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计算计算书(附着撑杆类型为类型Ⅲ)

附着计算计算书(附着撑杆类型为类型Ⅲ)
附着计算计算书(附着撑杆类型为类型Ⅲ)

附着计算计算书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

因此以此道附着杆

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

及支座反力计算如

下:

风荷载取值:Q = 0.18kN ;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kN ;

2

513 62

A 心 A D M

325m25.2m ,

12.3m

SI. 51 115.49

弯矩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N w = 29.4464kN

、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变形图

e.99 I 3.14

2.21 ODO 22.70

27.23

.I

T\ COS ◎] + 与 COS - 7^ COS £E S = ~^v cos 3

"厂0

?I

7] sin £?! + 7^ sin £z 3 + 7^ sin QJ 3 = -N v sin 0 IX p '

石[@i +c/2) cos 04 - (a ; + c / 2) sin a }]+ 隔[临 +c/2) cosa 2 +

B 申 (a 2 - / 2) sin 岂]+ 爲[-($ +c/2) cosa 3 + (a^ - - ^ / 2) sin ]=

其中:

o :] = arctgl^ /tij ] £Z 1 = arctg[hY /(cz a - dj] QJ 3 = arci§[I(a s - ?1 - c)]

J

2.1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

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9从 0 - 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

求得各

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

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34.84 kN ;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0.00 kN ;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8.60 kN ;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5.04 kN ;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5.75 kN ;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0.62 kN ;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9 = 45 135 , 225, 315 , 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

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4.06 kN ;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9.73 kN ;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9.85 kN ;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4.06 kN ;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9.73 kN ;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9.85 kN ;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er = N / A n < f

其中(T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N =54.063 kN ;

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1 0号工字钢;

查表可知A n =1430.00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T =54.063/1430.00 =37.807N/mm

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215N/mm,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 1、附着装置布置方案 根据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附着距离一般为3~5 m,附着点跨距为7~8 m[1,2],塔机附着装置由附着框架和附着杆组成,附着框架多用钢板组焊成箱型结构,附着杆常采用角钢或无缝钢管组焊成格构式桁架结构,受力不大的附着杆也可用型钢或钢管制成。 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楼面顶板标高,按照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需设4道附着装置,以满足工程建设最大高度100 m 的要求。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如图2 所示。 图1塔吊简图与计算简图 塔吊基本参数

图2塔吊附着简图

三、第一道附着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第一道附着的装置的负荷以第四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计算,第一道附着高度计划在第8层楼层标高为23.45米。 (一)、支座力计算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Q = 0.41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 w = 105.3733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44.0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8.4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75.21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64.95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11.6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11.69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 σ= N / A 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275.21 kN; A 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

QTZ63塔吊附着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塔吊附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遵义华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在遵义县南白五里堡,总建筑面为90000M2,分A1、A2、B1、B2栋,A1、A2、B1、B2地下室一层,总高度98M建筑占地面积4000 M2,正负零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908.40M,采用框剪结构。其中A1、A2共用一台塔吊,B1、B2共用一台塔吊。 二、塔吊介绍 本塔吊为“华夏”牌QTZ40,最大独立高度为28.3米,最大附着高度为120米,在工作高度达70米前,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当工作高度超过70米时,只能采用二倍率钢丝绳。 三、附着架的安装 1、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此时为提高塔机稳定性和刚度,在塔身全高内设置至少7道附着装置。为此要求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的距离为2.9米,附着装置之间的距离尺寸用户可根据施工情况自行调整,安装方法见图1-1。在图1-1中,H1小于或等于21.3米, H2=H3=H4=H5=H6小于或等于17.6米,H7小于或等于15米。

