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林栽食用菌主要技术

袋料林栽食用菌主要技术
袋料林栽食用菌主要技术

袋料林栽食用菌主要技术

一、林下平菇主栽技术

一、保证菌种质量要想使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我们所选品种为平高一号。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二、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为林地拱棚。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三、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不要采取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臵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得到充分分解,便于菌丝吸收利用;杂菌在发菌期不易发生;料温也可得到很好的控制。采用聚丙烯菌袋,规格为20厘米×45厘米×2.5~3丝。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

四、发菌管理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50厘米以上,稍留袋间距,发菌场地要遮荫且通风顺畅,必要时可向菌袋喷凉水降温,控制袋温不超过32℃。

五、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留2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小竹竿隔开。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5~8厘米,覆土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一大水,上覆2~3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

一层麦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蘑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5~3米最好。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要好,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可每天3~4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蘑菇原基幼期忌冷水,菇蕾会“感冒”并抽回去,所以要注意保证水温与环境温度一致。

高温平菇从接种到出菇,时间很快,正常管理,二十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50%以上。

二、袋料林栽木耳技术

一、发菌管理第一年栽培的朋友可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订做发满菌的栽培袋。自己发菌注意菌种质量和防热管理,好质量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保证,高温季节注意降温防热是防杂的关键所在。

一般每亩林地用袋10000~15000个。采用林下床式覆盖栽培。在发菌过程中,对绿霉污染严重的菌袋要立即隔离烧毁并在远处深埋,对感染桔红色链孢霉的埋放处理,一般可使霉菌消失,菌丝长满料袋。无杂菌的集中起来管理。发好的菌袋特点是:洁白的菌丝长满菌袋,菌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黑色水珠。

二、床式地栽

1、南北向做台式床,宽1.2米,台高10—15厘米,床面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碎炉渣,床间作业道宽0.6米。

2、于床上架距床面高45—50厘米的棚架、摆放遮光率80—85%

的遮阳网。棚上以架条拱起宽3米的薄膜,留少量膜边透气,不压实。

3、顺床面布设1—2条幅宽5厘米软质自动喷雾管,催芽期微孔口面朝下,润湿床面,待耳芽出齐、封住割口后,返微孔口面向上,雾化喷水管理。没自动喷水管,催芽期可侧沟内铺膜灌水,以棚膜罩沟保湿;出芽后侧向喷水。

三、划袋出耳划口摆袋应避开雨天、大风天,宜选雨后或早、晚清凉时作业。

1、坚持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摆袋前,对出耳场床面作杀虫、灭菌处理,喷施0.2%多菌灵或1%石灰液;菌筒划口前于0.3%高锰酸钾液或1%石灰液中整体浸蘸3—5分钟,进行袋膜外表及扎口处灭菌,去扎口绳,将多余袋口膜塞入接种孔,塞紧,使膜体附实。

2、倒臵菌筒(出耳整齐一致),使口端向下,以消毒刀片。在筒侧以“品”字形排列,按边长1.5—2.0厘米、深入菌膜2—3毫米,划“V”形口9—12个,共分3排。

3、将划口菌茼以10×10厘米间距,浅穴倒栽于床面,并及时将经过消毒的塑料膜覆盖于拱架上。

4、对遮阳物及床周围清洁管理,清除污染源。栽培过程中若菌丝体少部分污染,可剔除污染菌体,并涂2%石灰水处理;严重污染者及早清除。

四、耳片采收

1、当木耳长至8分熟时(耳片没有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前两三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次摘净。

