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

2013-02-23 14:42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语文。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悟已往之不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3)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6)赂秦而力亏,。(苏洵《六国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其虑之未周欤虑:考虑、思虑 B.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 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劳力者制于人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3)

(2)首联写景、颔联抒情,情景之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3)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第16回)

B.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红楼梦》第33回)

C. “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这段话是鲍二家的逮着贾琏与平儿偷情,鲍二家的、平儿都醋意大翻,想要寻死的时候贾琏说的气话。(《红楼梦》第44回)

D.宝玉、宝钗、平儿、岫烟四日生日时。宝玉请置酒大家同乐。湘云醉卧石磴,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扇子落地,口里犹作睡语说着酒令。(《红楼梦》第62回)

E.“紫鹃也心里暗笑,出来倒茶只听见园里的一叠声乱嚷,不知何故,一面倒茶,一面叫人去打听。”之所以一叠声乱嚷,是因为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盛放,众人争着去看。((《红楼梦》第94回))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选()题

(1)“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这话是谁说的?事情经过如何?(《红楼梦》第46回)

(2) 探春采取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红楼梦》第56回)

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6.6)

【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1)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成语;孟子运用方法,向戴不胜提出

了的建议。

(2)请概括选段的主旨并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每小题3分。

弘扬科学精神的思路吴国盛

今天到处都能听到弘扬科学精神的呼声。但这个正被弘扬的东西究竟指的是什

么?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弘扬科学精神,现在一个广泛持有的思路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上,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这种思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第二部分,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的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我把这样的主张定义成科学主义: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

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

在这种思路下人们对“什么是科学精神”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关于“什么是科学方法”的总结概括。但问题在于,有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科学方法。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家都承认,像逻辑主义那样建立一个严格的超历史的形式方法论

以符合科学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方法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因此,一般的谈论科学方法可能是舍本逐末。对于一个非科学家,或者对于一个正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来说,有没有必要把科学方法也同时运用起来呢?弘扬科学主义的人所希望的正是这个。我可以举例来说明,为什么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从而用数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这是典型的科学方法。但是,忽略掉个体的特质,肯定不是没有缺陷的,特别用在人与人交往的领域。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如果培养学生像搞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深深地意识到科学的有限性,反对科学的“无限扩张”。爱因斯坦在对加州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中说:“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

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

标。”1937年9月的一封信中,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我已经指出了弘扬科学精神的第一种思路的种种缺陷,但我还是赞成弘扬科学精神的提法,因为还有第二种思路。第二种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相对立的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精神。它与第一种思路的效用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竺可桢说:“只问是非,不计利

害。”“不计利害”对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不计利害”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

神,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自由的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真正的科学精神?因为在这个科技昌明的时代,自由的精神反而面临着威胁和危险。“算计利害”而非“不计利害”成了压倒性的时代精神,令自由的心灵感到窒息,这是90年代的有识之士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真正动机。弘扬科学精神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第一种思路,更表明“不计利害、但求是

非”的自由精神已处在遗忘的边缘。

10.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把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的做法属于科学主义。

B.一般人或者是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不能把科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C.只有懂得科学本身,拥有知识和技巧,人类的生活才会有幸福和尊严。

D.第一种思路弘扬的是与人文相对立的、科学至上的精神,容易导致科学“无限扩张”。

11.完全不能证明“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一项是()(3分)

A.任何方法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科学方法。

B.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

C.科学主义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

D.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意识到科学的有限性,反对科学“无限扩张”。

12.作者认为,真正的科学精神与现在人们广泛认为的科学精神有什么本质差别?(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下坡或者上坡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14.小说中的老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

15.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4分)

16.请结合文本简析小说结尾写“老周”变得“如此兴奋”的原因及作用。 (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7.下列句子加点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

A.感吾生之行休 B.眄庭柯以怡颜 C.徐孺下陈蕃之榻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8.下列选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纤歌凝而白云遏

C.之二虫又何知 D.而刘夙婴疾病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文中横线处填入诗句的序号依次

是。(4分)

有人说,语文是的气势,语文是的激情,语文

是的雄浑,语文是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子“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②大江东去③春意阑珊④浪遏飞舟

⑤大漠孤烟⑥铁马秋风⑦春花秋月⑧小桥流水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每小题1分)

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理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ìn )去留的庄子人格。这些人格是值得后人效尤的。

(1)、指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根据拼音在文中画线出应填写的汉字是:。

(3)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和采取的措施。

要求:(1)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

拟;(5)不得套作或抄袭。

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二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求:寻找

3.A从,在/被(B却,表转折;C以,凭借;D所字结构,所+动词,表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4、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5、(1)然而(那些)超出智力所不能达到的范围,是天道的安排呀!(“出”1分,判断句1分,句意通顺1分)

(2)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若”、“赤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久滞他乡的孤独惆怅;思乡思归的迫切;迟暮之惊(容颜已老、年华易逝)。(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2)相同点:云朵的孤独与“我”(主人公)的孤独相同,鸟儿思归与“我”思归之情相同。(1分)不同点:云与鸟千里之远片刻而至,速度快,显得自由自在;而“我”久滞异乡不得还乡。(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答案:CD(C凤姐逮着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责打平儿、鲍二家的;D宝琴而不是平儿,大家凑份子置酒而不是宝玉置酒请客。)

