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温度带的划分(知识参考)

按照积温来(气温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期)划分温度带:

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温度带:分为热带温带(南温带,北温带)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是北温带

北极圈至北极点是北寒带

同样的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

南极圈至南极点是南寒带

年积温小于1600度:寒温带

年积温大于1600度小于3400度:中温带

年积温大于3400度小于4500度:暖温带

年积温大于4500度小于8000度:亚热带

年积温大于8000度:热带

年积温小于2000度的高原:高原气候区

1. 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分布范围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青藏高原区

<2000℃(大部分地区)

0-100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等

热带

>8000℃

365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亚热带

4500℃-8000℃

218-365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一年一熟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寒温带

<1600℃

<100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中考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专题复习

湘教中考复习学案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中考目标要求: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会判别;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概况;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参考地图册P26、P29—30 图形) 二、基础知识回顾(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和降水气温图)

三、考点与训练(考点: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 1、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非洲和南美洲 C.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3、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共同点是 A.全年气温都比较高.全年降水都比较多 C.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大.降水的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4、“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5、下列地区中,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的是( A 亚马孙平原 B .亚洲的青藏高原地区 C .地中海沿岸.非洲的撒哈拉地区 6、下列降水最少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7、下列大洲中,缺少地中海气候的是( A.亚洲B .南美洲C .非洲D .南极洲 8、热带沙漠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非洲B.南美洲C.大洋洲D.北美洲9、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亚寒带针叶林D .温带落叶阔叶林 10、下列各大洲中, 没有寒带气候分布的是( ) A.南极洲B .北美洲C .非洲D .亚洲 11、下列气候类型中, 南半球缺少的类型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高山高原气候D .冰原气候 12、下列气候类型中, 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一种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 .苔原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高原高山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读下列四地气温年变化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

一.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

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终年高温少雨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少雨型(<25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尔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 4、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学习要点】 一、自主学习: 1、掌握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能准确读出等温线的温度。 2、通过阅读冬夏气温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南北气温特征的差异。 二、重点探究: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三、生活应用: 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记住温度带的划分,了解各温 度带的熟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板块一:观察发现】 活动一: 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找出-8℃、0℃、8℃等温线,并在 每根等温线的东端标注相应的温度 值。 2、用醒目的颜色画出0℃等温线,观 察它大致经过的山脉和河流。 3、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 区。算一算温差为多少? 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 ,北方 南南方 。 活动二: 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哪里, 为什么? 2、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多 少摄氏度以上? 3、我国南北的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4、我国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 , 全国普遍 。 学以致用: 1、周末爸爸要去吉林出差,顺便还想去爬长白山。为轻装前进,他打算就穿一身运动装去。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南方人都说,北方人比他们更懂得穿衣打扮,因为我们衣橱里的衣服种类总是比他们多。他们想得对吗? 3、读下面A 、B 两城市各月气温曲线图: 1、算一算,一月、七月两地气温分别相差多少℃? 2、两地气温年较差各为多少? 答:A 为 ℃、B 为 ℃。 3、如果这两个城市分别为广州和哈尔滨,则 A 是 、B 是 。 气温(℃) A 气温(℃) B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共4页 第1页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共4页 第2页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按照积温来(气温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期)划分温度带: 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温度带: 分为热带温带(南温带,北温带)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xx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是北温带 北极圈至北极点是xx 同样的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xx xx圈至xx点是xx 年积温小于1600度: 寒温带 年积温大于1600度小于3400度: 中温带 年积温大于3400度小于4500度: 暖温带 年积温大于4500度小于8000度: 亚热带 年积温大于8000度: 热带

年积温小于2000度的xx: 高原气候区 1.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 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 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学案

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又是难中之难。许多同学都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今天先将各种沙漠气候的类型成因/分布/特点等进行归纳,接下来再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送给大家 1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2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

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 N。 3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4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距海遥远,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7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8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9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展示图片] 1.2月份黑龙江省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的景观照片。 2.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 [提问] 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 2月份,黑龙江省漠河冰天雪地,而海南省的海口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了;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

