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倍的认识》优秀试讲稿

数学《倍的认识》优秀试讲稿
数学《倍的认识》优秀试讲稿

数学《倍的认识》优秀试讲稿

数学《倍的认识》优秀试讲稿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老师想问大家,你们都见过小白兔吗?喜不喜欢呢?

老师听到好多同学说属兔,还有的同学说爷爷奶奶家里就有小白兔,经常会看到小白兔拔萝卜的场景,特别开心!

看来同学们了解小白兔,而且还知道小白兔会拔萝卜。

好,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小白兔在拔萝卜,还有的小黑兔在吃萝卜,对吧!

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谁能告诉老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好多同学都举手了,请第三排手举的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我看到有三种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和红萝卜,好棒,请坐,三种萝卜同学们都认识,那么其他同学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有没有要补充的;靠窗户那位同学你来说,好,请坐,他说他看到了2根胡萝卜,6根胡萝卜,10根白萝卜,他数的对不对呢,同学们你们结果跟他一样吗?都一样,非常好。

现在要给小白兔分萝卜了,如果老师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同学们现在想想你能不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的形式来表示?

跟着老师一起数数:一个2根,2个2根,3个2根,对,有的同学说就是3个2根,你们很聪明哦,红萝卜可以用3个2根来表示,同样可以用“倍”语言进行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份胡萝卜那么多,可以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叫做:“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我们接着来看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关系,一起再数一次,一个2根,2个2根,3个两根,......5个两根,6个两根,不用数了是不是?

同学们说到5个两根就该停了,恩,同学好厉害,如果想用倍的概念来表示该怎样表示呢?

大家集体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好,那么如果老师给你白萝卜有6个2根,7个2根,10个2根该怎么表示?同学们反应很快,白萝卜是胡萝卜的6倍、7倍、10倍······

刚才我们对萝卜进行了数数和用倍数表示,现在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这次我的萝卜数变了,同学们你还会不会用倍数来表示,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下,老师一会提问。

好,我看到同学都开始迫不及待的举手了,好,你来说。

他说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6根,就说明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2倍,同学们,他的答案对不对呢,大家都说对。

老师有一个疑问了,都是和6根红萝卜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下是2倍,一下是3倍,现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第一排这位同学你的讨论结果是什么,他说胡萝卜的前提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胡萝卜是2根为一份,第一次胡萝卜就变成3个为一份了,对,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一下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你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小棒,听老师口令,现在第一行摆出五根小棒,老师看谁摆的最整齐,都摆好了吗?

好,接着第二行,要求你摆出的小棒是第一行的四倍,现在开始,要动脑筋想想了,第二行是几个五根,一共是多少根,有结果了吗,谁摆的最快最整齐,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好了是吧,那么你们第二行摆了多少小棒呢?

20根,很好,同学们都做到了,现在老师要从你们每个人桌上拿走一根小棒,那么你的两行小棒还能用倍的关系表示吗?都说不能,那怎么才能表示呢?四人为小组再次进行讨论。

第二小组的代表你来说说看,他说如果再送给老师四根后,剩下的两行就可以表示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三倍,同学们说他们的结果对不对呢,正确,你们都太棒了,看来大家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倍的认识,接下来打开习题册,运用新知,独立完成圈一圈、练一练和填一填。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学们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满意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

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用今天学的“倍”说句话,告诉老师,好吗?

课后独立完成课本习题第1题,第2题,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

最新优秀获奖小学数学说课稿(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最新优秀获奖小学数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 ()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全册优秀说课稿 1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试题,并能够进行同一类型题简单口算,本节课把理解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同时体会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方法并进行应用。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往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应用。 2、难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数到量之间的过渡,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发现有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试讲稿及答辩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试讲稿及答辩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师:有1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师:学生A说认识1元、5角和1角的,另外一些不认识。 师:它们分别是5分、2分和1分。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师:学生B说写有元的分成一类,写有角的分一类,写有分的又分一类。 师:其实这种分法是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小朋友们在刚才人民币分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师:学生C说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不是用纸做的。 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师:XX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大家想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师:学生D说对,他们买东西时也有这样的情况。 师:是的,1元=10角。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师:学生E说2根奶油棒冰10分钱,1角可以买两根,所以1角=10分。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师:看黑板上这些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你能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黑板上人民币面值多的钱吗? 师:那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100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 目录 一、三角形的特性1 三、三角形内角和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图形的拼组5 五、《小数加法和减法》(一)8 六、《小数加法和减法》(二)9 七、折线统计图11 八、植树问题14 九、围棋中的数学问题16 十、四则混合运算19 十一、加法的运算定律22 十二、简便计算24 十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7 十四、小数的读法和写法29 十五、小数的性质31 十六、小数大小的比较34 十七、小数点移动36 十八、小数点搬家38 十九、生活中的小数40 二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2 一、三角形的特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小学数学试讲稿比长短高矮准备课