8(1)鸳鸯(1分),因贾赦想娶她为小妾(1分),让邢夫人探她心意(1分),并叫来鸳鸯的哥哥嫂嫂相逼(1分),鸳鸯就向贾母哭诉,剪发明誓不从。(1分)节流:一方面取消宝玉、贾环等人的纸币费,免掉姑娘们的头油胭脂粉钱;(2分)开源:另一方面把园子中的花草、果木、稻田等承包给园中的仆妇,多劳多得。(2分)效果:下人们欢欣鼓舞,每年省了四五百两银子的支出。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1)一傅众咻(一齐众楚、众楚群咻)(1分);类比(比喻)(1分);多引荐贤士以辅佐宋王,以改变不利于宋王向善的环境(1分)

(2)(3分)孟子认为君王应该亲贤才远小人,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君王周围的人都是如同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宋王自然不会为恶,相反的话,宋王自然也就难以为善了。因此作为臣子的应举荐贤才,而君王应该远离小人。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答案:D解析:A项原文为“普遍使用(运用)”;B项说法过于绝对; C 项与文意相反。

11、答案:B 解析:B项证明的是科学主义的可取。

12、答案: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现在广泛认为的科学精神本质上是效用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的科学主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7.A(生,动词作名词,一生;B怡,使……愉快;C下,使……放下来;D 合,使……满意)

18.C 宾语前置,其它各项为被动句。

19.答案:②④⑤⑧

20.(1)“必”改为“毕”,锋芒毕露;(2)吝;(3)效尤效法(学习、仿效、效仿、借鉴)

[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

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武姓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服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上天,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马戴诗《落日怅望》鉴赏: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幸,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法。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借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引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闷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阳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增加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衰老,其所以“临

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寂寞的心情,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引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入、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恒美。

《孟子》选段译文: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话,那么,找人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

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

说:“一个齐国人他,很多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怎么样呢?”

五、写作(70分)(以下文字截取于钟高云《“批评”话题作文评讲》,仅供参考。)

注意研究材料与提示的意义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别人的批评都是真诚、善意的吗?顾客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别人的批评并不都是真诚的、善意的,这与批评者自己的品格和动机直接相关。顾客说这样的话,可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也可能是想要压价。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他为什么不听顾客的话?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这说明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应该怎么做?)

要对照别人的批评,检查自己,从而弄明白别人的批评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合自身实际,就决不盲从。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他为什么要听顾客的话?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这又说明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应该怎么做?)如果发现别人的批评是善意的,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虚心接受,认真听取。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这第三人的做法与第二人完全相同,为什么效果却截然不同?)

他没有对别人的批评作具体分析,盲听、盲信、盲从别人的批评。

(从以上三人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对于别人的批评,既要有端正的态度,又要有清醒的头脑,以事实为依据,应该听取就虚心听取,不该听取就坚持自我,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是“力量”还是“心态”?面对批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关键词是“心态”。面对批评,我们应有这样的心态:既真诚而虚心,又理性而自信。

请以“批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综上,以此话题来作文,要落在批评者的角度写,还是落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写?)

3、通过研究材料意义,并结合实际,我们可以“立”什么“意”?

(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或② 要评判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或③要正确地\理性地\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别人的批评。

或其它,如“要学会在别人的批评中成长”等等。

其中,最佳立意是:①因为它最准确地体现了题旨,最好地反映了面对批评应有的正确心态。)

4、注意此题最适合写什么文体的文章

阅卷评分标准

1、立意基本准确,才能高于36分;偏题严重的,只能低于36分;完全偏题的,则更低。

2、除立意外,语言、结构、材料及篇幅,也是评分的重要指标。综合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作文分为一等(50分以上)、二等(45一49分)、三等(42一44分)、四等(36一41分)、五等(36分以下)。

3、字数差一行(20字)扣1分,最多扣5分(5行);差5行以上的,算次卷(结构较为完整)或残卷(结构不完整),次卷中立意较为准确的,打在36一40分;残卷无论立意是否准确,都打在36分以下。

4、标题有语病、错别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5、书写差,酌情扣1一3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立意方面:偏离题旨,谈“批评的艺术”“心态决定成败”“人贵在有自信”之类;误解概念,以致把“批评”置换为“诽谤”“打击”“挫

折”“逆境”“磨难”“考验”等等;

打“擦边球”,或“乱串门”,如由“批评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入笔,进而大谈“人生的成败问题”;走私夹带,增添内容,如写“批评与人生”“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承受力”等等;立意含糊,又缺乏必要的点题;不能辩证地看问题,以致片面、绝对地持论;囿于材料,通篇就事论事,从第一人说到第三人,文章就完了。

2、材料方面:言之无物,论之无据;材料与主旨不一致;将题中的材料原封不动地抄在文中;材料过多或过少;材料虚假。

3、写法方面:无明确的中心句;不扣题、点题;议论文不以事理逻辑来展开层次,而以对事例的铺叙、堆砌来拼凑文章;议论文叙多议少,议论性不强;开头或结尾写一些毫不相干的比喻、排比句;又拿李白、陶渊明、苏东坡等几个不太相干的古人来使劲折腾一番。题记100多字,后记100多字,中间稀稀拉拉;语段零碎(如一句一段),文笔飘忽。

