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设论文__vb oracle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毕设论文__vb oracle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毕设论文__vb oracle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册

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系统机构及主要功能 (4)

1.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

1.2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 (4)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 (5)

2.1 创建数据库用户 (5)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

2.3 创建表的脚本语言 (6)

第三章、数据库连接 (8)

3.1创建数据源 (8)

3.2 数据库连接 (9)

第四章、系统的实现 (10)

4.1主窗体的设计 (10)

4.2 登录窗体的设计 (12)

4.3背景窗体的设计 (14)

4.4班级管理窗体的设计 (15)

4.5课程信息窗体的设计 (20)

4.6用户信息管理窗体的设计 (26)

4.7奖惩信息管理窗体的设计 (27)

4.8成绩查询窗口的设计 (29)

4.9学籍信息管理窗口的设计 (31)

4.10个人信息查询窗口的设计 (25)

第五章、运行截图 (41)

课程设计总结 (46)

一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1.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用户信息管理

可以修改、删除、添加用户;

(2)、班级信息管理

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班级;

(3)、学籍信息管理

可以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学籍;

(4)、课程信息管理

可以查看各班的课程信息;

(5)、成绩信息管理

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条件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成绩;(6)、奖惩信息管理

可以添加、查询、删除奖惩信息

(7)、个人信息管理

可以查询学生的个人信息。

1.2、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如下:

二数据库设计

2.1创建数据库用户

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之前,首先要创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用户,这里定义为zengym,所有相关的表都属于这个用户。

创建用户的脚本为:

CREATE user zengym

identified by zengym

default tablespace users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

quota 10m on users;

grant create session,resource to zengym;

这样在设置ODBC时,使用户zengym登录,就可以直接在程序中调用用户zengym的表和视图等数据库对象了。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选取Oracle为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前台控制界面使用Visual Basic 6.0来实现。

该数据库由8个表组成。这8个表包括班级课程信息(class_cour)表、班级信息(class_Form)表、课程信息(course_Form)表、获奖信息(prize_Form)表、获奖学生信息(Prize_Stud)表、学生成绩信息(score_Form)表、学生信息(student_Form)表、用户(user_Form)表。

2.3创建表的脚本语言

(1)班级课程信息(class_cour)表CREATE TABLE zengym.class_Cour (class_NO number Primary Key, course_Name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2)班级信息(class_Form)表CREATE TABLE zengym.class_Form (class_No number Primary Key, class_Name varchar2(50),

class_Teacher varchar2(50), class_Remarks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3)课程信息(course_Form)表

CREATE TABLE zengym.course_Form

(course_Name Varchar2(50) Primary Key, course_Rem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4)奖惩信息(prize_Form)表

CREATE TABLE zengym.prize_Form

(prize_name varchar2(50) Primary Key, prize_Rem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5)奖惩学生信息(Prize_Stud)表

CREATE TABLE zengym.prize_Stud

(prize_NO number Primary Key,

prize_Stu number,

prize_Dat date,

prize_Nam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6)学生成绩信息(score_Form)表

CREATE TABLE zengym.score_Form

(score_NO number Primary Key,

score_per Varchar2(50),

score_Cla number,

score_Stu number,

score_Cou Varchar2(50),

score_Sco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7)学生信息(student_Form)表

CREATE TABLE zengym.student_Form

(student_NO number Primary Key, student_Name Varchar2(50),

student_Sex Varchar2(5),

student_Bir Date,

student_Cla number,

student_Tel Varchar2(50),

student_Esd Date,

student_Add Varchar2(50),

student_Rem Varchar2(50)

)

TABLESPACE USERS;

(8)用户(user_Form)表

CREATE TABLE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5580778.html,er_Form

(user_ID Varchar2(50) Primary Key,

user_PWD Varchar2(50),

user_DATE date

)

TABLESPACE USERS;

三数据库连接

3.1、创建数据源

为了能够在程序中访问到数据库House,需要创建系统数据源。

选择“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数据源”→“系统DSN”标签→“添加”→选择“Oracle in OraHome92”数据库驱动程序进入数据库Oracle ODBC Driver Configuration配置。