①、附着点的强度应满足塔机对建筑物的荷载,必要时应加配筋或提高砼标号。 ②、附着筐尽量设置在塔身标准节接头处,附着架应箍紧塔身,附着杆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0°以内。 ③、杆件对接部位要开30°坡口,其焊缝厚度应大于10mm,支座处的焊缝厚度应大于12mm。 ④、附着杆件与墙面的夹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⑤、锚固点以上的自由高度应控制在说明书规定高度之内。 ⑥、附着后要有经纬仪进行检测,并通过调整附着撑杆的长度及顶块来保证塔身垂直度(塔身轴线和支承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4/1000,最高锚固点以下的塔身垂直度不大于2/1000),并作好记录。 四、附着架的拆除 1、用钢管、跳板在附着筐下搭设操作平台,搭设时应将平台支撑好。 2、依据建筑物搭设走道或设置其它辅助起吊装置。 3、用走道拆除时可直接将附墙支撑转移到建筑物内,再转移至地面。 4、采用其它辅助起吊装置拆卸时,应先用吊绳固定好靠建筑物端的撑杆,然后退掉靠建筑物端的撑杆销;再用绳将塔身端撑杆固定好,退掉销子后缓慢放下支撑杆,让辅助起吊装置受

塔吊计算书

附塔机基础及平衡重和塔吊计算书 ○1基础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80,塔吊起升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1.60m, 自重G:600kN,基础承台厚度hc:1.00m,最大起重荷载Q:60kN,基础承台宽度Bc:5.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 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5mm 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6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6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 k =G+Q=600+60=660kN; 2、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M kmax =960kN·m; 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 k /(F k +G k )≤Bc/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 k ──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 k ──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 k ──混凝土基础重力,G k =25×5.5×5.5×1=756.25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960/(660+756.25)=0.678m < 5.5/3=1.83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地基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678m < 5.5/6=0.917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k =(F k +G k )/A P kmax =(F k +G k )/A + M k /W 式中:F k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 k =660kN ; G k ──基础自重,G k =756.25kN ; Bc ──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 ; M k ──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 k = 960kN ·m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 3=0.118×5.53=19.632m 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 k =(660+756.25)/5.52=46.818kPa P kmax =(660+756.25)/5.52+960/19.632=95.717kPa ; P kmin =(660+756.25)/5.52-960/19.632=0kPa ;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160.000kPa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压力标准值P k =46.818kPa ,满足要求!

单管通信塔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参数 (1) 1.2结构选型与构件布置 (1) 1.2.1主体结构 (1) 1.2.2平台 (2) 1.2.3天线 (2) 1.2.4馈线、爬梯 (2) 1.2.5基础 (2) 二、荷载计算 (3) 1.1永久荷载 (3) 1.1.1塔身自重 (3) 1.1.2平台自重 (3) 1.1.3天线自重 (3) 1.1.4爬梯和馈线自重 (3) 1.1.5永久荷载计算结果 (3) 1.2横向风荷载计算 (3) 1.2.1基本公式 (3) 1.2.2基本风压 (3) 1.2.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4) 1.2.4风荷载体形系数 (4) 1.2.5风振系数 (4) 1.2.6平台及栏杆所受风荷载 (5) 1.2.7横向风荷载计算结果 (6)

1.3其他可变荷载 (6) 1.3.1覆冰荷载 (6) 1.3.2地震作用 (6) 1.3.3雪荷载 (6) 1.3.4安装检修荷载 (6) 1.3.5平台活荷载 (7) 1.3.6其他活荷载计算结果 (7) 1.4荷载计算结果 (7) 三、荷载效应组合 (8) 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8) 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8) 3.3荷载分布图 (9) 3.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分布图 (9) 3.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分布图 (10) 四、内力计算 (11) 4.1分析方法 (11) 4.2计算模型 (11) 4.3荷载工况 (12) 4.4计算结果 (13) 4.4.1轴力计算结果 (13) 4.4.2剪力计算结果 (14) 4.4.3弯矩计算结果 (15) 五、截面验算 (16) 5.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16) 5.1.1强度验算 (16) 5.1.2稳定验算 (16) 5.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7)

塔吊附着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部署 (2) 4作业工艺 (3) 4.1预埋件安装 (3) 4.2附墙架选用 (4) 4.3安装工具选用 (4) 4.4作业人安排 (5) 4.5附墙安装程序 (5) 4.6顶升作业 (6) 4.7塔吊升高完毕后检查、调整,验收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5安全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6计算书 (1) 6.11#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 6.22#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5) 6.33#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0) 6.45#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5) 6.56#附着计算计算书 (19) 7附图: (25) 7.1附着平面布置图 (25) 7.2附着高度示意图 (28)

