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17认识一袋空气

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17认识一袋空气
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17认识一袋空气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科书共3页,分为3个部分。

1.聚焦。教科书用问题的方式,提示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方法研究另一类

物体——1袋空气的特征,这里只是建立初步的认识,即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

法探究“空气是什么样的”。

2.探索。主要包含3个活动。(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2)将这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3)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

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

体打下基础。

3.研讨。这个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特征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空气特征,还要说出观察的方法。这是在培养学生将实验中的现象转化为证据,再用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

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两个总结性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总结可以从哪些方

面认识物体的特征的;二是给出描述不同物体特征的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

让学生看看从第1课沿用至本课的表格,重点关注不同类别的物体具有的不同

典型特征。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

包括利用感官充分观察、对比观察、借助工具(简易天平、放大镜)观察等。

【学情分析】

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对用固态和液态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他们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

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

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特别是在本单

元的第5课,学生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

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空气是很熟悉的,但是对空气的一些特点还有点模糊,如空气的颜色、气味,空气的流动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

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

行研究。

【教学准备】

1.小组(两两合作):透明塑料袋、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水、木块。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研究方法?”引导学

生回顾已经用过的研究方法,如:利用感官观察;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对比观察。(出示有关观察方法的图片:看、闻、摸、比较)

2.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来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有

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关词汇呈现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课本第18-19页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当学生说到

“气球”、“空气”时,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气球里面有什么?”“我们周

围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认识,如:“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的。”“空气是摸不着的。”

二、探索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预设10

分钟)

1.教师讲述:“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要想好好观察、认识它,可以把它

装在袋子里。”(出示一袋已经装好的空气,板书课题)

2.教师指导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两人合作,其中一个同学打开袋子,

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另一个同学用皮筋扎紧袋口。(出示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你准备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让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比如: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用鼻子闻气味;用

手摸一摸是否粗糙;用手捏一捏软硬;用天平去称一称轻重。教师对学生的想

法予以肯定,并把这些方法以关键词的形式补充呈现在黑板上。

4.组织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一袋空气的特征。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三、探索2:将一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袋水和一块木块,提问:“我们刚才观察了一袋空气,如果

把它和这里的水、木块比一比,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如:“可以从颜色、是否透明、轻重、气味、是否流动等多个角度观察空气与水和

木块的异同。”“如果分别把水和空气倒人杯中,可以比较它们的流动性。”“用耳朵听空气流动的声音。”等等,教师把这些方法以关键词的形式补充呈

现在黑板上。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比较空气与水、空气与木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说说新的发现。如:水和空气都会流动,水在流动时是从上向下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却无法被观察到。

四、探索3:描述记录空气的特征。(预设5分钟)

1.教师出示第1、5课的班级记录单或引导学生看《活动手册》第1页的记录表,让学生说说木块与水的特征。

2.教师组织学生描述空气的特征,并在《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中进行记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记录的内容,引导他们描述空气的特征,同时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

4.用词汇记录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很轻、流动、气体

5.观看科学阅读的资料,说说空气的颜色变了,我们有什么感受。

五、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集体研讨:“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不仅能描述空气的特征,还能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从而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如:像木块一类的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像水一类的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像空气一类的物体还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

3.师生合作在本课的班级记录表上进行补充。

【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讲解学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和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去领略一下学校操场的风光,你们高兴吗?不过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带领学生来到操场) 2、给学生讲述小淘气在公园迷路的小故事:小淘气和他的两个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太高兴了,只顾低头在草地上自己玩,没有观察到周围的事物,太阳下山了,淘气和小朋友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草地挺大,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智慧,帮助小淘气,说说怎样才不会迷路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在探索一下第一单元位置和方向的内容,板书:认识东南西北(二)联系生活、玩中体验 、说儿歌记方向 师:你知道早上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指一指东方,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引导生回答做动作)那你知道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吗?再指一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 师:我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找到了东和西,那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师:怎么才能快速判断这些方向呢?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只小板凳