将“Data Source Name”设置为Status,“TNS Service Name”设置为Oracle创建的数据库,“User”设置为zengym,然后点击“Test Conncetion”

进入测试数据库连接是否连接成功。

测试连接数据库是否成功:输入密码zengym后显示连接结果

“Password”输入zengym,点击OK测试连接是否成功。最后就可以在VB 中使用“外接程序”→“可视化数据管理”连接数据库。

3.2、数据库连接(在模块modulel.bas中)

Public Function ConnectString() As String

ConnectString = "Driver={Microsoft ODBC for

oracle};server=gntc;UID=zengym;PWD=zengym;"

End Function

Public Function ExecuteSQL(ByVal SQL As String, MsgString As String) As ADODB.Recordset

Dim cnn As ADODB.Connection

Dim rst As ADODB.Recordset

Dim sTokens() As String

On Error GoTo ExecuteSQL_Error

sTokens = Split(SQL)

Set cnn = New ADODB.Connection

cnn.Open ConnectString

If InStr("INSERT,DELETE,UPDATE", UCase$(sTokens(0))) Then

cnn.Execute SQL

MsgString = sTokens(0) & " query successful"

Else

Set rst = New ADODB.Recordset

rst.Open Trim$(SQL), cnn, adOpenKeyset, adLockOptimistic

Set ExecuteSQL = rst

MsgString = "查询到" & rst.RecordCount & " 条记录 "

End If

ExecuteSQL_Exit:

Set rst = Nothing

Set cnn = Nothing

Exit Function

ExecuteSQL_Error:

MsgString = "查询错误: " & Err.Description

Resume ExecuteSQL_Exit

End Function

四、系统的实现

4.1主窗体的设计

4.1.1主界面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窗口,担任着调动程序其他模块的功能,是整个应程序的核心。

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窗体,命名为“frmMain”。

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4.1.2窗口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laiMenu_Click()

frmcla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couiMenu_Click()

frmcou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cusiMenu_Click()

frmcus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MDIForm_Load()

dColor.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MDIForm_Resize()

If Me.Height > 1100 Then

dColor.Height = Me.Height - 1100 End If

If Me.Width > 180 Then

dColor.Width = Me.Width - 180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prpiMenu_Click()

frmprp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scoiMenu_Click()

frmsco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stsiMenu_Click()

frmstsi.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sumiMenu_Click()

frmsumi.Show

End Sub

4.2、登录窗体的设计

4.2.1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窗体,命名为“frmLogin”。

整个窗体界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用户要使用本系统,首先要通过系统的身份认证,即需要登录。登录过程需要完成一下任务:(1)根据用户名和密码来判断是否能进入系统;(2)根据用户类型决定用户拥有的权限。

4.2.2编写窗体代码: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i As Integer

i = 0

txtSQL = "select * from user_Form"

With txtUserName

Set mrc = ExecuteSQL(txtSQL, MsgText)

Do While Not mrc.EOF

i = i + 1

txtUserName.AddItem Trim(mrc!user_ID)

mrc.MoveNext

Loop

.ListIndex = i - 1

End With

mrc.Close

OK = False

miCount = 0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ancel_Click()

OK = False

Me.Hid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OK_Click()

txtSQL = "select * from user_Form where user_ID = '" & txtUserName.Text & "'"

Set mrc = ExecuteSQL(txtSQL, MsgText)

If mrc.EOF = True Then

MsgBox "没有这个用户,请重新输入用户名", vbOKOnly + vbExclamation, "警告"

txtUserName.SetFocus

Else

If Trim(mrc.Fields(1)) = Trim(txtPassword.Text) Then

OK = True

mrc.Close

Me.Hide

UserName = Trim(txtUserName.Text)

Else

MsgBox "输入的密码不对,请重新输入", vbOKOnly + vbExclamation, "警告"

txtPassword.SetFocus

txtPassword.Text = ""