1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为保证xxx八期工程施工现场的5台TC6010塔机的各级顶升满足塔机使用说明书中附着高度及自由高度的要求,错开群塔高度,落实群塔防碰撞措施,保证塔吊作业安全,特编制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正)国务院令第549号)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3)《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除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8)《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79-2009 (10)xxx八期工程塔吊基础平面布置图 (11)xxx八期工程施工图纸 (12)TC6010-6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工程概况 深业xxx八期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古塘坳片区金榜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2996.0平方米,本期总建筑面积约160112.57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局部负二层,地上30层,包括5栋塔楼及一栋商业中心,建筑概况如下所示: 本工程5台塔吊型号均为QTZ80(TC6010-6)型,为基础固定、外墙附着式,独立式起升高度为40.5米,附着式时起升高度可达220米;标准节最大起重量为6t,额定起重力矩为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型号QTZ40(浙江建机)塔身桁架结构类型型钢塔机计算高度H(m) 30 塔身宽度B(m) 1.6 起重臂长度l1(m) 57 平衡臂长度l2(m) 12.9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06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 准值T k1(kN·m) 60 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60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kN*m) 60 附着杆数四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Ⅰ类附墙杆截面类型格构柱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 附着次数N 4 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9.5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9.5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5.7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7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5.7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7 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4(m) 9.5 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4(m) 9.5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1 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 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度 h1(m) 附着点净高 h01(m) 风压等效高 度变化系数 μz 工作状态风 荷载体型系 数μs 非工作状态 风荷载体型 系数μs' 工作状态风 振系数βz 非工作状态 风振系数 βz' 工作状态风 压等效均布 线荷载标准 值q sk 非工作状态 风压等效均 布线荷载标 准值q sk' 第1次附 着 9 9 0.65 1.95 1.95 1.977 1.977 0.269 1.347 第2次附 着 15 6 0.734 1.95 1.95 1.901 1.963 0.293 1.51 第3次附 着 20 5 0.738 1.95 1.95 1.825 1.934 0.282 1.496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 塔吊附着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职务:编制人: 校对人:职务: 审核人:职务: 审批人:职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 2 二、塔吊选型 --------------------------------------------------- 2 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 3 四、技术保证条件 ----------------------------------------------- 4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计划--------------------------------------------------- 5一、施工进度计划 ----------------------------------------------- 5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 5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 一、技术参数 --------------------------------------------------- 6 二、施工工艺流程 ----------------------------------------------- 6 三、施工方法 --------------------------------------------------- 6 四、检查验收 --------------------------------------------------- 7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9 一、组织保障 --------------------------------------------------- 9 二、技术措施 -------------------------------------------------- 12 三、监测监控 -------------------------------------------------- 14 四、应急预案 -------------------------------------------------- 14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15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15 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 16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6 一、计算书 ---------------------------------------------------- 16 二、节点图 ---------------------------------------------------- 27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 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筑 2(m) 建筑面积(m建筑高度) 0 0 总工期(天)主体结构框架0 地上层数地下层数0 标准层层高其它主要层高(m) 0 (m) 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XXX XXX 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 XXX XXX 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 二、塔吊选型

塔机附着计算书实例

塔机附着计算书实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H5810塔式起重机非标附着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GB/T 13752-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二、设计说明 1、本方案仅适用于我公司QTZ80(H5810)塔机在以下附着示意图方式的使用; 2、任何力学或几何方式的改变均不再适用于本方案。 三、QTZ80(H5810)塔机附着平面内的最大载荷见下表: (表一) 四、附着示意图 各附着杆长度(表二)

五、附着杆受力及附着点反力 工作状态各附着杆最大受力(表三) 非工作状态各附着杆最大受力(表四) 通过以上分析,选取以下各附着杆的最大受力工况进行校核: 工作状态各附着点最大受力(表五)

非工作状态各附着点最大受力(表六) 通过以上分析,附着点最大反力见下表: (表七) 六、附着杆校核 附着杆截面示意图 以下仅对附着杆1~4进行分析计算; 附着杆主肢:∠50×50×5,Q235,截面积A1=480mm2;

