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最有价值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最有价值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最有价值汇总

1.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下列哪项最有价值 ( E )

A.组胺激发试验

B.腹膜后空气造影

C.酚妥拉明Rigitin试验

D.铬胺试验

E.测定24小时尿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总量

2.膀胱高度膨胀又极度虚弱的患者。首次导尿量不得超过 ( C ) A.100mL

B.500mL

C.1000mL

D.2000mL

E.3000mL

3.功能性便秘应避免 ( E )

A.食物不可过于精细

B.高纤维膳食

C.增加饮水量

D.有充分体力活动

E.依赖泻药

4.喉气管异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C )

A.声嘶

B.喉痛

C.喉头梗阻

D.急性喉炎

E.肺部感染

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D ) A.术后术侧肢体一般取外展中立位

B.避免髋关节内收和旋转

C.肢体下垫软枕,使膝、髋关节稍屈曲

D.6小时后可撤除软枕,伸直患肢

6.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 ( D )

A.呼吸困难、发绀

B.胸闷气促、烦躁不安

C.心悸、恶心、呕吐

D.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咳粉红色泡沫痰

E.寒战、高热、呼吸困难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条,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 A.消化道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8.夜间备用医嘱的失效时间是 ( C )

A.12pm

B.7pm

C.次日7am

D.次日7pm

E.12am

9.皮肤科封包法换药治疗顽固的肥厚性皮损,每次封包时间一般不超过: ( D ) A.5小时

B.6小时

C.7小时

D.8小时

10.胃溃疡疼痛规律为 ( E )

A.进食-缓解

B.进食-疼痛

C.疼痛-进食-缓解

D.进食-缓解-疼痛

E.进食-疼痛-缓解

11.下列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但除外 ( C )

A.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杆菌

12.当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下列哪项指标时,临床上即可见明显的黄疸 ( C ) A.1.7μmol/L

B.3.4μmol/L

C.34.4μmol/L

D.17.1μmol/L

E.30.4μmol/L

13.常见、简单的早期发现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 ( D )

A.

B型超声波检查

B.诊断性刮宫

C.白带常规检查

D.子宫颈组织细胞学检查

14.器官移植病房的消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C )

A.每8小时用0.5%过氧乙酸擦拭

B.每天用电子消毒器照射3次

C.每次电子消毒器照射2小时

D.患者所用的被:服需高压灭菌

E.保持室内干燥

15.下列激素中不是肾脏分泌的是 ( B )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前列腺素

D.1,25(OH)2

D3

E.肾素

16.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 ( C )

A.抗生素

B.手术治疗

C.禁食补液

D.糖皮质激素

17.有关睡眠型呼吸暂停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A.中枢性呼吸暂停是由于药物中毒引起的

B.睡眠型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两种

C.睡眠型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

D.肥胖者可发生睡眠型呼吸暂停

18.皮内注射的皮肤消毒刺为 ( C )

A.络合碘

B.2%碘酊和70%醇

C.70%乙醇

D.0.1%苯扎溴铵

E.2%过氧化氢

1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血清标本应带冰在下列几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 ( D ) A.2小时

B.4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72小时

20.下列哪种阴道炎患者可使用雌激素制剂来提高阴道抵抗力: ( C ) A.滴虫性阴道炎

B.念珠菌性阴道炎

C.老年性阴道炎

D.外阴炎

21.下列哪项不是近距离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护理措施 ( B )

A.治疗前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阴道

B.有疼痛者不宜立即处理

C.清洁会阴部

D.宫颈癌出血者,用无菌,纱布填塞

E.治疗后留观1~2小时,观察不良反应

22.膀胱冲洗时冲洗液的温度为。 ( C )

A.30~32℃

B.33~36℃

C.38~40℃

D.45~50℃

E.50~60℃

2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中排尿改变不包括: ( C )

A.尿频

B.尿痛

C.血尿

D.遗尿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③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红,同时伴有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中心静脉压降低等症状说明有内出血的发生,应及时输血、输液、给止血药,并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 (4)预防感染:包括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咳嗽、翻身、叩背,并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应用抗生素。在留置尿管期间,给予患者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管位置低于膀胱位,防止尿液返流。 (5)预防肾上腺低功:应准时、准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并且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肌无力、大汗和心慌等症状。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应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水肿、疼痛;并教会患者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的方法。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者反复耐心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