2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说课稿 一、说教材:“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情感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二)创设情境,教学高矮(三)拓展思维,总结全课 (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 这个环节,我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游戏引入 课一开始,我先出示2支铅笔,用手捏住一端,这样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再放开手,让学生重新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比较2个物体的长短要一端对齐的方法。从游戏引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由学生轻松得出比较长短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知识铺垫,既有趣,又有效。 第二步骤是:比长短活动 有了刚才比的方法的铺垫,再让学生找找自己想比长短的东西,然后进行自由比较。在这里,主要要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年龄太小,这里教师要加强引导,所以在让学生自己比之前,我让学生先说说想到了可以比什么。在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我也深入其中,加强指导。在反馈时,还让学生演示一下,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还要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如何比较2个无法直接比较的物体长短如果学生没提到,则老师问:我们的教室里有两块黑板,哪块黑板长一些呢陈老师一直很想知道,可黑板不能搬过去比,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请学生想办法,方法可能有 A.可以拿根足够长的绳子,看黑板的长度到绳子的哪里,再比较出长度。

小学数学经典试讲稿汇总(二)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讲稿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人教版三上P41 试讲精讲4 2018-3-26(28分——40:35)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情景导入法 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你对我国动画片的制造产业了解有多少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统计表,统计表中显示的是从2004年开始到2011年我国每年所生产的动画片的部数,诶,那通过这个统计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我们来看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了多少部动画片呢?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该用什么算式来进行解决呢? 好,你来说。 啊,你说,谁比谁多多少,我们用减法来解决。那你能列出具体的算式吗? 好,你来说,老师来写。它是435-322,很好,请坐。 同学们,同意他列的式子吗?唉,看来大家的观点都是一样的。那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式子,看一看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啊,唉,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三位数,而且呢,不是整十数,跟我们之前学的啊不太一样,那它们又该怎么去计算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减法。新课讲授 (一)例题1讲解 好,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这样一个减法算式,你能够说出它大致的结果吗?我们尝试着,试着估算一下。 好,你来试一试。 唉,这位同学说了,他把435看作是430,然后呢把322看作是320,用430-320就等于110,所以,这个算式的结果约为110。 非常的好,请坐。 那估算啊,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得到一个算式的大致结果,但是呢,它并不准

确,我们如何得到这个算式的准确结果呢?想一想,我们该怎么计算? 诶,很好,我听到了同学们提出,可以用列竖式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没错,我们可以列竖式来解决这个减法问题。 那如何列竖式呢?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快速在你们的验草纸上列出竖式,一会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是怎么列竖式的。好,开始吧。 嗯,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 好,这位同学说了,首先写上被减数,435,然后呢,在相应的被减数的左下方写上减号,很好,哎,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然后我们在写什么啊?诶,写减数,那问题来了,减数该怎么写呢?非常棒,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数位对齐,所以,百位和百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然后呢?哎,在写上等号就可以了,它是一条长长的横线,要注意,我们在画等号的时候,要用直尺规范做图。 好,竖式我们已经列好了,接下来我们该进行计算了,那如何进行竖式的计算呢?这个减法竖式该怎么算?诶,谁来说一说? 好,你来说。 啊,你说,计算减法竖式的时候,要从个位开始减起,非常棒,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那现在我们就试着来算一算吧。 首先,个位上5-2等于3,没错,表示什么呢?3个1,我们相应的写在个位上,然后,我们在看十位上,十位上是数字3-2等于1,唉,那老师的问题来了,我们这个1表示的是什么?非常棒,表示的是1个10,所以相应的写在哪里啊?十位上,哎,十位上,那百位上呢?诶,4-3等于1,写在百位上,诶,很好,看来啊,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现在老师在出一个题,考一考你们。 (二)例题2讲解 我们依然是看这张统计表,同学们注意听,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呢?诶,这个问题是少生产多少,我们该如何计算啊? 哎,没错,谁比谁少,我们也是用减法,那怎么列式呢? 哎,我们用多的减去少的,所以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呢? 好,你来说。 他说可以列式为435减去多少?诶,减去86,很好,那这个式子呀也已经写出来了,那我们该怎么去计算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也是用竖式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很好。那现在我们共同来写下它的竖式吧: 首先,我们写被减数435,然后在左下方写上减号,我们写减数要注意,没错,数位要对齐,所以,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最后呢,在用直尺写上等号。好了,竖式也已经列好了,那接下来呢?诶,接下来我们该进行计算了。