4、结构方面: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无结构,无章法;拼凑、堆砌,无篇章逻辑,文章是散的;议论文结构不完整,缺少“怎么办”部分(本话题应该有)。总之,乱,散,残。

5、语言方面:文采不足,甚至还有许多错别字。

6、存在问题:标题不切题或有语病、错别字,字数不足,书写较差等硬伤。

文章点评

痛并快乐着

批评是人进步的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批评如同漆黑的夜色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我们要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痛并快乐着。

人非圣贤,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此时,有人毫不留情给我们指出来,我们在虚荣上受损,在面子上尴尬,心中就难免会有苦痛,会有伤痕。但是,如果没有批评,我们又将会怎样?没有批评便如同没有了一面心灵的镜子,我们无法认清自己的不足,便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全知全能,于是狂妄自负,于是恣意妄为,于是执迷不悟,于是我们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妄的快乐与可怕的危险的世界里。没有了痛苦,快乐也是虚幻的!

因此,批评可以让我们保持适当的痛感,保持必要的警觉,让我们最终获得最真实、最深沉、最持久的快乐。

其实,批评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快乐,它如同我们在黑暗之中迷失方向时,那双温情的援手,带领着我们走向光明。人们痴迷于某件事情之后,一味我行我素,不理会别人的意见,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还以为这是自己个性张扬、超凡卓越的表现,殊不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时,旁人的一点善意的批评,实在是最有益的提醒,我们听取了,就可以紧急刹车、及时调整而免蹈覆辙。由此可见,批评有时确实是个转折,引领我们走出云雾沼泽,走进阳光地带,走向成功之路。得到这种善意的哪怕非常尖锐的批评,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有什么理由不心生感激而充满快乐呢?

在别人的批评中测出自己的能量的疆界,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如果没有魏征的批评,唐太宗会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吗?批评如同一位诤友,时刻围绕在我们身旁,为我们指瑕,帮我们改过,助我们成功。请不要拒绝这样的好心帮助,不要因为挨批的苦痛而失去了受助、自新与成功的快乐。

在纷繁的尘世中,批评如同清泉,掬一棒洗涤一下蒙尘的心灵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当然,并非所有的批评都得接受,对于别人的无端指责,大可一笑置之,对于别人的恶言恶语,大可不必过多理会,我们何必因他人的庸俗无聊而乱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呢?为此而苦痛并不值得,为此而快乐则属精神错乱。

而当面对他人诚恳的批评、善意的指责时,我们要有理性的心智、坦然的心态、感激的心情,我们要在“痛并快乐”之中,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后改。

【简评】这是阅卷者所阅文章中立论最为特别的文章。“痛并快乐着”本是白岩松的一本书的标题,作者巧妙的用作本文的主旨句,既切合题旨又新巧别致。文章紧扣此句,由“痛”写到“快乐”,起承转合十分顺畅自然。语言散中有整,于流畅中见气势。若把首尾写得更加精彩,则文章会更加出彩,更有冲击力。

正确对待批评

于单纯的心灵,批评是一道圣旨,知错就改,毫不犹豫。

于叛逆的心灵,批评是一团星火,可以瞬时点燃内心不安的狂躁。

于自卑的心灵,批评是一剂毒药,可以轻而易举毁掉一个正在成长的梦想。

而于成熟的心灵,批评又似一株鲜嫩的灵芝,立时妙手回春。

批评似乎是一副药性不定的神药,它可以让人“死”,亦可以让人“生”,这就要看你是否能找到一味药——与它相匹配的“心境”。

有人在听到批评后悬崖勒马,走出误区;也有人在听到批评后却怒不可遏,最终越陷越深。

因此,在听到批评时,应当正确审视自己,而不能浮躁冲动。

说来这是我以前的一段经历。

十二三岁的年纪是叛逆、狂躁的年纪,对任何事都显得那么成竹在胸、不胜其烦。急躁难免会马虎。记得有一次,某场艺术考试的准考证收到后,妈妈让我自己收捡好,我便随手揣在了衣服口袋里。妈妈提醒我:“收捡好!你这样会弄丢的!”我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却没再去理会。果不其然,下午上街,由于拿东西时忘了,将准考证从包里掉了出来,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幸好被旁边的妈妈看到。这一来,我就挨了妈妈一顿骂。当时由于自己的狂妄,丝毫不肯服输,还赌气地将准考证又揣回口袋里。几天过后,正当临近考试时,我是真地找不到准考证了。我这才急了,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可那时已晚了。

想想当时,真觉得自己好傻,干吗赌那傻气,不愿接受批评呢?现在想来,我才懂得了,听取批评要冷静沉着,只有怀揣一颗坦然的心,才能在听到批评时正确审视自己。

因此,听取批评,要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不能狂妄浮躁。其实,批评是别人在用心观察之后对你的警醒,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缺点,如果自己都不肯心平气和地承认并改正它,那还有谁能替你消