嗜铬细胞瘤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的护理

嗜铬细胞瘤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8T14:21:25.6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荆常华王翠英[导读]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带来的威胁,促使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 255031 【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并发心血管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并发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共17例,所选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对症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心血管危象,控制血压与血糖波动,并给予心理疏导与饮食指导。结果:研究选取的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过周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平稳渡过危险期,并依病情采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平均于术后1周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带来的威胁,促使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嗜铬细胞瘤;护理干预;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具体指能够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细胞组织,该瘤体细胞起源于髓外嗜铬组织或肾上腺髓质,而随着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患者极易出现痛症中毒、肾上腺危象、抽搐、昏迷等症状,临床称之为嗜铬细胞瘤危象(简称PC),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研究表明,嗜铬细胞瘤患者若存在心血管系统损害,其发生PC的概率将大幅提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等[2]。要想保证嗜铬细胞瘤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安全,行肿瘤切除术前需对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17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其中女性6例、男性11例,均为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经对患者血、尿儿茶酚胺进行检查,可确诊患有嗜铬细胞瘤,同时经血常规、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等多项检查,17例患者均为心血管系统损害者:心律失常4例、急性左心衰3例、心肌缺血2例、高血压8例(其中2例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患者存在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大汗、恶心、心悸、头痛等。 1.2治疗方法医院接诊患者后,护理人员需严格遵照医嘱改善患者心功能,对合并心律失常者给予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借助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综合多方面因素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待患者渡过危险期后进行术前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后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病理送检,若肿瘤为良性完成切除术;术后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出院,叮嘱患者定期复诊。2结果 患者入院后经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心功能状况均有所好转,血压逐步趋于平稳,成功渡过危险期;17例嗜铭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按照肿瘤分布位置,8例位于右侧肾上腺、6例位于左侧肾上腺、2例位于双侧肾上腺、1例位于后腹膜。17例患者经肿瘤切除术治疗后,均如期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2±2.6)d。 3讨论 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发生PC危象较为常见,故而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危象发生,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护理经验,对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3.1护理干预心血管危象 急性心肌梗死是造成心血管危象的重要原因,尤其以继发性心肌梗死表现严重,需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比如心律失常、心衰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3]。基于此,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胺碘酮(首剂静脉推注稀释后药剂150mg,后持续泵入300mg)、艾司洛尔(稀释后静脉持续泵入,剂量约为200mg)从而降低心率波动;针对存在急性心衰患者,需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同时可遵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吗啡,若病情严重者则需面罩给氧、气管插管等方式,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改善其自主呼吸。 3.2护理干预血糖波动 儿茶酚胺对胰岛素分泌存在严重的抑制作用,嗜铬细胞瘤患者伴随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会对其血糖造成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阻碍葡萄糖的利用,致使并发高血糖波动[4]。患者入院后为避免其出现严重的血糖波动而影响疾病治疗,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变化,一方面要从饮食上叮嘱患者按时进食,另一方面则做好应急处理,若发生低血糖现象即刻协助患者口服糖水,或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快速维持血糖稳定。 3.3护理干预高血压波动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常见的并发症,因瘤体细胞可持续分泌儿茶酚胺,α受体经儿茶酚胺的刺激后加强了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力,进而出现高血压情况[5]。同时,血压骤然升高,缺氧毛细血管将增强其通透性,继而大量出汗,以此改善血压变化,促进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波动会很大程度上刺激儿茶酚胺的分泌,再次造成高血压出现,形成恶性循环。为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波动密切关注,时隔10min测量血压一次,若发生血压骤然升高现象时,谨遵医嘱给予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并指导患者平躺,减少意外发生。 3.4心理疏导护理 急躁、大汗、心悸等临床表现往往易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患者可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患者需接受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难免会忧虑甚至恐慌。针对患者存在的诸多情绪变化,护理人员需宽容对待,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告知治疗方法与简单的手术过程,解除患者心中疑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配合度。 3.5饮食指导护理 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伴随排便用力而加重,为此应从饮食方面给予患者合理的指导,叮嘱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与蔬菜,必要时家属给予腹部按摩,而对于排便困难者可给予开塞露灌肠,多方位保证排便顺畅。此外,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其血钙、血钾等往往偏低,日常饮食应多选取马铃薯、虾皮、酸奶、燕麦、菇类、橙汁等为主,以提高机体内钙钾元素含量。