小学数学优秀试讲稿:《小数乘整数》

小学数学优秀试讲稿:《小数乘整数》 同学们平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你好优秀教育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风筝的问题。请看!一起读题,声音真响亮! 通过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生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其他问题吗?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子的孩子!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买三个燕子型的风筝要花多少钱?会列式吗?谁愿上黑板上来列?列的对不对? 那这个式子该如何计算呢? 大家真的会算吗?这可是一个新问题,自己试着算一算吧! (十分钟过去了) 哪个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请在投影仪上展示。 (1) 这位同学想到了把三个3.5加起来,这个想法很好。 (2)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位同学想到了3.5元=3元5角,3*3元=9元,3*5角=15角=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10.5元。这种想法也非常棒! (3) 谁有不同的想法?你想到了列竖式的方法。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个竖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说。 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我们想到了3.5元=35角,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算法得到答案。 其实在计算工程中,我们是把3.5先扩大了10倍,算出结果后,还要将结果缩小到它的1/10.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技巧吗? 对,我们做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最后的结果要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为了巩固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给大家布置几道题目。

1.刚才还有同学提出买5个4.6元的风筝要花多少钱?这个该怎么计算呢?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试着算一算。 2.0.72*5=?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做一做。 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这位同学做的好不好? 你举手,有什么问题?他说3.60=3.6,应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你们同意吗? 不要忘了,横式上要写上结果。 好,我们再做几个练习。 最后,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青岛版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抽到的课题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第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式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探究式”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具备小组合作和汇报表达的能力 四年级还处于中年级,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探究学习的的深度还不够,质疑能力、表达能力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二、教法学法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如何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成为我设计本节课基本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方法上,我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使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脑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意识。 三、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的调查和分析,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学一开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了教学情境生活化,从孩子的经验出发,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孩子的兴趣很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到新课的学习。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热情,学生通过信息可能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引入-------的学习中。(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范例(1)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探索性教学的课堂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册,第()单元的()。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基本的(),进一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学习中,应注重学生的();应注重()……。 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2)……………… (3)……………. (4)………………… 这一课的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

1、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一 《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移与平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2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相交与垂直、角等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二、说学情: 今天的学习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接触移动的图形。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图形问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直尺、三角板、铅笔。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三)当堂训练,巩固深化。(四)小结归纳,回顾反思。(五)布置作业,及时反馈。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优秀模版

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解决问题——连续两问的问题》 我将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评价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的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十五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方法,掌握这些条件之间的联系,会列式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生活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精神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 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3、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需要做如下的教学准备:

小学数学优秀试讲稿

一、小数乘整数 同学们平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风筝的问题。请看!一起读题,声音真响亮! 通过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生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其他问题吗?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子的孩子!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买三个燕子型的风筝要花多少钱?会列式吗?谁愿上黑板上来列?列的对不对? 那这个式子该如何计算呢? 大家真的会算吗?这可是一个新问题,自己试着算一算吧! (十分钟过去了) 哪个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请在投影仪上展示。 (1)这位同学想到了把三个3.5加起来,这个想法很好。 (2)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位同学想到了3.5元=3元5角,3*3元=9元,3*5角=15角=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10.5元。这种想法也非常棒! (3)谁有不同的想法?你想到了列竖式的方法。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个竖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说。 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我们想到了3.5元=35角,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算法得到答案。 其实在计算工程中,我们是把3.5先扩大了10倍,算出结果后,还要将结果缩小到它的1/10.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技巧吗? 对,我们做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最后的结果要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为了巩固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给大家布置几道题目。 1.刚才还有同学提出买5个4.6元的风筝要花多少钱?这个该怎么计算呢?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试着算一算。 2.0.72*5=?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做一做。 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这位同学做的好不好? 你举手,有什么问题?他说3.60=3.6,应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你们同意吗?不要忘了,横式上要写上结果。 好,我们再做几个练习。 最后,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小学数学逐字逐句试讲稿精品汇总(三)