End If

End If

miCount = miCount + 1

If miCount = 3 Then

中北大学毕业设计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系别: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教授 2012年03月13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换方法所用数据较少,所建模型的阶数低,但对数据个数要求严格;最大熵谱法属时间序列分析建模方法,只需传感器动态标定中的,但它建模的准确性不高。神经元方法虽然具有所建模型阶次低准确度高的优点,但离现实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此文章在研究各种建模的方法上,提出了先对所测数据进行积分,再用辨识方法进行建模,减少转换误差,所建模型准确度较高,阶次较低,且较易实现递推算法,为改善传感器动态特性,实现动态补偿奠定基础[3]。 在研究传感器的动态补偿中,黄杭美在FLANN传感器动态方法中指出,为满足快速 称重求的要求,结合遗传算法寻优速度快和函数联接型神经网络有较强的函数逼近能力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FLANN补偿器,实现对称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采用遗传算法优化FLANN的连接权值。此种方法的仿真表明:阶跃响应时间快,且超调量小,有效地提高了称重传感器的动态响应过程,且方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易于实用价值[4]。 在称重传感器动态补偿器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中,俞阿龙和李正为了拓展称重传感器的工作频带,把电荷转移器件用于其动态补偿器的设计中,设计出具有频率特性可调节的动态补偿器。由于称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不理想,输出响应不能精确反应输入量,在称重传感器后串联一个补偿器即构建一个动态补偿模型,和传感器一起构成一个理想的动态测试系统,就可对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此文章对称重传感器的动态补偿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电荷转移器件用于设计中,由于CTD器件具有模拟性和数字性相结合的突出特点,由此而设计的补偿器具有稳定性好,不存在阻抗匹配等优点[5]。 国外研究人员Pasquale Arpaia等人员在研究称重传感器的过程当中,提出了称重传感器的一些动态模型的自适应的补偿方法,有系统辨识法,根轨迹法和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在各种各样的算法实现中,即可用软件实现,也可用硬件实现。用设计要基于传感器的软件方法补偿时,参数设计灵活,使用方便,主要问题是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问题;而用硬件补偿时实时性好,但有时电路参数调整比较麻烦。因为动态补偿器的设计要基于传感器的动态模型,在测量中所测重量将成为传感器参数的一部分,传感器的动态模型会随着被测重量而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出一些相应的动态补偿器去实现称重过程中响应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而国外仅仅抓住研究课题,在相应的生产领域也设计出了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达到一定要求的称重传感器,在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中,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VB课程设计 打地鼠论文

武汉工业学院 VB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打地鼠—VB课程设计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 (3) 第一节课程设计名称 (3) 第二节任务要求 (3) 第三节开发环境 (3) 第二章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 第二节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界面设计 . (5) 第四章源程序代码及解释 (6) 第五章程序运行效果及出错处理 (13) 第六章课程设计体会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课程设计概述 第一节课程设计名称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是学生学习完《可视化编程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可视化编程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VB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 程序名称:打地鼠游戏 游戏简介:打地鼠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益智游戏,老少皆宜。游戏进行时,地鼠不断从洞中探出头再缩回去,当地鼠头在洞外时,可以通过按键的方式打击地鼠,时间到时游戏结束,打中地鼠次数越多得分越高,击错、逃跑数越多得分越低。人们在游戏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反映能力,不同的难度选项适用于不同的打地鼠选手。在英雄榜中保留前五名最高得分信息。 第二节任务要求 1.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熟悉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知识及常用技巧。 2.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每人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要求根据根据规定设计程序的具体要求,按照应用程序的设计步骤,和VB的基本能知识完成应用程序的分析和实现。 第三节开发环境 硬件要求能运行Windows 9.X操作系统的微机系统。 软件: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VB是由美国微软公司于1991年开发出来的一种可视化的,面向不同对象和驱动环境的各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功能大。在VB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程序机制,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广泛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动态链接库(DLL),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发式数据连接(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的开发Windows 环境下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

数电课设报告1

通过20进制计数器的输出端的E、D信号控制移位寄存器的S0和S1及其CLR'端真值表

七、附录 555的内部结构 555定时器电路是一块介于模与数字电路的一种混合电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位,故5 55定时电路在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图为555的内部电路,从图上可以看出,其仅有两个比较器、一个触发器、一个倒相器、放电管和几个电阻构成,由于比较器电路是一个模拟器,而触发器电路为数字电路,故其为混合器件。 555为一8脚封装的器件,其各引脚的名称和作用如下: 1脚—GND,接地脚 2脚—TL,低电平触发端 3脚—Q,电路的输出端 4脚—/R D,复位端,低电平有效 5脚—V_C,电压控制端 6脚—TH,阈值输入端 7脚—DIS,放电端 8脚—V CC,电源电压端,其电压范围为:3~18V 555的功能描述

