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17)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围麻醉期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研究;

2.靶控输入麻醉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3.麻醉药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4.肿瘤病人术中自体输血安全性的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 2 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导师组开设)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

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外国语进行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5次。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参与次数、主讲次数和考核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对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可给予前沿讲座学分奖励。

。5、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在麻醉学及相关科室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轮转。

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二)选修课:不少于2 学分

(三)补修课: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1-2门,不计学分。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博士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修的课程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由5-7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入学以来的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的设计与准备及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完成。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XX年8月日

老年病人麻醉 (Anesthesia for the Elderly) 据文献记载,在所有手术中约有20%的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60岁以上的病人中有50%在死亡前经历过一次手术。为了提高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安全,麻醉科医生应熟悉衰老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改变,清楚术前存在的麻醉手术危险因素,评价机体的各重要系统笔器官的储备和应激能力,以及了解随增龄所致的药效学和药代学改变等。 一、衰老的生理改变 (一)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 随着年龄增中生命功能呈进行性退化,70岁时心脏指数约下降30%。可能由于心肌弹性张力降低或继发于老化所致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些病人伴有左心室肥大,使心血管储备功能降低。 (二)肺功能减退 70~80岁的老人肺活量减少40%,最大通气量减少60%。约从40岁开始,呼吸肌尤其是肋间肌逐渐失去弹性使胸壁顺应性降低,而且肺的弹性回缩力也下降,使肺活量每年减少20ml,而功能性残气量和闭合容量相应增加,最终导致肺底部的小气道趋于关闭,使关闭容量超过FRC。在这种情况下,吸入气体优先进入肺尖而不是肺底,造成通气/ 血流灌注比例不相匹配,产生老年性“低氧血症”。PaO2每增长10岁下降4mmHg。 (三)肾功能降低 老化的过程也表现在肾脏功能变化,包括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浓缩能力降低。这时部分或全部依靠肾脏排出体外的麻醉药和其他一些药物如肌松药等,将使这些药物药效增强,清除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四)肝功能下降 老年人肝血流量可减少40~50%,而且随年龄增长,肝脏微粒体酶系统可因肝脏疾病或药物治疗的影响而受损害,可使麻醉过程中所用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五)基础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改变 30岁以后基础代谢率每年递减约1%。因此,老年人对麻醉药的代谢与排泄均缓慢。代谢率降低容易产生术中体温过低,尤其是大手术。术中热量过度丧失使基础代谢进一步减慢,产热量减少。此外,老年人外周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进一步抑制体温调节功能,使老年人容易受室温改变影响。 (六)神经系统的改变 神经系统是麻醉药作用的靶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在结构和生理上改变也必然影响麻醉药的作用。例如增龄使神经系统储备功能降低,也使病人对麻醉药的需要量减少。增龄对脑、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影响包括: 1、大脑形态学改变:脑萎缩。 2、大脑功能改变:皮质功能抑制,精神异常。 3、脑神经化学改变:合成神经递质分子的酶显著下降。 4、脑组织学改变:神经元特异性结构和神经纤维结构水平和种构成消失。 5、神经功能改变:渐进性大脑传入功能障碍,视觉和听觉灵敏度下降等。 6、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神经元减少,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 7、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反射反应降低,反应发生速度减慢。 二、衰老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所需麻醉剂用量减少。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皮质神经元数量、神经元密度、脑代谢率、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递质分子活性减少等因素有关。老化所引起的血浆蛋白变化,体内脂肪比例增多,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基础代谢等因素均使药物分布、代谢和排出发生变化。显然神经生理的老化过程可能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麻醉药的量-效关系。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2006年8月日 一、概述 1)概念 2)椎管麻醉根据注药部位不同分类 a)蛛网膜下腔阻滞 b)硬膜外腔阻滞 c)骶管阻滞 3)椎管的解剖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麻醉分类 a.轻比重 b.等比重 c.重比重 3、麻醉平面(围)的分类 a.高位腰麻 b.低位腰麻 c.鞍麻腰麻 d.单侧腰麻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脊液的生理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1、直接作用 ①作用部位 ②阻滞顺序 ③阻滞平面差别 ④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2、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①循环系统的影响 a.血压 b.心率 c.心排出量 d.心脏功能 e.冠状动脉血流量 ②呼吸系统的影响 ③胃肠道影响及其他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1、术前访视病人 2、术前用药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Lidocaine) 2、普鲁卡因(Procaine) 3、丁卡因(tetracaine)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a.各种局麻药配制浓度 b.使用以上局麻药的注意问题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体位 ①侧卧位 ②坐位 2、穿刺部位及消毒围 3、穿刺方法 ①直入穿刺法 ②侧入穿刺法 (六)阻滞平面的调节(注意问题,影响扩散因素) 1、穿刺部位(节段选择) 2、体位和麻醉药比重 3、注药速度 4、穿刺针斜口方向