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承转]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1.我国南北气温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吗? 2.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呢? 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北气温的差异呢?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板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PPT展示] 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2)。 [读图回答] 1.在图2-2中找出0℃等温线,在图上用彩笔描出(教师向学生说明,等温线就是在地图上把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结起来的圆滑曲线。),说说0℃ 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气温分布情况。(0℃等温线以北<0℃,0℃等温线以南>0℃) 2.看看0℃等温线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一致。(教师向学生说明,1 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 学生记住) 3.黑龙江省漠河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32℃) 4.海南省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16℃以上) 5.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6.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北,气温愈低) [归纳] 从1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南温北寒;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0°C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温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如此悬殊呢? [阅读] 阅读课文P32“阅读”部分内容回答:导致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

高中地理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 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 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 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 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 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 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 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 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 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将气温降水点状图中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 起来即可得到该图,或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 降水数值都位于封闭曲线内部。可以根据封闭曲 线所占据的温度范围和降水范围判断气候类型。 此种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 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 型。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计算出每 类气候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 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位置能估计每类气 候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能分析各类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湘 教版 知识点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亚洲(11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9、各大洲的气候类型 亚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欧洲: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非洲:高山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新西兰的南北二岛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极洲:寒带冰原气候 注:七大洲气候分布特点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季风气候显著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 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 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 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荒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 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 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 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4、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中国各温度带适合种什么树种 六

中国各温度带适合种什么树种六 山, 淮河主流, 安徽凤台, 蚌埠, 江苏江坝, 盐城至海滨. 西界由辽宁彰武, 阜新, 河北围场, 沿坝上南缘, 山西恒山北坡, 兴县, 过黄河进入陕西志丹, 吴堡, 安塞沿子午岭至天水, 约北纬32.30℃-42.30℃, 东经103.5-124.5℃. 本区从地形上明显分为丘陵, 平原和山地3部分。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晴燥, 夏季酷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8-14.8℃, 由北向南递增, 沈阳年平均气温为7.8℃, 北京11.6℃, 河南驻马店14.8℃. 最低气温-20—30.5℃(沈阳); 年降水500-1000mm, 由东向西递减, 山东济南为723.7mm, 驻马店724.7mm, 西安584.4mm, 北京植物生长期为235天, 济南265天. 本区树木种类丰富.据<<华北树木志>>记载, 有89科, 245属799种. 如果加上陕西, 甘肃的树种, 估计在1000种以上. 本区以松属和栎属的树种为代表树种. (一)辽东, 胶东半岛丘陵区 本区范围北以东北区南线为界, 东面海, 南至江苏连云港, 西界以辽河平原, 山东的平度, 五莲至连云港. 海拔高度200-500m.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辽东半岛年平均温度6-10℃, 年降水量达1000mm; 胶东半岛年平均温度10-15℃, 年降水量达900mm. 树种以赤松和麻栎为代表. 它们是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 还有蒙古栎, 栓皮栎和狍栎. 辽东半岛除与长白山有共同树种外, 还有许多喜暖性的亚热带树种, 如三桠乌药, 瓜木, 漆树, 盐肤木, 天女木兰等. 胶东半岛有野生山茶. 本区引种树种很多, 有北美乔松, 日本黑松, 北美短叶松, 日本厚朴; 在山东烟台昆仑山引种的杉木和池杉均生长正常. 在山东胶南, 日照等地引种茶树, 梅和秕杷等. 栽培果树主要有板栗, 日本板栗, 苹果, 梨等. (二)平原区 包括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 本区主要是农业区, 天然植被都已破坏, 常见栽培树种有侧柏, 圆柏, 毛白杨, 小叶杨, 加杨, 旱柳, 垂柳, 榆, 槐, 刺槐, 臭椿, 香椿, 桑, 枣, 楸在南部有泡桐, 楝等. 果树有枣, 苹果, 梨, 桃, 李, 樱桃, 葡萄等. (三)山区和丘陵区 包括辽宁西部山地, 河北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 山西吕梁山脉, 中条山脉, 山东沂蒙山区, 河南伏牛山脉及陕西秦岭北坡. 南北跨9个纬度, 东西跨15个经度, 海拔高度差异很大, 水热条件变化大. 华北的树木主要分布在这些山区. 为了叙述得清楚一点, 分下列3小区. 1.辽西, 晋, 冀山区和丘陵区包括辽宁西部山地的医巫闾山, 河北各山区, 山西阳城, 曲沃以北各山区. 河北小五台山海拔高2870m, 山西五台山海拔高3058m. 北京东灵山海拔高2303m. 区内年平均温度5-9℃, 年降水量500-700mm, 随着海拔高度变化, 树种垂直分布明显. 本区以油松和辽东栎为代表种. 海拔800(1000)m以下, 针叶树种以油松, 侧柏为主, 阔叶树种有栓皮栎, 槲树, 槲栎, 黑弹朴, 大果榆, 栾树, 白蜡, 山杏, 荆条, 酸枣等. 本带下部多种植果树, 柿, 胡桃, 板栗, 山楂, 杏, 海棠, 梨, 苹果等. 海拔800-1200m 有油松, 辽东栎, 大叶白蜡, 大果榆, 山桃, 槭属. 灌木有大花溲疏, 小花溲疏,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成因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归纳 一、热带雨林气候 1. 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mm) 2. 位置: 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A.“两个低地,一片群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 B.五个非地带性分布:几内亚湾沿岸,巴西东南沿海地带,中美洲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3. 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 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 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 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 1. 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地理各气候类型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

