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1、多功能课表

教学目标:认识“折”“粘贴”这两种符号。完成多功能课程表制作。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取出多功能课程制作材料,说一说,制作多功能课程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认识“折”和“粘贴”

折叠线:纸工制作中的折叠线通常分为山线和谷线。

山线:把线折在外面;谷线:把线这在里面。

粘贴面:表示在此处抹胶水,并与之相应纸面粘贴。

二、试一试,做一做

1、从材料袋中取出材料,剪下各部分。

2、用长尾图钉沿山线轻轻划痕。

3、沿山线折叠。

4、取A4纸,折成八等分,打开后沿折痕剪开作为内页。

5、将内页装订在课表内。

6、在粘贴面上涂上白胶。

7、粘贴插笔的小部件。

8、做好的手工作品要给老师看,选取做得最有特色的、美观的,会发奖品。

三、教学后记

2、折笔帽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会用卷的折法折笔帽,体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下面两幅图中的笔帽在外形和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2、你有笔帽吗?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笔帽既可以保护鼻尖,又能防止露出的鼻尖乱涂抹,保持文具盒的干净整洁。

3、折笔帽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呢?

二、探究学习

1、谈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折笔帽。

2、提问:笔帽应该做多长?

3、拿出你们材料中的红纸,将削好的铅笔放在纸上,确定笔帽的长度,做好记号。

再在记号处与边对齐折叠,展开。

三、实践体验

1、谈话: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课件出示过程图。

2、沿着折痕剪下纸条,剩下的纸片待用。

3、将纸条紧紧卷在铅笔上。

4、卷紧后在纸条末端贴上双面胶,黏合。

5、取刚刚备用的纸片,剪下四支铅笔宽的纸条,沿长边对折两次。

将纸条包在纸卷上,多余部分塞进纸卷内,最后插入铅笔

四、交流评议

1、互相看一看,你们的笔帽谁的更美观、更结实?

五、教学后记

3、包书皮

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包书皮的方法

2学生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3增强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来评价一下同学们的书,看一看谁的书保护的最干净,最完美。指导学生要懂得保护好书籍。

2、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包书皮。出示课题:包书皮

3、指导学生认识书的有关名称:书脊、封面、封底

4、出示包书纸。

(1)展示多种图案和厚度的包书纸

(2)讲解包书皮需要的工具

5、讲述、演示包书皮的方法

(1)把包书纸正面朝里,轻轻对折后展开,反面,放在桌面上

(2)把书放在包书纸上,使书脊与纸上的折纸平行,中间留出书本厚度的一半距离,左手按住书本,右手拿铅笔,顺着书的四边,依样画线。

(3)把书放到折纸的另一边,再依样画线,使折线两边的两个书样完全对称。

(4)在包书纸两头,离对折线约1.5厘米的地方,两边各剪一道口子,剪的时候刀尖微向折线倾斜,使刀口正好剪到画出的书样边线上。

(5)把包书纸正面朝下展平摊开,将对折线两端剪开的两片小纸,分别沿画线向里折去,使折线和两边线形成一条直线。

(6)把书本对折右边的书样放好。

(7)将右边上下两头的包书纸沿着画线向书的封底折进去,然后把边上留出的一条包书纸,也按照画线向里折进去。

(8)用同样的方法把书的封面包好

(9)书包好后,用双手顺着包书纸来回将书压平。

6、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1)学生独立包书皮,教师巡回指导

(2)看谁包的又快又好

巩固练习,教育安全

六、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4、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知道应该自己整理书包,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会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有条理地整理各种物品。

3、初步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盒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学生猜一猜,读一读。

二、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展示学生的书包,学生说一说书包的构造和作用。

总结:大多数同学的书包内有大、中、小三个夹层,可以分类摆放书本;书包外部的两侧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地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三、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怎样快速整理书包?你有什么诀窍?