5、脑脊液压力和病人年龄及病情 (七)麻醉中管理 1、麻醉平面的调节(管理) 2、循环稳定 ①血压下降 ②心率缓慢 3、呼吸管理(呼吸抑制) 4、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诱因 ①血压骤降 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③手术牵拉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 (一)头痛 1、原因 2、症状与体征 3、预防及处理 (二)尿潴留自学 (三)神经并发症 第二节硬脊膜外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2、硬脊膜外阻滞方法有: (1)单次法;(2)连续法 3、根据硬脊膜外腔阻滞部位不同可分: (1)高位硬膜外阻滞(C6-T6) (2)中位硬膜外阻滞(T6-T12) (3)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肢、盆腔) (4)骶管阻滞(肛门、会阴) 二、硬脊膜外阻滞的机制及其生理影响 (一)局麻药作用部位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 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王秀丽王庚(共同执笔人)冯泽国江伟李军张兰陈绍辉金善良袁红斌徐懋(共同执笔人)郭向阳(共同负责人) 止血机制正常的患者,区域麻醉导致封闭腔隙内(颅内、眼内或椎管内等)血肿和神经压迫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很低。但对于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抗血栓药和其他导致止血异常的患者(创伤、大量失血、肝功能异常和DIC等),区域麻醉导致血肿的风险增加。一旦发生椎管内血肿或其它深部血肿,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截瘫、神经损伤、明显失血、气道梗阻等。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服用抗血栓药物预防血栓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房颤、静脉血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等患者,通常会应用抗血栓药。此类患者接受区域麻醉时,其止血功能的异常增加了区域麻醉的风险。 对于围术期使用抗血栓药的患者,区域麻醉时机的选择很重要。麻醉科医师应该掌握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该类患者应用区域麻醉的风险降到最低。不同的患者,药物的代谢亦不同,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查。熟悉抗血栓药物的药理特点并结合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麻醉科医师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本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心脑血管及深静脉血

