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单元引言,思考: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亚非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抗争。。在亚洲,被称为“英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的印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民族大起义。在拉丁美洲,为反抗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压迫和统治,人民也掀起了独立斗争的风暴。今天我们就来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了解拉丁美洲、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阅读2-3页,回答相关问题)

1、拉丁美洲指哪些地区?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处于谁的统治之下?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葡萄牙(巴西)和西班牙

2、16-19世纪,拉美形成了一个按照血统划分的等级社会,结合下图和相关史事了解:

(1)简述殖民者是怎样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经济掠夺;屠杀;强迫劳动

(2)处于社会底层的是哪些人?反抗殖民运动的领导人是从哪一阶层中产生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土生白人。

3、结合以上材料和课文内容可以看出,拉丁美洲人民为什么要争取独立?(原因(背景))

(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西班牙和葡萄牙)

(2)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简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概况。

(1)原因(背景):(上面已经提到,这里就先不提了)

(2)时间: 19世纪初

(3)目的: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北部地区:玻利瓦尔;南部地区: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是什么?(注意归纳)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6、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有哪些?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2)圣马丁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出现新兴独立国家,鼓舞了世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8、解放黑人奴隶,承诺分给起义士兵土地,率军翻越安第斯山的是谁?玻利瓦尔(现在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9、悄然隐退,在欧洲度过了余生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是谁?他被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共尊他为什么?

圣马丁;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10、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注意整理,课本没说)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②有统一的指挥;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正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再来看看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阅读课本4-5页,回答相关的问题)

1、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并归纳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从背景可以看出: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2、英国殖民者是怎样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表现)

(1)经济掠夺: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印度的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业者破产。

(2)政治压迫: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宗教歧视:取消了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阅读第4页,了解“涂油子弹事件”):

涂油子弹事件:(印度土兵多信奉印度教(敬牛)和伊斯兰教(忌用猪肉),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土兵涂油猪油牛脂的子弹,伤害了他们的宗教感情,成为起义的导火索。印度土兵成为起义的主力。)(土兵起义掀开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序幕)

4、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

时间:1857到1859年(19世纪中期)

领导者:被剥夺权力的封建王公

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主力:土兵

结果:被镇压,失败了

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除去封建王公和土兵外,参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还有那些阶层?农民、手工业者。

6、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经常单枪匹马,身先士卒,砍杀敌人,直到壮烈牺牲的是谁?

章西女王(章西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

7、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课本没讲,注意了解)

①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

②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王公叛变投降,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③缺乏统一领导。

④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

8、英国在印度组建的进行殖民活动的垄断贸易公司是什么?说说该公司寿终正寝的情况。

东印度公司。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权,改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还可以在殖民地征税。

●●思考问题:

1、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共同点?

背景相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性质相同: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2、历史告诉我们:“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是指的哪个国家?英国

3、同是民族解放运动,为什么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注意总结了解)

拉美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共同打击殖民者。

②广大人民觉醒,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③有统一的指挥。

④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印度起义失败的原因:

①印度单靠一国力量

②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被英军各个击破。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超西班牙和葡萄牙。

4、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学说话)

①都在国家民族遭到殖民压迫时,挺身而出,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②斗争中,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为正义献身,英勇作战,意志坚强,不屈不挠,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5、你能想起和章西女王同时期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大事吗?结果怎么样?

太平天国运动,结果失败了。

6、联系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比较它们的异同?(注意比较了解)

相同点: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都显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抗争的英勇精神等。

不同点:

7、结合下图加深了解本部分内容。

【基础巩固】

1. 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是在

A. 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C. 工业革命以后

D. 成为日不落帝国后

2. 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是反抗下列哪个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3.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 A. 尼赫鲁 B. 甘地

C. 伊丽莎白

D. 章西女王

4.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受下列哪些事件的影响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C. 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参与者不包括

A. 印第安人

B. 黑人

C. 土生白人

D. 土兵

6.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人是(像这种情况只能选A)