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

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治疗者将死于本病90%的嗜铬细胞瘤是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但风险大,未做术前准备的手术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1%~5%。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和使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首先要充分认识嗜铬细胞瘤低血容量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通过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把手术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具体措施包括下列五个方面。 一、控制血压 术前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并维持一段时期可使血压缓慢下降,血管床扩张,血容量逐渐增加。常用药物为苯苄胺,是长效的a1受体阻滞剂,对α1受体的作用比对α2受体的作用强100倍,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十分方便,从30mg/d开始,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一般要用到60~120mg/d方能奏效,少数病人需用到240mg/d。苯苄胺的非选择性α受体抑制作用可使β受体失去拮抗,诱发心律失常,或在肿瘤切除术后使血管床扩张,引起长时间低血压,所以苯苄胺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用药2周左右即可考虑手术。哌唑嗪能选择性抑制α1受体,作用缓和,对心律影响小,但该药属突触后抑制,对肿瘤探查术中引起的血压骤升控制不满意,首次1mg,/d,常用2~3mg/d,最多可用至6~8mg/d。对于单用α受体阻滞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博定)、硝苯苄胺啶等。有些嗜铬细胞瘤病人在高CA和低血容量的刺激下可发生高肾素血症,嗜铬细胞瘤亦可异常分泌肾素,这将使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生成增加。有些嗜铬细胞瘤病人由于受体下降调节,其高血压不是CA引起,而是AⅡ所致,此时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不发生作用,应用甲巯丙脯酸或苯丁醋脯酸方可使血压下降并避免阵发性发作。 二、纠正心律失常 有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后仍然存在上述情况时,宜加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和埃莫洛尔(esmolol)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强,不引起心衰和哮喘,故明显优于以往常用的普萘洛尔(心得安)。 三、扩容 扩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嗜铬细胞瘤分泌过量的CA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床容积减少,血容量绝对不足。一旦切除肿瘤,CA减少,血管床开放,容量不足就成为主要矛盾,术前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预充一定的血容量,再辅以术中扩容,这不但可使术中血压平稳,而且可防止术中因血容量不足而大量快速扩容可能发生的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改善一般情况 如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整血糖及术前心理准备工作。 五、密切观察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因的0.5~1%。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因为本病发作时有引起急症意外的危险,加之尚有一部分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故应及早诊治。但由于患者常呈间歇性发作,给某些实验及检查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检查方法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 1.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但因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筛查而且有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高血压如有以下情况则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的发作性症状而且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反应不好;恶性高血压或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或伴有视盘水肿);服用降压药引起高血压发作,尤其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在运动、手术诱导麻醉插管牵拉腹部脏器分娩或应用造影剂时引起发作性高血压;家族成员有嗜铬细胞瘤或有家族性MEN;血压变化很大(如高血压-低血压交替);自发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瘤。 2.定位诊断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具有价格便宜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cm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MIBG(间碘苄胍)是NE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此项检查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信息,尤其是肾上腺外的肿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MIBG的特异性高达95%~100%,但是敏感性只有77%~90%。近年来,用123Ⅰ显像质量更加清晰而且能结合SPECT进行断层扫描对于复发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肿瘤内有纤维化、解剖结构有变异、肿瘤位于少见部位的定位效果更好。在B超和CT未发现病变疑有异位肿瘤时MIBG显像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05-27T10:56:08.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连红霞[导读]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 连红霞(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052-02 【摘要】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手术切除可根治,控制血压、补充血容、纠正代谢紊乱为术前主要准备。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考虑为恶性患者,现术后半年,口服降压药物,未采取其他治疗,状况尚可。结论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治疗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位于肾上腺者约占80%~90%,大多为一侧。占高血压的患者的0.05%~0.1%,临床以4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1 一般资料 我科近五年共收治并手术6例患者,年龄25~57岁,肿物均位于肾上腺,男2例,女4例;恶性1例,年龄25岁,女性。1例伴有高血糖,术后渐正常。6例血压均高,1例平常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发现,心动过速2人。病变均位于一侧,经过两周术前准备后,血压控制良好,心率为90次/分以下,均实行手术切除,无其他并发症,顺利恢复。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术前给予苯苄胺降压,5例控制较好,1例血压持续160/100mmHg以上,加用硝苯地平效果好。心动过速者服用心得安效果好。术前中心静脉穿刺并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两周后在全麻下开腹行肿物切除术。2例患者术中血压偏高,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以硝普钠降压,1例用酚妥拉明。无低血压发生。术后血压和心肺功能正常。1月内均出院,1例恶性经药物控制血压在较高水平稳定。其余5例恢复更佳。 3 讨论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的最主要症状,可持续性或阵发性发生,大多以高血压就诊时发现,大多为良性,手术切除可得到根治。由于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及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复杂而凶险,稳定血压虽然重要,但部分患者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出现,甚至出现低血压和休克,手术前扩容较控制血压更为重要,或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代谢紊乱等术前均应给予纠正。 3.1术前准备 应在两周以上,控制血压至正常和心率至90次/分以下,用α 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10天以上,使红细胞比积小于45%。如我科用苯苄胺30~40mg /天,分三次口服,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宜用到手术前一天为止。加用普萘洛尔降低心率效果可靠。血压持续较高者,加用硝苯地平疗效较好。术前三天每天输血、输白蛋白和电解质葡萄糖溶液扩容。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为术前补充血容量和术中、术后用药急救提供方便。我科2例病人单用硝苯地平效果良好。 3.2手术中 切除肿物有一定的危险性,外科医师与麻醉师必须密切配合。选择全身麻醉最为安全,开放1~2支静脉以便及时处理麻醉术中血压极度波动所致变化。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收缩压高于200mmHg时应行降压治疗,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和用定量输液泵。术中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也可持续硝普钠静点。我院常规静点硝普钠。切除肿瘤后易出现血压下降,可酌情用去甲肾上腺素。手术平稳过渡为术后恢复的关键。根据肿瘤的大小、单侧、双侧病变或多发病变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来决定相应的手术路径,动作轻柔,小心探查,避免挤压。 3.3手术后 肿瘤切除后血压多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后一周血压仍可偏高。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病人基本稳定。术后血压大多为血容量不足引起,应注意病人血容量的补充,可给予血浆或全血。注意心率变化,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可长期随访。恶性嗜铬细胞瘤不能进行手术或发生转移的患者,应长期口服苯苄胺和心得安治疗,其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一般采用131I-间位碘苄甲胍治疗。参考文献 [1]黄啸.肿瘤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7,2:363-365. [2]符伟军.泌尿外科学临床思维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205-208. [3]刘中明主译.内分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23-236. [4]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疾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09-319.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完整版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之令狐文艳创作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 令狐文艳 (二)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三)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四)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五)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