栓用药和区域麻醉的应用,为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区域阻滞管理提供意见,规范围术期的相应管理,供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参考。 一、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药理 临床常用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酶药、抗血小板药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等。中草药和抗抑郁药也有改变凝血功能的作用。各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一)抗凝血酶药 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①肝素(UFH):是一种分子量在15 000~18 000 D的粘多糖。UFH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后者对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Ⅸ、Ⅹ、Ⅺ和Ⅻ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UFH为血管外科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常用药物。UFH可被鱼精蛋白中和而失去抗凝活性(1mg鱼精蛋白可拮抗100U肝素)。UFH在低剂量(≤5000U)使用时即可抑制Ⅸa。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以了解其抗凝程度。通常,皮下或静脉给予肝素可维持aPTT在其1.5~2.5倍正常值。此外,UFH 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长时间使用时需复查血小板计数。 ②低分子肝素(LMWH):LMWH的分子量为2000~10000 D,皮下注射2h~4h达峰,半衰期3h~4h。LMWH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 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针对不同适应证的推荐剂量,LMWH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 1?培养目标? 1)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品德端正,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有丰富临 床经验、有独立和创造性的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 2?具体要求? 1)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基本掌握麻醉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独立的临床研究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及临床教学工作能力。? 3)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并有一定写作及会话能力。? 4)身体、心理健康,能适应繁忙而紧张的临床麻醉工作。? 二、学习年限? 1?临床医学硕士生为三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五年,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阶段,硕士生阶段为两年,博士生阶 段为三年。? 三、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 1?专业范围:手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包括临床麻醉、镇静、疼痛治疗和麻醉介入性治疗;急诊抢救和复苏;重症病人监测和治疗、呼吸支持病人的治疗管理;门诊急、慢性疼痛病 人的治疗处理;体外循环以及快速戒毒的管理及处理等。? 2?研究方向:上述专业范围的临床及相关课题均可列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硕士生的研究 选题应位于国内或国际临床麻醉学科同领域的前沿。? 四、培养方式及具体要求? 1?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教师(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结合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临床上和科研上都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具体要求? 1)临床硕士生课程与临床训练定为30个月,完成全身麻醉病例数不低于400例,其它麻醉病例不低于300例。除处理常见病种的麻醉外,适当学习和初步了解特殊病种及疑难病种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硕士期间应进行相关学科轮转学习,根据导师组意见选择适当学科,如ICU、CCU、RCU、小儿麻醉等,时间不超过10个月。? 2)在临床训练的最后6个月,临床硕士生需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病历分析总结或综述一篇。文 章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条件也可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简单论文。? 五、学位课程与考试要求? 课程按研究生院的要求上课和考试。要求完成18学分的学位课程? 1)公共课:政治、公共英语。? 2)基础课:(不少于5学分)根据研究方向在研究生院设置的课程中选择。? 3)专业英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4)专业课:临床培训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六、阶段考核? 1)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每年5月15日前)完成阶段考核工作。?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地大研发〔2017〕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一种突出应用性、职业化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其区别于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二章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超过最长修业年限者且未达到结业要求的,将按照《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超过基本修业年限而未达到最长学习年限者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第四条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具体授课方式及时间安排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第三章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第五条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六条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进行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七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基本改革方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八条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部分。 第九条各专业学位点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并

麻醉学专业课硕士考试试卷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试卷 2010 年级麻醉学(课程)试卷 学号姓名 命题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教研室:麻醉学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低流量麻醉机”的氧流量是 ( ) A.0.01~0.02L/min B.0.02~0.03L/min C.0.03~0.04L/min D.0.04~0.05L/min E.0.05~0.06L/min 2. 患者55岁,女性,体重67kg,血压180/100mmHg,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未经正规治疗,其ASA分级应为 (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变化而脑血流不发生相应改变 ( ) 3.在什么范围内PaCO 2 A.低于25mmHg B.低于40mmHg C.高于100mmHg D.低于25mmHg高于100mmHg E.低于40mmHg高于120mmHg 4. 血小板数为多少时,术中和术后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创面渗血过多,应视为手术禁忌 ( ) A.≤20×109/L B.≤30×109/L C.≤40×109/L D.≤45×109/L E.≤50×109/L 5. 成人麻醉面罩中的死腔容量约为 ( )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6. 低血钾时静脉补充钾盐,错误的说法为 ( ) A.静滴速度不宜过快 B.一般见尿补钾比较安全 C.氯化钾的浓度一般不宜超过0.3% D.严重缺钾时可静推10%氯化钾 E.严重缺钾 时,每日可补充氯化钾6~8g 7.下列哪种静脉麻醉药最易引起喉痉挛 ( )