除呢?那岂不是自己要背着那些脏点过完一辈子吗?因此,虚心面对并接受批评,实为明智之举,它能让你抹去人生中的瑕疵,让人生更美丽。

所以,正确地对待批评可以帮助你完善自我,不断成熟,只有正确对待批评,他才能成为一剂良药,医治好你人生中的缺陷,让你真正成为成功的人。

【简评】语言自然顺畅,开头的比喻、排比句式比较协调,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注意:这种句式一定要顺畅协调,切不可乱用、滥用)。文章扣题紧密,中心突出。结构上,注重了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很有逻辑。选用材料贴近自身实际,也比较精当。缺点是层次显得单调了些,中间叙例亦过长,而说理则不够充分。

将批评纳入心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人生就好比逆水行舟,批评则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对批评置若罔闻,小舟便失去了一股前进的动力,在原地打转,甚至被急流击退;而对批评一味地信从,小舟便又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飘泊不定。理性地对待批评,将批评纳入心中,人生的小舟便能拥有强劲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理性地对待批评,一颗宽广的心是前提。唐太宗身为拥有无上尊荣的皇帝,所作所为却老是遭到魏征的批评。唐太宗理应让魏征“消失”,然而他总是宽容地倾听魏征的批评,从善如流,戒奢以俭,励精图治,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试想唐太宗要是心胸狭窄,一意孤行,不听从正确的批评和建议,那么,限于一个人的理智,他定会犯下不少错误,又怎么会有贞观盛世呢?

理性地对待批评,还要批判地吸取批评者的意见。我们立身于世上,别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行为。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却只是狭隘的一已之见。学会批判地吸收批评者的意见,才能正确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企业,也曾因盲目地信从别人的意见而走入一段低谷。在可口可乐的口味推向世界几十年后,公司的经营人员开始听到一些反面意见,一些人认为它的口味太单调,太过时,没有新鲜感。应尽快改善。于是高层人员盲目听从了这少数消费者的批评和建议,发动全公司员工来了个口味改革,改变原来的配方,盼望着更高销售额的到来。然而自从改变配方以后,销售额不增反跌。此时又听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批评,认为这些口味完全脱离了可乐应有的味道,改变了可乐的特征。这次公司领导认真分析了消费者的意见,又让可口可乐恢复了原味,才走出了低谷。

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在商业上多么重要啊!开始,可口可乐公司盲目信从少数人的批评,把公司带入了低谷;后来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批评,却把公司带向了光明。

理性地对待批评,我们定能将批评化作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向前进。

人生之路漫漫而修远,理性地对待他人的批评,我们定能上下而求索,获得新的希望。

【简评】开头一段以极为形象而又富于理趣的喻证推出了观点(“理性地对待批评,将批评纳入怀中”);而后从要有“宽广的心”和“批判地吸取”两个方面展开层次,前者是前提,而后者是关键,逻辑性强;前一层次以唐太宗(中国古代)为例作正面论述,后一层次以可口可乐(外国当代)为例作反面论述,材料的变化与角度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简单中有丰富,单调中有变化。可惜的是,“将批评纳入怀中”一说含糊费解,而此句却还被作为标题;层次毕竟不够丰富,说理终归缺乏深度;而语言亦不具斐然的文采和强大的冲击力。望继续努力!

让批评伴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批评或许能让我们奋勇向前,或许会毁掉我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批评。

批评,是对自身不足的一种揭发方式。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使得他人不高兴时,就会有来自他们的批评,同时,君子“日参省乎已”,也颇带有自我批评的味道。批评,由于其直接、甚至刻薄,往往会使我们感到很不舒服,这就需要对批评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批评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是让人不断改进地批评;而另一种,则是某些人不怀好意地、刻薄地提出的攻击性的批评。我们在面对这两种批评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鉴别,而仅凭它们所带语气的轻重程度将它们主观地划为“好的”或是“坏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譬如老师、父母的批评,虽然显得语气重些,却往往是他们真心想让我们改掉缺点,走向成功而发出的。而对于另一些所谓的“看不惯”我们的“敌人”所发出的批评,则往往是他们没事找茬儿,目的是想破坏我们的好心情,使我们不快。鉴于这两种不同情况,我们也应有不同的对策。

无论怎样,批评都会让我们感到不快,因此,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提出批评?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或是……总之,我们不能对批评盲目地排斥,不能让情绪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批评之中,往往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对此,,别恼怒!只要改进了,以后不就没有人再批评这点不足之处了吗?对于来自老师,父母及身边的朋友的批评,我们应当虚心接受、努力改进,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改进中前进的嘛!古人也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看开些,不要太在意批评所带的语气。而对于那些没事找茬儿的人提出的“批评”,则不用太理会,当耳旁风好了。

批评,可以作为人生的助推器,激发人向上的欲望,也可以作为一盏灯塔,指引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可有时,不慎地对待它则会害了我们自己。因此,我们都应当以冷静、正确地心态去对待批评。让批评伴我们走向成功!