孩子们互动,交流经验。教师再列举一些整理书包的方法。

A 按学科分类:语文放在最上面,然后是数学,其他的放在下面。

B按课本和练习本分类课本放在上面,练习本放在下面。

C按课程表分类:按每天课程的先后顺序摆放,先上课程的相关书本及练习本放上面,后上的放下面。

D按面积的大小分类:小的放上面,大的放下面,不大不小的放中间。

E按课内和课外分类:在学校需要用的书放上面,课外书放下面。

教师:你们也可以用老师没有想到的分类方法整理书包。

四、实践体验。

1、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整理书包的步骤图,引导学生了解怎样整理书包:①选择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分类。②将练习本放入主袋的夹层。③将课本放入主袋。④将文具盒放入主袋。⑤将跳绳等物放入前袋。⑥拉上拉链。⑦将水壶、纸手帕等物品放入侧袋。

2、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总结:

①课本、练习本中卷起的页面要压平。

②注意分类整理、分层摆放。

③不要将贵重物品、钱币装进书包,以免丢失。

④可将常用书本装在书包的上层,便于拿取。

⑤整理书包可以根据书包的面积大小、课内与课外、纸张与非纸张等不同的标准分类,

4、学生读整理书包的儿歌。

理书包,要分层。

大书小书排好队,书脊一侧要对齐。

练习本、文具盒,样一样依次放。

小水壶、纸手帕,分别摆放左右袋。

拉上拉链关上门,我的书包最整齐。

5、交流评议。

(1)看一看,比一比。

学生相互检查书包是否干净整洁,教师请一个学生示范练习,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出建议。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表扬操作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

(2)复习巩固整理书包的技能。

让学生想想、说说、做做。

启发学生:为什么要自己整理书包、如何整理书包、先放什么、最后放什么,然后再反复练习。

学生讨论:什么时间需要整理书包?怎样做?

组织学生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

6、拓展创新。

教师提供一些任务:

①回家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书架,整理自己的房间、床铺等。让学生们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完成的,然后再扩展到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完成。让学生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②学习清洗书包的方法。

③查一查,了解书包的发展。

总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经常整理,整理时也要运用今天的整理方法,要

摆放整齐、分类清楚、拿取方便。今天回家后,可以试着整理衣柜或书桌,还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习,寻求帮助。两周以后,我们将再组织一次整理书包小能手的评比,请家长和小伙伴来当评委,评选“最佳小能手”。

五、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5、折纸帽

教学目标:了解折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折痕定位的方法。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灵灵跟巧巧在聊天呢!

灵灵:“打扫卫生时可以戴上纸帽防灰尘。”

巧巧:“这个方法好,纸帽怎么做呢?”

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自己折纸帽呢?

二、探究学习

1、你见过哪些形状的纸帽?这两个纸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折纸不仅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它还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甚至连人造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的折叠技术都是受折纸技术的启发而设计的。

三、实践体验

1、取出一整张旧报纸或者挂历,沿长边对折后展开,得到一条折痕。

2、沿短边对折。

3、对准折痕折角。

4、将下方短边对折后再向上翻折。

5、另一面短边也用同样的方式折叠。

6、展开,完成。

小贴士:用订书机将上折的两边订起来,纸帽会更牢固

四、交流评议

把折好的纸帽戴起来试一试,看看谁的纸帽大小更合适。如果大小不合适,想想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五、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6、扫地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扫地步骤和方法。

2、学会打扫教室,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和同学服务,逐步形成集体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视频播放小鹏分工合作打扫教室的场景和打扫卫生结束后学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上课的情景

2、学生观看并说说观看后的感受、想法。

3、要有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就要经常打扫。今天,我门一起来学习扫地。(出示课题:扫地)

4、认识工具。

(1)PPT出示笤帚、簸箕的图片

(2)学生说说答帚和簸箕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学习。

请一位学生上台扫地,其他学生观察这位同学在扫地的过程中,说说怎样扫地?

三、实践体验。

1、教师示范扫地的方法。

①拿笤帚。一只手握住笤帚的把端,另一只手握在笤帚下方,身体要向前倾。

②扫地。握住笤帚柄下端的手用力大一些,上端的手用力小一点,笤帚在脚的前方,贴着地面,有顺序地扫。

2、分组练习打扫教室。

3、分组讨论:扫地前要做哪些准备?按什么顺序扫地?怎么扫墙角、墙边、桌脚?怎样将垃圾扫到簸箕里?

4、学生分组尝试练习,教师将各组的扫地情况拍摄下来。

5、交流评价:视频播放各组的扫地情况,并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别的组在扫地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6、教师将学生的交流经验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翻椅子,有序扫,

桌脚、墙角扫干净,

四周垃圾扫一堆,

全部扫进簸箕中,

做值日,要尽职,

教室整洁靠大家。

7、结束整理:地扫千净了,还需要做哪些整理工作呢?