A.氯胺酮 B.硫喷妥钠 C.丙泊酚 D.咪达唑仑 E.依托咪酯 8.颅内压升高的三主征 ( ) A.头痛.呕吐.眩晕 B.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C.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D.头痛.呕吐.复视 E.头痛.呕吐.高热 9. 全脊麻时病人首先出现 ( ) A.呼吸抑制 B.循环抑制 C.意识丧失 D.抽搐 E.大叫 10.屏气试验是粗略测定心功能的简单方法,正常人可持续多少秒(s)以上() A.10s B.30s C.40s D.50s E.60s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留置气管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有: A.导管梗阻 B.导管脱出 C.误入单侧主支气管 D.呛咳动作 E.支气管痉挛 2. 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 A.舌后坠 B.下呼吸道阻塞 C.喉痉挛 D.麻醉装置不当 E.气胸 3. 如下哪些情况下应放弃硬膜外麻醉: A.多次穿破硬脊膜 B.穿刺或置管时误伤血管,致有多量血液流出 C.患者过度紧张 D.手术时间冗长 E.休克失代偿 4. 氯胺酮麻醉的禁忌证有: A.高血压患者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内耳手术 D.癫痫和精神病人 E.颅内高压患者 5. 单肺通气时: A.PaO2在70mmHg是临床可以接受的低限 B.单肺通气的潮气量为10ml/kg C.FiO2为100% D.呼气末气道压应<30~35cmH2O E.调整呼吸频率使PaCO2维持在37~40mmHg 6. 下列哪些情况易发生呕吐误吸 A 上消化道出血 B 急症剖腹产 C 肠梗阻 D 脑外伤昏迷 E 麻醉苏醒期 7. 床边简易测试肺功能的方法有 A 吹气试验 B 屏气试验 C 吹火柴试验 D 肺部CT检查 E 病人呼吸困难程度 8. 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有 A 穿刺部位 B 病人体位 C 药液比重 D 注药速度 E 针口斜面方向 9. 下列哪些病人使用局麻药时不能加用肾上腺素: A.末梢部位手术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糖尿病 D.休克病人 E.气管内表麻 10. 拟行全肺切除术的病人其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最低限度应符合: A.FEV1>2L,FEV1/FVC>50% B.MVV>80L/min或>50%预计值 C.RV/TLC<50% D.平均肺动脉压<35mmHg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 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血浆中含有无机离

子(主要是Na+ 和Cl- )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 (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0.9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COPMV 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通常每日液体摄入量成人大约为 2000 mL。每日液体损失量包括(1)显性失水量:尿量 800-1500 mL;(2)隐性失水量:肺呼吸250-450 mL、皮肤蒸发250-450 mL;(3)消化道液体丢失量,呕吐、腹泻和消化道准备时需考虑。消化道液体分泌量及成分见附

专业解析-麻醉学专业分析

麻醉学 一、专业介绍 麻醉学专业是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成的专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1、研究方向 01神经病理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02创伤麻醉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为例) 2、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扩充和深化麻醉学尤其是麻醉基础理论和临床麻醉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掌握病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理论。对麻醉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系统的了解。具有初步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医疗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成为有一定的学术科研水平和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本阶段的培养还要求研究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学风、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注:以上以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麻醉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温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三、麻醉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麻醉学专业就业前景利弊分析: 1)麻醉学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就业率相对较高。 目前麻醉的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不多,所以研究生比较容易找工作。麻醉学由于其专业特点明确、适用性强等特点,其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一次就业率也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毕业生的自主就业方式大大增加,使本专业人才有了更广泛的利用。加之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各种毕业生就业政策,更使本

过来人谈大学专业系列(100)——麻醉学

过来人谈大学专业系列(100)——麻醉学过来人谈大学专业系列(100)——麻醉学sunlai大少 (sunlai大少按:2013年,国家实行新版专业目录,目前我国千余所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高校,有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可供选择,新目录在结构上仍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在专业选择方面,理科生比文科生有更大的余地。其中,工、农、医等四大门类就有276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一半以上。我在网上看到大学专业解读的文章,以问答的形式采访各专业的过来人,虽然是几年前的文章,但仍然很具参考价值,整理一下,陆续放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所采用资料均来自网络,我只负责整理。)A麻醉学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率和收入怎么样,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毕业班的情况? 虽然我不认识你,但还是说说我个人意见吧。今天我刚刚去看了招聘会,只投了一张简历,受挫是肯定的了。本科毕业的麻醉生,要想进家好点的医院是基本不可能了,除非你家里有能力给你办进去。女生又有很大的劣势,有些单位都摆明了不要女生,其实我觉得即使考上研究生也不过如此,再过三年不知道怎么样呢,后悔后悔后悔呀!我的同学女生基本上都要考研,男生都焦头烂额的找工作呢,个别几个家里已经给办好了,现在逍遥的很,就是这样了。不过如果已经学医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好好学吧,成绩好了总比不好强啊。(哈尔滨医科大) 麻醉学毕业了当然做麻醉师了,考研也可以考临床 (潍坊医学院) 在医院当麻醉师呀我们正在忙找工作(哈尔滨医科大) 不是太好,多数考研 (长治医学院) 我们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现在学什么专业都很难找到理想工作,三年前我们专业本科可以进市级3甲医院,现在正式很难进,招聘可以进去,三年之后研究生也就招聘进市级医院,现在学麻醉只能走到底,博士毕业,而且是全日制的博士,其他医学专业还不如麻醉专业。(潍坊医学院) 一般吧,想要找好工作还是要考研! (延边大学) 是这样的,我们学校麻醉系到我们这届为止是第二届,我们刚开始找,还不清楚,所以我只能给你说说上一届的,倒也都签了,但是二甲医院多,个别有三甲的是靠家里找的。至于收入我就不清楚了(华北煤炭医学) B麻醉学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这专业啊,好上手,要达到一种境界难,就是顺日子的话谁都可以。要胆大心细,关键是要反应快。如果想有很大的前途的话,还有动手能力强点,就像钓鱼谁都可以,买钓竿去钓,时间长了,慢慢谁都有经验了,但钓大鱼就看你的悟性。不过可是人命关天的事,转眼间可能心跳脉搏都没了 (华北煤炭医学) 临床理论知识,各种麻醉方法。毕业后可以上ICU、急诊科、麻醉科、疼痛科 (华北煤炭医学) 对医学感兴趣的都可以学,但是学麻醉很累,工作忙,压力大;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主要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相关的7科,总共修50多门课程. (延边大学)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17)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事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事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围麻醉期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研究; 2.靶控输入麻醉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3.麻醉药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4.肿瘤病人术中自体输血安全性的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