语文-高二-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第一次阶段考 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高二语文。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共90分) 一、基础知识检测(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分)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陈情表》中借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2.《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 到精神满足。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共26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接.孟氏之芳邻接:接待 B.一言 ..均赋一言:一句话 C.恭疏短引.引:序 D.臣之辛苦 ..辛苦:劳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 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以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眄庭柯以怡.颜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徐孺下.陈蕃之榻 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行比一乡,德合.一君⑦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⑧臣具以表闻.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90×2﹣1等于() A.2B.0C.D.﹣2019 2.全球芯片制造已经进入10纳米到7纳米器件的量产时代.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7纳米刻蚀机,是芯片制造和微观加工最核心的设备之一,7纳米就是0.000000007米.数据 0.0000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7×10﹣8B.7×10﹣8C.7×10﹣9D.7×10﹣10 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0C.x≠0且x≠2D.x>2 4.点A(m+4,m)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A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4,0)B.(0,﹣4)C.(4,0)D.(0,4)5.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1999年B.2004年C.2009年D.2014年 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C=16,则图中长度为8的线段有() A.2条B.4条C.5条D.6条

7.下列函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 B.y=2x﹣1C.y=D.y=﹣ 8.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AD=5,DH⊥AB于点H,则DH的长为() A.24B.10C.4.8D.6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CE平分∠BCD交AD边于点E,且AE=3,则BC的长为() A.4B.6C.7D.8 10.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m)2+n=0(a≠0)的两根分别为﹣3,1,则方程a(x+m﹣2)2+n=0(a≠0)的两根分别为() A.1,5B.﹣1,3C.﹣3,1D.﹣1,5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x2=x的解是. 12.计算:+=. 13.某种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是S2=,则该组数据的总和为. 14.已知P1(﹣4,y1)、P2(1,y2)是一次函数y=﹣3x+1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1y2(填>,<或=). 15.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点O是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是(m,m﹣4),则OB的最小值是. 16.如图,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A(u,p)和点B(v,q),与x轴交于点C,已知∠ACO=45°,若<u<2,求v的取值范围.

2012年南安一中教师综合表彰

2012年南安一中教师综合表彰 (2012.9)

残疾姐妹花点亮孩子心灯 杨淑延:女,南安一中语文教师,从教20年,残疾;曾被评为全国“先进 女工”、省“师德之星”、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泉州市“教坛新秀”、南安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杨淑芬:女,南安柳城中学语文教师,从教15年,残疾;曾被评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泉州市首届“凯辉教师奖”获得者、南安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杨淑延(左)、杨淑芬(右)姐妹 这是一对亲姐妹。腿部残疾,使她们备尝人生的艰辛和痛楚。小时候,姐姐杨淑延差点被送给别人,妹妹杨淑芬差点成了江湖郎中的试验品,但残酷的命运却锻铸了她们乐观、自信、自尊、自强的性格。 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们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好妈妈;而在教学上,她们同样优秀,姐姐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某子课题负责人,而妹妹硬是拖着病腿,把优质示范课上到了全国各地。她们就是杨淑延和杨淑芬两位老师,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之一。 与命运抗争选择坚强 刚开始,杨淑延老师并不想接受媒体的采访。随着我们和她接触的深入,一个与残疾抗争,与命运抗争,从不退却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天道未必酬强。198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杨淑延身上。为了自己的追求,杨淑延接受了一次成功率70%的大型手术。半年过去了,长达6小时的手术换来的只是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和“再生能力衰退,肢体功能难以康复”的诊断。命运再次把她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她曾经失望过,但她更清楚:消沉、埋怨不是办