三只小板凳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爱因斯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指导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谁在干什么?生回答。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 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ǎn凳dèng 虽suī糟zāo伟wě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读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明确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2)读第二段。(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读1、2两段。 【第二课时】 1.段的训练:哪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二段 (1)读第二段,进行填空练习。 第三只小板凳()。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 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见过比这还丑的小板凳吗?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没见过比这还丑的小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有的”。 3.继续读讲课文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 如:“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 永丰小学卢少珊 教学内容: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三课时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知识回顾: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表演歌曲《春晓》,认识了三角铁的正确演奏方法,让学生在充满春的意境中,聆听春天的乐章,用歌声赞美春天的美丽;第二课时表演歌曲《布谷》,进一步巩固了“柯尔文手势”,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欢迎春天的到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通过歌唱和表演,用歌声和音乐描绘美丽的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 (二)认知目标: 感受音的长短,认识三种不同长度的音“X —”、“X ”、“X X ”。 (二)能力目标: 1、能用自然的嗓音、欢快活泼的情绪以及对唱的方法完整表演《小雨沙沙》。 2、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关于“春”的图片,配上相对应的象声词。 3、能根据伴奏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 4、能用律动唱游的形式表现歌曲,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小雨沙沙》并能用自然的嗓音、欢快活泼的情绪以及对唱的方法完整表演是本课重点;认识三种不同长度的音符并能根据伴奏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是本课难点。 教学用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ppt)听合唱曲《春晓》进入课堂,通过音乐感受春的气息,进入春的

主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师生问好。 (下面模仿老师的声音做一个发声练习) 二、感受春天——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1、发声练习及复习歌曲《布谷》,引入春的主题。 2/4 5 3 ∣ 3 1 ∣ 1 - ∣ 5 3 ∣ 3 1 ∣ 1 - ‖ bu gu bu gu bu gu bu gu (我们刚才做的发声练习模仿的是什么动物的声音?生:布谷鸟。好的让我们随着布谷鸟的歌声迎接春天的到来。)(光盘《布谷》-伴奏) 复习歌曲《布谷》 (非常好,同学们能把布谷鸟的歌声生动地表现出来,表达了布谷鸟对春天的渴望和喜爱。)(光盘“本课目录”,切换到ppt) 2、情景创设:看图,配上象声词。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大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几幅图,看看图中描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单击ppt) ①师出示4幅关于春天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所描写的景物。 第一幅图:春风;第二幅图:春雨;第三幅图:春水;第四幅图:春雷。 (第一幅图,谁来回答图中描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是的,当我们看到树梢长出嫩嫩的新芽,柳枝轻轻地摆动的时候,春天变成了风,春天就在树梢上。)(单击ppt)(第二幅图……是的,当我们看到叶子上结满了水珠,空气中飘满湿润的味道,春天变成了雨,春天就在草地上。)(单击ppt)(第三幅图……是的,当你看到河水流动起来,河边小草发芽、野花开放,春天变成了水,春天就在小溪里。)(单击ppt)(第四幅图……是的,这时的春天就在雷雨声里。) ②请学生为图画配上合适的象声词。(单击ppt)(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我们置身于春天大自然的怀抱里,不仅能看到美丽的景象,还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你能用象声词模仿出图中的声音吗?) 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象声词板书。 春风:哗—哗—春雨:滴滴答滴滴答 春水:哗啦啦啦哗啦啦啦春雷:轰隆轰隆

教科版《感受空气》教案3

《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领域,指向“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这一科学概念。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空气和石块、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空气和水一样,可以流动。当然,空气还具备其他两种状态的物质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特征,比如可压缩。在本课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关于空气特征的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本单元后续的内容做好概念、认知上的铺垫。 【学生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了空气、木块、水三种物质,既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他们对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也有了感性认知基础。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和研究方法,他们能用各种简单材料开展研究、用气泡图梳理前概念,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用来画气泡图的白纸、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气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利用空气特性的有趣演示实验。 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说出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的已有经验。 2.谈话: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3.绘制气泡图。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在汇报环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到这张气泡图上。“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便于移动、修改。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规范科学用词。 二、探索 活动一:传递游戏 1.明确活动要求。 以班级的竖排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法设计:情境法启发引导 学法指导:谈话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导入课题,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

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 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板书: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设计意图: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应用与拓展。 1、说一说,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 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小学音乐教案 教师: 年级:一年级(下) 单位:

教学进度表(一年)

课题:聆听《春天》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春 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小结。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杜鹃圆舞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 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 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聆听《小燕子》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布谷》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 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 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 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 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雨沙沙》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 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2)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 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2)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手等)等感受。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 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四、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 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 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 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 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 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 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 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 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 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 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小学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册第五单元12课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 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 究过程。 【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2课,也是学生探 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着特征:空气是 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 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 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认 识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着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

(完整版)《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认识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介绍同学”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先让孩子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欢的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既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

的方位观念,又能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本次教学,游戏仍然能够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减少了繁复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辨认方向小游戏。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这个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这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不能及时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 2、低年级教学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处理练 习题的时候太过于赶。 3、环节设计衔接不太好。 4、整节课的速度前慢后快,节奏没有把握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设计的环节要新颖,让孩子主动愿意参与进来。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板第二册全教案 1.四季的歌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一共有四节,每一节都配有一幅插图,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展开。诗句的语言浅显而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就像一曲流淌着的音乐。只要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丁冬、丁冬”,那是春天的溪水在歌唱;“知了、知了”,那是夏天的金蝉在唱歌;“沙沙、沙沙”,那是秋天的红叶在歌唱;“呼啦、呼啦”,那是冬天的北风在歌唱。啊,大自然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快看,春天,人们春耕春种忙;夏天,园里瓜果香;秋天,粮食堆满仓;冬天,新年好风光。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走、冬、春、百、瓜、果、谷、北”8个字;会认“季、歌、唱、种、行、园、粮、食”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变化及人们生活的变化,感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重点指导“瓜”字的写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小语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哟?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诵读诗句,在诵读中感受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奇妙变化,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 2、根据本文的特点,可采用读悟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对于春季的教学,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读,怎样感悟春季的美好。后面三个季节的教学,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能运用前面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阅读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知道一年分哪四个季节? 教师:请同学们听听赞美春、夏、秋、冬四季的歌,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教师范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3、指名朗读:读你最喜欢的哪一节。(随机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学生边读边看图。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知道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有美丽的景色。现在,我们再读一读四季的歌,细细地去体会四季的美。 二、分节细读 1、学习第一节 (1)全班齐读第一节。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学习第一行,体会“悄悄”的意思。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 一、通过聆听歌(乐)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 1.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

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1.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 音长? 2.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 3. 四、编创与活动 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1.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 2.再听范唱。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的教案与反思 一、本课概述: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 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 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而引导学生 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性质;能举 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 在;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在对比观察中能用各种 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离不 开空气。 三、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教具:塑料袋、大纸杯、水、粉笔、气球、记录表格(各 若干个)。 四、教学实践:(片段) (一)猜谜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命离不了。 话音刚落,全体学生就说:“空气。”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对于空气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 了解空气的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人要呼吸空气才能活。 生:我知道动物和花草树木也离不开空气。 生:我想知道空气里含有什么?为什么人离不开空气?

生:我想知道月球上有空气吗? 生:我想知道空气是怎么形成的? 生:为什么会有风? ………… (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 师:关于空气,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空气,了解空气。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空气。 师:我们要研究空气,总应该先把空气抓来,你有什么办法抓住空气? 生:可以用气球,把气吹进去就抓住空气了。 生:可以用塑料袋把空气抓住。 生:可以像我这样鼓起嘴巴(学生做示范:闭着嘴巴,把呼出的气封在口中鼓起两腮),(这一动作使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这样也可以把空气抓住。 生:用瓶子抓住空气。 师:同学们真是非常棒!想出来那么多好的方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写材料,咱们就利用这些材料一起来玩一个叫做“我和空气的亲密接触”的游戏。(这时候只见学生都迫不急待的动起来了) 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1、四人小组在七分钟之内,比一比看哪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2、要充分调动眼、耳、鼻、手、皮肤等感觉器官,也就是怎样借助其他物体使眼睛能看到有空气的存在,使耳朵能听到空气,使手能摸到空气,使皮肤能感觉到空气。3、(出示记录表格)怎么才能知道哪个组的方法多呢?(指表格)每个组都有这样的一个表格,大家每有一种方法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就记下你们用到的材料、做法、发现的现象、以及用到的感觉器官。 (师请各小组组长上台拿材料:塑料袋、大纸杯、粉笔、水、气球)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只见学生拿到塑料袋和气球都能把空气装上,但是面对水、纸杯和粉笔学生就摸不着头脑了,于是,我就走到其中一个小组问:当看到纸杯和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说:“把水倒到纸杯里。”我说:“没错,那旁边放着粉笔时,你会不会拿它来和水一起玩?怎么玩?”学生说:“我会把它放到水里。”我说:“那就试试看。玩的时候要认真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这小组学生开始着手玩起来啦。我就走到其他组里继续做指导。) 时间到,学生小组基本上把活动完成了。 师:请各小组组长把器材收拾好,放到桌底下。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把记录表格填好。 生填写记录表格,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把记录表格交上来。(学生把表格交到教师手上)师:(投影展示各组的记录表格)请同学们评一评看哪组记录的方法既好又多。(展示第一组的)