小学数学逐字逐句试讲稿 精品汇总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试讲稿 (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课时61页) 一、导入新课 好,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呀最近发现大家表现都非常的棒,老师呀想给你们一些奖励,于是呢就去新华书店想给你们买一些书。我们来看,这是老师在新华书店买书的一个情景:售货员介绍呢说,这一套连环画有16本,老师呢,打算买3套连环画,那根据这样的一个情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哦,你们想知道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诶,一共多少本?诶,一套16本,有3套,一共多少本是求什么呀?哎,就是求3个16是多少。那该如何列式呢?好,这位同学你来说,哦,用16乘3,很好(板书:16x3)!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算式:16——诶,多位数,3——一位数,依然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但是它和我们之前所学又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呀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题目:《笔算乘法》)。 二、讲授新课 好,首先呢,老师依然是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同

桌两人为一个小组,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算一算16x3等于多少?好吗?好,现在开始!(巡视)嗯,老师看到同学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哎,那现在,大家都讨论结束了,你们得出答案了吗?哎,很好!那哪一位同学想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呢?好,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说,哦,这个小组说了,他们是使用加法来计算的,为什么呀?哦,你说16x3表示的是3个16,也就是可以写成16加16再加上16,然后利用加法竖式来进行计算。最终呢?哎,最终得到的结果是48,很好!那哪一位同学还有不同的观点?好,你们来说。哦,这一个小组他们用的是摆小棒的方式。那你能具体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小棒的吗?好,我们来听他叙说。好,16个小棒来表示的话就是:1捆小棒和6根小棒,然后呢一共有3份这样的小木棒,非常棒!继续你是怎么做的呀?哦,你是先看零散的小棒,一共有?很好,一共有18根。然后呢?哦,你把其中的10根数出来又扎成了一捆,和成捆的放在一起。这样呢?哎,就一共有4捆和8根,最终就是48根。非常棒!描述的很到位很具体,我们给他掌声鼓励!(鼓掌)哎,那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好,这个小组你来说。哦,他们说了,他们用的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列竖式的方式来计算这个乘法。那好,列竖式,大家如何做呢?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他做的到底对不对。首先列竖式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招教试讲稿

《字母表示数》试讲稿 四年级下册第5章第1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字母表示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下面进入我说你学的环节。 师: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同学们,继续来学着说下去吧。 师:3只青蛙12条腿......10只青蛙40条腿(停顿)大家怎么都不说了呢? 师:哦,你们发现永远也说不完。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我看很多同学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其实这里我们可以请字母来帮忙,那带上你们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行程吧。《字母表示数》 二、新授 师:刚刚的儿歌中,如果我们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那应该怎样表示出青蛙只数和腿数呢?独立思考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师:第四小组讨论的最激烈了,你们来说说。 师:你们觉得可以表示为a只青蛙a条腿。你们组分工明确善于合作,值得我们学习。师:第七小组,老师发现你们一直在摇头,是觉得第四组的想法不对吗? 师:哦,你们觉得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不一样,所以不能都用a来表示。那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么? 师:你们认为是a只青蛙b条腿。你们组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非常了不起。这次同学们都同意了么? 师:第一组,你们还有意见,那来说说。 师:嗯,你们觉得这样看不出来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你们已经给了最好的证明。 师:那应该怎么表示呢? 师:我们不妨来思考既然发现腿数是只数4倍的话,这里是不是就可以用4a就能清楚的表示出腿数与只数的倍数关系了。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啊。很好,就是a只青蛙4a条腿。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么? 师:都觉得非常简单啊,那接下来就用字母表示屏幕上的儿歌吧。 师:第一排的同学,你来试试。 师:非常好,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你的发言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那如果这里的字母换成x,你们可以完成么? 师:最后一排的同学,你来说说。 师: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回答的言简意赅,不愧是我们班的数学小能手。师:这里我们会发现字母表示数,这里可以换成任意的字母,可以是a,可以是x,也可以是其它的字母。 师:现在字母表示数,你们都可以熟练运用了,那么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了呢? 师:大家都想说啊,那么我们就让举手最快的淘气来说一说它的问题吧。

最新优秀获奖小学数学说课稿模版

最新优秀获奖小学数学说课稿模版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

(),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法、说学法 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