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 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 (1)我国各温度带> 1<0的积温表 (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 (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弓I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 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板书]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展示挂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5)。

(完整)高中地理:九大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九大气候类型01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02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马里首都巴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亚,最大港口城市德班、最大城市和金都约翰内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最大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03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学案 【学习要点】 一自主学习 1 掌握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准确独处等温线的温度 2 通过阅读冬夏气温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二重点探究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三生活应用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记住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作物熟制 【观察发现】 活动一: 读课本图2—2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找出-8℃ 0℃ 8℃等温线并在每条等温线的末端标注相应的度数 2 用醒目的颜色描出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经过(山脉)-- (河流)一线 3 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算一算温差是多少 4 总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活动二 读课本图2—23﹤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七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以上 2 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在,原因是 3 七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约℃ 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活动三

读课本图2—2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思考 1 在图中划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填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3指图说出各温度带熟制 【合作探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读表:冬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029′N13°4′7时30分 北京39054′N26°40′9时12分 广州2308′N43°25′10时43分 ⑴三地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 ⑵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⑶三地日照时间由多到少是>> ⑷三地获得太阳光热由多到少是>> 由此可知:冬季,我国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日照时间越,获得太阳光热越。 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成因 读表:夏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全]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 ?1、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将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积温。根据积温,我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 不同温度带的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会有差别: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1 我国的温度带与种植制度 ?2、我国的植被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也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8种植被类型,各个温度带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①热带:热带雨林/季雨林;

②亚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④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图2 我国的植被类型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D、B

精讲精析:(1)分析等温线的偏移。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为山峰,即北部海拔高、南部海拔低,0℃等温线向高海拔偏移、向北偏移;②秦岭-淮河一线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因此向北偏移,即向暖温带偏移;③亚热带地区为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因此向落叶阔叶林偏移。 (2)分析两地的气温与海拔。①图中由南向北,海拔越来越高,即气温越来越低。甲地位于0℃等温线以北,因此甲地<0℃,即甲地气温低于两侧(0℃),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两侧,即为山岭;②同理,乙地位于0℃等温线以南,因此乙地>0℃,即乙地气温高于两侧(0℃),因此乙地海拔低于两侧,为山谷;③甲地<0℃,乙地>0℃,即甲地气温更低,因此甲地海拔更高;④0℃等温线向北移动,即甲乙两地的气温都在逐渐升高。因此综合来看,选项B正确。 总结 ?山脊、山谷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等温线的偏移方向,进而分析海拔、温度带、植被的分布;②根据等温线,判断甲地/乙地与两侧等温线相比的温度高低,进而确定与两侧相比的海拔高低,进而确定山脊和山谷。 通过等高线,区分山脊和山谷,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步骤: ①画出山脊线/山谷线。沿着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画一条虚线,代表山脊线/山谷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