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六)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14精简版 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 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15%~24%可多发。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0%-90%。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5) 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 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教学内容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 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③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是由于嗜铬细胞的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致的一种疾病。肿瘤细胞大多数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阵发或持续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CA)及其它激素(如血清素、血管活性肠肽、肾上腺髓质素、神经肽Y等)而导致血压异常(通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群。本病在初诊的高血压病人中占0.1%~0.5%。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男性较女性发病者多。 (一)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和持续性型。 (1)阵发性高血压型:占40-50%,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发作时收缩压可达200-300mmHg,舒张压可达130-180mmHg,伴有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

心律紊乱。 (2)持续性高血压型:占50一60%,伴低热,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头痛,烦躁,焦虑,体重下降。 2.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30/20mmHg以上。 3.低血压及休克:本病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亦可出现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表现。 4.心脏表现:儿茶酚胺性心脏病,可出现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肌梗塞。 (二)代谢紊乱: 血糖升高,发热,血游离脂肪酸增高,低血钾。 (三)其它症状: 1.消化系:便秘,肠梗死,溃疡出血穿孔,胆石症。 2.泌尿系:长期高血压可致尿蛋白出现及肾功能减退,2%的病人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膀胱。 3.肿块:约5%的病人在腹部可及肿块,挤压肿块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二、辅助检查 1.尿儿茶酚胺(CA)测定:本病发作时尿儿茶酚胺排量超过正常的两倍。 2.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本病发作时明显升高。 3.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嗜铬细胞瘤患者发作时其排量为正常的2-3倍。MN及NMN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尿CA及VMA高。 4.尿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酚(HV A):升高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 5.CT扫描、MRI扫描、B型超声检查。 6.放射性核素扫描:123I/131I—MIBG(碘苄胍),本扫描对于诊断肾上腺外的或恶性肿瘤转移病灶有独到之处。 【鉴别诊断】 (一)原发性高血压:无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增高。 (二)更年期综合征:发作时面部充血而不是苍白,且无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最有价值汇总

