分析判断,注意理解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反常现象,熟练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是解答该题的基础。

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教案鲁科版选修3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填写下表: (2)观察分析上表,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 ①根据能级能量的差异,可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②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③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对应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1)将下列各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填入表中: (2)以第4周期副族元素为例,填写下表: (3)依据上述表格,分析讨论族的划分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族的划分依据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s n p轨道上。族序数与价电子数相同。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1s2或n s2n 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基本相同。价电子排布式为(n-1)d1~10n s1~2,第ⅢB~ⅦB族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数相同,第ⅠB、ⅡB族的族序数=n s轨道上的电子数,第Ⅷ族的价电子数分别为8、9、10。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区的划分

(1)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 ①原子的电子层数=能级中最高能层序数=周期序数 ②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序数 (2)对价电子认识的误区提醒 ①价电子不一定是最外层电子,只有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才是最外层电子。对于过渡元素还包括部分内层电子。 ②元素的价电子数不一定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这只对主族元素成立,对部分过渡元素是不成立的。 ③同一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不一定相同,如过渡元素中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就不相同,在第Ⅷ族中部分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也不相同。 例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1、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那么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B、(b-a)/40 C、(b-a)/80 D、(a-b)/20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那么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 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将质量分数分不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6、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那么该混合气中CO2、H2、CO的体积比是〔〕 A、29:8:13 B、21:1:14 C、13:8:29 D、26:16:17 7、120℃时,将0.2gH2和2.8g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赶忙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粉末,固体质量将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结构 横行——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至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行——族: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共16族,18列。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类:28818183226 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数= 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子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子结构。 2、规律性

由此可见,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角即F。对角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或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 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Cs元素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元素 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 4、特殊性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 (2)写出A的电子式___;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NO2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A是气体单质,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 (1)C是红棕色气体,为NO2,;故答案为:NO2; (2)N2中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2.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 HCO3 NH3 BaCO3 CO2++Ba2 + +2OH-NH3 ↑+BaCO3 ↓+2H2O BaCO3 +2H+ ══Ba2 + +CO2 ↑+H2 O 【解析】 【分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r(Na)>r(Mg)>r(Al)>r(S)>r(Cl)、r(Na+ ) >r(Mg2+ )>r(Al3+ )、r(O2- ) >r(F-) 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r(Na+ )r(Cl)

高三化学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9肇庆一模6)用铝热剂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1mol ,耗铝最少的是 A .MnO 2 B .WO 3 C .Co 3O 4 D .Cr 2O 3 2.(09肇庆一模7)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A .NaOH 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C .一学生用pH 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 为2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3.(09汕头一模6)下列各组离子:(1) I -、ClO -、NO 3-、Cl -; (2) K +、H +、NO 3-、Cl -; (3)SO 32-、S 2-、Cl -、OH -; (4)Mg 2+、Cu 2+、SO 42-、Cl -; (5)Fe 3+、SCN -、K +、SO 42-; (6)K +、HPO 42-、PO 43-、HSO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不少于4组 4.(09汕头一模9)恒温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析出了a mol 气体,同时有ω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αωω18+×100% B .α ωω36+×100% C .%)18(1617100αωω+ D . %)36(1617100αωω+ 5.(09清远一调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Fe 3+,说明含有Fe 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09清远一调8)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 2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 2比NaCl 易溶于水 C .在整个过程中NaCl 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 的溶解平衡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 2O 、SO 2和I 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 2O(l)+SO 2(g)+I 2(s) H 2SO 4(aq)+2HI(g); H 2SO 4(aq)H 2O(l)+ SO 2(g)+O 2(g); 2HI(g) H 2(g)+I 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a mol 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 a mol B.0.5a mol C. 0.25a mol D. 2a mol 8.(09韶关一调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高考化学选择易错题1