附着杆缀条:∠30×30×3,Q235,截面积A2=175mm2;附着杆截面边长a1=(mm) 附着杆截面边长a2=(mm) 附着杆1重量:G1=210(kg) 附着杆2重量:G2=175(kg) 附着杆3重量:G2=170(kg) 附着杆4重量:G2=206(kg) 附着杆最大截面主肢X轴总惯性矩:Imax=(mm^4) 附着杆最小截面主肢X轴总惯性矩:Imin=(mm^4) 主弦单肢弱轴惯性矩:I1=46400(mm^4) 缀条弱轴惯性矩:Iz=6100(mm^4) 缀条跨距L1=(mm) 材料安全系数:k= 整体惯性半径:r=(mm) r=mm) 主弦单肢惯性半径: 1

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取样说明

何谓钢结构?钢结构有何特点? 1、由钢材轧制的型材和板材作为基本构件,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规则连接起来,能承受荷载的结构物叫钢结构。 2、钢结构的特点:(1)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好。 (2)钢结构计算准确,安全可靠。 (3)钢结构制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装配性。 (4)钢结构的密闭性好。便于做成密闭容器。 (5)钢结构建筑在使用中易于改造。 (6)钢结构可做成大跨度和大空间的建筑。 (7)钢结构的耐腐蚀性能差。 (8)钢结构耐热性好、耐火性差。 1、钢结构屋脊两侧的C型檩条间是否必须用撑杆(刚拉条)连接?它的作用是什么? 撑杆是必须的,主要是保障檩条避免侧向失稳。 2、Q235韧性好,Q345强度高,Q235结构钢为碳钢,Q 345为低合金钢;前者的塑性及可焊性较后者要好一些,价格前者便宜一些;强度后者好一些。 3、钢结构厂房中,以C型钢为例,檩条安装方向是开口朝向屋脊好还是檐口好? 槽型和Z型;檩条上翼缘的肢尖(或卷边)应朝向屋脊方向,以减少荷载偏心引起的扭矩…… Z或者C形檩条的安装方向为上翼缘朝向屋脊:上翼缘朝向屋脊是为了减少C、Z型檩条总存在向屋脊方向的力矩,为了克服或减少这种力矩,再加上支座处有一个檩托,可以保证檩条的侧向稳定和向屋脊倒。屋面板对其檩条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与屋面拉条一道形成支撑体系这个问题分别按照开口向上和向下计算一下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了,开口向下时最大的应力出现在卷边处,卷边没有板件支撑,容易使檩条受压屈曲。反之,开口向上,最大的应力出现在腹板边缘处处,此时腹板可以提供支撑作用,使檩条受力合理。

01结构计算书

14结构计算书 1结构计算书是结构施工图绘制的主要依据,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所有计算书应自校、校对、审核,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专业负责人在计算书首页上签字,作为技术文件归档。 2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清楚,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和引用规范、规程、标准以外不常用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明其来源出处。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方,计算程序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做必要的调整,当确有依据而不做调整时,应说明理由。 4采用结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时,应根据图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作为结构计算书的内容。 5所有计算应有计算参数(如混凝土及钢筋强度取值等)、计算模型简图(标明几何尺寸、断面尺寸)、荷载简图(说明荷载形式、大小、作用位置及来源)、计算过程(手算时)和计算结果(如内力、配筋、变形和裂缝宽度等),必要时应有对结果的比较分析。 6结构计算书应设封面、目录、正文。内容要求完整连贯。篇幅较大时可整理分册;当某项内容篇幅较大时可列为附件,附件的排列位置应在正文中索引。结构计算书要求一式二份,一份用于内部归档,一份用于审图。 计算书宜为word电子文档(图形可插入),纸张大小统一,应有页眉页码。 7计算书封面应注明编制单位、工程名称和项目名称、计算日期、设计、校对、审核、专业负责人等签字,并加盖注册章单位公章和注册工程