1.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中,下列哪项最有价值 ( E ) A.组胺激发试验 B.腹膜后空气造影 C.酚妥拉明Rigitin试验 D.铬胺试验 E.测定24小时尿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总量 2.膀胱高度膨胀又极度虚弱的患者。首次导尿量不得超过 ( C ) A.100mL B.500mL C.1000mL D.2000mL E.3000mL 3.功能性便秘应避免 ( E ) A.食物不可过于精细 B.高纤维膳食 C.增加饮水量 D.有充分体力活动 E.依赖泻药 4.喉气管异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C ) A.声嘶 B.喉痛 C.喉头梗阻 D.急性喉炎 E.肺部感染 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D ) A.术后术侧肢体一般取外展中立位 B.避免髋关节内收和旋转 C.肢体下垫软枕,使膝、髋关节稍屈曲 D.6小时后可撤除软枕,伸直患肢 6.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 ( D ) A.呼吸困难、发绀 B.胸闷气促、烦躁不安 C.心悸、恶心、呕吐 D.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咳粉红色泡沫痰 E.寒战、高热、呼吸困难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条,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 A.消化道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8.夜间备用医嘱的失效时间是 ( C ) A.12pm B.7pm C.次日7am

D.次日7pm E.12am 9.皮肤科封包法换药治疗顽固的肥厚性皮损,每次封包时间一般不超过: ( D ) A.5小时 B.6小时 C.7小时 D.8小时 10.胃溃疡疼痛规律为 ( E ) A.进食-缓解 B.进食-疼痛 C.疼痛-进食-缓解 D.进食-缓解-疼痛 E.进食-疼痛-缓解 11.下列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但除外 ( C ) A.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杆菌 12.当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下列哪项指标时,临床上即可见明显的黄疸 ( C ) A.1.7μmol/L B.3.4μmol/L C.34.4μmol/L D.17.1μmol/L E.30.4μmol/L 13.常见、简单的早期发现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 ( D ) A. B型超声波检查 B.诊断性刮宫 C.白带常规检查 D.子宫颈组织细胞学检查 14.器官移植病房的消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C ) A.每8小时用0.5%过氧乙酸擦拭 B.每天用电子消毒器照射3次 C.每次电子消毒器照射2小时 D.患者所用的被:服需高压灭菌 E.保持室内干燥 15.下列激素中不是肾脏分泌的是 ( B )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前列腺素 D.1,25(OH)2 D3 E.肾素