总结:①倒垃圾,②翻椅子,③排课桌,④整理“卫生角”(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8、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桌椅排得最整齐。

9、拓展。

出示几种不同材质的笤帚,请学生说说它们各适合打扫什么地方。

出示几种扫地机器,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又整洁又漂亮,还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呢?

四、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7、小蜗牛

教学目标:

1、巩固“剪”“折”“粘贴”的技法。

2、掌握剪内尖角的技法。

3、初步形成结构的概念。

4、能根据步骤图制作小蜗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读一读关于小蜗牛的儿歌。

2、提问: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蜗牛的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制作一个会摇摆的小蜗牛。

3、展示:制作好的小蜗牛成品。板书:小蜗牛

二、探究学习,掌握技法。

1、请学生拿出小蜗牛的材料纸。

提问:对比材料纸和小蜗牛成品,说一说怎样制作小蜗牛的身体。(一个圆形对折后得到的)

提问:小蜗牛的左右两侧是不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特点。(对称)

板书:对称

2、请学生拿出工具。

(1)提问:谁能对照小蜗牛的材料纸说一说这些工具都有什么用途?(剪刀剪下制作部件,白乳胶粘贴壳和触角等,长尾图钉和直尺用来划痕折叠)

3、教师回顾“剪”的技法要点:剪直线时,要一手拿稳材料纸,一手拿剪刀,刀尖朝前,沿剪切线剪下,每次剪的距离可以长一些。剪曲线时,剪刀沿着曲线剪,每次剪的距离要短一些对于弧度较大的曲线,例如圆形,要一边剪一边转动材料纸。

(1)提问:看看小蜗牛眼睛的部位和两片壳的连接处,剪切线是什么样的?(既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形成了内尖角)

板书:剪内尖角。

(2)提问:这样的内尖角应该怎么剪?

带领学生阅读技术信息,找到答案。

让学生练习剪内尖角。(可以从材料纸上剪下边角料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备卡纸)

四、实践体验,制作思考。

1、让学生先剪下材料纸上的各部件。

提问:谁能说一说部件上的折线应该怎样折?(先划痕再折叠)

2、教师再演示及讲解划痕和折叠的技术要点:直尺要对齐折线压紧,划痕的力度要适中,折叠后要用手指沿折线压平整。

(1)提问:怎样将小蜗牛的触角和壳与身体连接?(粘贴)

(2)提问:粘贴有什么注意事项?(涂抹胶水要适量,粘贴后用手按压一会儿)

让学生继续制作到步骤⑤。

(3)提问:为什么要在小蜗牛的“肚皮”底下粘贴一根支撑条?(更牢固,两侧身体不会分开)

3、教师可以分别展示粘贴支撑条和未粘贴支撑条的两只小蜗牛,让学生体验它们在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方面的区别。

教师:这个支撑条是一种结构设计,可以让小蜗牛更稳固。

五、互相比一比,交流评议。

1、学生玩一玩做好的小蜗牛,互相比一比谁的更好。

引导学生着重从“剪切平滑”“折叠平整”“粘贴牢固”“精致美观”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拓展创新。

提问:这几只小动物的结构与小蜗牛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两侧对称的)

让学生拿出提供的材料纸,材料纸上有印好的圆形和折线。

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对称的动物?(先对折、再画、再剪;或者先画一半,对折剪)

六、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8、折小鸟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折纸图示说明符号。

2、能看懂图示步骤图,并根据步骤折出小鸟。

3、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出示儿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向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2、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折一只漂亮的小鸟吧。出示课题:折小鸟。

二、探究学习

1、谈话:折纸示意图中,有不少符号,认识这些符号,我们就可以根据示意图折出漂亮的折纸作品。

2、出示PPT,图中的符号,试着按示意图折叠。

三、实践体验

1、试一试,做一做。

(1)对角折出折痕,打开。

(2)对角折

(3)对准折痕折边

(4)翻转

(5)折上层顶角

(6)对折

(7)前面向上折,翻转

(8)后面同样向上翻着

(9)头部折出折痕后打开

(10)头部向内折叠

(11)完成

四、交流评议

1、检查你所折的小鸟,它左右对称吗?