上图中当V_C不外接电压时,三个电阻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每个电阻上的压降为1/3 V CC,则两个比较器的同相端的输出电压分别为:1/3CC,2/3V CC。从图上可以看出,其555的工作可分为下列3种情况加以讨论: 1.当触发输入端TL输入电压低于1/3V CC而阈值输入端电压大于2/3V CC时,其下面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触发器输出高电平; 2.当触发输入端TL输入电压高于1/3V CC,而阈值输入端电压小于2/3V CC时,其两个比较器输出皆为低电平,触发器输出保持不变; 3.当触发输入端TL输入电压高于1/3V CC而阈值输入端电压大于2/3V CC时,其上面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触发器输出低电平。 当然你在上面讨论时可同时对放电管进行讨论其状态,这里没有讨论,详情可能见有关资料,从上面的讨论,可列出下列表格: 输入输出 TH TL/RD Q放电管状态 ××00导通>2/3V CC>1/3V CC10导通 <2/3V CC>1/3V CC1保持不变保持不变 >2/3V CC>1/3V CC10导通 <2/3V CC<1/3V CC11截止 一、芯片名称:同步可预置带清零二进制计数器 二、74LS163芯片的引脚图和引脚说明:

中北大学论文格式

中北大学 论文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有关要求 一、装订顺序 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应由9个部分组成,严格按以下顺序装订,但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制订装订项目。 (1) 封面 (6) 正文 (2) 中文摘要 (7) 附录(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3) 英文摘要 (8) 参考文献 (4) 目录 (9) 致谢 (5) 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二、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应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除外)。 2、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分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两种,所有出现相关字样之处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毕业论文”字样。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Word软件编辑,一律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 4、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5、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XXXX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中北大学 ××××届毕业论文”,用小四号黑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6、论文页码从引言部分开始,至致谢止,在页脚中标出。封面、摘要、目录不编入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 7、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每章的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加粗,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余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8、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附注3.2或式4.3。

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表格与插图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 每一插图和表格应有明确简短的图表名,图名置于图之下,表名置于表之上,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插图或表格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图表居中放置,表尽量采用三线表。每个表应尽量放在一页内,如有困难,要加“续表X.X”字样,并有标题栏。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顺序排,如:注①。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 文中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顶格,其间不加虚线。 9、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10、文中章节编号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见(附件二)。 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封面排版规范见(附件一),一律要求计算机打印。 (2)中文摘要 摘要内容及排序: 设计(论文)题目(小三号黑体居中) “摘要”字样(小四号黑体) 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 摘要是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体现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应涉及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一般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不得随意自造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 (小四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英文摘要

数电课程设计-温度计实验报告(提交版)

一、设计项目名称 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路温度进行测量,并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值系统硬件设计,并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出原理图,编辑、绘制出PCB印制版。 要求: (1)原理图中元件电气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2)整体布局合理,注标规范、明确、美观,不产生歧义。 (3)列出完整的元件清单(标号、型号及大小、封装形式、数量) (4) 图纸幅面为A4。 (4)布局、布线规范合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5)在元件面的丝印层上,给出标号、型号或大小。所有注释信息(包括标号、型号及说明性文字)要规范、明确,不产生歧义。 2.编写并调试驱动程序。 功能要求: (1)温度范围0-100℃。 (2)温度分辨率±1℃。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3.撰写设计报告。 提示:可借助“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实现或验证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温度传感器 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 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 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一种数字式温 度计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感温元件,它以单总线的连接方式, 使电路大大的简化。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这类传 感器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且电路复杂。因此,本温度计摆脱了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单片机STC89C52对传感器进行控制。这样