2、采完后停浇水7天,可以暗光培养,促使继续出耳。一般可收获3茬,茬与茬间隔二十余天,头茬产量约占50%。

3、采收后的毛木耳可鲜销,黑木耳最好是放在纱网布上阴干,不可在阳光下曝晒,晾干后产品即可上市。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预防 摘要 从制种、代料栽培、段木栽培和子实体培养几个方面阐述了危害食用菌的常见病害。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食用菌;病害;预防 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菌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近年来代料栽培食用菌发展尤为迅速,但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危害日益严重,制约着食用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详述了食用菌栽培的主要病害,为食用菌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食用菌病害主要发生情况 1.1制种和发菌期主要病害 食用菌制种和发菌期常见病害见表1,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霉、木霉、 青霉、曲霉,有时链孢霉也产生较大的危害。 表1食用菌制种和发菌期常见病害 1.2代料栽培病害 平菇、金针菇、香菇大多用袋栽,常见病害见表2,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霉、木霉和曲霉;草菇、蘑菇虽用床栽,但栽培面积不大,发生在菇床上的病害以小球菌核菌、葡萄枝孢霉和木霉危害最严重(表3)

1.3段木栽培病害 我国栎木资源比较丰富,适于银耳、木耳、香菇的栽培,以木耳栽培居多,香菇次之,银耳也有一定数量的栽培。发生在木耳、香菇、银耳上的木腐菌同食用菌竞争空间和养料,抑制或寄生在食用菌菌丝体上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栓菌、裂褶菌、炭团菌、革盖菌和肉座菌等(表4)。 1.4子实体病害 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食用菌子实体上易形成定型症状的病害(表5)。

.冬季食用菌病害的主要表现 1.1 双孢菇:主要表现为幼菇萎蔫死亡,发育迟缓,菌盖菌柄比例失调,菇蕾发生量小甚至不出菇,有的发生僵菇,菌盖部分有褐色斑点等。 1.2 平菇:主要表现为幼菇萎蔫、发黄或者死亡,菌柄色暗、变长并呈弯曲状,有的子实体整朵“攥拳”,菌褶全部外翻、呈恐怖状,有的菌盖上布满菌刺、如同人类的粉刺状,有如同花菜状或蜂窝状、子实体没有分化,有的料面发粘,有的甚至发出腐臭味,菇棚内霉味偏重。 1.3 金针菇:菇体长短不齐,整体呈水渍状,菌盖布有不规则褐色斑点,黄色菌株菌柄下部严重变色,或基部有菌丝状白毛物。 1.4 香菇:菌盖菌柄比例失调,菌盖色泽变为偏黄、偏浅、没有正常色泽,畸形菇比例增加,长速缓慢或极慢,有的菌肉松软,有的腐味很重、甚者腐烂。 1.5 杏鲍菇:大面积发生“白疙瘩”,出菇细长,菌柄几度弯曲,菇体表面粗糙不平,菇体发软,无生机感。 1.6 姬菇:菌柄呈水渍状,菌盖很薄、几无光泽,表面凸起物较多,菌盖有暗褐色斑点异味较重。 1.7 柳松菇:菌盖很薄、很脆、了无生气,鳞片过多,菌柄过细,色泽偏重,菌柄基部有菌丝状白色毛毛,甚者菇体偏软,有一种类似发霉的异味。 1.8 真姬菇:长短不齐,菌盖花纹显示杂乱无章、处于非正常状态,菌柄色泽呈水渍状灰暗,商品状态较差,有的发出较重异味,甚至有腐烂现象。 1.9 白玉菇:失去正常的原白色、呈暗白色、严重者呈水渍状,子实体长短不齐,菌盖上有 密集的小疙瘩,有的发出浓重的腐臭味。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2 2 必选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2 3 必选 3 高压蒸汽灭菌 2 4 必选 4 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 2 1 必选 5 主要病虫害的识别 2 3 必选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常见与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担子实)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故为我们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找出食用菌次生菌丝的特征,分辨伞菌的微观构造;熟练制作标本片,能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出目标;并能分析图像不清的原因或排除显微镜的某些故障。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1. 器具:光学显微镜、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蕃红染色剂、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2. 材料:平菇、草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斜面菌种与平板菌落,及其各种鲜子实体,胡萝卜。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菌苔形态及微观形态的观察) 2.子实体的观察(外观形态及菌褶微观构造的观察) (二)方法步骤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 (1)肉眼观察 从颜色、菌丝生长势、爬壁力、有无无性孢子、菌苔边缘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 (2)显微镜观察 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蕃红,用无菌接种针拨去气生菌丝,取其下绿豆粒大一薄片培养基置于蕃红染液中。放盖片,颠吸水纸后用手指适当按压,将培养基压碎,使其均匀平展于载玻片上。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 学校: 学院: 专业: 班级:应用生物科学2012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2015年6月2日-7月22日