法。学校里还有她那群可爱的学生,还有她钟爱的事业。她暗暗告诫自己:身体垮了,但精神万万不能垮。 病残的身体,给杨淑延带来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面对艰辛,她从不退却。不能久立,她就斜撑在讲台上讲课;不能远走,她就沿着路旁扶着墙壁,一步一步地挪……她自强不息地奋斗,以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感染学生,这种品格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强过千辛万苦的叮咛。一个学生在毕业后来信中写道:“老师,从您那儿,我们不仅学到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到你的乐观和坚强,在今后的道路上,每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们都会更坚强。” 与学生为友选择微笑 人生的不幸,使杨淑延老师更多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爱和温馨,也更懂得如何去回报这份温情。走上三尺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面对一颗颗尚待雕琢的心灵,她暗暗下定决心:用心去理解,体谅,关心和热爱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 于是,烈日炎炎的中午,她拖着病体,沿着路旁寻摘草药,为出麻疹的学生熬出一碗碗汤药;节日里,她端出一碗汤圆、一盘月饼,解去学生的思乡愁绪…… 以教学为乐选择奉献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杨淑延告诉记者,只有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自己成为具有独特教育风格,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老师。为此,她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2年她加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在南安一中的子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的研究成为她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一年多的研究实践,课题组结集出版教师论文及学生习作专集《教研天地———作文个性化专刊》,在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开展的2002-2003年度实验学校文学社刊、校刊、校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被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论文在2005年课题组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中央社科所专家的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八年来,在体校,她创下了中考语文优秀率百分百的记录;在南安一中,她两次夺得中考语文总平均的第一名。连续两届学生获得高考单科语文南安第一名。而她本人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工”称号,被评为福建省的“师德之星”。 以姐姐为荣选择追求 在杨家,同样的不幸降临在妹妹杨淑芬的身上,三岁那年,杨淑芬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左腿下肢严重萎缩畸形,从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也成了一个艰难的跋涉者。命运和她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大学毕业后,杨淑芬也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我姐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榜样,应该说,我生活、工作的轨迹,都是沿着我姐姐走过的道路走下去的。”杨淑芬告诉记者,从小姐姐在她心中就是一个特别坚强、特别能吃苦的人,她不仅仅是自己教学上的好榜样,更是生活、做人的好榜样。 在学校里,杨淑芬同样很优秀和受欢迎,学生们当她是一位好朋友,老师们当她是一位好同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教学上刻苦钻研,把优质示范课上到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校对人:姜长红、王文娟、王赫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纸、作文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虾米看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古代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这时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高等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学、天文学、逻辑学,这些学科是进一步学习哲学的准备,而哲学的最高目的是领会善的理念。罗马人推荐的人文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修辞。这种以培养城邦的良好公民为目的,注重受教育者多方面才能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最早渊源。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虽然声称以追求学问为目的,其实它们都具有职业培训的性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文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准备阶段,即为研究医学、法学、神学做准备。中世纪的所谓七艺包括人文三艺(修辞、逻辑和法学)和数学四艺(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到12世纪,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发现和接受很快使逻辑学和辩证法胜过了其他学科。人们相信它们是训练人的心灵的最好途径,使它们能够好地投身教会或世俗工作。中世纪的人认为知识已经存在,没有东西需要发现,知识和真理只需要人们去加以条理化和阐释。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努力回归古代人本主义理想和价值观的同时,以博学多才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神学、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他们抛弃了中古经院学者的注释,用语文学方法直接研究原典。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古典著作的研究。他们的人文教育的学科包括从前有的文法和修辞,又增添了诗学、历史学和伦理学。人文主义者认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既令人愉悦,也对达到博学和雄辩的人文教育目的至关重要。他们认为应该把沉思生活与积极的生活结合起来,希望通过人文教育来培养优秀的学者和好的公职人员。人文主义者古古文一样,认为人文教育应该远离世俗物质回报,应该使人致力于追求美德和善行,这些知识和行为应该以名誉作为回报。认为主义者通过回归古典古代的文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早期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认为教育思想观念。 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认为教育是培养优雅的人的教育,是适合自由人(即那些有足够资产、衣食无忧的上层精英)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后世西方的人文教育虽然抛弃了只重视塑造人格和风度、轻忽提高智识能力培养的偏颇之间,但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希望通过交友形式的密切关系来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一直是欧美大学的传统。 19世纪初,英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革命的冲击,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潮的盛行,以及基于个人主义的宗教文化复兴,这一系列因素改变了英国人对优雅礼仪的强调;长期对法战胜的压力也迫使政府采取措施任用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凭借门第人脉就能升迁。大学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考试采用竞争选拨考试的方式。这时期的人文教育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命题:曾雪英 审核:邱形贵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已知集合{1,0,1}A =-,{1,}B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值是( ) A .0 B .1- C .0或1-或1 D .1-或0 2.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构成函数的是( A .(1) B.(1)、(3)、(4) C.(1)、(2)、(3) D.(3)、(4) 3.函数)10(12 ≠>+=+a a a y x ,的图象经过的定点坐标为 ( ) A .)12(,- B .)22(,- C .)10(, D .)20(, 4.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0 1x y y ==, B . 2)(||x y x y ==, C .3 3x y x y = =, D .x y x y lg 2lg 2==, 5.三个数6log 7.067.067.0,,的大小顺序是( ) A .60.7 0.7log 60.76<< B .60.70.70.76log 6<< C .0.760.7log 660.7<< D .60.7 0.70.7log 66<< 6.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2 2 2(, ,则)4(f 的值为( ) A . 21 B .2 C .16 1 D .16 7.函数x x f 3log 21)(-= 的定义域是( ) A .]9(,-∞ B .)9(,-∞ C .]90(, D .) ,(90

) .x y 2= 10.函数x x x f 222 )(+-=的值域是( ) A .)2(,-∞ B .]2-,(∞ C .),(20 D .]20(, 11.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对任意的2121)0[x x x x ≠∞+∈,,、,恒有 0) ()(1 212>--x x x f x f 成立,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3()1()2(->->f f f B .)1()3()2(->->f f f C .)1()2()3(->>-f f f D . )2()1()3(f f f >->- 12.已知函数???≥-<≤-=1 121 013)(x x x x f x ,,,设0≥>a b ,若()()f a f b =,则)(b f a ?的取 值范围是( ) A .)121[∞+- , B .)31121[--, C . )232[, D . ]23 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3.若}2{}08|{2 n mx x x ,-==-+,则=+n m 14.集合{ }4321,,,=A 的真子集个数是 15.已知x x f 1 )12(= +,那么=)5(f

【历史】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 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 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 C.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 D. 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商朝,西周分封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统治,并未体现宗法分封制对“天下一家”文化认同心理形成的影响;B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君主的专制集权;D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大一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 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 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 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3.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

A. 王位世袭制 B. 君主专制 C. 宗法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射礼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不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4.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 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C. 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民众的建议对统治者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故选择C选项;材料主旨是民众的意见对统治者决策具有影响,并不能体现统治者都很重视舆论导向、会使国家决策发生变化,故排除A、B选项;周朝的政治体制为君主制,并没有近代民主的色彩,故排除D选项。 5.读下表内容,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秦朝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 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 3.考生在答题纸上要按要求答卷,必须在答题纸上各 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士人情怀及其文化内涵 士人是存续于东方民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东方人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数千年的一个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士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