易于智能化控制。 关键词:数字测温;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STC89C52; 一.概述 传感器从功能上可分为雷达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测距离传感器等,本文所研究的是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温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工业、环境监测、医疗、家庭多方面均有应用。从而使得现代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正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硬件设计 1.DS18B20 DS1820 单线数字温度计特性 ? 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讯 ? 简单的多点分布应用 ? 无需外部器件 ? 可通过数据线供电 ? 零待机功耗 ? 测温范围-55~+125℃,以 0.5℃递增 ? 温度以 9 位数字量读出 ? 温度数字量转换时间 200ms (典型值) ? 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设置 ? 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 应用包括温度控制、工业系统、消费品、温度计或任何热感测系统 DS1820温度传感器外观图(a )和引脚图(b ) ①引脚1接地 ②引脚2数字信号输入/输出 ③引脚3接高电平5V 高电平

排序演示 vb课程设计论文

成绩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题目排序演示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VB 院(系、部、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D机加工091 学生姓名钱丽 学号231090406 设计地点图书馆A307 指导教师黄陈蓉 设计起止时间: 2011 年 1月4 日至 2011 年 1月 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总体设计思路 (4) 三、画出程序总体框图 (4) 四、系统的调试 (6) 五、收获体会 (8) 六、源代码 (9) 七、主要参考资料 (23)

一、设计任务 (1)程序启动后,显示主界面。首先单击“产生10个随机数”按钮来产生10个随机数,并显示在10个文本框中;然后选择一种“演示模式”和“排序方式”,其中演示模式可以直接给出排序结果,也可以通过动画动态演示整个排序过程,排序方式可以按从小到大顺序,也可以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 (2)在主窗口的空白区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中选择“排序算法”命令,打开对话框,从中选择一种排序方式,单击不同排序方式时,“算法描述”中简要介绍了这种算法。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主窗口,主窗口中最上方框架控件的标题文字显示当前所选的排序算法。 (3)设置完毕,单击“开始排序”按钮(此按钮在生成数据之前是不可用的),启动排序过程。若选择了动画方式,红色背景的文本框表示当前正在比较的元素,黄色的代表已排序的元素,2个运动的文本框表示交换过程。在排序过程中可以调节水平滚动条的位置来控制演示过程的速度。排序结束后程序以消息框的形式报告数据交换的次数。可以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将数据写入文件”命令将排序后的数据保存到“data.txt”中覆盖原有内容。 (4)选择窗口主菜单中的“颜色设置”命令,主窗口扩大,底部显示“颜色设置”框架,可以对“文本背景色”、“文本前景色”、“已排序元素色”和“交换结点色”进行设置。再选择此命令,窗口恢复到原来的大小。(5)选择主菜单中的“退出”命令可退出本程序,程序显示消息对话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精选.)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 设计任务 (1) 3.2 设计方案 (2) 3.2.1 12CrN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 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 加工工艺流程 (3) 3.3.2 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叶片泵轴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心部硬度为 HRC31~HRC41,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从而使泵轴表面有较高硬度,心部呈现

中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钛合金粉末激光熔敷 WEN Jialing NIU Quanfeng XU Yanmin 摘要:这篇文章旨在如何通过利用B,Si和Cr等元素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利用稀土元素提高合金性能。基于铁基合金(Fe-Cr-Ni-B-Si-Re)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综合分析,包括表面质量、频谱复合、显微硬度、显微扫描和综合评价,得到最优方案。结果,Fe-Cr-Ni-B-Si-Re涂覆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 关键字:激光熔敷;微观结构;合金;硬度 1 前言 激光熔敷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表面改性技术之一,它能花费很小的代价在一种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很好的性能。从而节约稀有材料和贵重材料。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作为一种表面硬化材料,Fe-Cr-Ni-B-Si-Re是自溶性合金,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和400℃以下,它的耐磨性比WC-Ni基合金、钴基合金以及其他铁基合金都要好。考虑到下列因素,同钴基合金、镍基合金、陶瓷相比铁合金在激光熔覆方面的优越性能,稀有元素的节约,与基体熔覆的可比性,与其他合金相比更低的成本,利用铁基进行激光熔敷具有战略性意义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2 实验 2.1 设计目的 本文目的在于找到每种合金的最佳比例,以优化经济方案,提高激光熔敷技术,活的光滑的非氧化熔覆表面,更好的湿度效果和适当的稀释率。用做实验的熔融包层不能有宏观和微观缺陷且耐磨硬度应大于58HRC. 2.2 样品和尺寸 实验所用样品是Q235B钢,这种钢在工业上广泛应用。考虑到激光熔敷的特点,更大的功率密度和简便的操作,样品的尺寸定为40mm×30mm×10mm. 2.3 激光技术参数 用于实验的技术参数如下: 的最大输出功率:2KW);焦点直径:3mm;扫描速率:14.3mm/s;熔覆功率:1800W(CO 2 层厚度:0.5mm;保护气体:氩气.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我们组的《20xx世界杯观战指南》终于完成了,现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注册及数据库维护方面的设计。 1.Delphi是一款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运用时要借助很多资料。要学会查找和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问题 2.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SQL语句,因此对SQL及程序语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期的软件制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认真、细致。 4.我们是三个人的小组,在设计过程要互相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首先了解到VB的特点,VB是在原来的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Visual指的是可视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法。不需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建立的对象添加到屏