2、自评、互评。

五、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9、变色鱼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多层纸张的方法。

2、巩固纸工“剪”“折”“粘贴”等技法和折纸的方法。

3、能根据步骤图制作变色鱼。

教学准备:材料纸、剪刀、白胶。

教学过程:

一、看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灵灵、巧巧的对话。

巧巧:“我爷爷养了许多漂亮的热带鱼。”

灵灵:“我有纸做的会变色的热带鱼,既漂亮又有趣。”

2、灵灵的会变色的热带鱼是怎么做成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探究学习

1、观察下面图中的热带鱼,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看一看,学一续:

取出一张纸,试着按照书上的步骤图折叠成一个双三角形。

3、从材料袋中取出动画手翻书的材料纸,看一看各有哪些部件?

三、实践体验

1、取出材料,剪下各部件

2、用双三角形折法折出鱼形

3、粘贴鱼的内部

4、修剪出鱼尾巴

5、将鱼依次粘贴在纸板上

6、上下翻动,热带鱼就变色了。

四、玩一玩,比一比

和同学一起玩一玩,比一比,谁的变色鱼做得更好?

五、评一评,议一议

”””

(还需努力)。

●剪切准确●动画流畅

●排序准确

六、创新拓展

1、参照书P31,模仿变色鱼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变色树、变色伞等,并粘贴到纸板上。

七、教学后记(活动课程反馈)

10、大熊猫

教学目标:

1、会压片和搓水滴形状,能按照课本中的步骤图完成大熊猫的制作。

2、能抓住大熊猫的特征进行立体塑形。

3、在制作过程中感受比例对作品的影响,提高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熊猫的特征塑形。

教学难点:掌握各部分的比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做好的纸黏土大熊猫,黑、白、绿三种颜色的纸黏士,工具刀。

2、学生准备:黑、白、绿三种颜色的纸黏土,工具刀。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面:叫猫不抓鼠,每天爱吃竹。戴着黑眼镜,别国都没有。

提问:这是说的什么动物?(大熊猫)

2、教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把大熊猫请到咱们教室里来了。瞧!

拿出做好的大熊猫。

提问:你对大熊猫有什么了解呢?(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黑白色……)

3、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是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纸黏土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板书:大熊猫

二、探究学习。

1、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教师手中的大熊猫,说一说,用纸黏土捏一只大熊猫需要做几个部分?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脑袋眼睛板书:身体球形耳朵圆片鼻子瓜子四肢→水滴形

2、试一试,练一练。

提问:怎么做大熊猫的黑眼圈?(先揉球,然后压片)

3、请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

提问:搓水滴形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手掌倾斜前后搓)

请一位学生示范,教师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实践体验。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然后说一说制作步骤。

学生自学教材,汇报制作步骤。

2、提问:你认为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点?(要确定好位置再粘)

3、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白色纸黏土和黑色纸黏土的大小分配情况?

4、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补充。

5、学生捏制大熊猫。

6、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适时点评、多鼓励。

7、交流评议

8、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了,你能试着用绿色纸黏土或其他材料给它准备点食物吗?

9、学生自由创作。

10、把学生的作品放到一起。

11、教师:瞧!这儿变成大熊猫乐园了!哪只大熊猫最可爱呢?我们来给它们取名字吧!

12、学生评选最可爱的大熊猫,并取名字。

13、小结:制作时要保持桌面和手的整洁,分纸黏土时要考虑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组合时一定要确定好位置后再粘贴。

14、请同学们从造型逼真、操作有序、精致美观三个角度给自己画五角星。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想想该如何改进?

四、拓展创新。

1、今天制作大熊猫,我们用到了球形、圆片、水滴形,你能用这些形状做其他动物吗?