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一方面,他们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盛行于中国社会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要筛选、要提炼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精英。 中国士人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尚的人文情结,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激励和塑造着新的士人群体自身诞生成长,使这种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国士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这种文化传统,渲染了这种文化气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其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总是不能脱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追求。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将士人品德归纳为: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加

辽宁省重点高中排名

辽宁省重点高中排名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辽宁省重点高中排名 1本溪市高级中学 2,辽宁省实验中学 3,东北育才中学 4,大连第24中学 5,大连育明中学 6,鞍山一中 7,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8,沈阳二中 9,盘锦市高级中学 10,阜新市实验中学 11,抚顺二中 12,丹东凤城一中 13,大连八中 14,丹东二中 15,葫芦岛市高级中学 16,锦州高中 17,沈阳120中学 18,本溪市第一中学 19,大连一中 20,丹东东港二中 21,大连瓦房店高级中学 22,锦州渤海大学附中 23,抚顺一中 24,沈阳第20中学 25,大连庄河市高级中学 26,鞍山八中 27,抚顺清原高中 28,大连开发区一中 29,营口高中 30,本溪县高级中学 31,阜新市高级中学 32,沈阳第31中学 33,大连普兰店二高中 34,沈阳一中 35,大连辽师大附中

36,辽阳一中 37,鞍山三中 38,锦州北镇高中 39,朝阳二高 40,沈阳新民高中 41,鞍山钢中 42,大连金州高中 43,本溪桓仁县 44,辽阳辽化高中 45,绥中一高中 46,铁岭市高中 47,锦州一高中 48,锦州铁中 49,鞍山岫岩中学 50,大连23中学 51,抚顺十中 52,营口大石桥市一高中 53沈阳四中 54,丹东四中 55,朝阳北票高中 56,辽中县一高中 57,丹东一中 58,抚顺12中 59,抚顺新宾高中60,葫芦岛兴城市一高中61,沈阳翔宇中学62,丹东宽甸二高中63,朝阳凌源实验中学64,锦州凌海市一高中65,鞍山海城高中

2020-2021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文上学期段考二数学试卷

2020-2021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文上学期段考二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复数11z i = +,则( ) A.z 的实部为12- B.z 的虚部为12 i - C.12z = D.z 的共轭复数为1122i + 2.若双曲线方程为22 193 x y -=,则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 ) A.y = B.y x = C.4y x =± D.14 y x =±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0x R ?∈,2 230o o x x ++= B.x N ?∈,32x x > C.1x >是2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若a b >则22a b > 4.函数2()56f x x x =-+,[]5,5x ∈-,在定义域内任取一点o x ,使()0o f x ≤的概 率是( ) A. 110 B.35 C.310 D.45 5.设集合{}|21A x x =-<,1|22x x ? ?>???? ,则“x A ∈”是“x B ∈”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独立性检验中,假设H 0:变量X 与变量Y 没有关系.则在H 0成立的情况下,估算概率2(10.83)0.001P k ≥≈表示的意义是( ) A.变量X 与变量Y 有关系的概率为0.1%