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现实的情境中指认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2、使学生通过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首小朋友熟悉的儿歌——(屏幕出示)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右面是(),左面是()。 师:这首儿歌,大家会说吗?谁来试一试?(指名一学生说儿歌,大家齐说)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认识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1.识教室的东面。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用手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吗?(在黑板上贴上“东”) 2.认识教室的南、西、北面。

(1)师:我们全体小朋友起立,面向东面。跟着老师边说儿歌,并用手做出动作指示方向。(生边说儿歌边做动作2遍) (2)提问:教室的东面找到了,南面、西面、北面在哪里呢?你能帮老师把这三个字贴到墙上去吗?(其它小朋友一齐说儿歌,帮助他们找方向) (3)校对:你认为他们贴的对吗?你会帮助他改正吗? 三、有顺序地认一认东、南、西、北。 1.我们已经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东面的右边是哪一面?南面的右边呢?西面的右边呢?北面的右边呢?小朋友,记住了吗? 2.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全体起立,面向东面,听老师的口令转动。(向右转,面向哪面?……)3.提问: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有次序地向右转动,我们称它为“顺时针转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就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辨别方向就方便多了。 四、试一试 1.一名学生面向东面站立,右手侧平举。 提问:他的右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呢?你发现“南”和“北”这两个方向的位置关系怎样的?(板书相对) 追问:东和西相对,西和什么方向相对呢? 2.全体学生起立,向右转。面向南面。右手侧平举。 提问:大家的右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呢?你又发现“东”和“西” 这两个方向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追问:和东面相对的是哪个方向?和南面相对的是哪个方向?

一年级人音版下册教案

一年级人音版下册教案 【篇一: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本期教学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四、教学重难点: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3、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二、教学准备: 塑料袋,气球,烧杯,报纸,水槽,吸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水。同样还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离开的,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它是什么?(空气)关于空气,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发言) 师:是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现在就请你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二)活动1 师:我们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找空气的方法)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它们来试一试吧! 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找空气,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过程及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师:的确,空气就像是无处不在的小精灵,他能藏到我们的食物里,能钻进我们的衣服里,还可以从我们的身体里溜出来、溜进去。它时刻在我们周围。 (三)活动2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板书) 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透明液体 师:今天我们能不能用认识水的方法,找出空气的特征呢? 下面就动用你的各种感官来认识一下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吧! 学生观察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空气? 师:你觉得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四)活动3 师:看老师的杯子里有什么?一杯水(满满的)。现在老师把这个石块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 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 “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 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和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去领略一下学校操场的 风光,你们高兴吗?不过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带领学生来到操场) 2、给学生讲述小淘气在公园迷路的小故事:小淘气和 他的两个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太高兴了,只顾低头在 草地上自己玩,没有观察到周围的事物,太阳下山了,淘气 和小朋友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草地挺大,他们东找西找, 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智慧,帮助小淘气,说说怎 样才不会迷路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在探索 一下第一单元位置和方向的内容,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玩中体验 、说儿歌记方向 师:你知道早上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指一指东 方,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引导生回答做动作)那你知道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 向落下的吗?再指一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 师:我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找到了东和西, 那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师:怎么才能快速判断这些方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