高考化学选择易错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离子间的通过相互吸引而形成离子键 B .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都不是极性分子 C .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原子间 D .原子晶体中一种或几种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立体网状结构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NH 4H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Ba 2++2OH — +2H ++SO 42— =BaSO 4↓+2H 2O B .氢氧化铁与足量的氢溴酸溶液反应:Fe(OH)3+3H +=Fe 3++3H 2O C .足量的CO 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 2+2Na ++CO 32—+H 2O=2NaHCO 3↓ D .将少量硝酸银溶液滴入氨水中:Ag + +2NH 3·H 2O=[Ag(NH 3)2]+ +2H 2O 3.某含有Na + 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 4+ 、Fe 2+ 、I - 、Br - 、CO 32- 、SO 32- 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变黄色;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依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该溶液 A .一定存在Fe 2+ 、Br - 、CO 32 - B .一定呈碱性 C .一定不存在I - 、SO 32- D .可能存在NH 4+ 4.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分子中的-SH 与—OH 具有类似性质)。下列关于青霉氨基酸的推断合理的是 A .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 B .青霉氨基酸具有两性并能发生酯化反应 C .青霉氨基酸分子间能形成多肽 D .1mol 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H 2 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O 2的电极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 2+4e - =4O 2- B .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 C .若H 2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H 2+2OH - -4e - =2H + +H 2O D .若C 2H 4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C 2H 4+6O 2- -12e - =2CO 2+2H 2O 6.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mL 0.5mol/L CH 3COONa 溶液与6mL 1mol/L 盐酸混合:c (Cl - )>c (Na + )>c (H + )>c (OH - ) B .0.1mol/L pH 为4的NaHB 溶液中:c (HB - )>c (H 2B)>c (B 2-) C .在NaHA 溶液中一定有:c (Na + )+c (H + )=c (HA - )+c (OH - )+c (A 2-) D .c (NH 4+ )相等的(NH 4)2SO 4溶液、(NH 4)2CO 3溶液和NH 4Cl 溶液: c [(NH 4)2SO 4]<c [(NH 4)2CO 3]<c (NH 4Cl) 2青霉氨基酸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2013届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总结

2013届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总结 --化学计算 【范例1】多硫化钠Na2Sx( )在结构上与Na2O2,FeS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而NaCl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A.5 B.4 C.3 D.2 【错解分析】错选B。忽略x在得失电子守恒计算中应用。若把Na2Sx中S元素当做-2价,则选择B。 【解题指导】利用整体法计算。1molNaClO得电子2mol,Na2Sx中Sx2-显示-2价,反应后生成xmol Na2SO4,转移电子6x-(-2)=(6x+2)mol,16×2=6x+2,解得x=5. 【答案】A 【练习1】在酸性条件下,KClO3与H2C2O4反应,产物为ClO2和CO2,则用1molKClO3反应所需H2C2O4的物质的量为() A. 0.25mol B. 0.5mol C. 1mol D. 2mol 【范例2】同温同压下,甲容器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 B.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 【错解分析】错选D。未能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实质,未能通过分子数相等得出中子数的比值。另外不能理解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实质。 【解题指导】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一定含有相同分子数。所以B项错误;D项每个分子中子数分别为36和40,中子数之比为9:10,D项正确;同温同压条件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两种分子所含质子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气体质子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答案】B 【练习2】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 【范例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bmol的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mol/L)为( ) A.2b-c2a B.2b-ca C.2b-c3a D.2b-c6a 【错解分析】错选C。忽略题中条件"溶液分成两等分",溶质变为原来的1/2. 【解题指导】溶液中n(SO42-)=bmol,n(NH4+)=cmol,根据电荷守恒,n(Al3+)=(2b-c)/3,溶液体积分成两等分,所以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为2b-c6a。 【答案】D 【练习3】将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a L均匀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向另一份中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x=y B.c(K+)=(2y-4x)/a mol·L-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 Co 2O 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 2+, Co 2O 3、 Cl 2、 FeCl 3、 I 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 3Cl 2+ 6FeI 2= 2FeCl 3+ 4FeI 3 B . Cl 2+ FeI 2= FeCl 2+ I 2 C .Co 2O 3+ 6HCl = 2CoCl 2 +Cl 2↑+ 3H 2 O D . 2Fe 3++ 2I = 2Fe 2++ I 2 2. Cu 2S 与一定浓度的 HNO 3 反应,生成 Cu(NO 3 )2、 CuSO 4、NO 2、 NO 和 H 2O ,当 NO 2 和 NO 的物质的量为 1∶ 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 Cu 2S 与 HN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 .1∶9 C .1∶ 5 D .2∶9 3.将 40g 铜与 200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 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 2 混合气体在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 。请回答: (1) NO 的体积为 L ,NO 2 的体积为 L 。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 VmL a mol/L 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 2 +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 3, 至少需要 30%的双氧水 g 。 4.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 3,又能溶解 H 2SiO 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A . K +、 Na + 、HCO -、 NO - +、 SO 2- 、Cl 、 ClO 3 3 B . Na 4 C .H + 、Mg 2+ 、SO 4 2 - 、 NO - + + - 、Na + 3 D . Ag 、K 、NO 3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通入 NaOH 2 - = SO 32 - 2 A .过量的 SO 溶液中: SO +2OH +H O 3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 2Fe 3+ - =2Fe 2+ 2 B .Fe(NO ) +2I +I C .NaNO 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 - - + = 2Mn 2 + - 4 溶液: 2MnO 4 +5NO 2 +6H +5NO 3 +3H 2O D . 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 2 溶液: - +Ba 2+ - 2- 2HCO 3 +2OH = BaCO 3↓ +2HO+CO 3 6.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 ,且氧气中 1 mol 的 O =O 键完全 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 ,水蒸气中 1mol H -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 ,则氢气中 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 920 kJ B . 557 kJ C . 436 kJ D . 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 23 - 1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0.3 ×6.02×1023 B .0.1L3 mol - 1 的 NH 4NO 3 溶液中含有的 NH + ·L 4 数目为 0.3 ×6.02×1023 C .5.6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 ×6.02×1023 D . 4.5g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 ×1023 mol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 42.0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3×6.02 ×1023 B .标准状况下, a 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 ×1023