论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word文档

论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 引论:塔式起重机的安装说明书中对其附着装置的制作、内力、安装使用要求均有详细论述,安装单位按说明执行即可。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形式多变,往往出现塔机安装位置与建筑物可锚固点的距离超过使用说明的情况,需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进行附着计算。本文着重论述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 许多建筑安全计算软件都可以用来进行超长附着的计算,其计算程序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一是附着杆内力计算时,塔吊工况分析不正确,各工况下内力取值不明确,一笔带过,例如品茗安全计算软件对附着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并未给出具体数值,直接得出结果。由于塔吊型号各异,附着高低不同,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也是不同的,软件中采用同一取值,很难弄清是否与实际相符;二是附着杆设计采用单根型钢,无法进行组合截面的计算,设计出的附着杆选型很大,不能利用。本文通过对附着整体设计过程的分析,对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一个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1、附着杆计算 (1)附着杆内力 超长附着杆的内力在说明书中一般无规定,需进行计算。附着杆的安装高度在塔机说明书中有规定,最上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应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多支承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可采用软件求解,本文利用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力学求解器研制组的力学求解器作为例子。塔机参数如下:

计算采用广东建机厂的QTZ80B型塔机为例,附着参数如下表,采用力学求解器求塔身内力及其支座反力。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7#塔机附着计算书

7#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JGJ/T187-2019 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附图如下: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回转惯性力及风荷载产出的扭矩标准值:T k=T k1=67kN·m 2、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 E=92.328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5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3、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5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5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30.572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 α1=arctan(b1/a1)=52.997°α2=arctan(b2/a2)=51.771° α3=arctan(b3/a3)=51.771°α4=arctan(b4/a4)=52.997° β1=arctan((b1-c/2)/(a1+c/2))=43.518°β2=arctan((b2+c/2)/(a2+c/2))=50.557° β3=arctan((b3+c/2)/(a3+c/2))=50.557°β4=arctan((b4-c/2)/(a4+c/2))=43.518° 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δ11× X1+Δ1p=0 X1=1时,各杆件轴力计算: T11×sin(α1-β1)×(b1-c/2)/sinβ1+T21×sin(α2-β2)×(b2+c/2)/sinβ2-T31×sin(α3- β3)×(b3+c/2)/sinβ3-1×sin(α4-β4)×(b4-c/2)/sinβ4=0 T11×cosα1×c-T31×sinα3×c-1×cosα4×c-1×sinα4×c=0 T21×cosα2×c+T31×sinα3×c-T31×cosα3×c+1×sinα4×c=0 当N w、T k同时存在时,θ由0~360°循环,各杆件轴力计算: T1p×sin(α1-β1)×(b1-c/2)/sinβ1+T2p×sin(α2-β2)×(b2+c/2)/sinβ2-T3p×sin(α3- β3)×(b3+c/2)/sinβ3-T k=0 T1p×cosα1×c-T3p×sinα3×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 T2p×cosα2×c-T3p×sinα3×c+T3p×cosα3×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 δ11=Σ(T12L/(EA))=T112(a1/cosα1)/(EA)+T212(a2/cosα2)/(EA)+T312(a3/cosα3)/(EA)+12(a4/co sα4)/(EA) Δ1p=Σ(T1×T p L/(EA))=T11×T1p(a1/cosα1)/(EA)+T21×T2p(a2/cosα2)/(EA)+T31×T3p(a3/cosα3)