幕上的某点即可。如果使用者诸多PAINT之类的绘图程序,则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创建用户界面的必要技巧。 BASIC指的是B语言,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VB在原来BASIC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至今包含了数百条语句,函数及关键词,其中很多和WINDOWS GUI有直接关系,VB不仅是可视语言,而且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之后,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含义。例如类,就是创建对象实例的模板包含了创建的属性描述和行为特征的定义。而此中的对象又是类的一个实例,继承了类的属性,方法,而VB中长用的对象有窗体,控件等。但我们在建立之前必须清楚对象的三要素:属性,方法和事件。而建立程序的步骤大致可分为: (1)启动程序,装载和显示窗体。 (2)窗体等待事件的发生。 (3)事件发生时,执行对应的事件发生过程。 (4)再重复(2)(3)的过程(5)最后直接遇到“END”结束语句结束程序的运行或按“结束”强行停止程序的运行。 再用VB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第一步骤是创建窗体,它是用户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操作的可视部分,窗体是创建界面的基本构造模块,也是创建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对象。而后必要设置窗体的属性,从而构出窗体的外观,设置好的窗体,窗体就作为对象,能够对其定义的事件作出响应,这也是所谓的窗体事件,而窗体事件又包括窗体本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的设计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的设计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设计背景与要求 设计要求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设计思想与方案选择 2.2各功能块的组成 2.3工作原理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1各单元电路的选择 3.2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第四章电路的组构与调试 4.1遇到的主要问题 4.2现象记录及原因分析 4.3解决措施及效果 4.4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记录的数据 第五章结束语 5.1对设计题目的结论性意见及进一步改进的意向说明5.2总结设计的收获与体会 附图(电路总图及各个模块详图) 参考文献

第一章设计背景与要求 一.设计背景与要求 在公共场所,例如车站、码头,准确的时间显得特别重要,否则很有可能给外出办事即旅行袋来麻烦。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设计一个简易数字钟,具有整点报时和校时功能。 (1)以四位LED数码管显示时、分,时为二十四进制。 (2)时、分显示数字之间以小数点间隔,小数点以1Hz频率、50%占空比的亮、灭规律表示秒计时。 (3)整点报时采用蜂鸣器实现。每当整点前控制蜂鸣器以低频鸣响4次,响1s、停1s,直到整点前一秒以高频响1s,整点时结束。 (4)才用两个按键分别控制“校时”或“校分”。按下校时键时,是显示值以0~23循环变化;按下“校分”键时,分显示值以0~59循环变化,但时显示值不能变化。 二.设计要求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中,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包括选

中北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分析

中北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张三学号:11091S101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2015年11月 1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为10位数),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 紧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按照导师的要求完成,主要阐明该项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本研究课题范围内国内外己有文献的综述,以及该项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内容安排等。