B.变量X 与变量Y 有关系的概率为99% C.变量X 与变量Y 没有关系的概率为99% D.变量X 与变量Y 有关系的概率为99.9% 7.已知点A 的坐标为(5,2),F 为抛物线2y x =的焦点,若点P 在抛物线上移动,当 PA PF +取得最小值时,则点P 的坐标是( ) A.(1,) B.)2 C.) 2- D.()4,2 8.图中的线段按下列规则排列,试猜想第9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为( ) A .510 B .512 C .1021 D .1023 9.已知对k R ∈,直线10y kx --=与椭圆22 14x y m +=恒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 A.(1,4] B.[1,4) C.[1,4)∪(4,+∞) D.(4,+∞) 10.若点P 在2y x =上,点Q 在()2 231x y +-=上,则PQ 的最小值为( ) 1 B.12- C.21- 11.若AB 是过椭圆22 11625 x y +=中心的弦,1F 为椭圆的焦点,则1F 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6 B.12 C.24 D.48 12.已知点P 为双曲线22 221x y a b -=()0,0a b >>的右支上一点,12,F F 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使() 22()0OP OF OP OF +-=(O 为坐标原点),且123PF PF =,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福建省泉州一中08-0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泉州一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物理科试卷 (全卷共8页,三大题,20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小题,共40分。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A.开普勒、卡文迪许B.牛顿、伽利略 C.牛顿、卡文迪许D.开普勒、伽利略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明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明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3.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是匀速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4.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定物体的重力势能具体值时,可以不选参考平面 B.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C.物体的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D.物体位于参考平面以下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值 5.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 ①运行的时间相等②加速度相同 ③落地时的速度相同④落地时的动能相等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 一小孩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7.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22 1 r m Gm 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实验所得到的,所以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W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煤改气”、“煤改电”等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B.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C.田间焚烧秸秆易造成灰霾,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000~2000nm之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常温下,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 C.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3.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单质b和c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4.用来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4e﹣+2H2O═4OH﹣ B.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备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向Na2SiO3溶液中通过量CO2制备硅酸凝胶:SiO32﹣+2CO2+2H2O═H2SiO3+2HCO3﹣D.溶质物质的量比为1:1的明矾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2SO42﹣+2Ba2++Al3++4OH﹣═AlO2﹣+2BaSO4↓+2H2O 5.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 B.pH=2的盐酸与等体积0.01 mol?L﹣1醋酸钠混合溶液后,溶液中c(Cl﹣)=c(CH3COO﹣)C.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c(H+)+c(NH4+)=c(OH﹣)+c(HCO3﹣) D.0.1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6.2015年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内部用AlCl4﹣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名校word】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英语试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t all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fifth grade.At first,Carmen wasn't really sure what was happening.In class,she had to squint(眯眼)to see the blackboard clearly.As it got worse,she became more and more worried.It was important for her to see the notes and homework the teacher wrote on the board. In class.she asked for a desk that was closer to the blackboard.One day,her teacher said,“Carmen,I've noticed you squinting a lot.Are you having troubl e seeing the board?”Carmen shook her head.“I'm fine,Mrs Cruz”. At home,she had to sit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television in order to see the picture.Her mother noticed her squinting as she watched her favorite shows. “Tomorrow I will take you to see a doctor,”she said firmly.Three days later,Carmen had new glasses.She was told to wear them all the time.“A ll of the kids at school will think I am a nerd(书呆子).”she sa id.“You look just as beautiful with those glasses on as you do without them,”her mother said.But C armen didn’t believe her. The next day,Carmen kept the glasses in her pocket as she walked into the schoolyard.Suddenly,she heard her friend Theresa shout.“What’s wrong?”she asked. “My silver ring is gone!”Theresa cried.Carmen could tell that Theresa was very upset.They all looked for the ring in the grassy area of the playground. Carmen realized that she could search better if she could see better.She took the glasses out of her pocket and put them on.Everything looked so different!So clear!She looked down at the ground and a glimmer(微光)of silver caught her eye.It was the ring. “Here it is,”she shouted.“Thanks Carmen,”Theresa said.“Hey,I didn’t know you wore glasses.They look great!” “Thanks,”Ca rmen replied shyly. As they walked back toward the school building,two more girls from her class complimented(赞美)her glasses. Carmen smiled.“Maybe wearing glasses won’t be so bad after all.”she tho ught. 1.After she put her glasses on in school,Carmen felt .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Making a call. B. Reading a newspaper. C. Having lunch. 2. How much time does John spend jumping rope? A. 45 minutes. B. 30 minutes. C. 75 minutes. 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 A. In the classroom. B. At the store. C. In the man’s. 4.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wants some more steak. B. He is really angry. C. He is full. 5. What does the man enjoy doing? A. Writing books. B. Reading books. C. Going to the movies. 第二节(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7题。 6.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The train station. B. The luggage room. C. The airport. 7. How much are tickets at the ticket booth? A. Less expensive than those on the train. B. More expensive than those on the train. C. The same price as those on the train. 听第7段材料, 回答第8至9题。 8.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on a diet? A. For 3 months. B. For 2 months. C. For 4 months. 9. What did the trainer tell the man to do? A. Exercise every morning. B. Slow his pace of life. C. Change his eating habits. 听第8段材料, 回答第10至12题。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现,该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936年-2015年期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A. 变湿 B. 变干 C. 变暖 D. 变冷 2. 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消失不见,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影响该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变暖。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本题选择D。 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A. 稳固河床 B. 增加流速 C. 改善水质 D. 加大侵蚀 4. 图中河水里没有积雪而巨石上有积雪,主要是因为 ①树冠截留降雪②河水的流动性③水中生物活动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 A. 鱼类快速通过 B. 生物的种类多样 C. 鱼道水流稳定 D. 鱼类的产卵繁殖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上的意义。 【3题详解】 该生态鱼道所处水利设施河段坡度较大,河水流速较快,河床容易被侵蚀,鱼道中数量众多的巨石可加固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物理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静电场和恒定电流。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一些曲线 B.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相互平行等间距的直线 C.两条电场线在电场中可以交于一点 D.电势降落的方向就是电场线的方向 2、关于电势和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也越大 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C.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处,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D.在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处,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3、有一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如下图中,能较正确反映通过电热器的电流强度I与电 热器两端电压U之间变化的图线是() 4、如图所示,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和B相互排 斥,静止时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 两小球在同一水平线上,由此可知()

A.B球受到的库仑力较大,电荷量较大 B.B球的质量较大 C.B球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球接触后,再处于静止状态时,悬线的偏角α'、β'仍满足α' <β' 5、如图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 l: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 l: U2为() A. 1:2 B.1:9 C.1:3 D. 1:6 6、额定电压为U0的电灯,其均匀灯丝常温下的电阻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若将灯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常温下,若将灯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0.25R C.给灯丝加上从0到U0逐渐增大的电压,其U/I比值不变 D.将灯丝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其电阻会突变为0 7、如图,虚线a、b和c是某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一带正电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 迹如实线KLMN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粒子从K到N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B. 粒子从K到N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粒子从K到N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D.a、b和c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低.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C的上极板带正电.为了使该极 板仍带正电且电量增大,下列办法中可采用的是() A. 减小R1,其他电阻不变 B. 增大R2,其他电阻不变 C. 增大R3,其他电阻不变 D. 增大R4,其他电阻不变 9、空间存在着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x轴的静电场,A、M、O、 N、B为x轴上的点,OA<OB,OM=ON,AB间的电势 随x的分布为如图所示的折线,一个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M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向右运动,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