前言 1.实习目的 食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的种植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学会种植食用菌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通过本次实习,将食用菌栽培相关技术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亲力亲为,切实提高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让知识掌握更彻底,技术应用更熟练。 2.实习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 3.实习地点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科楼 4.实习时间 2015年6月2日—2015年7月22日

一、实习内容 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 本次实验以茶树菇、金顶侧耳、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通过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了解和熟悉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①茶树菇 茶树菇: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茶树菇 子实体长度:11.00cm 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1.51cm 菌柄直径:0.50cm 表皮:半球形,棕褐色,布满细密皱纹,较光滑无黏液,湿润,无绒毛或鳞片 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 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 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

菌柄:白色至浅褐色,圆柱状,细长,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 菌环:无 菌托:无 菌幕:无 ②金顶侧耳 金顶侧耳: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榆黄蘑→金顶侧耳 子实体长度:8.10cm 测量统计 菌盖大小:3.510cm 菌柄直径:0.60cm 表皮:漏斗形,黄色,表面较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 片 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 菌盖 菌肉:白色,肉质,紧密 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稀疏,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延生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食用菌的培养

食用菌的培养过程及结果 摘要:食用菌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和掌握其培养方法,通过切身行动来感受从培养机制备到后期的观察采集的整个过程,注意在此期间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和一些不成功因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丰富自身经验。 关键词:食用菌培养观察分析 前言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和矿质元素等,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马鞍菌等。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不同于其天然生存条件,需要人工提供各种优越条件,而且在每个环节都要十分注意小心,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食用菌很容易受微生菌污染致死。同时需要培养者自身知识方面的储备,从培养机制备、接种、观察分析以及食用菌料理采集等多方面,都需要精心准备相关知识,对食用菌的自然生存环境与实验室情况类同,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正文 实验一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安排 第4周:1.培养料的制备、装袋、灭菌、 第5周:接种; 第7周:2.翻堆、制备PDA斜面; 第8周:3.食用菌母钟的制作; 第9~12周:出菇管理及采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2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器材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四、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3900g 麸皮1000 g 蔗糖50 g CaCO3 50 g 自来水5000 ml pH 7.4~7.6 五、实验方法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3.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4. 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5. 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 出菇管理 7. 采收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组织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1. 食用菌:金针菇、平菇。 2. 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 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四、实验方法 1.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 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 22、合成培养基 23、半合成培养基 24、液体培养基 25、固体培养基 26、半固体培养 27、灭菌 28、消毒 29、防腐 30、干热灭菌 31、湿热灭菌 32、病原病害 33、非病原病害 34、食用菌的深加工 35、平菇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 一、概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 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 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 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 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 2、初生菌丝: 3、代料栽培: 4、无菌操作: 5、灭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_____。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_____保藏法,保藏温度为_____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三、判断题:(每个2分,共16分) 1、一般来说,食用菌是属于耐高温,怕低温的生物。()

