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题库汇总

针灸学基础题库汇总
针灸学基础题库汇总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对者打“ ”,错者打“ ”)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 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 世纪末17 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 《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 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 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 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

卄茁B / \

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三、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足臂^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A. 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 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 著《十四经发挥》

E. 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四、多项选择

1、针灸疗法的优点主要是()

A.疗效明显B?操作方便C.经济安全D.易于接受E?适应证广

2、在针具发展变化过程中曾使用过()

A.骨针

B.石针

C.铁针

D.金银针

E.青铜针

3、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

A.绘制“明堂三人图”

B.设计制作针灸铜人C?提出阿是穴D.创用指寸法E.提出十四经概念

4、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参考了下列哪些书籍()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5、明代主要针灸著作有()

A.《针灸大全》

B.《针灸问对》

C.《针灸聚英》

D.《针灸逢源》

E.《神应经》

6、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针灸医学专业,其中有:()

A.针博士一人

B.针助教一人

C.针讲师十人

D.针工二十人

E.针生二十人

五、简述

1、针灸治病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是什么?

3、我国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是什么?

4、简述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的三次大总结。

六、论述

1、试述针灸的起源。

2、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有哪些?

第二章经络腧穴学总论

第1?2节经络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2、经络学说

3、正经

4、奇经八脉

5、十四经

6、十五络脉

7、十二经别

8、一源三歧9、六合10、十二经筋11、十二皮部12、经隧13、经脉14、经气15、经穴16、气功17、脑髓18、经络之气19、孙脉20、孙络21、标本根结22、气街23、四海

二、判断题(对者打“ ”,错者打“ ”)

1、经络系统中主干是经脉,分支是络脉,小分支是孙脉。()

2、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线路上。()

3、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灼热等反应。()

4、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5、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其排列顺序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6、手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头走手。()

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

8、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9、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腹部相联结。()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11、冲脉与诸阳经有联系,又称为“阳脉之海”或“血海”。()

12、十五络脉的命名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经脉名称命名。()

13、十二经脉的别络从其表里经的络穴分出。()

14、阴经穴位能治头面、五官疾病与经络联系有关。()

15、由于十二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16、“标本”强调经脉分布于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17、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指的是四肢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 。()

18、《灵枢卫气》指出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

19、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

20、肺经表示该经脉属肺腑,胃经表示该经脉属胃脏。()

21、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

22、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少阳,再次为太阳。()

23、其“有穴通路” 是经脉的主要循行路线,一般经穴图和经穴模型都表示这些内容。()

24、四肢部:四肢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25、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太阳在中(侧),少阴、少阳在后。()

26、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胸;足三阴联系腹及胸。()

27、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28、手足三阳经在头和躯干部的分布较广泛,大致情况是阳明行于身前,太阳行于身侧,少

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

29、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 ,即指其内行部分。()

30、脏腑中,脏为阴,腑为阳。()

31、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肺、心包、心;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其内属于脾、肝、肾,这就

是所谓的“阴脉营其府” 。()

32、阳经属于腑,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这就是所

谓的“阳脉营其藏” 。()

33、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

34、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

35、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络腑。()

36、手三阴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37、手三阳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手走头。()

38、足三阳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足走腹(胸)。()

39、足三阴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40、十二经脉主运行气血,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

41、营气运行顺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顺序,而且与前后正中的督脉和任脉也相通。()

42、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部衔接。()

43、手太阴肺经在无名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

44、手厥阴心包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

45、手少阴心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46、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47、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连。()

48、足少阳胆经大趾次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连接。()

49、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

50、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连接。()

51、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目外眦交接。()

52、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内眦衔接。()

53、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

54、足太阴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心中。()

55、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与胸中。()

56、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胸中。()

57、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和阴跷脉、阳维脉和阴维脉。()

58、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

59、十二经别,十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不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

60、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入、出”的分布特点。()

61、从十二经脉分出的称“离” 。()

62、十二经别,进入胸腹腔称“入”

63、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

64、在头顶部出来的经别称“出”

65、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

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

()

66、“浮络”为浮行于深沉部位的络脉。()

67、“孙络”是络脉中最大的分支。()

68、“血络“是指细小的血管。()

69、十二经筋,是指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

70、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71、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散步部位。()

72、经络的作用是:沟通上下,网络全身;运行阴阳,协调气血;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作用,调整感应。()

73、《灵枢经脉》指

出:

74、《灵枢海论》说:

75、《灵枢刺节真邪》

所言:

76、《四总穴歌》所说

的:“ 的循经取穴方法

的具体应用。(

三、单项选择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

A. 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

B. 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2、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

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阳明在前,太阳在

中,少阳在后。()

”是典型

。()

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

“经脉者,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夫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关节” 。()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

收,)

3、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皆是()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E?以上都不是

4、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足走胸

5、十二经脉中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在()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胸腹部

E.下肢部

6、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不直属脏腑

B.无表里配合

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E.除带脉外都自下而上走行

7、督脉的生理作用是()

A.调节冲任督带

B.总督奇经八脉

C.调节阳经经气

D.调节阴经经气

8、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任脉

D.冲脉

E.足太阴脾经

9、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

B.足太阳膀胱经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E.足少阳胆经

10、督脉别络散布于()

A.腹部

B.胸胁部

C.头部

D.腰骶部

E.以上都不是

11、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

A.丰隆

B.内关

C.大包

D.公孙

E.支正

12、十二经络脉的走向规律是()

A.阴经会合于阴经,阴经归并与阳经

B.呈网状扩散

C. 与十二经脉共同传注

D.阴经络脉走向阳经,阳经络脉走向阴经

E.以上都不是

1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脉

E.十二皮部

14、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浅表联系的主要是()

A.十二皮部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五络脉

E.奇经八脉

15、下列除…外,其循行走向均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手三阴经

D.足三阴经

E.十二经络脉

16、寸口之中太渊穴处为何经“本” ()

A.手少阴经

B.手太阳经

C.手太阴经

D.手阳明经

E.手厥阴经

四、双项选择

1、关于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哪些是错误的()

A. 阴经络脉别络于相表里的阳经

B. 阳经络脉别络于相表里的阴经

C. 督脉别络散于头

D. 任脉别络散布于胸胁D. 没有专属的腧穴

E.调节十二经气

E. 脾之大络散于腹部

2、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奇经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