A. 玻利瓦尔

B. 圣马丁

C. 伊达尔哥

D. 克莱武

7.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领导人中,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

取民族独立的杰出女英雄是( )

A.玻利瓦尔 B.伊丽莎白女王 C.章西女王 D.拿破仑

2.“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

诗中歌颂的是( )

A.尼赫鲁

B.圣马丁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3.图中的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获得了“南美的解放者”称号。他是(

A.玻利瓦尔 B.克伦威尔 C.林肯 D.圣马丁

4.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1] 拉美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定义: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背景: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②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领导:玻利瓦尔、圣马

起义: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军队越过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结果: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②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③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获得了独立

称号:南美的“解放者”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影响:①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出现新兴独立国家

②鼓舞了世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考点2] 印度民族大起义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③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时间:1857年—1859年

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

领导:封建王公

英雄:章西女王

主力:士兵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元朝疆域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生回答: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师归纳: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以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苏俄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 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3)结合上述及所学,请大家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征? 提示: 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来 源:学科网]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 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 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 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 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 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 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 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 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美国云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历史上,这一地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今天这一地区。仍然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官方语。 2.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的人物是玻璃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4.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民族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 俄国历史上两次决定俄国命令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民制改革。 2.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主持这场改革的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仿,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购买。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材料是哪次改革所颁发的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改革。 2. 这次改革是哪年开始的有谁组织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 这次改革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自上而下地系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意义: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1. 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通过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完成的,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 引发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于南方农奴制种植园经济矛盾不可调和。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农奴制的存废问题。 3. 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1862年,林肯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制宣言》《宅地一法》。 4. 美国内战有何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内容包括:①农业

上: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 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4.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指令性计划__下完成的。 5.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开展了__消灭富农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__集体农庄__的建设,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6.1936年,苏联公布了__新宪法__,宣告确立了__社会主义制度__,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苏联模式__”。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__和__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__。 7.苏联在较短时间内__实现了工业化__,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__物质基础__,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__优越性__,赢得了巨大的__国际声誉__。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__代价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苏联(俄)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措施在农业经济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 ①余粮征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③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空前辽阔疆域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图片展示。 元朝疆域图 2.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学生概括元朝民族融合情况。

答案提示: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学生分组讨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教师提出问题:行省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案提示:(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4.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材料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实权) 2、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内外政策。 胜利标志:“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起总攻的炮声,攻占冬宫。 结果: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⑤1917—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国内战争(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内容;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醒,为五四运动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④中共成立后,学习苏俄、苏联经验,并得到其帮助。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实施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①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特点(核心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②成立苏联(1922年)。 最初: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地图位置);后来扩大到15个。 区分:“沙俄”(1917年前)、“苏俄”(1917——1922年苏联成立前)、“苏联”(1922——1991苏联解体前)、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 2、斯大林的探索:苏联实现工业化,实现农业集体化,形成斯大林模式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①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③苏联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5、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的情况下,起过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盲目的个人崇拜导致了民主法制遭到践踏,越来越阻碍经济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年美英法三国操纵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中心条约《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④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⑤巴黎和会影响:《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1-1922年美英日三国操纵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约》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④华盛顿会议影响: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护该体系的工具是国际联盟 4、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和平的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5、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A、标志:1929年美国股票金融业,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C、危机的影响:①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②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③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打印背诵)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目的: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意义: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原因:(1)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3、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开始:1、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电力的广泛应用: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他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部编版】2018-2019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道路。 难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利弊。 投影图片: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思考:这次示威游行是苏俄政府实施的一项政策引起的,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了基础。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教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史料1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教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学生: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史料2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教师:阅读教材P47第1、2自然段,列宁是如何解决这次“失败”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中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当前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对学习热情高;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取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三、方法措施: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我的教学设计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反对全面讲,讲全面。努力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探索的不断完善,对一线的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布置作业和训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填空题 1.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6.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二、选择题 7.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B ) A. 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推动工业化建设 D. 对付美国的“冷战” 8.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B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 9.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B ) 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