VB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几周对VB的学习,使我增加了对VB课程的了解. 首先了解到VB的特点,VB是在原来的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Visual指的是可视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法.不需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建立的对象添加到屏幕上的某点即可.如果使用者诸多PAINT之类的绘图程序,则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创建用户界面的必要技巧.BASIC指的是B语言,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VB在原来BASIC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至今包含了数百条语句,函数及关键词,其中很多和WINDOWS GUI有直接关系,VB不仅是可视语言,而且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之后,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含义.例如类,就是创建对象实例的模板包含了创建的属性描述和行为特征的定义.而此中的对象又是类的一个实例,继承了类的属性,方法,而VB中长用的对象有窗体,控件等.但我们在建立之前必须清楚对象的三要素:属性,方法和事件.而建立程序的步骤大致可分为:(1)启动程序,装载和显示窗体.(2)窗体等待事件的发生.(3)事件发生时,执行对应的事件发生过程.(4)再重复(2)(3)的过程(5)最后直接遇到"END"结束语句结束程序的运行或按"结束"强行停止程序的运行. 再用VB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第一步骤是创建窗体,它是用户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操作的可视部分,窗体是创建界面的基本构造模块,也是创建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对象.而后必要设置窗体的属性,从而构出窗体的外观,设置好的窗体,窗体就作为对象,能够对其定义的事件作出响应,这也是所谓的窗体事件,而窗体事件又包括窗体本身事件,键盘事件和鼠标事件.在了解窗体基本知识就还应了解VB的语言基础,其中包括了代码模块(窗体模块,标准模块,类模块),注释,分行和续行,数据类节(字节型,逻辑型,数值型,日期型),变量与常数,运算符与表达式,数组,控制结构,子过程和函数.同时,为了编程,我们还应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首先是对象,变量及过程的命名约定,然结构化编码约定. 在VB中创建应用程序之际也就是和对象打交道之时,对象是代码和数据的组合,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对象可以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比如可以是控件,窗体,或数据访问对象.控件也是对象中的一种,主要用来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显示输出信息.应用程序中可用的控件包括文本框,命令按扭和列表框.而通过另外一些控件可以访问其他应用程序并处理数据. VB程序设计同时可设计出一个更好的菜单系统,这样就可以使用户了解到更大量有关应用程序设计和结构的信息,精心规划菜单与工具栏有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同时在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中,对话框被用来提示应用程序继续运行所需的数据或者用户显示信息.对话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窗体对象,在VB中按对话框的创建有三种类型的对话框,他们是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同学掌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积极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为了充分体现这些精神和能力,所以让同学独立自主的制造一个数字时钟,故,对同学设计的数字时钟进行如下要求: 时钟显示功能,能够以十进制显示“时”,“分”,“秒”。 二、设计的作用、目的 (1).在同学掌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积极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

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了解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了解数字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4). 掌握数字钟的设计、调试方法。 三、设计过程 1.方案设计与论证 数字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有六十进制计数器、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其中包括六十进制计数器和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均由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接成)、动态显示译码器、LED数码管显示环节、555定时器(可以提供一个比较精确的1Hz的时钟脉冲),时间设置环节可以提供时间的初始设置,动态显示译码器提供将BCD代码(即8421码)译成数码显示管所需要的驱动信号,使LED数码管用十进制数字显示出BCD代码所表示的数值。 数字钟电路系统的组成框图: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1(1)

附件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 一、说明书(论文)基本格式 说明书或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000-5000字。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书写工整。 1. 题目: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 2. 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摘要在200-4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3. 目录: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应包括论文全部章节的标题(要求编到3级标题)和参考文献、附录(可选择)、页码右对齐。 4. 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5. 插图:插图包括曲线图,流程图,工艺图、设备图、框图,示意图,图片等。插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图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序置于图下,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图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6. 插表:插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序与表名书写于表的正上方,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7. 参考文献: 著作图书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论文.年. 序号发明者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公开号.年. 二、打印要求 1. 纸张及页面 原则上用打印机打印输出。设计说明书(论文)纸张用A4标准纸,版心尺寸为: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行间距为22磅,即每页32行,每行37字。 2. 字体与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为四号黑体,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为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参考文献、等部分按章处理,即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3. 页码 设计说明书(论文)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码由第一章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目录等不编排页码。