高血压脑病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病 概念 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过高的血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时,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大量液体通过血脑屏障漏出血管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弥漫性头痛、呕吐、烦躁、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昏迷。 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占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也可发生。伴有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亦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小球肾炎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3.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又服用萝芙木类、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 4.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 高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脑灌注突然增加,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多见于儿童,子痫常见于年轻妇女,脑动脉硬化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2.动脉压升高 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速度。多发生与急进型高血压和严重的缓进型高血压,后者一般情况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血压达到250/150mmHg左右才发生,而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到200/130mmHg亦能发生高血压脑病。 3.颅内压增高 由脑水肿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4.意识障碍 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神情萎靡、木僵、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5.癫痫发作 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6.阵发性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7.其他脑机能障碍的症状 如失语、偏瘫、偏盲、黑蒙、暂时性失明等,约32%患者会发生视物模糊。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曾慧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能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临床表现为儿茶酚胺增多的症状,患者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等。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根本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嗜铬细胞瘤患者常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其发生机制为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过多。一般认为舒张压超过120~13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的危险在于并发左心衰竭,肺水肿,脑血管破裂以及伴有呼吸衰竭的惊厥和高血压后的严重休克。因此,如何在术前有效地预防嗜铬细胞瘤患者发生高血压危象,有效的手术前护理,是使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高发年龄为30~50岁,患者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1.心血管系统由于大量的儿茶酚胺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使血管收缩,末梢阻力增加,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压阵发性争骤升高,收缩压可达26.6kPA(200mmHg)以上,舒张压也明显升高。发作时可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痛、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发作缓解后患者极度疲劳、衰弱,可出现面部等皮肤潮红。发作可由体位突然改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咳嗽及大小便等活动引发。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并不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可分三类:1. 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占30%~50%。发作时伴剧烈头痛、心悸、气短、心前区痛、恶心、呕吐,同时伴体温升高、血糖升高、血及尿儿茶酚胺增多。发作终止时常大汗淋漓及极度衰弱。 2. 持续性高血压,无阵发性发作,表现头痛、多汗、颤抖及衰弱等症状。 3. 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波动很大。据报道,约90%的儿童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成人也有50%左右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不同之处在于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发作性低血压、休克等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发作性低血压、休克等发现,这可能与肿瘤坏死,瘤内出血,使儿茶酚胺释放骤等停,或发生严重心脏意外等有关。出现这种情况预后常较恶劣。 1958年,Szakas提出儿茶酚胺心肌病这一概念,特点是由于儿茶酚胺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使心肌肥厚、水肿、灶性出血、内膜肥厚及炎症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似心肌炎,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症 一.病因、病理 儿茶酚胺症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异位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其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以高血压和高代谢、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嗜铬细胞瘤大多数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发生在肾上腺外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以腹膜后多见。90%以上肿瘤为良性,发生浸润和转移时可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一般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高血压呈持续性、阵发性或持续伴有阵发性发作性。因精神刺激、身体活动、肿瘤被挤压等均可引起发作,表现为剧烈头痛面色苍白或潮红、四肢发冷、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悸、气急等,一般降压药无效,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脑出血而死亡。 2.代谢紊乱可出现高血糖、糖尿、糖耐量异常;血中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浓度增高;少数病人还有低血钾表现。 3.特殊类型表现 (1)儿章嗜铬细胞瘤以持续性高血压多见,肿瘤多为双侧多发性,易并发高血压脑病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2)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膀胱嗜铬细胞瘤,常在排尿时和排尿后出现阵发性高血压,有心悸、头晕、头痛症状。 (二)重要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①尿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香草扁桃酸测定可基本确定诊断,但仍需做药物抑制实验核对。②血儿茶酚胺测定在高血压发作时有重要意义。 2.定位诊断①B超和cT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②MRl检查:优点在于可作不同方向的扫描,提供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③放射性核素131I-间位碘苄胍(131I—MIBG肾上脉髓质显像):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适用于有典型临床症状而B超和CT均未发现的肿瘤,特别是对多发的、异位的或转移性的嗜铬细胞瘤,诊断效果优于 B超和cT。 三、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本病宜尽早施行手术,但手术风险性大。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中操作和严密的术后治疗和护理。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天龙王国林卞金俊(共同执笔人)邓小明左明章汪一(共同执笔人)张羽冠(共同执笔人)陈唯韫(共同执笔人)赵梦芸(共同执笔人)徐宵寒(共同执笔人)郭曲练黄宇光(负责人)虞雪融(共同执笔人)缪长虹薛张纲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在所有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中占85%~90%,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0.6%。5%~10%的嗜铬细胞瘤是多发性的,约10%是恶性的,10%~20%是家族性的,约10%发生于儿童。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为发作性头痛(70%~90%)、大汗(55%~75%)及心悸(50%~70%);85%以上的患者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及其他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由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鉴别诊断包括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精神等各个系统的疾病。 手术切除肿瘤目前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故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保障,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的要求。 一、术前准备与管理

(一)术前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ct)和红细胞沉降速率有助于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反映血管内容量;血糖和糖耐量检测可反映糖代谢情况。 (2)儿茶酚胺相关检查:首选24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或血浆游离MNs测定,MNs为儿茶酚胺在肿瘤中的代谢产物;其次为血或尿儿茶酚胺测定,其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的类型,对后续儿茶酚胺补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影像学检查 (1)胸腹腔和盆腔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大小、是否浸润,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2)123碘-间碘苄胍(123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23I-MIBG)显像可用于评估恶性可能性大的肿瘤,并有助于发现肾上腺外、多发或复发肿瘤。 (3)18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18F 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 F-FDG-PET/CT)有助于发现转移性肿瘤。 (4)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可作为转移灶的筛查。 3. 其他特殊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