1支撑,拉条及拉条连接节点的常见错误

第!"卷第#期建筑结构$%%"年#月轻钢结构设计中几个常见错误分析 鲁莉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上海$%%%!$)梁发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提要]轻钢结构近年来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但部分设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由于设计不周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总结了轻钢结构设计中在支撑设置、拉条设置、拉条节点等几方面的常见设计错误,并加以分析,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轻钢结构设计错误门式刚架支撑拉条 ’()*+,-()*+.+--/.+012+10-.30--4+-5.(6-/71.-8(59*(53(50-2-5+7-30.:;-231.-.<=-.+012+10-8-.() 5-0.*36-5’+>--5+03(5-8(5+*(..?-2(3/(@-8A (-/8,322(8-5+.81-+<(52<5.(8-03+-8-.()5*3??-5-8<223.(<53//7 :B -6-03/2<==<5-0C 0<0.(5+*-8-.()5032-,+-5.(<50<8,+-5.(<50<8D <(5+.30-(5+0<812-8358353/7@-8+*0<1)*-5)(5--0(5)? 032+(2-.:E +235>-0-A -008+<8-.() 5-0.(5?032+(2-:!"# $%&’(:/()*+,-()*+.+--/.+012+10-.;8-.()5-00<0.;)3>/-8A 03=-;>032-;+-5.(<50<8目前很多轻钢厂家是设计、制作、安装一体化服 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轻钢结构由于设 计不周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F ]。笔者通过多年 来从事轻钢结构设计的实践和体会,总结了设计工作 中常见的错误,提出来以供广大设计人员参考。 一、关于支撑的设置 正确的支撑系统应能形成完整的传力路线,否则 就不能发挥作用。设计人员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F )屋面支撑不设压杆,构造如图F (3 )所示。一般屋面支撑多采用张紧的圆钢,只能承受拉力,在不设压 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传递水平力的桁架,支撑实际上 不起作用。正确的构造应如图F (>)所示,在承受水平 力时,其计算模型如图F (2)所示,图中虚线所示为 退 出工作的杆件。 单击来源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452723.html,/shop/view_shop.htm?nekot=0rbB6NTGMjAxMA==1294278459959&user_number_id=441536699

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设计

QTZ125塔机附着 计 算 书 共8页 (包括封面) 2009年9月24日

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人:审核: 编制日期:2009年9月24日

说明 本设计计算是按照撑杆受力进行设计计算及校核,对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主要工况撑杆稳定性进行计算,及时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基座板焊缝、联系梁螺栓、连接板进行强度校核,计算结果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目录 一、技术参数-2 二、撑杆强度计算和校核-3 三、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υ25强度计算和校核-4 四、基座板焊缝强度计算和校核-4 五、联系梁螺栓M24强度计算和校核-4 一、附着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1、塔吊附着架非工作状态下经查说明书,其最大工况为17T,撑 杆长度4.6米。 2、撑杆用4根63*5角钢焊接拼方。 3、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υ25。

4、 环梁连接螺栓M24,8.8级。 二、撑杆强度计算和校核; 计算撑杆刚度受力和安全性; 撑杆截面积 =6.414*4截面积=24.56㎡ 1x=23.17*4=92.68cm 4 撑杆刚度条件 λ≤[λ] λ---构件的长细比。 [λ]---许用长细比。 1.23794 .1460===r LC λ cm cm cm A I r 94.156.24/468.92/2=== 查表4-1-17 υ=0.130 2/266) 10056.24(130.02/170000mm N N =??=ΦA =α490][=?α N----计算轴压力(N ) A----构件毛截面积cm 2 υ---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α]--------材料许用压应力。 所以撑杆受压稳定。 三、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φ25强度计算和校核; []22/300/78.24) 1009.4(1417000011mm N mm N nA N =?=??==αα

拉条的设置研究

拉条的设置研究 段正光,刘堰陵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23) 摘要: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对轻钢结构设计中关于拉条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轻钢结构;拉条;洞口 1 概述 拉条起承受檩条侧向力、减小檩条侧向变形的作用。同时,拉条还可作为檩条的侧向支撑,减小檩条的计算长度。其作用很容易理解,但拉条力的传递却往往被忽视。 2 屋面拉条的设置 2.1 屋脊及屋面开洞时拉条设置 拉条受力一般需要传至刚架上,旧的轻钢规程CECS102:98第6.3.5条指出:“在屋脊处还应设置斜拉条和撑杆”。如图1(a)所示,拉条的力在屋脊处从斜拉条和撑杆组成的水平桁架传至檩条的端部,靠近檩条与刚架节点,相当于将拉条的力传至刚架。根据同样的原理,当屋面开孔时,在开孔的下侧也应设置斜拉条和撑杆,如图1(b)。有些设计不设这部分斜拉条和撑杆,且所有檩条也采用相同的截面,则图中檩条1以下的拉条力都传到檩条1上,可能造成檩条1强度不够。修订后的轻钢规程CECS102:2002中第6.3.5条已改为“斜拉条应与刚性檩条连接”,上述屋面开孔的情况就属于应设斜拉条的情况。