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 2 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导师组开设)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 力。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外国语进行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

2016年麻醉学教研室选修课程

2016年麻醉学教研室选修课程课程结构:临床操作课程 授课内容:经口气管插管 学时:2 教学方法和手段:模拟人 教学程序讲解+示范+辅导操作 授课老师:鲁应军 最佳学生人数:3人

经口气管插管 1、教学程序:讲解+示范+辅导操作 2、教学方法和手段:模拟人 3、具体要求 ⑴讲解(30min) (一)适应证 1. 绝对适应证:指病人的生命安危取决于是否采用气管内插管,否则禁忌在全麻下手术。计有:①全麻颅内手术;②胸腔和心血管手术;③俯卧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 ④湿肺全麻手术;⑤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的病人(如颌、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颈部肿瘤压迫气管病人,极度肥胖病人等);⑥腹内压增高频繁呕吐(如肠梗阻)或饱胃病人; ⑦某些特殊麻醉,如并用降温术、降压术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等;⑧需并用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2.相对适应证:取决于麻醉医师个人技术经验和设备条件,一般均为简化麻醉管理而选用,如时间长于2小时的任何全麻手术;颌面、颈、五官等中、小型全麻手术等。 (二)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可引起严重出血,除非急救,禁忌气管内插管。 2. 相对禁忌证: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证,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并存出血性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者,插管创伤易诱发喉头声门或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血肿,继发呼吸道急性梗阻,因此宜列为相对禁忌证。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均宜列为相对禁忌证。如果需要施行气管插管,动作需熟练、轻巧,避免意外创伤。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史者,禁忌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 (三)优缺点 1.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系分泌物。 2.对呼吸功能不全或喉反射不健全病人,可有效施行辅助呼吸(assisted ventilation)或控制呼吸(control respiration),避免胃膨胀并发症。 3.对胸腔内手术病人或需要呼吸治疗病人,可按需施行各类正压通气。 4.允许手术者将病人安置在任何体位(俯卧、侧卧、坐位和头低脚高位等),病人不致产生过分的通气障碍。 5.允许麻醉科医师远离病人继续有效操作麻醉与通气。 (四)插管前检查与估计 1.牙齿 (1)有无松动吁齿,或新近长出的乳齿或恒齿,其齿根均浅,缺乏周围组织的有力支持,易被碰落。乳齿一般于出生后6个月长出;恒齿于6岁时长出,至12岁换全。因此,在6~12岁期间要特别重视保护牙齿。牙周膜炎可致齿槽骨疏松和牙龈萎缩,由此会导致牙齿松动,原则上均应于手术前拔除。 (2)有无固定牙冠或牙桥,注意其部位,多数用瓷釉制作,质地较脆易碎,操作喉镜时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比较全面)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呼吸性酸中毒 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meyer-overton法则 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PCA 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 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TOF 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FRC 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600ml。机能余气量在气体交换中对肺泡气PO2和PCO2分压的变化起着缓冲作用。仰卧位时,机能余气量减少,仰卧位病人麻醉诱导后进一步减少。机能余气量增加时,可使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延迟,并使缺氧的改善缓慢。 7、ETCO2 即呼出气二氧化碳曲线。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