2、食用菌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适宜温度相同。() 3、人们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就是指经过人工方法培养的纯菌丝体。()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在黑暗或弱光下均可生长良好,而子实体形成阶段必需有散射光的刺激。() 5、利用紫外线杀菌时在黑暗条件下使用比白天使用杀菌效果好。() 6、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7、在灭菌的时为防止高温季节培养料发酵变酸无论是常压还是高压灭菌在开始烧火时都应旺火猛攻。() 8、食用菌生产中,只有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 四、问答题:(48分) 1、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目的和方法?(8分) 2、试述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要点?(10分) 3、试述堆料、发酵的机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0分) 4、香菇袋料栽培的主要步骤?(10分) 5、生料栽培平菇在气温较高季节如何进行发菌管理?以防出现杂菌污染?(10分)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 培形式,如袋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

人工实施栽培金针菇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人工设施栽培条件对金针菇生长的 影响 学生姓名: 阿卜力孜.伊米尔 学号:20110401001 系部:生命与地理科学系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11-1 指导教师:古丽巴哈·萨吾提 完成日期:2015年 4 月 6 日

中文摘要 摘要:本文以棉籽壳,木屑,麸皮,蔗糖,石灰,石膏,尿素,过磷酸钙为原料栽培金针菇,在不同人工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金针菇的生长,研究不同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栽培;金针菇;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条件。

目录 中文摘要 ........................................................... I 目录 ............................................................. I I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3) 1.1材料 (3) 1.2仪器 (3) 1.3药品及试剂 (3) 1.4方法 (3) 1.4.1不同光照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3) 1.4.2不同温度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3) 1.4.3不同湿度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4) 1.4.4通风条件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4) 2.结果与分析 (5) 3.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引言 金针菇( Flammulinavelutipes) ,又称增智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1~2]、抗肿瘤[3]药理保健功能,金针菇中含有 18 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占总量的44.5%,尤其以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有“增智菇”“聪明菇”之称[4]。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5],以及朴菇(Flammutn)、蒜菇素、金针菇原素(Flamn)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护肝等作用[6],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保健食品。 此外,金针菇还富含VB 1,VB 2 ,尼克酸和VC等多种维生素,且富含钙、磷、 铁等多种矿物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和胃溃疡[7]。 人工栽培金针菇生长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成本较高,对于在喀什栽培金针菇,本人进行了研究,首先喀什的气候条件非常干燥,昼夜差异大,白天温度比较低,春季和秋季刮风太多,这些原因都影响栽培金针菇的清洁环境,而且金针菇对周围环境的条件比较严格, 为了栽培金针菇需要严格地控制温度和湿度。所以为了在喀什栽培金针菇必须准备一个能控制温度和适度的一个场所和进行灭菌操作的工作台,要具备一个适合的温度,还需要完成灭菌,接种操作的工作人员,栽培后,菌丝生长和出菇时期的管理,本人以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进行研究,在喀什地区生产金针菇提供理论依据。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为什么会出现发菌不良? (1)菌丝发菌不良的特征:菌丝萌发缓慢、生长缓慢,或者不萌发,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或菌丝生长细弱无力,稀疏松散。 (2)原因及处理:前一种是培养料含水过重,透气性差,或滋生了大量的厌氧细菌,打开袋口或掀开盖膜有较强的酸味,此时应散开袋口打通气孔,增加料内的供氧量,并降低料内湿度。后一种情况为菌种本身带细菌或活力较弱,或发菌期透气不足,持续高温高湿,打开袋口有恶臭味。应加强通风降温排湿,延长发菌期并推迟出菇刺激。如是菌种原因则很难补救。 2、为什么菌丝会徒长? 菌丝徒长常发生在蘑菇和香菇栽培上。蘑菇在覆土后,细土表面不断生长绒毛状菌丝,严重时结成菌皮,推迟出菇或不结菇。香菇如管理不当,菌筒表面也会结成白色的菌皮而不转色,也不出菇。防治方法:采取细土调水或菌筒转色期间,加强通风,降低C02浓度,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抑制菌丝生长。 3、为什么会出现出菇推迟? 在实际栽培时,有时菌丝已生长好,就是不按预定时间出菇。其原因:一是培养料含水量不足,子实体发生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70%左右,如达不到需延长培养或向料面喷水;二是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可采取增加通风量和增加散射光。 4、为什么会发生死菇? 死菇是栽培中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老菇房,原因多方面,从目前已知的有:一是湿死,幼菇呈水渍状,后发黄腐烂,用手轻捏就有水滴。其原因:幼菇喷水过重,水分饱和缺氧窒息而死;菇房内喷水过重加之不及时通风。因此,水分管理要本着菇小少喷或不喷,喷后要及时通风。二是干死,幼菇干黄,幼菇用手捏无水流出,子实体含水量明显不足。主要是湿度不够所致。在栽培时,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遇风直吹,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或阳光直射等原因,应加强出菇期的水分管理,满足子实体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三是幼菇生长时期,突遇大降温又遇冷风直吹。四是黏死,幼菇生长缓慢并变黄发湿,菇表面变黏而