当屋面是双坡对称结构时,也可采用如图1(c)所示的拉条布置方式,即在屋脊处设拉条1,直接将屋脊檩条连起来,使两侧拉条的力互相平衡。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屋脊檩条在拉条作用下受力模型如图1(d)所示,拉条会对檩条产生垂直于屋面向下的合力Ntgθ。与其它檩条相比,屋脊檩条承受的屋面荷载面积较小,但增加了拉条的垂直力Ntgθ,屋面荷载与拉条附加力的合力不一定比其它檩条所受合力小,因此,屋脊檩条需要单独计算。对于屋面不对称的情况,由于屋脊两侧拉条的力不能平衡,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2.2 屋檐处拉条的设置

塔吊附墙计算书[1]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 k=W0×μz×μs×βz 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0.55kN/m2; μ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 μz=2.34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U s=0.065;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0.7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N w=W k×B×K s 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059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1.50m 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0.02kN/m 风荷载实际取值 q=0.02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 M=1000kN.m q M 24.0m 9.0m 12.0m 12.0m 30.0m 计算结果: N w=107.477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三、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 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39.88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89.06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3.98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22.71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0.50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12.70 kN 四、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45,135,225,315, 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 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14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7.47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60.08 kN

塔式起重机附着计算

福清裕荣汇塔机附着方案(施工、计算) 编制单位:福州鲁福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3年07月11日

施工组织设计(安拆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福清裕荣汇1#楼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现报上塔机QTZ5613附着施工、设计、计算 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文件, 请予以审查。 主编 编制人工程项目部/专业分包施工单位(盖章)技术负责人 审 核 单 位 总承包单位审核意见: 年月日总承包单位(盖章)审核人审批人 审 查 单 位 监理审查意见: 监理审查结论:□同意实施□修改后报□重新编制 监理单位(盖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日期:

塔吊附着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福清裕荣汇1#楼 建设地点:福清市 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根据工程的需要拟在1#楼处【见塔吊位置平面图(图一)】安装一台的QTZ80(TC5613)型塔机,用于结构施工中的大宗物料(如:钢筋、模板、砼、构件等)的水平、垂直运输塔机初装基本高度20m,最终安装高度为138 m,起重臂长56m。本次安装臂长56m,根据说明书附着锚固的架设要求,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需要安装7道锚固【见塔吊立面示意图(图二)及附着大样平面图(图三)】, 二、编制依据 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⒉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⒊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⒋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⒌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性能测试》 ⒍《QTZ80(TC5613)塔机使用说明书》 7.附着杆件A1为5米A2为5.6米A3为5.3米. 三、塔机概述

很实用的雨篷计算范例

运达中央广场瑞吉南面雨篷系统计算书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九月

目录 瑞吉酒店雨篷系统计算 .................................................................................................... §1、雨篷面荷载确定[标高:4.5m] ........................................................................... §2、雨篷8+1.52PVB+8mm夹胶玻璃面板计算 .................................................. §3、雨篷支撑钢架结构计算.................................................................................. §4、雨篷支撑钢架结构固定钢梁计算.................................................................. §5、雨篷支撑钢架结构固定钢梁焊缝强度计算..................................................