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麻醉学招生介绍_武大考研论坛

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麻醉学招生介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事业服务。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临床教学或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 3、掌握一门外语。能应用该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麻醉与循环 麻醉、手术应激、缺血缺氧对心肌脂类代谢的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综合征的防治。 2、麻醉药理 麻醉药及辅助用药的临床研究。 3、重症监测治疗 围手术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休克的监测与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二年。第三学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后阶段学习。中期考核成绩优秀本专业有博士导师者可提前攻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见官网。 本学科硕士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20学分。选修课从当年开课目录中,在导师指导下选定3-4门,不少于6学分。 五、学位论文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综述、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生的详细研究计划,及主要参考书目。开题报告须经本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的论证,通过后方能进行实施。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二学期末完成。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具有本学科的先进水平,对研究主题必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实验研究过程中,导师必须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指导。研究生必须定期汇报课题的进展情况,遇到问题随时向导师咨询。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证据详实可信,论证严密有逻辑性、文理通畅、统计学处理完善准确。讨论充分,具有明显创新性。 论文完成由导师审核修改后,可推荐论文答辩。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可暂缺)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英文名称:Clinic anesthesia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90 学分:5.0 理论课学时:70 见习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将麻醉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消除手术所致疼痛与不适,监测并调控病人生理机能,为各科手术和诊治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的学科。它是麻醉学专业临床医学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临床麻醉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见习、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教师通过模型,挂图以及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见习是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目的明确。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指学期末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对医学生学完临床麻醉学的总体测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麻醉学发展史 【自学】麻醉学发展史。 【自学】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 第二节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 【自学】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第三节如何学好麻醉学 【自学】如何学好麻醉学。 第四节麻醉的分类 【自学】麻醉的分类。

【自学】麻醉亚学科的分类。 本章思考题: 1、临床麻醉的任务是什么?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 3、麻醉方法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第一节麻醉前检诊(访视) 【掌握】麻醉前访视的基本内容。 【了解】麻醉前访视的重要性及目的。 第二节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自学病人全身情况。 【掌握】病人的呼吸系统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肝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肾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内分泌系统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胃肠道系统的情况。 【掌握】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掌握】病人的血液系统的情况。 第三节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 【了解】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 第四节对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自学】抗高血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和三环类抗癌药。【了解】麻醉前治疗用药对麻醉手术的影响。 本章思考题: 1、麻醉前检诊的目的。 2、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 3、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4:51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大研字[2008]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专业学位成立相应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和协调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

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等。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协调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的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同时抓好学风建设。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每年4-6月到相关学院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各学院须于7月10日前将新生入学注册情况报研究生院,并认真做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应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专业学位新生。 第八条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10月必须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各学院应在每年10月底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2014) 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 ECF),由细胞膜所 分隔。通过细胞膜上 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 保持恒定。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 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 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细胞内液以 K+为主,细胞外液以 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 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 60%的血浆和 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 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 85%分布于静脉系统。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 Na+ 和 Cl- )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

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 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正常血管内皮允许 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 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 Jv=KhA[ (PMV-PT)- δ( COPMV-COPT)],Jv 代表单位时间通过 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 Kh 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 Kh 值较静脉端高 4 倍;A为毛细血 管表面积; 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 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 0 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 1 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 0.9 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 COPMV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COP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通常每日液体摄入量成人大约为2000 mL。每日液体损失量包括(1)显性失水量:尿量 800-1500 mL;(2)隐性失水量:肺呼吸 250-450 mL、皮肤蒸发250-450 mL;(3)消化道液体丢失量,呕吐、腹泻和消化道准备时需考虑。消化道液体分泌量及成分见附件 3。正常 机体可自行调节水的摄入和排出量,保持其平衡。 三、液体治疗的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