蔬菜+食用菌

设施食用菌栽培学 1.食用菌:是一类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 2.子实体:是产生孢子的真菌结构。 3.菌丝体:是真菌的营养体,生长基质中的大量丝状物。 4.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 位,真菌的真正种子。 国内: ⑴菌种生产规范化和规模化。 ⑵粗放型向集约化。 ⑶食用菌生产迈进农业生态循环 ①充分利用工农业下脚料,农作物秸秆和野草等;②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快速利用;③改良土壤(超级堆肥);④与养殖业的有机配合(饲料)。⑷开拓鲜品市场,丰富人们的“菜篮子”。⑸开发珍贵野生食用菌类的生产和开发遗传、生理、生态等基础理论研究。 ⑹拓宽食用菌概念的范畴,使之从纯粹农业型转变成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的混合型。 ⑺深化食用菌的药膳作用研究。⑻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尤其加工后的产品质量。 菌种生产程序 母种(一级种)-----扩大4~5瓶-----原种(二级种)-----扩大50~80瓶-----栽培种(生产种 食用菌制种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内容: ⒈菌种扩大即母种→原种→栽培种。例如:购买一支母种,可以制成4~5瓶原种,每瓶原种又可制成50~80瓶栽培种。 ⒉优良菌种选育首先通过引种栽培,再在自己的栽培场中进行选育,就可以获得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菌种。

⒊菌丝复壮通过变换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方法,使即将退化的菌种恢复正常生长。 1、接种箱接种箱是供菌种分离、移接的专用木质箱,要求封闭严实,操作方便,使之成为无菌的环境,以便进行无菌操作。 2、接种室 接种室的设置不宜与灭菌室和培养室距离过远,以免搬运中造成杂菌污染。3、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是一种局部层流装置。能在局部造成高洁净度的工作环境。使用它接种有效可靠,操作也很方便。 (二)灭菌锅1、高压灭菌锅2、土法灭菌锅 (三)培养室和恒温箱 (四)其他仪器及用具 ⑴电冰箱⑵天平⑶干湿温度计⑷试管⑸三角烧瓶和烧杯⑹量杯或量筒⑺漏斗和钟罩⑻接种刀、接种铲、接种钩和接种针⑼菌种瓶⑽其他用品 (五)消毒用品 二、接种培养 当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到28℃以下时,将其置于无菌条件下(接种箱)进行接种 注意最好让母种的菌丝向下与原种养料接触。封口后移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待菌丝长到瓶底即成原种。 二、pH值(酸碱度)调节 (一)各种食用菌对PH值的要求 (二)pH值调节方法 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灭菌后培养基内的PH值会下降,范围在0.5~1.5之间;二是随着菌丝的生长,由于新陈代谢产生有机酸,也会使pH值下降。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适当调高pH值。此外,为了使菌丝稳定生长在最适合的pH值范围内,可以在培养基内添加0.2%的pH值缓冲物质,常用的有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和碳酸钙等。 三、培养基的配制和含水量 (一)均匀拌料