元素周期表中的性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1.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

高考复习专题---化学易错题解析 例题 1 50mL物质量浓度为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0.09mo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mo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2.88g [正确解答] 强氧化性是浓硫酸的特性。随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氧化性变弱消失,反应将停止。因此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一定少于0.09mol,被还原的硫酸一定少于0.045mol,同样的,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也一定少于2.88g。因此正确答案为 D 。 例题2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 2+ + 2H2O==Fe(OH)2 + 2H+ 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正确解答] 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强氧化性。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故正确选项为 C 。变黄绿色 例题3 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F2(气体)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 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正确解答] 根据题意,反应过程中F2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已知反应中有产物NaF、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立即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NaOH=2NaF+2H2O+OF2↑ 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OF2 例题4 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g D、核内中子数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正确解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因此它不能由某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数来确定;虽然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十分接近,但它并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此正确选项为A。

(夺冠方略)高中化学 1.2.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知能巩固提升 鲁科版选修3

"(夺冠方略)2013-2014高中化学 1.2.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 径知能巩固提升鲁科版选修3 " 一、选择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一定是过渡元素 D.无法判断是哪一类元素 2.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ⅤA族,则该元素的名称和价电子排布式均正确的是( ) A.砷,4s24p3 B.溴,4s24p5 C.磷,4s24p3 D.锑,5s25p3 3.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1s22s22p63s23p3 B.1s22s22p3 C.1s22s22p5 D.1s22s22p63s23p4 4.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①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 ③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④次外层没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2012·衡水高二检测)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1)np(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3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6.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 n+、B n-和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r(B n-)

精选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含详细答案

精选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含详细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____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向含0.5mol溶质的稀盐酸中缓慢通入0.5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通入氨气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请设计实验检验铵盐中的NH4+:___________。 【答案】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c(Cl-)>c(NH4+)>c(H+)>c(OH-) 几乎不变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故0.1mol/L的氨水中电离程度更大,故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 答案为: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2)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呈酸性,即c(H+)>c(OH?),依据溶液呈电中性有:c(H+)+c(NH4+)=c(OH?)+c(Cl?),因为c(H+)>c(OH?),所以c(NH4+)<c(Cl?),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几乎不变;铵盐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则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案: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点睛】 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工业用多种方法来治理。某种综合处理含 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 NO、CO、CO2、SO2、N2)的流程如图: 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固体 1 的主要成分有 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