瑞吉酒店雨篷系统计算 §1、雨篷面荷载确定[标高:4.5m] 雨篷系统分析包括8+1.52PVB+8mm 夹胶钢化玻璃和3mm 厚铝单板作饰面材料, 为保守计算,按玻璃和铝单板自重平均值取,该部位最大计算标高5.0m ,玻璃区域 单位面积自重为0.250kN/m 2(该值包括8+1.52PVB+8mm 夹胶钢化玻璃、3mm 铝单 板、辅助型材及其它连 接附件,即在8+1.52PVB+8mm 夹胶钢化玻璃的单位面积自 重的基础上考虑1.2倍的系数,但不包括支撑钢结构本身的自重,支撑钢结构本身 的自重0.30 N/m 2)。 1.1、风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对于粗糙度为B 类的地区,该处 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μz =1.0,阵风风压系数βgz =1.7。 (1)、负风压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时的风荷载(用于顶部面板,为保守计算现 取值-1.3): 根据载荷确定的有关公式可得: =-1.70×1.0×1.3×0.35 =-0.774(kN/m 2) =-1.4×0.774=-1.083(kN/m 2) (2)、正风压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时的风荷载(作用于顶部面板,由于雨棚 属于悬挑结构,为保守计算现取值+1.3): =1.70×1.0×1.3×0.35 =0.774(kN/m 2) =1.4×0.774=1.083(kN/m 2) 1.2、雪荷载计算 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和《长沙地方规范》取值: 0.7 kN/m 2。(用于雨篷顶面板的水平顶面),为保守计算积雪系数取1.4。 =1.4×0.70=0.98(kN/m 2) w w 0s s r k μ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求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 求 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中高层建筑施工日趋增多,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附着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使用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装置,下面通过对附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附着处支座的受力及附着杆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浅析它在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计算塔机附着装置的受力时按如下2种工况进行附着处支座和附着杆的受力计算: 计算工况Ⅰ 塔机满负荷工作,起重臂顺着塔身方向,风垂直吹向起重臂、风载作用产生的扭矩与旋转机构作用产生的扭矩方向一致。 计算工况Ⅱ 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位于塔身对角线方向,起重臂能随风回转,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1.附着处支座的受力计算 计算塔机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可以将其塔身简化成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如图A所示。由于塔机最上一道附着处附着装置受力最大,并以此道附着装置的荷载分析附着装置受力,对附着装置进行设计计算。因此实际计算其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简化成2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B。

图A 塔身受力图 图B 塔身简化受力图 M1=(8×M×Lb+8×Pw×Lc×Lb-q1×La3- 2×q2×Lb3+4×q3×Lc2×Lb)/(12×La+16×Lb) (1) Fv=[2×M1+2×M+2×Pw×(Lc+Lb) +q2×Lb2+q3×Lc×(Lc+2×Lb)]/(2×Lb) (2) 式中: M-作用于塔身端部的弯矩,塔身上部各部件的自重与工作载荷 对塔身回转中心的力矩之和; Pw-作用于塔身上部各部件的风载之和; q1、q2、q3-作用在塔身各部段上的风载,计算工况Ⅰ时,风吹向塔身 方向,不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q1=q2=q3;计算工况Ⅱ时,风吹向塔身 对角线方向,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 q1取平均值,q2、q3取大值; La、Lb、Lc塔身各部段的高度,如仅有一道附着装置、令La=0; M1-多余约束弯矩; Fv-塔身最上面一道附着处的作用力。计算工况Ⅰ时,分别计算塔身端 部弯矩与风载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1与Fv2,Fv1与Fv2相互垂直、作用于 塔身方向;计算工况Ⅱ时,端部弯矩与风载共同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 作用于塔身对角线方向。 2.附着杆的受力计算 如图c所示,∑X=0、∑Y=0、∑Mc=0,解出附着杆对附着框的作用 力Nbd、Nac,Nbc。附着杆对附着框的作用力与附着框对附着杆的作用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附着杆的受力情况。 Nbd=[Fv1(sink1-cosk1)+ Fv2(sink2-cosk2)±2Mn/L]/2sinb (3) Nac=[Nbd(cosb/cosc- sinb/sinc)+Fv1(cosk1/cosc+sink1/sinc)+Fv2(cosk2/cosc+sink2/sinc)]/(cosa/(4) Nbc=( Fv1sink1+Fv2sink2-Nacsina-Nbdsinb)/sinc (5) 式中:Fv1、Fv2-附着处的作用力,计算工况Ⅰ时,Fv1与Fv2相互垂 直,计算工况Ⅱ时,Fv1与Fv2方向相同,Fv=Fv1+Fv2; K1、K2-附着处支座的作用力与塔身平行线的夹角,计算工况Ⅰ时,取 K1=0o、90o、180o、270o,K2=90o、180o、270o、360o循环计算;计算 工况Ⅱ时,K=K1=K2、取K=45o、135o、225o、315o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