浅谈食用菌袋成熟料种栽培中造成菌丝生长缺氧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技师专业论文 工种:农艺工 题目:浅谈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中造成菌丝生长缺氧而减产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姓名:陈正泽 考评等级:技师 身份证号: 533001************ 学号: 培训单位: 鉴定单位: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完成时间:2010 年 1 月 26 日

摘要 本文针对广大菇农在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中普遍存在菌丝萌发慢,生长迟缓、细弱、稀疏,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验与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成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菌丝体生长缺氧 问题成因改进措施

目录 一、引言 (1) 二、空气(氧)是菌线保持正常生长状态,获取最佳产量的重要因子 (2) 三、造成菌包内栽培基质缺氧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3) (一)栽培原料选择、加工、搭配失误是造成基质密度过大,通气孔隙少,菌丝生长缺氧的首要成因 (3) (二)配制栽培基质时,加水量失控,导致基质内水气相争,水多气少,是造成菌丝生长的原因之一 (4) (三)用于装填培养基质的塑料膜袋袋径过大,长度过长。造成菌包基质中心部位和菌丝生长后期中段部位缺氧 (5) (四)培养基质装填时装填过紧,灭菌时菌包在灭菌锅内堆码不当,受重力挤压造成孔隙、容气量减少 (6) (五)接种时,袋口的封闭隔离措施不当,造成接种后菌包内外空气循环不良而缺氧 (6) 四、结束语 (7)

浅谈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中造成菌丝生长缺氧 而减产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作者:陈正泽(保山市技工学校) 摘要:本文针对广大菇农在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中普遍存在菌丝萌发慢,生长迟缓、细弱、稀疏,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验与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成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袋式熟料栽培菌丝体生长缺氧问题成因改进措施 一、引言 所谓食用菌,是指具有肥大多肉的子实体(蘑菇),木质化程度低,不含毒素的一类大型真菌。食用菌包括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两大类。本文中所说的食用菌指的是人工栽培的。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特点。目前,食用菌做为一种高蛋白的营养健康食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推崇和接受。食用菌人工栽培业,食用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课题。 食用菌的袋式熟料栽培,台湾也称为“太空包”式栽培。是指将配制好的栽培基质如:木屑、秸杆粉,麦皮等混合料装填到塑料筒状容器内并扎口,制成栽培包。再通过高温或高温

园艺培养方案2017

园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蔬菜、观赏园艺等行业一线,具有园艺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扎实掌握园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园艺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经营管理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部门,从事生产、推广、经营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知识规格与要求 (1)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化学、普通遗传学等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等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3)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具有种质保护意识、遗传改良及良种繁育、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操作技术; (4)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和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2.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不断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2)熟悉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法律与法规; (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践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3.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 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 、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应用真菌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真菌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制药工程、生物药剂工程、园艺、园林、农学、林学、食品科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教学目的应用真菌学主要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及变异的规律,食用菌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用菌的分布规律、食用菌的进化与分类和食用菌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一)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形态、育种及栽培的基础知识,学会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科研和改造食用菌。 (二)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食用菌育种、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学会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食用菌的生产、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VCD、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发展技巧等。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菌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并学会有关实验实训的技能操作方法,为学习后创新创业,从事食用菌的生产、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按章、节及内容的一级标题详细编写内容纲要,同时写明各章的教学环节和相应学时分配,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堂辅导、其他教学环节等。)

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知识点提示】真菌门的类群及多样性、食用药用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菌栽培学发展概况及分科、属等。简述食用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长繁殖方式。 【教学要求】 了解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菌丝的细胞结构、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子实体的形态概念。 理解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掌握真菌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重、难点提示】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真菌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第一节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 一、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第二节真菌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的细胞结构 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子实体的形态概念。 第三节真菌的分类及生长繁殖方式。 一、真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二、食用药用菌的种类 三、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