2、课后请大家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教学后记(活动课程反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9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挂图,你能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1.石头总课时数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审核人(手写)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课时安排: 二次备课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 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 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 示课题:石头) 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 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3. 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 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 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 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 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 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 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 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 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 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 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 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 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 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 来分一分。

2017年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教学目标: 1.了解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养成善于倾听和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2.学会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2.学会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看图,知道主题是善于倾听、乐于表达 1.观察第1页的三幅图。问:图上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第1幅是一位老师讲解课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2.这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 二、指导看图,指导上课时如何善于倾听、乐于表达 1.看第3幅图。问:上课时,我们怎样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呢? (1)观察学生神情。弄清楚听老师讲课时要注视着老师或黑板,或教学挂图。 (2)听老师讲课或听录音,要一边听一边思考。 (3)有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问。 (4)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播放一段学生上课时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录象,让学生评说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上课,什么地方做得好,还存在哪些不足。 三、训练举手发言 1.上课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请小朋友们看圆形小图,说说我们该怎样发言。 2.在讨论中,老师相机点拨: (1)发言要先举手,让学生像图中小朋友那样练习举手,但做不教学过程必强求整齐划一。 (2)发言时,站姿要正确;说话要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快不慢;表情要大方、自然。 3.一位小朋友在发言时,其他小朋友应该怎样?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一位小朋友发言时,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边听边想。听他发言后,可以举手补充或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第2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第 2.3页的通版图。让学生说说第3页右上圆形框内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交流,弄清图意。 3.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板书:爱惜学习用品) 二、训练整理书包 1.指导学生观察整理书包的插图。 a学生结合经验,说说图上的学生会怎样整理书包。 B小结;如果书包是分层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可以分开放;如果不分层的,也要把它们归类,便于查找。 C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书包,并按要求练习整理。 2.整体观察2.3页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教师小结:书本、铅笔盒、铅笔等都是学习用品,保持它们的整洁、有序,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方便。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同桌相互练习使用刨笔刀。相互评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物质世界,观察石头、泥巴、沙子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水,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河食用油等。 3、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生活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以及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二、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周次备注 一、石头与泥 土1、石头 1 1 2、玩泥巴 1 2 3、沙子与黏土 1 3 二、水4、水是什么样的 1 4 5、玩转小水轮 1 5 6、盐和糖哪儿去了 1 6 三、空气7、找空气 1 7 8、这里面有空气吗 1 8 9、空气是什么样的 1 9 四、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 1 10 11、多姿多彩的植物 1 11 12、动物、人 1 12 专项学 习 向科学家那样 1 13 科学阅 读 科技发展历程 1 14 复习 1 15

2014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国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 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10-9=14-9=18-9=11-9=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一单元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1.听:木琴独奏《小松树》 2.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 3.动: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集体舞《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2.能熟练地演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 节拍感;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认识并 会书写简单的节奏谱。 3.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得到增强,与伙伴团 结协作、共同探究的意识更为明确。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节拍感,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不同的情绪的歌曲。 3.能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再见吧,冬天》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 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 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2、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示课题:石头) 3、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1、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 (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

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 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 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 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 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 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请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分一分!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2、播放视频,了解一下石头的用途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 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 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 示课题:石头) 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

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 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 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 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 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 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 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 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 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 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 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 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 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 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 来分一分。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 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在先……做点事情,分一分!

新课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20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 2.难点:理解十几减几的退位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10课时) ;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电子课本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作业布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 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 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 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 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第 1~15 页
本单元教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 20 以内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领域的数学知 识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 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
教材
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 分析 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阶段:第一段教学十几减 9,第二段教学 十几减 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 6、5、4、3、2。同时,结合计 算,相机安排一些求剩余、已知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等 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 1、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目标 2、 使学生经历探索 20 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
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和独立性。 3、 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 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 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 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自信心。

重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直接口算相关的 难 退位减法。 点 难点: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 1 课时 十几减 9
【教学内容】十几减 9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
减 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 9 的退位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 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 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我买 9 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 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学生活动与 教师关注】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 算?(学生摆学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第1---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 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几减8、7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的: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 减8、7。 2.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 十几减8、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二 教学内容: 第7---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5~2016年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读、写、顺序、大小、组成等),这为本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保证;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分与合的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会用湊十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这些都为本学期将要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提供了知识基础,也为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能力提供可能性;在简单实际应用这一方面,在上学期已有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新增进了求被减数或减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供平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为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在已经认识的体上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提供了基础。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 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例1 十几减9(通过操作学具,探索退位减的算法)例2 十几减8、7(在探索各种算法的前提下,突出想“8、7加几,算十几减8、7”的思路)例3 十几减6、5、4、3、2(用“算减法想加法”的思路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 教 学 设 计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 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第1~1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20以内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阶段: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同时,结合计算,相机安排一些求剩余、已知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等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 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 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 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直接口算相关的退位减法。 难点: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 1 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下科学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 一、单元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