数电课程设计

一、数字电子钟 1.设计目得 (1)培养数字电路得设计能力。 (2)掌握数字电子钟得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一个数字电子钟电路。要求: ①按24小时制直接显示“时”、“分”、“秒”。 ②当电路发生走时误差时具有校时功能。 ③具有整点报时功能,报时音响为4低1高,即在59分51秒、53秒、55秒、57秒输出500Hz信号,在59分59秒时输出1000 Hz信号,音响持续时间为1秒,最后一响结束时刻正好为整点。 (2)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并在实验仪上进行组装、调试。 (3)画出各单元电路图、整机逻辑框图与逻辑电路图,写出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4)选作部分:①闹钟系统。②日历系统。 3.数字电子钟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数字电子钟得逻辑框图如图1411所示。它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与整点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得脉冲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有得数字电子钟还加有定时响铃、日历显示等其它功能,需增加相应得辅助电路。 图1411 数字电子钟得基本逻辑框图 (1)振荡分频电路 振荡器就是数字电子钟内部用来产生时间标准“秒”信号得电路。构成振荡器得电路很多,图1412(a)就是RC环形多谐振荡器,其振荡周期T≈2、2RC。作为时钟,最主要得就是走时准确,这就要求振荡器得频率稳定。要得到频率稳定得信号,需要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如图1412(b)所示,这种电路得振荡频率只取决于石英晶体本身得固有频率。 图1412 振荡器

(a)RC环形多谐振荡器 (b)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由于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得频率很高,要得到秒信号,需采用分频电路。例如,振荡器输出4 MHz信号,先经过4分频变成1 MHz,再经过6次10分频计数器,便可得到1Hz得方波信号作为秒脉冲。 (2)计数器 把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个位得CP输入端,经过6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得计时。“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时”计数器为24进制。 24进制计数器如图1413所示。当“时”个位计数器输入端CP来到第10个触发脉冲时,该计数器归零,进位端Q D5向“时”十位计数器输出进位信号。当第24个“时”脉冲(来自“分”计数器输出得进位信号)到来时,十位计数器得状态为0010,个位计数器得状态位0100,此时“时”十位计数器得Q B6与“时”个位计数器得Q C5输出为1。两者相与后送到两计数器得清零端R0A与R0B,通过74LS90内部得R0A与R0B与非后清零,完成24进制计数。同理可构成60进制计数器。 CP 来自分计数器 的进位信号 图1413 24进制计数器 (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驱动器采用8421 BCD码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显示器采用共阴极数七段数码显示器,有关74LS48与七段显示器得使用方法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4)校时电路 当数字电子钟出现走时误差时,需要对时间进行校准。实现校时电路得方法很多,如图1414所示电路即可作为时计数器或分计数器得校时电路。 图1414 校时电路 现设用该电路作为分计数器得校时电路,图中采用RS触发器作为无抖动开关。通过开关K得接入位置,可以选择就是将“1 Hz信号”还就是将“来自秒计数器得进位信号”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当开关K置于B端时,RS触发器得输出、,“来自秒计数器得进位信号”被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分计数器正常工作;需要校正分计数器时,将开关K置于A端,这时RS触发器得输出、,“1 Hz信号”被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分计数器在“1Hz信号”得作用下快速计数,直至正确得时间,再将开关K置于B端,达到了校准时间得目得。 (5)整点报时电路 电路得设计要求在差10 s为整点时开始每隔1 s鸣叫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 s,共鸣叫5次,前4次为低音500 Hz,最后一次为高音1 kHz。因为分计数器与秒计数器从59分51秒计数到59分59秒得过程中,只有秒个位计数器计数,分十位、分个位、秒十位计数器得状态不变,分别为Q D4Q C4Q B4Q A4=0101,Q D3Q C3Q B3Q A3=1001,Q D2Q C2Q B2Q A2=0101,所以Q C4=Q A4=Q D3=Q A3=Q C2=Q A2=1不变。设Y1=Q C4Q A4Q D3Q A3Q C2Q A2,又因为在51、53、55、57秒时Q A1=1,Q D1=0,输出500Hz信号f2;59秒时Q A1=1,Q D1=1,输出1kHz信号f1,由此可写出整点报时电路得逻辑表达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