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研究

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研究
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研究

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研究

摘要:针对配电网运检现状,解决配电线路故障跳闸时停电范围大,人工巡线

故障查找时间长,恢复送电时间长,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大幅增加与配电运维工作

人员较少的突出问题,提出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思路。以配电网架结构供电能力

提升和台区配变新增布点为基础,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或工作站,应用配电

智能终端设备,开展带电检测,推进配电网运检管理智能化,转变配电网运检管

理方式,提高配电运检效率。

关键词:配电网;智能运检;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带电检测

0 引言

10kV至220V的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末端,是整个电力网络的末梢神经,是

连接广大用电客户的重要纽带,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持续可

靠用电。

国家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配电网架结构逐步得到完善,配电台区新增

布点已趋于合理,之前配电设备老化、供电半径大、配变负载率高等供电卡口、

低电压的突出矛盾正逐步得到缓解。当前,配电网运行状况只能在变电站监控,

对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和配变台区运行状况的监测基本处于“盲区”。当线路设备发

生故障跳闸会造成整条线路故障停电,配电运维人员需要去现场逐个分合线路分

断开关判断故障线路段,再组织人员查找故障点,开展故障抢修,恢复用户供电。停电范围大,查找故障时间长,恢复送电时间长,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大幅增加与

配电运维工作人员较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鉴于此,转变目前靠人工巡线检修的传统配电网运检管理方式,积极探索配

电网智能运检管理,提高配电网运检效率显得尤为紧迫。

1 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的目标和定位

结合当前县域配电网现状,配电智能运检管理应以完善配电网架结构为基础,实施配电自动化改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时监测配电网络运行状态,运

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主动预测预警,辅助诊断决策,广泛使用带电检测技术,建

立配网生产指挥系统,实现配电运检业务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突破

传统配电运检作业模式,提高配电运检管理效率和效益。

2 配电网智能运检实施要点

2.1 健全配电网架结构

建设坚强的配电网络是实施运检智能化的设备基础。以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

升级为契机,把10kV配电线路供电能力提升和台区配变新增布点作为电网规划

建设重点。

1)配电线路建设:缩短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原则上控制在5-10公里之内,

加大导线截面,着力开展配电线路“手拉手”建设,提高线路互联互供能力。

2)配变台区建设:台区密布点,配变小容量,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适当提高户均容量,原则上农村地区要达到2.0-5.0kVA/户,集镇达到3.0-8.0kVA/户,城

区达到5.0-10.0kVA/户。台区低压线路全部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半径控制在500米以内。

2.2 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DAS)

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实现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至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之间整个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管理,包括调度控制功能,以及对于开关、线路、

配变等配网设备的运行状态管控功能。根据区域供电网架实际情况,配电自动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